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转换层钢筋砼大梁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转换梁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转换梁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转换梁施工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居住要求,建筑型式的变化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钢筋混凝土转换梁是建筑结构中使用较多的一种预应力技术,主要用于高层建筑的楼面支撑和支座结构。

它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建筑物的空间结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正确实施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施工技术,值得深思。

首先,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施工应遵守有关质量标准。

其次,必须正确设计混凝土转换梁,以确保混凝土转换梁的充分利用。

一般来说,转换梁的抗裂强度应比普通梁大,而其余部分应符合实际使用要求。

同时,设计应考虑到梁的安装方式,当转换梁的型号比普通梁更大时,要考虑梁的安装和运输。

其次,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施工应充分考虑其特性。

转换梁的特性决定了混凝土梁的抗裂性能,而混凝土梁的抗裂性能则决定了混凝土梁的整体安全性能,因此,在施工钢筋混凝土转换梁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转换梁的特性,如它的低抗裂混凝土比例、钢筋接触混凝土比例、钢筋盘绕角度及钢筋盘绕方向。

此外,在施工钢筋混凝土转换梁时,必须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即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质量良好,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结构的整体性。

同时,也应按照规定的标准要求,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抗压强度试验和混凝土的路面等级评价。

最后,在钢筋混凝土转换梁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况对转换梁进行充分的测量,以确保混凝土转换梁施工质量。

同时,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上述技术措施,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施工可以更加顺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

但是,在施工钢筋混凝土转换梁时,还需要注意施工环境和施工期限等因素,以确保施工质量。

因此,要正确施工钢筋混凝土转换梁,应综合考虑上述多方面因素,并加以改进,以确保施工效果。

转换层钢筋混凝土大梁精细化施工工法(2)

转换层钢筋混凝土大梁精细化施工工法(2)

转换层钢筋混凝土大梁精细化施工工法一、前言转换层钢筋混凝土大梁精细化施工工法是一种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新型施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转换层钢筋混凝土大梁精细化施工工法采用了精细化的施工工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工程质量高:通过科学精细的施工方式以及对施工过程中每一环节的严格控制,能够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2. 施工效率高: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工艺,能够提高施工的效率,缩短工期。

3. 资源利用率高: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 施工环境好:采用低噪声、低污染的施工方式,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干扰和影响较小。

三、适应范围转换层钢筋混凝土大梁精细化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特别是在大型桥梁、高层建筑和特殊结构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工法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施工环境和工程要求,为工程提供了可行和科学的施工方案。

四、工艺原理转换层钢筋混凝土大梁精细化施工工法的理论依据是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确保结构的稳定和强度。

在使用该工法进行施工时,需要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和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五、施工工艺转换层钢筋混凝土大梁精细化施工工法分为以下几个施工阶段:1. 设计和准备阶段:包括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等。

2. 基础施工阶段:包括基础的处理和预处理,确保基础的牢固和稳定。

3. 钢筋布置阶段:根据设计要求将钢筋进行精细化布置,确保钢筋的承载力和连接性。

4. 模板和支撑安装阶段:安装精细化的模板和支撑,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 混凝土浇筑阶段: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6. 养护阶段:对混凝土进行适当的养护,确保混凝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高层住宅楼工程结构转换层超大截面梁施工技术

高层住宅楼工程结构转换层超大截面梁施工技术

高层住宅楼工程结构转换层超大截面梁施工技术【摘要】在施工前对超大截面梁模板及支撑系统进行设计计算,确保支撑体系在整个结构转换层施工过程中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且不发生变形。

结合大梁的特点,对分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加以控制,从而保证大梁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转换层超大截面梁支撑体系施工一、工程概况住宅小区四期B3区4号楼工程,框支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58188.23m2,三栋高层C1、C2、C3楼层数分别为28/-3F、27/-3F、26/-3F,裙房局部-4F,建筑总高度为89.11m。

本工程首层为结构转换层,层高6.0m,该结构转换层建筑平面尺寸:21.7m×29.4m。

转换层主梁最大截面尺寸b×h=700mm×2600mm,跨度7.025m。

转换层板厚180mm,梁、板、柱砼标号C45,梁、板、柱混凝土按大体积混凝土配置。

二、结构简介本工程在±0.000层、标准层(二层)之间的设置箱型钢筋混凝土转换层作为支承以上二十七层标准层结构的技术措施。

此种类型结构主要特点:钢筋密集、混凝土一次性灌入量大、施工缝留置难度大、模板及支承体系要求高,所以认真、周密、合理的制定施工措施对保证结构转换层及整个高层主体结构的质量、安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三、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支撑体系搭设→柱、筒体剪力墙钢筋绑扎→柱、筒体剪力墙钢筋验收→梁底模支设→柱、筒体剪力墙模板支设→柱、筒体剪力墙模板验收→柱、筒体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柱、筒体剪力墙模板拆除→柱头、筒体剪力墙墙头弹线剔凿打毛、清理→梁钢筋绑扎→梁钢筋隐蔽验收(各方验收)→梁侧模支设→板模支设→检查、复核→板钢筋绑扎、墙肢插筋→梁、板、柱混凝土浇筑。

四、超大截面梁的施工结构转换层的施工,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模板及支撑体系的安全。

通过对超大截面梁模板及支撑系统材料的选择,同时对梁模板及支撑系统进行计算是否符合强度、刚度和承载力的要求,从而保证其在结构转换层整个施工过程中具有足够的稳定性,确保系统不发生变形。

转换层大梁施工措施

转换层大梁施工措施

转换层大梁施工措施第一篇:转换层大梁施工措施转换层大梁施工措施编制————————审核————————批准————————省建三公司青松公寓项目部2002/7/14转换层大梁施工措施一、概况本工程转换层大梁与二层、三层楼板连在一起,大梁下面为一层、二层大厅及地下一层局部二层地下室,转换层大梁宽600mm、900mm高度2700mm,最大跨度6.9m,900mm×2700mm砼大梁6.07t/m2。

梁底至筏板基础顶面16.55m。

二、施工方案1、利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层大梁的砼分三次浇筑(即第一次浇筑砼施工缝留在二层顶板面处。

第二次浇筑的砼施工缝留在转换层顶板梁下3~5㎝处,砼方量600m3。

第三次浇筑转换层顶板砼),以解决该梁施工荷载的安全传递问题。

2、施工方法2.1支撑体系(尤为重要,必须加强检查,由木工主管工长、安全员、质量员负责检查、落实。

)第一次浇筑砼高度为580㎜,第二次浇筑砼高度为1470㎜(3.234t/㎡),第三次浇筑砼高度650㎜,支撑的计算主要考虑施工第二次浇筑砼梁的自重荷载,其余施工荷载由第一次浇筑的高度580㎜转换梁承受(待该部分梁砼达80%强度后再浇筑转换梁的第二次砼)。

2.1.1支撑体系设计采用ø48钢管搭设满堂脚手架作模板的垂直支撑,模板采用钢模。

支撑的立杆间距不大于500㎜(小横杆、大横杆下的立杆间距),横杆竖向间距不大于1300㎜,同时考虑扫地杆一道。

为保证整个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沿梁长度方向两侧设两道剪刀撑,满堂架子每间沿梁垂直方向设不少于两道剪刀撑,每步脚手架与砼柱固接。

梁下立杆与横杆相连处加双扣件,立杆底垫不小于150×150的高强竹胶板(10㎜)作为垫板。

在浇筑转换层大梁(1.47m部分)砼时其梁底板下一、二层支撑体系不拆除,待转换层大梁全部施工完、砼强度达100%后支撑体系开始拆除。

2.1.2支撑体系验算(计算时暂不考虑已浇筑的580mm梁具有的承载力)纵、横向水平杆计算: 1)强度验算:Mmax=(2.2×1.47×1×0.52)/8=1010.625N·m 抗弯强度验算:σ=Mmax/W≤ f 即σ=1010625/5080=198.9<205N/mm安全。

探究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探究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探究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摘要:在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的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项目,它的难度很大,因此,在进行该项目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全面地分析。

对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为同类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一、梁式的转换层概述在高层建筑中,转换层是联系各主要部位的关键构造,它不仅可以完成底层的“顶棚”,还可以作为上层的地基。

因此,在高层建筑物中,转换层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在高层建筑中,变换层的布置也很灵活,任意一层的高度都能布置转换层。

在转换层中,将会牵涉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如管线等。

然而,在转换层中,最常用的有实体板、箱式以及梁式等结构,其中,梁式结构转换层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这是由于梁式转换层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转换层,其设计与建造更为方便,且受力较为均衡,且多用于底层面积较大的建筑物。

而在梁式转换层的建筑中,应用最多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材料成本较低,施工工艺较为简便,施工技术较为先进。

然而,由于其本身的质量及横截面均较大,且在施工时需承担较大的荷载,因此加大了施工的难度。

通常,在高层建筑中,下部的承载力要大一些,上部的承载力要弱一些,整个高层建筑的应力分布并不均衡,所以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方法来改善其应力分布,从而使其更好地实现建筑物的多样性,其最重要的技术就是梁式转换层技术。

通常来说,转换层可以被划分成上下层转换,而在框架剪力墙的结构建筑中,最常用的就是转换层的技术,这种技术既可以增加室内的使用面积,又可以更好地突出该建筑的商用价值。

由于上、下层柱网结构及轴心的变化,可将上下层之间的间隔进行加宽,使轴心变化,从而使入口面积增大。

二、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一)梁的施工技术在建筑结构的转换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转换层的大梁,其是承受上、下部力量的重要构件。

在高层建筑中,采用得最多的是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而大部分的转换层的大梁用的是水泥混凝土结构。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_1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_1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发布时间:2022-08-04T04:35:17.762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6期作者:赵云[导读] 某高层建筑工程总用地面积约1.7万m2,总建筑面积约9.74万m2,由1#-3#建筑构成,并设两层地下室,主要用于停车场与设备用房,其中,1#建筑主楼地上27层,建筑高度为98.2m,框剪结构;身份证号码:3713271xxxx2274347摘要:工程建筑转换层是指为实现功能或结构转换规定而设置的独特实体层。

其中大多数使用钢筋混凝土。

由于结构复杂,通常对施工技术有很高的要求。

为此,为了保证转换层的施工质量,必须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其转换层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某高层建筑工程总用地面积约1.7万m2,总建筑面积约9.74万m2,由1#-3#建筑构成,并设两层地下室,主要用于停车场与设备用房,其中,1#建筑主楼地上27层,建筑高度为98.2m,框剪结构;2#建筑主楼地上26层至30层,建筑高度为99.6m,框支剪结构;3#建筑主楼地上8层,框架结构。

2#建筑地上五层设有转换层,以下对该转换层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2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重要性2.1有利于建筑安全在我国的多层建筑行业中,由于建筑物相对较高,有必要在加固楼板上设置空心支撑柱或框架柱支架,以确保结构的可靠性。

在这一阶段,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特点,常见的梁支护方法可以安装在单侧、双侧和斜向。

高层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在建筑物逐渐上升的前提下,建筑物下一部分的压力逐渐增大,这很容易造成承载力不均,进而产生厂房安全风险。

在选择钢筋混凝土梁转换层的施工技术阶段,规定综合楼之间的工作压力,合理分布和处理,可以提高承载力,对结构安全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2.2有利于建筑结构的灵活调整钢筋混凝土梁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利用顶层和下一层的部分变化,进一步调整建筑结构,扩大室内空间,大大提高建筑的适用性,完成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优化改造。

高层建筑钢筋砼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钢筋砼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①箍 筋 套 入 前 应 校 正 梁 主 筋 的 间距 和 支座 边 距 , 用 粉 笔 在 梁 主筋 上 按 照 设 计 并 要 求 划 出 箍筋 间距 , 扎 丝 采用 2 #铅 丝 。 绑 0 ② 穿 入 梁 下 部 第 二 排 钢 筋 , 紧直 螺 拧 纹接 头 , 与 箍 筋 进 行 绑 扎 , 扎 完 毕 后 , 并 绑 在二排钢 筋上面放置楞铁 间距12 ~1 .m . m 然 1 0 ,0 0X1 0 1 0 8 o l 0 6 0 7 0 1 0 8 0、6 0X 1o ,2 0Xl0 5 , 后 穿 入 梁 下 部第 二排 钢 筋 并 与 箍 筋 等, 最大 梁 截 面为 1 0 4 0 砼 强 度等 级 进 行 绑 扎 。 6 0X2 0 , ③ 在 原 托 杆 扣 件 的 下 方 5 处 设 置 扣 0 为梁 板 C 0 柱 为 C 0 4 , 5。
本 工 程 第 六 层 为 结 构 转 换 层 , 计 选 设 用梁 式 转 换 形 式 , 过 梁 的协 调 变 形 , 通 将上 部塔 楼 结 构 的 垂直 和 水 平 荷 载 均 匀 的传 给 下部 裙楼 结构 。 层高 3 9 , 厚 1 O 最 大柱 .m 板 8, 距尺 寸为9 0 rm, 90 a 梁截 面的规 格有 :0 0× 10
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③ 掺 用 高 效 减 水 缓 凝 剂 , 缓 砼 的 温 延 峰 , 可 减 少 用水 量 , 而 减 少 砼 收 缩 。 并 从 ④选 用 5 mm ~4 rm连 续 级 配 良好 的 0 a 石子 , 泥量不大干1 减少用水量, 含 %, 使砼 的 收 缩 和 泌 水 随 之 减 少 , 而 增 加 砼 结 构 从 的密实性 。 ⑤细 骨 料 以 采 用 中 、 砂 为 宜 , 以减 粗 可 少 用 水 量 和 水 泥 用 量 , 而 降 低 砼 的温 升 进 和减少砼收缩 。 ⑥石 子 含 泥 量 应 小 干 1 , 子 含 泥 量 % 砂 应小 于 2 %。 ⑦砼 浇 筑 后 , 面 容 易 产 生 泌 水现 象 , 表 因此 砼 振 捣 后 期 必须 认 真 做 好 砼表 面的 用 木 搓 板 反 复 搓 磨 工 作 , 后 立 即 在 砼 表 面 随 覆盖养护。

试论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试论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试论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是指在高层建筑结构中,为了适应不同层间高度的变化,使用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来实现层间的平稳过渡和连接。

下面将从施工准备、施工流程和技术要点等方面对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进行论述。

施工准备包括施工材料的准备和现场准备工作。

施工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钢筋、模板等。

要保证材料的质量合格,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备料、验收。

现场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平整、施工区域定位和搭建施工设施等,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便利。

施工流程主要包括梁构件测量、梁模板制作、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等。

梁构件测量是指根据设计要求测量梁的尺寸和展布,确定每个构件的位置和焊接箍筋的数量。

梁模板制作是根据梁尺寸和形状制作梁的模板,确保模板的平整度和刚度,以便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钢筋绑扎是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钢筋的绑扎,确保钢筋的位置准确和连接牢固。

混凝土浇筑是将事先准备好的混凝土通过泵送或人工浇筑到模板中,确保浇筑的质量和连续性。

养护是指对浇筑的混凝土梁进行水养护和定期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要点包括模板安装、钢筋焊接、深基坑加固和混凝土浇筑控制等。

模板安装要保证模板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并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横向支撑和纵向撑杆,以确保模板的刚度和抗震性。

钢筋焊接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要求进行焊接,焊接质量要达到规定的强度和规范要求。

深基坑加固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前对基坑进行加固,增加基坑的稳定性和支撑力,确保浇筑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对混凝土浇筑控制要严格按照浇筑顺序和浇筑控制点进行操作,确保浇筑的连续性和质量。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包括施工准备、施工流程和技术要点等方面。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连贯配合和精细施工,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转换层钢筋砼大梁施工技术摘要:在广州车辆段综合住宅5、6栋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中采取一次整浇工艺,对钢筋绑扎、模板支撑及大体积砼浇筑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成功完成转换层大梁的施工。

关键词:结构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大体积砼
广州车辆段综合住宅5、6栋工程总建筑面积35100㎡。

地下三层,层高分别为4.65m、3.5m和3.75m;地上分南、北塔楼,南塔楼26层,总高82.4m,北塔楼19层,总高62.4m,均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转换层设置在负一层与首层之间,3根最大转换层大梁截面(b×h)为1500mm×1800mm,跨度9.2m,相应楼板厚度为200mm,转换层梁板采用一次整浇法完成。

1. 模板支撑体系
由于转换层大梁施工活荷载和结构恒荷载合计达95kn/m,下层楼板结构不具备支撑该荷载的能力,解决转换层大梁荷载的安全传递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点所在。

除了转换层下方的负一层,在地下负二层、负三层相应区域均要设置钢管支撑将上部荷载垂直传递到基础底板上。

1.1转换层大梁荷载计算
以转换层最大梁截面尺寸:1500mm×1800mm计算:
(1)荷载标准值:①恒载:砼自重64.8kn/m;
模板自重1.93 kn/m;
钢筋自重4.55 kn/m;
合计71.28
②活荷载:振捣荷载、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合计6.75 kn/m
(2)荷载设计值:kn/m
1.2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根据转换梁的荷载,梁支架顶部分别用20槽钢及50mm×100mm 木枋做主、次龙骨,梁模板采用18mm厚多层胶合板,梁侧采用a48×3.5mm钢管,间距500mm,a14对拉螺杆@500mm×500mm。

支撑立杆为a48×3.5mm钢管@500mm×500mm,如图1所示。

立杆的强度和稳定性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图1模板支撑体系
(1)立杆承载力验算
立杆自重: 0.158×10.1=1.60kn
梁传递荷载: 94.98/3/2= 15.83kn
立杆承受压力:n=15.83+1.60=17.43kn
立杆承载力:
故立杆强度符合要求。

(2)立杆稳定性
按步距为1200mm考虑,立杆长细比:
由值查得
故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

1.3拆模
(1)侧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1.0mpa,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伤。

(2)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抗压强度标准值的100%。

2. 钢筋工程
由于转换层大梁的截面尺寸大,钢筋用量大,分布密集,施工难度大,确定合理的连接方式及绑扎顺序非常关键。

2.1钢筋连接
(1)b28主筋采用套筒挤压连接,b18腰筋采用搭接方式连接,同一连接区域内的钢筋接头数不大于50%。

(2)梁面钢筋接头设在跨中1/3范围内,梁底钢筋在跨边1/3范围内。

2.2钢筋绑扎顺序
塔设型钢骨架→底筋就位、套箍筋→分层铺设、绑扎下部钢筋→绑扎腰筋→分层吊挂、绑扎上层主筋→绑扎水平拉结筋→上部柱、剪力墙预留筋、箍筋绑扎
2.3钢筋保护层
(1)转换梁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5mm,由于梁钢筋重量大,底部需用 50mm长相应直径的钢筋经防锈处理后做保护块,按间距500mm 梅花状放置,梁侧面采用相应厚度的砂浆垫块。

(2)钢筋绑扎完成后,要将梁底杂物清理干净才能封闭固定梁
侧模板,并用布料覆盖顶部防止杂物进入梁内造成污染无法清理。

3转换大梁混凝土施工
3.1原材料及配合比的确定
由于位于地下室顶板,本工程转换梁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用一次分层浇筑完成,在选择原材料时,注意尽量减少单方混凝土的水、水泥用量,有利于控制水化热和减小混凝土收缩,为提高混凝土的抗裂防渗性能,掺入膨胀纤维防水剂sy-g:10%。

根据设计要求,通过多次试验调整优化配合比,最终确认混凝土配合比如表1所示,混凝土的水胶比为0.43,砂率41%,坍落度140㎜。

28天强度为41.9mpa。

表1:c30混凝土配合比
材料p.o42.5r水泥掺和料中砂碎石外加剂水ⅱ级粉煤灰sy-g ls-400
用量(㎏/m&sup3;)292 47 729 1048 35 8.22 162
3.2混凝土浇筑
在施工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制定相应的施工管理措施,确保转换大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1)要采取原材料遮盖、洒水;拌冰搅拌等措施,确保混凝土拌合温度不超过28.5℃;入模温度不超过30℃。

2)采用斜面分层的浇筑方法,斜面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450㎜,并保证上层混凝土覆盖已浇混凝土的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混凝土以1:6~1:10的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如下图所
示:
斜面分层浇筑示意图
3) 混凝土的振捣:全部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在出料口、坡角、坡中各配备一台振捣器。

操作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左右,消除两层之间的暗缝。

每一插点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秒,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间距和插入深度,一般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在显著下沉,不再出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由于梁钢筋非常密集,振捣棒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不大于0.5m;振捣时注意振捣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小于150㎜,并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

4)混凝土温度监测、养护
混凝土终凝后立即洒水、覆盖塑料薄膜养护及开展温度监测,①测温时间间隔:浇筑混凝土后1~3d为2h,4~7d为4h,其后为8h。

②养护:采用“洒水保湿+覆盖塑料薄膜+保温层”的方式。

由于混凝土表面温度较高,要勤洒水使其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当混凝土里表温差将要大于25℃、或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有可能超过20℃时要,要加保温层。

保温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保温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方可全部拆除。

结语
该工程在模板施工中做好模板支撑的定位控制,使各层立杆均在同一中心线上,确保荷载的垂直传递,成功完成转换层钢筋混凝
土大梁施工。

参考文献
1. 江正荣.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