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与洛可可的工艺美术风格

合集下载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风格解读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风格解读

巴洛克风格家具(二)

巴洛克风格家具更加适合 生活的功能需要和精神需求, 巴洛克设计从哥特式简单机械 地模仿建筑造型到以“人性” 为本。
如上图,巴洛克家具造型厚重,富有 雕塑感,经常采用弧曲或呈球茎状的线条, 用扭曲形的腿部来代替方木或旋木的腿, 看左下图,在构图上又有意强调不对称, 把每一件家具的抒情色彩表达得十分强烈。
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 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 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 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 来被广泛仿效。
典型人物:波罗米尼

成熟风格的代表, 堪称巴洛克建筑之 父。他以设计的圣 卡尔罗教堂而得名。 他充分运用了正玄 狐反玄狐构成的曲 线,外形和天顶上 天使的装饰建筑充 满了动感。
写在前面:洛可可


在欧陆,洛可可风格以抽象的火焰形、叶形或贝壳形的花纹、 不对称花边和曲线构图,展现整齐而生动的、神奇的、雕琢 的形式。洛可可风格设计,不论使用在室内设计方面或者家 饰品设计,甚至建筑外观设计上,都令人无法忽视。框缘的 建筑的部份中如画的、细致的、形状独特地表现于塑造性物 料如木雕和雕塑 中墙、天花、家具、金属和瓷器制的摆设展 现一种统一风格的和谐。相比起巴洛克品味带着丰富强烈的 原色和暗沈色调,洛可可崇尚柔和的浅色和粉色调。 原本有一些反建筑的意识在一七二零年代迅速地全部转变, 并造就了洛可可风格在欧洲室内设计和装饰美学上大绽光芒 的时代。其中最多姿多采的德国洛可可就发源于天主教德国。

上图为新洛可可美人椅,洛可可风格宛 如中国的明式家具,以流畅的线条和唯美的 造型著称。洛可可风格更加带有女性的柔美, 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以芭蕾舞为原型的椅子腿, 你可以看到那种秀气和高雅,那种融于家具 当中的韵律美。

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区别

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区别

极致奢华——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巴洛克建筑风格和洛可可式室内装饰
冬宫(Зимнийдворец)是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1721年(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外观属俄罗斯巴洛克建筑,但室内装饰亦有大量洛可可风格
外墙的窗户浮雕。

巴洛克风格:精美、华贵、繁杂的建筑特色。

约旦阶梯
洛可可装潢的大客厅
绿色餐厅
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夫娜皇后的浴室
公主卧室
玛利亚·亚历山德罗芙娜皇后的闺房
冬宫宏伟教堂(非人手所造救主圣像大教堂)
冬宫图书馆
冬宫大会议厅
玛利亚·亚历山德罗芙娜女大公的闺房
白色画室
赤红内阁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钦沙列维奇的前厅
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夫娜皇后的闺房
约旦阶梯。

清代珐琅彩瓷中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探究

清代珐琅彩瓷中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探究

清代珐琅彩瓷中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探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清代珐琅彩瓷概述 (2)1.2 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简介 (3)1.3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4)二、清代珐琅彩瓷概述 (5)2.1 珐琅彩瓷的起源与发展 (7)2.2 清代珐琅彩瓷的特点与工艺 (8)2.3 清代珐琅彩瓷的收藏与鉴赏 (9)三、巴洛克艺术风格在清代珐琅彩瓷中的体现 (10)3.1 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特点 (11)3.2 巴洛克艺术风格在清代珐琅彩瓷造型中的体现 (13)3.3 巴洛克艺术风格在清代珐琅彩瓷纹饰中的体现 (14)四、洛可可艺术风格在清代珐琅彩瓷中的体现 (15)4.1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特点 (16)4.2 洛可可艺术风格在清代珐琅彩瓷造型中的体现 (17)4.3 洛可可艺术风格在清代珐琅彩瓷色彩搭配中的体现 (18)五、清代珐琅彩瓷中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风格的比较分析 (19)5.1 两种艺术风格在造型上的差异与融合 (21)5.2 两种艺术风格在纹饰和色彩搭配上的比较 (22)5.3 清代珐琅彩瓷中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影响和意义 (23)六、清代珐琅彩瓷中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的价值评估 (24)6.1 艺术价值 (26)6.2 历史价值 (27)6.3 文化价值 (28)七、结论 (30)7.1 研究成果总结 (31)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32)一、内容简述本文档旨在探究清代珐琅彩瓷中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珐琅彩瓷作为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一种,在清代时期发展至巅峰,并受到了西方艺术风格的影响。

巴洛克和洛可可作为西方艺术史上的两种重要风格,与清代的珐琅彩瓷产生了奇妙的交融。

本段落将简要概述清代的珐琅彩瓷及其与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关联。

介绍珐琅彩瓷的起源、发展和特点,阐述其在清代的重要地位。

探讨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它们是如何影响清代珐琅彩瓷的。

本文将概述本文档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即探究这两种艺术风格在清代珐琅彩瓷中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十四章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十四章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现藏巴黎戈贝兰博物馆的《路易十四加冕式》(图 14-2)是 《国王的故事》中的一幅壁毯。作品中人物众多,场面壮观。
• 大型的织锦壁毯是用竖机制作的。经线多用麻或锦,纬线 则是丝或毛,并加金线或银线。从作品中可以看出,纬线 起花的工艺已极为成熟,较之经线起花更便于模仿绘画的 效果。尤其是当时的织物师已考虑到因壁毯质料的不同而 造成光线反射的因素。在戈贝兰织物所里还制作了大量写 实花卉纹样的织锦壁毯,同样是以著名画家的作品为粉本, 构图繁密,色彩丰富。
• 路易十四时期“豪华型家具”在 桌、椅、床的设计上反映最为明 显。凡尔赛宫路易十四寝室里的 《权威之床》、大厅里的《正义 之床》和贵妇人用的《公妃之床》 等几乎都罩以华丽的织锦,四柱 和天盖也镂刻精细。
• 总之,17世纪法国的家具工艺是 取得了独特成就的,尽管它更多 地表现了宫廷工艺美术豪华繁缛 的某些特点,但在设计或制作工 艺方面都是极为卓越的,并具有 一定的影响(图14-7)
• “洛可可”(Rococo)源于法文“罗卡伊尔”(rocaille), 意为岩石或贝壳饰物,后来该词指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 色的艺术风格。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是一些新古 典主义艺术家们用来形容18世纪中期流行于欧洲各国的装饰 样式。在法国,它主要是指摄政时期(1715—1723)和路易 十五时期(1700—1774);在英、意、德等国均指18世纪 中期。
•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具有纤细、轻巧、华丽和繁缛的装饰性, 多用C形、S形和涡卷形的曲线和艳丽浮夸的色彩作装饰构成。
•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有这样几个因素:首先从社会历 史背景来看,18世纪中期,法国的工商业获得了大力发展, 已成为当时除英国以外欧洲最发达的国家。
• 其次,就装饰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而言,洛可可风格的形成 实际上是巴洛克艺术刻意修饰而走向极端的必然结果,晚期 的巴洛克艺术已经在某些方面呈露出洛可可艺术的端倪。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区别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区别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区别:巴洛克起源于西班牙文,原指大而不均匀的珍珠。

巴洛克风格以大小不一,剧烈运动的弧线和无穷的,大量反复的群曲线,以及交叉,对比的线条为主要图案语言,构图复杂,运动感强。

其后期作品逐渐忽略内容而追求形式多变。

(17世纪文艺复兴末期)洛可可原意为贝壳,指岩石和蚌客装饰的风格,是巴洛克的延续,是巴洛克刻意修饰走向极端的结果。

起源于法国宫廷。

具有纤巧秀美,繁絮和精致的女性化特点,极具装饰性,常采用短小,具有圆润转折的C形,S形,和漩涡形的丰富变化的弯曲的曲线。

(19世纪末)个人感觉:1。

巴洛克的花纹以大气为主,洛可可则以小巧为主。

2.巴洛克的服饰比较宽松,洛可可的比较紧身。

3.巴洛克的线条比较雍容膨胀,洛可可的线条一眼看去就觉得线条和配色都很有层次感。

洛可可与新洛可可的区别:所谓新洛可可,主要指这一时期的女装,。

推崇路易十六时代的华丽样式,不追求机能性,裙子膨大化,出现新的裙撑-克里诺林。

新洛可可时期的服装特点是男女装向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

男装变得更加简洁和机能化,确立了不同时间、地点、场合的穿着模式。

女装不仅继承了巴洛克和洛可可的追求曲线和装饰的特点,而且还向着放弃功能、一味追求艺术效果的方向发展。

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

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叶,成为欧洲文学艺术的主要思潮。

所谓古典主义,就是以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为典范而得名。

到了18世纪中叶,庞贝城的发掘,德国学者温克尔曼美学思想的传播,引起了人们对古典主义的兴趣,古典主义又重新复兴起来,故称新古典主义。

巴洛克工艺美术与洛可可工艺美术异同_雷光

巴洛克工艺美术与洛可可工艺美术异同_雷光

巴洛克工艺美术与洛可可工艺美术异同文ˉ沈阳理工大学ˉ雷光ˉ韩成惠[内容摘要]本文以巴洛克工艺美术与洛可可工艺美术进行对比,探讨二者在形式与功能上的异同,通过比较研究两者产生差异的原因与相同之处背后的文化内涵。

巴洛克工艺美术在西方工艺美术史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它是洛可可风格工艺美术的一个声势浩大的节奏,是向欧洲近代工艺美术过渡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夸张浪漫混搭华丽繁缛玲珑细巧柔美一、比较两种文化在艺术风格上的差异对于巴洛克(Baroque)与洛可可(Rococo)的来源与定义在此我不做过多的阐释。

17世纪被后人称之为巴洛克时代,是建筑和绘画为主要形式的时代,雕塑不再像文艺复兴时那样以一门独立艺术地位出现,它被降低到作为建筑的装饰地位。

巴洛克的工艺美术主要围绕的是因建筑而兴起的染织工艺、木工艺和玻璃工艺等。

建筑是巴洛克时代的主要形式,其他工艺美术都是为其服务。

这种巴洛克式的建筑比以往的建筑更多地去炫耀权威和财富,它大量采用各类贵重的材料,在各个细部采取最华贵的也最繁复的装饰;另一方面建筑师也鼓励去追求那些最“耳目一新”的效果以震慑大众。

他们强调运动,强调变化,仿佛赋予了石头生命的色彩。

波罗米尼的《圣卡罗教堂》是个极好的例子,其主要特征:规模宏大,巧夺天工,奢侈的装饰和大量采用圆柱、重叠柱、圆顶、断檐波浪形墙面。

建筑外形呈波浪状,运动感极强。

其建筑外表附贴大量的饰物。

与建筑同样,巴洛克风格织锦、木工艺、玻璃工艺、金银工艺、陶工艺、石工艺造型也是十分的烦琐复杂、大气,极具韵律感。

比如德尔夫特陶器《青花花草纹轮形陶壶》,从形制上我们可以感觉出它与古典的风格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其设计把腹部变成中空的车轮状,中部有高浮雕装饰,其口部外张,颈部略较口部小,底座分几层与腹部相连。

器形奇特、韵律感强,加上坚硬的质感让人感觉到阳刚的男性气息。

贝尼尼的雕塑也如此,比如其作品《四大河喷泉》,人物形象健硕,充满阳刚之气。

比较洛可可艺术与巴洛克艺术的异同

比较洛可可艺术与巴洛克艺术的异同

比较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的异同一、巴洛克艺术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 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 它的鼎盛期是在17 世纪。

“巴洛克”( Baroque) 一词本义是指畸形的珍珠, 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 用于贬义泛指各种稀奇古怪、离经叛道的事物以及违背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情况。

当时人们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 它一反文艺复兴优美而静雅的艺术风格, 强调夸张、浪漫的戏剧感, 这种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 直到后来人们才意识到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具有很强的宗教气息, 它的风格形成恰逢天主教复兴的需求。

16 世纪的意大利, 社会骚乱动荡, 新教徒与天主教徒彼此结党攻诘, 天主教皇极力捍卫自己的权威, 吸引异教徒重返天主怀抱。

此时的教廷选择了巴洛克风格的艺术来为宗教改革服务, 他们不惜重金把教堂和祭坛进行精心装点, 教堂中体现出华丽的巴洛克样式风卷残云般的动摇了文艺复兴的美学根基,以此来宣扬天主教至高无上的权力, 激发信徒的畏惧敬仰之情。

在天主教会的推波助澜之下, 巴洛克艺术风格日渐成熟。

其特点是追求韵律感、运动感、空间感、和豪华感, 追求标新立异、华丽绚烂的装饰性, 有时还带有宗教的热情和神秘。

作品强调形式的变化, 不求细腻的深入刻画, 具有自由奔放、大气磅礴、豪放不羁的气质特征, 同时洋溢着雄伟浑厚、豪华高贵的气韵, 这种风格在16、17 世纪的建筑、绘画、雕塑等各个艺术门类中都有所体现, 其丰富变化的视觉效果充满了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二、巴洛克艺术当历史进入18 世纪以后, 法国引领欧洲的绝大多数国家进行着艺术形式的改革。

1715 年伴随着专制君主“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离世, 巴洛克艺术也随之暮色降临, 继承王位的路易十五引领着洛可可的艺术风潮登上了历史舞台, 随之取代了巴洛克风格。

“洛可可”( Rococo) 一词来源于法文, 它的原意是指“贝壳”, 后来演绎成为用小石头和贝壳作装饰图案的一种装饰样式。

巴洛克与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区别

巴洛克与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区别

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区别巴洛克风格以大小不一,剧烈运动的弧线和无穷的,大量反复的群曲线,以及交叉,对比的线条为主要图案语言,构图复杂,运动感强。

当你看到一座建筑好象梵蒂岗的教堂或者歌剧院,富丽堂皇,外面有弯曲的弧面。

例如大圆顶,上头有好多雕塑,看起来整个就像个大雕塑,叫它巴洛克风格多半没错。

洛可可是巴洛克的延续,是巴洛克刻意修饰走向极端的结果,其起源于法国宫廷。

具有纤巧秀美,繁絮和精致的女性化特点,极具装饰性,常采用短小,具有圆润转折的C形,S形,和漩涡形的丰富变化的弯曲的曲线。

当你看到一座建筑第一眼感觉就是好娘,里头充满了镜子小碎花和家具全是金光闪闪的,墙上也要捆金边,还带点粉红色和薄荷绿,什么东西都卷来卷去的,绝对是洛可可风格。

设计分享--洛可可风格和巴洛克风格的区别2013-11-19 艺思设计艺思饰品当你看到一座建筑好象梵蒂岗的教堂或者歌剧院,富丽堂皇,外面有弯曲的弧面(例如大圆顶,上头有好多雕塑,看起来整个就象个大雕塑,叫它巴洛克风格多半没错。

(巴洛克风格是一个广义词,意大利巴洛克,法国古典,洛可可都算)当你看到一座建筑第一眼感觉就是好娘,里头充满了镜子小碎花和家具全是金光闪闪的,墙上也要捆金边,还带点粉红色和薄荷绿,什么东西都卷来卷去的,绝对是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主要是室内设计)当你看到一座建筑象哈利波特的霍格华兹,城堡又粗又圆又高又破时,那叫做中世纪建筑风格当你看到一座建筑象巴黎圣母院,又瘦又高又尖时,感觉还有很多刺的,那叫做哥特式风格当你看到一座建筑象克里姆林宫,是个洋葱头,或者不是纯洋葱头,但是上面有个明显十字架,而且很柱子形状的时候,那多半是拜占庭风格。

(巴洛克或罗马式的圆顶个人感觉不象柱子,没那么瘦高)当你看到一座建筑很象美国的帝国大厦,又感觉象上海的外滩,方方的很对称外头又没什么花巧,那叫做ART DECO风格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建筑的区别: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是天主教会炫耀财富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工艺美术风格
第一次听说巴洛克风格是来自于一次偶然翻阅建筑设计书是,对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的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富丽堂皇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穿插着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非常的震撼。

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文“barroco”和西班牙文“barorueco”意为“畸形珍珠”,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文“barroco”和西班牙文“barorueco”意为“畸形珍珠”和“不合常规”合常规”。

意大利语(BAROCCO)中有奇特,古怪,变形等解释,意为背离了文艺复兴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

直接起源于,大概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期间,后来扩展到整个,至18世纪中叶后扩展到整个及其所有海外殖民地;是一种复杂、奢侈与的艺术。

最初是新古典主义理论家用来嘲笑 17 世纪意大利艺术风格。

后来为史学界所沿用,单指整个 17 世纪世纪意大利艺术风格。

来为史学界所沿用。

巴洛克与洛可可是17—18 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两种艺术风格,19世纪初,一些新
古典主义艺术家们用洛可可来形容18世纪中期流行于欧洲各国的装饰式样。

在法国主要是指摄政期(1715—1723)和路易十五时期(1723—1774):在英法德均指18世纪中期。

二者都属于贵族艺术。

巴洛克是17 世纪欧洲艺术的总称,到了18 世纪,轻快、秀气、纤细典雅的洛可可风格取代华丽、夸张、矫揉造作的巴洛克风格,成了全欧洲艺术风格的主流。

洛可可(ROCOCO)来源于法语rocaille,原意是'贝壳式',引申含义指“像贝克表面一样闪烁”它最初是指建筑的某些样式以及室内陈设和装饰的样式,由于受到了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大力推崇,也被称为路易十五艺术风格。

巴洛克意味着运动、追求新奇、热中于无穷、不安和对比、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大胆融合,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平静和克制,而表现为戏剧性、豪华与夸张。

洛可可风格虽保有巴洛克风格之综合特性,但却缺乏巴洛克风格之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尤其强调精美柔软的气氛并大量使用光线。

总的来说巴洛克时期的工艺美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a、表现出与古典艺术形式的对立,追求标新立异。

b、创作风格豪华壮观、大气磅礴,充满阳刚之气。

c、注重外在表现形式,作品充满强烈的动势。

罗可可时期的工艺美术如下:
a、纯粹的宫廷艺术,带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

b、风格特征:多用S形曲线及艳丽浮华的色彩,呈现出阴柔之韵和矫揉造作的气质,热衷于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

c、促进了欧洲各国工艺技巧的发展和提高。

我们区分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工艺美术特点可以从如下的几个方面对比研究。

1.陶工艺;
2.金属工艺
3.玻璃工艺
4.染织工艺
5.木工艺
2. 1.巴洛克时期陶工艺
3.德尔夫特窑陶工艺最为突出。

4.受东方陶瓷的影响较大,虽然用本地软质陶仿制远东硬质瓷,但完全按照西方的审美而设计。

17世纪后半期,荷兰德尔夫特窑的陶工艺开始领先于全欧洲。

5.2、巴洛克时期金属工艺
6.此时,欧洲的金属工艺又进入了一个空前辉煌的时期。

7.整个欧洲兴起了以金属工业为核心的工艺美术生产高潮。

同时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生产中心。

8.3、巴洛克时期玻璃工艺
9.分南北两大系统,各以威尼斯和德国为中心。

10.威尼斯以刻花玻璃器为主,发展出复杂的缠枝纹。

11.德国仍保持着传统的珐琅彩绘工艺,旋盘式研磨技术出现。

12.4、巴洛克时期染织工艺
13.17世纪欧洲的织锦壁毯工艺呈现出盛况空前的局面,常作为室内装饰品出现。

以戈贝兰织物所的壁毯最具代表性,显示了其工艺的精湛。

14.1662年,路易十四的宰相戈培尔将分散在巴黎的织锦壁毯作坊集聚起来,成立了戈贝兰织物所。

负责人为宫廷画家夏尔.勒布伦,“戈贝兰式花壁毯”(即由此而来。

戈贝兰织物所的设计样稿均由宫廷画家制作,尤以勒布伦的样稿最受推崇。

15.5、巴洛克时期木器工艺
16.巴洛克时期家具的设计和制作表现出与整个巴洛克艺术风格不尽相同的特征。

巴洛克式家具十分简洁,功能上符合适用的要求,形式上具有统一、整体的效果。

17.布尔镶嵌法的创造对欧洲各国的家具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安德列-夏路布尔路易十四时期最优秀的家具工艺家。

1680年左右,他将金属片和龟甲重叠在一起,刻成一样的图案,然后镶嵌在家具的表面,人称“布尔镶嵌法”。

19.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1、洛可可时期陶工艺
16至17世纪,东方瓷器在欧洲成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各国竞相仿制瓷器。

1709年3月,欧洲第一件瓷器在德国烧制成功,18世纪的麦森窑、维也纳窑、塞弗尔窑、斯普特窑等都在世界陶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德国麦森窑
1710年1月23日,“麦森王室瓷窑”建立。

生产的复活节王室用瓷,令其名声大振。

重要陶瓷艺术家:伯蒂格尔、斯特采尔、赫罗尔特、坎得勒等。

法国塞弗尔瓷窑
塞弗尔窑是法国最著名的瓷器产地,庇护者为路易十五宠姬蓬巴杜夫人。

装饰特点是在器皿的两面中央绘以罗可可式纹样,多以青、绿、黄或玫瑰色为底。

18世纪中叶,产品多是蓬巴杜夫人喜欢的玫瑰色底,亦称“玫瑰色蓬巴杜式”。

英国陶瓷工艺
18世纪的英国,继承了中世纪窑业传统的陶都——斯特弗德希地区相继出现了威尔顿、韦奇伍德、乔希亚?斯普特父子等著名陶艺家,迎来了英国陶瓷史上的新纪元。

1748年,托玛斯?弗赖伊发明了软质骨灰瓷。

小乔希亚?斯普特在弗赖伊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成功硬质骨灰瓷,使骨灰瓷的质量达到一流水平。

硬质骨灰瓷是用康沃尔瓷土、粘土和高岭土与骨灰混合烧制而成。

2、洛可可时期金属工艺
洛可可时期金属工艺主要体现在宫廷日用品上,此外在镜框及家具的装饰上也广泛采用。

共同特点:能够令坚硬而冷峻的金属变得柔软而精巧。

3、洛可可时期玻璃工艺
洛可可时期玻璃工艺中心仍是意大利威尼斯。

这一时期,威尼斯的玻璃在材质、造型和装饰上又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很快就适应了弥漫全欧的洛可可风格。

4、洛可可时期染织工艺
18世纪30年代始,洛可可式染织纹样大体形成。

欧洲织物工艺的中心是法国,金银丝
也被广泛使用于织物中。

4.罗可可时期染织工艺主要特点
:a、是自然主义的植物纹样的表现;
b、是构成上注意非对称性的处理
c、是更多地表现了绘画性的特点。

d、喜爱东方风格和题材
5、罗可可时期木器工艺
仍是以家具最有代表性并形成一定艺术风格:
a、形成了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和做工精巧的风格特征,带有明显的宫廷贵族气息。

b、设计和制作均受东方工艺风格的影响。

c、各国的家具工艺风格之间存在一定差别。

法国罗可可式家具
可分为摄政时期和路易十五时期两个阶段。

前者是过渡阶段。

特点是对后期巴洛克式家具的某些不足之处进行了修饰。

后者是繁荣阶段。

特点是新型家具不断出现,新装饰形式大量运用。

洛可可时期女性的服装也有了一些改变。

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也是斩获得06年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的《绝代艳后》为我们展现了法兰西往后的一生。

其中华美的服装与精美的建筑让人印象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