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现代文阅读 人物形象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练习分析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阅读练习分析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阅读练中,分析人物形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通
过分析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以下是分析人物形象的几个方面:
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首先,我们应该关注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通过描述人物的
外貌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想象出这个人物的形象,进而更好地理
解他的内心世界。
在初中语文阅读中,经常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
读者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来推测人物的性格特征。
依据人物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行为和想法。
人物的言行举止
除了外貌和性格特征,我们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
他的形象。
人物的言行举止往往可以从侧面体现出他的性格和想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有的人物言行举止很奇特,或
者出现了与其性格特征相反的说话方式,这些都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和分析。
人物的命运和思想变化
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人物的命运和思想变化。
通过分析人物
的命运和思想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成长历程和故事情节。
如果一个人物的命运有着巨大的变化,那么他的性格和想法就可能
发生重大变化,这些都需要我们分析。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除了关注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之外,我们还需要关注人物的言行
举止、命运和思想变化,才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作者想要表达
的思想。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的主旨概括和人物分析之以金色的鱼钩为例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的主旨概括和人物分析之以金色的鱼钩为例在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现代文作为一个重要的文体,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难度。
而对于学生来说,了解现代文的主旨概括和人物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以教材中的一篇现代文篇目《以金色的鱼钩为例》为例,将对其中的主旨和人物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该篇现代文。
《以金色的鱼钩为例》是一篇描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
故事的主要情节发生在一个美丽的小渔村,人物主要有渔父、渔母和他们的两个孩子小明和小芳。
故事的主旨概括是:尊重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
通过描述渔父一家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银鱼是村里重要的资源,鱼数量的减少使得渔村的收入下降,然而渔父并没有采取过度捕捞的方式,而是尊重鱼类的生活规律,用自己亲手制作的金色鱼钩来渔捞。
通过这个例子,作者向读者传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态平衡的重视。
同时,这个故事也对人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渔父是一个智慧、勤劳的人,他懂得鱼类的生活规律,知道不可过度捕捞,因此他亲自制作了金色的鱼钩。
这种行为不仅表现了他对生态环境的尊重,更是体现了他独特的智慧和技能。
渔母则是一个善良、勤助人的女性形象,她在家里勤劳地劳作,默默支持着丈夫的渔业生活。
两个孩子小明和小芳则是渔父渔母的骄傲,他们活泼可爱,也非常懂事。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读者可以感受到家庭和谐的氛围,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
总的来说,故事《以金色的鱼钩为例》在现代文中以其朴实的情节和精细的人物描写,传达了尊重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主旨。
通过故事中人物的细致刻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该主旨,并从中获得启发和教益。
以上是对八年级语文现代文《以金色的鱼钩为例》的主旨概括和人物分析的文章。
初二下册语文第三课优质课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

初二下册语文第三课优质课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众多人物形象被广大读者津津乐道。
在初二下册语文课程的第三课中,学生将学习红楼梦中的一些关键人物形象,并进行相关分析。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几个重要的人物形象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1.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他是贾府的少爷,也是荣府的公子。
贾宝玉的形象是红楼梦中最为复杂和多面的一个。
他有着纯真的天性和独特的艺术气质,对美有着极高的敏感度。
同时,他也具有一些消极的特点,比如放纵和任性。
贾宝玉身上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家族观念的种种弊端和家庭命运的弱小。
2.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个关键人物,她是贾府的外戚,贾宝玉的表亲。
林黛玉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和反叛精神的女性形象。
她聪明、敏感,同时又时常感到自卑和无助。
林黛玉的形象展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不公平待遇,她成为了对这种不公平进行抗争的代表。
3. 薛宝钗薛宝钗是红楼梦中贾府的姑爷,她是贾宝玉的未婚妻。
薛宝钗的形象是一个有着出色教养和温和性格的女性。
她美丽、善良,同时也有着理性和聪明的一面。
薛宝钗的形象代表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规定的角色和责任,并且展示了她在这种环境中的自处之道。
4. 贾母贾母是贾府的老太太,她是贾宝玉的外祖母。
贾母的形象是一个权势和地位颇高的女性,她具有威严和慈爱的双重特点。
贾母对贾府家族的经营有着丰富的经验,她的形象体现了封建社会中长者对家族的责任和尊严。
在红楼梦中,以上几位人物形象只是冰山一角,整部作品中塑造了大量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每个形象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为了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更是为了表现封建社会中人类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艰辛。
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每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背后的含义。
通过深入地研究这些形象,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红楼梦所表达的思想和价值观,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中考辅导专题 现代文阅读考点第3讲 人物形象类

现代文阅读考点第三讲人物形象分析考点三: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一、具体题型1.由插叙的往事,可以看出姑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2013陕西《又见姑姑笑颜》)(6分)答:(1)姑姑是一个热心善良的人,她一连几年义务帮助邻居照看孩子,没有怨言。
(2)姑姑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她带领全家栽种果树,从早到晚不辞辛劳。
(3)姑姑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她能以积极的心态笑对生活。
(4)姑姑是一个明理好强的人,她敢为人先栽种果树,富裕后又能心存感激;她晚年坚持独立生活,不给子女添负担。
2.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15陕西《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6分)答:(1)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
他靠砍柴、卖柴给孩子赚生活费和学杂费,不辞辛苦。
(2)父亲是一个坚忍的人。
他为给孩子挣竞赛费,恳求买柴人;面对鄙薄,仍弯腰捡起扔在地上的钱,能委曲求全。
(3)父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
他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重言传身教。
3.萨拉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2017陕西《萨拉的夏天》)(4分)答:①萨拉的爸爸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人。
他每天准时点亮、守护塔灯,为渔船指引方向;他认真观察天气,冒着生命危险营救遇险渔船。
②萨拉的爸爸是一个爱孩子、教导有方的人。
他让女儿每天指示自己准时点亮塔灯,有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他得知萨拉独自点亮塔灯整夜守护时,能及时肯定孩子的表现与成长。
分析人物形象1.抓主要事件。
根据事件提炼人物的感情、性格。
《藤野先生》《背影》2.分析人物描写方法。
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具体描写中归纳人物心态。
《故乡》《窃读记》3.关注侧面烘托。
在对其他人物及环境描写中,常常饱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这对主要人物的定位起重要作用。
《范进中举》4.关注人物的年龄、身份和职业等要素。
各类人物通常有固定的性格特征。
如孩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农民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环境的烘托、 其他人物的对比衬托、他人的描述、作 者的议论等。
分析示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
“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
参考答案:表现了胡屠户爱财如命的性格特点。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 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 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二步:答题的语言组织
第一步:仔细审题,分清类型。
第二步:划句分析,讲求方法。
第三步:归类合并,准确表达。
第三步:答题词语储备 【人物形象分析的高频词】
善良、平凡、朴实、纯真、可爱、沉着、冷静、乐 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狡猾、豪放、 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 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著、 势利、洒脱、公正、宽容、大度、真诚、乐于助人、 刚正无私、忍辱负重、严于律已、志向高远、深谋 远虑、寡言少语、郁郁寡欢、循规蹈矩 ……
• ⑮再说孙接骨,听说赵家招牌被砸,高兴得又是放鞭炮 又是换匾,发誓要研制一种骨伤新药,盖过赵三贴。 • ⑯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孙接骨带着徒弟,去城西六十 里的龙山采药。孙接骨从崖上摔下,竟硬生生把脊椎骨给 摔折了。其徒弟再三施救,也没能将他的断骨续上。正当 孙家人哭天抢地、一筹莫展时,赵三贴竟背着药箱,上门 治伤来了。 • ⑰经此一事,孙接骨是又惭愧又感激。伤愈后,在芍香 楼订一桌酒席,答谢赵三贴。席间,孙接骨说起当年马三 找碴闹事,砸赵家的招牌,皆是他花钱收买,幕后指使的。
• ③有一年,镖局的杨镖头外出护镖,路遇悍匪,被打得四 肢齐断、奄奄一息。看了几个大夫,均是摇头叹息。后来 找到赵三贴,接上断骨,贴了膏药,到了一个月头上,就 能打拳练棒了。杨镖头很是感激,花重金为赵家正骨堂做 一牌匾,并请书法名家题写了“赵三贴”三个大字。自此, 赵三贴名声更盛。 • ④自古道:同行是冤家。在城北也有一家治骨伤的老字号, 主家姓孙,人称“孙接骨”。自从赵三贴名声大盛后,这 孙家的生意就日渐冷清。孙接骨就恨上了赵三贴,逢人便 讲赵三贴是江湖野医,根本不懂接骨续骨之正法。赵三贴 听到传言也不生气,依然乐呵呵地配药接骨。
八年级现代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八年级现代文阅读方法和技巧一、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啊,就像是在听一个朋友讲故事。
那我们怎么读懂这个故事呢?1. 把握六要素。
-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就像是故事的骨架。
你要是把这些都搞清楚了,那这个故事的大概轮廓就出来了。
比如说一篇写春游的记叙文,时间是春天的某个周末,地点是郊外的公园,人物是同学们和老师,起因呢可能是学校组织春游,经过就是大家在公园里玩各种游乐设施、野餐啥的,结果就是大家开开心心地回家啦。
2. 分析人物形象。
- 这就像是给故事里的人物画个像。
你得从人物的言行举止、外貌描写还有心理描写里找线索。
要是文中说一个小女孩总是主动帮助老人过马路,还经常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给贫困的小朋友,那这个小女孩就是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3. 理解文章主旨。
- 这是故事的灵魂哦。
有时候作者会直接说出来,像“通过这次经历,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主旨就很明显了。
但有时候得我们自己去体会,可能是对亲情的歌颂,或者是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思考。
二、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就像是一个知识小百科,告诉你各种各样的事情。
1. 明确说明对象。
- 这是第一步啦。
是在介绍一种动物,像大熊猫呢?还是在说一种科技产品,比如智能手机?找到这个说明对象,就像找到了目的地。
2. 把握说明顺序。
- 常见的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如果是在讲植物的生长过程,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那就是时间顺序;要是在介绍一个博物馆的布局,从大厅到各个展厅,那就是空间顺序;要是在解释为什么要保护环境,那就是逻辑顺序啦。
3. 分析说明方法。
- 像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这些。
举例子就是作者给你举个具体的事儿,比如说“很多动物都有保护色,像变色龙,它能根据周围环境改变自己的颜色”。
列数字呢,“这座大楼高100米,有30层”,让你更直观地了解。
打比方就很有趣了,“地球就像一个蓝色的大水球”,把地球比作水球,很形象吧。
三、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就像是一场辩论会呢。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人物形象》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人物形象》目标:(1)掌握5种人物描写方法(2)掌握人物形象分析技巧(3)掌握人物心情分析技巧(4)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目标分解:(1)学生了解概括人物形象的五个常见的角度;(2)学生明确人物形象的分类以及其对应的作用。
步骤一:概括人物形象的五个常见的角度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这是概括分析人物时最需要关注的一点。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因此引起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原因首先,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
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这样才能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5.从人物之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步骤二:明确人物形象的分类以及其对应的作用一、主要人物的作用1.考虑对情节的作用----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2.考虑对主题的作用----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寄托的情感。
3.考虑对社会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常见人物形象分析及答案用语

有一次是作文课,我在作文后边,画了一幅漫画,画面上立着一个酷似安近的女老师,近旁站着一个小孩,指着脚下的一只山羊,从小孩嘴里喷出一团云朵,云朵里写着:我恨你!
那天中午,我躲在学校西边的水泥桥下,偷偷地吃我的中午饭。之所以偷偷地吃,是因为我中午的干粮,总是装在饭盒里用网兜提来的掺了榆叶的稀粥,而那时我已经有了很强的虚荣心了。
——毕淑敏《盲人看》
热爱生活
反思精神的贫瘠、反思人情的冷漠、反思本性的迷失、反思虚荣
一天下午,过马路的时候,她突然问:“是不是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应该说声‘’?”“那当然!”
穿过斑马线,她拉住我的手,让我在路边站住,问道:“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警察叔叔为我们指挥交通?”“是的。”“可是,他每天指挥这么多人,为什么却没有一个人去他呢?”
突然就见安近老师走了过来,背着手,笑吟吟的。走到跟前,她把背着的手移到我眼前,是两个雪白的馒头。我说:“你少来羞辱我。”
她说:“其实我早就知道,你吃得很差,学得很苦,是个好孩子,所以你一调皮,我就伤心。这两个馒头是我特意给你拿来的,你不许拒绝,不然,我也恨你。”
宽宏大量
对他人好,不考虑自己,不计较得失
“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成全别人也是一种善良》
有一次,上课铃响了,我夹着课本进教室,发现室乱成一锅粥:一个瘦长的男生举着根布拖把当长剑,将同学们撵得像燕儿飞。平日他也令我有些头痛,不是上课打呼噜,就是将纸团冒充小白鼠塞进同座的衣领里,吓得同学哇哇大哭。
——《代课教师》
负责投送我所在的居民区的邮递员是个很帅气的男孩子,看起来只有二十岁左右。染着头发,戴着项链,时髦得似乎让人不放心,其实他工作得很勤奋。每天下午三点多,他会准时来到这里,把放在各家的里之后,再响亮地喊一声:“报纸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一、课前导入(一)xx考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2分)A.震悚(shǒng)荒谬(miào)溃退(guì)锐不可当(dǎng)B.要塞(sāi)瞥见(piē)惊骇(gài)歼灭(qiān)C.俨然(yān)幽咽(yàn)诘问(jí)差使(chà)D.阡陌(qiān)举箸(zhù)寒噤(jìn)仄歪(zè)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阻遏创疤鸿蠕穷愁撩倒B.烦躁狼籍蹒栅缭绕不绝C.琐屑皇急杀戮臭名昭著D.簌簌颓唐案牍黄发垂髫3.下列的字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A.业已:已经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B.阡陌:田间小路。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丝竹:丝线和竹子。
烽火:柴火D.逾:越过。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同学们以敬佩的眼光倾听着这位老红军作的报告。
B.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取决于平时是否努力。
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群众智慧无穷无尽,一个人的才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根本不值得一提。
B.他患有严重的胃病,不仅不能饮美酒,面对佳肴也只能浅尝辄止。
C.昨天,看完火箭队和湖人队的精彩比赛,几个球迷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姚明的突出表现。
D.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连续爆炸,造成含有大量放射性污水泄漏,令人头晕目眩二、知识点讲解人物形象分析:(一).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1、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例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
而中年闰土却变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受尽劳累、饥寒交迫、麻木迟钝而又自卑的人了。
鲁迅先生通过闰土的肖像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性格的巨大变化,从而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给人民造成了苦难。
2、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范进中举》中写胡屠户的贪婪相:……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
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
”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通过胡屠户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3、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
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比如,孔乙己买洒时“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动作,正反映了他在短衣帮面前炫耀的心理。
(二).从侧面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我的叔叔于勒》关于于勒的叙述和结尾景物描写,都属于侧面描写。
三、例题分析【例一】《背影》节选朱自清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第2自然段在描写父亲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A.环境、动作、心理B.动作、外貌、心理C.外貌、环境、心理D.外貌、动作、语言2.联系上下文,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在铁道边……()2.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中看到一位怎样的父亲?3.用“”画出文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4.标出下面句中的动词,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5.用“”画出选文第一段中心理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达了“我”怎样的心情?6.选文中两次写到作者流泪,你知道他分别是因为什么流泪吗?四.随堂练习难忘的八个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那个。
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嘲我,我心里很清楚,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同学们问我:“你怎么会变得这么样?”我撒谎说小时候摔了一跤,给地上的碎玻璃割破了嘴巴。
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出来就是兔唇要好受点。
我愈来愈敢肯定:除了家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伦德纳夫人的班级,伦德纳夫人很胖、很高,温馨可爱。
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
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
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敬爱她。
因为这里有个不一般的缘故。
我们低年级同学都有“耳语测验”。
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住右边的耳朵,然后老师在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复述出来。
可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
我不愿意把这事说出来,因为同学们知道后会更加嘲笑我的。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试”。
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有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耳朵,他们只注意重复的话对不对。
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耳语测试”做得挺好。
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们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或者是“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德纳夫人,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右耳,然后把右手抬起一点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我等待着……然后,伦德纳夫人说了八个字。
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这位很胖、很xx老师轻轻地说着:“我希望你是我女儿!”1、“我”先天的生理缺陷都有什么?2、由于这些先天的生理缺陷,“我”有怎样的感受?3、评价“我”这个人物形象。
4、为什么那八个字给“我”那么大的改变?五、拓展连接文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9-11题(1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理解词语。
(8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公将鼓之B.xx不若君之美也C.吾妻之美我者D.肉食者谋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6分)①忠之属也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③民弗从也属于作文以记之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战则请从10.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1.结合文章,说说“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哪三方面?(3分)六、课后作业教你生病儿子比我高了。
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
他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
但我在这一瞬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你病了。
”我说。
“噢,这感觉就是病了。
我还以为我是睡觉少了呢。
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
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
我刚想到家里专储药品的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
因为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生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
“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
”我说。
“生病还得学吗?我这不是已经病了吗?”他大吃一惊。
“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
”我说。
“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办。
找你。
”他成竹在胸。
“假如我不在呢?”“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终于找不到我呢?”“那我就……就找我爸。
”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
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
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爸呢?”“那我就忍着。
你们早晚反正会回家。
”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
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