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技术与酶法提取

合集下载

酶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酶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中药的传统提取方法:
普遍存在着有效成分提取率不高、 煎煮法 杂质清除率低、生产周期长、能 浸渍法 耗高、溶剂用量大等缺点,用这些 方法处理后的产品往往难以克服 渗漉法 传统中成药“粗、大、黑”的缺 回流法 点,疗效也难以有效提高.
酶法提取的原理:
在中药提取过程中,细胞原生质体中的有效 成分向提取介质扩散时,必须克服细胞壁及细胞 间质的双重阻力。通过选用一些恰当的酶类, 使 细胞壁及细胞间质中的纤维素等物质降解,破坏 细胞壁的致密结构,引起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结构 产生局部疏松、膨胀、崩溃等变化,减小细胞壁、 细胞间质等传质屏障成分从胞内向提取介质扩 散的传质阻力。
酶法
提取技术的优点
2.酶解法反应条件温和,能保 1.对原料进行酶解预处理,不仅 4.酶是具有专一性的。一 3.酶解法在原工艺基础上仅增 持天然产物的构象,不破坏其 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而且 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 加1个操作单元,而勿须对原有 立体结构和生物活性,有利于 改善了有效组分的分布,提高了 物质。 工艺进行大的改变,而且操作简 保持有效成分原有的药效。 产品的药用价值。 便易行,对设备的要求不高
酶法酶法提取技术的展望
目前对酶法中药提取的研究主要还是停留 在实验室的很小规模上,且主要针对某些单 个具体提取对象进行简单的工艺条件试验。 在酶类方面,降低酶法提取成本。在酶法工 艺方面,需改进对原有的提取工艺,开发出新 型的酶解反应装置,严格控制酶解反应的条 件,使酶发挥最大的活性。药液中的残留酶 的分离去除也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研究的主要方向
• 酶在中药提取过程中,对中药提取效率及生 成产物的控制 • 一些重要中药化学成分的酶转化及合成 • 建立酶提取中药产物药理活性的快速筛选 • 酶反应产物结构的快速测定 • 特殊活性酶的筛选

盘点中药复方制剂的几大提取工艺方法

盘点中药复方制剂的几大提取工艺方法

盘点中药复方制剂的几大提取工艺方法对于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来说,从原料药到中成药的各个研制环节均不容忽视。

一些医药企业往往会选择制剂工艺外包,将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与生产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业务委托给一些CRO公司去做。

在中药复方制剂的制作工艺中,提取过程是关键,提取技术直接关系着中药制剂的质量、药用资源以及临床疗效。

中药提取工艺对保障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临床疗效最为关键。

制剂工艺外包应充分应用QbD理念指导制剂处方、工艺开发程序,以产品质量目标为开发导向;通过结合研究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美迪西提供制剂工艺外包服务,其工艺研发部门致力于开发稳定低成本且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工艺,在对工艺优化,开发新型、安全和环境友好的工艺路线有着丰富的经验,其特有的“定制化”工艺研发模式能够让客户尽早得到API以便展开临床研究。

中药复方制剂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防病治病的最重要的物质手段。

中药提取的基本方法为浸渍法(常温浸渍法、温浸法、煎煮法)、渗漉法、回流法,其中水煎煮法是最常用的符合传统习惯的方法,但传统的汤剂煎煮法有效成分损失较多,尤其是水不溶性成分和挥发性成分。

1、传统提取方法(1)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原料中大部分成分可被不同程度地提取出来,但不适用于加热易破坏的成分。

生产上大多选用多能提取罐,其为能够调节温度、压力的密闭间歇式提取或蒸馏的多功能设备,可进行常温常压提取,也可用于高温加压提取,或低温减压提取,不管是醇提、水提、蒸制、回收溶剂等均能使用。

(2)渗漉法由浸渍法发展而来,应用过程中,应一直保持一定的浓度差,其提取效率较浸渍法高,且2种方法均不用加热,遇热易破坏的成分和含有淀粉或黏液质多的成分较为适用,但提取时间长,效率低,且若以水为提取溶剂时,应注意防止提取液发霉变质。

常用的设备是浸漉罐。

(3)连续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是回流提取法的发展,此法溶剂消耗量小,操作简单,提取效率高。

实验室常采用索氏提取器或连续回流装置,生产中采用索氏提取浓缩机组,是一种节能中药萃取设备。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
亲脂性成分有游离生物碱、非水溶性有 机酸、树脂、脂溶性色素、油脂、蜡等。
3、溶剂的选择
选择适当溶剂是溶剂提取法的关键。要做到 最大限度的将有效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首先 需遵循“相似相溶”的原理。另外还要注意:
①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 小。
②溶剂不能与中药成分起化学变化。 ③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易于回收 等。
第一节 溶剂提取法
一、原理
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 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选用对有效成分 溶解度大,对杂质成分(不需要成分)溶解 度小的溶剂,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 出来的方法。
二、具体操作:
根据所要提取的成分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 加到适当粉碎过的中草药原料中,溶剂由于扩散、 渗透作用会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可 溶性物质,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 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细胞外的溶剂则不断进入药 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往返多次,直至细胞内外溶液 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除,浓缩; 继续往过滤后的药渣中加入新溶剂,重复以上过程, 反复多次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基 本溶出,合并所有的浓缩液,即为含有所需有效成 分的混合液。
⑴ 药材预处理
为利于酶解,需对药材进行预处理。如用球 磨机作预处理,粉碎颗粒越细,越易悬浮在酶解 液中,增加有效面积而易被酶水解,加快水解速 度。
⑵ pH、温度及酶解作用时间 根据所提取的中药材的品种及所使用的酶的 种类不同,酶解时的最适pH及最适温度会有所不 同,应根据实验来确定最佳值。此外,酶解作用 时间也是直接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为得到所需 的酶解产物,需要控制好酶的作用时间。
3、提取的时间
在药材细胞内外有效成分的浓度达到 平衡以前,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提取的 量也随着增加。因此,提取的时间没必要 无限延长,只要合适、提取完全就行。

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和进展

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和进展
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和进展
华 东 理 工 大 学
中药现代化工程中心 韩 伟
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和进 展
概 述 酶法提取的原理 酶法提取的优点 酶法提取的工艺 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酶法提取灵芝多糖的研究 展 望
一 概

中药所含的成分十分复杂,既有有效成分, 中药所含的成分十分复杂,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无效成 分和有毒成分。 分和有毒成分。 为了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 为了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选用合理的 提取工艺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提取方法( 如煎煮法、 提取工艺是非常重要的 。 传统提取方法 ( 如煎煮法 、 回 流法、浸渍法、渗漉法等) 在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方面, 流法 、 浸渍法 、 渗漉法等 ) 在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方面 , 存在着损失大、周期长、工序多、提取率不高等缺点。 存在着损失大、周期长、工序多、提取率不高等缺点。 20世纪 年代中期以后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陆续有研究报道将酶用于 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中药提取,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酶法为中药提取提供 中药提取,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酶法为中药提取提供 了一种新的途径,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了一种新的途径,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4.2 酶法提取的影响因素和优化
酶法提取的工艺条件及其优化: 酶法提取的工艺条件及其优化:
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 反应的pH值 温度、酶的浓度、 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反应的pH值、温度、酶的浓度、 生物催化剂, 配比和作用时间、 配比和作用时间、 激活剂和抑制剂等都会对酶的活性 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整个提取过程。 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整个提取过程。 根据实验来对酶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根据实验来对酶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 确定各参 优化, 数的最佳值。 数的最佳值。

酶法在中草药各部分提取中的应用

酶法在中草药各部分提取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提取新技术酶法的原理,以及酶处理技术在中草药各部分提取工艺的研究应用现状,并展望了酶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酶法,提取Abstract: The extrac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the new enzyme technology and processi ng technology of Chinese herbs in all parts of extraction process of application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processing applications.Key words: enzymatic extraction[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现代中药提取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可以快速、温和的分解细胞壁,使中药有效成分析出。

恰当地利用纤维素酶处理中药材,可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提高药效成分的提取率。

本文就酶法提取的原理以及酶法对于中草药不同部位的提取情况作一综述。

1.酶法提取的原理中药中植物药占90%,植物细胞由细胞壁及原生质体组成。

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物质构成的致密结构,一般分为3层,即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

胞间层的主要成分为果胶质。

初生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

初生壁的结构甚为复杂,由纤维素分子组成的微纤丝构成了其基本骨架,在微纤丝之间的空隙中,填着果胶质和半纤维素的胶体状物质。

和初生壁一样,次生壁的骨架也是由纤维素分子组成的微纤丝构成[1]。

在中药提取过程中,细胞原生质体中的有效成分向提取介质扩散时,必须克服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的双重阻力。

通过选用一些恰当的酶类,如纤维素酶、半纤维索酶、果胶酶等作用于药用植物细胞,使细胞壁及细胞间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物质降解,破坏细胞壁的致密结构,引起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结构产生局部疏松、膨胀、崩溃等变化,减小细胞壁、细胞间质等传质屏障对有效成分从胞内向提取介质扩散的传质阻力,从传质角度促使有效成分提取率提高[2]。

酶反应提取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酶反应提取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酶反应提取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提取中的应用王忠雷;杨丽燕;曾祥伟;李朋收;张小华【摘要】酶反应提取技术(生物酶解提取技术)是利用酶反应所具有高度专一性的特点,通过适当的酶选择性地破坏植物细胞壁,使植物细胞内的成分更容易溶解、扩散的原理而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新技术.该技术不但具有条件温和、易除杂质、节约能耗、浸出率高、设备简易、减少热敏成分降解等优势,而且具有应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潜力.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已经广泛用于中药多糖类、生物碱类、黄酮类、皂苷类、蛋白质类、有机酸类等成分的提取.我们就该技术的应用进展及方法特点做一系统性概述,以期新技术能够更加合理而有效的应用于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Enzymatic extraction technology is based on the highly specific feature of enzyme, which is used to destroy the plant cell wall selectively, making active components inside plant cell more easily to dissolve and spread. Based on the above principle, this new technique is being broadly used in the aspects of TCMs extraction. This technology not only has the advantage of mild conditions、removing impurity easily、saving energy consumption、ratio high leaching、simple equipment and reducing degradation of thermal ingredient, but also has the potential of large —scale industrial production.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extraction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including polysaccharides、alkaloids、flavonoids、saponins、proteins、organic acids,et al. This article has made a systematic exposition to this technology' s application progress and method characteristics,so as to make new technology can bemor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in active components extrac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3(008)001【总页数】3页(P104-106)【关键词】酶反应提取技术;中药化学成分;应用进展;方法特点【作者】王忠雷;杨丽燕;曾祥伟;李朋收;张小华【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北京丰泰金源药业有限公司;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正文语种】中文随着中药研究与开发现代化的进程,经典的提取方法如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压榨法及升华法等因有效成分提取率不高、杂质清除率低等弊端,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酶工程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酶工程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酶工程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实践案例
酶解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酶解法能够选择性降解植物细胞壁,提 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酶转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酶转化技术能够通过酶促反应将 无效或低效成分转化为有效成分,提高提取物的药效。
酶固定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酶固定化技术能够将酶固定在载 体上,实现连续化提取,提高提取效率。
酶工程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研究方向:深入 研究酶的特性和 作用机制,发现 新的酶品种和用 途。
发展趋势:开发 高效、环保的酶 提取和纯化技术, 提高中药提取的 效率和纯度。
技术创新:探索 酶工程技术与其 他生物技术的结 合,如基因工程、 蛋白质工程等, 以实现更广泛的 应用。
产业应用:加强 酶工程技术在中 药提取和制药领 域的应用研究, 推动相关产业的 发展和升级。
促进中药现代化:酶工程技术的引入可以推动中药生产工艺的现代化升级,提高中药产业的科技 含量和竞争力,促进中药现代化进程。
酶工程技术对中药产业发展的影响
单击添加标题
提高中药提取效率:酶工 程技术能够通过酶的催化 作用,加速中药有效成分 的提取过程,提高提取效
率,降低生产成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击添加标题
优化中药品质:酶工程技 术可以通过定向修饰和改 造酶,提高酶的稳定性和 活性,从而提高中药有效 成分的提取率和纯度,优
酶工程技术对中药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提高中药提取效率:酶工程技术能够高效地分解和转化植物细胞壁,释放出更多的有效成分,从 而提高中药提取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酶工程技术可以降低中药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物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 济效益。
优化中药品质:酶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控制酶的活性和浓度等参数,实现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定向提 取和纯化,从而提高中药品质。

论述生物酶在中药提取的应用

论述生物酶在中药提取的应用

论述生物酶在中药提取的应用中药提取一直是我国中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药提取将有应用价值的中药成分从中药材中提取出来,从而促进中药治疗有效的进行。

传统的中药提取方法比较简单,容易破坏中药成分的药效或者促使中药成分中含有多种杂质。

随着可研究的发展,中药提取方法得到创新和优化,促使中药提取更加科学、有效。

应用生物酶进行中药提取就最好的说明,其通过酶技术的催化作用能够将中药成分从中药材中提取出来。

笔者就酶技术应用现状、酶技术在中药提取中应用的特点、影响酶提取的因素三个方面详细地说明生物酶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1 生物酶介绍所谓生物酶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为蛋白质,也有极少部分为RNA。

其具有较高的催化作用,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污染、简化工艺程序。

之所以酶具有良好的应用性主要在于其专一性强,催化条件温和,不需要满足某种特定的条件,从而有效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目前,酶的分类有六种,即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聚合酶类、异构酶类、连接酶类。

这是跟各种酶的催化反应所进行分类,各种类型的酶具有独特的特点,具体的应用方面也不同。

2 中药提取现状我国的中药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智慧勤劳的中国人在运用中药解除病痛,救治生命的同时,积累丰富的中药理论,发明创造了许多中药提取方法,提高了中药材的利用率和治疗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药提取方法不断的创新,促使当下我国中药提取形成两大类,及传统中药提取方法和现代中药提取方法。

2.1 传统中药提取方法从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传统中药提取方法比较简单,操作容易,对于设备的要求较少,常见的传统中药提取方法有水蒸馏法、溶剂浸提法、煎煮法等等。

传统的中药提取方法是现代中药提取方法的基础,促进我国中药的应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古人在研制中药提取方法时条件比较简陋,促使中药提取方法科学性和有效性不佳,常会导致提取的中药药效不佳,提取的中药含有多种杂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草药所含成分十分复杂,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

为了提高中草药的治疗效果,就要尽最大限度提取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及有毒成分。

因此,中草药提取对于提高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和临床疗效最为重要。

但常用的提取方法(如煎煮法。

回流法、浸渍法。

渗漉法等)在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方面,存在着有效成分损失大、周期长、工序多。

提取率不高等缺点。

近10年来,在中药提取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这些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使得中草药提取既符合传统的中医理论,又能达到提高有效成分的收率和纯度的目的。

本文就这方面作一综述。

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简称SC FEFE)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简称SCF)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草药有效成分进行革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流体(溶剂)在临界点附近某区域(超临界区)内与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能,且对溶质的溶解能力随压力和温度的改变而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动,利用这种SCF作溶剂,可以从多种液态或固态混合物中萃取出待分离组分。

常用的SCF为CO。

,因为CO。

无毒,不易燃易爆,价廉,有较低的临界压力和温度,易于安全地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超临界CO。

萃取法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近常温的条件下提取分离,几乎保留产品中全部有效成分,无有机溶剂残留,产品纯度高,操作简单,节能。

廖周坤等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夹带剂,对藏药雪灵芝进行了总皂苷粗品及多糖的苹取试验,与传统溶剂萃取工艺相比较,收率分别提高至旧.9倍和 1.62倍。

何春茂、梁忠云利用超临界CO。

卒取技术从黄花蒿中革取所得的萃取物中杂质(蜡状物)含量低,青蒿素提纯精制简单,收率高产品质量好。

雷正杰等利用超临界CO。

流体萃取技术,对厚朴的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和分离,革取物为淡黄色膏状物,经分析该萃取物由厚朴酚等11个化学成分组成,其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相对含量高达46.81%和45.00%。

葛发欢等探讨了从黄山药中萃取薯预皂素的最佳条件,同时进行了中试放大,证明应用超临界CO。

萃取薯预皂素进行工业化生产是可行的,与传统的汽油法相比较,收率提高15倍,生产周期大大缩短,避免使用汽油有易燃易爆的危险。

葛发欢等研究了超临界CO。

萃取柴胡挥发油和皂苷的工艺,STh-CO。

法提取柴胡挥发油,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较,能大大提高收率,缩短提取时间,而挥发油组成一致,只是各成分含量有差异。

原永芳等通过五因素一四水平正交试验法,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川穹的挥发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4.smPa,温度60℃,改性剂乙醇0.3ml,静态苹取时间10min,动态萃取量10ml,以水作为吸收。

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较,该法具有耗时少,提取安全等优点。

SCFE技术对于提取分离挥发性成分、脂溶性物质、高热敏性物质以及贵重药材的有效成分显示出独特的优点,但SCFE设备属高压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因此这一技术目前在工业生产中还难以普及。

2. 超声提取技术超声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加速植物有效成分的浸出提取,另外超声波的次级效应,如机械振动、乳化、扩散。

击碎、化学效应等也能加速欲提取成分的扩散释放并充分与溶剂混合,利于提取。

与常规提取法相比,具有提取时间短、产率高、无需加热等优点。

郭孝武考察了超声提取时间和超声频率分别对从黄苓中提取黄苓苷提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0kHZ以上的超声频率提取10min以上,其黄苓苷提出率都比煎煮法提取计时的提出率高,且两种方法所提取的黄苓苷结构是一致的。

林翠英等用超声波提取白头翁总皂昔,大大简化了操作程序、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产品产量和纯度,改进了既繁琐费时又易乳化的常用提取方法、郭孝武、杨锐以95%乙醇为溶媒,分别用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及不同的提取时间从益母草中提取益母草总碱,并与回流提取法作比较,超声提取法工艺简单,无需加热,只用110kHZ超声波提取40niin,其提取率比回流法提取Zh所得提出率约高1倍。

郭孝武用不同频率的超声从大黄中提取大黄蒽醌类成分,与常规煎法提取相比,结果表明超声无需加热,且随超声频率下同而得率不同,尤以20kHZ频率超声提取后的大黄蒽醌类成分得率最高。

李美琴、张敏红比较了超声法与浸渍法对排毒养颜胶囊内容物提出率的影响,结果用超声波提取]()。

山1比浸渍法提 Zh的提出率还、高,并且超声波对浸出物的成分无影响。

李益福、张美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煎煮、超声、半仿生提取方法,对四物汤中阿魏酸和芍药苷的溶出量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技术提取方法简单,提取率高,低耗高效,作为提取的一种手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超声提取技术能避免高温高压对有效成分的破坏,但它对容器壁的厚薄及容器放置位置要求较高,否则会影响药材浸出效果。

而且目前实验研究都是处于很小规模,要用于大规模生产,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有关工程设备的放大问题。

3. 微波萃取技术微波萃取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萃取率的一种最新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它的原理是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得基体物质的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得被革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人到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差的萃取剂中;微波萃取具有设备简单、适用范围广、萃取效率高、重现性好、节省时间、节省试剂、污染小等特点。

目前,除主要用于环境样品须处理外,还用于生化。

食品、工业分析和天然产物提取等领域。

在国内,微波萃取技术用于中草药提取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

王威等采用微波破壁法从高山红景天根茎中提取红景天苷,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安全、节能等优点,与传统的乙醇回流提取相比,该方法在保持较高的提取率的同时,大大缩短了提取过程所用的时间,并且显著降低了提取液中杂蛋的含量。

范志刚等研究微波技术对槐花中芸香苷浸出量的影响,对药材粒径、浸出时间及微波输出功率进行正交试验,优选槐花中芸香苷最佳浸出方案,结果表明微波技术对槐花中芸香苷的浸出量明显优于常规煎煮方法,这一技术应用于药材浸出是一种省时便捷,值得推广普及的中药浸出新方法。

微波萃取技术与传统煎煮法相比较,克眼了药材细粉易凝聚易焦化的弊病,提取时间极短,设备简单,投资较少。

但这一技术用于中草药提取尚属起步,其萃取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4 . 酶法中药制剂的杂质大多为淀粉、果胶、蛋白质等,针对杂质可选用合适的酶予以分解除去。

酶反应较温和地将植物组织分解,可以较大幅度提高收率,故酶解不失为一种最大限度从植物体内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之一。

这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新技术。

在国内,上海中药一厂首先应用酶法成功地制备了生脉饮口服液。

目前,用于中药提取方面研究较多的是纤维素酶,大部分的中药材的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构成,植物的有效成分往往包裹在细胞壁内;纤维素则是由p-D一葡萄糖以1,4-p葡萄糖昔键连接,用纤维素酶酶解可以破坏p-D一葡萄糖键,使植物细胞壁破坏,有利于对有效成分的提取。

吕卫明等介绍了一种从黄苓中提取分离黄苓素的新方法一酶水解法,并且和直接提取法相比较,结果新方法所得粗品中黄苓素达75. 67%,收率为2.46%。

侯嵘峤等首先将工业纤维素酶应用于中药及药渣中,使中药及药渣的纤维素酶解为p一葡萄糖,变渣为药,变废为宝,这对中药制药工业是一个开源节流的创举。

马田田用黄柏提取小壁碱之前经纤维素酶进行预处理,可提高小壁碱收率,并与未加酶的提取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因而考虑是否将纤维素酶用于其它天然产物的提取。

张彩霞等将纤维素酶应用于穿山龙提取薯预皂苷元,其工艺只比原工艺多了一步对原药材饮片的酶解处理,但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提高了薯预皂苷元的收率,两种方法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马桔云等在穿心莲提取穿心莲内酯之前,经纤维素酶进行酶解,与原提取工艺相比较,提高了穿心莲内酯的含量和提取量,经薄层层析检测,两种提取工艺所得成分没有差异,说明酶的加人对所提有效成分没有影响。

马桔云、赵晶岩等选用黄连提取小壁碱,研究了其加酶组和未加酶组对有效成分小劈碱提取的影响,新工艺比原工艺只是多了一步向其中加人纤维素酶的酶解过程,但两种工艺提取的小壁碱含量有显著差异,而提取的成分一致,因此,考虑是否将新工艺用于黄连提取的工业化中。

纤维素酶用于以纤维素为主的中药材提取有效成分,的确能提高有效成分的收率,但要拓宽其应用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酶的浓度。

底物的浓度、温度、酸碱度、抑制剂和激动剂等对提取物有何影响。

诚然,酶法目前在动物类药材提取方面应用得较为广泛。

5 . 半仿生提取法半仿生提取法(简称SBE法)是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模拟口服给药及药物经胃肠道转运的原理,为经消化道给药中药制剂设计的一种新的提取工艺。

即将药料先用一定pH的酸水提取,继以一定pH的碱水提取,提取液分别滤过。

浓缩,制成制剂。

它将分析思维与系统思维统一起来,形成观察问题的新思路,即在中药提取中坚持了“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机体的药效学反应。

”这种新提取法可以提取和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多种复方制剂的研究提示,“SBE法”有可能替代“WE法”(即水提取法)。

而且这种提取方法在中药饮片颗粒化的研究中,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张兆旺等以阿魏酸、苦参碱、苦参总碱及干浸膏为指标,采用SBE法和WE法对当归苦参丸的提取工艺进行比较研究,经4个指标综合评价SBE法优于WE法,因此,当归苦参丸改制成其他口服制剂或选用SBE法提取。

战旗等采用SBE 法和WE法对麻黄的提取液成分含量进行比较。

b麻黄总生物碱。

麻黄碱、浸膏得率为指标,结果SBE法显著优于WE法。

张兆旺以乌头总生物碱、酯型乌头生物碱、浸膏得率为指标,对川乌用2种提取方法迸行比较,结果SBE法优于WE法、孙秀梅等对甘草“饮片颗粒化”研究,SBE提取工艺只是将WE提取工艺中PH7.0的水分别改用….0的水作第1煎PH6.5的水作第2煎,PH9. 0的水作第 3煎,依法制得 SBE液,并且以甘草次酸、甘草总黄酮、浸膏量为指标,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表明SBE法优于WE法,甘草饮片颗粒化以采用SBF法为佳。

张学兰等以小壁碱、总生物碱、干浸膏量为指标,对黄柏作SBE法和WE法相比较,结果表明黄柏5种提取液中,以SBEI液明显优于WE液,因此,黄柏饮片制备口服颗粒剂,以采用 SBE 法盐酸调至水为 PH作第 1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调三水为 PH7 0和 PH10 0作第 2,第 3煎为佳。

“半仿生提取法”能体现中医临床用药的综合作用特点,符合回服给药经胃肠道转运吸收的原理。

但目前这方法仍沿袭高温煎煮法,长时间高温煎煮会影响许多有效活性成分,降低药效。

为此有人建议将提取温度改为近人体的温度,并且引进酶催化,使药物转化成人体易综合活性混合物,这样更符合辩证施治的中医药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