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带答案】
山西省高三2020年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山西省高三2020年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土文学是“五四”新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收获最丰的领城。
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鲁迅、沈从文,到40年代的赵树理、孙犁,再到六七十年代的柳青,以至80年代以后的汪曾祺、莫言....众多乡土小说家为文学史贡献了一大批经典作品,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城风情和民族特色的乡土小说创作流派。
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乡土文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反映对象的乡村开始逐步萎缩。
相应地,乡土文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文学源于生活,当现实生活层面的“乡土中国”日益转变为“城市中国”,乡土文学的末日是不是会随之而来?对此许多人是深表忧虑的、甚至直接给出了“乡土文学消失成必然”的断语。
但我以为不必过虑,城市化并不会必然带来乡土文学的消亡。
首先,对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乡土空间趋于萎缩的问题应理性看待。
乡土中国的转型并不能随着乡变镇、县改市就一劳永逸地解决。
住进楼房、“被市民化”后的农民,离真正从思想意识上“市民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事实上,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还会保留甚至影响到数代以后。
乡土小说赖以存在的乡土空间的萎缩程度,可能并不像数字所显示的那样悲观。
这种情况也可以从创作者一方得到佐证。
许多写乡土小说的作家都自称是“农民”,沈从文一直以“乡下人”自居,即便在进城多年,做了北大数授后也是如此。
莫言也说自己的创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这类说法往往容易受到一些质疑,因为进地多年的他们早已远离农民生活,不再熟悉现实中的农民和乡村。
“作为农民的写作”是个伪命题,这种质疑或许会有一定道理。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来自乡土的“新城市人”要想完全摆脱乡土的灌注,彻底告别农民式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意识,却也的确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乡土作家强调自己的写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又不完全是矫情或虚饰。
山西省2020届高三3月份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2020届高三3月份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乡土文学是中国文学自“五四”新文学革命以来收获最丰的领域。
从___、___到___、___,再到___、___和___等,众多乡土小说家为文学史贡献了一大批经典作品,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城风情和民族特色的乡土小说创作流派。
然而,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作为乡土文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反映对象逐步萎缩,乡土文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有人担心乡土文学将消失,但我认为这并不必然。
首先,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乡土空间萎缩的问题。
乡土中国的转型并不能仅仅依靠乡变镇、县改市就能解决。
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惯不会因为住进楼房或“被市民化”而立刻改变,它们可能会保留并影响到数代人。
因此,乡土小说赖以存在的乡土空间的萎缩程度可能并不像数字所显示的那样悲观。
二)夹叙夹议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有些人一生都在寻找爱情,而有些人则是在等待爱情。
”这句话说的是等待和寻找的区别,也说的是一个人的心态。
如果一个人一直在寻找爱情,那么他的心态就是不安和焦虑,因为他不知道爱情何时会来临,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找到真爱。
而等待爱情的人则不同,他们有一种耐心,相信缘分,相信时间,相信自己。
他们不会因为没有爱情而焦虑,也不会因为找不到真爱而失望。
他们相信,真爱会在最合适的时间出现在他们的生命中。
有时候,等待爱情的人会被人嘲笑,被人说成是“剩女”、“剩男”,但他们并不在意。
因为他们知道,爱情不是必须的,而是一种奖赏,一种幸福。
这种幸福不是来自于别人的眼光,而是来自于自己的心灵。
因此,等待爱情的人并不会因为别人的评论而改变自己的心态,他们会坚定自己的信念,等待真爱的到来。
这段文字讲述了等待和寻找爱情的区别,以及等待爱情的人的心态。
如果一个人一直在寻找爱情,那么他的心态就是不安和焦虑,因为他不知道爱情何时会来临,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找到真爱。
2020届山西省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0年1月山西省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 5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对于俄罗斯文学有着深刻的理解。
鲁迅与俄罗斯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有着强烈共鸣,他认为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最可贵的特色是它所表现出的深刻的真实性和批判性,这是空前的,并称“因为真实,所以也有力”,对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巨大历史价值给予了充分评价。
鲁迅多次惊叹俄罗斯优秀文学中所包蕴的博大的爱与深沉的人道主义,称道“以一身来担人间苦的小说家”,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给予的不只是怜悯,而是力图谋求其解放,为他人宁可牺牲自己,在鲁迅看来,是当得“伟大”的。
这种博大深沉的爱被鲁迅视为“异常的慈悲性”,是俄罗斯文学的突出特色,“与我们的世界更接近”。
以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为代表的俄罗斯作家,令鲁迅感佩之处还在于,他们都提出了人的生存的重大问题,致力于揭露人性的复杂与缺陷,唤起人们对社会的改造与灵魂的剖析,为此鲁迅将“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作为自己的创作原则,将“为人生”作为自己“做小说”的“主见”,在自己的作品中也以深刻地透视社会人生,揭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为旨归。
在他看来,俄罗斯文学的深刻性在于,不只表现了底层人们“不幸”的经济贫苦,还有精神贫困,当时中国国民状况亦然。
他笔下的对不觉醒的人们的描写与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着极为相似的情形,他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沉重主题,反思国民性,深感启蒙之艰难。
2020年山西省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含答案及解析

参考答案详解及评分说明
A 卷选择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18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1.(3 分) D(“积极推进城市发展转型”错,应为“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2.(3 分) B(“具体建议”错,不是具体建议,而是对发展方向的解读) 3.(3 分) A(. B 项“低碳发展”只是条件之一,根据原文,不仅需要“低碳发展,从而减 页)
A 卷非选择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18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6 分) 6.(6 分)
①政治与经济密不可分。“一国两制”为特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制度环境,经济发展又让制度环境更趋稳 定。 ②让特区经济的发展成果惠泽于民,使特区居民感受到获得感与幸福感。 ③特区要科学立法,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正确处理中央和特区的关系。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 分) 8.(6 分)答案示例: ①神态描写。对顾客总是笑脸相迎,即便是只看书不买书的客户,也一视同仁。写出连广宇在经商中重义尚礼 的君子形象。 ②言行描写。他断言周夫人馈赠的小人书有价值,并给予相应回馈;他烧了张大田的欠条。显示了他深谙经商 之道又不忘大义的儒商形象。 ③对比手法。在连广宇、连城雪父子对比中,父亲连广宇诚信重义的“儒商”形象更加凸显。 9.(6 分)答案示例: 示例一:此情节合理。 人物塑造上: ①儿子的欺诈行为破坏了连广宇家的良好家风,对儿子这种惩罚符合中国式“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教传统,符 合中国人的生活逻辑。 ②连广宇儿子的欺诈行为打破了连广宇经商做人的原则“,抽耳光”极端行为正好反映出他内心深深的隐痛。 ③一般人在愤怒时会做出失去理智的反常行为,连广宇“抽耳光”的行为正是发生在他很愤怒的时候。所以这 符合普通人的性格逻辑。 主旨表现上: 作者通过连广宇的故事,想告诉人们,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变化,做人和经商都要坚守底线,诚实守信,不能见利 忘义。描写连广宇的极端行为,是为了深化主题,更有警示作用。 示例二:此情节不合理。 塑造人物上: ①连广宇一向为人和善,即便愤怒也不可能大打出手,这不符合人物性格逻辑。②儿子已经年过不惑,父亲需 要给儿子留脸面,不应该大打出手,这样写不符合生活逻辑。③儿子只是说了想法,并未实施,还没有造成恶 果,父亲没必要大打出手,这样写也不符合事理逻辑。 主旨表现上: 作者弘扬的是一种诚信重义、和气生财的优良传统,家庭暴力本身就违背了这种家风家教,不值得提倡,描写连 广宇这种极端行为,并不能深化主题,反而显得突兀不合理。 (人物塑造 4 分,每点 2 分,只要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主旨表现 2 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22 分) (一)文言文阅读(10 分) 13.(10 分) (1)(范仲淹)曾经把自己的俸禄让出来,供养天下游学的读书人,以至儿子们轮换穿一件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 安然自若,不以为意。 (5 分。大意 2 分“,推”“食”“晏如”各 1 分) (2)但是他的改革措施没有能够逐步推行,改革涉及面太大,谈论此事的人都认为无法实行。 (5 分。大意 2 分“,更张”“规摹”“行”各 1 分)
2020年3月山西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答案

语文答案 1.解析:A 项,“都创立过乡土小说创作流派”错,原文第 1 段末句是说乡土文学是现 代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C 项,“不想告别农民式的观念意识”错,而是“彻底告别农民式 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意识,却也的确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D 项,“乡土文学会得到进 一步的发展”错,信息来自原文第 5 段“不意味着乡土文学就一定会走向衰落……而长久地 存在下去”。“不一定走向衰落”“长久地存在下去”与“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表意不同。 答案:B 2.解析:直接论证的是来自乡土的“新城市人”要想完全摆脱乡土的灌注,彻底告别农 民式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意识,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答案:D 3.解析:强加关系,中国乡土小说创作流派的形成只是乡土文学成为“五四”新文学革 命以来中国文学收获最丰的领域的一种表现。 答案:A 4.解析:强加因果,虹膜识别的准确性较高是因为虹膜识别技术通过人体独一无二的眼 睛虹膜特征来识别身份。而“图像获取和模式匹配都需要高技术”是其“大范围推广较为困 难”的原因。 答案:D 5.解析:“无法预防后续损害的发生”错,以偏概全,原文是“无法以像更换手机号码、 修改银行密码等方式来预防后续损害的发生”。 答案:C 6.解析:“生物识别信息”的安全问题涉及主客观因素,具体而言涉及顾客、企业、政 府、技术本身等多方面。本题答案中的第①②点来自材料一,第③点来自材料二,第④⑤点 来自材料三。 参考答案:①顾客对刷脸支付等生物识别信息的使用要保持审慎态度。②企业减少对用 户隐私的收集,加强对用户数据的保护,树立良好的价值观。③政府要有完善的规范和标准, 对于哪些组织或者个人在哪些场合可以收集人脸等生物识别信息作出明确规定。④提升技术 水平,将用户信息可能遭受的外部侵害进行隔绝。⑤采取多模态融合的识别方式,以便更高 级别抗击假体攻击的风险。(每少答一点扣 1 分,答全得满分) 7.解析:D 项,“对立来写”错误,小说并没有把高先生夫妇和杨妈作为不同阶层的人 物对立来写,而是把他们作为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的成员,来:D
山西届高三3月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山西届高三3月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山西省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直接导致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原因,是1912年以后经学这门学科的消亡。
学科的消亡使经学失去了载体,经学被分割为文史哲三个学科,成为所谓“人文学科”的一部分。
尽管可以从文史哲角度研究经学,但主要是一种外在的研究,经学的自主性丧失了。
晚清的失败带来一种客观效应,似乎中国传统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
这是后来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否定经学乃至文化传统的理由。
道咸以后,清朝社会政治系统已开始崩解,以皇权及八旗、绿营兵为主体的政治架构已不足以因应困局。
虽由以曾国藩为首的一批理学士大夫组成的湘淮军系统暂时稳住了局面,但在内对付太平军、捻军等似乎尚可,在外应对西洋文明却远远不够。
譬如在与西洋交涉中,曾国藩所一贯主张的“以诚待人”其实并未真正得到遵守。
许多中西交涉最终只能以战争形式解决,中国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因此,经学研究必须要发生新变,这不只是经学的自我要求,同时也是为清代以来的历史补课。
近代以来不少学者,如孙诒让、廖平、康有为、章太炎(后期)、唐文治、梁漱溟等已开始从事这些工作,尽管他们的许多工作在经学内部极有争议,但在主张有体有用、回归传统学术体系的意义上却是相通的。
借用时下学科分类体系,经学不仅涵盖入文学科,也包括社会科学,两者相合,才是作为内圣外王形态的经学,才是未来新经学的应然形态。
2020届山西省高三4月第一次统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2020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模拟语文试题(一)

2020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模拟语文试题(一)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截止到2月9日12时,因抗击新冠肺炎而牺牲的公职人员54人,其中党员36名,占比66.7%。
与党员总数占14亿人口不足7%形成鲜明对比。
数字告诉世人,在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的时候,是谁在,是谁。
“我是党员,我先上”。
多么朴实的一句话,( )。
这种力量从何而来?面对感染的风险,难道他们没有畏惧?事实上,党员也是普通人,他们身后也是一个个家庭。
选择在这时挺身而出,不仅仅因为入党时的宣誓,更因为他们懂得“大我”与“小我”的关系,明白舍小家、为大家,这是身为党员的职责和本分。
在牺牲的党员名单中,有不幸被感染的医生,有连续奋战突发疾病去世的民警,也有在落实联防联控中不幸去世的基层工作者,对他们来说,共产党人绝不是一个的名词,而是一个个实在的行动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控阻击战,是摆在14亿人面前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重大政治任务。
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站在疫情防治第一线,在同时间赛跑、病魔较量中,切实做到守土担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无所畏惧义不容辞疫病形象B.挺身而出义不容辞疫情形象C.无所畏惧义无反顾疫情抽象D.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疫病抽象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却蕴含着丰富的含意B.却有着无穷的力量蕴藏其中C.却蕴藏着无穷的力量D.让我们好像有了无穷的力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站在疫情防治第一线,在同时间赛跑、病魔较量中,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
B.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同时间与病魔的赛跑、较量中,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C.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站在疫情防治第一线,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中,切实做到守土担责、守士有责、守土尽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2020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整体上已进入后期发展阶段。
目前,全球城镇化的推进动力主要来自快速工业化经济体,发达经济体处于饱和城镇化阶段。
有别于发达经济体系和快速工业化经济体,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后期阶段的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独特问题与严峻挑战。
一方面,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速度有所放缓;另一方面,由于路径锁定效应,城市经济快速增长阶段所形成的重速度、轻质量的粗放发展模式仍未得到有效改观,城市发展呈现高消耗、高排放、高风险的“三高”特征。
这加大了城市对自然灾害的暴露程度,导致城市的高脆弱性。
在极端气候与气象条件下,城市遭受严重损失的风险骤增。
上述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城市经济体系进行韧性与低碳重构。
中国工业化和域镇化后期阶段城市的“三高”特征与《巴黎协定》的愿景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尤其是目标11)不相符合。
《巴黎协定》已就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新的国际气候协议,为实现控制全球温升的长期目标,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各国应评估并强化自身的国家自主贡献(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NDC),这表明从规划和治理层面推动城市韧性建设和低碳转型已刻不容缓。
一方面,城市发展要气候适应,降低对气候变化的暴露程度,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韧性;另一方面,城市也要实现低碳发展,减缓气候变化。
联合国启动了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国际进程,其中目标II提出“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这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后期阶段的中国城市经济体系的韧性与低碳重构指明了方向。
中国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国是《巴黎协定》的缔约方,通过NDC 方式明确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国还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工作。
在城镇化推进方面,中国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积极推进城市发展转型。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以韧性和低碳为导向,探索重构新城市经济的模式、路径与方法,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还关乎国家新型城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现实迫性。
在理论层面,需要清晰界定新城市经济体系的内涵与外延,将初性和低碳特质作为其核心属性,以此为基础构建新城市经济的测度指标体系,分析不同指标间的作用机理与协同方式,探索重构新城市经济发展的理论构架与基本范式;在应用层面,需要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响应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应对气候变化等国家政策需求,深入分析中国域市韧性与低碳发展的现状、条件与未来趋势,并探索以韧性和低碳为导向重构中国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推进和城市转型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摘编自潘家华《生态文明范式下的城市体系重构及政策含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目前正面临着一系列独特问题与严峻挑战,需要通过对城市经济体系进行韧性与低碳重构才能解决。
B.对城市经济体系进行韧性与低碳重构,可以弱化中国城市化的“三高“”特征,使城市在应对自然灾害时遭受严重损失的风险降低。
C.根据《巴黎协定》的愿景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国城市发展距离“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性”还较远。
D.中国一直在努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如通过国家自主贡献方式确立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积极推进城市发展转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后期发展阶段存在的两方面问题入手,提出了对城市经济体系进行韧性与低碳重构的必要性。
B.基于国家自主贡献的立场,文章提出了“既要气候适应、提高城市韧性,又要低碳发展,减缓气候变化”的具体建议。
C.文章先提出了生态文明范式下的城市体系重构的必要性,然后指出了它的发展方向,进而从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论述了如何重构。
D.文章引用《巴黎协定》愿景及联合国可持续性目标,论述了中国为什么及怎样重构以韧性和低碳为导向的城市体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后期阶段的中国城市的高脆弱性,源于在城市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形成的重速度、轻质量的粗放发展模式。
B.如果做到低碳发展,从而减缓气候变化,就能以韧性和低碳为导向重构城市经济体系,并最终提高城市的韧性。
C.探索重构城市经济体系,还有很多理论层面的工作,诸如概念的界定、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对发展路径及未来趋势的分析等。
D.城市发展的“三高”特征加大了城市对自然灾害的暴露程度,所以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就是要尽量使城市隐蔽起来,避免灾害侵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人书店聂鑫森“连广宇“既是姓名又是店名,这三个字原本出自鲁先生的《无题》诗第三句“心事浩茫连广宇”。
连广宇自小就喜欢看喜欢买喜欢收藏小人书,父母亲都是小学教师,很欣他的这种爱好。
到1978年,连广宇不想在一家街道小厂当钳工了,辞职办起了卖小人书的店子,把姓名当作店名去注册。
他对本地的“连友”解释:这店名的意思是连环图里也有大世界!“连友“们说:这个店名太好了!”连广宇身高不过一米六,还单瘦,如一根干柴棍,他自嘲说:我是小人开小人书店!”大家说:“卖小人书也可以有大作为,我们拭目以待。
“连广宇老了。
他卖小人书没有像“连友“们所预测的有什么大作为,更没有大富大贵,只是衣食无忧而已,但他很满足。
他人生的历程亦如常人:恋爱,结婚,生子;然后送二老归山,培养独生子读书、参加工作,组成另一个家庭。
连广宇为人和善,喜交朋友,店里的货源总是很充足。
全国各地的美术出版社有什么连环图面世,他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并立即进货。
他在电脑上有公众号,专门介绍连环图,本地的上门来选书,外地的可以在网上购买。
因他是出版社的常年客户,给他的价码往往是对折,他卖出去顶多是七折或八折,图的是皆大欢喜。
店子每天都是上午九点开门,晚上九点关门。
来购书的“连友”,他热情接待;来这里看书但不买书的顾客亦不少,他照样是笑脸相迎,只是叮嘱一句:“别弄脏了书,品相不好的书,我没法子出手哇。
”熟悉连广宇的人都说他有君子之风,是儒商,而不是见利忘义的小人。
连广宇家住本市平政路十一总的当铺巷,巷中有一位工作于电影院画广告画的美工周子方,与连广宇的父亲是好朋友。
因业务需要,周子方喜欢收藏小人书,以作绘画的参考。
两口子和和睦睦,却没有一男半女,他们很喜欢连广宇,每次连广宇随父亲来做客,又是端茶又是端点心。
然后引他去书房,任其翻阅连环图。
1985年,五十岁出头的周子方患肝癌溘然辞世。
周夫人把连广宇叫去,说“你周叔叔有遗言,说你在开店子,他所藏小人书五千册全部赠送给你。
”连广宇说:“谢谢,我收下。
”但第二天,他上门去送了个红包封,里面放了两万元钱。
周夫人不肯收,连广宇说:“你不收,小人书我还没运走,我也不能收你们的馈赠。
“周夫人说:“这孩子,真拿你没办法,我收下吧。
”连广宇说:“周姨,小人书里有很多珍本,待到出了手,我还得给你加上补偿。
”果然在几年后,连广宇又给周夫人送去一个两万元的红包封!外地的顾客,也有不辞辛苦上门来买小人书的。
究其原因,其一是想和连广宇零距离接触,也来看看小店的风采;其二是比较偏僻的地方,不通网络,没法子在网上选书和付款。
这种客户大多来自乡间,风尘仆仆的模样。
连广宇一定要招待吃个盒饭,在价格上也多给一点优惠,穷乡僻壤的“连友”,不简单。
有一个姓张名大田的老爷子,快七十了,来自湘西古丈县牛角乡牛尾村,每隔两个月就要来一次,两个人谈得很投缘。
张大田最后一次来,是两年前的一个冬天,选了两百本小人书,但钱带少了,写下一张欠了三千元的欠条,说下次来买书再把欠款还上。
几个月过去了,泥牛入海无消息。
连广宇着急的不是欠款未还,是怕张大田出了什么意外。
张大田不用手机,他又没有张家的座机号。
于是,连广宇不顾舟车劳顿,去了张大田的牛尾村。
他先找村民了解情况,才知张大田那次从湘潭买书回来后就病倒了,几天后驾鹤西去。
原来张大田是个退休的乡村小学教师,他买书是自己掏钱,在本村和外村建立“留守儿童阅览室”;他的退体工资很少,却拼命省出钱来买书……连广宇没有去张家,但去了张大田的墓地,鞠了三个躬,然后把那张欠条点火烧了。
如今,连广宇的儿子连城雪已年近不惑,孙子也上初中了。
连城雪自小临习小人书上的画,很有天分;大学读的是美术学院的连环图创作专业,毕业后,自己开了一家文化美术公司,闹得红红火火。
有一天,连城雪对父亲说,他想搞一个新业务就是把1966年以前的一些美术大家所画的小人书,一一临摹出来。
如贺友直的《山乡巨变》、黄永玉的《阿诗玛》、刘继卣的《武松打虎》等等,再照相制版,版权页也按原来的制作,一定有很好的销售前景。
话音刚落,连广宇扬起右手,狠狠地抽了儿子两个耳光。
“歪门邪道!小人所为!我要为那些大师、大家对天一哭!你敢千这种造假的玩意,从此再不要进连家的门,我也没你这个儿子!”连城雪捂着生痛的脸,说:“我……不………敢……”“好好地画你的小人书!”“是………是……”(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连广宇用自己的姓名作为店名,又说自己是“小人开小人书店”,这说明他对于芸芸众生的小人物世界很满足,安于现状。
B.连广宇父母对他的爱好很欣赏,周子方让他任意翻阅收藏的连环图,这些叙述,为他后来开小人书店发展事业埋下了伏笔。
C.张大田用自己的退工资购置连环图建立留守儿童阅览室一事,既表现了张大田的美好品质,也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D.连广宇做生意卖小人书,“图的是皆大欢喜”,文中写到他处理周夫人的赠与,既表明他懂得感恩,同时也说明他有商人的眼光。
8.人们把有文化素养的商人称为儒商,“诚召天下客,义纳八方财”,儒商以诚信重义作为处世立业之道。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连广宇这样的“儒商”的(6分)9.连广宇一向是为人和善的“儒商”形象,可是最后却对儿子厉声呵斥,并“狠狠地抽了儿子两个耳光”,这个情节是否合理?请从人物塑造和主旨表现的角度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