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景物描写。
2.掌握描写方式的基本要素。
3.培养描写策略的能力。
4.增强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基本的描写方式和策略。
2.加强对景物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3.训练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2.熟练掌握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1.以实例分析法为主,让学生通过分析名家作品,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2.以写作训练为辅,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以同步指导法为基础,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学习内容第一节:什么是景物描写1.描述景物的基本要素。
2.名家描写景物的技巧和方法。
第二节:描写方式的基本要素1.掌握描写方式的基本要素。
2.学习丰富的描写词汇。
第三节:描写策略的能力1.了解描写策略。
2.掌握逆向思维和比喻的描写技巧。
第四节:增强写作能力1.练习写作技巧。
2.增加写作风格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了解景物描写的基本要素1.教师向学生介绍景物描写的概念。
2.分析名家作品,让学生理解景物描写的重要性和技巧。
3.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个关于描写景物的段落。
第二步:描写方式的基本要素1.教师介绍描写方式的基本要素,如色彩、光影、气息等。
2.带领学生练习使用描写方式,让学生掌握描写技巧。
3.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个关于描写方式的段落。
第三步:描写策略的能力1.教师介绍逆向思维和比喻的描写策略。
2.带领学生练习使用描写策略,让学生掌握描写技巧。
3.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个关于描写策略的段落。
第四步:增强写作能力1.教师向学生介绍写作技巧和风格。
2.带领学生练习写作,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让学生自己写出一篇完整的描写景物的作文。
课堂练习1.分组练习,比较不同风格的文章。
2.根据宣布的主题,自由创作一篇描写景物的作文。
思考问题1.描述景物需要什么样的语言?2.与众不同的描写风格有哪些?3.如何在描写时运用想象力?课后作业1.布置练习作文,让学生使用课上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完成作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写作(三) 学习描写景物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学会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调动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2.通过交流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与评的过程中体会写景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写作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的情趣.1.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景物的方法。
2.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1课时一、新课导入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宽广的大海,水底的游鱼……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色,美不胜收.今天,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我们所见过的最美的景描绘出来。
二、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观察事物,要运用感官。
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鼻子嗅……调动身上所有的感官来感知事物,了解事物的特点.三、通过实例,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1.幻灯片展示《春》中描写春雨的段落,引导分析。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亮”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2.幻灯片展示《春》中写春风的一段文字,学生朗读讨论.“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
这段文字中,借助多个感官,如触觉、嗅觉、听觉等,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都描绘了出来。
3.用幻灯片展示《三峡》中写春冬之景的一段文字。
学生朗读,合作探究:这段文字如何将三峡“春冬之时”“良多趣味”的特点写出来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①静态与动态相结合;②俯视与仰视相结合;③近观与远望相结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描写景物”这一写作形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能够通过描写景物直观地表达自己所想所感;3. 通过自我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培养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描写景物这一写作形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能够通过描写景物直观地表达自己所想所感;2. 通过自我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四、课前准备:1. 整理相关资料,准备教学用具和教具;2.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参考材料,便于他们进行自我训练;3. 预先安排好教学时间和内容,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展示一些优美的自然风景或城市景观,引导学生感受景色之美,并提出“如何描述这些景物”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具体方法(1)观察细节描写景物需要观察细节,找出景物的优美之处并进行描写。
这需要学生具备细心的品质,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将景物的美妙之处呈现出来。
(2)用形容词进行描绘透过形容词,我们可以直接表达出景物的特点,例如:神秘的森林、翠绿的草原等。
学生应该充分运用形容词,来描述景物的特点和美丽的一面。
(3)用比喻方法进行描述用比喻的方式来描述景物,可以令描述更为形象、生动。
例如:大海如同无穷的蓝色毯子,而山谷则像是被银白色的反光所覆盖着的地方,等等。
(4)通过排比法来描述景物排比是指使用一个重复的句型,来逐一列举出景物的细节特征,这样可以令读者对景物有更为清晰的了解。
例如:这座皇宫,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
3. 培养写作能力在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后,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物,进行描写,并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描写景物的了解。
六、教学总结:本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使他们能够通过描写景物,直观地表达自己所想所感。
[八上部编】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教案设计(共2篇)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共2篇)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目标】1.学会从多方面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3.寓情于景,尝试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
4.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自然中,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热情,秋有秋的魅力,冬有冬的神奇。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笔写下了精美的篇章,他们的创意、笔法都值得我们玩味揣摩,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二、观察图片来绘景出示图片,学生观察,感受其美。
课件出示:设问1:同学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预设湖水、植物、太阳。
追问:还有吗?大家往远处看。
预设房屋。
再问:请大家注意,当问你看到了什么时,一定要说具体。
可以说你看到了什么植物,它的形态是怎样等。
预设蒲苇好像在摇动;黄昏前阳光温暖昏黄;湖面上波光粼粼;远处的房屋静默着。
设问2:哪位同学能描绘一下这幅图画的景物特征?预设夕阳徐徐落下,水面上泛起一道道美丽的涟漪,一抹一抹的橙红似乎都溶解在湖里了。
湖边的蒲苇随风摇曳、向前铺展,远处的房屋在温暖的阳光下静默着。
追问:此种景色下,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我想要拥抱它,拥抱这一天里最后一抹灿烂!【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观察,并感受画面的景物之美,引起心灵共鸣,激发学生描绘美的兴趣与欲望。
三、诵读推敲学写景师:同学们赏读下列语段,推敲推敲,学习其写景方法。
1.善用修辞抓特征课件出示: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朱自清《春》预设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的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抓住景物的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
【设计意图】以学过的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明确描写景物需先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抓住景物的特征——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同步作文指导《学习描写景物》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2.要培养学生学会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水准。
3.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他们在写作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教学难点】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提高写景的水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曾经有这样的故事,许多人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后,都到清华园参观,想一睹他笔下那迷人的景色,可惜却失望而归。
现实中的清华园显得是那样的平凡,那样的景致在哪里都能看到,可为什么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却显得如此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多角度描写景物,并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提高我们写作的能力。
二、写作导航(一)多选角度,描绘立体图画自然景物有颜色、味道、质地、形状等各方面的特征,而要把它展示出来,给读者立体的感受,就要善于多角度描写,从不同的侧面入手描绘。
如在写景时,很多人只习惯于描绘看到的事物,这样难免单调。
其实,我们不妨充分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从而构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
(二)善用修辞,绘出景物的个性修辞好比语言的调色板,在描绘景物时,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不但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景物的个性特征。
(三)寄寓深情,增强景物的魅力写景不能呆板地对景物进行介绍说明,要融进自己的感情,并以此来感染和启迪读者。
带着感情写作,就能给景物涂上一层鲜明的色彩,即使平凡的景物也会变得充满魅力。
(四)动静结合,写出景物的生气自然万物,有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有的则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因此,描写景物,既要写出静止时的优美景色,又要写出运动变化的动态美,这样文章才不会呆板沉闷、缺乏生机。
八年级语文上册《学习描写景物》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语言:作家们在描绘景物时,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艺术性。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应用。
3.教学内容:讲解文章结构,分析优秀作品中描写景物的文章结构。
教学语言:一篇优秀的作文,除了要有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修辞,还需要有合理的文章结构。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安排描写景物的文章结构。
3.学生在文章结构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佳作欣赏和写作实践,帮助他们掌握文章的组织架构,使作文更加连贯、精彩。
4.学生在合作交流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组织课堂讨论和互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景物特点,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3.佳作欣赏法:选取经典描写景物的文章,引导学生从词汇、句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学习优秀作者的写作技巧。
4.实践写作法:布置相关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2.通过学习描写景物,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培养他们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的习惯,从而丰富内心世界,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语言: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同时,不要忘记多阅读优秀作品,汲取他人的写作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

定景换点:在一个固定的地点,从不同的角度描绘景物。
定点换景:在一个固定的地点,描绘不同时间的景物。
运用修辞手法描绘景物: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比喻:通过比喻,将景物与人物、事物等联系起来,使景物形象生动。 拟人:通过拟人,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和性格,使景物具有生命力。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对自然景观进行描写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自然景观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使描写更加生动
学生完成描写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点评与总结: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收 获
学生练习展示:展示学生的描写景物作文,让学生互相学习、借鉴。
基本方法:观察、 想象、描绘、抒 情
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夸张、排 比等
示例分析:通过 具体的例子,让 学生理解如何运 用基本方法和修 辞手法进行景物 描写
实践练习:让学 生在实际写作中 运用所学知识, 进行景物描写的 练习
课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处自己熟悉的自然景观,运用 所学方法进行描写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观,找出其特点和特点之间的联系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供改进建议。
学生反思: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总结收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包括描写景物的方法、技巧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05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和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 比、夸张
06
作业布置
写一篇描写景物的短文,要求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描绘
内容:描写春天的校园,包括 花草树木、鸟儿、阳光等元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导学案第【1】篇〗《跟着课文学写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源自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本单元为自然山水单元,基本都是写景的经典美文,从长江三峡高猿长啸,到苏轼与故友共赏明月淡雅;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奇异的自然山水,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遐思。
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便是水到渠成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感情丰富,对待生活热情积极,审美观正在形成。
美丽的景色,漂亮的服饰,形象气质好的明星等等,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不过,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够完善,心中有景却无法表达,或是描绘的景物角度单一,缺乏生动形象的美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调动感官描写景物的方法。
2.巧用修辞,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3.学习写景富有层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调动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2.通过交流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与练的过程中体会写景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写作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1.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2.学会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教法和学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以及部分,使上课环节清晰,并能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
2、讨论法:采用小组交流思考的方式,进行讨论,然后部分同学回答,教师点拨。
3、引导法:以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融入课堂,教师点拨和启发。
4、下水作文法:教师下水作文,可以缩短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感。
在共同习作中进行情感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姓名
学案编号
课题
学习描描写的目的,领会景物描写的注意事项并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
2.提高评价与写作的意识和能力。
3.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的目的,领会景物描写的注意事项并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
秋天的田野是果实累累的田野,是丰收的田野,是希望的田野。我赞美它,因为它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创造出来的。
【点评】
在这篇习作中,小作者按照方位的顺序写了庄稼地、菜园、果园的景色。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小作者以视觉感受为主,写出了秋天田野的丰富色彩;文章多处采用化静为动的写法,突出秋天田野的丰收景象;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优美。结尾用赞美田野来赞美农民,起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2.提高评价与写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象,美不胜收。在你的记忆中,哪些景物让你印象深刻?你能把它们描写出来吗?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借鉴方法,整体感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品味别人的好文章,借鉴他人的创作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写作。下面两段文字分别出自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位作家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文段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2.多感官描写景物。描写景物的特征,可以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入手。两段文字主要从视觉入手展开描写,其中文段一还从嗅觉方面写出了花儿的甜香。
3.多角度描写景物。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生动,对某一个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情态。
4.善用各种修辞。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文段一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如文段一中写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巧用比喻把花的绚丽多彩写得形象生动。文段二“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则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薄雪在夕阳照射下的娇美情态。
目标导学三:实战演练
描写你家乡一处有特色的景物,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要求描写细致、生动,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例文展示:
秋天的田野
美丽的秋姑娘提着一篮子香味弥漫的魔法花瓣飞向那美丽的田野,只见她左手一挥,右手一撒,顿时奇迹出现了,一幅迷人的秋景映入人们的眼帘。
你瞧,那一望无际的庄稼地最先感受到秋天的讯息。田野里,高粱成熟了,红彤彤的,像一团团正在燃烧的火焰,一阵秋风吹过,叶子就像无数面旗帜在迎风飘扬。大豆成熟了,饱满的豆粒胀开了狭长的豆荚,从豆荚里跳了出来,似乎在欢迎秋天的到来。稻田里,稻子也成熟了,在秋阳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金光。微风吹过,稻子此起彼伏,好像大海的波浪。农民伯伯正在田野里忙得不可开交,正把一车车碎金似的稻谷往家里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的还唱着歌呢!
稻田东边是一块菜地,菜地里的蔬菜长势也很好。白菜长得绿油油的,微风吹过,绿叶摇动,像翩翩起舞的公主穿着的绿色长裙。芋头长得很好,它们撑开一把把小伞,挡住了火辣辣的阳光。丝瓜架上爬满了瓜蔓,长着一张张绿油油的叶子,开着一朵朵金灿灿的丝瓜花,挂着一条条沉甸甸的丝瓜。微风一吹,丝瓜似乎要掉下来。
菜地旁边的果园十分热闹。你看,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熟透了的葡萄,晶莹透亮。秋天的早晨,一串串紫凝凝的葡萄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显得那样的新鲜可口,叫人垂涎欲滴。梨子树上挂满了一个个黄澄澄的梨子,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走近一看,梨子脸上还长着许多小雀斑呢!梨子很多,把树枝越压越弯,越压越弯,有的梨子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高高的柿子树上挂满了一个个红彤彤的柿子,远远望去就像一盏盏小红灯笼。一阵秋风吹过,“啪!啪!啪!”熟透了的柿子掉到了地上。
(老舍《济南的冬天》)
目标导学二:深入探究,研习方法
1.抓住景物的特点。各地的景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庐山的秀美、黄山的奇峻、雁荡山的幽雅、西子湖的妩媚、钱塘江的汹涌、桂林山水的秀丽,各具特色。不同的视角,会看到景物不同的风貌特征;四季的变化,也会使景物改妆换貌。文段一抓住春天的美和生机勃勃的特点展开描写,文段二则抓住济南雪后小山“秀气”的特点展开描写,景物特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文段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5.发挥想象。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想象的手法。“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这些想象,既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可谓是一举两得。
6.讲究描写的顺序。两段文字都采用空间顺序展开描写,景物的层次清晰。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及近?是由上到下,还是由下到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