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岩石物理分析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
地震岩石物理学及其应用研究

地震岩石物理学及其应用研究地震岩石物理学是研究地震信号在不同岩石介质中传播的规律和岩石介质性质的物理特征的学科。
它在地震勘探、岩石工程、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地震信号的传播、波速和波阻抗、地震反演等角度介绍地震岩石物理学及其应用。
一、地震信号的传播地震信号是指在岩石介质中以不同速度传播的能量波。
地震信号主要有纵波和横波两种类型。
纵波是沿着地震波传播方向的振动波,波速较大,可在任何介质中传播,其振幅和速度有关系式:Vp=√((K+4/3μ)/ρ)Vp为纵波速度,K为介质模量,μ为剪切模量,ρ为介质密度。
横波是垂直于地震波传播方向的振动波,波速较小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其振幅和速度有关系式:Vs为横波速度。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记录地震信号的到时和振幅,来确定不同介质中的速度。
二、波速和波阻抗波速是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它是岩石介质物理特征的重要表征之一。
波速直接影响地震勘探、岩石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波速与岩石介质的物理特征密切相关,如介质密度、弹性模量等。
在实际岩石工程中,可以根据波速的大小来判断岩石的质量、强度等。
三、地震反演地震反演是利用地震信号的传播特性和波阻抗等物理特征,推断岩石介质性质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以地震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探为主要应用领域,通过对地震波的测量和分析,反演出岩石介质的密度、速度、模量等物理特征。
地震反演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震波的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获取地下岩石介质的信息。
在地震反演过程中,需要依据不同岩石介质的特点,计算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波阻抗,并将测得的地震数据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得出岩石介质的物理属性。
四、地震岩石物理学的应用1.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同岩石介质中传播的性质,通过记录地震信号的到时、振幅等信息,获得地下岩石结构和油气等矿产资源信息的一种勘探方法。
地震岩石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地震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能够潜在的预测矿产资源分布的位置和规模,为油气等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地震岩石物理学及其应用研究

地震岩石物理学及其应用研究地震岩石物理学是地震学和岩石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物理过程以及与岩石性质的关系。
它是地震学中的重要分支,对于地震灾害的预测、勘探地球深部结构以及地质资源的探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地震岩石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探讨其应用研究。
地震岩石物理学理论的基础是地震波在岩石介质中传播的物理规律。
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它们在岩石介质中传播的速度、衰减等特征与岩石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可以了解岩石的密度、波速、衰减等物理参数,进而揭示地球内部的构造和物理特性。
地震岩石物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室测量和数值模拟。
实验室测量通过设计实验装置,模拟地震波在各种岩石介质中传播的过程,测量和记录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衰减和振幅等参数。
实验室测量通常包括地震波速度仪、回声仪和仪器振动台等设备。
数值模拟是借助计算机技术,通过构建岩石介质模型的数学方程,模拟地震波在岩石中的传播,计算其速度、衰减和振幅等参数。
数值模拟可以扩展研究的范围,对于复杂的地质结构和介质条件提供更全面的理解。
地震岩石物理学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地震勘探、地球深部结构研究和资源勘探等方面。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获取地质结构和物性信息,为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地震波的速度、振幅和衰减等参数,可以推断地下的岩石类型、层序和圈闭等特征,进而评估资源的潜力和分布。
地球深部结构研究是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速度分布,揭示地球内部的构造和物性模型。
深部结构研究对于地震灾害的预测和地壳运动机理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勘探是利用地震波与矿产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开展矿床勘查和矿产资源的探测。
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反射特性和衰减等参数与矿床的物性参数存在关联,可以推断矿床的类型、规模和分布。
总之,地震岩石物理学是地震学和岩石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以及与岩石性质的关系。
岩石物理横波预测及地震正演模拟

Kuster-Toksöz模量模型(1974)
计算多孔流体饱和介质的有效弹性模量
考虑孔隙的形状,不考虑孔隙间的相互作用,因此该模型适合于实验 室超声高频条件下流体饱和岩石模量的计算 纵横比较小的扁平裂隙对速度的影响非常大
横波速度资料的获取
岩石物理模型
Xu-White理论模型 Xu-White 模型是Xu和White结合Gassmann 方程和K-T模型及差分等效介质理论(DEM), 提出的一种利用孔隙度和泥质含量估算泥质 砂岩纵波和横波速度的方法。 Xu-White模型同时考虑到了岩石基质性质、 孔隙度及孔隙形状、孔隙饱含流体性质对速 度的影响。模型假设岩石骨架矿物主要由砂 和泥组成,并采用椭圆形状纵横直径比(扁度) 来描述孔隙形状。
垦71-35
垦71-36
中角度(10o-20o)
大角度(20o-30o) 油层(7.5m)
油水同层 (5m) 油水同层 (2.5m)
5-1砂组RMS振幅横向变化 油层
——小角度 ——中角度 ——大角度
油水同层
油水同层
连井AVO正演
垦71-31
水层 小角度(0-10o)
垦71-35
垦71-36
含油水层
主要内容
一、前言 二、横波速度资料的获取 三、横波速度预测 四、叠前AVO正演模拟 五、结论
Xu-white模型预测横波速度
Xu-White 模型可简化为
f = (V sh , φ , Sw, r ) ⇒ (V p , V s , ρ )
Xu-white模型预测横波速度
横波速度计算流程
孔隙度 泥质含量 含水饱和度
横波速度资料的获取
在疏松的地层中,横波速度 往往小于流体声速(慢地层), 不能产生临界折射的滑行横波, 使得单极声波测井仪就不能探测 到横波,因此丢失了大量的地层 信息。
地震资料的岩性解释

通常条件下,在地震剖 面上无法识别出圈闭中 储层的形态与圈闭中油 气的存在
泥岩 裂缝
裂缝油气藏
碳酸 盐溶 洞
碳酸盐岩不整合与溶洞型油气藏
叠合不整合面控洞 叠合枢纽带控油
预测方法众多
ⅠC
剥蚀不整合面 地下水溶漓带
Ⅱ
封 盖 条 件
隐蔽 式油 气藏
水动 力封 阻 通常条件下,在地震剖 面上无法识别出圈闭中 盖层的封堵形式及圈闭 中油气的存在 重力 拖曳
1 2 3 4 5 6 7
分类
• • • • • • • 沉积相侧向变化形成的(1) 地层尖灭形成的(2) 超覆与地下露头形成的(3) 河道与山谷充填形成的(4) 成岩作用形成的(5) 裂缝形成的(6) 毛管力形成的(7)
美国C&C公司对隐蔽油气藏的分类
绪论
★隐蔽油气藏的概念 ★隐蔽油气藏的研究意义 ★隐蔽油气藏的分类 ★隐蔽油气藏研究概况 ★地球物理勘探原理及方法
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 使学生掌握地震波传播速度及测定方 法, 岩性圈闭的识别,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储层预测原 理及方法。 • 通过本课程学习, 初步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
识解决专业中的问题, 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渗透 学科前沿问题,懂得所学的基本理论的意义及价值。
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0 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绪论 2’ 地震波速度资料解释与应用 4’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4’ 地震属性在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4’ 地震资料在含油性检测中的应用 4’ AVO技术分析与应用 4’
绪论
★隐蔽油气藏的概念 ★隐蔽油气藏的研究意义 ★隐蔽油气藏的分类 ★隐蔽油气藏研究概况
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在时移地震中的应用研究

Applied Physics 应用物理, 2016, 6(4), 68-76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6 in Hans. /journal/app /10.12677/app.2016.64010The Study on Rock Physical Analysis Technique for the Time-Lapse Seismic MonitoringXianwen Zhang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Received: Apr. 6th , 2016; accepted: Apr. 22nd , 2016; published: Apr. 25th , 2016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Abstract Rock physical analysis is the basis of time-lapse seismic monitoring for reservoir waterflood de-velopment, which is the bridge connecting variations of reservoir parameters and changes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We make rock physical analysis on reservoir A of waterflooding development, which includes four aspects time-lapse seismic studies on the feasibility,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reservoir parameters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 results interpretation.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rvoir A has the good rock physical conditions, and the variation of fluid and pres-sure ar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n reservoir velocity and density during oil development. Then the time-lapse seismic response features are obvious for reservoir A, and the elastic parameter222.15p s I I − is the most sensitive for the reservoir fluid variation on water-flooding process. As totime-lapse seismic response, the influences of fluid and pressure are opposite, and the more po-rosity is, the more obvious is time-lapse seismic response.KeywordsTime-Lapse Seismic, Rock Physic, Reservoir Monitoring, Enhance Oil Recovery, Fluid Variation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在时移地震中的应用研究 张显文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张显文收稿日期:2016年4月6日;录用日期:2016年4月22日;发布日期:2016年4月25日摘 要岩石物理分析是油藏开发时移地震监测的基础,是连接油藏参数变化和地震响应变化的桥梁。
dd2006-03岩矿石物性调查技术规范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 D2006-03岩矿石物性调查技术规程中国地质调查局2006 年 7 月目次前言⋯⋯⋯⋯⋯⋯⋯⋯⋯⋯⋯⋯⋯⋯⋯⋯⋯⋯⋯⋯⋯⋯⋯⋯⋯⋯⋯⋯⋯⋯⋯⋯⋯⋯⋯⋯⋯⋯⋯⋯⋯Ⅱ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名词和计量单位⋯⋯⋯⋯⋯⋯⋯⋯⋯⋯⋯⋯⋯⋯⋯⋯⋯⋯⋯⋯⋯⋯⋯⋯⋯⋯⋯⋯⋯⋯⋯⋯⋯⋯⋯13.1 名词⋯⋯⋯⋯⋯⋯⋯⋯⋯⋯⋯⋯⋯⋯⋯⋯⋯⋯⋯⋯⋯⋯⋯⋯⋯⋯⋯⋯⋯⋯⋯⋯⋯⋯⋯⋯⋯⋯⋯13.2 计量单位⋯⋯⋯⋯⋯⋯⋯⋯⋯⋯⋯⋯⋯⋯⋯⋯⋯⋯⋯⋯⋯⋯⋯⋯⋯⋯⋯⋯⋯⋯⋯⋯⋯⋯⋯⋯⋯14 总则⋯⋯⋯⋯⋯⋯⋯⋯⋯⋯⋯⋯⋯⋯⋯⋯⋯⋯⋯⋯⋯⋯⋯⋯⋯⋯⋯⋯⋯⋯⋯⋯⋯⋯⋯⋯⋯⋯⋯⋯25 技术设计⋯⋯⋯⋯⋯⋯⋯⋯⋯⋯⋯⋯⋯⋯⋯⋯⋯⋯⋯⋯⋯⋯⋯⋯⋯⋯⋯⋯⋯⋯⋯⋯⋯⋯⋯⋯⋯⋯26 物性仪器设备⋯⋯⋯⋯⋯⋯⋯⋯⋯⋯⋯⋯⋯⋯⋯⋯⋯⋯⋯⋯⋯⋯⋯⋯⋯⋯⋯⋯⋯⋯⋯⋯⋯⋯⋯⋯36.1 密度测定仪器⋯⋯⋯⋯⋯⋯⋯⋯⋯⋯⋯⋯⋯⋯⋯⋯⋯⋯⋯⋯⋯⋯⋯⋯⋯⋯⋯⋯⋯⋯⋯⋯⋯⋯⋯36.2 磁性测定仪器⋯⋯⋯⋯⋯⋯⋯⋯⋯⋯⋯⋯⋯⋯⋯⋯⋯⋯⋯⋯⋯⋯⋯⋯⋯⋯⋯⋯⋯⋯⋯⋯⋯⋯⋯36.3 电性测定仪器⋯⋯⋯⋯⋯⋯⋯⋯⋯⋯⋯⋯⋯⋯⋯⋯⋯⋯⋯⋯⋯⋯⋯⋯⋯⋯⋯⋯⋯⋯⋯⋯⋯⋯⋯46.4 附属设备⋯⋯⋯⋯⋯⋯⋯⋯⋯⋯⋯⋯⋯⋯⋯⋯⋯⋯⋯⋯⋯⋯⋯⋯⋯⋯⋯⋯⋯⋯⋯⋯⋯⋯⋯⋯⋯47 野外施工⋯⋯⋯⋯⋯⋯⋯⋯⋯⋯⋯⋯⋯⋯⋯⋯⋯⋯⋯⋯⋯⋯⋯⋯⋯⋯⋯⋯⋯⋯⋯⋯⋯⋯⋯⋯⋯⋯4 7.1 准备工作⋯⋯⋯⋯⋯⋯⋯⋯⋯⋯⋯⋯⋯⋯⋯⋯⋯⋯⋯⋯⋯⋯⋯⋯⋯⋯⋯⋯⋯⋯⋯⋯⋯⋯⋯⋯⋯4 7.2 标本采集⋯⋯⋯⋯⋯⋯⋯⋯⋯⋯⋯⋯⋯⋯⋯⋯⋯⋯⋯⋯⋯⋯⋯⋯⋯⋯⋯⋯⋯⋯⋯⋯⋯⋯⋯⋯⋯4 7.3 原始记录⋯⋯⋯⋯⋯⋯⋯⋯⋯⋯⋯⋯⋯⋯⋯⋯⋯⋯⋯⋯⋯⋯⋯⋯⋯⋯⋯⋯⋯⋯⋯⋯⋯⋯⋯⋯⋯4 7.4 野外工作验收⋯⋯⋯⋯⋯⋯⋯⋯⋯⋯⋯⋯⋯⋯⋯⋯⋯⋯⋯⋯⋯⋯⋯⋯⋯⋯⋯⋯⋯⋯⋯⋯⋯⋯⋯57.5 物性送样⋯⋯⋯⋯⋯⋯⋯⋯⋯⋯⋯⋯⋯⋯⋯⋯⋯⋯⋯⋯⋯⋯⋯⋯⋯⋯⋯⋯⋯⋯⋯⋯⋯⋯⋯⋯⋯58 样品加工与测定⋯⋯⋯⋯⋯⋯⋯⋯⋯⋯⋯⋯⋯⋯⋯⋯⋯⋯⋯⋯⋯⋯⋯⋯⋯⋯⋯⋯⋯⋯⋯⋯⋯⋯⋯58.1 样品加工⋯⋯⋯⋯⋯⋯⋯⋯⋯⋯⋯⋯⋯⋯⋯⋯⋯⋯⋯⋯⋯⋯⋯⋯⋯⋯⋯⋯⋯⋯⋯⋯⋯⋯⋯⋯⋯58.2 样品测定⋯⋯⋯⋯⋯⋯⋯⋯⋯⋯⋯⋯⋯⋯⋯⋯⋯⋯⋯⋯⋯⋯⋯⋯⋯⋯⋯⋯⋯⋯⋯⋯⋯⋯⋯⋯⋯69 物性数据整理、图示⋯⋯⋯⋯⋯⋯⋯⋯⋯⋯⋯⋯⋯⋯⋯⋯⋯⋯⋯⋯⋯⋯⋯⋯⋯⋯⋯⋯⋯⋯⋯⋯⋯79.1 物性数据整理⋯⋯⋯⋯⋯⋯⋯⋯⋯⋯⋯⋯⋯⋯⋯⋯⋯⋯⋯⋯⋯⋯⋯⋯⋯⋯⋯⋯⋯⋯⋯⋯⋯⋯⋯79.2 物性数据统计⋯⋯⋯⋯⋯⋯⋯⋯⋯⋯⋯⋯⋯⋯⋯⋯⋯⋯⋯⋯⋯⋯⋯⋯⋯⋯⋯⋯⋯⋯⋯⋯⋯⋯⋯79.3 物性数据图示⋯⋯⋯⋯⋯⋯⋯⋯⋯⋯⋯⋯⋯⋯⋯⋯⋯⋯⋯⋯⋯⋯⋯⋯⋯⋯⋯⋯⋯⋯⋯⋯⋯⋯⋯710 成果报告⋯⋯⋯⋯⋯⋯⋯⋯⋯⋯⋯⋯⋯⋯⋯⋯⋯⋯⋯⋯⋯⋯⋯⋯⋯⋯⋯⋯⋯⋯⋯⋯⋯⋯⋯⋯⋯7 附录 A 岩矿石物性调查工作设计书编写提纲(规范性附录)⋯⋯⋯⋯⋯⋯⋯⋯⋯⋯⋯⋯⋯⋯⋯⋯9 附录 B 岩矿石物性采样记录表(规范性附录)⋯⋯⋯⋯⋯⋯⋯⋯⋯⋯⋯⋯⋯⋯⋯⋯⋯⋯⋯⋯⋯⋯10 附录 C附录 E 岩矿石物性调查成果报告编写提纲(规范性附录)⋯⋯⋯⋯⋯⋯⋯⋯⋯⋯⋯⋯⋯⋯⋯⋯⋯14 I前言历年制订、颁发与实施的地球物理勘查规范、规定、规程等均提及了相应勘查方法对岩矿石物性工作的要求,诸如DZ/T 0171-96《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DZ/T 0082-93《区域重力调查规范》、DZ/T004-91《重力调查技术规定》等对岩矿石密度工作的要求,DZ/T 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 0144-94《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以及DZ/T 0142-94《航空磁测技术规范》等对岩矿石磁性工作的要求,DZ/T 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 0072-93《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073-93《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等对岩矿石电性工作的要求。
【免费下载】地震岩石物理研究概述

少量的气体也可溶于盐水,Sultanov 认为,溶于盐水的气体随压力增加而 增加,随矿化度增加而减少,温度低于 250℃时,气体溶于水的气油比为:
Dodson 和 Standing(1945)发现含气体地层水模量与气油比基本为线性关 系:
【气油比:又称原始溶解气油比,指在原始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或重量 原油所溶解的天然气量,其单位为 m3/m3,或 m3/t。】
徐胜峰,李勇根,曹宏,姚逢昌. 地震岩石物理研究概述[J]. 地球物理学进 展,2009,24(2):680-691.
本文对地震岩石物理研究做了一个综述,首先介绍了地层水、石油、天然 气等孔隙流体的弹性性质。
接着讨论了 V-R-H 模型、Gassmann 理论、Kuster-Toksz 理论、Xu-White 理论等计算岩石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的有效介质理论。
2)石油是一种由多种有机化合物混合而成的,对于一种给定的原油,在其 组成成分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其密度随压力的变化是互相独立的:
从上式可以看出,压力变化对原油的密度影响比较小。与此相反,温度的 变化对原油密度的影响比较大.在储层条件下,温度对密度的影响可由 Dodson 和 Standing 的公式得出:
Mavko 对上面的公式进行了重新排列,将其修改为: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地质勘察工程师在岩石力学测试中的规范要求与技术指南

地质勘察工程师在岩石力学测试中的规范要求与技术指南地质勘察工程师在进行岩石力学测试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和技术指南,以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规范要求和技术指南。
1. 引言:岩石力学测试的重要性和背景岩石力学测试是地质勘察工程师在岩石勘探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进行力学测试,可以获得岩石的力学性质参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而在进行这项测试时,地质勘察工程师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要求和技术指南,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岩石力学测试之前,地质勘察工程师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测试场地和试验样本。
场地应具有典型性,并且与实际工程环境相符。
试验样本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工程目的和试验要求进行,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其次,需要准备好必要的试验设备和仪器。
试验设备的选择要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具备足够的精度和稳定性。
仪器的选择要根据试验目标和需要测量的参数进行。
此外,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试验方案和测试步骤,以确保测试的顺利进行。
3. 测试的操作规范在进行岩石力学测试时,地质勘察工程师需要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进行,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首先,需要严格控制试验条件。
例如,控制试验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监测。
其次,需要按照规定的加载方式和速率进行试验,确保加载的平稳和均匀。
同时,还需要制定合理的试验方案,包括加载方式、试验次数等,以获得可靠的测试数据。
4. 测试结果的处理与分析在岩石力学测试完成后,地质勘察工程师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并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去除异常值和误差。
然后,根据测试数据计算出岩石的力学性质参数,如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
最后,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以得出有关岩石力学性质的结论。
5. 结论地质勘察工程师在岩石力学测试中必须遵循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和技术指南,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岩石物理分析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地震岩石物理分析技术规范》编制组
二○一七年五月三十日
目录
1项目背景 (1)
1.1任务来源 (1)
1.2工作过程 (1)
2规范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2)
3标准编制的依据与原则 (2)
3.1标准编制的依据 (2)
3.1.1法律法规依据 (3)
3.1.2技术依据 (3)
3.2标准编制的原则 (3)
4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3)
4.1标准适用范围 (3)
4.2标准结构框架 (3)
5采标情况 (3)
5.1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情况 (3)
5.2引用标准情况 (3)
6预期达到的效果 (3)
7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 (4)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情况 (4)
8标准征求意见和技术审查情况 (4)
8.1标准征求意见及处理情况 (4)
8.2专家预审意见及处理情况 (4)
8.3专家审查意见及处理情况 (4)
《地震岩石物理分析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为规范地震岩石物理分析所涉及的岩石物理参数和岩石力学参数的内容,并统一地震岩石物理分析主要工作流程与质控方法,按照中国**天然****公司《关于印发中国**天然****公司2019年企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复审计划及国际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中**科【2019】85号)要求,计划编号QSY2019-7,下达了《地震岩石物理数据格式与分析规范》标准制定任务,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天然**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开发研究院,中国**天然**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归口单位中国**天然****公司**与生产分公司标准化委员会。
1.2工作过程
起草工作组组成:
工作组组长:陈树民中国**天然**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工作组成员:王建民赵海波李奎周王团兰慧田中国**天然**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唐建华郑伟钦黎明王贤中国**天然**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
甘利灯曹宏杨志芳中国******开发研究院
标准起草的简要过程如下:
(一)在接到**公司2019年标准制修订计划通知后,标准起草牵头单位****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研究院立即组织人员编写了标准项目《立项报告》及《标准草案》,并于2019年11月提交于**公司**与生产专标委。
2019年1月《地震岩石物理数据格式与分析规范》标准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按照标准制订工作程序要求,成立了由陈树民为组长的标准起草工作组,专门负责该标准的制订工作。
(二)根据**公司**与生产专标委2019年工作计划,**与生产专标委秘书处于2019年3月22日至24日,在**市组织召开了标准制修订和标准科研项目协调会。
协调会上,对《地震岩石物理分析技术规范》标准制订的起草单位、各单位任务及分工、进度计划和标准编写内容及提纲等相关事宜进行了充分讨论和协调,并达成一致意见。
会议正式确认:
1、该标准项目起草单位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开发研究院,****分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为标准起草牵头,并成立了由李奎周、曹宏、唐建华组成的标准编制工作组。
2、项目进度计划
(1)2019年5月30日前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2)2019年7月30日前形成标准《专家送审稿》;
(3)2019年9月30日前形成标准《专标委送审稿》;
(4)2019年10月30日前形成标准《报批稿》。
3、经**公司**与生产专业标准委员会及主管部门地面建设管理处推荐,确定由中国******开发研究院甘利灯教授担任主审专家。
4、建议将标准名称修改为《地震岩石物理分析技术规范》。
(三)形成标准讨论稿及征求意见稿
1月10日至5月30日,在前期项目研究、标准查阅、资料收集及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形成了《标准讨论稿》,在此基础上通过标准起草工作组相关人员的进一步讨论和修改,形成了《地震岩石物理分析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2规范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多年来,由于具备地震岩石物理分析功能的软件众多,岩石物理分析流程不统一,形成的成果类型多样(文本、曲线、图形等)、命名规则不统一(命名方式、后缀名称等)、成果单位不统一(公制、英制)等问题,影响了成果的交换、共享和有效应用,急需制定**公司企业标准《地震岩石物理分析技术规范》,规定地震岩石物理分析所涉及的岩石物理参数和岩石力学参数的内容与格式,规定了地震岩石物理分析主要工作流程与质控方法。
该规范的制定,将为中国**地震岩石物理分析提供统一的参数及成果格式要求,规范地震岩石物理分析流程和主要质控方法。
3标准编制的依据与原则
3.1标准编制的依据
3.1.1法律法规依据
3.1.2技术依据
a)SY/T 5703**测井数据项名称规范
b)SY/T 5760 井号代码编制方法
c)SY/T 5940 储层参数的测井计算方法
d)SY/T 6546复杂岩性地层测井数据处理解释规范标准
e)SY-/T 7002 储层地球物理预测技术规范
f)SY/T 5623 地层压力预(监)测方法
3.2标准编制的原则
a)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b)反映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逐步与国际接轨。
c)在满足地震岩石物理分析主要流程前提下,力求做到可操作性强。
d)技术阐述的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语言简练。
4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4.1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针对储层地震预测、工程压裂等工作所开展的岩石物理分析及岩石力学参数分析
等工作。
4.2标准结构框架
本标准主要内容有: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岩石物理分析步骤与质量控制;5、成果报告及数据存储结构;6、岩石物理分析成果数据存储结构。
5采标情况
5.1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情况
目前国外未形成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5.2引用标准情况
a)SY/T 5703**测井数据项名称规范
b)SY/T 5760 井号代码编制方法
c)SY/T 5940 储层参数的测井计算方法
d)SY/T 6546复杂岩性地层测井数据处理解释规范标准
e)SY-/T 7002 储层地球物理预测技术规范
f)SY/T 5623 地层压力预(监)测方法
6预期达到的效果
该规范的制定,将为中国**地震岩石物理分析提供统一的参数及成果格式要求,规范地震岩石物理分析流程和主要质控方法。
7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情况
本标准符合国家出台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内容的规定与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标准要求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