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赞誉雨果给巴特雷的信
雨果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

雨果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嘿,你好啊!最近怎么样?听说你在前线打得如火如荼,真是让人既佩服又担心。
你可别把自己弄得太疲惫了,打仗可是体力活,别忘了,咱可不想你变成个行尸走肉!我知道你是一名勇士,但也别忘了人不是钢铁做的,要多照顾自己,毕竟战斗也得靠脑子,不光是靠蛮力。
说起来,你在战场上的那些英勇事迹可是传得沸沸扬扬,连我这边的小镇都听说了!大家都说你简直就是个“战斗机器”,一听说你要上阵,敌人就跟见了鬼似的,拼命逃跑。
哈哈,真是太好笑了,想象一下那些敌人见到你那威武的样子,估计都得心里发毛。
不过,打仗可不是儿戏,得当心别让那些家伙有机可乘啊。
最近我在想,如果有一天你能回到小镇,那可真是太棒了。
想象一下,咱们一起在酒馆里喝酒聊天,听你讲讲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肯定能乐得大家捧腹大笑。
你知道我这人最喜欢听故事了,尤其是那些带点儿传奇色彩的。
你要是给我讲讲你是怎么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的,我绝对会津津乐道,恨不得把你的每句话都记下来,回头在朋友面前炫耀。
我这边的生活还算不错,天还是一天天地热,树上那些果子都快成熟了,像个小灯笼似的,真让人期待!我每次走在街上,看到那些孩子们在玩耍,脸上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心里就特别感慨。
你知道,生活在小镇上有时候真是让人觉得无聊,老实说,有时候我真想跟你一起上战场,体验一下那种“刀枪不入”的感觉。
可是一想起那些危险,还是乖乖待在这里比较好。
对了,听说你们那边的伙食可好得不得了,什么烤肉啊、炖汤啊,简直让人垂涎欲滴。
唉,我这边的餐桌上可就没那么丰富,最多也就几个土豆、胡萝卜,简单得像一碗稀饭。
要是你能把那些美味带回来,那可真是天上掉馅饼了。
不过,估计你也没时间想着这些美食吧,打仗可得全神贯注。
话说回来,我对你这位“战斗英雄”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每次看到那些关于战争的新闻,心里就不禁为你捏一把汗。
你要是有空,给我写封信,告诉我你的近况。
虽然我知道你可能忙得像陀螺一样,但我还是希望能收到你的消息。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原文)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原文)先生,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看法。
你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
你如此重视我的想法,真是太客气了。
在你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
你希望知道我认为可在多大程度上对英法的这一胜利表示赞同。
既然你想知道,那么下面就是我的看法: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
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
如同帕特农神殿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
它荟萃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
与帕特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权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
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
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雪松木作梁,以宝石点缀,用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城堡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于内;彩釉熠熠,金碧辉煌;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鹮和孔雀。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
这就是圆明园。
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苦才问世的。
这座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
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
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
人们常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
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
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这个奇迹现在已不复存在。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
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
语文教程教参——第十二单元道义良知-我的赞誉

第十二单元道义良知1.我的赞誉——雨果给巴特雷的信[法] 雨果[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主要观点: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的典范。
这一辉煌的艺术成果是属于全人类的。
英法联军焚毁它,不是“文明人”的所作所为,而是强盗的劫掠行为,是统治者犯下的罪行,毫无“荣耀”可言。
作者希望法国有一天将那些劫掠的不义之财归还给中国。
雨果的伟大之处表现在三个方面:以艺术家的眼光充分肯定了圆明园的艺术成就和价值,充分肯定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毫无民族偏见,强烈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可耻的犯罪行为;超越国界,同情和赞美中国人民,给以道义上的支援。
二、(2)段更具有表现力。
因为其语言表达连贯流畅;用词造语形象、生动、贴切,如用一个“闯”字刻画出侵略者毫无理性的抢劫行为。
这些都符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
三、演讲稿的写作要有针对性。
要有鲜明的观点和翔实的材料。
写作时注意开头和结尾。
行文中要善于组织材料、分析材料,做到夹叙夹议,使演讲有起有伏,引人入胜。
所用材料不仅仅限于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要开拓思维,触及整个近代史,并能恰到好处地结合现实来演讲。
【作者简介】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
他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
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1827),“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
1830年他据序言中的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写给雨果的一封信600字初三

写给雨果的一封信600字初三亲爱的雨果先生:您好我是一位21世纪的中国初中生。
今天,我学了您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我不禁要为您的勇气和正直而感到敬佩。
我想,也许巴特勒上尉是想借您的声望来为这次的远征中国扩大名声。
可是,您非但没有为这而出卖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反而为我们中国人说了些公道话。
虽说,您不是中国人,但我明白,您拥有的那颗正直的心,是不分国界的。
因为您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法国人而盲目地帮着自己的国家,替自己的国家说话;相反,您还为了中国而大胆得写下了这封饱含着人道主义精神的信,愤怒地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者、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这不仅震撼了我这小小的心灵,更是震撼了所有阅读过这封信的人的心灵在这信中,您的每一句话都是公道的。
我相信:所有人都会为您的道德和良心而发出由衷的感谢。
您说得多么好啊: -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您强烈地表明:强盗 -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的罪行,您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所犯下的罪行。
您还指出:这个强盗 -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
更重要的是:您能公开地大胆地指诉强盗 -,这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从“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中,我们也不难感受到:您对东方文化艺术的…哦不。
应该是对世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及对人类文明的创造者的尊重。
因为您的正直、您的良心、您的勇气和您的人道主义,我们所有的人都尊敬您我想,您的正直、良心、勇气和人道主义的付出,都没有白费。
因为您,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受到了更大的鼓舞,我们会万众一心,共同建设更美好的未来,为中国和全世界的人类付出我们最大的贡献,让子孙后代能够永远记住历史的残酷,激励他们花更大的心思去为祖国和全世界的人民作贡献。
同时,我们也会深深地怀念您在此,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2.尊敬的雨果爷爷:您好读了您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我的内心难以平静。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读后感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读后感读了雨果给巴特雷上尉的这封信,就像是听一个愤怒的智者在痛斥强盗的恶行,同时又像在聆听一位诗人对美好文明的深情缅怀。
我得说,雨果这封信写得那叫一个痛快淋漓。
巴特雷上尉还在那洋洋得意呢,觉得自己干了件多了不起的事儿,火烧圆明园啊,这在他们眼里可能是胜利的象征。
可雨果不这么看,他就像一盆冷水,直直地浇到这些侵略者头上。
他说这是“两个强盗的故事”,英国和法国,这俩平时还人模人样的国家,在圆明园这儿就彻底暴露了强盗本性。
这比喻简直绝了,一下就把那些侵略者华丽的遮羞布给扯了下来,让他们光溜溜地站在历史的耻辱柱前。
我就想啊,当时的巴特雷上尉收到这封信得有多气,可能脸都绿了。
但雨果可不管他气不气,他就是要把真相说出来。
圆明园是什么地方啊?那是一个凝聚了人类智慧和艺术结晶的地方,是一个梦幻般的存在。
里面那些精美的建筑、琳琅满目的珍宝,那都是多少代人的心血啊。
就这么被英法联军像土匪进村一样,抢的抢,烧的烧,这简直就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
而且雨果在信里还充满了那种对自己国家和另一个强盗国家的恨铁不成钢。
他虽然是法国人,但他明白对错,不像那些被侵略欲冲昏头脑的家伙。
他就像一个孤独的战士,在自己的阵营里站出来,大声说:“我们错了,这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这种勇气可不是谁都有的,在那个大家都觉得抢东西、烧东西就是强大的时代,他能说出这种话,就像黑暗中的一道光。
读完这封信,我一方面对雨果充满了敬佩。
他在信里展现出的那种人道主义精神,那种对所有人类文明一视同仁的尊重,就像一把尺子,量出了侵略者的丑恶嘴脸。
另一方面,我对那段历史又多了一份痛心。
圆明园就这么没了,那些绝世的珍宝可能散落在世界各地,那些宏伟的建筑只能存在于想象和历史的记载里了。
这也让我明白,文明是需要被保护的,不管是自己国家的文明还是其他国家的文明,要是都像英法联军那样到处破坏,这个世界就会变得乱七八糟,只剩下野蛮了。
总的来说,这封信就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得那些侵略者和美化侵略的人脸上火辣辣的,同时也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保护人类文明的每一颗璀璨明珠。
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雨果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_雨果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圆明园千古奇观毁于巴特勒上尉他们这些披上文明外衣的人,雨果批评他们,国人控诉他们的恶行!下面WTT整理了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欢迎大家阅读。
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篇一尊敬的巴特勒上尉:不知道您看了雨果先生的信后有何感想?应该不会后悔当初的那个必然的决定吧。
那么,现在,我以一名中国人的身份与你谈论。
很感谢你可以往下看。
暂且不谈当时中国是怎样的野蛮,让我们一起谈谈当时法国的“如此文明”吧。
因为文明,说以不好好呆在自己的国家而跑到中国“撒野”;因为文明,所以千里迢迢的来到北京,将圆明园偷得一干二净;因为文明,所以在偷了一切后放火烧了这个世界奇迹!这一切都是因为法国文明。
太文明了!亲爱的巴特勒上尉,您有过自己心爱的东西吗?有过被别人随便践踏自己最爱的东西的滋味吗?一定没有!不然您怎么会在中国人最悲伤的时候笑的最灿烂呢!?难道法国人眼中的”文明“就是如此的糟糕吗?中国有辞典,那么文明的法国也一定有,对吧!那么请您查一下”文明“二字的意思!法国在我认为,还有另外的名字,叫做”贪婪“。
你们文明的抢走了圆明园的一切,连字画也不放过!当我想到一群文明的法国人拿着放大镜看着放倒了的中国字时,就像吃了怪味豆,既觉得可笑,又觉得可怜!所以,亲爱的上尉,请您不要理所当然的认为法国人是文明的,只有中国才有权利来判断!好吧,最后,请让我代表所有的中国野蛮人向法国文明人问好!谢谢您,亲爱的上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篇二先生;听说你给雨果作家写过一封信,关于远征中国的意见,不知道你收到雨果先生的信时是怎麽想的呢?是不是即失望又气愤呢?我希望您往下读吧!请问,您有没有过年轻呢?那麽您在年轻时应该有个神奇的梦吧!在梦境中,天是否是湛蓝?水是否是清澈呢?你有梦到天堂吗?是否是惊得您眼花缭乱呢?是不是受到很强的震撼?玉石为路,檀木为屋,金杯银碗,四季为春,百花竞相开放,琉璃异兽应接不暇呢?可能这个梦上演只是瞬间,但确一直记得吧!但是你可曾想过有朝一日会破坏了这座人间天堂!似乎仙境的地方,让许多人付出于心血的地方,终究毁在您认为胜利的火焰下,滔天的火海吞噬了它,大火三日未息,余烟尤如冲天的黑龙,在三日之内,在苍穹下游荡,百年基业,付于一场大火,您认为似乎是荣誉的火光下,难道破坏了这个人间圣地,你心中所拥有的那些羞耻感,也被这场掠夺的火焰烧的灰飞烟灭了吗?千古奇观毁于你们这些披上文明外衣的人,请问,您在晚年时,是否常赞上帝,愿上帝保佑你,但是,就是心纳七洲,胸容八洋的上帝也会悲愤,“苍天流泪悲残垣,天下生灵皆伤感”。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读后感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读后感
读了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信,就像是听一位正义的长者在义愤填膺地斥责那些破坏美好与文明的恶行。
先说说这封信的背景吧,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可是一件超级缺德的事儿。
而巴特雷上尉还想让雨果为他们的“丰功伟绩”唱赞歌,简直是脑子进水了。
雨果呢,那可是一点儿都不客气,直接开怼。
从这封信里,我看到了雨果的伟大之处。
他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在英法联军那种强盗行径被美化的时候,勇敢地站出来说“不”。
他站在了全人类文明的高度,圆明园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园子,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啊,就像一个装满了无数珍宝的大盒子,这些珍宝是艺术、是文化、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
英法联军把这个盒子砸了个稀巴烂,还想沾沾自喜,这不是傻就是坏。
我觉得雨果写这封信的时候,内心肯定是充满愤怒的,但同时又有一种深深的悲哀。
愤怒于英法联军这种野蛮的掠夺和破坏,悲哀于这些号称文明的国家,做出如此不文明的事情。
他的文字就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剑,直直地刺向那些侵略者的丑恶灵魂。
这封信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思考。
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事情,强者欺负弱者,然后还试图美化自己的恶行。
我们可不能让这种事情被遗忘,得像雨果一样,把真相揭露出来。
而且,我们也要珍惜现在还存在的那些文化遗产,它们就像脆弱的花朵,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
读完这封信,我就想,要是世界上多一些雨果这样的人,那些强盗行为估计就会少很多吧。
这封信就像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知道在面对不公正和野蛮的时候,要勇敢地发声。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读后感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读后感读完雨果给巴特雷上尉的信,就像被这位大文豪拉着好好上了一课,那感觉真挺奇妙的。
首先呢,我得说这封信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了那些侵略者的脸上。
巴特雷还觉得自己火烧圆明园是个特光荣的事儿,把抢来的宝贝都当作战利品炫耀。
可雨果不这么看,他就像是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拿着正义的大喇叭,对着巴特雷喊:“你错得离谱!”圆明园那是个什么地方啊?那是人类文明的一个超级大宝藏,汇聚了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
那里面的宝贝和建筑可不仅仅是属于中国的,那是全人类的艺术瑰宝。
就好比是大家共同攒起来的一个装满了奇珍异宝的百宝箱,结果被这些侵略者野蛮地砸开,把里面的好东西都抢走,还把箱子给烧了个精光。
雨果形容得可真到位,他说这是两个强盗的行径,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这话听起来特别解气,感觉就像是把那些侵略者的遮羞布一下子给扯了下来,让他们光溜溜地站在世界面前丢人现眼。
而且雨果这封信里充满了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他虽然是个法国人,但是他能看到圆明园的伟大之处,知道这是一个凝聚了无数智慧和艺术灵感的奇迹。
他能这么想,真的让我觉得他特别有格局。
不像巴特雷那些人,眼睛里只看到能抢到手的金银财宝,根本不懂这些东西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价值。
这就好比一个只知道吃快餐填饱肚子的人,永远理解不了米其林大厨精心制作一道美食背后的艺术。
从这封信里我还感受到了雨果的勇气。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自己国家的军队出去侵略了别的国家,大部分人可能会选择沉默或者跟着瞎起哄。
可是雨果偏不,他就敢站出来说真话,谴责自己国家的恶行。
这就像在一群正在欢呼的人群里,突然有一个人站出来大喊:“你们都错了,这不是值得庆祝的事!”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他这一喊,估计也让很多法国人开始反思自己国家的所作所为了。
读完这封信后,我就想啊,这世界上要是多一些像雨果这样有正义感、尊重不同文化并且有勇气说话的人,那该多好啊。
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战争,也不会有那么多文明的瑰宝被破坏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伐的一路一直打到天津,孤军浴血奋战,坚持 了两年多。西征军则转战安徽、江西、湖北、 湖南四省,控制了长江的中游地区。
就在清政府被太平军起义弄得焦头烂额的时候, 外国侵略者又在寻找机会,用各种方式威胁清 政府,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他们 在中国的侵略利益。
也许因为园内的文物珍宝实在太多了,强盗们不知道 拿什么才好。他们一会儿抢金子、银子,一会儿又抢 珠玉、宝石。抢夺的东西实在太多,一时装不下,往 往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掉;为了拿珠宝,又把金子扔 掉。由于抢劫时间太短促,许多文物来不及仔细辨认, 像金质的东西被误认为是黄铜而毁掉。更有甚者,有 些价值连城的手抄本被当作废纸用来点燃烟斗,白白 地烧掉了。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风景如画,而且还收藏有无数 的金银珠宝,精巧绝伦的美术工艺品,大量的档案文 献和数不清的稀世珍贵文物,像商周青铜器、元明清 书画等,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
3、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 这座经营几百年的圆明园,却遭到号称“西方文明人”
的英法联军的野蛮破坏。 10月6日傍晚,法国侵略军首先闯进圆明园。他们被眼
条约签订以后,事情并没有完结。英法政府对 条约的内容并不满足,得寸进尺,准备趁到北 京换约的机会,重新组织英法联军,再次挑起 战争。
公元1860年8月,英法联军占领了大沽口和天 津城,并扬言要北上,兵锋直逼北京。咸丰皇 帝吓破了胆,赶紧带着一大帮官僚大臣逃往热 河避难。一个月后,英法联军杀气腾腾开进了 北京城。这伙强盗到处烧杀、抢掠、奸淫,干 尽了坏事。闻名中外的圆明园就是在这时候惨 遭浩劫的。
2、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 三园组成,所以也称“圆明三园”。这一皇家园林在 明朝时就开始建造了,经过清朝康熙、雍正、乾隆、 嘉庆、道光、咸丰六朝一百五十多年的不断扩建,成 了世界上一座最宏伟的皇家大花园。园林里面有典型 的中华民族风格的木结构建筑,又有非常壮观的西洋 式石建筑,布局和谐,景色优美,美不胜收。三园共 有一百多处著名风景点,一百四十多座宫殿楼阁,亭 台碑刻、桥廊水榭、古木荷池更是多得数不过来。
我的赞誉——雨果给巴特雷的信
[法] 雨果
一、作者简介 二、背景资料 三、内容评析 四、艺术鉴赏 五、思考练习参考答案
一、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 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 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 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 “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 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 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 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 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 小说。
公元1856年(咸丰六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一艘中 国船“亚罗”号上拘捕了十二名海盗及嫌疑犯,英国 驻广州代领事巴夏礼借口“亚罗”号在香港领过英籍 登记证,对广东水师检查船只横加干涉。他还伪造情 节,诬陷中国官员在“亚罗”号上撕毁英国国旗。英 国政府就利用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 争。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他从小 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发 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 (1827),“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 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1830年他据 序言中的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 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前这座巨大的宝库惊呆了,顿起歹念,当晚就实施抢劫。 凡是贵重物品,士兵们统统装进口袋,背回自己居住的 营地。圆明园总管文丰无法阻止这帮强盗,悲愤交加, 跳进园中的湖里自杀。 第二天一清早,英军跟着到来。一个正从园内往外走的 法国军官,兴高采烈地对站在门口的英国军官说:“先 生们,你们为什么不进来?这里并不禁止入内,你们瞧!” 他伸手从外衣宽大的口袋里拿出一根金灿灿的金条来, “这就是金子,真正的金子啊!” 英军头目格兰特公开下令,军官们可以分批进园去抢劫, 接着又下令全军可以自由劫掠。这伙明火执仗的强盗, 你争我夺,丑态百出,整个圆明园陷于一片混乱之中。
《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 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 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然而,作 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 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 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 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 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之作。
英法联军把凡是能搬动的东西,几乎全都抢走。凡是 拿不动或者来不及拿走的文物,就用棍棒敲碎或打坏。 强盗们抢来的大量赃物,有的现场拍卖,把拍卖得来 的钱按级别发给军官和士兵;有的被运回本国;也有 的则被作为礼品献给英国女王和法国皇帝。直到现在, 英国和法国博物馆的中国文物藏品中,就有相当一部 分来自圆明园。
战争爆发后,糊涂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居然“不战、 不和、不守”,使得广州城很快落入敌人手中。英法 侵略者为了迫使清政府乖乖就范,就在公元1858年5 月进犯大沽口,形成了对天津的攻势。清朝统治者惊 恐万状,急忙派人求和,分别与英、法、俄、美代表 签订了《天津条约》。沙皇俄国乘火打劫,又用武力 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了黑龙江 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中国领土。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 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 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
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
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 果的人道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