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部编】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设计(共2篇)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第【1】篇〗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

2、让学生掌握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立足点,明确景物的方位和写景的顺序。

教学难点:明确中心,突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作到有景有情。

课时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启发引导合作讨论细致表达课前准备: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假期你们一定都去了很多地方,谁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景物?(照三—四名学生)大家去的地方真的很美,今天我们就来做小导游。

来介绍“一处景物”板书:一处景物二、讲授新课1、了解什么是景物。

2、欣赏(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学生观察并回忆云雾在山上不同位置时的状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时,它像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

”3、学生分析得出云雾在“山顶—山腰—山谷—山峰”时的不同状态。

4、写景要按着一定顺序来写,课件呈现一定顺序。

写景文章的顺序:空间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5、根据空间顺序结合,找生充分说,仿写。

6、欣赏西湖的范文,并分析描写的顺序。

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

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

理解概念基础上,结合进行仿写。

7、描写景物时“抓特点”通过范文分析景物的特点。

结合节日的烟火,进行仿写。

8、在进行仿写时,为了让景物更美,生动,形象,可以适当的采取修辞手法。

说一说: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无暇的白云。

有的;有的;有的。

真是千姿百态,变幻莫测。

9、描写景物的内容较多时,要分段。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优质教案_2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优质教案_2

《学习景物描写》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2、温习经典散文写景片段,归纳景物描写的方法。

3、展示图片,让学生看图写话。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我们学习过哪些表达方式?
二、辨析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用处。

1、天色越来越暗,突然,龙卷风来了!
2、天上铅灰的乌云越聚越浓,天色越来越暗。

一道雪亮的闪电划过大地,他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呼啸声由远而近向自己的方向逼来。

这声音像几十台拖拉机同时爬坡发出的吼声,又像无数条响尾蛇同时发出的嘶嘶声。

在闪电的强光里,他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巨大黑色烟柱飞速移来——龙卷风!
三、经典回顾,总结写景的方法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我仅仅伫(zhù)立凝望,觉得这个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有,有的仅仅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归纳小结------ 修辞、多感官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四、牛刀小试-----展示四幅图片,任选一幅,当堂写100左右的写景片断,并加以展示。

五、作业:小练笔
使用今天所学的写景知识,将另外三幅图片中的景物描写出来。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优课教案_2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优课教案_2

《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2、学习写景的方法,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描绘心中的美景,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3、学会在写作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写景方法,突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做到有景有情。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首先,老师请大家观看一段优美的视频,请同学们描述一下视频内容,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播放挪威湾峡风光视频)东升的旭日,飘飞的白云,苍翠的山峰,潺潺的小溪,……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色,美不胜收。

在你的记忆里,哪些景物让你印象深刻?今天,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绘一绘心中的美景!(二)板书课题明确要点学生齐读课题,找到关键词,明确学习要点。

(三)小组合作探究方法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美丽风景,那么,怎么用语言把这份美丽分享给他人?运用什么方法让这篇写景文栩栩如生、让看到的人如临其境呢?下面,各组探究写景的方法。

小组交流后,全班归纳总结。

(四)问道名家品味美文(多媒体出示:《春》《济南的冬天》《看云识天气》《紫藤萝瀑布》写景片断)学生联系名家的写景名篇片断,小组探究,总结写作方法,品味各种写景方法的妙处:1、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2、调动丰富的身体感官3、把握清晰的写作顺序4、运用想象、联想丰富文意5、情景交融,借景寓理(五)躬行练笔学以致用(多媒体出示落叶风景图)同学们,这就是老师心中的美景。

可老师语言贫乏,才思枯竭,只能用一句单调的话来描述。

同学们能不能用刚才归纳的方法帮老师给这句话润润色、添添彩?(多媒体出示:秋天来了,树叶黄了,落叶铺满了大地!)学生各自写作。

指名学生朗读片断,其他学生点评。

(六)写作片断点评得失同学们,我们明确了写作要点,探究了写景方法,现在让我们打开尘封的记忆、展开想像的翅膀,写一写自己心中那独一无二的美景!学生自主写作,小组互读互评,举荐佳作。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同步作文指导《学习描写景物》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2.要培养学生学会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水准。

3.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他们在写作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教学难点】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提高写景的水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曾经有这样的故事,许多人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后,都到清华园参观,想一睹他笔下那迷人的景色,可惜却失望而归。

现实中的清华园显得是那样的平凡,那样的景致在哪里都能看到,可为什么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却显得如此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多角度描写景物,并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提高我们写作的能力。

二、写作导航(一)多选角度,描绘立体图画自然景物有颜色、味道、质地、形状等各方面的特征,而要把它展示出来,给读者立体的感受,就要善于多角度描写,从不同的侧面入手描绘。

如在写景时,很多人只习惯于描绘看到的事物,这样难免单调。

其实,我们不妨充分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从而构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

(二)善用修辞,绘出景物的个性修辞好比语言的调色板,在描绘景物时,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不但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景物的个性特征。

(三)寄寓深情,增强景物的魅力写景不能呆板地对景物进行介绍说明,要融进自己的感情,并以此来感染和启迪读者。

带着感情写作,就能给景物涂上一层鲜明的色彩,即使平凡的景物也会变得充满魅力。

(四)动静结合,写出景物的生气自然万物,有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有的则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因此,描写景物,既要写出静止时的优美景色,又要写出运动变化的动态美,这样文章才不会呆板沉闷、缺乏生机。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2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把美留在笔端(【学习目标】(1、学会从多种角度、使用多种感观抓住景物特点;(2、学会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让景物描写生动形象;(3、融情入景,使用景物表达情感。

(【学情分析】(少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体会;二是缺乏相关的写作练习。

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观察及描写景物的方法,协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描写景物。

(【学习重点】(学会从多种角度、使用多种感观抓住景物特点;学会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让景物描写生动形象。

(【学习难点】(学会将情感融入于景物描写中的方法并实行相对应的写作实践。

(【学习用时】(学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多功能教学仪、实物展示仪【学习方法】(讨论法、合作写作法、互评法((【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欣赏一组风景图。

(美景无处不在。

名山大川是美,涓涓细流也是美;春花秋实是美,冬雪枯荷也是美;大自然的雄奇壮丽、秀美多姿总是能在不经意间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如果我们能(细致地描写,把那些美好的景象留在我们的笔下,让它们永远定格,那应该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吧!(二、写景初探(1、写作训练一:(展示荷塘风景图,请大家观察景物并用自己的话将它写下来。

(2、写景方法初探(屏显:展示朱自清?荷塘月色?片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抖,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师生共同探讨:朱自清先生写景有什么诀窍?(明确:1、抓住了景物的特点(1〕多角度:形状、颜色、质地、声音、气味、动态(2〕多感官:视觉、嗅觉、听觉2、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通感板书:抓住特点、使用修辞小结:由此可见,朱自清先生使用修辞手法,是在深入地、全身心地体会了景物的美之后,抓住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并且用十分准确、精妙并且富有美感的语言来形容景物的美。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描写景物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说明描写景物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描写景物对作品的影响。

2. 方法和技巧(10分钟)1.采用多种感官描写,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

2.注意详略得当,避免出现冗长和乏味的描写。

3.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描述效果。

4.注意语言的精炼、准确、简练。

3. 案例分析(20分钟)以具体的事例和材料让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选择一篇描写山水的课文,让学生仿写一段文字,加强他们的练习。

4. 撰写练习(30分钟)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如画面、照片)进行描写,加强他们的写作能力。

5. 课堂分享(1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班级讨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6. 课后作业(5分钟)请学生按照老师的安排,完成书面作业。

教师要求认真批改每个学生的作文,并指导学生修改,纠正错漏。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老师的评分,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评价,并在教学中针对不足之处加以指导和改进。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描写景物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以及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让学生进行了练习。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还可以再加强,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写作练习,并在课后对学生进行更加详细的评价和指导,让学生深刻理解描写景物的重要性,提高写作水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学习描写景物——我心中的美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联想想象,唤醒生活体验,学习通过多个方面观察来抓住景物特征,养成观察的习惯。

2. 通过写作实践和习作比较分析,了解并明确抓住景物特征可运用多种手法(修辞、动静结合等),结合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重点)3.在《三峡》回顾、图片激趣、联想想象中,体会不同类型的美,学会描写景物时融入情感,了解并明确在写作时要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美的类型,使景物“美”得鲜明。

(难点)4.在习作点评与修改(评他与自评)过程中,强化评、改作文的意识与规范,养成自评自改作文的习惯。

(重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唤醒体验1.同学们,在你们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有没有发现一些景物,和夏天相比有什么样的变化?预设学生回答:路上行人的衣服穿得更多了;树上的叶子变黄了;地面上的落叶变多了……在不经意间,秋天到了。

老师最近走在路上,常常能闻到一阵一阵浓郁的香气,你们闻到了吗?桂花是秋天独有的景物,你能用一两句话来形容一下桂花吗?其他同学来说一说他观察到了桂花的哪些特征?预设:(1)金黄的米粒一样的桂花,香气扑鼻。

(2)甜甜的桂花有金灿灿的颜色,让人心情愉悦。

观察到了颜色、形状和香气特征,用到了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

2.现在,让我们展开联想,假设你现在就站在一株你熟悉的桂花树前,除了花的颜色、形状和香气,你还观察到了什么?预设:捧一把桂花在掌心上几乎感觉不到它们的重量,用手指轻轻摸一摸小花瓣,它会像调皮的孩子不断翻滚着身体;风吹动的时候树叶与花会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像在私语……小结:如果我们要去观察身边的景物,可以从视听味嗅触这几种感官入手。

当我们要把观察所得的特征用语言表述时,可以多用点修辞。

【设计意图】由日常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留心观察身边的景物。

调动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展开联想,了解抓景物特征可以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用点修辞可以让景物更生动。

二、点评习作,学会观察、概括方法(1)步入十月,凉亭旁便是大片大片的金黄色桂树【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设计
第三课时(总第17课时)
教学要点:1.范文评析
2.小组互改作文
一、[范文评析]《春夏秋冬的表演》
春夏秋冬的表演
春、夏、秋、冬,像四位神奇的演员,在自然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着各自的绝招。

瞧,翠绿的大幕拉开了。春姑娘穿着五彩的霓裳,轻盈地走上了舞台,她把长袖一挥,大地上的草丛树木都被染上了绿色。春姑娘又从身后拿出一只漂亮的花篮,用纤巧的手从里面拿出一束束五色缤纷的鲜花,向台下撒去。鲜花飞向绿色的大地,飞向绿色的树木。立刻,嫩绿的翠叶间缀满了朵朵鲜花。鲜花在万绿丛中开放,恰似在绿色的锦缎中,用五色相间的丝线绣出了怒放的花朵。春姑娘红艳艳的面颊上浮现出醉人的春天微笑。她笑着,轻轻地退下台去。
2、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空间顺序——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
•游览顺序——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如春、夏、秋、冬,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3、点与面的结合
四、写作实践
(一)扩写景物片段练习
1、填充扩展,写一个景物描写片段。
的露珠映着初升的朝阳,停在ຫໍສະໝຸດ 叶子上。2、请同学展示作品。
早晨,晶莹的露珠映着初升的朝阳,停在翠绿的叶子上,像一颗颗璀璨的小珍珠在叶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又像许多顽皮的孩子在叶间眨巴着大眼睛。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
二、小组互改作文
三、教师点评。
教学反思: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写作能力运用于生活实践,不能热衷于让学生讲经论道。语文教育应当让一个人学会尊重并运用自己的表达权;学而无用,教育教学也就没有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共2篇)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目标】1. 学会从多方面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2. 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3. 寓情于景,尝试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

4. 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自然中,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热情,秋有秋的魅力,冬有冬的神奇。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笔写下了精美的篇章,他们的创意、笔法都值得我们玩味揣摩,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二、观察图片来绘景出示图片,学生观察,感受其美。

课件出示:设问1:同学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预设湖水、植物、太阳。

追问:还有吗?大家往远处看。

预设房屋。

再问:请大家注意,当问你看到了什么时,一定要说具体。

可以说你看到了什么植物,它的形态是怎样等。

预设蒲苇好像在摇动;黃昏前阳光温暖昏黃;湖面上波光粼粼;远处的房屋静默着。

设问2:哪位同学能描绘一下这幅图画的景物特征?预设夕阳徐徐落下,水面上泛起一道道美丽的涟漪,一抹一抹的橙红似乎都溶解在湖里了。

湖边的蒲苇随风摇曳、向前铺展,远处的房屋在温暖的阳光下静默着。

追问:此种景色下,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我想要拥抱它,拥抱这一天里最后一抹灿烂!【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观察,并感受画面的景物之美,引起心灵共鸣,激发学生描绘美的兴趣与欲望。

三、诵读推敲学写景师:同学们赏读下列语段,推敲推敲,学习其写景方法。

1. 善用修辞抓特征课件出示: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朱自清《春》预设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的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抓住景物的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

【设计意图】以学过的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明确描写景物需先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抓住景物的特征一一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

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景物描绘得更生动形象。

2. 多感官描写课件出示: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朱自清《春》预设用视觉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口的像雪”,乂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白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眼、耳、鼻等各种感官,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景物色、声、味等特点,并将其表达出来,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3. 写之有序,条理清晰课件出示: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植;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娱蚣;还有斑螯,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预设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 山低到高写静物(菜畦一石井栏一皂荚树一桑祺),再曲高到低写动物(鸣蝉一黃蜂一叫天子)。

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设计意图】以学过的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按照景物的方位顺序(即空间顺序)写景。

4. 虚实结合有意境课件出示: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老舍《济南的冬天》预设把济南城外山坡上积雪与草色错杂的“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景象联想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进而别出心裁地想象到“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样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意境更深远。

如此一来,也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使人如临其境。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引导学生感受联想、想象的画面,并体会其作用。

0.情景交融情韵美课件出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特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预设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然后借景抒情,既表达了作者对月色的喜爱,乂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之情。

说到底,写景是为了抒情、达意。

课件出示: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视觉,正面写水清)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视觉,侧面突出水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水急的特点)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从视觉、触觉写树林的苍翠茂盛)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白成峰。

(拟人,形态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啖喽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白叫无绝。

(听觉,对偶句,以动衬静)简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句式相对,富有节奏美)师小结:山川之美,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我们笔下惜感的绵延和寄托。

当我们能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景物的特点,在写作过程中把情感融入描写,我们的景物描写就能开出一朵个性之花。

【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使之懂得流动着情感的语言才富有感染力,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要让学生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

四、升格片段展身手师:请同学们赏析下面片段,说说修改后的文段比原文好在哪里。

原文:我看到灯发出耀眼的光,边上呈现出一圈淡紫色的光晕。

改文:最吸引我的是那浅紫色的光晕,一层层地晕染在灯光的周围,像轻纱, 像雾霭。

定睛细视,乂像一朵盛开在黑色天幕上的莲花。

紫色的花瓣不断地往前伸展、伸展,好像要穿透黑夜似的。

花香也活跃起来,氤氤在花瓣上,弥散在整个夜空中。

那光晕乂像一圈圈密密匝匝的文字,一环乂一环的,那是路灯说给黑夜的悄悄话……预设修改后的片段除了使用形容词修饰外,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慕,比原文更生动形象,更有画面感。

原文:我呆呆地坐在窗前,望着窗外天上的月亮……我和妈妈乂吵架了,我伤心地哭了。

改文:我呆呆地坐在窗前,望着窗外天上的月亮,它升起来了,冰冷地挂在枝头,月色淡白,月影斑驳,月光凄凉地洒向大地……我和妈妈乂吵架了,我伤心地哭了。

预设修改后的片段把干瘪无味的语句变得生动形象。

选取月亮展开描写,运用“冰冷” “淡白”“斑驳”“凄凉”等冷色调词语来渲染气氛,衬托“我”吵架后沮丧、失落、难过的心情。

写作时可以恰当选用词语,运用多种手法写景,以达到渲染氛围的作用。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升格扩充,让学生小试牛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实战演练绘家乡家乡,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令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家乡,人生起航的地方。

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必然印在我们的脑海,烙在我们的心上。

请你拿起手中的笔,以《家乡一景》为题,描写出这处景物的特征及给你的独特感受,不少于500字。

【设计意图】以作业的形式,巩固所学,引导观察生活,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学习描写景物善用修辞抓特征听触嗅味多感官写之有序条理请虚实结合有意境情景交融情韵美【设计亮点】这堂课,从学生写不好写景文章的根本原因一一不会观察,抓不住景物特点, 文字空洞出发,结合已学过的经典文章片段,师生一起总结描写景物的方法。

此 外,还教学生如何将情感融入文字之中。

掌握方法之后,让学生升格拯救失误文, 在学生写、议、评、展的过程中,再进一步领会、熟悉描写景物的方法。

最后, 再布置一篇课外写景的大作文,让学生继续巩固课内学到的方法。

如此一来,经 过学练结合,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写景作文的技巧。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写作学习描写景物【目标导航】1•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2. 通过赏析经典美文与分析习作相结合,培养想象与联想能力。

3. 学会在观察和欣赏过程中与别人交流,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笫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1・如果让你在校园内,或在你家附近,观察一处景物,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 来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什么新发现。

把这些观察角度和观察结果写下来。

字数不限。

2•找出你以前的写景作文,根据“多角度描写景物”的要求进行修改,尽量 多增加一些描写角度,丰富文章的内容。

不少于500字。

明确课标要求课前自主学习3.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都展现了秋天的画卷。

你的家乡的秋天有哪些特有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金黃灿烂的田地?是天边的山岭,还是高远的蓝天?或许一片落叶让你感叹岁月的脚步声,一丝清凉让你发思古之幽情?细细观察,细细品味,从多个角度描写“家乡的秋天”。

不少于500 字。

窥血课堂互动探究【新课导入】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写作时可以采用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 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景,也可写想象虚景。

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能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更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写作要求】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景物,全面了解景物的主要特点。

2. 增加一些描写的角度,力求具体生动。

3. 写秋之景,立体地感受景物之美,并适当地写出自己的感受。

【技法点拨】仁立足一点,多角度观察就是选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变换各种视角,对景物进行观察,然后做细致描写。

例如《答谢中书书》,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观潮》,远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近看“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乔天沃日,势极雄豪”。

这样,观景的角度各有变化,景物形态、色彩、情状各不相同,写出了景物的不同特点。

2. 移步换景,景随镜换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以及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

例如《社戏》写“我”得到家长的同意之后,跟小伙伴们乘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沿途所见夜景,包括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都一一展现。

写返程时所见景物,有清晰之景,有虚幻之景,有远景,有近景……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各不相同,各呈异彩,细读之后会生出无穷的美感。

3. 调动感官,全面描写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華景物,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