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谈谈叙事作品中怎样分析人物形象

谈谈叙事作品中怎样分析人物形象

谈谈叙事作品中怎样分析人物形象谈谈叙事作品中怎样分析人物形象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注重正面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人物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入手,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从肖像描写看性格。

俗话说,人如其面,一个人的思想性格可以从外貌上体现出来。

如《孔已己》中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这些肖像描写,活画出孔已己懒惰、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

从语言描写析性格。

言为心声,人物的言语可以透露其性格特征。

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对中举前的范进骂他: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后来,范进中了举,他又大加赞美: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胡屠户的语言显示了他前倨后恭、欺贫爱富的性格特点。

从行动描写品性格。

动作描写,也可显示人物思想性格。

如《范进中举》描写胡屠户接过范进给的两锭银子,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一边把拳头舒过来,假意推辞。

这样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他虚伪、贪钱的性格特点。

《孔已己》中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在酒客的讥笑声中,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活画出孔已己对酒客们的不屑和自己死要面子的性格特征。

从心理描写知性格。

人物的心理描写,也可以折射出人物性格。

如《最后一课》描写小弗朗士,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有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期末阅读】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有答案)

【期末阅读】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有答案)

【期末阅读】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有答案)班级姓名成绩【典例分析】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阳光下的含笑花①那一年流浪在外,历尽了挫折失意,最后终于踏上了向北的列车,回家。

然而所剩的钱只能买半程的车票,我只好走到哪里算哪里了。

坐在火车上我已身无分文,夜色沉沉,疲惫使我困倦,饥饿却让我清醒,那份折磨难以描述。

我坐在那里木然地看一本很久以前买的杂志,车厢里的人大多沉睡着。

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妇女没有睡,也拿着一本书在看,书名叫《爱的教育》。

②时间慢慢流逝着,手中的杂志已不知翻了多少遍,车窗外天已蒙蒙放亮。

过道上已有服务员推着小车叫卖各种早点,我身旁的中年妇女买了一瓶矿泉水。

我看着杂志,努力不去想那些美味的食品。

低头一瞥间发现那中年妇女把找回的一把钱只随意地塞在口袋里,外面还露出一半来。

我的心忽然狂跳起来,随之而生的诱惑迅速占领了我的意识。

我相信自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钱拿过来,可又不愿因此而让生命受到丑恶的玷污。

然而饥饿像一个恶魔占据着我的身心,此时此刻金钱的诱惑实在太大,那念头压也压不住。

天已大亮,有阳光照射进来,人们都打着呵欠醒来,我想我应该动手了,这也许是最后的机会了。

③我把手伸过去,由于紧张竟碰到了中年妇女的胳膊。

她转过身来,微笑地问:“有什么事吗?”④我一时惊呆,好久才怯怯地说:“阿姨,你口袋里的钱快要掉出来了。

”⑤她笑了笑,把钱装好后连声向我道谢,然后便和我闲聊起来。

看我手拿杂志,她便问我是不是喜欢读书,我点头,她把手中的书递过来,问我是否读过,我惭愧地摇头,她微微一笑。

我忽然有了一种亲切的感觉,六月的阳光照在脸上,让我欣喜自己没有在洁白的青春岁月中留下污点。

⑥快到中午的时候,火车停靠在一个美丽的小站。

这是一个小镇,每家的门前都开满了一种细密的小花。

身旁的阿姨在这里下车,她走了几步又折回来,把那本《爱的教育》放在我手上说:“送给你,没事的时候读一读。

”说完便含笑而去。

记叙类文体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记叙类文体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记叙类文体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1.2 教学内容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人物形象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心得第二章:记叙文的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和认识2.2 教学内容记叙文的定义与分类记叙文的时间顺序与空间布局记叙文的叙述方式与语言特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记叙文实例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记叙文的理解第三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人物形象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和分析人物形象的意识3.2 教学内容人物形象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关系人物形象与作者意图的联系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物形象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的认识第四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读人物形象的能力4.2 教学内容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人物形象的分析角度:性格特点、动机、发展变化等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关联:冲突、矛盾、解决问题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心得第五章:实战演练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与技巧,独立分析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5.2 教学内容选取一篇记叙文,让学生独立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析结果,讨论不同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总结分析的要点和方法5.3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学生独立分析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交流讨论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析结果点评指导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总结分析的要点和方法第六章:案例分析一外貌描写与人物形象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外貌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关注细节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6.2 教学内容外貌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如何从外貌描写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外貌描写与人物内心世界的关联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外貌描写的作用和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记叙文中的外貌描写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心得第七章:案例分析二语言描写与人物形象7.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含义和情感的能力7.2 教学内容语言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如何从语言描写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语言描写与人物关系和冲突的关联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描写的作用和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记叙文中的语言描写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心得第八章:案例分析三动作描写与人物形象8.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动作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观察和推断人物性格的能力8.2 教学内容动作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如何从动作描写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动作描写与人物动机和冲突的关联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动作描写的作用和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记叙文中的动作描写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心得第九章:案例分析四心理描写与人物形象9.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理解和推测人物内心世界的能力9.2 教学内容心理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如何从心理描写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描写与人物情感和动机的关系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描写的作用和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记叙文中的心理描写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心得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反思和评估自己分析能力的习惯10.2 教学内容回顾和总结人物形象分析的主要方法和技巧评估自己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人物形象分析的能力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与技巧个人反思法:学生评估自己的分析能力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总结与反思心得第十一章:拓展阅读与分析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深化对人物形象分析的理解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并比较不同记叙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11.2 教学内容推荐拓展阅读的记叙文材料比较不同记叙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和特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不同手法表达人物性格和主题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和分析角度案例分析法:学生分组分析不同的记叙文人物形象小组讨论法:学生之间分享阅读心得和比较分析第十二章:创作练习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创作练习实践人物形象的分析与塑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创作具有鲜明人物形象的作品12.2 教学内容创作练习的要求和指导如何创作具有个性化人物形象的场景和对话评估和反馈学生的创作成果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创作练习的注意事项和技巧个人创作法:学生独立进行人物形象创作小组评估法:学生之间互相评估和提供反馈第十三章:批判性思维与写作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与写作13.2 教学内容批判性思维在人物形象分析中的应用分析与评论的结构和组织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写作指导法:提供分析和评论的写作指导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第十四章:综合评估与展示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综合评估展示自己对人物形象分析的理解和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展示的能力14.2 教学内容综合评估的要求和标准学生展示准备:选择合适的记叙文进行深入分析展示技巧和呈现方式:口头报告、PPT等14.3 教学方法个人准备法:学生独立准备综合评估的展示内容展示法: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和PPT展示评估法: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估展示成果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课程的学习收获和个人成长培养学生对记叙文中人物形象分析的持续兴趣和热情1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展望未来学习和研究方向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课程的重要内容和收获个人反思法: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小组讨论法:学生之间分享心得和展望未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编制了一个关于记叙类文体中人物形象分析的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阅读理解 (小初)记叙文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理解 (小初)记叙文分析人物形象

4.标清序号
①关爱孩子:怕我伤心难过,忍住病痛,强作平静 。 ②坚强: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从来不吱一声 。 ③心胸豁达:说起身后事,淡然看之。 ④追求完美:母亲唠叨身后事时,惦记还少了一条裙子。
⑤善良:母亲主动提出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去。
方法总结

答题四步法:

审清题干 梳理内容 具体概括 标清序号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 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 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 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 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 , 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善良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
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
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
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
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 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 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 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 。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 不舍的 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 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 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 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 ,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记叙文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记叙文的基本元素。

2.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记叙文,感知人物形象,培养审美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3. 精选记叙文文本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教授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2.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精选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精选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4. 总结提升:讲解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5. 课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课后练习文本的人物形象。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内容1. 人物形象的内在因素分析:性格、动机、背景等2. 人物形象的外在特征描述:外貌、语言、动作等3. 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关联:推动故事发展、体现主题等七、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内在因素和外在特征。

2. 比较法:比较不同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发现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关联。

3. 实践法:学生通过写作练习,运用所学方法创造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八、教学步骤1.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内在因素和外在特征。

2. 比较讨论:比较不同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发现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关联。

3. 写作练习: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创作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4. 分享评价:学生互相分享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5. 总结提升: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2024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教师版)

2024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教师版)

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概括分析教学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人物形象概括分析第1部分课程思维导图第 2 部分知识点及考点梳理和讲解什么是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即人物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其核心便是人物性格。

也就是文艺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

一篇文章中的人物有很多个,人物形象也各不相同,而分析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往往是把握全文主旨的重要途径。

【相关知识点】概括人物形象的常用术语(注意正反两类)(1)性格类善解人意、富有爱心、温柔沉静、心灵手巧、通情达理、纯真质朴、聪明伶俐、天真可爱、富有活力、朝气蓬勃、懂事能干、自尊自爱、沉稳果断、开朗自信、真诚善良、友好谦恭、宽容忍让、勤劳朴实、慈爱宽厚、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彬彬有礼、不拘小节、睿智大气、聪慧通达、幽默风趣、善于变通、个性张扬、向往自由、追求平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乐于挑战、永不服输、精明强干、大智若愚、足智多谋、沉着冷静、目光敏锐。

(反面:胆小怯懦、逆来顺受、妥协退让、敏感自闭、故步自封、妄自菲薄、冷漠自私、粗鲁莽撞、粗俗不雅、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孤傲自负、刚愎自用、奸诈多疑、老气横秋、消极悲观、圆滑世故、尖酸刻薄、唯利是图、孤芳自赏)(2)拼搏类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积极乐观、身残志坚、自食其力、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勤勉刻苦、不畏艰辛、吃苦耐劳。

(反面:贪图享乐、自暴自弃、拈轻怕重)(3)奉献类无私奉献、自我牺牲、任劳任怨、不事张扬、默默奉献、毫无所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废寝忘食(反面:斤斤计较、自私自利)(4)职责类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勇于担当、爱岗敬业、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敢于创新、以身殉职、奉公守法、铁面无私、赏罚分明、严以律己。

(反面: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畏首畏尾、贪生怕死)(5)品质类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仁义守信、乐善好施、虚怀若谷、胸有大志、志存高远、心胸宽广、宽宏大量、豁达大度、坦荡无私、德艺双馨、诚实守信、知恩图报、宠辱不惊、言而有信、表里如一、不耻下问、与世无争、不慕权贵、知错就改。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知识梳理】人物形象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与刻画,可以间接地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是文章的文眼,有了生动的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描写,才能很好地反映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考题形式:1.文中某某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结合全文分析某某的形象。

解题思路: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文章,中心思想主要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来体现。

在概括人物形象时要注意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学会从事件中提炼人物的性格特点;一定要概括全面,因为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是多方面的,在文中也会表现为多面性;另外不要忽略了人物的基本特点,如家境、职业、外貌等。

应注意:(1)主人公做了哪些是,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归纳其心态。

(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蕴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

(4)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

答题技巧:(1)抓住主要事件,主人公做了哪些事,这些事件表现主人公怎样的思想品质。

(2)从原文中找出关键词语。

典例剖析:《皇帝的新装》人物形象分析皇帝:是一个昏庸、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人。

“诚实的”老大臣、“诚实的”官员:自私、虚伪、愚蠢、胆怯、自欺欺人。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自私、虚伪、愚蠢和欺骗。

作者抓住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注意了他们年龄、身份、地位的不同,准确、传神地描写了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特别是人物心理,表现了每个人物的异与同。

比如,同是写看“布料”,皇帝、老大臣和那位官员的表现各不相同。

写老大臣,细写其神态,两次写了他的“看”。

先写他“眼睛睁得特别大”“越睁越大”,这是真看,既写出了他什么也没看到的惊,又画出了他那一副衰朽的样子。

在写他“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则是假看,写出他的骗,装出仔细看的样子骗人。

写那位官员,只写他“看了又看”。

这一描写的变化,不仅有详有略,而且准确地表现了他们的年龄和性格的差别。

谈谈叙事作品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谈谈叙事作品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谈谈叙事作品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周忠文记叙文中的人物描述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露作品主题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人物描述的方式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注重正面描述,分析人物性格。

人物正面描述,就是通过直接描述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入手,揭露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从肖像描述看性格。

俗语说,人如其面,一个人的思想性格可以从外貌上表现出来。

如《孔已己》中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连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这些肖像描述,活画出孔已己懒惰、死要体面的性格特点。

从语言描述析性格。

言为心声,人物的言语可以透露其性格特征。

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对中举前的范进骂他:“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后来,范进中了举,他又大加赞美:“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胡屠户的语言显示了他前倨后恭、欺贫爱富的性格特点。

从行动描述品性格。

动作描述,也可显示人物思想性格。

如《范进中举》描述胡屠户接过范进给的两锭银子,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牢牢的”,一边“把拳头舒过来”,假意推辞。

这样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他虚假、贪钱的性格特点。

《孔已己》中写孔乙己到酒店饮酒,在酒客的嘲笑声中,“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活画出孔已己对酒客们的不屑和自己死要体面的性格特征。

从心理描述知性格。

人物的心理描述,也可以折射出人物性格。

如《最后一课》描述小弗朗士,“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莫非这样就算了吗?我之前没有好勤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滑冰……想起这些,我何等后悔!我这些讲义,语法啦,历史啦,适才我还感觉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此刻都恍如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考点全攻略:犹抱琵琶半掩面——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的感人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中考语文《考试大纲》)。

一、几种提问模式
“分析人物形象”这个考点常见的考查题型有: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5.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形象的内在特点;
二、具体分析方法
具体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家笔下的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活动的。

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

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

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

情节本来就是人物行为和活动的过程,作家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一)
他走向手术台,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

我注意到他双脚踏上了一个约20厘米高的木台。

陪我的人附耳轻声告诉我:他身高只有1.62米,那木台是为
他特制的。

站在手术台前的他和在换衣间的他有了明显的区别:老态一扫而光,一副昂然冷峻之状。

随着他的眼神改变,手术室里的气氛也骤然一变:一股紧张弥漫开来。

(选自周大新《大医仁心》)1.吴孟超进手术室后作者有两次描写到他的神态,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二)
吃过面,峰子便去村小学找校长。

[A]说是学校,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杆,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

学校长年驻校的,也就校长一人。

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侍弄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儿就掉到了地上。

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选自秦俑《榜样》) 2.[A]处划线句子属于环境描写,这里既反映了乡村的特点,又衬托了峰子的品质。

(三)
⑦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

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
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

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

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

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

(选自迟子建《光明在低头的一瞬》)3.阅读第⑦自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妇人形象的特点,说说作者对她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四)
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

父亲对船要求很严格,它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恰好可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是突然想去做渔夫吗?父亲什么也没有说。

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过,水波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亲并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别的神情。

他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一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

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

脸色苍白,从头到尾她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父亲上了船,划远了。

父亲再没有回来。

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

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

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

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

河边的行人和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

他像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

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

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

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

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选自佚名《河的第三条岸》)
4.联系文章内容,简析“母亲”这个人物形象。

(五)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

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

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

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

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