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疏散楼梯相关设计要求

合集下载

建筑物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与施工要求

建筑物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与施工要求

建筑物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与施工要求在建筑物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与施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消防疏散楼梯作为建筑物中人员疏散的重要通道,其设计与施工要求需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以确保人员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一、设计要求1. 容纳人数计算: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要根据建筑物的总人数进行计算,确保楼梯宽度能够容纳预定人数的疏散需求。

根据相关规范,楼梯的宽度应满足人员流量设计要求,通常为每分钟疏散200人。

2. 楼梯宽度和台阶高度:楼梯宽度和台阶高度的设计需满足人体工学原理,提供适宜的步行感受和舒适度。

根据规范要求,楼梯的宽度应不小于1.1米,台阶高度应不超过0.19米。

3. 楼梯间距和肩高:楼梯间距和肩高的设计要考虑人员行走的舒适性和维度保障。

楼梯间距应根据楼梯通道长度合理设置,以保证人员行走安全和行进的平稳性。

肩高设计要求楼梯两侧置放合适高度的扶手,以提供支持。

4. 疏散信号和应急照明: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需配备疏散指示标志、安全标识和应急照明装置,确保人员在疏散过程中能够准确、迅速地找到出口和安全区域。

5. 消防设备设置:在消防疏散楼梯区域内设置灭火器、紧急报警装置和消防水源等消防设备,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二、施工要求1. 材料选择:消防疏散楼梯的施工材料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材料燃烧等级应达到国家标准的A级或B级。

2. 结构强度:消防疏散楼梯的结构强度要满足相关规范,并经过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承受人员疏散的重压和冲击。

3. 防滑设计:楼梯的施工表面应采用防滑材质,避免由于湿滑或其他因素导致人员滑倒,造成伤害。

4. 楼梯通道设置:楼梯的施工需保证通道的畅通和安全。

需要清除通道内的障碍物,避免楼梯通道被堵塞。

5. 安全防护:在施工现场需要设置警示标识和安全栏杆,以确保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设计疏散楼梯的要求

设计疏散楼梯的要求

设计疏散楼梯的要求
设计疏散楼梯应满足以下要求:
1. 规模适宜:根据楼层高度和使用人数确定楼梯宽度、数量和位置,确保能够容纳所有逃生人员,并允许快速疏散。

2. 通道宽度:楼梯通道应足够宽,以保证人员的快速流动和安全疏散。

建议通道宽度不少于1.2米,或根据当地建筑规范进行确定。

3. 步数和踏步高度:楼梯的步数应在合理范围内,不宜太多或太少。

每个踏步的高度也应相对平均,避免出现大的高差,以确保人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4. 踏步材料和防滑措施:楼梯的踏步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以减少人员在疏散过程中的滑倒风险。

可以选择使用防滑材料或在踏步上设计防滑条等措施。

5. 扶手配置与高度:楼梯应具备安全的扶手,并保证与踏步高度和位置适当匹配。

扶手的高度和固定牢固度应符合当地建筑规范的要求,以供人员在使用时提供额外的支撑和平衡。

6. 照明和紧急照明:楼梯道路应有足够明亮的照明设备,以确保人员能够清晰看到楼梯结构和踏步,避免意外发生。

此外,还应提供备用紧急照明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下断电或其他供电故障。

7. 明确标识与指示:在楼梯上设置清晰可见的标识和指示,包括楼层号码、疏散指示箭头、出口标识等,以指导人员正确疏散。

8. 防火和防烟措施:楼梯应采用防火和防烟设计,包括选用耐火材料、防火门、防烟封闭间隔等,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安全疏散。

9. 紧急报警设备:楼梯中应配备紧急报警设备,如火灾报警器或手动报警按钮等,以便人员在发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报警求助。

10. 适应特殊需求人群:楼梯设计应考虑到特殊需求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辅助设施和适应性设计,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疏散。

共用疏散楼梯的基本要求及应用原则

共用疏散楼梯的基本要求及应用原则

共用疏散楼梯的基本要求及应用原则一、基本要求共用疏散楼梯是指在一栋建筑物中,多个单位共同使用的疏散通道。

为了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共用疏散楼梯有以下基本要求:1. 安全稳固:共用疏散楼梯应具备足够的承重能力,结构牢固,确保在疏散过程中不会发生倒塌等事故。

2. 宽敞通畅:楼梯宽度应满足疏散人员的需求,通常应不小于1.1米。

同时,楼梯间的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不得设置障碍物。

3. 明确标识:楼梯间应设置清晰可见的疏散标识,包括指示箭头、出口标志等,以方便人员快速找到疏散通道。

4. 良好照明:共用疏散楼梯应保持良好的照明条件,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清晰地看到楼梯和出口。

5. 防滑措施:楼梯的踏面应采用防滑材料,以防止人员在疏散过程中滑倒。

6. 防烟措施:共用疏散楼梯应与其他区域隔离,防止烟气进入楼梯间,保证疏散通道的通风畅通。

7. 合理布局:楼梯的布局应合理,避免出现拥堵状况。

在设计中,应考虑楼梯的数量、位置和容量等因素。

二、应用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共用疏散楼梯的设计和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 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共用疏散楼梯的设计和使用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如消防法、建筑设计规范等。

2. 根据人员数量确定容量:根据楼梯的使用人数,合理确定楼梯的容量。

通常来说,每层楼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楼梯,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疏散。

3. 考虑特殊人群需求:在共用疏散楼梯的设计中,应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如老年人、残疾人等。

可以设置无障碍通道或辅助设施,以便这些人群能够安全疏散。

4. 定期检查和维护:共用疏散楼梯的安全性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定期对楼梯进行检查、清洁和维修,确保其良好状态。

5. 做好宣传教育:在建筑物内应设置相关的宣传标语、图示等,向使用人员传达疏散楼梯的基本知识和应急情况下的行为规范。

共用疏散楼梯的基本要求和应用原则是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疏散的重要保障。

图解疏散楼梯的规范要求

图解疏散楼梯的规范要求

编辑课件
15
4.3 利用凹廊做防烟楼梯间 如图疏散楼梯可利用凹廊做为防烟楼梯间
编辑课件
16
4.4 室外楼梯段 如图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编辑课件
17
பைடு நூலகம்
4.5 地下室楼梯间
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宜共用楼梯间,如必须 共用时,宜在首层入口处设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 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编辑课件
11
3.1 室外疏散楼梯见下图
编辑课件
12
3.2室外疏散楼梯的要求如下表
编辑课件
13
4. 疏散楼梯及楼梯间图示 4.1 室外疏散梯
疏散门应向疏散 方向开启,即应
向前室开启
如图室外疏散楼梯做为防烟楼梯
编辑课件
14
4.2 剪刀式楼梯做两部防烟楼梯
剪刀式楼梯可做两部疏散楼梯双向疏散,当做为防烟楼 梯时,防烟楼梯间应彼此分开。每层的前室及防火门上应设 置明显的楼层标志。
图解 疏散楼梯的规范要求
编辑课件
1
1.疏散楼梯 是安全疏散道路中一个主要组成部
分,应设明显指示标志并应布置在易于 寻找的位置。电梯、自动扶梯不能用做 疏散。
疏散楼梯的数量和宽度指标与建筑 使用性质、规模及耐火性能等有关,应 按规范要求确定。
编辑课件
2
1.1. 疏散楼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采 用弧形楼梯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 超过10度,且踏面宽度离扶手25cm处应不小于 22cm时:
编辑课件
3
1.2. 通常疏散楼梯坡度不应大于45度,踏 步宽度不应小于220mm,高度不应大 于200mm;住宅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 于260mm,高度不应大于175mm :

疏散楼梯距离设置要求

疏散楼梯距离设置要求

疏散楼梯距离设置要求
疏散楼梯距离设置的要求可以根据相关的建筑安全法规和标准进行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要求:
1. 楼梯宽度:楼梯的宽度应根据建筑人员疏散需求来确定,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通常情况下,公共楼梯的宽度应不小于1.10米,而疏散楼梯的宽度可能需要更宽。

2. 楼梯踏步长度:楼梯踏步的长度也需要根据相关要求来设置。

通常情况下,踏步长度应足够供人放置全脚,并且不应过大或过小。

3. 楼梯间距:楼梯间距是指两个相邻楼梯之间的水平距离。

楼梯间距的设置需要考虑到人员疏散的需要,通常情况下,间距应保持一定距离,防止人员之间的相互干扰和拥挤。

4. 楼梯扶手:楼梯应设置扶手,以提高人员的安全性。

扶手应符合相关规定的高度和材料要求,以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稳定地下楼。

5. 紧急出口标识:疏散楼梯还应配备明显的紧急出口标识,指引人们迅速找到安全出口。

除了以上要求外,疏散楼梯的建设还需要考虑人们的疏散时间、建筑高度、使用人数等因素,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因此,具体的疏散楼梯距离设置要求可能会
因场所和使用情况而有所不同,请参考当地的法规和标准进行具体设计。

建筑防火通规裙房疏散楼梯要求

建筑防火通规裙房疏散楼梯要求

建筑防火通规裙房疏散楼梯要求一、楼梯设置1.裙房疏散楼梯应设置在靠近主楼标准层或距疏散楼梯间不超过20m的位置,并应便于人员疏散。

2.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确定,每层疏散人数不超过200人时,其疏散楼梯的总宽度不应小于1.10m。

3.疏散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35m。

二、疏散宽度1.楼梯宽度应为每股人流宽度的最小值,每股人流宽度为60cm。

2.对于疏散走道,内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走道转角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0m。

3.首层对外出口门的总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确定,每层疏散人数不超过400人时,其疏散宽度不应小于1.0m。

三、疏散距离1.房间内最远点至房间门口的距离不应超过15m。

2.房间门口至最近安全出口或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40m。

在首层对外出口门到最近安全出口或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30m。

四、疏散指示标志1.在疏散走道、主要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难层(间)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

2.疏散指示标志宜设在靠近地面1m以下的墙面上,并应选用电光源的标志。

3.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明显的部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疏散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20m;对于袋形走道,间距不应大于10m;在走道转角区,间距不应大于1.0m。

五、应急照明1.应急照明灯具应设在墙面或顶棚上,其中心点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2.2m。

2.当应急照明作为备用照明时,其照度值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照度值。

3.当应急照明作为备用照明和疏散照明时,其电源应分别引自两个供电回路,每个回路的电源均应符合下列规定: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min;医疗建筑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金融商业交易场所不应少于60min。

六、楼梯间门1.敞开式外廊、与房间相通的阳台和外窗的建筑材料燃烧体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级耐火等级建筑不低于乙级;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不低于丙级。

2.敞开式外廊、与房间相通的阳台和外窗的间隔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2h,且分隔部位的高度不应大于5m。

消防安全建筑物疏散楼梯的设计和规范

消防安全建筑物疏散楼梯的设计和规范

消防安全建筑物疏散楼梯的设计和规范消防安全是建筑物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而疏散楼梯的设计和规范是确保建筑物内人员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探讨消防安全建筑物疏散楼梯的设计原则和国际规范。

1. 楼梯位置和数量为了满足疏散的需求,建筑物应有足够数量和合理安排的疏散楼梯。

通常情况下,大型建筑物应设计为多个疏散楼梯。

2. 楼梯宽度和高度疏散楼梯的宽度是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有序撤离的重要因素。

根据国际规范,公共建筑的楼梯宽度应不小于1.1米,而高层建筑的楼梯宽度应更大,以满足更多人员的疏散需求。

3. 通道和走廊疏散楼梯的设计还需要合理设置通道和走廊,确保人员能够顺利进入楼梯。

通道和走廊应保持畅通无阻,不得设置任何障碍物,以便人员快速撤离。

4. 楼梯扶手和护栏为了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楼梯应配备扶手和护栏。

扶手的高度和宽度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并且护栏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提供适当的支撑和防止人员坠落。

5. 疏散指示标识和照明为了方便人员迅速找到疏散楼梯,建筑物内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识。

此外,楼梯的设计还需要考虑适当的照明设施,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并使用疏散楼梯。

6. 防烟措施为了保证疏散楼梯的畅通无阻,建筑物还应考虑安装防烟措施,如防烟门或防烟楼梯间。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烟雾对人员疏散的干扰,提供更安全的撤离通道。

7. 日常维护和检查为了确保疏散楼梯的可靠性和正常使用,建筑物的业主和管理者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

如定期检查楼梯的结构和扶手的稳固性,确保疏散楼梯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总结消防安全建筑物疏散楼梯的设计和规范是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安全撤离的重要因素。

合理安排楼梯的位置、数量、宽度和高度,配备扶手和护栏,设置疏散指示标识和照明设施,安装防烟措施,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都是保证疏散楼梯功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关键要素。

以上原则和规范可以为建筑师、设计师和业主提供指导,确保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性能达到国际标准。

疏散楼梯要求

疏散楼梯要求

疏散楼梯要求
疏散楼梯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安全和有效地使人员迅速离开建筑物或场所,需要遵循的规定和要求。

以下是疏散楼梯的一些建议和要求:
1. 设计合理:疏散楼梯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建筑安全规范,包括通道宽度、坡度、承载力、防滑性等要求,以确保人员顺利疏散。

2. 明确标示:疏散楼梯应明确标示出入口位置和疏散路径,采用明亮的照明设施和合适的标识标牌,以便人员迅速找到疏散通道。

3. 十分疏散时间:疏散楼梯的设计应考虑到人员疏散时间,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有序地疏散人员。

一般要求不超过2分钟内疏散人员。

4. 安全设施:疏散楼梯应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如扶手、防滑设施、疏散应急照明等,以确保人员能够安全地下楼或上楼。

5. 不堆放杂物:疏散楼梯不应堆放杂物或阻挡疏散通道,以免影响疏散速度和安全。

6. 定期维护:疏散楼梯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保持通道畅通,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可靠可用。

7. 培训和演练:建筑物的管理者应组织疏散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和居民的疏散意识和应对能力。

请注意,疏散楼梯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可能因地区、建筑物类型和用途等而有所不同,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咨询相关建筑安全专家或当地建筑管理部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疏散楼梯相关设计要求
疏散用楼梯和楼梯间
作为竖向疏散通道的室内、外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枢纽,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

楼梯间防火和疏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人员的生命安全与消防队员的救灾工作。

因此,建筑防火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高度、层数,正确运用规范,选择符合防火要求的疏散楼梯,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防火要求,可将楼梯间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辅助疏散楼梯四种形式。

一般防火要求
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原则。

楼梯间的布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并尽量避免形成袋形走道。

双向疏散的原则。

楼梯间应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以便于双向疏散。

尽量靠外墙设置的原则。

靠外墙设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人员的援救行动。

各层不错位原则。

除与地下室连通的楼梯,超高层建筑中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上下直通,不变动位置。

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楼梯间位置变更,遇有紧急情况时人员不易找到楼梯,延误疏散时间,造成不应有的伤亡,特别是宾馆、饭店、商业楼等公共建筑。

地上层与地下层尽量不共用楼梯间原则。

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

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直通室外。

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为确保人员迅速疏散,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首层应直通室外。

在首层与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设有防火分隔设施,既
可有效防止疏散人员误入地下室、半地下室,又能阻挡火势、烟雾蔓延。

楼梯间空间独立原则。

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
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阶梯符合疏散习惯原则。

疏散楼梯间和走道上的阶梯应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因踏步宽度变化,紧急情况下易使人摔倒,造成拥挤,堵塞通道,因此不应采用。

由于建筑造形的要求必须采用时,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夹角不超过10度,
且每级离扶手250mm处的踏步的宽度不应小于220mm。

满足疏散宽度原则。

楼梯的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经计算确定。

满足最小宽度原则。

多层建筑中: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宽度可不小于1m。

高层建筑中:医院病房楼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1.30 m,居住建筑1.10 m ,其它建筑1.20 m。

满足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原则。

疏散楼梯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楼梯间的隔墙应满足2h以上耐火极限,疏散楼梯的耐火极限不小于1h。

设置疏散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

普通楼梯间(敞开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是指建筑物内由墙体等围护构件构成的无封闭防烟功能,且与其他使用空间相通的楼梯间。

多层建筑常用敞开楼梯间,高层和地下建筑中不能使用。

敞开楼梯间的特点:
楼梯三面有围护结构
一面敞开于大厅或走廊
进入楼梯间没有门,或只设普通的木门、玻璃门
直观、易找,疏散方便,使用方便,经济
防火上不安全,是烟火向其它楼层蔓延的主要通道。

敞开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是指三面有墙围护,面向走道一侧敞开的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的防火设置要求
敞开楼梯间除应满足疏散楼梯的一般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房间门至最近的楼梯间的距离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2.楼梯间在底层处应设直接对外的出口。

当一般建筑层数不超
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3.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梯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0mm。

4.除公共走道外,其他房间的门窗不应开向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是指设有阻挡烟气的门的楼梯间。

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封闭楼梯间的防火设置要求:
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
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多层民用建筑中封闭楼梯间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一般应设封闭楼梯间的建筑物有:
1.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多层旅馆及超过五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包括底层扩大封闭楼梯间)。

2.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高层工业建筑(厂房、库房)。

3.甲、乙、丙类生产厂房。

4.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单元式住宅除外)。

5.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宜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6.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

7.高层建筑的裙房。

8.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

9.人防工程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的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等。

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是指具有防烟前室和防排烟设施并与建筑物内使用
空间分隔的楼梯间。

其形式一般有带封闭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阳台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凹廊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等。

防烟楼梯间的特点:
楼梯间入口处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前室、阳台或凹廊进入或走出楼梯间要经过2道乙级防火门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前室的面积,对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不应小于10平方米;对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平方米,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平方米;对于人防工程不应小于10平方米。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一般应设防烟楼梯间的建筑物有:
1.一类高层民用建筑。

2.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

3.塔式高层住宅。

4.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

5.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

6.建筑高度超过32米且每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

7.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高层停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

8.人防工程当底层室内地平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的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商场、餐厅、层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等。

室外疏散楼梯
室外疏散楼梯是指用耐火结构与建筑物分隔,设在墙外的楼梯。

室外疏散楼梯主要用于应急疏散,可作为辅助防烟楼梯使用。

室外楼梯的特点:
设于建筑外墙端部
全开敞
防烟效果好
室外疏散楼梯的设置要求:
1.楼梯及每层出口平台应用不燃烧材料制作。

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小时。

2.在楼梯周围2米范围内的墙上,除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梯段。

3.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米,倾斜角一般不宜大于45度,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米。

室外楼梯
当室外楼梯作为疏散楼梯使用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在楼梯周围
2.00m范围内的墙上,除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梯段。

剪刀楼梯间
剪刀楼梯,有的称为叠合楼梯或是套梯。

它是在同一楼梯间设置一对相互重叠、又互不相通的两个楼梯。

在其楼层之间的梯段一般为单跑直梯段。

特点:
在同一楼梯间里设置了两个楼梯,具有两条垂直方向疏散通道的功能。

剪刀楼梯,在平面设计中可利用较为狭窄的空间,可起两个楼梯的作用。

两个楼梯间为各自独立空间,虽近在咫尺却不能相通。

楼梯段是完全分隔的。

剪刀楼梯的设计要求: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

两梯段之间如没有隔墙,则两条通道是处在同一空间内,若楼梯间的一个出口进烟,会使整个楼梯间充斥烟雾。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采用了剪刀楼梯的高层住宅户门、主楼梯间的门一般开向共同使用的短过道内,使过道具有扩大前室的功能。

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是:所有的住户和过道、楼梯间、电梯井,相邻的墙都是有足够厚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防火墙的作用。

各住户之间的分户墙,有足够高的耐火极限。

各住户开向走道的户门,都采用防火门。

防火门都设有闭门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