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训练——人物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期末阅读】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有答案)

【期末阅读】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有答案)

【期末阅读】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有答案)班级姓名成绩【典例分析】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阳光下的含笑花①那一年流浪在外,历尽了挫折失意,最后终于踏上了向北的列车,回家。

然而所剩的钱只能买半程的车票,我只好走到哪里算哪里了。

坐在火车上我已身无分文,夜色沉沉,疲惫使我困倦,饥饿却让我清醒,那份折磨难以描述。

我坐在那里木然地看一本很久以前买的杂志,车厢里的人大多沉睡着。

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妇女没有睡,也拿着一本书在看,书名叫《爱的教育》。

②时间慢慢流逝着,手中的杂志已不知翻了多少遍,车窗外天已蒙蒙放亮。

过道上已有服务员推着小车叫卖各种早点,我身旁的中年妇女买了一瓶矿泉水。

我看着杂志,努力不去想那些美味的食品。

低头一瞥间发现那中年妇女把找回的一把钱只随意地塞在口袋里,外面还露出一半来。

我的心忽然狂跳起来,随之而生的诱惑迅速占领了我的意识。

我相信自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钱拿过来,可又不愿因此而让生命受到丑恶的玷污。

然而饥饿像一个恶魔占据着我的身心,此时此刻金钱的诱惑实在太大,那念头压也压不住。

天已大亮,有阳光照射进来,人们都打着呵欠醒来,我想我应该动手了,这也许是最后的机会了。

③我把手伸过去,由于紧张竟碰到了中年妇女的胳膊。

她转过身来,微笑地问:“有什么事吗?”④我一时惊呆,好久才怯怯地说:“阿姨,你口袋里的钱快要掉出来了。

”⑤她笑了笑,把钱装好后连声向我道谢,然后便和我闲聊起来。

看我手拿杂志,她便问我是不是喜欢读书,我点头,她把手中的书递过来,问我是否读过,我惭愧地摇头,她微微一笑。

我忽然有了一种亲切的感觉,六月的阳光照在脸上,让我欣喜自己没有在洁白的青春岁月中留下污点。

⑥快到中午的时候,火车停靠在一个美丽的小站。

这是一个小镇,每家的门前都开满了一种细密的小花。

身旁的阿姨在这里下车,她走了几步又折回来,把那本《爱的教育》放在我手上说:“送给你,没事的时候读一读。

”说完便含笑而去。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专项复习——分析人物形象(有答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专项复习——分析人物形象(有答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专项复习——分析人物形象(有答案)班级姓名成绩一、课外阅读。

鲨鱼(节选)【俄】列夫·托尔斯泰我们的兵舰停泊在非洲的海岸边。

白天很凉快,海上拂着凉风,但是傍晚的时候突然变得闷.(mēnmèn)热起来。

太阳落山之前,舰长走到甲板上,大声喊道:“游泳吧!“于是水兵们马上跳进水里去。

还有两个男孩子跟我们在一起,活像两条蜥蜴在水里伸展四肢,拼命朝锚上边有个小桶的地方游去。

一个孩子起先追过了他的伙伴,但是后来落后了。

这孩子的父亲是个老炮手,他站在甲板上很高兴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儿子。

甲板上突然有人大叫一声:“鲨鱼!”我们马上就看到水里海上魔王的脊.(jí jǐ)梁了。

鲨鱼朝孩子们这边游过来。

炮手吓得脸发白,一动也不动地瞧着两个孩子。

水兵们放下小艇,跳了进去,划着桨,拼命朝孩子那边飞也似的划去。

这时候,鲨鱼离孩子至多不过步了,可是他们距离孩子还远着呢。

炮手忽然离开了甲板,奔到大炮面前。

他翻起炮架尾,弯下身,瞄准了,马上安上引火线。

炮一响,我们就见到炮手倒在炮旁边,双手掩着脸。

当水上的烟消散了的时候,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欢呼声。

年老的炮手放开了掩脸的手,站起身来,往海上望望。

死鲨鱼黄色的肚皮顺着浪潮漂荡着。

一会儿,小艇划到那两个孩子身边,把他们带到兵舰上来了。

(选自《人生途上的锦囊》)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句子。

炮手吓得脸发白,一动也不动地瞧着两个孩子。

3.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描写,表现了炮手的心情。

4.这篇文章情节起伏,由悠闲快乐到紧张危急是从第自然段开始的。

5.老炮手是怎样救孩子的?体现了他什么样的特点?二、课外阅读。

(13分)购买上帝的男孩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着街边的商店一家一家地(询问盘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自主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

天快黑了()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老板是六十多岁的老头()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吗()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被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

阅读理解 (小初)记叙文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理解 (小初)记叙文分析人物形象

4.标清序号
①关爱孩子:怕我伤心难过,忍住病痛,强作平静 。 ②坚强: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从来不吱一声 。 ③心胸豁达:说起身后事,淡然看之。 ④追求完美:母亲唠叨身后事时,惦记还少了一条裙子。
⑤善良:母亲主动提出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去。
方法总结

答题四步法:

审清题干 梳理内容 具体概括 标清序号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 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 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 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 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 , 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善良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
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
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
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
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 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 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 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 。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 不舍的 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 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 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 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 ,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2024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教师版)

2024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教师版)

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概括分析教学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人物形象概括分析第1部分课程思维导图第 2 部分知识点及考点梳理和讲解什么是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即人物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其核心便是人物性格。

也就是文艺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

一篇文章中的人物有很多个,人物形象也各不相同,而分析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往往是把握全文主旨的重要途径。

【相关知识点】概括人物形象的常用术语(注意正反两类)(1)性格类善解人意、富有爱心、温柔沉静、心灵手巧、通情达理、纯真质朴、聪明伶俐、天真可爱、富有活力、朝气蓬勃、懂事能干、自尊自爱、沉稳果断、开朗自信、真诚善良、友好谦恭、宽容忍让、勤劳朴实、慈爱宽厚、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彬彬有礼、不拘小节、睿智大气、聪慧通达、幽默风趣、善于变通、个性张扬、向往自由、追求平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乐于挑战、永不服输、精明强干、大智若愚、足智多谋、沉着冷静、目光敏锐。

(反面:胆小怯懦、逆来顺受、妥协退让、敏感自闭、故步自封、妄自菲薄、冷漠自私、粗鲁莽撞、粗俗不雅、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孤傲自负、刚愎自用、奸诈多疑、老气横秋、消极悲观、圆滑世故、尖酸刻薄、唯利是图、孤芳自赏)(2)拼搏类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积极乐观、身残志坚、自食其力、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勤勉刻苦、不畏艰辛、吃苦耐劳。

(反面:贪图享乐、自暴自弃、拈轻怕重)(3)奉献类无私奉献、自我牺牲、任劳任怨、不事张扬、默默奉献、毫无所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废寝忘食(反面:斤斤计较、自私自利)(4)职责类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勇于担当、爱岗敬业、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敢于创新、以身殉职、奉公守法、铁面无私、赏罚分明、严以律己。

(反面: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畏首畏尾、贪生怕死)(5)品质类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仁义守信、乐善好施、虚怀若谷、胸有大志、志存高远、心胸宽广、宽宏大量、豁达大度、坦荡无私、德艺双馨、诚实守信、知恩图报、宠辱不惊、言而有信、表里如一、不耻下问、与世无争、不慕权贵、知错就改。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人物形象分析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人物形象分析

专题二记叙文阅读复习——人物形象分析一、考查方式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形象。

2.文中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3.请说说文中的……是怎样一个人。

4.故事中的……是什么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事例说明。

二、解题指南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细节描写——即写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的描写。

4.情节发展——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生动的细节品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和内心世界。

补充说明: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1)外貌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心理、性格。

(2)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达人物情感,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或体现人物性格。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

(4)神态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反映人物性格。

(5)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三、答题模板1.这句话运用了描写或手法(对比、烘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现了(心情、心理、性格、精神、情感)2.从……(动作、语言等)可以看出……是一个……(品质/性格)的人。

四、人物形象分析试题回顾(2014《五猖会》)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加波浪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3分) (2015·《寒冷的冬夜》)请简要赏析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2016·《骆驼祥子》节选)加着重号词语表现了祥子怎样的心理?(2分)五、解题步骤1.找出描写或评价人物的语句;2.概括文章人物形象特点;3.品味相关语句的艺术手法及作用;4.表述出来。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知识梳理】人物形象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与刻画,可以间接地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是文章的文眼,有了生动的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描写,才能很好地反映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考题形式:1.文中某某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结合全文分析某某的形象。

解题思路: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文章,中心思想主要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来体现。

在概括人物形象时要注意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学会从事件中提炼人物的性格特点;一定要概括全面,因为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是多方面的,在文中也会表现为多面性;另外不要忽略了人物的基本特点,如家境、职业、外貌等。

应注意:(1)主人公做了哪些是,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归纳其心态。

(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蕴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

(4)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

答题技巧:(1)抓住主要事件,主人公做了哪些事,这些事件表现主人公怎样的思想品质。

(2)从原文中找出关键词语。

典例剖析:《皇帝的新装》人物形象分析皇帝:是一个昏庸、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人。

“诚实的”老大臣、“诚实的”官员:自私、虚伪、愚蠢、胆怯、自欺欺人。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自私、虚伪、愚蠢和欺骗。

作者抓住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注意了他们年龄、身份、地位的不同,准确、传神地描写了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特别是人物心理,表现了每个人物的异与同。

比如,同是写看“布料”,皇帝、老大臣和那位官员的表现各不相同。

写老大臣,细写其神态,两次写了他的“看”。

先写他“眼睛睁得特别大”“越睁越大”,这是真看,既写出了他什么也没看到的惊,又画出了他那一副衰朽的样子。

在写他“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则是假看,写出他的骗,装出仔细看的样子骗人。

写那位官员,只写他“看了又看”。

这一描写的变化,不仅有详有略,而且准确地表现了他们的年龄和性格的差别。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练习(人物形象分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练习(人物形象分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练习(人物形象分析)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病的母亲①母亲因为感冒,又引起了肺呼吸困难的症状,得知以后我回到家时,她已经躺在大炕上吊起了药水。

②每一次生病,身子骨本就不太硬朗的母亲,都要被疾病狠狠地折磨一通,身上的气力像春蚕抽丝,一点一点地被剥离。

③躺在大炕上的母亲,衰老的容颜因为染了病状,脸颊处泛着不正常的潮红。

头顶干枯的发丝,像北风吹过之后的枯草,乱蓬蓬地左右伸张。

看着眼前这样的她,突然我的眼眶发涨,喉咙里像塞了棉花,堵堵的。

④见我来,母亲挣扎着想要坐起身来。

看我因为担忧她的病情脸色不是太好,她故作轻松朝我嚷嚷开了:“我感觉已经好多了呢!再挂两天药水,肯定能出门了。

”⑤其实在这之前我已经问了医生,因为她岁数渐大的缘故,用药的效果远不及年轻人要好。

都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估计这次,母亲还要挂上八九天,甚至更久才能缓解病症。

⑥北方的气温像琴键上的音符,忽高忽低让人难以琢磨。

这样的天气母亲极少出门,其实她对春天的向往一点儿不比我们差。

⑦那青青的草,即将绽开的花儿,绿色的树,对她来说都是一种诱惑。

因为自个儿的身体怕又受寒,那样会再次为我们添了麻烦,她尽量忍着不出门,挣脱春风的抚慰和鸟语的纷扰,把阳光关在门外。

但是我总能从她的眼底,看到她对春天的渴望。

对春的期待早已肆意流淌了。

⑧每天挂了水,依偎在墙角里的母亲,目光游离了,早已从敞开的大门里溜了出去,在春光里乱窜,在春风里跳舞。

我知道,其实她多么希望走出大门去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下大自然春上枝头的妩媚。

⑨起了针,母亲撑着两条胳膊吃力地从炕上爬起,拿出待客的姿态尽量将上身抻直,两只脚规矩地蜷缩一旁。

她一直是这样的人,都是把该有的礼数,以及对别人的尊重放在首位。

不管看到家里谁来,无论什么原因,都觉得自己躺着和别人说话,就是对客人的不敬。

⑩一次母亲生病打针,我们几个回家看她,她的脸上带着愧疚,一直责怪着父亲打电话挨个通知。

(完整版)记叙文阅读训练——人物形象分析

(完整版)记叙文阅读训练——人物形象分析

记叙文阅读训练—-人物形象分析基础知识:首先,分析人物形象要从描写入手,人物在故事中重要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同时要注意故事中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来揣摩人物内心情感,感受人物思想性格。

其次,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可以和故事中其他人物对比分析,全面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最后,要注意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故事中人物的言行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怎样评价,如果是我自己我会怎样做,但要从主流思想角度去把握。

家徽余华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

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

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

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

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

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

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

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

”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

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

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

”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

“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训练——人物形象分析
基础知识:
首先,分析人物形象要从描写入手,人物在故事中重要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同时要注意故事中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来揣摩人物内心情感,感受人物思想性格。

其次,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可以和故事中其他人物对比分析,全面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最后,要注意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故事中人物的言行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怎样评价,如果是我自己我会怎样做,但要从主流思想角度去把握。

家徽
余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

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

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

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

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

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

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

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

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

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

”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

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

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
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

”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

“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

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

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

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

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

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

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

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

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问题:细读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

(6分)
逍遥游
聂鑫森贺先生是江南大学中文系一位久负盛名的老教授,他的专长是《庄子》研究。

贺先生的样子,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极似一棵瘦矮枯黄的杂树,一点儿也不起眼。

他的个子也就一米六高,背有些弯,平头,脸色蜡黄,唇上蓄两撇八字胡,说话时露出两颗大门牙。

他喜欢着青色的衣裤,加上布鞋布袜,乍一看,俨然一乡下农民。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文系的办公楼,立在校园东南角的一个小庭院里,是彼此相连的双层木结构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

有一天黄昏,不知何故,起火了,电铃骤响,让所有的教职员迅速撤离。

贺先生当时正在办公室撰写讲义,同室的年轻教师陶淘慌忙丢下手中的书,往门外奔去。

陶淘是教现代文学的,自己也写小说,在文坛已有相当的知名度。

贺先生一声大喝:“你跑什么?如果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不再有人能这么好地讲《庄子》了。


陶淘连忙恭敬地侧立门边,说:“贺先生,您请!”
事后,贺先生对陶淘说:“我让你等一下,是想提醒你,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陶淘说:“是,是。


贺先生喜欢独来独往,以书为伴。

上课之外,不串门,不交际,不嗜烟酒。

唯一的爱好是在休息日,带一两本古书和一些干粮到郊外的僻静处,赏玩山水后,坐在树下读书。

他的眼睛真好,读了这么多书,却无须戴眼镜。

他曾以诗嘲弄那些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同辈:“终日耳边拉短纤,何时鼻上卸长枷。


“文化大革命”说来就来了。

贺先生很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红卫兵小将隔三差五拉着他去游街批斗。

他被戴上一顶很高很尖的纸做的帽子,胸前挂着一块黑牌,上写“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贺圣臣”,手里提着一面铜锣。

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

他的几个同辈人,有的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有的吓得旧病复发,住了院。

他对他的老伴儿和儿女说:“我不会自杀,也不会因病而逝,我还有几本书要写,我不能让天下人有憾事。


后来,贺先生又被遣送去了“五七干校”,以体力劳动来改造他的思想。

和他同居一室的是陶淘。

这一老一少的任务是喂猪,不是关着喂,而是赶着猪野牧。

他们两个人共一口锅吃饭,俨然父子。

很奇怪的是贺先生对做饭炒菜十分内行,尤其是炒菜。

虽说少荤腥,蔬菜由场部统一发放,也不多,但贺先生却能变通烹调之术,或凉拌,或爆炒,或清煮,做出陶淘从没有品尝过的美味。

特别是春夏之间,贺先生识得许多野菜,比如马兰头、蕨菜、地菜、马齿苋……他亲自去采,以补蔬菜之不足。

贺先生还采了许多艾叶,晒干,做成艾条。

他说他稍懂医道,有些病可以烧艾作灸,十分见效。

陶淘的情绪越来越坏。

有一天出门牧猪时,陶淘说身体不舒服,想休息半天。

贺先生说:“好吧。


贺先生把猪赶到不远处的山坡上,让猪自去嚼草。

他坐在树下,想他的《庄子》大义。

坐了一阵,觉得陶淘的举动有些异常,慌忙往回赶。

推开门,陶淘上吊在矮屋的梁上。

贺先生忙把被子垫在地上,搬来凳子,站上去,用镰刀砍断绳子。

陶淘跌落在被子上。

贺先生寻出一截儿艾条,在煤灶上引燃,然后灸陶淘的“人中”穴。

过了一会儿,陶淘醒来了。

“贺先生,您不该救我!”
贺先生说:“我已至花甲,尚不想死,何况你!我的《庄子》研究,想收个关门弟子,你愿不愿意?”
陶淘哭了。

他因出身不好,又搁在这似无穷期的“五七干校”,女朋友忽然来信要和他分手……
“女朋友分手,好事!不能共患难,何谓夫妻?若你们真走到一块儿,有了孩子,再遇点厄难,那才真叫惨。


陶淘说:“我愿受教于先生。


此后,贺先生开始系统地向陶淘讲述《庄子》。

没有书,没有讲义,那书和讲义全装在贺先生的肚子里。

《汉书》记载《庄子》一书为五十三篇,实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贺先生先背出原文,再逐字逐句细细讲评,滔滔不绝,神定气足。

《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伴随着日历,一篇一篇讲过去。

贺先生讲课时,喜欢闭着眼睛,讲到他自认为得意的地方,便睁开眼问:“陶
淘兄,你认为如何?”陶淘慌忙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说:“学生心悦诚服,确为高见!”
陶淘觉得日子短了,生活有意思了,眼前常出现幻觉:贺先生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鲲鹏,扶摇直上,“其翼若垂天之云”,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堪为自己人生的楷模。

世道终于清明了。

陶淘一边工作,一边当了贺先生的研究生和助手。

在他的协助下,贺先生完成了几部关于《庄子》研究的重要著作。

贺先生说:“陶淘,我也该走了,我的肝癌居然拖过了这么多年,实为奇迹。

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

我现在把该做的事做完了,写完了书,还有了你这个传人,此生无憾。


几天后,贺先生安详地去了,享年七十有二。

问题1:概括贺先生的形象特征。

问题2:这篇小说以“逍遥游”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