【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课内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一、《鱼我所欲也》阅读及答案(2018 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亦我所欲也是进亦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B.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 )..C.所恶有甚于死者于厅事之东北角 ( 林嗣环《口技》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狼得骨止 ( 蒲松龄《狼》 ).20.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A. 故不为苟得也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B. 贤者能勿丧耳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C.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吃喝着给他D.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邻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21. 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①”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②。
(4 分)22.下表对本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4 分 )篇名| 示例| 项目列举事例运用排比运用对比乞人不屑“蹴尔”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把“①”与“②”在《鱼我所欲也》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食的事例财富数量上作对比而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 守城方得“地利”却域民不以封疆之把“多助”与“寡 界 威天下不以兵助》“ ③ ”的事例助”的结果作对比革之利答案:19.A 【解析】 A. “亦”都是“也”的意思; B. 动词,舍弃 / 名词,住所、房间; C. 介词,比/ 介词,在; D.动词,感激 / 动词,得到。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习 9 鱼我所欲也(附答案)

9 鱼我所欲也课前预习记录月日星期★我来读课文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4)蹴.尔而与之(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用了“鱼”和“熊掌”设喻说理,再类比推理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B.文章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如“一箪食,一豆羹……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也”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C.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朝的事例,可以用作道理论据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D.“乡为生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这部分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加了语势,体现了孟子的文章雄有力的特点。
4.坚守,指坚决守卫,不改变。
文章和链接材料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请谈谈两文分别要坚守的是什么。
(链接材料)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仕。
【人教部编版】九下:第9课《鱼我所欲也》习题(含答案)_2023年学习资料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人生要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用现代汉语另写-个句子,表明你 取舍观。-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示例: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 我所需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人格。
二-【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 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 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 之谓失其本心。
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2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此,所以-4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8.翻译句子。-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2是故所欲有甚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以,(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
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 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 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
【古诗文阅读】人教版九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人教版九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及答案?人教版九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山东省烟台市】三(一)文言文阅读(15分)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4分)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⑵圣人非所与熙也()⑷问:“何以战?” ()10.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⑵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下面加点字调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故不为苟得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万钟于我何加焉因使唐雎使于秦C.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生,亦我所欲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翻译下面句子。
(2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
13.第①段画线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体指(用原文的话回答)(1分)14.第段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 ”比“”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 ”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
(2分)【答案】9.⑴应当(应该)⑵偏爱⑶同“嬉”,开玩笑⑷凭(靠)(评分:4分,每小题分)10.⑴因此感激,于是(就)答应为先帝霍布斯走效劳。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九下第9课《鱼我所欲也》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九下第9课《鱼我所欲也》1.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1. 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死亦我所恶恶:讨厌,憎恨B. 蹴尔而与之蹴:轻轻地C. 妻妾之奉奉:侍奉 D. 是亦不可以己乎己:停止,放弃【小题2】1.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 故患有所不辟也B. 二者不可得兼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 乡为身死而不受【小题3】1.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 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 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 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孟子(前372-前289)[答案]【小题1】B【小题2】B【小题3】B[解析]【小题1】B.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蹴尔而与之”中的“蹴”:用脚踢。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19课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习题新人教版

《鱼我所欲也》习题一、本文选自《》,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高作之一。
他的政治主张是,他以为人之初,。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说明成语“舍生取义”并用它造句。
4.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抗击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要挟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
那个事例能不能作为论据,补充到课文当中去?5.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提及,有什么益处?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照论证的方式,很有说服力。
B. 本文选自《孟子•台子上》。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如何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
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动身,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7.以下“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为哪一项()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那么能够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故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8.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9.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如此的例子。
10.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量仁人志士,而此刻的学校教育那么强调咱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就删掉了“见义勇为,勇于斗争”的字样,关于这些,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参考答案1.答案:《孟子•告子上》、仁政、性本善。
解析:【分析】孟子的主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主张,二是经济主张,总括起来叫做“王道”或“仁政”.在他的这套主张中,处处都闪烁着以民为本的思想辉煌。
【点评】这是考查文史常识的题,需要平常认真积存背诵。
2 答案: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若是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捐躯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
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舍生而取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所恶莫甚于死者→何不为→有不为乡为身死而不受……得我而为之二、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
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参考答案:本文两段文字的结尾,都以归纳总结的方式说到“本心”:第1段称“是心”,第2段称“本心”。
“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
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
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
“本心”是孟子基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来的重要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
所谓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
三、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乡为.身死而不受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参考答案:1.虚词,比;虚词,对。
2.实词,做;虚词,为了。
3.实词,给;虚词,表示推测语气。
四、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参考答案:【示例一】文天祥大义凛然,面对敌人的逼问,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示例二】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泰然赴死,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示例三】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宁死不屈,谱写了一曲舍生取义的壮歌。
【示例】我认为应该分情况来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生和义,这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
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是在一种不可规避的两难情境中做出的选择,即“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其次,“义”是需要去分辨的。
有“甚于生”的“义”,如国家大义,就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无数医护工作者、解放军战士、志愿者不顾自身安危,奔赴疫区,战斗在抗疫第一线,这便是“舍生取义”的当代表率;除此之外,还有“莫甚于生”的“义”,比如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没有能力解决的危机时,“舍生取义”并不可取,这时候更倡导见义智为,见义巧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课堂练习9 鱼我所欲也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此之.谓失其本心 B.然则天下之.事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无丝竹之.乱耳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而⎩⎪⎨⎪⎧①呼尔而.与之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2)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3)为⎩⎪⎨⎪⎧①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②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患有所不辟也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 B.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真无马邪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至于负者.歌于途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7.孔子被称为“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
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写出与他们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
8.有的同学喜欢引用孔子或孟子的名句写毕业赠言,下列赠言不得体的一项是( ) A.初中三年,你始终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这让我十分敬佩。
B.希望你时时记住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诫,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
C.铭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勿强求,“人和”不能丢。
D.困难是暂时的,切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范文正公仲淹悴①,依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③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⑤文正怀中。
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⑥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⑦。
(选自《东轩笔录》)学校_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考号________………………………………………………………装……………………………………订……………………………线…………………………………[注] ①悴:困苦。
②睢(suī)阳: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③术者:术士。
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
④病笃:病重。
⑤内:同“纳”,放入。
⑥俾(bǐ):使。
⑦宛然:依然如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会.术者病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今汝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答题技法详见《听课手册》P25(2)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11.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
(3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食嗟来之食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①辑屦②,贸贸然③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④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⑤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选自《礼记·檀弓》)[注] ①蒙袂(mèi):用袖子遮着脸。
②辑屦(jù):走路迈不开步子。
③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
④从:跟随,紧接着。
⑤微:不应当。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B.右执饮.饭疏食,饮.水C.予唯不食嗟来之.食曾子闻之.D.扬其目而.视之蹴尔而.与之1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黔敖为食于路。
(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14.这则故事篇幅虽短,但人物个性鲜明。
请你从文中任选一个人物,简要说说自己的看法。
(3分)15.从“施与者”的角度谈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4分)16.写好作文需要多方面的条件,逻辑严密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条件。
请你用一段逻辑严密的话来谈谈你对写作的认识。
2参考答案:1. wùdān gēng cùgǒu xiè2. B3. (1)①连词,表修饰。
②连词,表转折。
(2)①比。
②对于。
(3)①介词,为了。
②动词,做。
4. (1)乡向先前、从前。
(2)得德感恩、感激。
与欤语气词。
(3)辩辨辨别。
(4)辟避躲避。
5. C6. [解析] C C项,两个“者”均译为“……的人”。
A项,两个“也”分别表疑问语气和表判断;B 项,两个“其”分别译为“他的”“难道”;D项,两个“则”分别译为“假如”“就是”。
7. (示例)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舍生取义。
故事:韦编三绝、孟母断机、孟母三迁。
8. [解析]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人。
B项说希望同学“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那么言外之意是同学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此话放在毕业赠言中,不是很得体。
9. (1)讨厌,憎恨。
(2)假如,假使。
(3)适逢,正赶上。
(4)长大成人。
10. (1)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2)(术者)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
11. 甲文的主要观点是“舍生取义”,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但面对秘方和白金毫不动心,多年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术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守承诺。
范仲淹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是心中有“义”的人。
[参考译文][乙] 范仲淹年轻时贫困潦倒,寄居在睢阳一个姓朱的人家,经常与一个术士来往。
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说:“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
”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
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就气绝而死。
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让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
”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和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
12. [解析] D A项,“食”分别解释为“食物”“吃”;B项,“饮”分别解释为“水”“喝”;C项,“之”分别解释为“助词,的”“代词,代指这件事”;D项,两个“而”都表修饰。
13. (1)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食物。
(2)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别人施舍的东西,才落到这个地步!14. [解析] 分析人物,要结合人物的言行。
如饿者不食嗟来之食,就表现出了他的骨气。
黔敖在饥荒之时为人布施食物,可见其善良;向饿者道歉,可见其知错能改。
[答案] 黔敖:善良,说话不注意方式方法,但知错能改。
饿者:有骨气,有志气,但略显执拗、偏执。
15. 示例:扶助别人要顾及对方的尊严,否则即便是做善事也不会被接受,甚至可能给对方造成更大的伤害。
[参考译文]齐国发生严重饥荒。
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食物,来等待饥饿的人来吃。
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
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水,说道:“喂!吃吧!”(饥民)瞪大眼睛盯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别人施舍的东西,才落到这个地步!”(黔敖)跟在后面向他道歉,(他)始终不吃,最终饿死了。
曾子听到了这件事,说:“不必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你可以离开,但他表示歉意以后,你也就可以吃了。
”16. 示例:写作能力的高低意味着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多大,甚至也可以衡量一个人对文化的理解程度。
因此,写作不仅体现写作者基础知识的长度和宽度,更包含了他认知世界和理解社会的能力。
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展现他感受人生、想象未来和编织梦想的能力。
让青少年亲近文学,学会诉说人生,不一定是要把他们培养成未来的作家,而是为了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健康成长,进入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助于他们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一个幸福的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