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赏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答题技巧鉴赏小说形象小说的形象,既指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人物形象陪衬的事物形象(物象)。

鉴赏小说形象是小说考查的重点。

常见的设题类型有: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分析形象的作用。

考向一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小说主要是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和感染读者。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几乎是小说阅读的必考题:有的试题只检测概括能力,不分析;有的试题是先概括后分析。

例、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文中看,吴秋明是一位“单身”“心理学博士”;熟知儿童心理,能够学以致用;质朴、善良,有爱心,真心爱儿童村的孩子,并用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们。

简要总结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吴秋明是一个细心、耐心,有爱心,充满吸引力的单身心理学女博士的形象。

【设问方式】1.作品中××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小说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3.请概括××与××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知识储备】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

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更具有代表性。

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要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1.运用各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描写手法具体分析正面描写类别特点、作用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等。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在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能够准确、深入地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对于我们把握文章主旨、提高阅读得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呢?首先,我们要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入手。

外貌描写往往能初步展现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生活状况等。

比如,一个穿着破旧但整洁的衣服,脸上布满皱纹却目光坚定的人,可能是一位经历过生活艰辛但意志坚强的劳动者。

语言描写则能直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情感和身份地位。

通过人物所说的话,我们可以判断出他是直率还是含蓄,是乐观还是悲观。

动作描写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

例如,一个人在紧张时会不停地搓手,在兴奋时会手舞足蹈。

心理描写则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了解其深层次的想法和动机。

其次,关注人物所处的环境也是分析人物形象的关键。

这里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涵盖了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风俗、人际关系等方面。

比如,在一个动荡的战争年代,人们可能会表现出勇敢、坚韧和对和平的渴望;而在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中,人物可能更注重个人的发展和生活品质。

自然环境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寒冷的冬天可能会让人物显得更加坚强和忍耐,美丽的春天可能会使人物心情愉悦、充满希望。

再者,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也是重要的方法。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

在故事的发展中,人物的性格会通过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逐渐展现出来。

比如,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始终坚持不懈、努力克服,这就体现了他的坚韧不拔;而如果一个人在利益面前轻易放弃原则,就暴露出了他的贪婪和软弱。

此外,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直接评价和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评价。

作者的直接评价通常能给我们提供明确的方向,让我们快速了解人物的主要特点。

而其他人物的评价则从侧面反映了被评价人物的形象。

比如,周围的人都称赞某个人善良、乐于助人,那么我们就能初步判断这个人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是积极正面的。

高考考点聚焦:赏析散文中的人物形象

高考考点聚焦:赏析散文中的人物形象
方龄贵 来信说:“……是时候了,我要去了。我来自遥远的北方,还要回 北方去。 ……祖国喂养我二十年,是为她出力的时候了。我决定二次 北征。 ……如果我倒下来,请为我的光荣欢喜,节制你的悲哀,并设 法通知我远在松花江边的家,告诉他们我躺在祖国的原野上了……”
真题演练
寄来这么短短的一章,你就毅然去了。 朋友,眼看你回到北方投身在这神圣的斗争中了,而我还在这边荒 的一角,寂寞地活着。我心里有许多话却一时无从叙说。我于是把想象 放在一个辽远的地方,你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我屈起手指头,已经 不多不少五个年头了,自从我们背起行囊走出那个地方。 当我们跳下车,在北平城里停下我们脚步的时候,发觉这里并不如 我们所想象。它太沉闷,太无生气。人们似乎已经遗忘了关山以外的土 地,被膏药旗子压得喘不过一口气来。
技法攻略
3.结合时代背景,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分析概括
《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刘和珍生活在段祺 瑞政府执政时期,阅读文本时结合当时的社 会大背景,将人物放入当时的情境中去感悟, 能更深入理解人物,分析其形象特征。
技法攻略
4.分析作者带倾向性的议论,揣测作者的情感,进而分析概括。
如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对 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评论“猛士”“为了中 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温和”“勇毅”等, 这些都表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
考语文中常见的命题方式有:①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 中“×××”这一人物形象。②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 这一人物形象的内在特点。③简要概括作品中人物。
解读高考
(续表)
高考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一人物形象
形象的特点。④某段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
析。⑤你认为文中的“×××”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精讲——分析人物形象(部编版、有解析)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精讲——分析人物形象(部编版、有解析)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精讲——分析人物形象(部编版、有解析)【考点解读】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描写手法、环境描写和情节发展三个方面来进行。

1、从人物描写手法上分析形象通过分析作家笔下的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神态等各方面的描写,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赏读环境描写、侧面描写,明晰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活动的。

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

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

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答题技巧】★阅读全文,请概括某人的性格特点(特征)。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答题模式: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真题精析】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有一种爱叫九小时李静①有一次要送父母回家,却无意中听到他们的对话,那情真意切的话语瞬间抚平了我埋藏在内心多年的不解与积怨。

②小时候,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姐姐和我送出那个泅渡他们一生的小镇,他们要终其所有的力量,让我们过上他们曾经无数次梦想的生活。

③为了父母的愿望,我和姐姐都很努力,也终于在高考后陆续接到让他们一次又一次为之流下热泪的录取通知书。

姐姐离开了小镇,可大学毕业后又因没找到理想的工作而返回。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题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题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题
本文是关于人物形象分析题的阅读指导。

首先要审清题干,本题要求概括母亲的形象并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需要写出两个方面的品质和对应依据。

其次,要梳理情节,注意关键词句和情节转换。

最后,要具体概括人物的特点,注意表现出多个侧面。

在梳理情节时,需要注意到每个情节所揭示的人物特点。

例如,在第一段中,母亲对病痛的忍耐表现出她的坚强和爱儿子。

在第二、三段中,母亲的善良、节俭和关爱家人等特点都得到了体现。

在具体概括人物特点时,要注意表现出多个侧面,避免过于笼统。

通过以上指导,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完成人物形象分析题,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文章描写了一个母亲在等待一个电话的焦虑心情,同时回忆起早上送女儿上学的经历。

通过女儿的骑车上学,突出了母亲对女儿的关心和爱护。

文章中运用了描写方法和对话交代情
节,突出了母女之间的情感。

同时,通过对女儿的叮嘱和关心,表现了母亲的责任感和爱心。

整篇文章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作者在描写母亲等待女儿回来的过程中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

通过描写路上的危险情况和女儿的种种行为,让读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母亲内心的焦虑和担忧,同时也展现了女儿的天真可爱和成长的过程。

这种描写方法可以更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环境的烘托、 其他人物的对比衬托、他人的描述、作 者的议论等。
分析示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
“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
参考答案:表现了胡屠户爱财如命的性格特点。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 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 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二步:答题的语言组织
第一步:仔细审题,分清类型。
第二步:划句分析,讲求方法。
第三步:归类合并,准确表达。
第三步:答题词语储备 【人物形象分析的高频词】
善良、平凡、朴实、纯真、可爱、沉着、冷静、乐 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狡猾、豪放、 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 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著、 势利、洒脱、公正、宽容、大度、真诚、乐于助人、 刚正无私、忍辱负重、严于律已、志向高远、深谋 远虑、寡言少语、郁郁寡欢、循规蹈矩 ……
• ⑮再说孙接骨,听说赵家招牌被砸,高兴得又是放鞭炮 又是换匾,发誓要研制一种骨伤新药,盖过赵三贴。 • ⑯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孙接骨带着徒弟,去城西六十 里的龙山采药。孙接骨从崖上摔下,竟硬生生把脊椎骨给 摔折了。其徒弟再三施救,也没能将他的断骨续上。正当 孙家人哭天抢地、一筹莫展时,赵三贴竟背着药箱,上门 治伤来了。 • ⑰经此一事,孙接骨是又惭愧又感激。伤愈后,在芍香 楼订一桌酒席,答谢赵三贴。席间,孙接骨说起当年马三 找碴闹事,砸赵家的招牌,皆是他花钱收买,幕后指使的。
• ③有一年,镖局的杨镖头外出护镖,路遇悍匪,被打得四 肢齐断、奄奄一息。看了几个大夫,均是摇头叹息。后来 找到赵三贴,接上断骨,贴了膏药,到了一个月头上,就 能打拳练棒了。杨镖头很是感激,花重金为赵家正骨堂做 一牌匾,并请书法名家题写了“赵三贴”三个大字。自此, 赵三贴名声更盛。 • ④自古道:同行是冤家。在城北也有一家治骨伤的老字号, 主家姓孙,人称“孙接骨”。自从赵三贴名声大盛后,这 孙家的生意就日渐冷清。孙接骨就恨上了赵三贴,逢人便 讲赵三贴是江湖野医,根本不懂接骨续骨之正法。赵三贴 听到传言也不生气,依然乐呵呵地配药接骨。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共26张PPT)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共26张PPT)

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
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
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
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
别人看见。 侧面描写:烘托父爱的伟大 —— 朱自清《背影》
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辛劳卑微、病入膏肓
⑪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 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有删改)
小说中的唐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概括。
答:
职业、爱好
①有才华,热爱艺术,绘画雕刻都有造诣。从唐先生红极一时,
重戴桂冠后也是高朋满座可见。(对雕花烟斗的正面老范连口称
贬义:
狡诈、虚伪、卑鄙,贪婪, 任性,蛮横, 自私,虚荣, 阴险,轻蔑, 伪 善、 恶毒、阴险、庸俗、奸诈、自私自利、阳奉阴违、见 利忘义、诡计多端、不思进取、十恶不赦、蛮横无理、刚愎 自用、顽固不化、冷漠无情、横行不法等
【常见误区】
①脱离材料
②以偏概全
③观点重复
④抓小漏大
⑤照搬照抄,无自己的概括理解。
⑦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 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⑧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 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 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 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 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 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 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 很难为情。

现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学生版)

现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学生版)

2023年秋期九年级语文现代文专题之人物形象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命题人:陈红班级姓名等级人物形象分析一、聚焦中考1.2020年重庆A卷《赔偿》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2.2018年绍兴卷《飘逝的风筝》读完本文,你觉得文中的鹞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3.2019年滨州卷《老杨树下》第⑦—⑨段多方面表现了老邵的优秀品质。

请结合其中的细节描写分析老邵这一人物形象。

4.2020年襄阳卷《田垄深处》结合上下文,认真阅读第③段中描写外貌的句子,简要概括“老孔”的形象特点。

二、分析角度性格特点: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热情爽朗、坚韧顽强、临危不乱……精神品质:无私奉献、舍己为人、尽职尽责、大公无私、勇敢坚强……思想感情:热爱祖国、眷恋故土、关爱孩子、疾恶如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技能特点:医术精湛、武艺高超、技艺高超、教导有方、心灵手巧……外貌气质和处境遭遇:相貌丑陋、气质脱俗、家境贫困、饱经风霜、备受压迫……三、方法分析1.方法一:从原文中提炼词语直接概括(作者或他人对人物评价性的句子)2.方法二:结合人物的事迹分析形象(包括人物的行为表现、习惯爱好等)方法三:.结合具体的描写分析形象(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重点关注细节描写)四、做题步骤1.概括事迹,根据事迹分析人物形象2.在原文中勾画能概括人物形象的词语3.勾画(细节)描写的句子,从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五、特别提醒1.同时关注人物的优缺点2.注意人物形象前后的变化3.注意人物不同身份的形象特点4.认真审题(1)根据全文内容或部分内容,简要概括人物形象【答题方法】按照分析人物形象的步骤,直接写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或XXX是一个……的人。

(2)结合全文内容或部分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方法】形象特点 + 内容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一、提问方式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3.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二、解题技巧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从理解标题关键的本义、字面义入手(文章具体只带内容)2.深层含义:(1)修辞义、象征义、双关义等;(2)把握语境义:a.分析概括内容:根据标题找到相关段落,概括主要内容;b.体会人物精神:联系人物形象,体会表现出的精神品质;c.明确文章主旨: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情感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赏析
【常考题型】
1.试分析文中X X的人物形象。

2.画线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3.X X是怎样的一个人?
4.读完全文,你最敬?、佩哪个人物?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5.谁是文中的主人公?请分析他的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
XX是一个XXXX的人物形象,他做的什么事(或者说的什么话)表现了他的XX性格(品质)。

【方法点拨】
人物形象分析可以从塑造人物形象和人物思想性格分析两个方面着手。

(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语句用词。

1、正面描写
包括人物肖像、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

①肖像、外貌、神态描写作用: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容等,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侧面描写
也叫间接描写,以环境描写和他人反应来烘托表现人物形象。

3、细节描写
即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或环境场面等的细枝末节所作的描写。

4、环境描写: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情。

5、语句用词:通过用词的感情色彩来赞扬或贬斥某一人物。

(二)人物思想性格分析方法
1、典型事例分析法
在生活中或作品中,典型事件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情趣、性格以及思想品质。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或小说,作者往往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搞清文章中的人物
做了什么事情、是怎么做的,这些事例反映了他有怎样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例如:《孔乙己》这一文中通过酒店小伙计的回忆,将小说的主要片段集中在镇口酒店这个典型环境中。

利用情节的巧妙裁取,逐步完成了对孔乙己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

比如,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排出九文大钱”时的神气,最后一次盘着被打残的腿,喝完最后一碗酒的凄惨。

一个迂腐穷酸、潦倒落迫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又如,通过对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这一事例的分析,又可以看出他心底善良。

2、故事情节梳理法
在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安排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因此,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分析有利于我们感受和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3、环境描写分析法
分析环境描写的句子,也有利于分析人物性格,因为环境描写往往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性格的作用。

例如:《故乡》开篇写到:“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的环境描写,这句话写出了故乡的萧瑟与凄凉,反映出了当时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与人民困苦的生活,也为下文写闰土脸上那凄凉的神情而做铺垫。

(三)、客观公正的评价人物
评价人物形象要注意作者塑造人物的感情倾向,明确文中人物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正面人物一般用褒义词评价,反面人物一般用贬义词评价,如果人物有优点又有缺点,则在评价优点的基础上还要适当点出其不足。

(四)主人公的判定
小说中有主要人物(主人公、主角)和次要人物之分。

对于文章主人公的判定,不能完全靠文字的多少来判断,关键要看这一人物形象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五)练一练
总得有人为弱者转身
①窗外,乌云布满了天空,天气变得闷闷的。

办公室里也昏暗了起来。

②陶安说,我爸爸说了,他不来。

③陶安的父亲是个酒鬼,陶安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在一家狗肉馆喝酒,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嘴里骂骂咧咧的,说,别说是你们老师,就是市长见我,我也不见。

陶安有爹有娘,却比孤儿还孤单。

他上学,一直是姐姐在供着,姐姐一个人漂在北京,很不容易。

④崔老师泡了两袋方便面,汤水足足地,端到陶安面前说:“赶紧吃了,你饿了吧!”陶安端起泡面的缸子,还是不敢看老师,蹲下来,吸溜着吃了起来。

吃着吃着,两颗很大的眼泪落在了缸子里。

⑤下午,宿舍里,一个学生丢了钱。

满宿舍的人,都认为是陶安偷的。

原因是,下午就他一个人回过宿舍。

陶安说,我没拿,我真的没拿过钱。

其中一个不由分说,一下子扑上去打了陶安,还说,不是你偷的,谁会偷?你说还会有谁偷?陶安站在那里,一下手也没还,任由那个学生拳打脚踢了半天,只是不停地说,这钱不是我拿的,这钱不是我拿的。

⑥拿,拿,拿,你连个偷都不想说。

另一个学生恶狠狠地一脚飞踹过来,陶安“咕咚”一下子就被踹倒了。

倒了的陶安,愤怒地盯着对方,眼里像要着了火,但没有站起来反抗,在地上坐了好半天。

⑦班主任崔老师很快知道了这件事,他把陶安领到办公室,问他情况。

“老师我没拿,我真的没拿别人的钱。

”陶安深深地埋着头,不敢看崔老师的眼睛。

崔老师“嗯”了一声,然后,轻轻为他拍去裤子上的脚印。

⑧“老师也知道你没拿,你不会拿别人的东西,你也不是那样的孩子。

”崔老师故意在最后一句话上加重语气。

望着一脸无助的陶安,崔老师不由自主地“唉”了一声。

⑨陶安突然抬起了头,盯着老师看。

刚才老师的一叹,像针一样,扎在了他的心上。

⑩几天后,崔老师在班里开了个主题班会。

主讲人是请来的,陶安看了一眼,心里就“咚咚”地跳,他知道这一定是崔老师故意安排的。

同学们很兴奋,因为主讲人有在那所著名大学就读的资历,实在是让他们仰慕。

那天,请来的人滔滔不绝,讲了很多学习方法,以及为人处世之道。

最后,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1“我在学业之余,常在外面打零工。

有一次,在一家餐馆帮忙,不知道是谁碰倒了一摞餐盘,碎了一地。

收工的时候,老板问是谁打掉的,开始大家都说不知道,后来,却都指向了一个人。

这个人是个孤儿,一只眼睛先天弱视,仿佛他打碎餐盘,是天经地义的。

谁知老板一笑,说:‘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在外面被人打了,回家后还要被妈妈打一顿。

然后,还要等着打我的孩子来,妈妈抱着我,让那个孩子打,打够了才走。

这件事,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当人穷了,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有一种天理,叫蛮不讲理;有一种公道,叫惨无人道。

而且,在这样的公道和天理面前,你还得装聋作哑。

仿佛,所有这一切,都是你应该承受的。

因为,没有人愿意听弱者申辩理由。

但我相信,这个尘世,一定会有人为弱者转身。

因为,永不泯灭的良知,就像太阳一样在头顶照耀,也总有人会因为良知,而为弱者转身。

’老板的话结束后,那个碰摔了盘子的人主动站了出来。

果然,不是那个孤儿!”
12同学们中间随即响起了一片掌声。

陶安也坐在下面鼓掌,黑黑瘦瘦的身子,颤抖着,已经抑制不住自己。

瞬间,他泪雨滂沱,哭成了泪人。

看着主讲人,他嘴里不停地喃喃着两个字:姐姐……
(选自2014年1期《今日文摘》,有改动)
1.选文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结合选文第⑧段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描绘一下崔老师“唉”时的所思所想。

3.选文中有两处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请找出来并简析其作用。

4.崔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5.有读者认为陶安偷了钱,也有读者认为他没偷。

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选文加以说明。

作业
《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

既毕⑤,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⑥?”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
⑦,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导读]: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

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

[注释]:①魏武将见匈奴使: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

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

②雄远国:威震远国。

③崔季珪: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很有威仪。

④帝自捉刀立床头: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

⑤既毕:指接见完毕。

⑥雅望非常: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
2、使崔季珪代()
3、帝自捉刀立床头( )
4、魏王何如()
5、然床头捉刀人 ( )
6、魏武闻之()(二)填空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词性为,解释为;“使崔季珪代”中的“使”,词性为,解释为________ 。

(三)翻译句子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三)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