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室控制抗菌药使用指标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100%。
同期就诊总人次目的:在总体水平上,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患者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1人次。
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患者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的患者人次。
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100% 。
同期总出院人数目的:测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此项是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的,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3)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率=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数×100% 。
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目的:测算I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用药的水平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例数:只指用于预防用药的I类切口手术病例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是按I类切口手术例数统计(4)接受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率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率= 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例数×100% 。
同期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总例数(5)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100% 。
同期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目的:测量提供病原学检查,从而决定最佳治疗方案的能力。
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是指治疗用抗菌药物患者。
统计:做了病原学检查的出院病例数除以同期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的住院病例数乘100。
(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计算公式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累计DDD数)×100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细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细则为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我院实际,制定《石门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细则》。
一、管理目标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有期遏制细菌耐药;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使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二、管理实施办法1、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组长: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成员: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大外科、大内科、妇科、儿科、呼吸内科主任及具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临床药师。
医务、药学等部门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责任制:科室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
科室各医务人员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人,科室主任负责监督本科医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
医院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科室综合考核指标以及个人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准入制度:医务部定期组织全院具备处方权的医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培训及考试,考试合格者根据医师职称授予相应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考试不合格者暂停抗菌药物处方权,待补考合格后再授予。
对因违反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而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者,待处罚期满后需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考试,合格后方重新授予抗菌药物处方权。
三、抗菌药物的采购管理1、抗菌药物的常规采购1.1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制订本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1.2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动态管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
(完整版)抗菌药物相关指标

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计算公式一、处方指标( Prescription indicators )。
1.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 表达方式:同期就诊人次就诊用药总品种数均用药品种数每次就诊人=2.每次就诊人均药费 表达方式:同期就诊人次就诊药物总费用人均药费每次就诊=3.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100⨯=同期就诊总人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药物的百分率就诊使用抗菌 4.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100⨯=同期就诊总人次就诊使用注射药物人次药物的百分率就诊使用注射5.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100⨯=同期就诊用药总品种数就诊用基本药物品种数用药的百分率基本药物占处方二、抗菌药物用药指标(Indicators of antimicrobial drugs use )。
1.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 表达方式:院总人数同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出总品种数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数住院患者人均使用=2.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 表达方式:总人数同期使用抗菌药物出院总费用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患者人均使用=3.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100⨯=同期总出院人数总例数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菌药物百分率住院患者使用抗 4.DDDs (用药频度)表达方式:值该药(某药某一时期销售总量一定时期某药DDD g DDDs )= 某药一定时期销售总量:是指对同一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厂家,分别计算同期其销售总量(g),最后求和得到该品种消耗的总量(g )DDD(defined daily dose):成人限定日剂量。
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表达方式: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数)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使用强度抗菌药物100DDD ⨯= 如计算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它的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 数)即为该医院住院患者消耗的所有抗菌药物DDDs 相加;计算某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它的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 数)为该科室消耗的所有抗菌药物DDDs 相加。
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

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1.医院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办公室,由该办公室负责日常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医务部。
办公室成员为医务科、感染管理、护理部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药剂、呼吸等科室抗菌药物指导专家。
2.我院抗菌药物每月住院病人使用率应控制在60%左右,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应控制在20%左右,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40DDD/100人/天左右;I类切口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控制在30%左右。
3.目前我院共有25种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按“非限制使用”(一线)、“限制使用”(二线)和“特殊使用”(三线)分级管理,药剂科每季度公布我院使用的抗感染药物分类。
4.临床医师可以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限制使用药物必须由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审核签字同意后才能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必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会诊同意签字后才能使用,但头孢匹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万古霉素、伊曲康唑注射剂等卫生部规定的特别管理品种除外。
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
在下列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可越级使用,但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1)感染病情严重者:①菌血症、脓毒血症等血行感染,或有休克、呼吸衰竭、DIC等合并症;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③脏器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等;④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心包炎等;⑤严重的肺炎、骨关节感染、肝胆系统感染、蜂窝组织炎等;⑥重度烧伤、严重复合伤、多发伤及合并重症感染者;⑦有混合感染可能的患者。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包括:.①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②接受抗肿瘤化疗;③接受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④血WBC<1×109/L或中性粒细胞〈O.5×109/L;⑤脾切除后不明原因的发热者;⑥艾滋病;⑦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⑧老年患者。
临床科室基本药物使用指标,

临床科室基本药物使用指标一、药品品种数药品品种数是指临床科室所使用的药品的种类数量。
医院应合理控制药品品种数,确保临床科室能够使用到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药品。
过多或过少的药品品种数都可能对医疗质量和成本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二、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率是指抗生素处方占总处方的比例。
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但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增加耐药菌株的产生,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医院应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率指标,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
三、注射剂使用率注射剂使用率是指注射剂处方占总处方的比例。
注射剂是一种直接将药物注入人体内的制剂,具有起效快、剂量准确等特点,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医院应合理控制注射剂使用率,确保临床科室在使用注射剂时能够遵守相关规定,保障患者安全。
四、药品费用占比药品费用占比是指药品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比例。
药品费用过高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影响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因此,医院应合理控制药品费用占比,确保药品费用的增长与医疗费用的增长相协调。
五、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每千人使用抗菌药物的频率。
抗菌药物是一类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患者的不良反应。
医院应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对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严格控制。
六、处方合格率处方合格率是指符合规定的合格处方占总处方的比例。
处方是医生开具的用于指导患者用药的文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医院应定期对临床科室的处方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处方合格率达到规定要求。
七、药品库存周转率药品库存周转率是指药品库存的流动速度与库存量的比例。
药品库存周转率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医疗服务和成本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医院应合理控制药品库存周转率,确保药品的库存能够满足临床科室的需求,同时避免库存积压和浪费。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100% 。
同期就诊总人次目的:在总体水平上,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患者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1人次。
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患者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的患者人次。
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100% 。
同期总出院人数目的:测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此项是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的,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3)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率=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数×100% 。
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目的:测算I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用药的水平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例数:只指用于预防用药的I类切口手术病例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是按I类切口手术例数统计 (4)接受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率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率= 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例数×100% 。
同期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总例数(5)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1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100% 。
同期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总例数目的:测量提供病原学检查,从而决定最佳治疗方案的能力。
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是指治疗用抗菌药物患者。
统计:做了病原学检查的出院病例数除以同期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的住院病例数乘100。
(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计算公式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累计DDD数)×100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控制指标规定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控制指标规定》
各科室:
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结合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经院长办公会讨论同意,决定对2015年9 月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控制指标规定》(海医〔2015)79号)进行修订,具体如下。
一、调整后的门急诊各专业抗菌药物使用率
具体见附表1
二、调整后的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控制指标
具体见附表2
三、监督、考核与处罚
1.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 每月对门急诊、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控制指标进行监督, 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2.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控制指标纳入每月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每超5%扣2分,以此类推。
3.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每超标1%扣责任医师当月绩效的5%,对使用率连续三个月超标的医师实行诫勉谈话,诫勉谈话后仍然超标的由医院停止6个月的抗菌药物处方权。
本规定自2018年6月1日起执行。
附件:1.门急诊各专业抗菌药物使用率
2.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控制指标
XX市人民医院
附件1:
门急诊各专业抗菌药物使用率
儿科 外科系统 急诊科
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
专业
指标 50% 40% 20%
XX市人民医院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控制指标
备注: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二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DDDS)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X 100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二在同一抽样时间段内出院患者总数X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临床各科室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指标

盐城新东仁医院
通知
各科室:
根据国家、省、市及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经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研究、报请院务会批准,现将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控制标准公示如下:
临床各科室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指标
五官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0%,使用强度为45DDD。
妇产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使用强度为30DDD。
骨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0%,使用强度为45DDD。
泌尿外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0%,使用强度为45DDD。
普外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使用强度为45DDD。
脑外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使用强度为30DDD。
内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使用强度为25DDD。
小儿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使用强度为45DDD。
急诊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0%,使用强度为30DDD。
I类切口使用抗菌药物<30%。
住院病人微生物样本送检率>30%。
对超标科室每项指标每超1%分别扣除医生组当月奖金1%。
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每超标1例,扣除科室奖金2000元。
微生物样本送检率每减少1%,扣除医生组当月奖金5%。
对年底仍不能达标者,将追究科主任责任。
望各科室遵照执行。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
2012年06月15日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科室控制抗菌药使用指标
为落实卫生部提出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控制指标(见表1),根据近几年来我院各临床科室抗菌药使用情况调查结果,特制定《临床科室控制抗菌药使用指标》,并针对各项指标制定了奖惩措施,请各相关科室认真贯彻执行,具体如下:
未完成定额任务的每个扣50元,使用抗菌药患者数不足但送检率达标不处罚。
1.3各住院科室分解指标,见表2。
微生物检验样本包括细菌培养+药敏、衣原体培养及药敏、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沙门菌、志贺菌培养及鉴定、结核菌培养、痰找结核杆菌、结核菌涂片检查、霍乱弧菌培养、真菌涂片检查、淋球菌、阴道分泌物检查。
原则上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必须采集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
采集时机必须在抗菌治疗前,对已用药而不能
中止的患者,也应在下次用药之前。
表2 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指标
*要求100%送检。
2.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
2.1卫生部要求:门诊抗菌药使用率(注射与口服、不包括外用、抗结核药)门急诊科≤
40%,门诊普通科室≤20%。
2.2奖惩措施:门诊各科抗菌药使用率超过规定指标的每1%,扣该医师50元。
门诊抗菌药使用率低于规定指标的1%,每个奖10元、奖惩按百分比类推。
返聘医师一并奖惩。
2.3各科分解指标,见表3。
3.围手术期抗菌药的使用
附件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5.1除外病例:若使用其他类抗菌药,在“医师说明”中必须有充分说明理由与指征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