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革命的引路人——李大钊生平简介

中国革命的引路人——李大钊生平简介

中国革命的引路人——李大钊李大钊,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和其他二十位革命者在北京西郊民巷京师看守所内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秘密绞杀。

人物生平分析李大钊的选择从政的这一决定,并不偶然。

一个人在后期产生的思想一定与他的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位于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故居,在设计上就非常不同。

三进宅院错落有致,一丈高的十字花墙透露出无华淡雅,两棵对称而植的丁香树花开正艳。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家是一个较为传统、保守的大户人家。

但可惜的是,李大钊的童年,并没有父母的陪伴。

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出生,而他身体羸弱的父亲已于7个月前病逝。

母亲周氏感伤过度、忧虑成疾,在李大钊不满一周岁半时也撒手人寰。

无奈之下,已是63岁高龄的大祖父李如珍接过了李大钊的抚养权。

祖父希望李大钊能够光宗耀祖,这给了李大钊很多学习的动力。

李大钊在私塾学习时,并不希望从商,于是在私塾老师的提议下,他走上了仕途,秉持着古代知识分子所具有的“达则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投身于挽救民族危亡的事业中去。

1907年,位于天津的北洋军医学校、长芦银行专修所及北洋法政专门学堂都在招生。

为了把握起见,李大钊同时报考了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和长芦银行专修所,结果这两所学校的考试,他都通过了。

毫无悬念,李大钊选择了前者。

选择研究法政,是李大钊18年人生经历的必然。

此后,无论是积极参与第四次国会请愿还是东渡日本求学,是拥袁还是反袁,是入主北京大学图书馆还是联合首倡建立中国共产党,无不是李大钊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的思想所致。

李大钊所学的正科课程,除了政治学、比较宪法、选举制论、外国贸易论、国际私法等内容,每周还有多达十几个小时的日语、英语课。

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的早期政治理念是从法政专门学堂学习现代的宪政思想开始起步的。

在参与1910年的四次速开国会请愿运动中,北洋法政专门学堂的两名学生断指写血书、断肘示决心的激烈之举令李大钊“终不能忘”,而运动最终的失败也使他坚定了对清朝封建统治“奋全力以颠掊之”的信念。

李大钊

李大钊

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他们下令通缉 李大钊。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 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 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 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 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 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 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高呼“共产党 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在全国解放前,李大钊同志 的一部分著作虽曾由他的亲属编集,由鲁迅先生作序,但在反 动统治下一直没有能发行。直到一九五九年,人民出版社才出 版了重新编辑的《李大钊选集》。一九八一年,人民文学出版 社又出版了经过增订的《李大钊诗文选集》。一九八四年,人 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百一十多万字的《李大钊文集》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 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 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 历史地位。
生平事迹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 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读书时的李大钊,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 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 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1915年,日 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 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 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 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 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 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 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 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 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 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1.ppt李大钊资料

1.ppt李大钊资料

人物简介 李大钊(1889-1927)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 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 省乐亭县人。1907年夏至1913年夏,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 校求学。 1913年8月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在校期间与同学 郭须静一起加入中国社会党,毕业后到北京参加中国社会党活 动。同月中国社会党领袖陈翼龙被杀,社会党被查封,李大钊 逃离北京,避难于家乡乐亭县的祥云岛,后得到天津绅士孙洪 伊的资助,赴日本留学。 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后,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 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 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 1916年5月回中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 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任经济、历史等系教授, 参与编辑《新青年》,并和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推动共 产主义。 1920年,和陈独秀酝酿组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马克 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和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等一同 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中共建党后,任二、三、四届中央 委员。 1922年,李大钊根据共产国际指示,赴上海会见孙中山。 1924年,参与“国共合作”,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 李大钊曾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演说:“本人原 为苏联党员、第三国际共产党员……。”
4月28日,李大钊等20名国共人员被以“和苏俄里通外国” 为罪名绞刑处决,时年38岁。20名遇难者中,第一个受刑的就 是李大钊,最后一名为张挹兰(女)。为了折磨李大钊,竟绞 了他三次,历时28分钟(一说48分钟)。另说,李大钊要求对 自己实施绞刑而非枪决,为此,张作霖还自掏腰包从欧洲进口 了一具绞刑架,但是,刽子手因为不熟悉新刑具性能而把李大 钊绞了三次。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推荐文章尚氏形意拳创始人尚云祥简介热度:集合论创始人康托尔简介热度:妇女节创始人克拉拉蔡特金简介热度: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简介热度:浮世绘的创始人菱川师宣简介热度: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大钊的生平简介李大钊是早期共产党的领导人物,他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人际关系,他从小生活在兵荒马乱充满战争的环境中,造就他宁死不屈坚强的性格,导致他对战争的抵抗,总是以忧国忧民的心怀去治理国家,抗议战争的爆发,他出生于普通的家庭,从小认真学习从天津学校渡海去日本京东学习政治学,那时的他就已经开始关心国家未来的发展了。

李大钊回国以后的他把自己所闻所见一点一点的付出给国家,积极筹备新文化运动,只是想让当时的人们接受一些新的改变,改变自己的封建和不足。

这场运动让国民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也算是成功了一半。

在很多人的鼓励之下李大钊不断的宣传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他不断地努力之下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忙,有许多的人在他的背后默默的支持,帮助着他。

在那么多人的帮助下新革命运动的战争打响了,爆发那么多新的文化革命,真正有效的是他为党献身的那年,38岁的他在刑场上毅然决然的走上刑场,他的所作所为只是想改变旧时的风俗习惯。

他说的一句‘我的死是因为反动派,代表着共产主义的灭亡,共产党万岁’然后就去世了。

他的死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新的诞生,不是说有的死重于泰山,他的死也是不断鞭策人们取得胜利的动力。

李大钊的事迹说到李大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也是个伟大的人士,小时候我们学习语文课文就已经对他有所了解,读了更多的历史对他的事迹有所崇拜,了解的更加清楚,知道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的事迹一直流传到现在。

李大钊

李大钊
认为主义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 一种思想武器,可以用于改变生产数 据私有制的革命。
著作:
•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 《庶民的胜利》 •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新纪元》 •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再论问题与主义》等
人物评价
人物评价
李大钊雕塑下方石台的背面,刻写着 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李大钊同志是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 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 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 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 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 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01
1913年
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 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02
1916年
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 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 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
03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 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 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 等文价是:“他是我真正的老师”。
• 鲁迅评价李大钊的诗文是革命 史上的丰碑。
谢谢观看!
人物生平
04
1919年
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李大钊同 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
05 06
1920年3月
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 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 共产党组织。
1921年
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 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李大 钊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李大钊简介

李大钊简介

李大钊简介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

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

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

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

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

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对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19年参加创建少年中国学会,任《少年中国》月刊编辑主任。

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

与提倡实用主义的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

1920年3月与前来北京的共产国际远东局局长魏金斯基和马迈耶夫等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问题。

10月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

11月建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8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主任,在京奉、京汉、京海等铁路开展工人运动。

次年8月中共中央西湖会议后,受党的委托到上海与孙中山商谈“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

不久,在孙主盟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0月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和改组委员。

参与筹备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被孙指定为国民党“一大”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会后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长。

6月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五大”。

11月返回北京,发动群众准备召开国民会议,揭露和抵制段祺瑞的“善后会议”。

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与赵世炎等在京组织“沪案雪耻会”,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

1926年3月领导北京群众反对日英美等国要求拆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的“最后通牒”,18日因组织请愿示威游行被段祺瑞政府通缉。

李大钊简介

李大钊简介

李大钊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一个书香世家。

他自幼父母双亡,由祖父李如珍抚养成人。

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学习,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在校期间,他深受其老师、后为辛亥革命烈士白雅雨的影响,“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

辛亥革命后,因愤恨窃国大盗袁世凯的统治,于1913年冬,得到友人资助,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当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并担任总会的文牍干事,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

这篇慷慨激昂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对国内人民的反日爱国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1916年5月,他提前中止了学业,怀着“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的激情,为创造一个新的“青春之中华”的事业,启程回国,到了上海。

同年7月,卖国贼袁世凯死后不久,李大钊应汤化龙、孙洪伊的邀请,到北京办报,担任《晨钟报》的总编辑。

他在报上连续撰写了10多篇文章,揭露军阀、官僚、政客的罪恶行径,引起了掌握该报实权的“宪法研究会”政客们的不满。

为了坚持真理,他断然辞职。

又担任《宪法公言》杂志的撰稿人。

在《甲寅日刊》上,他发表了诸如《孔子与宪法》、《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等许多篇反对军阀统治和封建文化的文章,“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

7月,“张勋复辟”帝制,李大钊避走上海。

不久,张勋被赶下台,他又于11月返京。

1918年1月,经章士钊推荐,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随后还兼任经济学教授。

他到北大后,很快就参加了由陈独秀主办的、成为当时新文化旗帜的刊物《新青年》编辑部的工作。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李大钊受到极大鼓舞和启发,他在1918年下半年,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1《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1《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1《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简介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

河北省乐亭县人。

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

1913年,他东渡日本留学。

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

他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传播新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这一年,年青的毛泽东和李大钊结识了。

他们在北大红楼,建立了革命的友谊。

他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编辑《新青年》,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

1920年2月,他同邓中夏一起,在北京大学里秘密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5月,李大钊领导建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任中共北方区党委书记,后兼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书记。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

他帮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改组国民党和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起了积极作用。

1924年代表中共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

他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团结广大群众,同敌人展开英勇的斗争。

他成了军阀、反动派的眼中钉。

1927年4月6日反动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了李大钊同志。

李大钊同志在狱中受尽了种种残酷的刑罚,他的全部指甲都被凶狠残暴的敌人拔掉了。

但是,他始终没说一句有损于党的荣誉、有损于革命利益的话,没泄露党的任何机密,表现了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崇高的革命气节。

杀害李大钊,中国反动派第一次使用了从帝国主义国家买来的绞架。

李大钊昂首走上绞架,发表了最后的演讲,他说:“我们已经培养了许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敌人丧心病狂地折磨李大钊、绞刑竟用了四十分钟之久。

李大钊同志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了一生。

最后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7年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 拷问,始终反动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 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主要文章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再论问题与主义》 《新纪元》 《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 《青春》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 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 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 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变化运动,成为 新变化运动的一员主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 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同志 对李大钊的评价
李大钊的壮烈牺牲,毛泽东为之悲痛,并始终对他深深 地敬仰与怀念。 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话时曾谈到他。 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又谈到他:五四运动中, 李大钊和陈独秀是代表左翼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 生”。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即将抵达北平时,心中不胜感慨, 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30年了!30年前,我为了寻求救 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还不错,吃了不少苦头,在北平遇到 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才成为 一个马列主义者。可惜呀,他已经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是我真正的好老师。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 在哪里呢!”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 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 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 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 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 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个人简介
李大钊同志的主要思想
1.开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风 2.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 基本的科学方法,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 义的方法。
李大钊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他首先使人们认清俄国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 性质与伟大意义,从中找到争取解放的正确道路; 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使中国无 产阶级和革命人士认识到只有依靠这个科学真理 才能夺取最后的胜利; 他首先培育了中国最早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 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并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与国 际共产主义运动联系起来,从而促使中国共产党 的早日诞生。 他是党的先驱,也是党的一位主要创始人。

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李大钊同
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并致 力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他在《新青 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
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又 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 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 围的共产党组织。
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李大钊同志代表 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领 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 织。 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几次往 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孙中山先生商谈 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 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 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 猛烈冲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