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考满分作文评析
历年湖北武汉中考优秀作文及点评

历年湖北武汉中考优秀作文及点评导读:本文历年湖北武汉中考优秀作文及点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文字摘自一位同学的《毕业留言册》:我的自画像:额头宽了一点——思想的野马正好在这里奔跑。
同学留言:l最难忘那次联欢会,你的新鲜点子让我们快乐无比!(同学甲)你知道我最欣赏你的是什么吗?就是你总能够别出心裁。
(同学乙) 我总在想,以你非凡的创造力,十年后会成就一个怎样的你!(同学丙)恩师寄语:l你的那些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常常为我们开启另一扇窗!老师感谢你。
结合上述材料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优秀作文:1、有创意才够味古往今来,有无数的发明创造者、文学创作者、政治思想者,无不是以非凡的创造力誉满全球,由此可见,为人为事为文为官,有创意才够味!曾记得,一位小孩在火车上做实验点燃了车厢,结果被列车长痛打了一顿,但他在任何环境中,仍然坚持不懈地探寻科学;曾记得,一位青年为了人类能从无边的黑暗中走出来,他进行了千百次实验,终于获得成功,并将人类带入了光明的世界。
他就是爱迪生,被全世界誉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
我们不难从他身上寻找到那股驱使他走到成功殿堂的动力,那便是创新的精神,他不甘于人类现状,勇于创新发明,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像他这样有创意的人生才够味啊!于今,当我在学校看见同学们齐心协力制作科技作品时;当我在校外看见能工巧匠的精妙作品时;当我从电视中看见高科技创造的遨游太空中的产品时,我开心极了,因为我看到了人们都已继承了先祖们的创新精神,且已发明光大,硕果累累,这使我无比欣慰和自豪。
“21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否,关键在于本国的人才是否具有创新精神。
”在生活中,我读懂了这句话的含义,它使我深刻地领悟到:若把国家建设的成功,比作一座大楼,那么,垒成这座大楼的一砖一瓦便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们;若把国家发展的成功比作一条大海,那么汇成这条大海的一点一滴便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们。
2022年湖北武汉市中考满分作文素材运用解析

2022年湖北武汉市中考满分作文素材运用解析作者:鲍亚民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22年第29期【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某地一家饭店承诺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免费晚餐,求助者只需进店告诉店员点“套餐A”,找地方坐下,店员就会端上一大碗热乎乎的牛肉面,求助者吃完直接离开,不用付费。
“套餐A”是一个有温度的代号,它的暖心之处在于:店家平等地对待求助者,让他们感到自己与其他顾客没有差别,顾及了求助者的颜面,呵护了他们的尊严,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或许还能为他们带来希望和力量。
呵护他人的尊严,可以点亮生命之光,让社会更温暖。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考题解析】作文材料“A套餐”事例首先发生于2019年西安一家烧烤店,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类似“A套餐”的爱心故事,甚至还出现了全国首个A套餐联盟,帮助经济窘迫者。
这类温暖人心的故事在杂志、新闻、短视频中被频繁报道,贴近生活,有很强的启发性,可选择的素材非常丰富。
此次作文命题引导考生将时事热点、生活与自身个体成长联系起来,希望考生从“A套餐”中感悟到尊重受帮助者人格的价值,由此,发散延展到国家层面,世界各国平等对话,尊重他国的主权尊严,谋求和谐发展等。
尊严由谁来呵护?可以是记叙文里的“我”,也可以是议论文里相对于“他人”的某个人,当然也可以引申至“我们”“社会”。
如何“呵护”?当是小心的、温柔的、委婉的、顾及对方感受的。
例如,面对入室行窃的小偷,陈寔没有大肆声张、捉拿缉捕,反而借训谕家中晚辈之机,告诫其改过自勉,既维护了其人的自尊,也引其走上了正道。
可见,呵护一个人的尊严,就是对生命的成全和尊重。
“点亮他人的生命之光”含义则是:对他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也就是说,我们呵护了他人的尊严,从而给他人带来了积极的有意义的良好结果。
写作时,考生需要对材料中的关键词“平等对待”“呵护他人尊严”“让社会更温暖”的内涵进行准确定义,在行文中进行丰富性表达,能充分阐述各个关键词的内涵。
XX年湖北武汉中考满分作文智慧学习例文评析

XX年湖北武汉中考满分作文智慧学习例文评析XX年湖北武汉中考满分作文智慧学习例文评析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憧憬与幻想;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
别灰心,别气馁,智慧地去学习,破解人生的难题,如一道月光穿破迷惘,陪你到天亮。
学习本应不是墨守陈规,而是去不断思考与领悟,闪耀人性地光辉,彰显人生大智慧。
一条幽径,一株古藤,为学之路上季羡林老先生能以一颗智慧的心去观察注意到一个弱小的生命并为之思考人生,反思自己,化为自己一份无法释怀的过错,这也恰恰体现出季老人格、品性境界之高尚。
学习从来就不是刻舟求剑、一成不变的,学习是一种智慧,真正懂得学习的人能将有限的生命拉长、拓宽、积厚,甚至一种超越时空的姿态永存于历史。
学习有境界之高低,学习之大境界是智慧的,能自由撷取生命中的丰美而不为其所累。
在学习之路上懵懵懂懂寻不到正确的方向时,不妨问一问自己,我智慧地学习了吗?学习的征途上,细心观察,敢于质疑,勇敢实践,不断地去升华人生成就。
钱伟长,一颗赤子之心,毅然回国,在从事物理学的研究中从不马虎,细心观察每个公式,智慧学习,书写共和国科技事业光辉篇章;巴金,被誉为“中国良心”的他,在写作生涯不断质疑,并亲身去实践,于《随想录》一书中反思自己,社会与国家,人生得以升华……古今能成大事者,往往能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中、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中,以智慧的眼光去选择。
凡是智慧学习的人往往能以自己的思维、独特的见解去理解知识、消化知识,而不是一味地囫囵吞枣、死搬硬套,因而学习能事半功倍。
同样,智慧学习的人,其思想高度不再是以自己为中心,而加于整个社会、国家,乃至世界。
于学习中,品尝人间百态,并反思自己的言行,悲天悯人,由此,人性得以升华。
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反思,总结教训和经验,勇往直前,领悟一种人生真谛。
“学而不思则王,思而不学则殆”,孔老夫子一言道出学习之真谛。
学与思往往是一起的。
当然智慧的学习方式很多,智慧学习,能从学中收获快乐与幸福,领悟一种人生。
历年湖北武汉中考优秀作文及点评

历年湖北武汉中考优秀作文及点评,学校的重视,特别是学生的积极拥护。
观点鲜明,论证深入,有自己独到的创见,详略处理也非常恰当。
5、创造之旅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沉睡着的巨人突然苏醒,他直起身子,把那一片混沌的宇宙分成了天和地,然后,他创造了太阳,月亮,山川,河流……我们的世界从此诞生,可能是受了他的影响,女娲又创造了人类……虽然,这些只是神话,但从中可以看出:创造是一股神奇的力量。
在古代,我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强国,正是因为我们敢于创造:从司南到火药,从造纸到印刷,还有水稻、算盘、地动仪以及拱上加拱的赵州桥……都是中华民族的创造,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
到了清朝后期,封建政府逐渐腐败,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我国不能与外界交流,中国人的思想逐渐保守,创造能力逐渐萎缩,科学技术水平逐渐落后,国家也渐渐衰弱下来,殖民强盗用坚船利炮侵入我们的国土,烧杀掳掠,割地赔款,我们无力抵抗。
21世纪,这个和平的年代,战争的阴云依然笼罩。
如今各国都在研究世界顶尖科技。
我们应该创造出一些新东西来显示国家的实力,这样,别人才不会来欺负我们。
现在学校中的我们,也应该具有创造能力。
创造不光是发明新东西,还可以写篇见解独到的文章,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等等。
这些都将把你推入一个创造的世界,使我们的心灵更纯洁,思维更活跃。
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他思考,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质疑,他走上比萨斜塔,验证了“自由落体”。
这些事实表明,创造不是空想能得来的,更多的是观察,是发现,是怀疑,是实践。
牛顿说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如此高的成就。
我们为何不能站在他的肩膀上观望世界呢?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创新。
所以我们要趁现在,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准备着,为社会做贡献。
创造,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创造!让我们踏上创新之旅,挥鞭远行,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评析:写创新题材的文章很容易流于空泛,本文把创造比作一次美妙的旅行,以时间为序,把古往今来的创新之作一线贯穿,使文章内容集中,结构紧凑。
2023武汉中考作文解析

2023武汉中考作文解析2023武汉中考作文解析记叙性*的事件或议论性*的材料与所表达的题意观点、思考等有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支撑的内容能具体呈现出题意所蕴含的事理逻辑,让人信服自己表达的观点和思考。
要将“规划人生应适合自己的特点”的内涵具体化。
“规划人生”,即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入生道路;“自己的特点”,即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理想追求、自身条件、生活环境等。
恰当的支撑必须呈现这两方面的具体内容,且通过具体的事例呈现出这两方面内容的内在事理逻辑。
如果规划的人生与自身的特点相吻合,就会成就好的人生,这是从正面恰当的支撑。
如果规划的人生与自身的特点相冲突,就会导致人生的失败,这是从反面恰当的支撑。
*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记叙文写人叙事是完整的,议论文的论证是全面的。
2.*的中心得到完整的表现。
主旨在文中是明晰的,观点是完整的。
3.*的思维过程是清晰的,段落排列有条理,表情达意很顺畅。
怎样才能使*结构完整?根据*的结构特点,力求在写作中做到:第一,掌握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
如记叙文可以采用“起因一经过一结果”的结构模式;议论文可以采用“引论一本论一结论”的模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都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第二,学会在文中使用过渡、照应等结构*的基本技法。
掌握几种常见的结构*的方法如起承转合式、引议联结式等。
要想在考场作文中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关键是平时写作时要多训练,只有平时写得多了,见识多了,考场才会运用自如。
概念+范文中考常用的创新结构有:日记连缀式、镜头组接式、小标题式、书信体式等等。
(1)日记有利于抒发感情,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尤其是日记体写作有利于丰富*的内容,对于平时写作水平欠佳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比较实用的结构形式。
(2)镜头式,也叫剪辑式,有些材料并不新鲜,但一些聪明的考生能借助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通过镜头组合、画面切换以及画外音的形式来展示丰富的内涵。
这样的*往往因结构新颖而平中显奇,令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中考作文中就不乏这样的满分作文。
武汉市中考满分作文-2005年武汉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3

幸福的真谛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种种,只要心怀感谢,人生就会过得幸福而充实。
一个青年丢掉了工作,身在异乡的他四处寄求职信,但都石沉大海。
一天,他收到了一封回信,回信人斥责他没有弄清楚该公司所经营的项目就胡乱投递求职信,并指出求职信中语句不通顺,借此把青年好好地嘲笑了一番。
青年虽然有些沮丧,但他觉得这是别人给他回的第一封信,证实了他的存在,而且回信人在信中的确指出了他的不足。
为此,他还是心怀感恩地回了一封信,里面对自己的冒失表示了歉意,并对对方的回复和指导表示了感谢。
几个星期后,青年得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录用他的正是当初回信拒绝他的公司。
这是我身边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我一直以该青年为榜样,正是他那颗感恩的心,打动了用人单位。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愈加美好。
同样的一枝玫瑰,有人说:“花下有刺,真讨厌!”有人说:“刺上有花,真好!”看到刺的人,挑着毛病、盯着不足,他们注定是不快乐的。
而那看到花的人,则有着感恩的心,尽管刺扎手,但那些刺上却有着芬芳的花朵,于是他能感受到幸福。
所以,拥有感恩心的人是幸福的。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发现美,不光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
我想说,感谢爱你的人吧,正是他们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才让你感到了生活的温暖和充实;感谢讨厌甚至恨你的人吧,是他们让你的生活曲折多彩,让你面对挫折时变得更坚强。
这种爱就是一种感恩,爱世间万物,感激世间万物,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打量”万物,那上面定有细微之处让你心怀感恩。
感恩———幸福的真谛!点评:本文作者告诉了我们:感恩不仅会使人获得物质上的幸福(获得工作),更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幸福,因此,感恩是“幸福的真谛”。
事例典型,善于分析,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湖北武汉市中考作文选评

2021年湖北武汉市中考作文选评【作文题目】阅读下边资料,依据要求作文。
在陈全忠的?大地上的念书人?一文里,一个贫困的孩子为何在山路上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何埋首于卷册间却能怡然自得?由于他们找到了储藏此间的兴趣。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
发现兴趣,就是发现事物存心思、有吸引力的特征。
发现了兴趣,艰辛的生活就有了快乐。
依照以上资料,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许多于600字的文章。
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题目简析】本题可从资猜中提炼要旨:发现兴趣,就能以苦为乐。
要注意,惹起兴趣的事必定要有“苦〞味,主人公要在“苦〞中找到“乐〞,获取享受。
【佳作展现】享受音乐湖北武汉市考生浅浅的歌唱给自己听,一个人,也要清醒、执着地走下去。
――我的手不断地抖着,眼睛不瞄一下委――他正无奈地看着我,忧如在看一只想的。
唉,我在二胡考竟忘了!“好了好了!拉跑了!下一个!〞一位委了口气,。
“不,我⋯⋯〞我的心猛地沉了下去,想解,眼泪却眶而出。
委那一声气,如循播放似的在我耳反响,一遍遍冲着我柔弱的神。
“下一个!〞委粗暴地打断了我的解,看都没看我一眼。
我一小声抽泣,一用袖子揩着泪,慢慢地走出考。
每一步,我都忧如用尽了全力。
来考的“友〞都用奇异的眼神着我,忧如在端详一个怪物。
我死死地着二胡盒子,也只有,才能解我的沮。
街上,人声喧,但些与我没关。
天阴森沉的,忧如要下雨。
了一的士,我哽咽着司机出要去的地方,便取出MP3,插上耳机⋯⋯“无所,放就放,自己那么累;无所,逍遥自在地⋯⋯〞空灵的歌声如天,地出来。
温柔的音符,瞬成一双暖和的大手,摸着我哀思楚的心⋯⋯“梦粹,静候回⋯⋯〞曲,我摘下耳机,擦干上残余的眼泪,微仰着,静静地下信心:下一次,必定要考!打开,一阳光扯开云,显出来。
如白隙。
我再次到达那个考,站在与上一次同样的地点,面与上一次同样的委。
我坐定。
深呼吸,好弦。
悠的二胡声,从手中出,似春拂草地,像画眉在枝歌唱;而如秋瑟瑟,而如云浮。
武汉中考满分作文评析

武汉中考满分作文评析【文题展示】前不久,武汉市一名初中学生上书市长,坦言自己对当前学习、生活现状感到的困惑,并请市长关心中学生的成长。
市长被这封朴实的来信深深感动,当即作出批示:这是中学生心声的真实表露,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孩子们的成长。
中学生上书市长表露心声并寻求帮助的行为,是对自己成长和自我生命的一种善待之举。
善待自己,其实就是好好对待自己。
它是一种自我释放、自我调节、自我塑造……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请以“善待自己”为话题,写出你自身的经历、体验或者认识、思考。
要求:题目自拟,主题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自己学校、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
【题解】这是一道紧扣时代脉搏,关注孩子心理成长、心理健康的话题作文题。
题目从一则新闻引发话题,既自然也巧妙。
提示语共两段,第一段概述新闻,第二段紧承上文,阐释、评论、引申,用来引出话题。
在对那位中学生的上书行为进行褒奖、赞扬的同时,指出其作法的实质,是“寻求帮助的行为,是对自己成长和自我生命的一种善待之举”。
进而引出作文的话题“善待自己”。
这一段是文题的重点。
它不但向我们提示了选材立意的指向、重点、人称、范围,而且还用一“……”有意省略,给我们选材立意以极大的自由和纵横驰骋的空间。
如果你在“善待自己”的经历和思索中还一时找不到有个性,有见地,感人至深的素材,那么,你完全可以在“……”的那座宝山中去选矿淘金,那里蕴藏着选材立意的无尽宝藏。
你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善待自己”时的反省、哲思、观赏、完善、论辩,甚至竞争等方面,做一番认真地审视与淘洗,找出那最具个性、最富灵性、最显机智,最能打动读者的人或事,情或景,感或悟,理或趣,把它写得活灵活现,情趣盎然,真情感人。
题目是一个动宾短语,其重点在宾语上。
写作时,你一定要认真把握好。
一定要写自己,不要让自己游离于文章之外,而去重点写他人。
同时,在写作技巧上,你一定要注意化大为小,抓住生活中“善待自己”时的一颦一笑,一花一草,一事一景,深入挖掘,尺水兴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中考满分作文评析
【文题展示】
前不久,武汉市一名初中学生上书市长,坦言自己对当前学习、生活现状感到的困惑,并请市长关心中学生的成长。
市长被这封朴实的来信深深感动,当即作出批示:这是中学生心声的真实表露,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孩子们的成长。
中学生上书市长表露心声并寻求帮助的行为,是对自己成长和自我生命的一种善待之举。
善待自己,其实就是好好对待自己。
它是一种自我释放、自我调节、自我塑造……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请以“善待自己”为话题,写出你自身的经历、体验或者认识、思考。
要求:题目自拟,主题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自己学校、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
【题解】这是一道紧扣时代脉搏,关注孩子心理成长、心理健康的话题作文题。
题目从一则新闻引发话题,既自然也巧妙。
提示语共两段,第一段概述新闻,第二段紧承上文,阐释、评论、引申,用来引出话题。
在对那位中学生的上书行为进行褒奖、赞扬的同时,指出其作法的实质,是“寻求帮助的行为,是对自己成长和自我生命的一种善待之举”。
进而引出作文的话题“善待自己”。
这一段是文题的重点。
它不但向我们提示了选材立意的指向、重点、人称、范围,而且还用一“……”有意省略,给我们选材立意以极大的自由和纵横驰骋的空间。
如果你在“善待自己”的经历和思索中还一时找不到有个性,有见地,感人至深的素材,那么,你完全可以在“……”的那座宝山中去选矿淘金,那里蕴藏着选材立意的无尽宝藏。
你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善待自己”时的反省、哲思、观赏、完善、论辩,甚至竞争等方面,做一番认真地审视与淘洗,找出那最具个性、最富灵性、最显机智,最能打动读者的人或事,情或景,感或悟,理或趣,把它写得活灵活现,情趣盎然,真情感人。
题目是一个动宾短语,其重点在宾语上。
写作时,你一定要认真把握好。
一定要写自己,不要让自己游离于文章之外,而去重点写他人。
同时,在写作技巧上,你一定要注意化大为小,抓住生活中“善待自己”时的一颦一笑,一花一草,一事一景,深入挖掘,尺水兴波。
同时,努力调动一切语言因素,努力打造自己的语言,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情。
文题的第三段公布话题,提出拟题、定旨、文体、字数及隐秘等方面的要求,热情地启迪考生的思维,并用着重号警示考生作文的重点。
这些,都表现了命题老师对考生的热情关怀和悉心呵护,作文时,千万别忽视。
【考场佳作展示及评析之一】
善待自己
武汉市一考生
看到本文的题目,或许有人会发笑:谁不知道好好地对待自己?难道谁还会亏待自己不成?可是,朋友,你可别忘了,善待自己并非放纵自己,也不是拥有奢华的生活条件就行了,更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
这么说来,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亏待自己的人呢?
善待自己是一种自我释放、自我调节、自我塑造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那么,怎样才算是善待自己呢?我认为有三个评判标准:
第一、善待自己的人,必定在行为上约束自己,在思想上放飞自己。
放纵行为,破
坏秩序,必然受到生活的惩罚。
君不见杨永明置法规于不顾,肆意妄为,骗取体彩大奖,结果把自己送上了审判台。
其教训发人深思。
只有按照法律和道德准则来约束个人行为,才能与人共享平安和谐、坦然自在地生活。
在思想上放飞自己,以满腔的热情开阔眼界,挖掘潜能,启迪智慧,品味美好,升华平凡,岂不快哉?
第二,善待自己的人,必定懂得如何充实自我,笑对生活。
庸人用物质享受麻木自我,智者用精神追求支撑生活。
在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里,在忙忙碌碌的日常生活中,在追名逐利的凡俗夫子旁,智者全然不见自己生活的清贫,全然不见自己遇到的挫折,而是以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一头扎进工作和学习中,充实着自己的每一天。
他们的人生,在追求中升华,在乐观中显彩。
这,才是善待自己、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好方式。
第三、善待自己的人必定会善待别人。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斤斤计较于一已之私,常常苛求他人、严责他人。
因此很难得到他人的关怀,很难拥有真正的朋友。
亏待他人,最终受伤害的肯家会是你自己。
马加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容不下同学的一个玩笑,认为那是在贬损自己。
竟然狠心杀掉了四位同学,当然也毁掉了自己的一生。
如果他能善待同学,怎么会演出震惊全中国的悲剧?把他人当作自己,一样宽容,一样尊重,就会收获他人的宽容和尊重。
人们常说的“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朋友,生命可贵,青春难再,成长不易,请善待你自己,善待每一天,让生命之树缀满香甜的果实,让成长的路上开满艳丽的鲜花!
【评析】这位作者很聪明,他在拟题时就充分尊重了文题,他没有在拟题想不出一个更好的题目时,去难为自己,干脆就用话题作标题,这也是一种“善待自己”的聪明之举!
按照当今著名作家王蒙的说法,写作时要“机智”。
作者是“机智”的,他紧扣一些人的心理,在巧解“善待自己”“并非放纵自己,也不是拥有奢华的生活条件就行了,更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中,用一个设问句,机智地展开话题,使文章既有针对性也有
亲和力。
然后,作者亮出观点,以解说“善待自己”的标准的方法,层次井然,雄辩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主张。
作者用“第一”“第二”“第三”,不是愚蠢地拾起“八股”的牙慧,而是显示一种思维,一种逻辑层次;同时,间隔反复“善待自己”,不仅强化突出了自己的主张,而且使文章具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作者非常留心生活,象扬永明,马如爵这些反面教材,他信手拈来,使论辩有力,为文章添彩。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比,灵活自如。
结尾,用呼告,用排比,用拟人,用比喻,将文意推向高峰,别具韵味。
【考场佳作展示及评析之二】
勒着青藤成长
武汉市一考生
漫步在幽静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碧绿的瓜叶也随之轻轻跳跃,隐约露出身下肥嫩水灵的黄瓜。
突然间,我惊诧于如此肥硕的瓜果,何以悬于如此纤弱的藤蔓之上,还这样茁壮地成长?走过了,我看到了盘结在瓜身上的坚韧的青藤,还有瓜身上一道道的被青藤勒出的伤痕。
在感叹瓜果如此亏待自己的同时,恻隐之心油然而生。
我伸手一根根地拨开青藤,当最后一根青藤离开瓜身时,我听到的却是瓜坠入土中的一声闷响。
我愣住了:原以为青藤是瓜们成长的束缚,却不知它原来是生命的支柱;原以为那是瓜们无知
的自虐,却不料那才是对自己的善待。
常常会反感于生活中的种种规矩、原则,以为它们是追求自由的桎梏,是扼杀创造力的元凶。
然而,离开它们,生活真是那么美好吗?恐怕不尽然。
果真如此,我们很容易从放松滑向放纵,最初的欣喜将会被随岁月而渐次累积的茫然所取代。
徘徊于人生岔路口时,我们仍然希望找回曾经的那些规矩和原则。
如果不顾那些规矩和原则,扭曲自己的人生,就不是对自己的善待。
瓜果尚且知道为了成长宁愿被青藤勒住,那我们这些自命有超群智慧的人类又该如何呢?我想,善待自己不是简单地抛却原则,而应适当地坚持原则,寻找一些能有助于自身成长的“青藤”。
这些“青藤”能让我们在面临种种不良诱惑时,及时地悬岸勒马;能让我们在风雨飘摇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能让我们在茫然无措时,仍然拥有强大的精神支柱……这些“青藤”,可以是你的处世原则,可以是你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可以是你不懈追求的理想……
当然,被“青藤”勒住,难免会不舒服,不自在,有时甚至会感到伤痛,会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
但为了成长,付出这些代价又何妨呢?毕竟善待自己不是追求一时的轻松,而是为了得到永远的快乐。
我走向瓜藤边。
从松软的泥土中拾起那依旧水灵却失去生命光泽的黄瓜,不觉间竟有些为自己的顿悟而欣喜。
善待自己,就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
那道道被勒出的伤痕决不是你晦暗的痛苦记录,而是你光辉的青春舞步。
【评析】谁说小事无哲思,谁说小事不能文?作者抓住夏天黄瓜勒着青藤成长这一常人不经意的自然现象,慧眼识珠,哲理思考,以小见大,写出了一篇漂亮的满分作文。
作者没有囿于叙事,而是将叙事作为引子,然而直奔主题。
律人律己,由物及人,
由物及理,由黄瓜勒着青藤才能茁壮成长的现象联想到人的成长,联想到人的成长过程中的许多如青藤一样的规矩、原则。
这些规矩、原则是不能任性地违背和舍弃的,否则,你的成长就会出现麻烦。
善待自己,就要遵守这些规矩和原则,要“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
成长中这些如青藤般的规矩、原则的束缚、制约,或是你与之产生的碰撞、矛盾,会给你的心理勒出道道伤痕,但这“决不是你晦暗的痛苦记录,而是你光辉的青春舞步”。
文章通篇比喻说理,形象而生动,浅出而深刻。
作者独特警策的见解,清新流畅的语言,自然中肯的叙事说理。
表现出其不凡的才气,骄人的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