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阅读答案(2014河北中考)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丙】通、泰、海州皆滨海,旧日潮水皆至城下,田土斥卤,不可稼稽。
文正公监西溪盐仓,建白于朝,请筑捍海堤于三州之境,长数百里,以卫民田。
朝廷从之,以公为兴化令,掌斯役,发通、泰、楚、海四州民夫治之。
既成,民享其利,兴化之民往往以范为姓。
(选自司马光《水纪闻·卷十》,有删改)16.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2)不以.物喜以:(3)既.成既:(3)朝廷从.之从:17.有同学认为“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用得非常妙,请简要赏析妙在何处。
18.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请筑捍海堤于三州之境,长数百里,以卫民田。
19.甲、乙、丙三个语段分别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家国情怀?【答案】16.曾经因为已经听从17.“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地区的不同,从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为下文勾勒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做铺垫。
18.(1)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
(2)请求在三州境内修筑捍海堤,长达几百里,来保护百姓的农田。
19.甲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范仲淹的政治抱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了范仲淹豁达的情怀。
乙词通过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报国和思乡不能回的矛盾心情。
古代诗歌阅读:湖南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分类汇编(师生版)

湖南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分类汇编(师生版)古代诗歌阅读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长歌行①李白桃李得②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③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毒森,谁能贳④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注】①长歌行:乐府旧题。
②得,一作“待”。
③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驾御日车的神。
④贳:出借,赊欠。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以比拟开端,写桃李得朝阳而怒放;桃李遇春阳而开,贤人逢明君而荣,明写朝阳桃李,暗拟君臣关系。
B.第三句至第六句赞美春光之妙用,东风遍吹大地万物,万物从蛰伏中苏醒,争现新姿,展现了生命的律动。
C.“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这里的“秋霜”既是自然的威力,同时又是象征邪恶政治势力的残酷打击。
D.该诗构思精巧别致,由自然之景延伸到人生际遇,熔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语言质朴自然,不事唯饰。
16.此诗与《将进酒》都是李白被“赐金放还”后的抒情名篇,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6分)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小题。
古意李颀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题为“古意”,是指拟古乐府主题而写的。
李颀善写边塞气象,气势奔放,跌宕多姿,转接奇横,酣畅恣肆。
B. 全诗跌宕起伏,情韵并茂。
河北省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语 文 试 卷
第一部分(1~5题 23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4分)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xiūsè)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 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chàndòng),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乙】鲁宗道为谕德①时,居近酒肆②,尝微行就饮肆中③,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⑥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⑦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帝诘⑧之。宗道谢⑨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1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
15、选文第⑦段中,“坐得了冷板凳”的意思是什么?(2分)
答: 。
16、选文第⑧段加横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01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考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5题2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4分)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xiūsè)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chàndòng),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1)根据要求检索上面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字。
(2分)①用音序检字法查“缀”: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②用部首检字法查“霎”:先查部首,再查画。
(二)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xiūsè)②(chàndóng)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处相应的句子。
(6分)(1)公然抱茅入竹去,,。
(2),,故不为苟得也。
(3)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钱塘湖早春花草景色的句子是:,。
3、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由于“这一代网络”中,各网络之间相互独立,导致网络间的消息传递变得非常麻烦。
②这就是NGN中最重要的“多网融合”思想。
③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中文名字被称为“下一代网络”。
④把这些内容都融合到一个网络,也便于集中控制管理,促进不同信息流间的协同合作。
⑤而在NGN里,人们可以传递语音、数据、媒体流等多种类型的信息。
⑥所谓“下一代网络”,是针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一代网络”而言的。
A.③①⑥⑤④②B.⑥③①⑤②④C.③⑥①⑤④②D.⑥①③⑤②④4、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6分)本报讯人民网联合搜狐网、新浪网等门户网站近日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最具价值的前10个汉字分别为:德、信、孝、诚、善、仁、和、礼、义、道。
(完整版)高中必修选修理解性默写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一、《拟行路难》(其四)1.《拟行路难》中“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3.在《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4.《拟行路难》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是: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二、《蜀相》1.《蜀相》中借对祠堂景色的描写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并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并奠定了全诗“忱挚悲壮”的的句子是: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三、《书愤》1.《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2.《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四、《夜归鹿门歌》1.《夜归鹿门歌》中,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描写中,使人联想起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的句子是: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2.《夜归鹿门歌》中,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的句子是: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3.《夜归鹿门歌》中,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的句子是: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哲理类诗词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202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表明诗人进入中年非常喜好老庄的道家哲学,而到晚年才归隐于终南山边,颇有遗憾之意。
B.颔联表达了诗人经常乘兴独游赏景的情形。
“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尾联写了诗人偶遇一位在山林中值守的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使他也忘记了回家的时间。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
语言平白如话,极具功力。
2.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近人俞陛云说“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请结合诗意说说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沙头杨万里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论诗绝句元好问眼处心声句有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3.上面两首诗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哲理:。
4.上面两首诗,表达哲理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癸丑春分后雪苏轼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注:此诗作于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雪入春分”点明时令,“省见稀”写出春分下雪十分罕见,“不胜威”表明半开的桃李经不起春雪的欺凌。
B.颔联“应惭”写出跟梅花相比,桃李更应因见识短浅而惭愧,面对突如其来的春雪只能像柳絮一样,漫天飘零了。
C.颈联“不分东君”写出掌管自然造化的东君不按时令行事,“发阴机”写出东君暗设机关图谋摧残半开的桃李。
D.本诗以春雪入题,寓物说理,借题发挥,字里行间虽弥漫着诗人的不满情绪,却也暗含着诗人的旷达乐观。
河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15篇(2003—2018)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河北省议论文阅读15篇(2003—2018)读网,更要读书①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②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内一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
④一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
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
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
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
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
为什么这么做?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⑥我们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时代,时空被网络割裂,“碎片化”成为生活常态。
诚然,从网络获取信息很重要,彻底逃离网络几乎不可能。
但是,面对网络,我们可以做出有益的选择。
让我们放弃那些八卦消息和无聊视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吧!15.选文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中心论点的?(3分)16.从选文内容看,埃森娜为什么要放弃社交媒体?(3分)17.对选文的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参考答案】15.(3分)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要,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人们将大量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浮躁不定,难以沉静。
(意思对即可)16.(3分)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答成“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也给3分,意思对即可)17.(3分)B(2016河北)科学素质是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是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
《陋室铭》古文阅读中考试题及答案

《陋室铭》古文阅读中考试题及答案《陋室铭》古文阅读中考试题及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试题,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陋室铭》古文阅读中考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古文阅读中考试题及答案1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2)交友的标准关于人格质量和生命质量。
《陋室铭》中,刘禹锡在描述陋室生活的同时,也谈及了子他的交友原则:2、陋室的环境怎样?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为什么交待陋室主人的朋友都是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鸿儒”?4、文中即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5、围绕陋室,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6、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手法?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理情操?8、写出本文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并说明理由。
9、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行为?请结合现实谈一谈。
10、本文短小精悍,仅81个字却数次引用典故,请你谈一谈这种写法有何妙处?11、本文作者结交“鸿儒”而不结交“白丁”,你赞同这种择友方式吗?谈谈你是怎样选择朋友的?12、本文作者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由本文作者你还可以联想到哪睦具有相似品质的古代文人?其体现这种品质的作品是什么?13、《陋室铭》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答案1、(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台阶上长满了青苔,窗前门旁长满了青草。
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
把苔藓、青草写活了,有精神,有韵味。
使人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反而觉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恬静雅致。
3、俗话说:知其人必知其友,知其友亦知其人,由此我们可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并且德才兼备,超凡脱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阅读答案
(2014河北中考)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
②唐玄奘的寂寞成就了西天取经的事业,徐霞客的寂寞
成就了旅行天下的壮举,司马迁的寂寞成就了史家绝唱《史记》,曹雪芹的寂寞成就了鸿篇巨制《红楼梦》……寂寞是—首歌,是只有一个人的吟唱;:寂寞是一首诗,是来自内
心深处的独白。
③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甘于寂寞,潜心读书做学问。
他
不喜欢应酬,也反感客人来访,常以生病为由推辞。
他每天
呆在书房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真可谓“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④钱钟书声名远播,时常会有世界各地的人慕名造访。
有一位外国女士打电话给他,表示非常喜欢他的文章,想登
门拜访。
钱先生听后,赶紧说道:“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那位女士深为钱先生的幽默婉拒所折服,只好作罢。
也许,正是有了这种闭
门读书做研究的态度,钱先生才写出了《谈艺录》《管锥编》等不朽的学术巨著。
⑤其实,像钱先生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他们既能洞悉这
个社会,又能远离这个社会的喧嚣,专心致志做自己的事情。
⑥“芥川奖”是日本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奖项。
获奖
者有“登龙门”之称——许多作家都因获此奖而名噪一时。
最
近一届的“齐川奖”获得者田中慎弥却是个“普通人”,他年纪轻轻,也没有什么高学历,为什么能获得如此级别的文学奖
呢?媒体对他的描述可能给出了答案:“田中慎弥没有手机,也不用电脑。
但他却很执著,甚至有些固执,躲在自己世界
里,与寂寞相伴,专心读书和写作。
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了
日本文学新的希望。
”
⑦田中慎弥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耐得住寂寞,埋头写
作,终成正果。
“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能坐得了冷板凳,自然能静得了心、做得了学问。
⑧我们的生活本来可以很平静,只是因为内心浮躁,无
法平静,所以常常觉得自己很“忙碌”。
若能守住寂寞,不为外界所干扰,一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又怎能做不了学
问呢?
1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15.选文第⑦段中,“坐得了冷板凳”的意思是什么?(2分)
答:
16.选文第⑧段加横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17.选文在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上各有什么特点?(4分)
答:
(12分)14.(3分)寂寞出学问(唯有寂寞出学问)(答成“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给2分,意思对即可)
15.(2分)能耐得住寂寞(意思对即可)
16.(3分)运用反问修辞方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
调)了寂寞出学问的论点。
(答出反问修辞方法给1分,答出作用给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所用事实论据选自古今中外,典型丰富;在
事实论据的使用上,详略得当。
(答出一个方面给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