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宇宙中》教案(3)(1)
中图版地理1.1《地球在宇宙中》教案2(必修一)

课题:宇宙中的地球编写:审阅审批:课时:1课时班级:高一班姓名:【学习要求】依据知识结构,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认真研究合作探究题,记录不理解的地方,以备小组探究。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学习重点】(1)了解天体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八大行星的共性。
【学习难点】能运用太阳系中九大行星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的有关资料,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理解并熟练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预习】(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结构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因有: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合作探究】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两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新教材人教版七上地理七上第一章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案

哈雷彗星76年绕太阳一圈。
3.认识天体系统(1)图文结合出示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认识银河系:银河系是由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
在银河系中,有1 000亿颗以上的恒星;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2.6万光年。
(3)引导学生找一找: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4)引导学生说一说对地月系的认识。
(5)归纳总结:观察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转折:宇宙很大,但地球是我们目前所知适宜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
4.活动探究: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
3.观察发现+科学认知(1)图文结合,科学认识天体系统。
(2)说一说自己了解的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际物质等构成。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
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3)读图认知并归纳分类:(4)资料分享:地球和月球组成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围绕地球运动。
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地距离约为38.4万千米(5)图示归纳:4.合作探究:(1)分析归纳:人类生存条件:①(1)读图表,比较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表面平均温度,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条件。
(2)读图表,比较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质量与体积,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大气条件。
(3)归纳总结: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
资料拓展:在木星的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土星的土卫六、海王星的海卫一上面,都存在大量的水资源,这些天体上面的水资源可能比地球上面的水资源还要多,不过这些天体从宇宙中看上去却没有一点水资源,这是怎么回事呢?探究二:人类的太空探索人类自古就有飞天梦,一直在尝试探索太空的奥秘。
1.了解人类太空探索进展①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升空适宜温度;②存在液态水的分布原因:①日地距离适中②自转公转周期适当(2)分析归纳:人类生存条件③存在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厚度、成分)原因: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3)记录整理。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的宇宙环境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3.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讲解法、图表展示与启发引导相结合实现师生互动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讲义地理图册教学设计【导入设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在多媒体大屏幕上以问题的形式给出,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资料。
【课堂设计】引导学生自告奋勇地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点评。
结合高考考试大纲,对于高考经常涉及的考点给予详细点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分类: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比如:行星、恒星、彗星、星云等等属于自然天体运行中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属于人造天体2.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主要原因在于它与其他行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具体表现为: 1.都是本身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2.运动特征方面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等特征3.在质量、体积、密度、自转和公转周期、平均温度等结构特征方面与其相邻的行星相似。
三、地球是存在生命的行星1.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2.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条件类型 地球具有的条件对生命起源的意义合适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主要介于0º — 100ºC 之间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发展 合适的大气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使地球周围形成大气层,经过漫长演化,形成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现代大气 氮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气是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 有液态水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致热,使地内水体形成水汽逸出,冷却后降落,在低洼处汇聚,形成原始海洋,孕育生命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海洋中 【随堂测试】条件类型 地球具备的条件 对生命起源的意义恒星际环境稳定 太阳光照稳定长期以来太阳无明显变化,生命物质演化没有中断行星际环境安全地外撞击概率极低 行星公转的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使其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环节一——重温经典例一(2013上海)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过程和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 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1)

地球在宇宙中任娅红\陕西省勉县第一中学【课题】必修模块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所需课时】:2节【课标要求及分析】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课标分析:地球在宇宙中,从地球角度分析宇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从而也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这些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材设计了典故叙述宇宙环境,教材在介绍天体的具体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形容词,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对于天体系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材料说明的形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讲述。
为了说明地球的普通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成图表,引导学生应用数据分析探究,把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
而对于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分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本节课后活动的目的是以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作为一个参照,培养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但要有理论根据。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从各种媒体了解宇宙与地球的相关知识,但多数不系统,更不能聚焦于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个核心上,发散度高。
另外学生对宇宙的充满了好奇,特别是一些地外生命的信息,所以合理引导和正确诠释地球的特殊性很关键,再就是利用学生丰富的宇宙知识开展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培养利用资料解释自己观点的能力,对于学生中一些常含糊不清的概念和观点,教学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纠正。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七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设计意图】通过震撼的图片和生动有趣的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浩瀚无垠的宇宙,了解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在宇宙的位置。
2.思考讨论:为什么地球适合人类生存呢?学生:读图表,比较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表面平均温度,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条件。
教师总结:地球与太阳距离不远不近,地球获得的热量较为适中。
学生:读图表,比较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质量与体积,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大气条件。
教师总结: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得地球的引力适中,恰好吸引适合人类生存的大气。
补充:适宜的温度为液态水创造了条件;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早期的生命诞生于海洋。
学生:观看视频,总结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图表和观看视频,得出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培养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教师讲解:人类的太空探索(1)世界的太空探索进程教师:通过时间顺序展示世界各国对太空探索的贡献及取得的成就。
学生:认真观看资料,了解太空探索的历程。
(2)中国的太空探索历程教师:播放视频《中国航天的十大高光时刻》。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感受中国在太空探索取得的成绩。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资料和视频资料,带领学生感受太空探索的历程及航天精神。
(3)自主学习:太空探索的意义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归纳总结太空探索的意义。
Ⅰ.太空探索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Ⅱ.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Ⅲ.通过太空探索,人类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Ⅳ.太空探索也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4)小组讨论:航天员在月球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积累,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并总结:。
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
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
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推进(新知识传授)[教师精讲]师: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 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1. 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2. 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天体和九大行星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2.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材内容及分析】:课程标准对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教材通过三部分内容阐述该标准, 一是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主要要求能够用天体系统的层次来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是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体积等方面来说明。
三是介绍了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分析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三部分联系密切, 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先讲宇宙环境,然后提供资料,让学习者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最后从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教材重点分析了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
通过提供了阅读材料“ 探索地外文明” ,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供活动题让学习者探究,需要到什么样条件的外星球去寻找外星人,从而学会分析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同时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通过分析给学生这样的价值体验:在太阳系中目前还找不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其他星球,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其他星球建立起庞大的人类生活基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要保护好我们唯一的家园。
本节教学重点是通过天体系统的层次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中从数据中比较三大类行星的特点是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在宇宙中
【课题】
1、必修模块1第一章第一节
2、题目: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所需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
1、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课标分析:
(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是以人类的家园地球为中心事物,周围的太空环境,指的是整个宇宙,但重点是“太阳系”,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静止还是运动?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位置?对这些了解掌握后还要有条理地准确地“描述”出来。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肯定要了解什么是太阳系?太阳系中有哪些成员?而“普通”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共性,“特殊”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相比,唯有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
【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课标中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宇宙环境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地球上发生的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关。
初中地理仅仅指出“地球是宇宙中一颗蔚蓝色的星球”,难以使学生认识宇宙环境,因此,教材将“地球在宇宙中”放在整个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旨在使学生一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先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地球在宇宙中”是高中地理课程学习的基础,因为地球环境发生的许多现象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只有在高中地理课程学习之初,对宇宙环境有较清楚的认识,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后面要学习的地理现象和知识。
并得出这些现象和知识形成的客观的、正确的成因。
教材首先介绍了宇宙的概念,阐明了宇宙的两大特征——物质性(天体)、运动性(天体系统)。
第二部分讲述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通过图表的形式重点介绍了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对八大行星进行了对比,为接下来学习“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本节最后主要回答地球究竟是宇宙中一颗什么样的行星这个问题。
为了进一步探讨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教材专门安排了案例研究——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这也是本教材与以前教材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尚未学习立体几何,同时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在本章的学习中,空间观念的建立将是一个难点,加之,初中地理是非中考科目,又时隔一年,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几乎遗忘,这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开展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八大行星绕日运动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
(二)过程和方法:
1、阅读图1—1—1“部分天体”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及图片,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图1—1—2“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设计相应的简明的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图1—1—3“太阳系示意图”和表1—1—2“八颗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结合表1—1—1“太阳系中八颗行星表面平均温度比较”;和图1—1—4“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5、以小组辩论的形式,讨论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养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确立任何事物发展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观看天体照片等多媒体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有两个重点)
1、太阳系及其成员。
因为太阳系是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核心部分,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必须认识太阳系及其成员。
2、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这是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难点: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因为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涉及到生物、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所以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要大一点。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1、多媒体教学方法。
宇宙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限于认知水平也不太清楚。
通过多媒体对宇宙空间的演示,能增强学生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2、图表教学法。
图表是地理学科特有的语言。
通过阅读图表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本课的重点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
在教学中恰当的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掌握。
4、探究性教学法。
有助于学生对“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颗行星”的理解,尤其是对地球特殊性的理解。
【教学设计思路】
由于宇宙对于学生来说很神秘,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设问、导入新课。
第二步通过演示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宇宙。
并结合图1—1—1和图1—1—2,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并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由于学生缺乏对宇宙的感性认识,所以第三步还是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太阳系及其成员组成,并结合表1—1—2,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第四步运用课本上的图1—1—4、表1—1—1和表1—1—2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出: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这也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最后,引导学生探究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加深学生对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的理解。
【教学资源】
1、中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第1册》王民主编。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第1册》教师教学用书,王民主编。
3、多媒体课件来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电子产品开发部制作的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多媒体备课系统。
该课件感性地展示了宇宙中的主要天体;本课题主要内容以及有关的资料;课堂评价的练习等。
4、视频来自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斗转星移》。
该视频形象地演示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一、宇宙
1、宇宙的概念
2、宇宙是物质的——天体⎧⎪
⎪⎪⎪
⎨⎪⎪
⎪⎪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慧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3、宇宙是运动的——天体系统
⎧⎧⎪⎪
⎧⎧⎪⎪
⎨⎪⎪⎪
⎩⎪⎪⎪⎨⎪⎪
⎨⎨⎪
⎪⎪⎪⎪⎪⎪⎪⎪⎪⎩⎩⎪⎪⎩太阳系地球地月系月球银河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太 阳其他行星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
1、中心天体——太阳
2、成员: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行星际物质。
3、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遍的行星。
三、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特殊的行星。
1.—3.⎫⎪
⎬⎪⎭
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
2.地球体积质量适中有地球大气。
自身条件有液态的水。
4、安全的宇宙环境——外部条件。
【课堂评析】
(一)填空题:说出下列天体的名称或类型。
1、夜晚观察星空,看到轮廓模糊的是_______,在星空中移动的是_____,圆缺多变的是________,一闪即逝的是_______,拖着长尾的是_______。
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_______,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是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地球
B、河外星系
C、天上的云
D、总星系
2、下列天体系统中,最低的一级是:
A、总星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3、小行星带位于下列哪两个行星轨道之间:
A、地球和火星
B、火星和木星
C、木星和土星
D、土星和天王星
(三)连线题:
把下列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及成因用线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