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第一课时)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共26张PPT)(1)

起烘托作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细微而又具体地刻画,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小环节。
如见其人,表现人物细微、复杂的情感
外貌描写:朴素、 生活的艰难
动作描写:攀爬的艰难, 父爱的坚韧与无言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
1.分析人物塑造的方法。通过分析作者笔下最能体 现人物个性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 写,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分析故事情节。文章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通过 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 人物个性。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 据情节论人。
【解题思路】
《雕花烟斗》
冯骥才
①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②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 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③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
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 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 吧!”
3.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形象,必须把他(们) 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分析,思考人物的时 代特点。 4.注意对人物的评价。注意作者对人物思想倾向、 性格特点的直接评价,以及文中通过其他人物言行 进行暗示的语句,把握作者感情倾向,分析人物形 象特点。
通读文章
抓大放小
(抓主要特点)
1
2
3
4
读题,抓关键词
②妈妈的人生是极简的,她绝不会主动消费去尝鲜、吃稀奇,也无吃零食的习惯。回想起来,我 也没给爸妈买过什么,买得最多的好像是茶叶。
现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课件

题型三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或者用一句话来概括人物形象
黑龙江龙东中考《传递》 24.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分析:从第④⑤段可以看出,小男孩的拾金不昧,善良;从第⑥段可以看出其懂事,勤劳, 乐观的特点;从第⑧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小男孩具有知恩图报的品质。 答案:拾金不昧(善良)、懂事、勤劳、乐观、知恩图报。
真题演练
⑤于是,我决定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 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车夫们把手推车推上坡,可讨 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⑥我走到那座桥下,站在一棵树下躲雨。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风越刮越大,雨越下 越急,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雨水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只有 公共汽车偶尔经过。远处除了几根电线杆子,就迷迷蒙蒙地看不清楚什么了。 ⑦我感到沮丧,想离开,雨又太大,可等下去肚子又饿。忽然我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 几层高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拉车人在大雨中缓慢地、一步步地朝这里拉来。看得出, 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 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儿。那人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 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我无法看见他的脸,分不出是老头儿还是小伙儿。 ⑧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地问:“要帮一把吗?”
侧面描写 通过写留级学生讲藤野先生的逸闻趣事,从侧面表现
先生不拘小节、生活简朴的特点。
人物形象分析三要点
要点二 关注细节,抓描写
“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 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 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侧面描写 简单介绍藤野先生的工作环境,表现了他认真钻研的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题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题
本文是关于人物形象分析题的阅读指导。
首先要审清题干,本题要求概括母亲的形象并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需要写出两个方面的品质和对应依据。
其次,要梳理情节,注意关键词句和情节转换。
最后,要具体概括人物的特点,注意表现出多个侧面。
在梳理情节时,需要注意到每个情节所揭示的人物特点。
例如,在第一段中,母亲对病痛的忍耐表现出她的坚强和爱儿子。
在第二、三段中,母亲的善良、节俭和关爱家人等特点都得到了体现。
在具体概括人物特点时,要注意表现出多个侧面,避免过于笼统。
通过以上指导,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完成人物形象分析题,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文章描写了一个母亲在等待一个电话的焦虑心情,同时回忆起早上送女儿上学的经历。
通过女儿的骑车上学,突出了母亲对女儿的关心和爱护。
文章中运用了描写方法和对话交代情
节,突出了母女之间的情感。
同时,通过对女儿的叮嘱和关心,表现了母亲的责任感和爱心。
整篇文章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作者在描写母亲等待女儿回来的过程中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
通过描写路上的危险情况和女儿的种种行为,让读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母亲内心的焦虑和担忧,同时也展现了女儿的天真可爱和成长的过程。
这种描写方法可以更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环境的烘托、 其他人物的对比衬托、他人的描述、作 者的议论等。
分析示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
“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
参考答案:表现了胡屠户爱财如命的性格特点。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 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 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二步:答题的语言组织
第一步:仔细审题,分清类型。
第二步:划句分析,讲求方法。
第三步:归类合并,准确表达。
第三步:答题词语储备 【人物形象分析的高频词】
善良、平凡、朴实、纯真、可爱、沉着、冷静、乐 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狡猾、豪放、 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 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著、 势利、洒脱、公正、宽容、大度、真诚、乐于助人、 刚正无私、忍辱负重、严于律已、志向高远、深谋 远虑、寡言少语、郁郁寡欢、循规蹈矩 ……
• ⑮再说孙接骨,听说赵家招牌被砸,高兴得又是放鞭炮 又是换匾,发誓要研制一种骨伤新药,盖过赵三贴。 • ⑯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孙接骨带着徒弟,去城西六十 里的龙山采药。孙接骨从崖上摔下,竟硬生生把脊椎骨给 摔折了。其徒弟再三施救,也没能将他的断骨续上。正当 孙家人哭天抢地、一筹莫展时,赵三贴竟背着药箱,上门 治伤来了。 • ⑰经此一事,孙接骨是又惭愧又感激。伤愈后,在芍香 楼订一桌酒席,答谢赵三贴。席间,孙接骨说起当年马三 找碴闹事,砸赵家的招牌,皆是他花钱收买,幕后指使的。
• ③有一年,镖局的杨镖头外出护镖,路遇悍匪,被打得四 肢齐断、奄奄一息。看了几个大夫,均是摇头叹息。后来 找到赵三贴,接上断骨,贴了膏药,到了一个月头上,就 能打拳练棒了。杨镖头很是感激,花重金为赵家正骨堂做 一牌匾,并请书法名家题写了“赵三贴”三个大字。自此, 赵三贴名声更盛。 • ④自古道:同行是冤家。在城北也有一家治骨伤的老字号, 主家姓孙,人称“孙接骨”。自从赵三贴名声大盛后,这 孙家的生意就日渐冷清。孙接骨就恨上了赵三贴,逢人便 讲赵三贴是江湖野医,根本不懂接骨续骨之正法。赵三贴 听到传言也不生气,依然乐呵呵地配药接骨。
现代文阅读II(一)小说人物形象(课件)【主观题答题模板】2023年高考语文阅读题突破(新高考专用)

4、命题内容:主要针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氛围命题。 另外,还有揭示标题意义、探究主题多重性等命题形式。 考查内容主要有: 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塑造方式,人物形象【人物】; 故事情节概括,情节作用的分析【情节】; 环境作用【环境】; 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主题】 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物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标题】等。
【主观题答题模板】2023年高考语文阅读题+语用题提分突破
【主观题答题模板】2023年高考语文阅读题+语用题提分突破
学习任务:人物形象
命题分析
命题分析
小说,在高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自 2010年国家考试中心将命题卷称为"新课标全国卷"以来,文学类文本阅读一 直聚焦在小说阅读上,小说阅读成为了高考测试中的必考内容,目的就是要 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小说阅读而言,它属 于文学性较强的体裁,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比较有难度的, 所以应当加以重视。
● 第三步:抓住时空,初识环境
●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空里。从时间上看,人物生活在什么时代里;从空间上看,人物生活在哪个特定区域内(如南方或北方, 城市或农村等)。抓住了人物生活的时空特点,就初步认识了小说中的环境特点及作用。当然,在这一步中如能注意到文中环境 描写的句子,并能快速概括其特点及作用,那就更好了。
成良好使用草稿纸的习惯。尤其是主观题,必须要在草稿本上简单梳理,再誊写,这样卷面美,得分高。 ● 3.术语意识。现代文阅读I主观题套路性特别强,到底是按照赋分点来解答试题,尽量做到写上采分点,一
现代文阅读专题八:分析人物形象

现代文阅读专题八: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人物通过外貌、言谈、行为举止等具体元素向他人所展示的有关此人物性格、内质等抽象元素在他人内心中的具体反映。
很大程度上,人物形象有旁人的主观成分,也有特定人物的客观成分,可以说它是主观元素和客观元素的集合体。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赏析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必考题目,因此,熟练掌握一些赏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技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品析人物的正面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入手。
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其中,外貌描写不仅能勾画出人物的外部面貌、衣着打扮,也能以“形”传“神”,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生活处境、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人物的言行最能体现人物鲜明的性格,而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描写更能揭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多维的性格;人物的心理描写能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神态是人物内心变化的面部表现,把握神态描写便于理解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
总之,人物描写能显示人物的身份、处境、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分析人物形象必须结合人物描写进行,尤其要善于捕捉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中的关键词句进行。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
例如:朱志清的《背影》一文中,通过写父亲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走路蹒跚,为远行的儿子爬铁道买橘子,表现出父亲在连遭遇不幸的情况下,还时时牵挂着儿子,更表现出父爱之深沉。
二、从分析侧面描写的作用入手。
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主要是通过对与特定人物相关的其他人、事、物、景的描写,来烘托、渲染特定人物形象,间接表现特定人物的思想、精神面貌和心理、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记叙文常通过描述旁观者的述评、态度和反应来衬托主人公的形象,也常用自然环境描写来以景衬情、暗示人物命运。
三、结合对比、抑扬结合等写作手法来分析。
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人物自身不同言行、境遇的对比,多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对比等,都能有力地揭示人物性格。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精讲——分析人物形象(部编版、有解析)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精讲——分析人物形象(部编版、有解析)【考点解读】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描写手法、环境描写和情节发展三个方面来进行。
1.从人物描写手法上分析形象通过分析作家笔下的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神态等各方面的描写, 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 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赏读环境描写、侧面描写, 明晰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活动的。
这里说的环境, 既是指自然环境, 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
前者或渲染气氛, 或点明背景, 或烘托人物的内心, 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
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 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
3.分析情节发展, 概括人物性格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 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 欣赏人物形象, 可以从情节入手, 据情论人。
【答题技巧】★阅读全文, 请概括某人的性格特点(特征)。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答题模式: 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真题精析】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有一种爱叫九小时李静①有一次要送父母回家, 却无意中听到他们的对话, 那情真意切的话语瞬间抚平了我埋藏在内心多年的不解与积怨。
②小时候, 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姐姐和我送出那个泅渡他们一生的小镇, 他们要终其所有的力量, 让我们过上他们曾经无数次梦想的生活。
③为了父母的愿望, 我和姐姐都很努力, 也终于在高考后陆续接到让他们一次又一次为之流下热泪的录取通知书。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第一部分:知识梳理文学类文本中,分析人物形象往往是解读作品的核心。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也是中学阶段常考题型之一。
一、常见提问方式1.文中的XXX是一个怎样的人?2.请简要说说文中的XXX身上有怎样的特点。
3.通读全文/结合某一部分内容,简要概括XXX的形象。
4.文中塑造了XXX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二、梳理解题思路1.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1)如果题目只要求“概括”,答题时根据文本内容提炼描述人物特点的词语即可。
如果题目要求“分析”,则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解答。
(2)如果题目要求回答“人物性格特点”,那直接把描述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写出来即可。
如果题目要求回答“人物形象”,一般要多角度总结,如人物的外貌、身份、地位、职业等。
注:前面提到的四种常见提问方式,就体现了不同的考查内容。
示例:问题:文中穿灰色衣服的姑娘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 分)(欧·亨利《汽车等着的时候》)答案:①爱慕虚荣,向往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
说汽车在等自己,马上去参加音乐会等;②自欺欺人(装腔作势,故作矜持)。
假装爱读书,故意把书掉在地上,以便同男子交谈,谈话中又说自己讨厌金钱,掩饰真实身份等;③年轻漂亮,社会地位不高,餐馆出纳;④细心但不切实际。
一方面,这道题要求“分析”,答题时要结合文本内容。
另一方面,这道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第③点“年轻漂亮”体现的是外貌特征,“社会地位不高”体现的是人物地位,“餐馆出纳”体现的是职业,这提醒我们,遇到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时,不仅要关注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要考虑人物的外貌、身份等信息。
2.掌握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1)梳理文本中人物所做的事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了解一个人不仅要看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
反之,解读文学作品时,可以从其所作所为来推断其性格特征。
(2)分析文本中对人物进行的描写文本中的描写是对人物着重刻画的地方,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点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第一课时)课程要点回顾:一、明确什么是人物形象:不仅是指外表特征(外貌特征、身份职业、兴趣爱好、社会地位、自身技艺等)的概括——即外在形象,更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事迹,获得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变化、性格气质、思想精神,甚至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准确认知——即内在形象。
人物形象=外在形象+内在形象二、人物形象分析的意义(作用):刻画人物形象是记叙文尤其是小说的主要目的之一,所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就成为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最重要的考核点。
借助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进而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能够更加准确判断写作意图或中心思想,及作者所要反映的社会问题。
三、人物形象分析的步骤:代入相关语段,辨析描写方法;判断层次角度,找析显隐关系;结合背景中心,探究心理情感;巧借概括评价,润色多维表达。
小结:基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探求人物形象分析1、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语动心神(正面描写)2、人物描写的作用:通过人物的生活状况、心理活动、情感变化、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旨在突出人物形象,进而揭示主旨。
补充例题解析:(2018南岗一模)清华回忆:一个人的课堂①硕士一年级,导师指导我选了一门A系的课程作选修课。
第一节课上,我就得知那个学期全校选修这门课的只有我一个人。
教课的老师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者。
他一看到我一个人打着呵欠端坐在黑板前,就呵呵地笑了。
然后说:“想不到这学期唯一选修我这门课的同学还是来自外系。
”我也笑了,问他这门课会不会取消啊。
老师反问我:“你想不想让它取消?如果你想上,我就会开。
如果你觉得不值得,要退选,那我只好取消它了。
”我说我是想学的,但是学校是不是有什么政策啊。
老师扶了扶眼镜又笑了,说:“如果选课的人太少,学校只规定我有不开课的权利,但是没有限制我开课的权利。
”②第二次上课的时候,老师夹着讲义在教室门口等着我,说他把教室退掉了,一共两个人,没有必要占据那么一个教室。
他的一间放设备的实验室没有人占用,也有黑板,正好利用。
虽然只有我一个学生,但是这门课进行得井然有序。
有教材,有参考书,有作业,每次上课老师准时开讲,准时下课,中间五分钟的休息也一丝不苟。
我打起精神,努力听讲,也从来没有迟到过。
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帮老师擦黑板,他笑眯眯地问我是不是党员?我说不是。
他说在本科生的课堂上,课堂中间帮老师擦黑板的很多是学生党员或者积极分子,仿佛成了一个小小的规律。
我说您现在只有我一个学生,我只好假装一回党员了。
老师哈哈笑了。
③临近新年的一天,老师上课的时候突然有些歉疚地和我说今天上课他需要坐着讲,因为早上来学校的时候,骑自行车和人撞了,脚有些扭伤。
然后自我解嘲地说:“老了老了,腿脚不麻利喽。
”然后又凑近身子,神秘而骄傲地和我说他上大学的时候可是体育课代表的。
我说老师这次课要不不要上了,我可以按照进度自学。
老师淡然地摆了摆手说:“不伤大雅,既来之则安之。
这次课的内容很有意思,听我慢慢给你讲。
”④这节课我一直很忐忑,中间休息的时候,老师和我讲,本来如果第二天早上有课的话,头一天他会住在学校宿舍的,结果昨天家里有点事,所以今天从家里骑车赶过来。
我很纳闷,说您没有住在学校附近?老师摇了摇头,说他住在和平里一带,是他太太的单位分的房子;按照国家政策,他是教授,在清华可以分到一间宿舍用作休息。
我很不平,老师却微笑着说这不算什么,每天骑车还可以锻炼身体,宿舍虽然也很方便,但是他还是喜欢回家,只有家才有家的感觉。
我终归觉得有些气愤,下半节课也没有好好听。
⑤这门课没有期末考试。
最后一节课结束前,老师收走了我的大作业,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是一份学校统一印制的课程评估和意见反馈表。
说:“虽然只有你一个人选了这门课,但是我希望你能认真地填填这个评估表,填完把它交给我们系办的某某老师。
”说完,和我握了握手就提前走了。
我很认真地填了表格,并写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⑥此后的学习期间,我们在校园里面碰到过几次。
过了两年,毕业的前夕我们又碰上了一次。
老师说他正式退休了,但是系里返聘他,所以每周还要上班三天,我上过的课程他还在开,每次还是有三五个学生选。
16. (3分)仔细体会文章第②、③、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些语句写出了老师怎样的可贵品质?【试题分析】②段中是对老师的所做的一件事的叙述,通过他主动替学校着想退掉教室,克服困难在实验室上课,能看出他是一个克己奉公,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③段是老师的语言描写,抓住句中的关键信息“不伤大雅”、“慢慢给你讲”可以分析出他是一个对工作很认真、对学生非常负责任的人;⑤段依然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对于学生评价老师地评估表和意见表,他希望学生“认真地填填”,不能看出他是一个做事认真、实事求是的人。
参考答案:为公共利益、为他人着想;尽职尽责(恪尽职守、敬业);做人诚实守信(诚信认真)。
(每点1分)同步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15——19题。
(共15分)会唱的球林海音①这是今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
当我刚一走上讲台,就看见下面有十几双小手举起来。
“老——师!”我不能不回过头来,叫起最前面的一个。
“黄泽的球被人偷去了,老师,会唱的球!”被叫起来的这么报告。
又一个举起手来:“那个球不是真正会唱,只是一打开就有音乐响起来。
”“黄泽的爸爸从香港带来的!”“大概要美金一百块吧,被谁偷去了?”“一定要把偷东西的贼捉到!”“……”“……”大家被这个什么“会唱的球”搞得完全忘了教室里的秩序,你一言我一语地乱嚷着。
②我用板擦敲打着桌子:“我到底听谁的?”我的生气的声音压制了孩子们的骚扰,他们安静下来了。
据班长的报告说,在未上体育课前,这只“会唱歌的球”是在的,等他们从操场上完体育课回来,它便从黄泽的位子里失踪了。
③失主黄泽的父亲是一条商船的船长,经常带些外来货。
以至于黄泽经常炫耀于同学间。
手头阔绰其实也不是什么有失人格的事,各人的家庭环境不同,但是在都市的生活里,物质的诱惑对人们是一个威胁,就是孩子也不例外。
每逢黄泽表现了新花样时,便给其他的孩子们带来一阵骚动,看他们或艳羡、或巴结、或不屑,爱憎的反应虽然不同,但是却没有一个真正能“不动心”的。
因此使我常常想到,难道我们的教育还缺欠点什么吗?④但是,我们势必把这只“会唱的球”找出来,这只球不会离开偷它的人的身上的,然而,在我的班上,谁又是那可疑的贼?我感到惶恐的倒不是怕搜不出这只球,反而怕的是从他们之中哪一个口袋里搜出来!这班学生是从他们二年级时,我便任教,到现在六年级,快毕业了,在要离开我以前,忽然出了一个贼。
⑤我用郑重的口气说:“为了尊重同学们的人格,我不愿当场搜查每个同学,一个人是难免在一时糊涂中犯一点过错的,我相信他这时已经后悔了,他有一个改过的机会。
好,同学们都排队到操场上去!”⑥孩子们以一种不知道老师的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的态度,面面相觑地排队走出去。
到了操场上,我又说:“现在我一个人回教室去,然后同学按着排队的顺序,一个个到教室里来,希望拿那个球的同学把球交给我,自己认为没有拿的,进来一趟再出去好了。
”⑦嘱咐完了,我便回到教室,每一个孩子走进来,见了我都有不同的表情,有的伸舌头做鬼脸,有的正经地说没有偷东西的理由,有的叫我搜查,有的自动把衣袋翻出来,有的淘气的在教室里绕一圈,有的……一直到班长走进来报告我说,全班的同学都已轮完时,我不免为之一惊——没有一个人把球交给我!⑧我向操场走去,那里有一群期待着我的孩子,我必须迅速地想出下一步应当怎么做,我慢慢地走,快快地想,到了操场上,我立刻很轻快地说:“偷球的同学并没有把球交出来,”同学们听了,异口同声地惊叹了一下,“但是,我了解那个同学的意思了,这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的错误,他后悔极了,但他希望在没有任何人知道的情形下——包括老师在内,把球送回到黄泽的抽屉里,是不是?所以,这一回我也留在操场上。
仍按着刚才的办法,拿球的人,就把球放回去。
”⑨这也许仍是一次冒险的办法,这时离下课还有十几分钟了,我也为自己捏一把汗,在下课铃响以前,这只会唱的球是否会出现?可是一个负责教育使命的工作者,是不能摆脱或忽略任何责任的,我从来没有过。
对孩子我有一份说不出的爱护的心,我是多么愿意看到他们成长、茁壮、灿烂、无垢……⑩小身影一个个从操场那边交替地跑过来,十几分钟在我的思虑中过去了,孩子们又都已轮完了。
⑾“现在回到教室去!”⑿我不知道如果那球仍没有……我应当怎么办,我来不及再想了。
可是当我走上讲台,还没有转过身来时,下面一声喊:“球!老师!”⒀跟着是一阵欢呼,待我面向着台下时,黄泽把球高高地举起来,灿烂耀目,又亮又圆,掀开小玻璃盖,有一阵悠扬的音乐发出来。
它便是使多少孩子羡煞的会唱的球,还差点儿让一个孩子为它犯了罪。
15. (3分)第④段“我感到惶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16. (3分)文中第⑤段老师用“郑重的口气说”是因为什么?而第⑧段老师“轻快地说”又是因为什么?17. (3分)文章第⑨段画线语句属于描写,从中能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18. (2分)结尾细致描写那只“会唱的球”有什么作用?19. (3分)第③段中“因此使我常常想到,难道我们的教育还欠缺点什么吗?”细读此段内容,具体说说文中的老师意识到我们的教育还欠缺点什么?(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1——14题。
(共11分)中国古人爱“海淘”①大米、宝塔、中医……不少我们熟悉的“中国造”,估计许多人都不知道,其实都藏着外来基因,来自“海淘”。
②我们熟悉的小麦、牛、羊、马都源自西亚和中亚,被引进至少5000年。
石榴原名叫“安石国的榴”,表明其伊朗基因。
汉代,中国陆续引入苜蓿、葡萄、芝麻、胡瓜等物种。
菠菜和榨菜则是唐太宗时候从尼泊尔引入的。
③如果没有外国美食,我们的饭桌会单调许多;如果不曾引种外国植物,中国也养活不了数量庞大的人口。
1593年,福建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将番薯藤带回中国。
几十年后,番薯成了中国又一种主粮。
同为晩明时期,中国从菲律宾引进了多种源自美洲的作物,比如玉米、花生、南瓜等,使得中国人口翻番。
④除了这些让我们先辈受益的外来物种,还有许多物种或物品属于“出口”转“内销”。
⑤水稻原产中国,但北宋从越南引进了耐旱的占城稻。
1011年,宋真宗在宫里种植,并推广到全国。
这种穗子长、不挑地的越南水稻很快成为中国的主粮,使宋朝出现了人口高峰和商业繁荣。
⑥造纸术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创造,但唐朝中期进贡来的日本纸有蚕茧的光泽,国人未见。
唐宋时高丽纸为贡品,时称“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
另外,日本的泥金画漆,还有贝壳嵌漆器,也令漆器祖源的中国人爱不释手。
⑦除了物种和物品,被引进的还有人才。
⑧元初,忽必烈征召了许多尼泊尔建筑工匠。
其中,阿尼哥技艺精湛,1273年被任命为匠人总管,首都的寺观(如北京的白塔寺)多出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