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太空探索的伟大历程共67页文档
中国航天史[整理版]
![中国航天史[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222a0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1.png)
中国的宇宙航天历史神舟一号飞船: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
“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
神舟二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二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108圈。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00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
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
“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
“神舟”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
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神舟”飞船的研制、发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飞船简介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资料神舟一号飞船名: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飞船简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
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地,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
神舟二号飞船名: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试验项目:我国第二艘正样无人飞船。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
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神舟三号飞船名: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飞船简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无论卫星还是飞船,在发射升空时,人们都无法看到她的庐山真面目。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飞船简介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飞船简介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资料神舟一号飞船名: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飞船简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
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地,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
神舟二号飞船名: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试验项目:我国第二艘正样无人飞船。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
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神舟三号飞船名: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飞船简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无论卫星还是飞船,在发射升空时,人们都无法看到她的庐山真面目。
神舟一号至神舟十一号的知识宝库

神舟一号至神舟十一号的知识宝库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
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地,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
神舟二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二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108圈。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神舟”三号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
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
自1996年10月以来,中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
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单位为这次发射研制了对地遥感、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
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飞船、神舟二号飞船、神舟三号飞船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
神舟四号飞船是第四艘无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
“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
神舟历史发展历程简述

神舟历史发展历程简述
神舟是中国载人航天项目的代表,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
以下是神舟历史发展的简要概述:
1. 1956年至1973年:在这个阶段,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的空间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
其中包括无人卫星发射、火箭推进器研制等项目。
2. 1992年: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全面发展空间技术和航天器研制。
神舟成为中国载人航天项目的代号。
3. 1999年:神舟一号载人飞船进行首次飞行,并成功将杨利伟送入太空,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4.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行首次载人飞行,成功将中国的人类航天计划推向新的高度。
宇航员杨利伟再次执行太空任务。
5. 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进行飞行任务,成功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并完成了一系列科学实验。
6. 2012年: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将中国的首位女宇航员刘洋送入太空。
此次任务还包括首次自主对接。
7. 2013年: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继续推进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并将两名宇航员送入太空。
8. 2016年: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将两名中国宇航员送入太空驻留30天。
这次任务展示了中国在太空长期驻留方面的能力。
9. 2020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通过长征二号F/Y12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将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进行三个月的太空任务。
通过神舟系列的不断发展与突破,中国空间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独立进行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之一。
未来,神舟计划将继续发展,并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动中国在太空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辉煌的太空征程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月球探测工程
总结词
月球探测工程是中国深空探测的重要里程碑,它推动了我国在月球科学、深空探测等领 域的发展。
详细描述
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始于2004年,先后成功实施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等 任务。这些探测器对月球进行了详细的探测和科学研究,获取了大量有关月球的数据和 样本,为人类深入了解月球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同时,月球探测工程也推动了我国在深
卫星技术
通信卫星
中国已成功发射多颗通信卫星, 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可靠的通信 服务,尤其在偏远地区和海洋应
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导航卫星
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 统已逐渐覆盖全球,为用户提供 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增强了 国家在导航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
。
遥感卫星
中国遥感卫星技术不断发展,通 过高分辨率卫星图像为国家资源 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了有
卫星等。
1992年,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 天工程二期计划,目标是建立
永久性空间站。
1999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 一号无人飞船,标志着中国载 人航天工程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 二号无人飞船,进一步验证了 载人航天技术。
创新发展阶段(2000-至今)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标志着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
辉煌的太空征程中国航天 发展简史
•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 中国航天重大事件 • 中国航天科技成就 • 中国航天未来展望
01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56-1965年)
01
02
03
04
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正式 起步,成立了第一个航天研究 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
简述我国神舟号系列飞船的发展历程

简述我国神舟号系列飞船的发展历程
我国神舟号系列飞船的发展历程如下:
1.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了第三个能够自主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在八年之内实现这一目标的国家。
2.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首次双人组合舱太空出行。
3.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
它是中国第一次进行太空行走的载人航天任务,中国宇航员浩淼和景海鹏进行了历史性的太空行走。
4. 2011年6月18日,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对接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标志着中国自主空间站建设的开始。
5.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
它完成了首次“伸手摘星”任务,成功对接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并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
6.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
它是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成功将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
这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员出舱总时长最长的一次。
7. 今天,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开发神舟十二号飞船,计划在2021年发射。
这次任务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并完成一系列的科学和技术实验。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飞船简介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资料神舟一号飞船名: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飞船简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地,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神舟二号飞船名: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试验项目:我国第二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神舟三号飞船名: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飞船简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无论卫星还是飞船,在发射升空时,人们都无法看到她的庐山真面目;这是因为火箭顶端的整流罩要把她们严密地遮挡保护起来;与神舟一号、神舟二号飞船相比,神舟三号从外形和结构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只是在内部所做的一些改进;具体来说,神舟三号飞船是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部分组成;返回舱在飞船的中部,为密闭结构,其前端有舱门,供宇航员进出轨道舱使用;其外形为大钝头倒锥体的钟形;据介绍,神舟号的返回舱容器是世界上已有的近地轨道飞船中最大的一个;返回舱是航天员的座舱,是飞船惟一可再入大气层返回着陆的舱段,舱内设置了可供三个宇航员斜躺的座椅,座椅下方设有仪表盘和控制手柄、光学瞄准镜;轨道舱位于飞船的前端,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形,在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阵、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机构;轨道舱是宇航员在轨道飞行期间的生活舱、试验舱和货舱;推进舱位于飞船的后部,形状像一个圆筒,主要用于飞船的姿态控制、变轨和制动;推进舱安装有四台大推力的主发动机和平移发动机,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阵神舟四号飞船名: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返回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飞船简介:“神舟”四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艘正样无人飞船,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在这次飞行中,载人航天应用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全面参加了试验,先后在太空进行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试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研究项目;预备航天员在发射前也进入飞船进行了实际体验;飞船在轨飞行期间,船上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和科学资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专家称,“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神舟五号飞船名: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09时整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06时28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飞船简介:“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杨利伟;飞船在轨道运行了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50千米、倾角°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神舟六号飞船名:神舟六号飞船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后备宇航员:刘伯明、景海鹏、翟志刚、吴杰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发射火箭:长征二号F返回时间:2005年10月17日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在轨时间:小时飞船简介: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 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神舟七号飞船名: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景海鹏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发射火箭:长征二号F返回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飞行时间:2天20小时27分钟飞船简介:神舟七号,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在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988毫秒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神七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飞船于北京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神舟七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神舟七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神舟七号飞船全长9.19米,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神七载人飞船重达12吨;长征2F运载火箭和逃逸塔组合体整体高达58.3米;神舟八号飞船名: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发射火箭: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返回时间: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30秒发射地点: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飞船简介:神舟八号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飞船为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飞船轨道舱前端安装自动式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神舟八号为改进型飞船,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公斤;神舟八号飞船在前期飞船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技术改进,全船一共有600多台套的设备,一半以上发生了技术状态的变化,在这中间,新研制的设备、新增加的设备就占了15%;它发射升空后,与天宫一号对接,成为一座小型空间站;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透露,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中,中国最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它的规模不会超过现有的“和平号”或国际空间站;戚发轫院士介绍,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一个核心舱、一架货运飞船、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为此,我国将在海南文昌新建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同时,我国还将在天津新建总装场;神舟九号飞船名:神舟九号飞船航天员:景海鹏指令长刘旺、刘洋女发射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发射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返回时间:2012年6月29日10点03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草原飞船简介: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国计划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届时将成为世界唯一的空间站;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神舟十号飞船名:神舟十号飞船航天员:聂海胜指令长、张晓光、王亚平女发射时间: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秒发射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返回时间:2013年6月26日8时7分许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或四子王旗飞船简介: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第五艘载人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在轨运行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任务标志:1.为天宫一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交会对接、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2.进一步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3.进行航天员空间环境适应性、空间操作工效研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器在轨维修试验和空间站有关关键技术验证试验,首次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学讲座科普教育活动等;神舟十一号神舟十一号飞船是指中国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发射的神舟载人飞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和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由FY11运载火箭发射;飞行乘组由两名男性航天员和组成,景海鹏担任;神舟十一号飞船由总研制,飞船入轨后经过两天独立飞行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是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为中国建造载人做准备;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航天员神舟十一号飞船乘组包括指令长和航天员,形成一老一新的搭配;航天员的这次乘组的选拔经过了初选和定选的两个阶段;1.初选阶段:对所有的现役的航天员从思想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考核;在经过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初选选出四名航天员;2.定选阶段:四名航天员针对这次任务进行心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训练;并按照考核标准和评定流程进行综合考评;最终经选评委员会确定乘务组人选;任务进程1.为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2.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3.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活动;航天员生活保障医健医保飞行期间,地面医疗团队将综合利用医疗问询、基本生理指标检查、检测、检查等手段,定期对航天员实施健康状态的评估;更加注重飞行期间舱内的控制,并且配备了预防治疗的一些药品和相关的,以此来保证航天员的健康;首次建立起了天地支持系统,通过天地协同会诊解决航天员的在轨“看病”问题;失重生理效应防护天空二号配备了防护装备和锻炼设备来尽量降低失重对航天员带来的不利影响;如航天员可以使用来解决飞行初期这种头晕和鼻塞等不适反应;通过使用拉力器自行车的锻炼,工作时穿着企鹅服,可对心肺功能下降,对和骨丢失进行综合防护;营养健康保障此次任务可提供近百种,食谱周期达到五天,膳食结构也更加科学,以满足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的能量摄入和他们的营养需求;同时也考虑了一些个性化的需求,并增强了食品的感官接受性;心理支持由于本次飞行任务时间较长,在专业,亲情交流和航天员团队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完善技术支持手段提高对航天员的心理支持力度;比如基于技术的心理舒缓系统;升级天地信息交流系统,以方便航天员与地面进行双向的沟通;支持收发邮件,视频和音频电话,以此来缓解航天员的压力,保证航天员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