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种类制定职业病危害及预防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一、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实现集团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制定本措施。
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二、适用范围:本防治措施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承建工程施工现场及办公区域等。
三、防治方针: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各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四、职业病危害种类:根据本公司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公司的职业危害为六大类: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的搬运使用、石材的加工,土石方挖运,金属加工、建筑物的拆除,均可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2、缺氧和一氧化碳的危害:在建筑物地下室、桩基开挖、密闭容器内施工作业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
狭窄。
通风不畅、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使用内燃机和燃烧器,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3、有机溶剂的危害:建筑施工金属门窗加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不同职业病的防护知识

不同职业病的防护知识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由于工作所造成的对工作者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危害的疾病。
不同职业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因此,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重要的。
以下是针对一些常见职业病的防护知识,帮助职场人士维护自身的健康。
1. 肺病在许多职业中,工作者会长时间接触一些有害的粉尘、气体或化学物质,容易患上肺病。
例如,矿工、焊工、农民和油漆工等要注意以下防护措施:- 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如N95口罩,以过滤空气中的粉尘和有害物质;- 使用抽风设备和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使用防护手套和其他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通过X光和其他检查方式及早发现潜在的肺病问题。
2. 噪音性聋噪音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会对听觉系统造成损害。
例如,建筑工人、机械操作工和航空工作人员等高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需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佩戴耳塞或耳罩,有效减少噪音的进入;- 远离噪音源,尽量减少在高噪音环境下工作的时间;-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早发现聋听问题。
3. 职业皮肤病长时间接触刺激性物质可能导致职业皮肤病,如湿疹、皮肤过敏等。
以下是一些防护建议:- 使用合适的防护手套和防护服,减少皮肤直接接触有害物质;- 定期洗手,避免有害物质残留在皮肤上;- 使用温和的皮肤清洁产品,不使用刺激性或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产品;- 在工作环境中保持良好的通风,减少有害物质对皮肤的刺激。
4. 职业性疲劳长时间的工作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职业性疲劳。
以下是一些防护建议:-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素质;- 学会放松自己,使用各种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寻求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以减轻工作压力。
5. 职业性应激综合征长时间的心理应激和高压工作环境可能导致职业性应激综合征。
以下是一些防护建议:- 学会管理时间和任务,合理安排工作计划;- 寻找适合自己的应对方法,如参加心理咨询、学习放松技巧等;-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避免不必要的工作冲突和紧张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职业病危害预防实施方案(5篇)

职业病危害预防实施方案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第二项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根据“统筹安排、量力而行”的原则,分别轻重缓急,以便集中力量及时解决严重影响职工健康、安全的问题,制定本计划和实施方案。
1、职业病防治计划1.1检查计划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对劳动者进行就业前、定期和离岗时的职业性健康检查。
在就业前的检查中如发现有不宜从事某一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职业禁忌征者,不安排其从事所禁忌的作业。
定期健康检查便于早期发现病人,及时处理,防止职业危害的发展、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
1.2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个人的健康监护档案企业建立职业卫生和劳动者个人的健康监护档案,是加强职业病防治管理的要求。
职业卫生档案主要包括工作单位的基本情况,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设置、运转和效果,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强)度监测结果与分析,职业性健康检查的组织和检查结果及评价。
劳动者个人健康档案主要包括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职业病的诊断、处理、治疗和疗养,职业危害事故的抢救情况等。
1.3消除职业危害,改善劳动条件1.3.1改进作业方式,改善作业环境,减少有害物质散发。
1.3.2加强设备的维护检修和管理,减少有毒物质的跑、冒、滴、漏。
1.3.3搞好工作场所的环境卫生,防止有害物质的____次污染。
1.4合理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在可能造成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或因进行设备检修而不得不接触高浓(强)度有害物质时,必须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1.5注意个人卫生,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____对女工要给以特殊保护。
1.6.1不安排女工到不适合女性身体条件的岗位。
1.6.2不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其本人和胎儿有危害的工作。
1.7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防护知识,制订职业卫生制度和操作规程。
领导和劳动者要通过培训,学习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政策和法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知识。
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1 目的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的规定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四条、第十一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本制度规定从公司领导到各部门在职业病防治的职责范围,凡本公司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3 术语、定义(1)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3)职业禁忌症:是指企业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害的疾病,及个人特殊生理和病理状态。
(4)有害作业:是指在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
4 各级人员的防治责任4.1 公司主要负责人职责4.1.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4.1.2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健康专业人员,负责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4.1.3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职业健康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订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4.1.4根据“三同时”原则,企业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方可进行建设,切实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1.5亲自参加企业内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分析,督促、检查本公司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及时消除职业危害事故隐患。
职业病危害预防、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防备、防护措施随着现代工业和科技不断推动,各行各业的职业危害越来越受到关注。
其中,职业病是一种长期在某种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从事工作而引起的非正常的健康状态,其危害程度和生成周期较大,假如不适时防备和防护可能会对工作者健康造成极大的威逼。
那么,职业病防备、防护措施包括哪些方面呢?以下是个人的一些思考:1. 了解职业病的种类和防备方式不同的行业和职业可能存在不同的职业病,例如,工业生产中尘肺病、化工行业中的中毒性肝炎、医务工作者中的传染病、计算机行业中的颈椎病等等。
对于每种类型的职业病,我们需要了解其发病原因、症状特点以及防备措施等方面的学问。
只有深入了解职业危害有哪些,我们才能更好地防备和削减职业病的发生。
2. 健康生活方式和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引发很多疾病,包括职业病。
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身体免疫力和耐受性,使我们更简单受到职业病的侵害。
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运动、保证充分睡眠等,能够帮忙我们保持健康状态,加强身体的耐受力,从而更好地防范职业病的侵害。
3.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不同行业和职业对于防护装备的要求不同,因此依据实在情况选择适合本身的防护装备是特别紧要的。
例如,假如从事油漆工作,需要佩戴防毒面罩,防止进入呼吸道。
化工行业需要穿戴透气防护服,避开接触化学物质,等。
同时,还需做好防护装备的日常清洁、维护和更换工作,确保其有效性,避开由于防护装备失效而造成职业病的发生。
4. 工作环境的改善不良的工作环境也是职业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方面,雇主应当为员工供给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空气质量、噪音掌控、通风系统和安全设施等。
假如您的工作环境不良,需要适时向公司提出改善方案,实行措施改善工作环境。
总之,职业病是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每个从业者都应重视并实行科学的防备和防护措施。
防备职业病的过程中,加强学问学习、改善工作环境、健康生活方式的培育以及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等措施都是特别紧要的。
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防护

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防护常见行业指机械制造业、焊接作业、电镀业、塑料业、制鞋业、印染业、造纸业、家具业、水泥业、电池业等,这些行业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文对这些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1、机械制造业机械制造工业声场过程一般包含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金属加工、装配等工艺,此外还有冷作、焊接、切割、电镀和油漆等作业。
(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粉尘。
铸造车间将熔化的金属浇注于预先制备的砂型中,冷却后即成铸件,此过程为铸造。
铸造车间所用原料,如砂、陶土、粘土、煤粉等均含有一定数量的游离二氧化硅,在制砂、造型、打箱、清砂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粉尘产生。
机械加工车间使用砂轮旋磨刀具等也可逸散粉尘。
砂轮主要由刚玉和金刚砂制成,其含有游离二氧化硅较低。
电焊过程也有一定量的粉尘产生,其粉尘成分主要是氧化铁,其他成分视所用焊条的品种而异,如使用锰焊条时,空气中可含有氧化锰等。
工人长期接触上述某一种粉尘均可能发生尘肺病,如铸工尘肺、磨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
(2)高温与热辐射。
锻工车间的基本生产过程是先将钢坯件或钢锭送入加热炉中,加热至800-1200℃,取出后、大件用蒸汽锤、空气锤或液压机等锻打成型,小件可用手锤锤打成型。
锻工车间的加热炉、干燥炉,熔化的金属及热的铸件,热处理车间的加热炉和盐浴槽等,均为热源,在夏季均为高温作业,锻造过程也产生大量的热辐射。
铸造生产中的熔炼炉也是高温作业。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种气体主要产生于铸造车间。
铸造生产过程中在化铁、浇注、烤型和干燥等过程中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锻造炉也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4)氧化锌和氧化铅。
在铸铜时,因铜合金中含有铅和锌,在化铜过程中产生氧化锌和氧化铅的烟尘。
(5)甲醛和氨。
在用脲醛树脂做型芯粘结剂时,能产生甲醛和氨。
(6)苯、甲苯、二甲苯。
油漆、其涂饰方法有刷漆、浸漆和喷漆等。
职业病种类、危害及预防知识

职业病种类、危害及预防知识一、职业病种类职业病种类繁多,常见的职业病主要包括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肌骨疾病、职业性中毒以及职业性嗓音疾病等。
1. 尘肺病: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粉尘颗粒引起的一类肺部疾病。
例如,矿工、石匠等长期接触粉尘的人群容易患上尘肺病。
2. 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皮肤病是由于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引起的一类皮肤病。
例如,理发师长期接触染发剂、洗发水等化学品,容易患上职业性皮肤病。
3. 职业性肌骨疾病:职业性肌骨疾病是由于长期重复性工作动作或不良姿势引起的一类疾病。
例如,装配工人长期进行重复性装配动作,容易患上职业性肌骨疾病。
4. 职业性中毒:职业性中毒是由于长期吸入或接触有毒物质引起的一类中毒疾病。
例如,化工工人长期接触有毒化学品,容易患上职业性中毒。
5. 职业性嗓音疾病:职业性嗓音疾病是由于长期使用声带过度、声音过大或不正确使用声带引起的一类疾病。
例如,歌唱演员长期使用高音量演唱,容易患上职业性嗓音疾病。
二、职业病的危害职业病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危害:职业病会直接影响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残疾或死亡。
2. 生活质量下降:职业病会降低工作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
3. 经济损失:职业病需要长期治疗和休养,给工作者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4. 社会负担:职业病患者需要医疗资源和社会关怀,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
三、职业病的预防知识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增加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聚集,提高工作场所的通风设备。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服、防护眼镜等。
3. 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职业病风险。
4.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作者的职业健康意识,教育他们正确使用工作设备和工作方法,避免长时间接触有害物质。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范文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范文在不同的行业中,不同的职业病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
为了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各行业都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行业和主要职业病,以及它们的防护范文。
1. 建筑行业在建筑行业中,一些常见的职业病包括尘肺病、噪声聋、振动病等。
为了预防这些职业病的发生,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的防护工作:首先,要采取有效的尘肺病防护措施。
对于施工现场的尘埃、石棉等有害物质,应该使用有效的防护设施,如防尘面罩、防尘服等,同时也要进行定期清洁和通风,减少尘埃的产生。
其次,要对噪声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建筑现场,噪声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我们应该采用防噪音的设备和措施,如佩戴防噪音耳塞或耳罩,对产生噪音的设备进行隔音处理等,以减少对工人的危害。
此外,还需要针对振动病进行预防。
振动病是由长期受到振动刺激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在使用振动工具时,应该采取缓冲措施,如使用防震手套、减振垫等,降低对手部的振动刺激。
2. 化工行业在化工行业中,一些常见的职业病包括化学中毒、皮肤疾病等。
为了预防这些职业病的发生,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的防护工作:首先,要做好防护用具的使用。
对于接触有害化学品的工人,应该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具,如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面罩等,以防止有害物质的接触。
其次,要加强化学品管理。
对于有害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应该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化学品的科学使用,同时加强对工人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职业病问题。
3. 社区服务行业在社区服务行业,一些常见的职业病包括工作性疾病、职业失聪等。
为了预防这些职业病的发生,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的防护工作: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社区服务行业,工作环境的舒适与否直接关系到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我们应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同时也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减少工作压力对身体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种类制定职业病危害及预防措施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推动国民增长和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建筑行业的危害问题也很突出,建筑行业涉及的危害因素种类繁多、复杂,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相当多的建筑施工人员在环境恶劣的施工场所,接触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对建筑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也不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的特点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复杂、种类繁多,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等)、噪声(机械性噪声、空力性噪声)、高温、振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高气压与低气压作业、化学毒物等。
其中化学毒物又分为:爆破作业产生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油漆、涂料作业产生的苯、甲苯、二甲苯以及铅、汞等重金属毒物;防腐作业产生沥青烟;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路面敷设沥青作业产生沥青烟等;地下储罐等地下场所产生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和缺氧状态下产生的二氧化碳;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
受施工现场和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技术设施。
职业病危害防护难度较大。
二、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应从施工前辨识和施工过程辨识两个方面:
(一)在施工前辨识。
施工企业应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现场状况调查,明确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排污管道、化学废弃物填埋、垃圾填埋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情况。
项目经理部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现场的条件对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
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施工过程中所有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如冬雨期施工和临时性作业、紧急状况、状况)活动、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以及所有物料、设备和设施(包括自有的、租赁的、借用的)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形、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等;(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辅助生产、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建筑物布置、构筑物布置;风向、防护距离等;(3)运输线路: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4)土方工程、混凝土浇筑、钢筋加工、屋面防水、装饰装修等施工工序和建筑材料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5)施工机具、设备、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
(二)在施工过程辨识。
(1)项目经理部应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接触人数、接触和发生职业病的危险程度,对不同施工阶段、不同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和评价,确定防控的重点。
(2)当施工设备、材料、工艺或发生改变,并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浓度或强度发生变化时,项目经理部应重新组织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评价。
三、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建筑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分为三级防控措施:一级预防包括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三同时审查、工程技术控制措施、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宣传、岗前体检和、部门的监督检查等;二级预防包括岗中、离岗职业健康体检,发现职业禁忌症要及时调离岗位,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三级预防包括发现职业病患者后进行及时治疗,减少伤残和死亡。
显然,安监部门的主要是做好一级预防。
具体控制措施有:
(1)在现行、法规的框架下,建立和完善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地方规章体系,出台配套的实施细则,明确有关部门的职业病防治责任。
(2)加强和完善建筑行业职业健康监督机构建设。
目前县区、乡镇两级安监力量普遍比较薄弱,人员配备不足且缺少经费,无法适应建筑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要求。
要逐步配齐配强专业技术,配备必要的职业危害检测检验设备和职业监管装备。
(3)落实建筑企业的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有关规章,定期为施工人员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并为施工人员配备符合标准要求的防护等。
(4)参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7号),尽快建立健全建筑行业的职业危害申报制度,注意要按照施工项目部而不是笼统地以施工企业为单位申报,摸清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分布情况,建立基础数据库。
并通过督促施工企业进行职业危害申报,提高其职业卫生防护意识。
(5)施工项目部要根据施工现场的职业病危害特点,不产生或少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筑材料、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配备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对可能产生急性职业健康损害的施工现场应设置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紧急撤离通道和泄险区域等。
(6)施工项目部建立机构和组织,并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制定相应的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及时修订。
(7)制订和实施对施工项目职业健康管理绩效考评制度。
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
当前,职业安全健康已经成为一个全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建筑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形势十分严峻,实际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要远大于职业病报告的人数。
建筑施工人员多为农民工,他们流动性大,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情况十分复杂,其健康影响难以准确估计。
为有效控制建筑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各级安监部门必须科学、全面、准确的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工作,为下一步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