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之人物形象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知识总结及专项训练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知识总结及专项训练

解题指导——“三结合一深入”1.锁定场合,结合具体情境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往往把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场合,通过人物在这个场合中的表现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制于这个场合。

如《林黛玉进贾府》里对于同一个问题——女孩子读书,林黛玉前后的回答就不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林黛玉刚进贾府不知道老祖宗对女孩读书的看法,林黛玉就说了实话;后来知道了,就说了假话,由此可以看出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小心、敏感,当然还有她的聪慧。

锁定了相关场合,从“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这个角度去理解,就能准确理解人物此时的心理了。

2.整体感知,结合上下文小说中对人物的心理(或心情)描写自有作者的一番苦心,更是具有一种画龙点睛之妙。

因此,在解读文本时必须结合上下文,整体感知。

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事情的发展和结局,掌握具体人物的心理在全文描写中所处的地位,从而更好地剖析人物心理描写的别具匠心。

从“人物在整个事件中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或表现”这个角度去理解。

3.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往往通过人物外在的表情动作来显现。

因而我们在分析人物心理时,还必须抓住关键词语,借助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分析理解人物的心理(或心情)。

《祝福》中祥林嫂见到“我”后“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表现出她见到了希望。

4.深入文本,换位思考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

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因为命题者的“题材”都涉及人物复杂内心活动这一方面。

【命题角度二】整体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性格)提问方式——怎样确定是整体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性格)题?题干示例(高考全国卷Ⅱ)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

(高考全国卷Ⅱ)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形象人物分析报告范文

形象人物分析报告范文

形象人物分析报告范文分析对象:李明(化名)日期:2022年6月15日一、姓名与年龄李明,男性,年龄25岁。

二、外貌特征李明身材中等,身高约1.75米,体型健壮。

他有一头黑色短发,眉毛浓密,眼睛略微上翘,透露着灵动的气质。

他的脸型为方形,五官清晰,颧骨分明,给人一种坚毅的感觉。

皮肤的肤色较为黝黑,很有阳光的气质。

三、穿着风格李明通常穿着休闲和时尚的服装,他注重衣着的品质和搭配。

他喜欢穿着简洁而舒适的T恤衫或衬衫,搭配一条合身的牛仔裤或休闲裤。

在冬季,他会选择套装或大衣来保暖,并且喜欢用配饰来提升整体造型,如帽子、手表等。

李明的穿衣风格既时尚又不失朴素,展现了他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时尚的敏感度。

四、表情与仪态李明的表情显得开朗、自信而又友好。

他常常展现出微笑,给人一种亲切和和善的感觉。

他的眼神灵动有力,常常透露出坚定和决心。

他的举止庄重而自信,不急不躁,体现出他的成熟和稳重。

五、气质特点李明具有较强的领导力和沟通能力。

他善于与人交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他为人正直,善良,富有责任感,为人处事宽容且乐于助人。

他有很强的自制力和毅力,勇于面对困难,并且能够积极应对挑战。

六、总结与建议综合以上描述,李明是一个年轻、阳光和自信的形象人物。

他的外在形象展示了他时尚、大方又亲和的一面,而内在气质则表现出他的果断和谦虚。

这些特点使他在职场和社交场合中游刃有余。

然而,他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形象,例如通过培养更多专业技能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或者参与公益和志愿者活动来展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全面地展示自己的形象与风采。

阅读理解:人物形象分析

阅读理解:人物形象分析
朋友:诚恳,忠厚老实,尽职尽责,活 泼开朗,乐观,稳重……
陌生人:拾金不昧,不贪小便宜,乐于 助人,善良,乐观……
答题误区
问:你认为“XX”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我认为,“XX”是一个善良、有爱心, 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人。
哪里有误?
拨乱反正
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时,我们不仅要答 出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有结合文章内 容具体分析,也就是你从哪个地方看出这个 人物这一品质特征的,是通过哪一件事,哪 一个细节,哪一个人物描写,这些都要分析 出来。
总结:
如果文中出现形容人物性格特征的 原词原句,在答题的时候,我们可 以直接拿来使用。
角度二
人物的遭遇或者 人物所面临的处境
解释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我们要分析人物在文章中所
面临的处境是什么,或者他遭遇了什么。
举例:
刘胡兰的遭遇是什么?敌人的威逼利诱,软硬兼施。 如果不说出同党的姓名,便会被铡刀铡死。
①通过爸爸教我读的杜甫,陆游的诗,可以看 出父亲是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形象。
②通过爸爸在我小时候教我读诗,以及深夜里 突然回来跟我读诗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爸爸 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爸爸是一个深爱自己孩子, 又懂得教育孩子的慈父。
你认为,本文的“XX”是一个什么样的的人,请作简 要分析。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XX”有哪些品质。
分析文中“XX”这一人物形象。
文中哪一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或者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上海中考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回顾
1.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作简要分析。
(2010年第24题)
2.依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解题:通过爸爸所做的这些事,可以看 出爸爸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 父,又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

分析人物形象开题报告

分析人物形象开题报告

分析人物形象开题报告1. 引言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元素,它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方面的细节,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角色。

分析人物形象是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将以分析人物形象为主题,探讨其重要性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步骤和方法。

2. 人物形象的重要性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人物形象可以丰富故事的情节。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致描写,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动机,从而使整个故事更加有趣。

其次,人物形象可以为读者塑造鲜明的视觉形象。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和穿着打扮,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想象出人物的容貌和形象,增强阅读的沉浸感。

最后,人物形象可以传递作者的观点和主题。

通过刻画不同性格、背景和行为的人物形象,作者可以通过他们的角度表达自己对社会、人性或生活的看法,引发读者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

3. 分析人物形象的步骤3.1 收集素材分析人物形象的第一步是收集有关人物的素材。

这包括人物在故事中的言行举止、对话内容、与其他角色的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可以通过分析人物的背景、家庭、职业等因素,了解人物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对其形象塑造的影响。

3.2 描述外貌特征分析人物形象的第二步是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

这包括人物的身高体型、面部特征、发型发色等方面的描写。

通过对人物外貌的具体描述,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想象出人物的形象,与之产生共鸣。

3.3 分析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形象的第三步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这包括人物的喜好、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刻画。

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在故事中的动机和行为,并对其产生情感共鸣。

3.4 解读言行举止分析人物形象的第四步是解读人物的言行举止。

这包括人物的对白、行为和动作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对人物言行的解读,读者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3.5 分析角色关系分析人物形象的最后一步是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

阅读理解 (小初)记叙文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理解 (小初)记叙文分析人物形象

4.标清序号
①关爱孩子:怕我伤心难过,忍住病痛,强作平静 。 ②坚强: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从来不吱一声 。 ③心胸豁达:说起身后事,淡然看之。 ④追求完美:母亲唠叨身后事时,惦记还少了一条裙子。
⑤善良:母亲主动提出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去。
方法总结

答题四步法:

审清题干 梳理内容 具体概括 标清序号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 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 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 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 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 , 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善良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
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
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
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
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 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 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 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 。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 不舍的 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 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 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 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 ,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人物形象分析专题讲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人物形象分析专题讲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人物形象分析专题讲解(一)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共有五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方式,而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起辅助作用。

1叙述是一般的交代,把人物的概貌、事件的过程、场景的全貌条理清楚地陈述出来;2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地刻画,使之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常用的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人物描写,也有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描写也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3议论是作者对所写人物、事件的认识、评价。

4抒情是作者对人物、事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

5记叙文中有时也用说明但很少,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

以上表达方式各有特点,但在记叙文中,它们又往往是综合使用、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在文章中各自起着自己独有的作用。

叙述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起决定作用;描写起渲染气氛、塑造形象、增添文采的作用。

议论在记叙文中往往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提示主题的作用;段与段之间的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抒情可以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加充分,更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1.指出下列各句所用表达方式。

(1)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2)南阳为古宛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因其地理形势及所处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3)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

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

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

()(4)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5)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

阅读理解技巧之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理解技巧之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之分析人物形象一、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1•从人物的正面描写入手所谓正面描写即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反映作品的主题。

1.1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心理,体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品质。

记叙文阅读中,大多依据人物的事件来分析人物性格及品质。

所以,在概括人物形象时,大家要紧紧抓住事件,从中体会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及品质。

1.2肖像描写他叫外貌描写)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注意区分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前者刻画人的长相和衣着等,是一种先天的和经常性的状态;后者是指某一具体情境下人物的神情状态。

1.3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

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2.从人物的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入手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 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3.从人物的细节描写入手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场面、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要经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4.从对比、抑扬结合等写作手法入手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人物自身不同言行、境遇的对比,多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对比等, 都能有力地揭示人物性格。

、做题步骤和思路1.人物形象分析一般可按以下四步进行步骤一:找出描写或评价人物的语句。

步骤二:概括文章人物形象特点。

步骤三:品味相关语句的艺术手法(修辞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及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

短篇小说阅读理解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短篇小说阅读理解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短篇小说阅读理解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在阅读短篇小说时,分析人物形象是理解故事的重要一环。

通过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性格、动机和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以下是一些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1. 描述和外貌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述来了解他们的外貌特征。

外貌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个性特点,例如,一个人苍老的面容可能表明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另外,作者对人物的穿着和仪态的描述也可以反映他们的品味和社会地位。

2. 对话和行为人物的对话和行为是了解他们性格的关键。

通过人物的对话,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语言风格、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一个人使用直接、坦率的语言可能表明他们勇敢、直率;而一个人沉默寡言可能表示他们内向、神秘。

此外,人物的行为和决策也可以揭示他们的性格特点。

3. 内心世界和动机通过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动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记忆来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

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做出某些选择,以及他们的动机是什么。

4. 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和互动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也可以揭示他们的性格特点。

通过观察人物与其他角色的相处方式,我们可以了解他们是善良还是自私、友好还是敌意。

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冲突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

5. 符号和象征有时候,作者会使用符号和象征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例如,一个人喜欢养花可能意味着他们渴望和平与稳定;一个人拥有一只黑猫可能象征着他们的不祥或者神秘。

以上是分析短篇小说人物形象的一些基本方法,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并在阅读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学生: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学习目标】1、掌握中考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方法2、熟悉中考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

【中考人物形象分析常见题型】1.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题型一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试题回顾方法探究第一步审清题干(胡适《我的母亲》)试题: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第⑦段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4分)概括人物形象 +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品质特点1 (1分) + 具体依据1(1分)品质特点2 (1分) + 具体依据2(1分)第二步梳理情节抓住关键词句注意情节转换⑦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

医来医去,总医不好。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第三步具体概括【注意】多侧面忌笼统⑦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

医来医去,总医不好。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第四步标清序号①严厉:晚上人静后母亲重重地责罚、教育我。

②疼爱儿子: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方法总结答题思路:审清题干梳理情节具体概括标清序号表述形式:品质特点1 (1分) + 具体依据1(1分)品质特点2 (1分) + 具体依据2(1分)总结历年中考试卷中人物形象题的答案: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热心、执著、洒脱豪放、老实、狡猾、泼辣、孤独、悲伤安贫乐道、洁身自律、清正廉洁、循规蹈矩、郁郁寡欢、寡言少语、胆小、圆滑、暴躁、势力……【题型二】结合具体的人物描写分析形象人物描写分类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人物描写这类题型的主要提问方式:例1.(·鲁迅《藤野先生》)第(21-22)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例2.(朱自清·《背影》)第⑥段中画线句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分值:2-4分方法探究例1.(鲁迅·《藤野先生》)第21--22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答案:语言描写(1分)突出了毫藤野先生无民族偏见、关心、爱护我的高尚品质(1分)。

答题要素:描写方法+表达效果例2.(朱自清·《背影》)第⑥段中画线句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⑥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答案: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人物。

(2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父亲攀爬月台买橘的艰难,真切地表现出父亲对我的挚爱。

(2分)答题要素:描写方法+表达效果方法总结表述形式:描写方法 + 表达效果外貌、语言生动形象地(传神地、巧妙地)写出了......动作、神态(突出地、真切地)表现了........心理.... (性格特征或感情等)真题演练(《用你爱我的方式爱你》)划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①你突然打电话说要来我家,电话里,你轻描淡写地说:“听你二伯说,巩义有家医院治腿疼,我想去看看。

先到你那里,再坐车去。

你不用管,我自己去……”②第二天,我还没起床你就来了。

打开门后我看见你蹲在门口,一只手在膝盖上不停地揉着。

你眉头紧锁,脸上聚满了密集的汗珠。

我埋怨你不应疼成这样才去看医生,你却说没啥大事。

③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

我紧追过去,在你前面弯下腰,我说:“爸,我背你到外面打车。

”你半天都没动,我扭过头催你,才发现你正用衣袖擦眼,你的眼睛潮红湿润,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风迷了眼。

”又说:“背啥背?我自己能走。

”纠缠了半天,你拗不过我,终于乖乖地趴在我背上,像个听话的孩子。

参考答案动作描写(1分),传神地写出了父亲行动的痛苦,暗示父亲病情严重(1分)为下文“我”背父亲做了铺垫(或照应上文父亲说自己腿疼要去看病)(1分)。

【真题练习】滴水之恩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

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

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

”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

“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

”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

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

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

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

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

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

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

“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

”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

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

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

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

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

后来再也不赌了。

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

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

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

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1、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①善良,有爱心,乐于助人:为潦倒的他买水买糕,并劝他回家。

②细心体贴,尊重他人:没有言明“我”曾帮助过他,维护他的尊严,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意思对即可。

一方面2分,其中形象1分,分析1分。

共4分)【课后练习】(二)现代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海子爷与老雪狼郭雪波①漠北。

苦寒之地,有一大泽,老百姓管它叫天海子。

天海子西畔一隅,扎着一座地窖子,里边住着海子爷。

②可以这么说,天海子周边百里就剩海子爷这么一位两条腿的活物了。

当初大迁徙,儿孙们跪着求他,一块儿走了吧。

海子爷晃脑袋说,不。

儿子说,这儿已没法活人了。

海子爷说,我有法活,开春儿我就往海子边儿撒草籽儿插树条子。

儿子没辙,留足过冬食物抹着泪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可没有熬到过年,一场沙尘暴就把他的房子卷翻了,老汉便挨着天海子挖了一个地窖子穴居起来,就如一只老狼苦守着这片被弃的土地。

③天海子边崖下有一洞穴,洞口上遮着沙蓬子。

海子爷每天那经过都要吹吹口哨。

那丛沙蓬子下便有了动静,若有若无的两点绿光十分微弱地在那里闪动。

海子爷的嘴角呈现出微笑,心说:老伙计,还活着,活着就好。

④如往常一般,海子爷到天海子冰面,就往冰窟的深水放鱼钩鱼线。

等着鱼儿咬钩。

今天的头条鱼,半个时辰之后才上钩。

海子爷从钩上取下那条鱼往身侧土筐里扔,习惯地回头望了望,想到不远处蹲着的老雪狼,兀自笑了。

每当扔头条鱼时,他都会这样。

⑤那是三年前的事。

当他把头条鱼扔进身侧土筐里,转瞬,鱼就被一只老狼叼走了。

那老狼一瘸一瘸的,跑起路来歪歪扭扭,海子爷很快就追上了。

他惊诧了:这老雪狼竟是他多年前的“冤家对头”——当年被人们围剿后逃脱的那只母狼。

海子爷还清晰地记得,它和一只公狼被大伙围剿到天海子边,公狼为保护它而掉进天海子的那一刹那,它惨烈的嚎叫。

想到这,海子爷盯视片刻,挥挥手说,你走吧!老雪狼低垂的雪色长尾冲海子爷摇了摇,咬着鱼蹒跚而去。

海子爷一直目送着它回到天海子边沙崖下的那个洞穴,他终于相信了母狼一直守着天海子的传说。

⑥想到这些,海子爷便心生感叹。

在冰天雪地的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里了。

这些年,他们仿佛就成了一对彼此熟悉的伴儿守在这片荒漠。

⑦海子爷每天钓完鱼,路过老雪狼的岩洞,总要从筐里拣出一条鱼,扔过去。

老雪狼待他走远,便从那丛沙蓬子后走出来,找到那条鱼,冲着海子爷的背影呜呜嚎两声,便转回穴内。

今天也不例外。

⑧当日夜里,北风刮得紧。

天海子边传来老雪狼的哀嚎。

一早醒来,想到老雪狼昨夜的哀嚎,他放心不下要去看看。

到了洞口,海子爷依旧吹起口哨,似有似无的绿点过了好久才出现,他松下心来。

⑨他下到天海子的冰面,凿了两个冰窟把鱼线放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