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形象内涵,分析技巧手法
【作文指导与实践】第三单元写作技法指导:学写文学短评-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片段三:这首词描写了一家人的形象,夫妻二人都上了年纪,不能劳作了,只能喝点酒,谈谈心。 而大儿、中儿十分勤劳,一个在锄豆,一个在编织鸡笼。小儿子还不成事,在溪边玩耍。
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在文学短评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 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 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 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短评的中心论点。“叙”与“议”的关系,实际上 是论据同论点、材料同观点的关系,“叙”是为“议”服务的;“析”与 “评”的关系,实际上是论证同论点的关系,“析”是为“评”服务的。 我们知道,在任何议论性的文章中,材料同观点,论据、论证与论点,都 是应该统一的,所以,在文学短评中,叙、议、评这几方面应该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其中尤以边叙边议的方式较多,而评价有的是通过分析水到渠 成地显现出来的。
2.开门见山,画龙点睛
无论是鉴赏原文的主题思想,还是艺术表现手法、语言风格,都应该在 鉴赏中明确无误地指出或揭示出来。可采用“起笔开门见山,收笔画龙点睛” 的方法来明确、突出主题,做到开宗明义,卒章显志。
3.立足整体,集中笔力
赏析文写作必须统揽原文全部内容,把握原文主要观点,洞悉原文主要的 艺术表现手法。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剖析矛盾的主要方面。例如,一篇文章整 体上运用了象征、对比等艺术手法,则不宜再对局部,如个别的语句进行修辞 分析(有特殊要求的另当别论)。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抓住1~2个要点即可,集 中笔墨,定点鉴赏,对问题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切不可贪多求全,主次不分。
《稻草人》 文章解析

《稻草人》文章解析稻草人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在其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人性、现实与理想的思考与探索。
本文将从人物形象、主题意义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对《稻草人》进行解析。
一、人物形象分析在《稻草人》中,主要出现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分别是主角周博文和胡四子。
周博文是一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具有高度的理想追求和孤独的心灵。
而胡四子则是一个务实而粗犷的农民,代表着广大农民阶层。
他们两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周博文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抱有强烈的不满,他对于贫穷、不公平和愚昧等现象深感无力。
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真理和美的追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社会。
但是他的理想在现实中却遭遇了巨大的阻力,最终导致他的精神崩溃。
而胡四子则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民形象,他务实、粗犷,对于现实并不抱怨。
他以自己的双手劳动来谋生,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较为简单。
他并不渴望改变社会,只是为了生存而努力工作。
通过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对比,可以看出作者渴望通过周博文的形象来呼吁知识分子要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改革与建设中。
同时胡四子的形象则体现了大多数劳动者对于现实的接受与适应。
这两个形象都具有广泛的社会代表性,体现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主题意义探究《稻草人》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矛盾的思考与揭示。
作品通过周博文和胡四子两个人物形象的对比,展示了现实社会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并以周博文的精神崩溃来暗示了这种冲突的无法调和。
作品中,周博文对于社会的不满和理想的追求,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担当,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无力与困惑。
而胡四子则代表了农民阶层对于现实的接受及对于物质生活的简单要求。
通过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对比,作品揭示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并以周博文的精神崩溃来暗示了这种矛盾的无法解决。
作品告诉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理想并非唯一的选择,接受现实并努力改善现实,也是一种对于人生的态度。
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

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1一、初读,了解诗的内容1、了解题目背景首先我让同学注意题目。
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
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象杨炯的《从军行》,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杜甫的《春夜喜雨》既交待了时间节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喜悦。
其次看“注释”。
试卷中的短短一二句注释,却是给你的暗示。
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2、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首先是不同方式反复诵读。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被深刻地品味出。
读之同时,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
然后我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大意,通过对字词句的解释来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为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
二、细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主要从表达技巧上鉴赏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
其实,无论写诗也好,写其他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也罢,都是离不开想象的。
对于诗歌来讲,想象无疑是诗歌的特色之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之一。
谢冕老师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
创作中的语言技巧如何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创作中的语言技巧如何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创作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和表达手法,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文学、音乐、绘画等创作领域,语言技巧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它们能够增强作品的情感、形象和思想内涵。
本文将探讨一些提升作品表现力的语言技巧。
1. 增加形象感官描写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作品中所描述的人物、地点、事件的真实感。
例如,在描写一个人时,可以详细描述其外貌特征、衣着风格、举止神态等,让读者可以想象出这个人物的形象。
类似地,在描写景色时,可以通过细腻的用词和恰当的比喻,将读者带入到作品所表现的环境中去。
2. 运用比喻和隐喻比喻和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比喻是直接的比较,可以明确地将两者相连,而隐喻则是间接的比较,常常需要读者进行联想和理解。
通过运用比喻和隐喻,创作者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
3. 运用修辞手法创作者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夸张、对比等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例如,在表达情感时,通过运用排比手法,可以增强语气,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情感的力度;通过夸张手法,可以夸大事物的特征,以达到强调和印象深刻的效果;通过对比手法,可以突出事物的差异和冲突,让作品更具张力和对比效果。
4. 运用节奏和韵律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对于表现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创作者可以通过运用断句、押韵、重复等手法来控制作品的节奏和韵律。
例如,在诗歌创作中,通过押韵和韵律的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味,使作品更加悦耳动听;在散文或小说中,通过变换句子长度、使用短语和长句的结合,可以使作品的节奏更为流畅和有层次感。
5. 运用对话和独白对话是创作中常用的语言形式之一,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可以展示人物性格、情感和思想。
创作者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表达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情感变化,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独白则是通过一个人物的内心独白来表达思想、感受和心理状态,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内心的世界。
艺术作品鉴赏

艺术作品鉴赏艺术作品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察、理解和评价,来感受和欣赏艺术的美。
无论是绘画、音乐、文学还是雕塑等各种艺术形式,都可以成为我们鉴赏的对象。
艺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作品的表现形式、主题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以及与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艺术作品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案例一:绘画作品《星空》绘画作品《星空》是一幅以星空为主题的油画作品。
画家通过运用颜色、线条和形状等艺术手法,将星空的宁静与浩瀚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赏这幅作品时,我们可以先从整体上把握画面的氛围和情感,感受到星空给人的宁静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然后,我们可以仔细观察画家在细节上的处理,如星星的布局、颜色的运用等,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画家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最后,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对艺术的理解,对这幅作品进行评价,如是否能够传达出画家想表达的情感,是否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等。
案例二:音乐作品《命运交响曲》音乐作品《命运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交响曲以其激情四溢的旋律和宏大的气势而闻名于世。
在欣赏这部作品时,我们可以先通过听觉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表达的力量。
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这部交响曲的结构和演奏技巧,以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此外,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最后,我们可以对这部交响曲进行评价,如它是否成功地表达了作曲家的情感,是否具有独特的创造性等。
案例三:文学作品《红楼梦》文学作品《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备受推崇。
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我们可以先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结构和主题,如它所描绘的封建社会的衰落和人性的悲剧等。
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以及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风格等。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揭秘文学作品的文学技巧与手法

揭秘文学作品的文学技巧与手法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和传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
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背后都有丰富多样的文学技巧与手法的运用,这些技巧和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具吸引力、情感共鸣力和艺术感染力。
本文将揭秘一些常见的文学技巧与手法,并探索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的魅力与作用。
一、意象的运用意象是作家运用文字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形象的具体描写,通过具体形象的呈现,传达作品的主旨和情感。
通过生动的意象描写,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景和情感,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例如,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出现的各种脑洞大开的疯狂想法,营造出一种荒诞离奇的氛围,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主人公内心的焦虑与矛盾。
二、比喻的妙用比喻是一种通过对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对比,以此来达到更加生动有趣、形象明确、语言优美的表达方式。
比喻能够丰富作品的意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杨绛的《我们仨》中,杨绛通过将家庭成员的性格特征与物品进行比喻,如“爸爸是台大立式钢琴,我是个精致的瓷器”等,使读者对人物的特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三、隐喻的巧妙运用隐喻是一种通过运用一种意象来暗示另一种意义或者概念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象征性和启迪性。
隐喻有助于提升作品的思想性和审美价值,使其更具深度和内涵。
在郁达夫的《春》中,作者通过描述春天的景象与主人公内心的挣扎进行隐喻,表达了主人公的挣扎与矛盾情感。
这种隐喻的运用使作品更具思想性和感染力。
四、叙事的技巧运用叙事是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写作方式,通过叙述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推进,使读者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
作家可以通过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的错综复杂关系来营造悬念和紧张感,从而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通过复杂的内外心理斗争和复仇行动,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如何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如何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是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作为教育专家,我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一、明确主题思想的内涵主题思想是指作品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是贯穿作品始终的灵魂。
理解主题思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整体把握: 能够读懂作品的背景、时代、作者创作意图等,整体把握作品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
2. 细致分析: 通过对主要人物、情节、环境、语言等细节的分析,找出作品中反复出现或反诘的主题元素。
3. 深入思考: 分析主题元素的组合和联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哲理性含义,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和联系。
二、识别艺术手法的运用艺术手法是指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思想,在作品中运用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例如:1. 人物塑造: 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示出人物性格、命运和思想,最大限度地引出主题。
2. 情节安排: 通过事件的安排和冲突的设置,推动情节发展,展示出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3. 环境描写: 通过环境描写反衬人物的心情和氛围,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和主题思想感情。
4. 语言修辞: 运用语言的修辞、风格和语气,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表达效果。
三、注意培养分析能力的技巧1. 提炼关键词: 从作品中筛选出能够体现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的关键词,并进行总结归纳。
2. 绘制思维导图: 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要素进行整理和关联,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作品的结构和内涵。
3. 对比阅读: 将同类作品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不同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的异同,加深理解。
4. 写作练习: 鼓励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锻炼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四、了解阅读体验和情感共鸣在理解和分析作品的同时,也要关注阅读体验和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并将其与自身的经历和感受相结合,才能真正体会作品的魅力。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元素,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呢?以下是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外貌特征和穿着打扮入手。
外貌特征通常包括身材、面部特征、发型等方面,而穿着打扮则可以反映人物的社会地位、职业身份以及个人品味。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描述和描绘,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和性格特点。
其次,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言行举止和性格特点进行分析。
人物的言行举止通常可以反映其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比如语言的严谨程度、行为的举止规范等。
而性格特点则包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性格缺陷、性格优点等方面,这些都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和与他人的互动来展现的。
另外,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也是人物形象分析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和对其心理活动的刻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情感状态、思想感情以及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这些方面的描写往往可以让读者更加贴近人物,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人物的命运和成长经历入手,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
人物的命运和成长经历往往是其性格和行为的根源,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描写和刻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以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对其造成的影响。
总的来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从外在特征、言行举止、性格特点、内心世界、命运和成长经历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描绘。
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的内涵和作品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形象内涵,分析技巧手法
------中考小说阅读应试指导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
小说作为阅读命题材料,在中考中占有较大比例。
因此,小说阅读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分析典型环境、鉴赏主题与技巧等。
进行小说阅读训练时,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理清故事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等入手,要特别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等较为深层面的意义。
中考有关情节的命题范围主要包括情节的概括、线索的作用、情节间的关系、情节对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的作用等。
解答此类题时,一要注意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来概括事件的表述是否完整,二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替,三要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二、感受人物形象。
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并借以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是小说创作的重点。
在鉴赏评价小说时,需要从作家刻画人物塑造典型性格的方法
入手,去分析其对小说人物塑造的作用,准确的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中考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考题,大致包括三种题型:一是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二是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因此,平时阅读时把握人物形象应做到:一要认真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等描写;二要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辅助人物;三是评价人物切忌贴标签式地将人物脸谱化,而应当就事论“人”;四要明确小说人物的“典型化”特征,把人物放到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三、分析典型环境。
环境是人物赖以活动的舞台,是故事发生、发展的特定场所。
小说中的典型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分析鉴赏环境应做到:一要掌握自然环境的作用,即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烘托人物心理等;二是对社会环境的阅读,要能由表及里深刻领悟其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认真体会人物关系特点。
中考对环境的考查主要有三种命题形式:一是在文中准确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二是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三是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四、领悟深刻内涵。
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是评价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环节,是实现小说
社会功能的关键所在。
如何领悟小说的主题呢?一要从小说的主题入手,有的标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二要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三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四要从小说是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挖掘主题时,要从小说的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中考对主题的考查主要有三种题型:一是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二是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示,谈谈你的一点体会);三是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五、鉴赏写作技巧。
鉴赏写作技巧的目的是挖掘小说中的美感因素。
分析鉴赏小说的写作技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是从表达方式角度,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思考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亲切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思考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及作用——顺序:能按某一顺序(时间
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叙述。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些交代。
思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白描: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
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人物对话、心理、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以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二是从表现手法角度,思考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及其对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三是从结构安排角度,思考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