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景物描写。

2.掌握描写方式的基本要素。

3.培养描写策略的能力。

4.增强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基本的描写方式和策略。

2.加强对景物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3.训练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2.熟练掌握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1.以实例分析法为主,让学生通过分析名家作品,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2.以写作训练为辅,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以同步指导法为基础,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学习内容第一节:什么是景物描写1.描述景物的基本要素。

2.名家描写景物的技巧和方法。

第二节:描写方式的基本要素1.掌握描写方式的基本要素。

2.学习丰富的描写词汇。

第三节:描写策略的能力1.了解描写策略。

2.掌握逆向思维和比喻的描写技巧。

第四节:增强写作能力1.练习写作技巧。

2.增加写作风格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了解景物描写的基本要素1.教师向学生介绍景物描写的概念。

2.分析名家作品,让学生理解景物描写的重要性和技巧。

3.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个关于描写景物的段落。

第二步:描写方式的基本要素1.教师介绍描写方式的基本要素,如色彩、光影、气息等。

2.带领学生练习使用描写方式,让学生掌握描写技巧。

3.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个关于描写方式的段落。

第三步:描写策略的能力1.教师介绍逆向思维和比喻的描写策略。

2.带领学生练习使用描写策略,让学生掌握描写技巧。

3.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个关于描写策略的段落。

第四步:增强写作能力1.教师向学生介绍写作技巧和风格。

2.带领学生练习写作,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让学生自己写出一篇完整的描写景物的作文。

课堂练习1.分组练习,比较不同风格的文章。

2.根据宣布的主题,自由创作一篇描写景物的作文。

思考问题1.描述景物需要什么样的语言?2.与众不同的描写风格有哪些?3.如何在描写时运用想象力?课后作业1.布置练习作文,让学生使用课上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完成作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描写景物”这一写作形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能够通过描写景物直观地表达自己所想所感;3. 通过自我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培养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描写景物这一写作形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能够通过描写景物直观地表达自己所想所感;2. 通过自我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四、课前准备:1. 整理相关资料,准备教学用具和教具;2.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参考材料,便于他们进行自我训练;3. 预先安排好教学时间和内容,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展示一些优美的自然风景或城市景观,引导学生感受景色之美,并提出“如何描述这些景物”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具体方法(1)观察细节描写景物需要观察细节,找出景物的优美之处并进行描写。

这需要学生具备细心的品质,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将景物的美妙之处呈现出来。

(2)用形容词进行描绘透过形容词,我们可以直接表达出景物的特点,例如:神秘的森林、翠绿的草原等。

学生应该充分运用形容词,来描述景物的特点和美丽的一面。

(3)用比喻方法进行描述用比喻的方式来描述景物,可以令描述更为形象、生动。

例如:大海如同无穷的蓝色毯子,而山谷则像是被银白色的反光所覆盖着的地方,等等。

(4)通过排比法来描述景物排比是指使用一个重复的句型,来逐一列举出景物的细节特征,这样可以令读者对景物有更为清晰的了解。

例如:这座皇宫,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

3. 培养写作能力在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后,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物,进行描写,并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描写景物的了解。

六、教学总结:本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使他们能够通过描写景物,直观地表达自己所想所感。

八年级语文上册《学习描写景物》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学习描写景物》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内容:分析经典作品中运用修辞手法的例子,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教学语言:作家们在描绘景物时,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艺术性。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应用。
3.教学内容:讲解文章结构,分析优秀作品中描写景物的文章结构。
教学语言:一篇优秀的作文,除了要有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修辞,还需要有合理的文章结构。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安排描写景物的文章结构。
3.学生在文章结构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佳作欣赏和写作实践,帮助他们掌握文章的组织架构,使作文更加连贯、精彩。
4.学生在合作交流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组织课堂讨论和互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景物特点,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3.佳作欣赏法:选取经典描写景物的文章,引导学生从词汇、句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学习优秀作者的写作技巧。
4.实践写作法:布置相关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2.通过学习描写景物,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培养他们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的习惯,从而丰富内心世界,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语言: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同时,不要忘记多阅读优秀作品,汲取他人的写作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学习主题此单元为文言文单元,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阐述,在语言的形式上契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在表述的内容上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

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此单元的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情景交融的境界;激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所选诗文都以写景为主,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

阅读这类作品,可以感受自然山水之美,体悟作者的情怀,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此单元可以根据课文的共同特点,抓住写景抒情这条主线,结合“语文主题学习”设计理念来组织教学。

通过学习多个文本,引导学生充分联想和想象,体会景物之美,学习写景的方法,感受作者在山水中寄托的情感。

三、单元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他们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在诵读层面上,他们能基本做到正确和顺畅,但在节奏把握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语感欠佳。

对于文言文翻译,他们能初步把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和使用方法,但对于“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标准还不能完全把握。

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方面还存在一些抵触心理,老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生动可感的图片、音乐,创设轻松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单元学习目标1.从古人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中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仔细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

3.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设计说明此单元写作主题是“学习描写景物”。

第三单元习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第三单元习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景物描写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景物描写方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三单元习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习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理解并掌握景物描写的概念及作用;2.学习运用五官感受及形容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生动、具体的景物描写;3.通过观察、思考和创作,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教材内容列举:
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个别指导。对于那些在写作上遇到困难的同学,我可以提供更多的词汇和句式模板,帮助他们克服表达上的障碍。同时,我也计划增加一些创意写作的活动,鼓励学生们大胆尝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学生们在交流中能够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这让我看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未来,我将继续强化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们在互动中学习,在讨论中成长。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景物描写的基本概念。景物描写是对大自然或周围环境中事物的具体描绘,它是表达作者情感、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五官感受和修辞手法进行景物描写,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感受。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学习描写景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周围的景物,比如校园里的一棵树、一朵花?”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用语言来描绘这些美丽的景物。

《学习描写景物》优秀教案

《学习描写景物》优秀教案

课题学习描写景物【科目】语文【教学内容】学习描写景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多种修辞、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2.例文的赏析与学生习作的分析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文的分析,进行写法指导,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例文的赏析与学生习作的分析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回忆一下,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呀?生:三峡、短文二篇、与朱元思书……课件展示(三峡一景、自然一景、月夜一景、富春江一景)师:想一想,为什么编者把这些课文编写在一个单元里呢?(或者:这些课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生:都是和景物有关的(都是描写景物的)师: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写作内容,学习描写景物。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课文,唤起学生的回忆。

】(二)知识讲解所谓的景物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呈现两段文字,让学生猜一猜哪一个才是景物描写?【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什么是景物描写,必须要是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三)写法指导展示例文师:找一找这篇文章在描写景物时用到了哪些手法?生:修辞(比喻、拟人)时间顺序(春、夏、秋、东)细致观察,把握特点感官师:我们来总结一下,描写景物时可以运用哪些方法?1.细致观察,把握特点。

2.理清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3.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多角度(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看)、动静结合、感官:(视觉、听觉、嗅觉)、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4.修辞润色。

【设计意图:通过例文的分析,帮助学生归纳写法,让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下一步的写作实践做准备。

】过渡:我们已经欣赏了这么多处的景物,也归纳了一些写作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最熟悉的校园一景。

《学习描写景物》核心素养教案2(第1课时)

《学习描写景物》核心素养教案2(第1课时)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重点1.学习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

2.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多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3.尝试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人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

教学准备透过哪个窗户能看到美丽或独特的景物?学校教室里的、家里的,还是其他地方的?请细致观察所看到的景物,拍下来并做好记录,以“窗外”为题写一个片段,至少300字。

提示:(1)选取所见窗外的景色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

(2)除了描写景物外,还可以写一写人在其中的活动,突出场景的特点。

(3)写作时按一定顺序写,例如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设计意图描写景物,关键是要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如何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呢?靠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练就的观察力。

只有走进具体的情境,细心观察,才能抓住。

《窗外》观察记录单(样例)设计意图写作前让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单,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具体情境,学会细致观察:先确立好观察点;然后在一个固定的观察点上,抓取景物的特点;接着调动各种感官,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最后尝试把所采集的素材应用到写作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人话题1.导入:亲爱的同学们,“最美窗外——手机摄影大赛”评选活动就要举行了!摄影作品要求附上具体的文案。

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活动将因为你的参与而更精彩。

2.学生展示观察记录单内容,同学之间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

观察记录单评价量表二、读写结合,提供支架三、例文修改,互动评价1.例文修改(预设)(1)展示供修改的原稿。

窗外祖屋的窗外,没有繁华的商业区,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没有熙熙攘攘的行人,也没有在夜空闪烁的霓虹灯,有的只是一条窄小的、破旧的巷子,很少人经过,所以很安静。

路,是由一块块青石铺成的,连阳光也只能浮在小巷的一线天空之上,泛出白色的泡沫。

(点评:小作者想写祖屋窗外巷子的“破旧”和“寂静”,但是笔法单调,描写的角度单一,不够具体,不够生动形象。

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观察景物。

2.学会运用不同的写景顺序来描写景物。

3.养成细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把景物写鲜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风景各有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风景,因角度不同而给人不同的感受。

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风景,美不胜收。

怎样才能把这些美好的景物描写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描写景物。

二、写作导航(一)基本技巧1.描写景物。

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雨是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春》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突出春雨既细且密、闪闪发亮的特点。

)2.描写景物,既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还可以描述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紫藤萝瀑布》作者从色彩写到气味,又赋予气味以色彩,将视觉和嗅觉互通,传神地描绘出藤萝花的美丽和繁盛。

)3.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生动,对某一个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

如《三峡》一文,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致,让人感受到三峡多样的美。

其中春冬季节的景象,俯仰结合,动静相衬,描写灵活生动,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4.写景还要注意融入情感。

《雨的四季》中,作者用极富情感的描写,既展示了四季的雨的客观特征,又主观地赋予它们不同“性格”和内涵,使它们更有生命气息,更有感染力。

(二)学法指导1.多角度观察景物。

(1)定点观察:观察景物时上看、下看、远看、近看,变换各种观察角度。

如《答谢中书书》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教材分析: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是一次作文训练,主要学习内容是进行景物描写,初步学会借景抒情这种写作手法并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目标:
1. 理解景物描写的目的,领会景物描写的注意事项并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景物,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细致地描写景物。

2. 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写景的经典文章为例引导学生掌握如何进行描写景物;通过展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提高写作的兴趣,也学习到写作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写作的意识和能力。

3.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难点
1.领会景物描写的注意事项。

2.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

教学突破
利用有关景物描写的好文章,品读并借鉴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写作。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想:
分析有关景物描写的文章的描写方法,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景物描写;学会借景抒情,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下载相关文字材料,以制作多媒体课件、编辑拓展阅读训练题目。

学生准备
课前阅读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景物的文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
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象,美不胜收。

在你的记忆中,哪些景物让你印象深刻?你能把它们描写出来吗?
二、写作借鉴(多媒体显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品味别人的好文章,借鉴他人的创作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更好地写作。

下面两段文字分别出自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位作家是如何描写的。

【文段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文段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济南的冬天》)
三、景物描写的技法归纳
1. 抓住景物的特点。

各地的景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庐山的秀美、黄山的奇峻、雁荡山的幽雅、西子湖的妩媚、钱塘江的汹涌、桂林山水的秀丽,各具特色。

不同的视角,会看到景物不同的风貌特征;四季的变化,也会使景物改妆换貌。

文段一抓住春天的美和生机勃勃的特点展开描写,文段二则抓住济南雪后小
山“秀气”的特点展开描写,景物特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 多感官描写景物。

描写景物的特征,可以描述视觉、听觉、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

两段文字主要从视觉人手展开描写,其中文段一还从嗅觉写出了花儿的甜香。

3. 多角度描写景物。

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生动,对某一个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时态。

4. 善用各种修辞。

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文段一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如文段一中写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巧用比喻把花的绚丽多彩写得形象生动。

文段二“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则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薄雪在夕阳照射下的娇美情态。

5. 发挥想象。

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想象的技法。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这些想象,既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可谓是一举两得。

6. 讲究描写的顺序。

两段文字都采用空间顺序展开描写,景物的层次清晰。

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

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

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哉充章。

7. 写景还要融人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不带感情的景物是餐妹的、空洞的,景物描写要蕴藉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人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夏天百草园”一段“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在作者小时候听来,油蛉、蟋蟀的叫声犹如人在悠扬的琴声伴奏下婉转的低唱,其间传递着作者愉快、喜悦的心声,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板书设计: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怎样进行景物描写:一抓特点
二多感官
三多角度
四善用修辞
五发挥想象
六讲究顺序
七融入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写作训练
描写你的家乡的一处有特色的景物,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要求描写细致、生动,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学生作品展示并点评
【习作例文】
秋天的田野
美丽的秋姑娘提着一篮子香味弥漫的魔法花瓣飞向那美丽的田野,只见她左手一挥,右手一撒,顿时奇迹出现了,一幅迷人的秋景映入人们的眼帘。

你瞧那一望无际的庄稼地最先感受到秋天的讯息。

田野里,高粱成熟了,红通通的,像一团团正在燃烧的火焰,一阵秋风吹过,叶子就像无数面旗帜在迎风飘扬。

大豆成熟了,饱满的豆粒胀开了狭长的豆荚,从豆荚里跳了出来,似乎在欢迎秋天的到来。

稻田里,稻子也成熟了,在秋阳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金光。

微风吹过,稻子此起彼伏,好像大海的波浪。

农民伯伯正在田野里忙得不可开交,正把一车车碎金似的稻谷往家里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的还唱着歌呢!
稻田东边是一块菜地,菜地里的蔬菜长势也很好。

白菜长得绿油油的,微风吹过,绿叶摇动,像翩翩起舞的公主穿着的绿色长裙。

芋头长得很好,它们撑开一把把小伞,
挡住了火辣辣的阳光。

丝瓜架上爬满了瓜蔓,长着一张张绿油油的叶子,开着一朵朵金灿灿的丝瓜花,挂着一条条沉甸甸的丝瓜。

-微风一吹,丝瓜似乎要掉下来。

菜地旁边的果园十分热闹。

你看,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熟透了的葡萄,晶莹透亮。

秋天的早晨让人感觉凉整夢的,来到葡萄架下望着一串串紫凝凝的葡萄挂满了晶莹的露珠,显得那样的新鲜可口,兔桑必人垂涎欲滴。

梨子树上挂滿了一个个黄澄澄的梨子,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

走近一看,梨子脸上还长着许多小雀斑呢!梨子很多,把树枝越压越弯,越压越弯,有的梨子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

高高的柿子树上挂满了一个个红通通的稀子,远远望去就像一盏盏小红灯笼。

一阵秋风吹过,“啪!啪!啪!”熟透了的柿子掉到了地上。

秋天的田野是果实累累的田野,是丰收的田野,是希望的田野。

我赞美它,因为它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创造出来的。

【点评】在这篇习作中,小作者按照方位的顺序写了庄稼地、菜园、果园的景色。

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小作者以视觉感受为主,写出了秋天田野的丰富色彩;文章多处采用化静为动的写法,突出秋天田野的丰收景象;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优美。

结尾用赞美田野来赞美农民,起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教学探讨与反思:
作为作文课,课堂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环节,主要是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课文和设计启发式的问题来归纳写作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实现知识的有效运用。

为了让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后有创造表达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写后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步,体验写作的成就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