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技术交换和通信网共32页文档

合集下载

通信系统与技术基础-交换技术与网络

通信系统与技术基础-交换技术与网络

2.2.3 程控电话交换网络
15
程控电话交换机的实质,就是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话 交换机。它以预先编好的程序来控制交换机的接续动作, 优点非常明显。
我国的PSTN为例,它分为本地电话网(市话网)和长 途电话网(长途网)两种。
我国的PSTN从建立之初起,很长一段时间采取的是5 级结构,如图2-6(a)所示。
制器。
2.3.3 软交换网络的特点
23
软交换的特点: 1.基于分组 2.开放的网络结构 3.业务与呼叫控制 分离,与网络分离 4.业务与接入介质 分离 5.快速提供新业务
软交换网络是多种逻辑功 能实体的集合。它提供综 合业务的呼叫控制、连接 和部分业务功能,相对于 传统程控交换技术,软交 换网络是新一代电信网语 音/数据/视频业务的核心 设备。
2.3.2 软交换网络结构
软交换网络是一个可以 同时向用户提供语音、 数据、视频业务的开放 网络。它采用一种分层 的网络结构,使得组网 更加灵活和方便。软交 换网络一共分为4层,从 下往上依次为接入层、 传送层、控制层、业务 层,如图2-8所示。
21
图2-8 软交换网络结构
2.3.2 软交换网络结构
18
WCDMA分为终端、(无线)接入网、3G核心网三部 分,如图2-7所示。
图2-7 WCDMA网络架构
2.2.4 移动电话交换网络
19
终端: 终端即用户终 端设备(User Equipment, UE),它主要 包括射频处理 单元、基带处 理单元、协议 栈模块及应用 层软件模块
接入网:
3G核心网:
步进制自动电 话交换机 自动接续 可靠性差,易 损坏,动作慢, 结构复杂,体 积大,机械噪 声大
纵横制自动电话 交换机 自动接续 不管是“纵横制” 还是“步进制”, 都是利用电磁机 械动作接线的, 所以它们同属于 “机电式自动电 话交换机”。

交换技术交换与通信网汇总

交换技术交换与通信网汇总
收号器 ——接收用户所拨的电话号码。
扫描驱动电路 ——对话路设备的状态进行扫 描,以便送入CPU进行分析处理, CPU发出的指令经驱动电路控制话路设 备动作。
I/O设备 —— 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等。
二 目前程控交换机的组成
• 交换网络 • 外围接口电路
用户电路
模拟用户电路 数字用户电路
中继单元 模拟中继单元
• •
管从 “业 这理务 一的开 代展”通角网信度络网来主看要络,开。展基于话音、文字或图像的单一媒体业务,
• “下一代”网络应当开展基于视频、音频和文字图像的混合多媒体业务。
• 从电信网络层以下所采用的核心技术来看,
• “这一代”网络是以TDM电路交换为基础的网络,
• “下一代”网络在网络层以下将以分组交换为基础构建。
通信网越大,后者的优点越明显。
如图N1=.110用0户时间,互连构 交换式通成通信信网网需100根线
图1.2 用户间通过交换设备 构成通信网
互连式通信网需100×99÷2=4950根线
7
终端 中继线
用户小交换机 用户线
市话交换机 汇接交换机
图1.3 大型通信网
8
结论
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 部分,交换设备的好坏决定了通信网 的好坏。
18
3、计算机网的交换方式——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
将报文分成若干个报文组(packet),每个报文组要加上地址、 编号、校验码,然后以报文组为存储转发单位逐节点转发,到达 目的地再按编号组装成原报文。
分组交换有两种工作模式:数据报、虚电路方式。
数据报方式:以分组为基本单位逐节点转发,且不同分组 可
24
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图

交换技术1

交换技术1

交换技术一、交换技术的概念交换技术可以识别数据帧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MAC地址表中。

目前,第2层交换技术已经成熟。

从硬件上看,第2层交换机的接口模块都是通过高速背板/总线(速率可高达几十Gbps)交换数据的,2层交换机一般都含有专门用于处理数据包转发的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因此转发速度可以做到非常快。

二、各种交换技术1、传统的第2层交换技术谈到交换,从广义上讲,任何数据的转发都可以叫做交换。

但是,传统的、狭义的第2层交换技术,仅包括数据链路层的转发。

2层交换机主要用在小型局域网中,机器数量在二、三十台以下,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广播包影响不大,2层交换机的快速交换功能、多个接入端口和低廉价格,为小型网络用户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

总之,交换式局域网技术使专用的带宽为用户所独享,极大地提高了局域网传输的效率。

可以说,在网络系统集成的技术中,直接面向用户的第2层交换技术,已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答案。

2、具有路由功能的第3层交换技术第3层交换技术是1997年前后才开始出现的一种交换技术,最初是为了解决广播域的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第3层交换技术已经成为构建多业务融合网络的主要力量。

在大规模局域网中,为了减小广播风暴的危害,必须把大型局域网按功能或地域等因素划分成多个小局域网,这样必然导致不同子网间的大量互访,而单纯使用第2层交换技术,却无法实现子网间的互访。

为了从技术上解决这个问题,网络厂商利用第3层交换技术开发了3层交换机,也叫做路由交换机,它是传统交换机与路由器的智能结合。

简单地说,可以处理网络第3层数据转发的交换技术就是第3层交换技术。

从硬件上看,在第3层交换机中,与路由器有关的第3层路由硬件模块,也插接在高速背板/总线上。

这种方式使得路由模块可以与需要路由的其它模块间,高速交换数据,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外接路由器接口速率的限制。

现代 第5章 交换技术

现代 第5章 交换技术
处理机之间事务处理信息的要求。 提供了可靠的差错控制手段,使信息按正确的顺序传送而又不致丢失或
重复,以保证接收到的消息无差错。
No.7信号系统能满足多种通信业务的要求,可用于电话网、智能网和 综合业务网等。还能作为一种可靠的传送系统,在交换局和特种服务中心 之间进行其它形式的信息传递(如管理和维护信息)。No.7信号系统是通 信网向综合化、智能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撑系统。
统中使用的交叉接点大多是由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的交换矩阵,具有开 关速度快(微秒级)、体积小、功耗小、无机械磨损、寿命长等优点。 有M条入线和N条出线的阵列称为M×N矩阵。为了能把M条入线中的任 何一条接到N条出线中的任何一条,它需要M×N个交叉接点。这种能 使每一条入线皆可和每一条出线相接的交叉矩阵称为“全利用度”的交 叉矩阵,它要使用数量巨大的交叉接点,很不经济。 减少交叉接点数量的根本途径是使用多级交叉矩阵或采用数字交换。
第5.1节、交换的必要性
单单位位用用户户
家家庭庭用用户户
电电视视机机
同轴电缆
便便携携计计算算机机
网线 电话线
交换网
固固定定电电话话
无线信道
节节目目提提供供商商 内内容容提提供供商商 服服务务提提供供商商
移移动动终终端端
第5.1节、交换的必要性
通信网的目的是使一个用户能在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与任何地点的 任何人、实现任何形式的信息交流(5W)。显然,不可能把千百万用 户的通信终端都以直达通信电路一一连接起来,因为,N个用户彼此直 连需要N(N−1) / 2条电路,即使只有100个用户(N=100)的小单位, 彼此直连也需4950对线,何况用户可能还有移动通信的要求。
一般的用户可能并没有感受到交换网的存在,那么你拨打的电话是如 何找到对方并建立通话?你的计算机又是如何在Internet找到需要的内容?

通信工程师实务-交换技术(完整版)

通信工程师实务-交换技术(完整版)

度用利半 D 度用利变可 C 度用利分部 B 度用利全 A 。群线度用利的同不等 �BA� 有以可构结群线 �量数的线出到选以可线入据根 、5 T 损呼 的算计长时用占按 D H 损呼的算计载负按 C B 损呼的算计叫呼按 B E 损呼的算计间时按 A 。 �CB A�是别分们它�法方算计损呼的同不种几有、4 性时定 D 性动波 C 性机随 B 性定稳 A 。量务话均平批是都上际实量 务话的论讨所们我此因� � CB�有具量务话话电于由、3 制作工级差 D 制作 工存储 C 制作工接待 B 制作工损呼 A 。 �BA�是法方种两的务话理处统系换交、 2 呼秒百 63 D 书呼分 06 C 呼时小 1 B lrE 1 A � DC BA�为 量务话的线继中该则�时小 1 用使续连线继中条一、1 准标务服统系换交和论理本基务话、九 �PA M�分部用应动移 D �P UD�分部户用据数 C �PUSI�分部户用 N DSI B � PUT�分部户用话电 A �错 DCBA 案答� 。等� CB A� 有的见常型类”分部户用“的国我�中统系令信号 7、 6 式方作工离分准 D 式方作工离 分全 完 C 式方 作工 联直 准 B 式方 作工 联直 A 。式方作工种三 �CBA� 有式方应对的路话与由路令信 、5 令信型字数 D 线拆 C 答应 B 用占 A �错 DC B 案 答� 。况情的展 进叫呼映反和续接视督监是它�的用除 拆和立建的路话视监是令信等�CB A�的中令信路线、 4
1
�对� 。路电虚久永为称接连久永�路电虚换交为称接连 时临 �接连久永是以可也�接连时临是以可路电虚、 9 �错� 。路电虚些 这除 拆要需后束结信通�成而接连时临是都路电虚、 8 �对� 。输传内网在位单为 ”组分“以�式方发转储存用采是就�换交组分谓所、 7 �对� 。式方”发转-储存“是的

交换技术概述

交换技术概述

消息
电信号
电信号
终端
传输媒介
终端
制作:邵黎
消息
16
第1章 交换技术概述
话音
数据
制作:邵黎
17
第1章 交换技术概述
当存在多个终端时,人们希望其中任 意两个终端之间都可以进行点对点通信。
以最基本的一种交换——电话交换为例, 为了让任意两个用户在需要时都可以进行 通话,在用户数很少时,可以采用个个相 连的方法。
制作:邵黎
21
第1章 交换技术概述
线对数=6
每个通信终端通过一 对专门的用户环线连 到交换机的线路接口
交换机
用户接口 用户环线
用户终端与交换机之 间的连接线路
交 需换要机时图负在1责两.3监用用测户户各之通个 间过交用 建换户 立机状 和互态 释连,组成通信不(性网足急1):剧用上户升多;时连接管理复杂
制作:邵黎
26
第1章 交换技术概述
解决办法: 将电话网进行分区,并采用汇接制。 把电话网划分为若干个“汇接区”, 在汇接区内设置汇接局,下设若干个端局。 汇接局是端局的交换中心,在端局之 间接续中继呼叫,负责汇接本汇接区的本 地和长途业务。
制作:邵黎
27
第1章 交换技术概述
利用汇接交换机互连多个 端局交换机,疏导本交换 区各交换机之间的互通业 务。
1.3.1 光交换技术 1.3.2 软交换技术
制作:邵黎
11
第1章 交换技术概述
电话通信是利用声/电变换传输人类语 言的一种电信系统。从电话机输出的话音 信号是与声音一致的电信号,其频率和幅 度与声音频率和声压基本成线性关系,随 时间作连续变化。国际上确定300~ 3400Hz这个频段作为标准的传送电话的 通信频带,该频带可保证电话通信有足够 良好的清晰度,硬件上也容易实现。

通信交换技术

通信交换技术

1.3 通信交换技术
1、报文交换的基本概念 报文交换(又称存储转发交换): 与电路交换的原理不同,不需要提供通信双方 的物理连接,而是将所有接收的报文暂时存储; 传送内容:用户信息+目的地址+源地址 交换节点:分析目的地址和选择路由 应用:公用电信网的电报自动交换 可进行速率、码型变换,具有差错控制措施,发送多目 的地址的报文
分组交换具有以下6个特点
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Packet) 分组由分组头和用户信息组成(分组头含有选路和 控制信息) 面向连接(逻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 统计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带宽)
统计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
1.3 通信交换技术
统计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不等长的时间片 ,长短不同的时间片就是传送不同长度分组所需的时间,对每路 通信没有固定分配时间片,而是按需来使用。当某路通信需要传 送的分组多时,所占用的时间片的个数就多;传送的分组少时, 所占用的时间片的个数就少。这也就意味着使用这条复用线传送 分组时间的长短,由此可见统计时分复用是动态分配带宽的。 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 信息传送不具有透明性 基于呼叫延迟制的流量控制 分组交换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它不适合对实时性要求较高 的话 音业务,而适合突发(burst)和对差错敏感的数据业务。
1.3 通信交换技术
光交换:
光信号的电交换
转换过程不仅效率低下,而且由于涉及到电信号 的处理,要受到电子器件速率“瓶颈”的制约。
1.3 通信交换技术
光交换: 光交换是基于光信号的交换; 在整个光交换过程中,信号始终以光的形式存在, 在进出交换机时不需要进行光/电转换或者电/光转换, 从而大大提高了网络信息传送和处理能力。
交换节点A

交换技术课件

交换技术课件

分组交换技术的应用场景
互联网接入
分组交换技术广泛应 用于互联网接入,提 供高速、可靠的上网
服务。
局域网互连
通过分组交换网实现 不同局域网之间的互 连互通,促进信息共
享和业务协同。
移动通信
分组交换技术用于移 动通信网络中,支持 数据业务的传输和控
制。
专网建设
利用分组交换技术构 建专用网络,满足政 府、企业等不同行业
开放性
软交换技术采用开放式体 系架构,可以与其他网络 设备和系统进行互操作和 集成。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场景
移动通信网络
固定电话网络
软交换技术可以用于构建移动通信网络的 核心网络部分,支持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 和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软交换技术可以用于构建固定电话网络的 核心网络部分,支持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和固定用户与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
的特殊需求。
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效性能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分组交换技术 将不断提升传输速率和处理能力,以
满足更高的通信需求。
安全保障
加强分组交换网络安全保障机制的研 究和应用,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
性。
融合发展
分组交换技术将与电路交换、卫星通 信等技术相互融合,形成更加灵活和 多样化的通信解决方案。
稳定性。
数据通信和多媒体通信场景
02
分组交换技术更为合适,因为它可以更好地处理大量数据和多
媒体内容。
需要高度可编程和可定制的场景
03
软交换技术是最佳选择,因为它可以通过软件实现高度灵活的
通信控制和管理。
06
交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当前应用中的交换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