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生产新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院内中药制剂生产和使用情况的分析与思考

院内中药制剂生产和使用情况的分析与思考

1、临床应用广泛
院内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广泛,涉及多个科室和病种。例如,心内科常用的 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呼吸பைடு நூலகம்常用的麻杏止咳糖浆、橘红痰咳液等,肿瘤 科常用的华蟾素注射液、艾迪注射液等。这些中药制剂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2、使用方法多样化
2、使用方法多样化
1、加强科研创新和技术转化
1、加强科研创新和技术转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院内中药制剂的生产水平和质量,需要加强科研创新和技术 转化。一方面,可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另一方面, 可以开展中药材种植和养殖方面的研究,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还 可以加强与其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共同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3、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
3、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
为了提高公众对院内中药制剂的认识和了解程度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 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中医药文化和知识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的优势和特 色;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让他们掌握正确的中药制剂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公众开放日活 动让公众了解医院制剂室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增强对中药制剂的信任度和 认可度。
院内中药制剂的疗效显著,尤其是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症的治疗具有 独特的优势。例如,一些中药制剂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的作用,对 于一些炎症性疾病、肿瘤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 情不同,使用中药制剂时也需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避免药物过敏或其他 不良后果。
三、分析与思考
引言
引言
中药制剂作为一种独特的医药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然而, 面对现代化的挑战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药制剂生产技术必须实现现代化,以提 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产品质量和推动产业升级。中药制剂生产技术的现 代化包括制药工艺、设备、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全面升级,对于提升中药制剂产 业的竞争力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行业中的药品生产工艺改进与设备更新案例分析

中药行业中的药品生产工艺改进与设备更新案例分析

中药行业中的药品生产工艺改进与设备更新案例分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制药行业的发展,中药行业中的药品生产工艺和设备也在不断改进和更新。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中药行业中药品生产工艺改进和设备更新的重要性及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案例一:传统炮制反应釜的替代传统炮制反应釜是中药行业中常用的设备,用于炮制中药。

然而,这种设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生产效率低、能耗高、操作复杂等。

为了改进这种工艺,有一家制药公司采用了新型炮制设备。

这种新型设备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对温度、湿度、搅拌等参数的精确控制,实现了中药的精细炮制。

相比传统设备,这种设备炮制时间短,能耗低,更加稳定可靠。

通过使用新型设备,该公司的中药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品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案例二:传统炼丹工艺的改进传统的炼丹工艺是中药行业中常用的一种制药工艺,它通过炼丹炉对草药进行蒸煮、提取、炼制等处理。

然而,传统的炼丹工艺存在一些弊端,如用火炉加热耗时、工艺复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一家制药公司采用了微波辐射技术对草药进行炼制。

这种新工艺利用微波辐射能快速加热草药,加速了炼丹过程。

相比传统工艺,微波辐射炼丹工艺更加高效、快速,并且能够保持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被破坏。

通过这种工艺的应用,该公司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质量也有了明显改善。

案例三:全自动包衣机在中药颗粒制备中的应用在中药颗粒制备工艺中,传统的包衣工艺往往需要手工操作,效率低下且易受人为因素影响。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有一家制药公司引进了全自动包衣机。

该设备采用先进的计量系统和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对中药颗粒的自动包衣。

通过控制颗粒的喷雾、旋转、干燥等参数,该设备可以达到稳定的包衣效果。

相较于传统的手工包衣工艺,全自动包衣机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稳定的产品质量。

该公司投入使用后,药品的包衣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且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

总结中药行业中的药品生产工艺改进和设备更新对于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与创新技术

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与创新技术

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与创新技术中药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的研发与创新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本文将介绍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与创新技术,并探讨其对医疗领域的贡献。

一、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是指对传统中药进行科学化研究和创新,以提高其药效、降低副作用等。

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中药研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药资源的调查与开发:中药研发的首要任务是对中药资源进行调查与开发,寻找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

这需要广泛的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以挖掘中药资源的潜力。

2.中药鉴定与质量控制:中药鉴定是对中药材进行鉴定和品质评估,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

质量控制则是通过制定标准和检验方法,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中药的提取与纯化:中药的提取与纯化是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并对其进行纯化和分离。

这可以使中药更容易应用于临床,提高药效和减少毒副作用。

4.中药创新技术的应用:中药创新技术包括现代生物技术、化学合成技术、药物分析技术等,可以加速中药研发的过程,提高中药的效果和质量。

二、中药研发的创新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中药研发也逐渐引入了许多创新技术,如下所述:1.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改变中药植物的基因组成,提高中药的产量和药效。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增加中药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含量,提高中药的疗效。

2.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是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通过生物合成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生产。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中药的纯度和稳定性,确保药效的一致性。

3.药物分析技术:药物分析技术可以对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同时也可以检测中药中的有害成分和重金属等。

这有助于保障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4.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可以通过模拟和预测中药的药效和剂型,提高中药的效果和可控性。

这种技术可以加快中药研发的速度,降低成本。

三、中药研发的贡献和前景展望中药研发和创新技术在医疗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贡献。

中成药制造行业技术趋势分析

中成药制造行业技术趋势分析

中成药制造行业技术趋势分析中成药指的是由中药材制成的药物,也就是中医药领域的制剂,多数采用传统的制药工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中成药制造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技术趋势。

以下是对中成药制造行业技术趋势的分析。

一、配方及工艺的优化中成药制造过程中的配方和工艺是关键因素,优化配方和工艺可以提高药效,减少副作用,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目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室测试等手段,可以更好地优化中成药的配方和工艺。

例如,使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中成药制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通过调整配方和工艺来提高药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二、制药设备的升级中成药制造需要使用特定的制药设备,升级制药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目前已经出现了多功能把药机、中药浸膏机、中药制粒机等新型设备,这些设备具有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和精确度,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随着传感技术、控制技术等的进步,制药设备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集中控制,提高生产管理效率。

三、质量控制和检测技术的创新中成药制造行业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

目前,通过引入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如纳米技术、光学传感技术等,可以更快速、准确地对中成药进行质量检测。

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中成药制造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中成药制造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引入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对中成药生产全流程的管理和控制,包括采购原料、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库存管理等。

同时,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对中成药市场的动态监测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总结来说,中成药制造行业的技术趋势是朝着优化配方和工艺、制药设备升级、质量控制和检测技术创新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向发展。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同时也符合人们对于中成药品质和疗效的要求。

中药行业中的药品生产工艺改进与设备更新案例分析

中药行业中的药品生产工艺改进与设备更新案例分析

中药行业中的药品生产工艺改进与设备更新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中药的需求不断增加,中药行业的发展也愈发迅猛。

中药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更新成为了行业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案例,探讨中药行业中药品生产工艺改进与设备更新的重要性和影响。

案例一:炮制工艺改进对于中药行业来说,炮制是一个重要的工艺环节。

传统的炮制工艺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工艺效率低下。

为了提高炮制工艺的效率,某药企引进了创新的炮制设备。

这种设备能够自动化完成炮制过程,并且能够根据药材的特性进行智能调节,提高了工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通过设备的更新,该药企的炮制工艺效率提高了30%,大大节约了成本和时间。

案例二:提取工艺改进中药的提取工艺也是中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提取工艺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溶剂和超过10个小时的提取时间。

为了改进提取工艺,某中药企业引进了高效的超声波提取设备。

这种设备利用超声波的特性,能够迅速破碎药材细胞壁,并促进药物成分的释放。

通过设备的更新,提取工艺时间减少到了4个小时,并且提取率提高了20%以上。

这不仅减少了药企的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中药的品质和疗效。

案例三:制丸工艺改进中药制丸是中药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传统的制丸工艺需要多道工序和大量人工操作,工艺效率低下。

为了改进制丸工艺,某中药企业引进了自动化的制丸设备。

这种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制丸过程,从搅拌、压制到排丸,全程无人工干预。

通过设备的更新,制丸工艺的效率提高了50%以上,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益。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药品生产工艺改进与设备更新对中药行业的重要性和影响。

工艺改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设备更新则是实现工艺改进的关键。

中药企业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除了上述案例外,中药行业中的药品生产工艺改进与设备更新还包括药材检验、炮制工艺控制、包装等领域。

通过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自动化系统,可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控制炮制工艺的温度、时间等参数,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通过改进包装工艺和设备,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和提高包装效率。

复方中药提取的技术分析与研究

复方中药提取的技术分析与研究

复方中药提取的技术分析与研究复方中药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传统中药以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治疗剂型。

由于复方中药具有多重成分自然配合的特点,可以综合发挥多种药效,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然而,复方中药的制备过程中的药物提取工艺非常重要。

因为合理的复方提取工艺可以大大提高中药成分的利用率和提取率,同时降低成本,增加制剂质量。

本文将对复方中药提取的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常用的提取方法目前,常用的复方中药提取方法主要有两类:传统的煎煮法和现代的新技术提取法。

(一)传统煎煮法传统的煎煮法是将药材添加水后,以常火慢煮至少一个小时,取药汁后过滤。

在这种方法中,药材可以煮多次以提高提取率,交替煮取。

传统的煮煮法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和设备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但是,其提取效率较低,而且煎煮法中由于存在一定的热量,使得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容易受到破坏。

(二)新技术提取法新型的技术提取法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提取、超声波提取、纳米技术提取等。

这些新技术具有提取效率高、精确度高、良好的活性物质保留率等优点。

其中最常使用的是超临界流体萃取和微波辅助提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具有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性质,对中药成分进行萃取。

最常使用的是二氧化碳作为萃取剂,因为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下可调节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以提高提取效率。

超临界萃取法具有无污染和活性成分损失少等优点。

微波辅助提取是指利用微波的加热效果,通过微波吸收转化为热能,从而提高中药药效成分的溶出速度,提高提取效率。

微波辅助提取具有操作简单、提取效率高等优点。

二、提取工艺的优化在复方中药的提取工艺中,除了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外,还应具有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剂用量、提取剂浓度、药材粉碎、药材比例等因素的优化,以提高提取率和药效成分的质量。

(一)提取时间调控在传统煎煮法中,提取时间通常较长,为保证提取效果,采用多次煎水加料的方法。

在利用当前的新技术提取法时,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

中成药制造行业技术趋势分析

中成药制造行业技术趋势分析

中成药制造中的绿色环保技术
绿色药材种植与采集技术
绿色药材种植与采集技术是中成药制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采用无公害农药、有机肥料, 以及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可以提高药材种植过程中的环境友好性和药材质量。同时,引 入现代化种植设施和智能化农业技术,如大棚种植、精准灌溉和无人机巡视等,不仅提高 了产量和品质,还减少了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中成药制造行业技术趋势分析
技术创新对中成药制造的影响
技术创新对中成药制造的影响
智能化生产对中成药制造的影响
智能化生产是当今制造业的重要趋势之一,对中成药制造行业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首 先,智能化生产可以提高中成药制造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 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精细化管理,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和劳动 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其次,智能化生产可以提升中成药制造的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 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对药材的筛选、提取、加工等环节进行优 化,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治疗效果。此外,智能化生产还可以实现中成药制造的可追溯性 和安全性。通过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传感器,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记录, 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成药制造中自动化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的发展趋 势包括: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生产设备和系统,更高效的自动化工艺流程,更精确的生产控 制和监测手段,以及更便捷的数据分析和管理工具等。这些趋势将进一步提升中成药制造 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Biblioteka 中成药制造行业技术趋势分析
中成药制造中的绿色环保技术
绿色环保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政策支持和标准规范的配套。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 励中成药制造企业采用绿色环保技术,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同时,制定 和完善相关的标准规范,引导企业合规运营,确保绿色环保技术的有效应用和推广。

中药制剂制备工艺的改进与创新实践案例分析

中药制剂制备工艺的改进与创新实践案例分析
中药制剂制备工艺的改进与创 新实践案例分析
目录
CONTENTS
• 中药制剂制备工艺概述 • 中药制剂制备工艺改进与创新实践案例 • 中药制剂制备工艺改进与创新实践案例分析 • 中药制剂制备工艺改进与创新实践的启示与
展望
01
CHAPTER
中药制剂制备工艺概述
中药制剂制备工艺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提高生物利用度与安全性
详细描述
针对中药注射剂生物利用度较低、安全性风险较高的问题,开展了制备工艺创新研究。 通过采用新型纳米技术,将药物制成纳米混悬剂或脂质体,显著提高了药物的分散性和 稳定性,减少了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同时,通过严格控制原料质量
、生产环境和工艺参数,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4
CHAPTER
中药制剂制备工艺改进与创 新实践的启示与展望
中药制剂制备工艺改进与创新实践的启示
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在保持中药制剂的传统特点和优势的同时,引入现代科技 手段,如纳米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和有效性。
跨学科合作与创新
加强药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 推动中药制剂制备工艺的创新发展,解决传统工艺面临的 瓶颈问题。
03
CHAPTER
中药制剂制备工艺改进与创 新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某中药口服液制备工艺改进分析
总结词
工艺优化、质量提升
详细描述
通过对某中药口服液制备工艺的改进,实现了生产效率的 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改进后的工艺采用新型提取技术 ,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同时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 了生产成本。
案例二:某中药颗粒制备工艺优化
总结词
简化工艺流程,降低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生产新技术分析
作者:闫丽清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7期
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中药制药新技术。

主题词:中药制药技术
中图分类号:TQ460.6
一、药物提取新技术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

为了解决传统中药提取过程存在的问题,下面介绍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

1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CO2)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目前,SFE-CO2己成功的从中药中得到挥发油、生物碱、苯丙素、黄酮类、有机酚酸、苷类、萜类以及天然色素等成分。

有研究表明,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的有效成分与传统煎煮提取得到的有效成分相比,往往具有更强的药理活性。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很多,但多局限于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而能够实现工业规模生产的寥寥无几,主要是因为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属高压设备,其工程化面临着设备压力高、投资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有关工程设备的放大问题。

此外,与传统提取技术相比,超临界流体萃取操作成本较高,故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目前主要在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广泛的应用。

2、超声波浸取技术超声浸取技术是利用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骚动效应、空化效应和热效应引起机械搅拌、加速扩散溶解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

超声浸取技术对容器壁的厚度及容器位置要求较高,否则将影响药材浸出效果。

目前,尽管已经有了大型设备的研究和生产,但超声提取实验研究仍处于较小规模,另外,超声波的噪音污染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需要在设备的设计和生产中加以注意,提高防护。

超声浸取需要加强提取机制、应用参数的研究,使其能够更广泛的应用于中药的研究与生产。

3 、微波浸取技术微波浸取技术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浸取率的新技术,微波一可使极性分子超高速旋转,平均动能迅速增加,使其温度迅速升高;二是通过离子传导,离子化的物质在超高频电磁场中以超高速运动,做转向及定向排列,产生撕裂和相互摩擦引发热效应。

在微波萃取物质时,辐射导致细胞内的极性物质尤其是水分子吸收微波能量产生大量的热量,使胞内温度迅速上升,液态水汽化产生的压力将细胞膜和细胞壁冲破形成微小的孔洞。

随后,细胞内
部和细胞壁水分减少,细胞收缩,表面出现裂纹。

孔洞和裂纹的存在使细胞外溶剂进入细胞内溶解并释放细胞内的物质。

微波浸取技术具有选择性高、操作时间短、溶剂耗量少、有效成分收率高的特点。

微波辅助强化浸取技术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萃取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高通量药物筛选(HTS)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

应用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药物筛选模型研究中药不同成分的药理作用,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也可进行中药复方配伍、比例、活性部位筛选,并根据结果,分析复方的组方原理,决定最佳复方组成,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三、制剂新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药产业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传统的丸散膏丹剂型外,已出现很多中药现代制剂,如注射剂、滴丸、软胶囊、缓释胶囊、咀嚼片、分散片、泡腾片、喷雾剂、膜剂、凝胶剂等;但总体而言,目前中药生产的水平仍旧较低,中药制剂还普遍存在工艺落后、服用量大、起效慢、质量难以控制、疗效不稳定等问题。

1、软胶囊软胶囊是指把一定量的原料、原料提取物加上适宜的辅料密封于球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的软质囊中制成的剂型。

软胶囊适合用于浸膏、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填充容量可调范围较大。

目前已有的中药软胶囊品种有藿香正气软胶囊、银杏叶软胶囊、消炎灵软胶囊等。

2 、滴丸滴丸是以固体分散技术为基础的新剂型,具有如下特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利于劳动保护,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工艺条件易控,质量稳定,剂量准确,受热时间短,易氧化及具挥发性的药物溶于基质后,可增加其稳定性;基质容纳液态药物量大,故可使液态药物固化,如芸香油滴丸含油达83.5%;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

例如复方丹参滴丸中由于减少了冰片用量,减少了胃肠刺激作用,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其它如冠心丹参丸和苏冰滴丸等,在抗心绞痛等急性病救治中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3、缓、控释制剂缓释制剂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

控释制剂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地释放药物,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为平稳,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

缓、控释制剂能缓慢地、持久地释放药物,减少用药频率,避免或减少血药“峰谷”
现象,易被患者接受,并可提高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

现已上市的中药缓释制剂较多,如雷公藤缓释片、青藤碱缓释片、复方丹参缓释片和脑络康缓释胶囊等。

四、分离纯化新技术
分离纯化的目的是将无效和有害组分除去,尽量保留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为不同类别中药制剂提供合格的原料或半成品。

为了改善传统中药制剂“粗、大、黑”的问题,有关学者将新材料学、分子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与对中药提取液纯化精制技术的研究相结合,研究出一些中药提取液纯化的分离新技术。

1 、大孔吸附树脂大孔吸附树脂[7]是一种具有大孔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共聚体,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高聚物吸附剂。

因其具多孔性结构而具筛选性,又通过表面吸附、表面电性或形成氢键而具吸附性。

该技术在皂苷、黄酮、生物碱及其他类化合物的分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传统的分离纯化方法和其它工艺相比,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对中药提取液进行精制,从中提取有效部位(群)或有效成分(群),有着明显的优势。

一般情况,中药复方提取液经该技术处理后,得到的固形物一般仅为原生药的2%-5%,而且吸湿性极强的糖、氨基酸、多肽等水溶性杂质被除去,便于后续工序的操作,有效部位或成分含量纯度可提高10-14倍,而传统的水煮法约为30%,醇沉法约为15%;临床用药剂量可明显降低。

要想使树脂分离技术能够更合理用于中药的纯化,在理论与实践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保证研制的中药新药安全有效。

在中药研究和生产中探索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的企业越来越多,前景十分广阔。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主要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和浓缩。

主要采用超滤和微滤技术,超滤技术分离的粒径范围为0.1μm 的微粒;所采用的滤膜材质主要是醋酸纤维素(CA)、聚砜(PS)、聚砜酰胺(PSA)、聚丙烯腈(PNA)等;在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膜组件形式,包括中空纤维、螺旋卷式、管式和板框式。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剂研制中的应用已比较广泛,主要用途是澄清药液,除去微粒、细菌、大分子杂质(如胶质、鞣质、蛋白质、多糖)或脱色等。

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的生产工艺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能耗低、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