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章节习题及答案:学生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章节试题4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章节试题4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养》章节试题4.1历史素养(2)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行,打破教师毕生制且五年一审,改革后将实行国考,考试内容增加、难度加大。

在校专科,本科能报考。

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养》章节试题:4.1历史素养(2),期望大家爱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养》章节试题4.1历史素养(2)1.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双方签订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第一份条约( )。

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尼布楚条约》D.《马关条约》2.( )年,西藏和平解放。

A.1955B.1953C.1951D.19503.文艺复兴运动第一产生在( )。

A.英国B.法国C.意大利D.美国4.澶渊之盟是指( )。

A.北宋与金订立的一个对于宋朝而言有屈辱性质的盟约B.北宋与西夏订立的一个双方约定和平共处的盟约C.北宋与大理订立的一个双方约定和平共处的盟约D.北宋与辽订立的一个对于宋朝而言有屈辱性质的盟约5.( )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A.达·伽马B.哥伦布C.麦哲伦D.迪亚士6.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西化与现代化的改革运动是( )。

A.倒幕运动B.大化改新C.明治维新D.战后改革7.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缉获英美走私烟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烧毁。

英国借端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1842年8月,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了( )。

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瑷珲条约》8.产生在东晋时期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是( )。

A.城濮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9.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

A.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运用B.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C.“珍妮纺纱机”的显现D.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0.“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应了当时( )的情形。

A.佛教盛行B.大兴灭佛运动C.道教兴起D.佛教正式传入我国11.“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是(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章节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章节试题及答案

老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章节试题及答案冲刺备考:2022老师资格国考各学段【试题+资料】攻略!备考资料:[综合素质] [教育综合知识]备考资料 [各学科知识]备考技巧考试题库:[各地区试题] [模拟试题] [强化训练题] [每日一练]老师资格证面试条件1.报名条件按照《陕西省〈中小学老师资格考试暂行方法〉施行细那么》和《教育部办公厅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秘书局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秘书行政司关于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大陆)申请中小学老师资格有关问题的通知》(老师厅〔2022〕1号)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可报名参加陕西省中小学老师资格考试面试:(一)身份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户籍或居住证申领地在陕西省的申请人以及驻陕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在校三年级及以上学生和在读研究生)。

2.在内地(大陆)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台居民,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根据自愿原那么,可申请参加中小学老师资格考试。

(二)品德条件: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身体条件:身心安康,符合陕西省申请老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考试当年未到达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四)学历条件:1.报考幼儿园和小学老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国民教育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2.报考中等学校(含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下同)老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3.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老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国民教育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且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及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五)已参加全国中小学老师资格笔试考试,各科成绩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老师资格《教育知识》考点:教育学的产生和开展(一)起1、神话起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

2、生物起说:人类教育起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章节练习试题整理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章节练习试题整理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章节练习题中学教师资格证课程包括《教育教学与能力》、《综合素质》二大章节,今天给大家分享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职业理念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教育家()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孔子B.荀子C.孟子D.韩愈2.我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A.全体性B.基础性C.发展性D.全面性3.下列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区别的叙述。

说法错误的是()。

A.二者教育目的不同,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应试教育以考取高分为目的B.二者教育对象不同,素质教育即精英教育,面对部分精英,应试教育则面对大众C.二者教育内容不同,素质教育立足社会需求,应试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考试和升学需要D.二者评价标准不同,素质教育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唯一评判标准4.()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动、一切教育机会和教育的一切方面。

A.应试教育B.回归教育C.创新教育D.终身教育5.“以人为本”体现在教学中,要求教师()。

A.统筹兼顾B.一切以教材为标准C.因材施教D.立足长远6.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

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体现了教师的()角色。

A.传道者B.解惑者C.管理者D.示范者7.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强调()。

A.学生处于主体地位B.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威作用C.教师处于顾问地位D.学生活动处于中心地位8.教师提高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观察,发现和改进其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是教师作为()的角色。

A.设计者B.指导者C.组织者和管理者D.反思者和研究者9.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A.特级教师B.教学熟手C.优秀班主任D.专家型教师10.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综合素质》课程中不包括的内容?A. 文化素养B. 科学素养C. 艺术素养D. 体育素养答案:D2.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学综合素质课程的教学目标?A.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B.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D. 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答案:D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综合素质课程的评价方式?A. 过程性评价B. 终结性评价C. 开卷考试D. 综合素质评价答案:C4. 下列哪个选项是综合素质课程中不包括的模块?A. 人与自然B. 人与社会C. 人与自我D. 人与文化答案:D5.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综合素质课程的教学方法?A. 讨论法B. 探究法C. 案例分析法D. 满堂灌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6. 综合素质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模块?A. 人与自然B. 人与社会C. 人与自我D. 人与文化E. 数理逻辑答案:ABCD7. 综合素质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 过程性评价B. 终结性评价C. 开卷考试D. 综合素质评价E. 标准化考试答案:ABCD8. 下列哪些教学方法适用于综合素质课程的教学?A. 讨论法B. 探究法C. 案例分析法D. 满堂灌E. 小组合作答案:ABCE9. 下列哪些内容属于综合素质课程中“人与自然”模块的学习目标?A. 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B. 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C.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D. 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E. 探索宇宙的奥秘答案:ABC10. 下列哪些内容属于综合素质课程中“人与社会”模块的学习目标?A. 了解社会发展的历程B. 认识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C.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D. 学习社会科学的基本原理E.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答案:ABC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1. 请简述综合素质课程的教学目标。

综合素质中学试题及答案

综合素质中学试题及答案

综合素质中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A. 良好的学习习惯B. 健康的体魄C. 熟练的电子游戏技巧D. 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2. 根据中学生守则,学生应每天保持多长时间的课外阅读?A. 至少30分钟B. 至少1小时C. 至少2小时D. 没有具体规定3. 在团队合作中,以下哪项行为是不恰当的?A. 尊重他人的意见B. 积极倾听他人发言C. 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D. 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4. 中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以下哪项是正确的做法?A. 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运动项目B. 只进行高强度运动C. 忽视运动前的热身活动D. 运动后立即大量饮水5. 下列哪项不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A. 能够自我调节情绪B. 面对困难时轻易放弃C. 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D. 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6. 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网络社交媒体?A. 完全禁止使用B. 可以作为学习工具,但需适度使用C. 无限制地使用D. 仅用于娱乐消遣7. 在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中,以下哪项行为是值得提倡的?A. 积极参与并带动他人B. 仅关注个人利益C. 无故缺席D. 对活动漠不关心8. 中学生在遇到不会的题目时,应该采取哪种态度?A. 放弃不做了B. 抄袭同学的答案C. 向老师或同学求助D. 随意猜测答案9. 下列哪项不是中学生应具备的创新能力?A. 敢于尝试新事物B. 善于发现问题C. 墨守成规D. 乐于接受挑战10. 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节约用水?A. 刷牙时不关闭水龙头B. 洗澡时使用淋浴而非盆浴C. 浇花时使用流动水D. 收集雨水用于冲厕所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中学生应该每天保证8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12.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意使用手机。

()13. 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但不应该坚持己见。

()14.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但与学习成绩无关。

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参考答案(选择题分类)

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参考答案(选择题分类)

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参考答案(选择题部分)第一类常规题:1.由于生源存在差异,某中学将学生按入学成绩高低,分为快慢班,该学校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因材施教B.正确,有利于资源配置C.错误,不利于教育公平D.错误,不利于均衡发展2.为了改变学生从课本中找“标准答案”的习惯,刘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探索答案。

同事马老师对刘老师说:“你这样会使学生思维太发散,也浪费时间,将来考试肯定会吃亏的,我从不这样做!”下列选择中正确的是()。

A.马老师的说法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B.刘老师的做法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C.马老师的说法欠妥,不利于维持课堂教学秩序D.刘老师的做法欠妥,不利于保证正常教学进度3.进入初三年级后,班主任石老师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用于补数学,中考时该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石老师的做法()。

A.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B.正确,是提高班级声誉的有利措施C.错误,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D.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4.吴老师把可从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提炼为若干主题进行研究,并发表系列论文,这表明吴老师具有()。

A.良好的教学研究能力B.良好的可从管理能力C.良好的课堂开发能力D.良好的校本研修能力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有些方面向农村倾斜,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财政拨款向农村倾斜B.课程标准向农村倾斜C.教师配置向农村倾斜D.学校建设向农村倾斜6.某初级中学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补课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权责令该校退还所收费用的是()。

A.教育行政机关B.纪检部门C.公安机关D.物价部门7.某高中教师孙某旷工给学校教学工作造成一定损失,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可依法()。

A.给予孙某行政处分B.给予孙某行政处罚C.取消孙某教师资格D.给予孙某罚款处理8.母亲杨某外出打工,将15岁的儿子小强留下长期单独居住。

中学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

中学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

A. 社会实践、实践活动、心理辅导、社团活动、实践课程 B. 学习知识、参加考试、获得好成绩 C. 看动漫、玩电子游戏、聊天微信 D. 不需要任何方法,自然发展即可 篇二: 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除了 学校的教育,家庭和社会的环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一些家庭 和社会方面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方法。 1.家庭教育: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 品德和社交能力。 2.社会实践:让孩子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参加社区服务等,培养 孩子的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3.丰富阅读:鼓励孩子多读书、多看报、多上网,拓宽孩子的知识 面和视野。 4.培养爱好:鼓励孩子热爱运动、音乐、绘画等艺术活动,培养孩 子的兴趣爱好和创造力。 5.树立榜样: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 成长环境。 家庭和社会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学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 阅读理解 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篇一: 众所周知,中学教育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术表现,还要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素养和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几个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 1.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去社会上参观、实习、实践,让学生亲身感 受社会生活,增加社会经验。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科技创新、文化艺术、体 育锻炼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心理辅导: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调整情绪,解决心理问题。 4.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如演讲、读书、写作、 音乐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合作精神。 5.实践课程:开设适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实践课程,如生活技能、职 业规划、法律常识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哪些方法可以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章节习题:学生观

中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章节习题:学生观

一、单项选择题1.()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A.人的完整发展B.人的全面发展C.人的和谐发展D.人的自由发展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B.人的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学说C.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是()。

A.教育的国际化趋势B.素质教育C.新课程改革D.教育改革的实践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

A.德、智、体、美全面发展B.个人的智力充分、自由的发展C.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D.个人在体力上的充分发展5.关于全面发展的学生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B.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关注学生的整体性,视学生为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C.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就是要求所有学生同步发展D.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提倡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6.()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A.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B.关注每一位学生C.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D.信任学生7.“学生如同泥坯,他能否成型,依赖于教师的雕塑”,这种说法忽视了学生的()。

A.可塑性B.发展性C.能动性D.向师性8.()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德、智、体、美全面发展C.提升道德品质D.提升智力9.(2013年真题)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培养学生特长B.发展学生潜能C.尊重学生个性D.私拆学生信件10.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决定的。

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11.下列关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说法不正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综合素质章节习题及答案:学生
权利保护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地一家报社未经允许私自刊登了小丽的一篇文章,这侵犯了小丽()的权利。

A.名誉权
B.专利权
C.著作权
D.xx
2.小张10岁时父母离异,法院判其随母生活,此后其父就对小张不管不问。

小张父亲的这种做法()。

A.正确,小张父母已离婚,父亲对小张不再有任何权利和义务
B.错误,小张父亲对小张仍有抚养的权利和义务,但无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C.错误,小张父亲对小张仍有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但无抚养的权利和义务
D.错误,小张父亲对小张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3.以下不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司法保护措施的有()。

A.当地教育部门为在各方面有天赋的学生举办天才培训班,为他们的成才创造有利条件
B.初中生小杨在收容教养期间,在司法机关的教育和感化下,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悔改
C.某人民法院在审理一宗法定继承的案件中,依法对未成年人陈某的份额给予适当的照顾
D.把有违法或品德偏常行为的未成年学生送人工读学校进行帮助教育
4.以下不属于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的是()。

A.某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B.某地政府严厉打击“黑网吧”,重点取缔各中小学校园附近的网吧
C.某地政府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D.某地卫生部门到学校免费为学生接种疫苗
5.中考前夕,某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每周六安排学生到学校集体补课,这侵犯了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
B.休息权
C.受教育权
D.身体健康权
6.书店老板耿某向初中生小刘出售色情书刊,耿某这种做法违反了()。

A.《xx教育法》
B.《xx义务教育法》
C.《xx民法通则》
D.《xx未成年人保护法》
7.某校开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并且分别安排了不同的学习计划,这种做法违反了()。

A.《xx未成年人保护法》
B.《xx教育法》
C.《xx义务教育法》
D.《xx教师法》
8.刘某小的时候,父亲很疼爱他,随着刘某的长大,父亲对他的爱就越来越少,甚至讨厌他。

只要刘某稍不听话,父亲就打他、骂他。

上初中以后,父亲打得越来越凶,常常把他打得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

若刘某父亲经多次教育仍不能改正,刘某可以向()请求撤销其父亲的监护权。

A.人民政府
B.人民法院
C.教育部门
D.学校
9.每天进入教学区前,某校千余名学生都要在校门口接受值日的高年级学生的“搜身”检查。

校方回应称是为了检查是否有学生带着零食或者小玩具进入校园。

这种做法()。

A.错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B.错误,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C.正确,能够使校园环境保持整洁
D.错误,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10.某中学在校园电子屏上公开播放学生如厕的图片。

这种做法()。

A.错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B.错误,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C.正确,能够使校园环境保持整洁
D.错误,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二、材料分析题
1.某初中女生小敏平时性格内向、自尊心强,有写日记的习惯。

一次课间偶然的机会,同学小丽无意中发现了小敏书包里的日记,好奇地翻看,并将日记中记录爱情心理活动的一段文字摘抄下来,汇报给了班主任。

第二天,班主任将日记中的有关内容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出来,斥责小敏考试在即却不好好学习,批评其不检点等。

当小敏失声痛哭时,老师将此视为对自己的不尊重,说小敏“要哭出去哭,知道要面子就别写那样的日记”。

消息传开,学校中到处有人对小敏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小敏觉得再也无脸见人,前途无望,回家后服毒自杀。

这位教师侵犯了学生的什么权利?应该如何维护学生的权利?
2.某初三学生因成绩较差无法升学,其父母应学校的要求去医院为孩子开了一张“中度智力低下”证明,以利于孩子升学,不料学校却将此公布出来,老师也多次在课堂上当众侮辱该学生是“弱智、白痴”,其他学生也常常以此来嘲笑、殴打该生。

后来该生被诊断为患有精神分裂症。

学生父母向学校提出了赔偿诉讼,要求学校为擅自透露学生的个人隐私,致其精神障碍一事承担责任并赔偿相应的经济和精神损失。

学校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