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李大钊简介教学练习

合集下载

中国革命的引路人——李大钊生平简介

中国革命的引路人——李大钊生平简介

中国革命的引路人——李大钊李大钊,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和其他二十位革命者在北京西郊民巷京师看守所内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秘密绞杀。

人物生平分析李大钊的选择从政的这一决定,并不偶然。

一个人在后期产生的思想一定与他的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位于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故居,在设计上就非常不同。

三进宅院错落有致,一丈高的十字花墙透露出无华淡雅,两棵对称而植的丁香树花开正艳。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家是一个较为传统、保守的大户人家。

但可惜的是,李大钊的童年,并没有父母的陪伴。

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出生,而他身体羸弱的父亲已于7个月前病逝。

母亲周氏感伤过度、忧虑成疾,在李大钊不满一周岁半时也撒手人寰。

无奈之下,已是63岁高龄的大祖父李如珍接过了李大钊的抚养权。

祖父希望李大钊能够光宗耀祖,这给了李大钊很多学习的动力。

李大钊在私塾学习时,并不希望从商,于是在私塾老师的提议下,他走上了仕途,秉持着古代知识分子所具有的“达则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投身于挽救民族危亡的事业中去。

1907年,位于天津的北洋军医学校、长芦银行专修所及北洋法政专门学堂都在招生。

为了把握起见,李大钊同时报考了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和长芦银行专修所,结果这两所学校的考试,他都通过了。

毫无悬念,李大钊选择了前者。

选择研究法政,是李大钊18年人生经历的必然。

此后,无论是积极参与第四次国会请愿还是东渡日本求学,是拥袁还是反袁,是入主北京大学图书馆还是联合首倡建立中国共产党,无不是李大钊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的思想所致。

李大钊所学的正科课程,除了政治学、比较宪法、选举制论、外国贸易论、国际私法等内容,每周还有多达十几个小时的日语、英语课。

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的早期政治理念是从法政专门学堂学习现代的宪政思想开始起步的。

在参与1910年的四次速开国会请愿运动中,北洋法政专门学堂的两名学生断指写血书、断肘示决心的激烈之举令李大钊“终不能忘”,而运动最终的失败也使他坚定了对清朝封建统治“奋全力以颠掊之”的信念。

六年级下语文第十一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六年级下语文第十一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六年级下语文第十一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相关资料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

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李星华(1911年11月21日—1979年11月27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李大钊的女儿,作家。

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回忆》,其中《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她去世后不久就出版,为读者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二、多音字待dāi(待着)dài(待业)看kàn(看见)kān(看守)三、词语李大钊张作霖阎振三军阀避免娱乐抽屉暂时僻静眼瞅皮靴宪兵侦探魔鬼冷哼严峻砖墙押走执行绞刑四、词语解释(1)遭受灾难或因灾祸而丧失生命。

(被难)(2)不明确,不清晰。

(含糊)(3)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恐怖)(4)形容很多人一下子挤了进来。

(一拥而入)(5)严厉,严肃。

(严峻)(6)镇静,不慌不忙。

(沉着)(7)形容满脸的怒气,异常激动。

(怒气冲冲)(8)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会意)五、教材解读:1.默读课文,思考: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1927年4月28日、父亲的被难日2.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一段照应了文题,交代了父亲被难得时间,突出了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4.对于“我”的提问,父亲平时的态度与此时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体现了父亲怎样的特点??对于“我”的提问,父亲平时很感兴趣,非常有耐心,而此时却表现得含糊、敷衍。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推荐文章中华复兴社创始人康泽生平简介热度:尚氏形意拳创始人尚云祥简介热度:集合论创始人康托尔简介热度:妇女节创始人克拉拉蔡特金简介热度: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简介热度: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大钊的生平简介李大钊是早期共产党的领导人物,他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人际关系,他从小生活在兵荒马乱充满战争的环境中,造就他宁死不屈坚强的性格,导致他对战争的抵抗,总是以忧国忧民的心怀去治理国家,抗议战争的爆发,他出生于普通的家庭,从小认真学习从天津学校渡海去日本京东学习政治学,那时的他就已经开始关心国家未来的发展了。

李大钊回国以后的他把自己所闻所见一点一点的付出给国家,积极筹备新文化运动,只是想让当时的人们接受一些新的改变,改变自己的封建和不足。

这场运动让国民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也算是成功了一半。

在很多人的鼓励之下李大钊不断的宣传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他不断地努力之下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忙,有许多的人在他的背后默默的支持,帮助着他。

在那么多人的帮助下新革命运动的战争打响了,爆发那么多新的文化革命,真正有效的是他为党献身的那年,38岁的他在刑场上毅然决然的走上刑场,他的所作所为只是想改变旧时的风俗习惯。

他说的一句‘我的死是因为反动派,代表着共产主义的灭亡,共产党万岁’然后就去世了。

他的死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新的诞生,不是说有的死重于泰山,他的死也是不断鞭策人们取得胜利的动力。

李大钊的事迹说到李大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也是个伟大的人士,小时候我们学习语文课文就已经对他有所了解,读了更多的历史对他的事迹有所崇拜,了解的更加清楚,知道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的事迹一直流传到现在。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总结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相关资料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直隶乐亭(今属河北)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逮捕了李大钊。

无论是在监狱中,还是在法庭上,李大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同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

二、解词语被难|①遭受灾难。

②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幼稚|①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例句:这个想法非常幼稚。

②年纪小。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

例句:对于老师的提问,小东回答得很含糊。

军阀|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轻易|随随便便。

例句:老师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纷乱|杂乱;混乱。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例句:作为班长,他深深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沉重。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例句:这部电影有些恐怖,我实在不敢看。

宪兵|某些国家的军事政治警察。

本文指军阀手下特殊的武装人员。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一下子挤了进来。

苦刑|残暴狠毒的刑罚。

严峻|严厉;严肃。

例句:这件事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例句:爸爸说,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

怒气冲冲|形容满脸的怒气,异常激动。

例句:他怒气冲冲,咬牙切齿,要去找对方算账。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例句:他朝我招手,我会意地朝他微笑。

三、近义词慈祥—和蔼幼稚—天真含糊—含混轻易—容易纷乱—杂乱恐怖—恐惧粗暴—粗野严峻—严肃沉着—冷静四、反义词慈祥—凶恶耐心—焦躁含糊—清楚严峻—温和残暴—仁慈沉着—慌张五、词语搭配(慈祥)的父亲(含糊)地回答(纷乱)的喊叫(僻静)的小屋(恐怖)的眼光(乱蓬蓬)的长头发(平静而慈祥)的脸(伟大)的力量六、词语拓展“不~不~”式的词语:不慌不忙不屈不挠不卑不亢不闻不问不痛不痒不明不白不骄不躁“一~而~”式词语:一拥而入一扫而光一挥而就一哄而散一笑而过七、文本解读1.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一段照应了文题,交代了父亲被难的时间,突出了这件事给作者留下的深刻记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精选)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

(精选)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
16
③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 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 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李大钊虽 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 说明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平静” 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 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 亲人的爱。
十六年前的回忆
1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 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 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 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 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 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 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 38岁。
2
通过课文对李大钊的描 写,展示了他忠于革命事业 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临危 不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也表达了李星华对父亲的敬 仰与深切怀念。
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
说:“妈,昨天是4月28。”
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7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 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 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 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8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 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 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17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 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
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
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Hale Waihona Puke “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
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 使他们化悲痛
3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 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 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 月28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 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十六年前的回忆》拓展阅读:李大钊简介

《十六年前的回忆》拓展阅读:李大钊简介

打印版李大钊简介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07年夏至1913年夏,李大钊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求学。

1913年底东渡日本留学。

在日期间,曾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卖国的斗争。

1916年5月回国后任北京《晨钟报》主编。

1917年1月又任《甲寅》日刊编辑。

在此期间,在《甲寅》、《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了不少宣传民主主义思想和社会进步的文章。

1917年底,入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并参与编辑《新青年》,先后任北京大学评议会评议员,经济、历史等系教授。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率先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著名论文,和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并和以胡适为代表的改良主义作坚决斗争。

1920年春,和陈独秀开始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

同年10月,在北京创建共产党小组,11月小组改称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任书记。

中共一大后,成立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任书记,负责领导北京和北方地区党的工作。

1922年8月,参加中共中央特别会议,为候补中央委员,赞成国共合作。

1923年6月,赴广州参加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驻北京委员。

会后,组建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兼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1924年3月兼任委员长(1925年1月中共四大后委员长改称书记)。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并负责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北京执行部的工作。

同年6月,作为中共代表团首席代表,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同年11月离苏回国。

1925任中共北方区委书记。

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积极组织和领导北方的革命运动,多方与冯玉祥国民军合作,开展推翻北京军阀政府的斗争,组织北方人民支援北伐战争。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遭到段祺瑞政府的通缉,遂避入苏联驻北京大使馆兵营,继续坚持斗争。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 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早出晚归,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说明局势紧张。为了避免党 组织被破坏,所以父亲要烧掉“书和有字的纸片”,表现了他对革命 事业的忠诚。
2、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 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 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 我。
叶挺:北伐名将,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 人之一,新四军军长。1919 年初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同 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 年 1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 年广州起 义失败后流亡欧洲。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于 1938 年 1 月出任国 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被授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1946 年 3 月 4 日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 年 4 月 8 日,他乘飞机由重庆 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遇难身亡。
首尾呼应,突出这一天是父亲的被难日,让“我”印象深刻,终生 难忘。表达出了“ 我” 的悲痛,以及对父亲沉痛的哀悼和深深的思 念之情。
段落大意: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⑴第 1~7 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⑵第 8~17 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⑶第 18~29 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 上) ⑷第 30~33 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 后)。 课文主题: 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 1943 年纪念李大钊同志 遇难十六周年写的一篇回忆录。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 后的情形的回忆,赞美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 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 切的怀念。 课后习题答案: 二、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 答: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以下事情:先写了父亲被捕前烧掉 文件和书籍,以及工友阎振三被抓;然后写了父亲被捕时的情景, 主要表现了敌人的残暴,父亲的处变不惊;接着写了法庭上父亲 与敌人斗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镇定沉着;最后写了父亲遇害 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虽然遭受了严刑 拷打,但是他毫不动摇,依旧坚定;面对家人的时候,他用“安定” “沉着”感染着亲人,使亲人化悲痛为力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1《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1《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1《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简介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

河北省乐亭县人。

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

1913年,他东渡日本留学。

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

他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传播新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这一年,年青的毛泽东和李大钊结识了。

他们在北大红楼,建立了革命的友谊。

他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编辑《新青年》,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

1920年2月,他同邓中夏一起,在北京大学里秘密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5月,李大钊领导建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任中共北方区党委书记,后兼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书记。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

他帮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改组国民党和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起了积极作用。

1924年代表中共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

他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团结广大群众,同敌人展开英勇的斗争。

他成了军阀、反动派的眼中钉。

1927年4月6日反动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了李大钊同志。

李大钊同志在狱中受尽了种种残酷的刑罚,他的全部指甲都被凶狠残暴的敌人拔掉了。

但是,他始终没说一句有损于党的荣誉、有损于革命利益的话,没泄露党的任何机密,表现了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崇高的革命气节。

杀害李大钊,中国反动派第一次使用了从帝国主义国家买来的绞架。

李大钊昂首走上绞架,发表了最后的演讲,他说:“我们已经培养了许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敌人丧心病狂地折磨李大钊、绞刑竟用了四十分钟之久。

李大钊同志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了一生。

最后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李大钊简介教学练习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知识:李大钊简介课堂实录_教学反思_案例_练习_课文_教后感,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

河北省乐亭县人。

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

1913年,他东渡日本留学。

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

他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传播新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这一年,年青的毛泽东和李大钊结识了。

他们在北大红楼,建立了革命的友谊。

他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编辑《新青年》,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

1920年2月,他同邓中夏一起,在北京大学里秘密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5月,李大钊领导建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任中共北方区党委书记,后兼任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书记。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

他帮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改组国民党和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起了积极作用。

1924年代表中共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

他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团结广大群众,同敌人展开英勇的斗争。

他成了军阀、反动派的眼中钉。

1927年4月6日反动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了李大钊同志。

李大钊同志在狱中受尽了种种残酷的刑罚,他的全部指甲都被凶狠残暴的敌人拔掉了。

但是,他始终没说一句有损于党的荣誉、有损于革命利益的话,没泄露党的任何机密,表现了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崇高的革命气节。

杀害李大钊,中国反动派第一次使用了从帝国主义国家买来的绞架。

李大钊昂首走上绞架,发表了最后的演讲,他
说:“我们已经培养了许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敌人丧心病狂地折磨李大钊、绞刑竟用了四十分钟之久。

李大钊同志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了一生。

最后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

他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
死亡真相
他不仅杀害了李大钊,还杀害了“左联”五作家,经他手迫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多达180余人。

解放后,他终于受到了人民的审判。

王振南对共产党人大肆迫害
1937年1月17日,上海东方饭店异常寂静。

当时上海地下党的领导干部林育南、何孟雄及“左联”作家胡也频(化名蒋文翰)、柔石(即赵少雄)、冯铿(即冯梅岭)、李伟森、殷夫(即白莽)等,正在此处参加王明路线的会议,国民党特务突然闯入逮捕了他们。

在上海任伪“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首席检察官”的王振南,对胡也频、柔石、冯铿、李伟森、殷夫等18人以“危害民国罪”起诉,后将胡也频、柔石、冯铿、李伟森、殷夫等革命青年作家交给龙华伪淞沪警备司令部,于1937年2月8日晨秘密杀害。

1934年,王振南又对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邝惠安等四人进行起诉,并判邝惠安等死刑。

1933年,伪法院还起诉了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欧志光、张玉山、袁友芳等五人,这五人同样被判处死刑,王振南还亲自函告伪法院在文到三日内执行,欧等五人遂即被害。

在解放前的35年中,王振南一直充当虐杀革命烈士的刽子手。

有案可查的数据表明,直接受王振南迫害的共产党员和非党革命志士达180多人,其中被杀害的有34人。

解放后王振南仍隐瞒罪恶历史,拒不坦白。

1955年12月,人民政府依法将他逮捕,在大量的证据面前,王振南才不得不认罪,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13日举行了有650人参加的公开审判,依法判处王振南死刑。

王振南杀害李大钊经过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最核心的人物。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对国人触动很大,一股由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掀起的留学热潮开始涌动,李大钊就在他们之中。

1913年,李大钊启程奔赴日本,就读著名的早稻田大学政治系。

在日本三年,李大钊接触到来自西方世界的各种思潮、流派,其中当然包括当时全世界范围广泛讨论的“社会主义”思潮。

刚一回国,李大钊便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办报、发文,到处奔走疾呼,一举成为当时最耀眼的革新者。

在革命实践和1917年俄国革命的“胜利果实”的激励下,李大钊终于从1918年起在思想上确立了救中国的唯一道路——共产主义信念。

1920年初,在李大钊的支持下,北大学生组织了早期共
产主义组织,外称“亢慕义斋”(英文Communism,乃共产主义的谐音),此时,他也与陈独秀开始着手建党事宜,在党名问题上陈独秀提议是否称“社会党”,李大钊回信一锤定音:“叫共产党!”1927年4月6日晨,反动军警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外国守军的应允下,闯入苏联大使馆,逮捕了在那里避难的李大钊等人。

在战乱的旧中国,下野军阀和政治家及名士绅避入外国使馆是常例。

然而,这次西方列强对中共领导人进入苏联使馆却实行两重标准,允许奉系军阀张作霖破坏国际惯例闯入搜捕。

在狱中李大钊身受剥指甲等酷刑,仍坚韧不屈。

残忍的刽子手竟于4月28日,使用新从西欧进口的绞刑机杀害被捕的20人。

对李大钊特别使用“三绞处决法”以延长痛苦,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

李大钊时年38岁。

绞杀李大钊的这位刽子手,便是臭名昭著的——王振南。

1927年,王振南以高等审判厅代表的身份担任临时组成的特别法庭的法官,几次对李大钊等30人进行“会审”,并共同决定判处李大钊等20人死刑,谢光沛等10人徒刑,致李大钊等先烈于4月28日壮烈牺牲。

(法制晚报)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知识李大钊简介,十六年前的回
忆,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