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5.3.2 命题、定理、证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3平行线的性质5.3.2命题、定理、证明1.理解命题的概念,能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重点)2.了解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性,并会对命题举反例.(难点)一、情境导入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青蒿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可能是青蒿素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要读懂这段报道,你认为要知道哪些名称和术语的含义?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命题的定义与结构【类型一】命题的判断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对顶角相等C.不是对顶角不相等D.过直线AB外一点P作直线AB的垂线解析:根据命题的定义,看其中哪些选项是判断句,其中只有D选项不是判断句.故选D.方法总结:①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且必须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疑问句、感叹句、作图过程的叙述都不是命题;②命题常见的关键词有“是”“不是”“相等”“不相等”“如果……那么……”.【类型二】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等角的余角相等.解:(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如果两个角是相等的角,那么它们的余角相等.方法总结: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时,应添加适当的词语,使语句通顺.【类型三】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写出命题“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和结论.解析:先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确定条件和结论.解: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所以命题的条件是“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结论是“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方法总结:每一个命题都一定能用“如果……那么……”的形式来叙述.在“如果”后面的部分是“条件”,在“那么”后面的部分是“结论”.探究点二:真命题与假命题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若a·b>0,则a>0,b>0B.若a·b<0,则a<0,b<0C.若a·b=0,则a=0且b=0D.若a·b=0,则a=0或b=0解析:选项A中,a·b>0可得a、b同号,可能同为正,也可能同为负,是假命题;选项B中,a·b<0可得a、b异号,所以错误,是假命题;选项C中,a·b=0可得a、b 中必有一个字母的值为0,但不一定同时为零,是假命题;选项D中,若a·b=0,则a=0或b=0或二者同时为0,是真命题.故选D.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就是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即由条件能否得出结论.如果命题正确,就是真命题;如果命题不正确,就是假命题.探究点三:证明与举反例 【类型一】 命题的证明求证:两条直线平行,一组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解析:按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的一般步骤进行.要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可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来证明.解:如图,已知AB ∥CD ,直线AB ,CD 被直线MN 所截,交点分别为P ,Q ,PG 平分∠BPQ ,QH 平分∠CQP ,求证:PG ∥HQ .证明:∵AB ∥CD (已知),∴∠BPQ =∠CQP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PG 平分∠BPQ ,QH 平分∠CQP (已知),∴∠GPQ =12∠BPQ ,∠HQP =12∠CQP (角平分线的定义), ∴∠GPQ =∠HQP (等量代换),∴PG ∥HQ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时,正确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是证明的关键.应先结合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图形写出已知与求证,然后进行证明.【类型二】 举反例举反例说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1)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2)若ab =0,则a +b =0.解析:分清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所举的例子满足条件但不满足结论即可.解:(1)两条直线平行形成的内错角,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但是它们相等;(2)当a =5,b =0时,ab =0,但a +b ≠0.方法总结:举反例时,所举的例子应当满足题目的条件,但不满足题目的结论.举反例时常见的几种错误:①所举例子满足题目的条件,也满足题目的结论;②所举例子不满足题目的条件,但满足题目的结论;③所举例子不满足题目的条件,也不满足题目的结论.三、板书设计命题⎩⎪⎨⎪⎧概念结构真、假命题证明与举反例本节课通过命题及其证明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要说明一个定理成立,应当证明;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可以举反例.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初步养成学生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的推理习惯,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初一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五章5.3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描述:初一数学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3 平行线的性质一、学习任务1. 能够熟练的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题.2. 发展空间观念、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二、知识清单平行线的性质三、知识讲解1.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性质①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②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③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间的拐点问题① 已知 ,如图,当点 处于以下位置时, 与 , 的关系是:② 已知 ,如图,当存在 个 点时, 的值.③ 已知 ,如图,当存在 个 点时,, 与 的关系.AB ∥CD E ∠E ∠B ∠D AB ∥CD n E ∠B +∠D +∠+∠+∠+⋯+∠E 1E 2E 3E n AB ∥CD n E ∠B ∠D ∠+∠+∠+⋯+∠E 1E 2E 3E n例题:四、课后作业(查看更多本章节同步练习题,请到快乐学)AB ∥CD如图所示,已知直线 ,,则 _______.解:.AB ∥CD ∠1=50∘∠2=50∘答案:1. 如图,直线 ,直线 与 , 相交,,则 .A .B .C .D .Ba ∥bc a b ∠1=65∘∠2=()115∘65∘35∘25∘答案:2. 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行驶,那么两个拐弯的角度可能为 A .先向左转 ,再向左转 B .先向左转 ,再向右转 C .先向左转 ,再向右转 D .先向左转 ,再向左转 B()130∘50∘50∘50∘50∘40∘50∘40∘答案:3. 如图,,直线 分别交 、 于点 、 ,若 ,则 的度数为 .A .B .C .D .DAB ∥CD BC AB CD B C ∠1=50∘∠2()40∘50∘120∘130∘4. 如图,直线 ,, 交直线 于点,,则 的度数是 a ∥b AC ⊥AB AC b C ∠1=60∘∠2()高考不提分,赔付1万元,关注快乐学了解详情。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知识点

第五章平等线与相交线1、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2、对顶角相等3、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条件: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4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4、平行线的特征:(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命题:⑴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⑵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 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6、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平移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1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含有两个数的词来表示一个确定个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意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2、数轴上的点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个数叫做这个点的坐标。
(1).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零; y 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零。
(2).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3). 在任意的两点中,如果两点的横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纵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横轴。
4.点到轴及原点的距离点到 x 轴的距离为 |y| ;点到 y 轴的距离为 |x| ;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x 的平方加 y 的平方再开根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点:1.关于 x 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直线与角1. 定义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了解直线的性质。
2. 知道角的概念和角的分类,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3. 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度和弧度。
4. 学习如何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
第二章:平行线与平面1. 学习如何用直尺和圆规做等分线段、垂线、平行线、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
2. 理解平行线与转角的关系,学会证明平行线与转角的基本性质。
3. 掌握平面的概念,理解平面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4. 学习如何判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包括平行、垂直和交叉。
第三章:三角形1. 知道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2. 掌握三角形内角的和定理和外角的性质。
3. 学习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包括SSS、SAS、ASA和AAS。
4. 理解三角形中的全等概念,学会判断和证明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第四章:四边形1. 知道四边形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矩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 掌握矩形、正方形和菱形的性质,包括边长、对角线、内角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包括对角线的关系、内角和、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4. 理解梯形的定义和性质,学会计算梯形的面积和周长。
第五章:图形的变化1. 了解图形中的平移、旋转、翻折和对称等基本变化。
2. 学习如何用折纸法进行图形变化。
3. 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学会判断和证明两个图形是否相似。
4. 掌握相似图形的计算方法,包括比例尺和相似比的计算。
第六章:数的运算1. 复习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 学习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包括分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
3. 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包括百分数与分数的转换。
4. 学习用图形表示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关系,包括数轴和百分数相应的阶梯图。
第七章:方程与不等式1. 知道方程和不等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包括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及运算规则。
人教版数学初一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3.2:命题、定理、证明(1)课件

如果两个角是同旁内角,那么这两个角互补;
(5)对顶角相等.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16
知识点一:命题
学以致用
2、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下列各命题 的题设和结论,
①、内错角相等; 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③、同角的余角相等; ④、同平行于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⑤、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⑥、等角的补角相等; ⑦、正数与负数的和为0。
①如果一个数能被4整除,那么它也能被2整除。 ②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
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1
2
1 2
20
知识点二:真命题和假命题
归纳总结
判断一个命题真假的方法:
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验证、推理、举 反例等方法。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 说明该命题不成立就可以了,这种方法称为举反例。
,那么..."的形式,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2.知道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会通过举反例判 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重点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以及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
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3
知识点一:命题
新知探究
刚刚我们复习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这些语句都对某 一件事情作出判断,如: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2)题设是“两直线平行”,结论是“同位角相等”;
(3)题设是“两个角是邻补角”,结论是“这两个角互补”.
13
知识点一:命题
互动探究
先独立完成导学案互动探究2,再同桌相互交流, 最后小组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复习专题05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知识点串讲)(解析版)

专题05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知识框架重难突破一、一元一次不等式1. 一元一次不等式定义: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及解集(1)使一元一次不等式成立的每一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3)解集在数轴上表示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x a <(x a >或)x a x a ≥≤或或的形式,其一般步骤为:(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
备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不同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这是解不等式时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例如:131321≤---x x 解不等式: 解:去分母,得 6)13(2)13≤---x x ((不要漏乘!每一项都得乘) 去括号,得 62633≤+--x x (注意符号,不要漏乘!)移 项,得 23663-+≤-x x (移项,每一项要变号;但符号不改变)a a a a < > ≤ ≥合并同类项,得 73≤-x (计算要正确)系数化为1, 得 37-≥x (同除负,不等号方向要改变,分子分母别颠倒了) 例1.(2019·湖南广益实验中学初一期中)下列不等式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A .1x >3B .x 2<1C .x +2y >0D .x <2x +1【答案】D【解析】解:A 、1x 是分式,因此1x>3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 、x 2是2次,因此x 2<1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 、x +2y >0含有2个未知数,因此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 、x <2x +1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练习1.(2018·六安市裕安中学初一期中)下列不等式中,一元一次不等式有( )①2x 32x +> ②130x -> ③ x 32y -> ④x 15ππ-≥ ⑤ 3y 3>- A .1 个B .2 个C .3 个D .4 个 【答案】B【解析】详解:①不是,因为最高次数是2;②不是,因为是分式;③不是,因为有两个未知数;④是;⑤是.综上,只有2个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故选B .例2.(2019·洋县教育局初二期中)若437m x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m =__________.【答案】3【解析】解:∵437m x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4-m =1,∴m=3,故答案为:3.练习1.(2019·山东省初二期中)已知12(m+4)x|m|﹣3+6>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m的值为()A.4 B.±4 C.3 D.±3【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m|﹣3=1且m+4≠0解得:|m|=4,m≠﹣4所以m=4.故选:A.例3.(2018·浙江省初二期中)一元一次不等式2(x﹣1)≥3x﹣3的解在数轴上表示为()A.B.C.D.【答案】B【解析】解: 2(x﹣1)≥3x﹣3去括号, 得2x-2≥3x-3,移项, 合并同类项, 得-x≥-1,得:x≤1故在数轴上表示为:故选B.练习1.(2020·万杰朝阳学校初一期中)如图,张小雨把不等式3x>2x-3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则阴影部分盖住的数字是____.【答案】-3【解析】由3x>2x-3,解得:x>-3,∴阴影部分盖住的数字是:-3.故答案是:-3.例4.(2020·监利县新沟新建中学初一期中)解不等式:14232-+->-x x . 【答案】x <−2【解析】解:去分母:2(x −1)−3(x +4)>−12,去括号:2x −2−3x −12>−12,合并同类项:−x >2,系数化1:x <−2. 练习1.(2018·福建省永春第二中学初一期中)解不等式3(21)x +<13(43)x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答案】x <2,数轴见解析【解析】去括号,得 6x +3<13-4+3x ,移项,得 6x -3x <13-4-3,即3x <6,两边同除以3,得x <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如下:例5.(2019·重庆市凤鸣山中学初一期中)关于x 的不等式22x a -+≥的解集如图所示,则a 的值是( )A .0B .2C .2-D .4- 【答案】A【解析】解:解不等式22x a -+≥,得22a x- ,∵由数轴得到解集为x ≤-1, ∴212a -=- ,解得:a =0. 故选:A .练习1.(2019·陕西省初二期中)不等式-4x -k ≤0的负整数解是-1,-2,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 A .812k ≤<B .812k <≤C .23k ≤<D .23k <≤ 【答案】A【解析】解:∵-4x -k ≤0,∴x ≥-4k , ∵不等式的负整数解是-1,-2,∴-3<-4k ≤-2, 解得:8≤k <12,故选:A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定义: 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七下数学学习总结(最新最全)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内,点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分为两种:①点在线上②点在线外同一平面内,两条或多条不重合的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①相交②平行一、相交线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反之,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则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产生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邻补角:两角共一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邻补角互补。
要注意区分互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的异同。
对顶角:两角共顶点,一角两边分别为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
注:①、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对顶角相等。
反过来亦成立。
②、表述邻补角、对顶角时,要注意相对性,即“互为”,要讲清谁是谁的邻补角或对顶角。
例如:判断对错:因为∠ABC +∠DBC = 180°,所以∠DBC是邻补角。
()相等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垂直是两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注意:两直线垂直,是互相垂直,即:若线a垂直线b,则线b垂直线a 。
垂足: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垂直时,一定要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这一点可以在已知直线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线外)3、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线段: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线的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垂线段。
垂线与垂线段:垂线是一条直线,而垂线段是一条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垂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或说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注:距离指的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这条垂线段的本身。
所以,如果在判断时,若没有“长度”两字,则是错误的。
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线六面八角: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将平面分成了六个部分,形成八个角,其中有: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和2对同旁内角。
注意:要熟练地认识并找出这三种角:①根据三种角的概念来区分②借助模型来区分,即:同位角——F型,内错角——Z型,同旁内角——U型。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1与∠5、∠2与∠6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4与∠6、∠3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4与∠5、∠3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6.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7.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8.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9.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0.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行线的判定: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有关概念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对顶角:如果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5、1、2垂线有关概念
1、垂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从垂直的定义可知,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只要找到两条直线相交时四个交角中一个角是直角。
2 垂直的表示:1)图形:2)文字:a、b互相垂直,垂足为
O3)符号:a⊥b或b⊥a,若要强调垂足,则记为:a⊥b,垂足为O
3、垂直的书写形式:如图,当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
∠AOD=90时,AB⊥CD,垂足为O。
3 书写形式:①判定:
∵∠AOD=90(已知)∴AB⊥CD(垂直的定义)反之,若直线AB与CD垂直,垂足为O,那么,∠AOD=90。
书写形式:②性质:
∵AB⊥CD(已知)∴∠AOD=90(垂直的定义)
(∠AOC=∠BOC=∠BOD=90)
4、垂线的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的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
中,垂线段最短或说成垂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平行线有关概念
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线的表示:我们通常用符号“//”表示平行。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
3、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果a//c,b//c;那么a//b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a⊥c,a⊥b;那么b//c
5、2、
25、2、2平行线的判定有关概念一般地,判定两直线平行有以下的方法: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3平行线的性质
5、3、1平行线的性质
1、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写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平行线的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写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平行线的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写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5、3、2命题、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注意:
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
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命题是由题设(或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题设(条件)结论命题一般都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注意:添加“如果”、“那么”后,命题的意义不能改变,改写的句子要完整,语句要通顺,使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更明朗,易于分辨,改写过程中,要适当增加词语,切不可生搬硬套。
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
真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5、4平移
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个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就是对应点。
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形状不变,大小不变,位置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