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亚非大河文明》3. 古代印度
【必备】最新2020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导学案(答案不全) 新人教版

第3课古代印度一、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重点)2.掌握印度的种姓制度。
(重难点)3.掌握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
(重点)二、自主学习(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__________。
2.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_________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约为________________世纪。
这些文明一度繁荣,后来因不明原因衰亡而长期不为人所知。
3.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_______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自称_____________,陆续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4.____________(公元前324-前187)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________时期。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首都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5.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____________”。
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的是__________,掌管________;第二等级是__________,掌握___________权利;第三等级是______,从事______、_______、和_____;第四等级是_______,主要由________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________,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6.佛教创立于__________。
创始人____________,后来被称为释迦摩尼。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 古代印度-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请把下列历史事物与文明古国连线搭配。
A.金字塔 a.古代中国B.种姓制度 b.古代印度C.《汉谟拉比法典》 c.古代埃及D.分封制 d.古巴比伦王国【答案】A—c;B-b;C-d;D-a。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四大文明古国的标志。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古代埃及被称为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在雅利安人统治时期确立了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分封制是古代中国西周时期确立完善的。
2.【答题】文明成果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辨别下列文明成就表述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古代阿拉伯人创造的十个记数符号,传到欧洲后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判断: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2)古代印度的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属于婆罗门等级。
判断: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答案】(1)错误;把阿拉伯改为印度。
(2)错误;把婆罗门改为刹帝利。
【分析】(1)本题考查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十个数位计数法。
(2)本题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解答】(1)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数字是现今国际通用数字。
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
正因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该种数字最终被国际通用的关键节点,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所以题干说法不正确,应该把阿拉伯改为印度。
(2)结合所学可知,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充当祭司,有权侍奉神灵,解释宗教法典,充当国王顾问。
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由国王和贵族组成的武士阶层,把持着国家的军事、行政大权。
第三等级是吠舍,由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是被征服的当地居民。
所以题干说法不正确,应该把婆罗门改为刹帝利。
3.【答题】列举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名称。
【答案】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8张PPT)

使社会缺乏生机与活力,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如此严苛的种姓制度,为何没有人反抗呢?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对种姓制度的反抗——佛教
1.佛教创立的背景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2.佛教创立的概况
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省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2008年5月,印度拉贾斯坦邦过半城镇爆发种姓民众展开的暴力示威,有37人在暴乱中丧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唐太宗时,有一位著名的僧人从长安出发,独自一人历经了千难万险前往天竺……他是谁?他为何要去天竺?天竺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程标准】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2.知道古印度文明种姓制度的内容,分析种姓制度的特点。3.掌握佛教的创立,知道佛教的主要教义,了解佛教的向外传播
A
中考试题链接
3.(2024·江西·南昌二模)婆罗门教宣扬,最初有一个充塞于宇亩的“原始巨人”,后来他的身体分割而成世界万物。婆罗门和刹帝利分别生于原始巨人之口和臂膀,吠舍和首陀罗则源于原始巨人的双腿和双脚,因此四个种姓的区分是神圣的。材料表明古代印度()A.各等级之间可通婚 B.种姓等级来源于佛教C.国王的等级最高 D.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婆罗门
嘴
手
腿
脚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新八上113亚非大河文明——古代印度

哈拉帕
公元前2500年左 右,印度河流域 出现了城市国家, 以哈拉帕和摩亨 佐·达罗最著名。
摩亨佐· 达罗
哈拉帕残留的土墙
哈拉帕的内城
哈拉帕谷仓遗址
哈拉帕商人使用的石质砝码
摩亨佐· 达罗城市遗址
摩亨佐· 达罗城中的大浴池遗址
摩亨佐· 达罗的排水沟
摩亨佐· 达罗的深井
公元前20世纪后,雅利 安人入侵,在印度河和 恒河流域陆续建立起一 些奴隶制小国。
人们通常所说的阿拉伯数字,其实是印度人的 发明,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方。
四大文明古国都源于北纬30°左右的大河流域, 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 源充足、交通便利,为文明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
亚非地区的几个大河流域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这些不同类型的文明,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向外传播,最 终形成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大格局,也为此后世界文明进一 步发展传播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基本 统一了印度,大力弘扬佛教,向外传播。
结合图1-12,分析并描述佛教传播的路线和影响。 传播路线: 北传路线
南传路线
佛教传播的影响: 通过佛教的传播, 印度文源自对周边 地区产生了广泛 而深远的影响。
古代印度对人类文化的主要贡献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就产生于古代印度。
孩儿们, 你们知道我们师徒四人 到何处取经吗? 为何要去该地取经?
自主预习
•古代印度在亚洲的什么方位?
•印度文明发源于什么流域?
•古代印度的气候和自然环境怎样?
•古代印度最早出现国家是什么时候?
•古代印度形成了怎样的等级制度? •世界三大宗教中的哪一个诞生于古代印度?何时兴盛并 向外传播?
一、古代印度的自然条件 和文明兴起
第3课 古代印度

教
艺
术
古印度洞窟坐 佛
舞王湿婆雕像
古印度佛教艺术遗址
(4)佛教传播:
中亚
中国
(公元前
1世纪)
古代印度
(公元前3世纪)
锡兰
朝鲜 日本 越南
缅甸 泰国 柬埔寨
你能列出其他受佛教艺术影响的中国古代石窟么?
麦甘 积肃 山天 石水 窟市
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大 同 云 冈 石 窟
(4)佛教与种姓制
三、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chà) 帝利
吠(fèi)舍 首陀罗
“太初之世,原人之口,生婆 罗门;彼之双臂,生刹帝利; 彼之双腿,生吠舍;彼之双足, 生首陀罗。”
——《原人歌》
(婆罗门编造)
思考:在古印度种姓制度中,谁是统治阶级,谁是被统治阶级?
内容 构成
职责
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农民、牧民、 手工业者、商人
思考:古印度种姓制度与佛教有何内在联系?
种姓制度是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激化了当 时的社会矛盾。在此情况下,乔达摩·悉达多创 立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受到印度人民的欢迎,佛教得到迅速传播。
婆罗门教原是一个多神教,以梵天、毗湿奴、湿婆三神为主神。 认为,梵天是主管创造世界之神;毗湿奴是主管维持世界之神; 湿婆是主管破坏世界之神。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吠陀” 的意思是“知识”、“启示”的意思。 印度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雅利安人创立的婆罗门教,公 元8世纪左右,商羯罗吸收了一些佛教和耆那教的教义,发展 成为印度教。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的影响深入到 它的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宗教在这个国家及其绝大部分人 民的生活中扮演中心和决定性的角色。
第3课 古代印度(17张PPT)

当摩耶王后走到一棵葱茏茂盛的
无忧树下,伸手去抚树枝时,就 在树下生下了释迦牟尼。经考古
证明,离此地西边1000公里就
释迦牟尼的诞生地
是释迦族的古都迦毗罗卫城。
佛说: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 求不得,五阴炽盛。 基本教义:“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因果报应”
佛教的传播
北传佛教
兰盆节)
• 释迦牟尼佛成道(十二月初八 又名腊八节,或佛成道节)
九日)
• 观音菩萨出家(九月十 九日)
重要节日:浴佛节 腊八节 、涅槃节
古代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 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印 度
中 亚 东南亚
南传佛教
中国
朝鲜
日本
蓝毗尼
藏传佛教的文化代表——拉萨布达拉宫
供奉在大雄宝殿的三身佛像
佛教文化 佛教经典
•《大藏经》 •《金刚经》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 •《佛说阿弥陀佛经》
佛教文化
佛教节日
• 释迦牟尼圣诞(四月初八日又 名浴佛节和佛诞节) • 佛欢喜日(七月十五日又名盂 • 观音菩萨圣诞(二月十 九日) • 观音菩萨成道(六月十
• • • • • •
• •
• • • • • • • • • •
• •
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 想而竭尽全力了?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 流水。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 10、一句简单的问候,是不简单的牵挂;一声平常的祝福,是不平常的感动;条消息送去的是无声的支持与鼓励,愿你永远坚强应对未来,胜利属于你!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 13、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个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14、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15、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16、你若坚持,定会发光,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17、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也不要做安于现状的平凡人。 18、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无数个"今天"过好,这就意味着不辜负不蹉跎时光,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件事,让生命的每一天都有 滋有味。 19、上天不会亏待努力的人,也不会同情假勤奋的人,你有多努力时光它知道。 20、成长这一路就是懂得闭嘴努力,知道低调谦逊,学会强大自己,在每一个值得珍惜的日子里,拼命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精品授课课件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佛教诞生的历史背景。根据所学知识, 概括佛教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和佛教俨然成为当时 古印度国教的原因。
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社会矛盾尖锐,形势错综复杂; 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等方面的特权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佛 教提出“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得到了下层人民 的支持;佛教宣扬“忍耐顺从”,有利于麻痹人民,维护统 治,因此得到统治阶层的大力扶持。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林志纯主编《世界上古史资料选辑 上古部分》
[统治者]
祭司、贵族——掌管祭祀 国王、武士、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被统治者]
农民、牧民、商人、手工业者——从事农业、 畜牧业、商业和手工业 被征服者、破产者——为前面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 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23世纪—前 18世纪
公元前1500年 左右
约公元前324年 —前187年
后来
哈拉帕和摩亨佐· 雅利安人侵入并 古印度文明鼎盛
达罗遗址
建立奴隶制小国 时期—孔雀王朝
多次受到外族 的侵扰……
你知道的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有哪些?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都是城市遗址。从遗址看, 这两座城市的建设都经过精心规划。城市分为上城和 下城两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有高大的公共建筑; 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街道笔直宽阔,垂直 交叉,街区整齐划一,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
——周一良、吴于廑、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上古部分》
Ⅰ.88: 这样,他给婆罗门规定了教授与学习吠陀,为自己和为他人祭祀,以及布施与接 受[施舍物]。 Ⅰ.89: 他给刹帝利规定了保护人民,施与施舍物,祭祀,学习吠陀以及节制现世享乐。 Ⅰ.90: 吠舍则畜牧,施舍,祭祀,学习吠陀,商业以及高利贷业、农业。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4 新人教版

2020/1/1
精品课件
22
谢谢欣赏!
2020
精品课件
23
2020/1/1
释迦牟尼年轻时四次出游的故精事品课件
18
2. 佛教教义
佛教经典 统称《大藏经》 佛教教义
(1)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
种姓制度;
(2)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
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
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
2020/1/1
界”
精品课件
19
3. 佛教的发展与传播源自1、发展公元前3世纪,阿育 王大力弘扬佛教, 在古代印度兴建了 许多佛寺和佛 塔……派僧侣到邻 国传教。
2020/1/1
精品课件
20
除了宣传佛教,阿育王还 为老百姓做了许多的好事。如 扩大灌溉工程,修筑道路,建 立医院等等。在阿育王在位的 40多年里,在国内外都享有 很高的声誉。印度的孔雀王朝 也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 的统一帝国。
。,
15
2020/1/1
精品课件
5
古代印度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
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
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
2020/1/1 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精分品课件裂。
6
公元前2500年出 现城市国家
2020/1/1
精品课件
14
释迦牟尼的故事
2020/1/1
精品课件
15
佛教的产生
释 迦 的 最 后 旅 程 雕 刻
2020/1/1
佛陀涅槃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佛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 时 间: 公元前6世纪 地 点: 印度 创始人: 释迦牟尼(乔达 摩·悉达多)
2.佛教的教义是什么?
? 3.佛教在什么时候被弘扬
? 4.佛教是何时由何地传入中国的
(公元前后、由 一 “业报轮回”的平等。认为不管高
级种姓还是低级种姓,修了善业的
教义对统治阶级有利。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7
读 来世将生于富贵人家 ,修了恶业的 来世将生于低贱的人家。但佛教并 不主张取消种姓,对现实生活中不 平等的事实基本上也是认可的。
1.佛教为什么要宣扬众生平等?
2.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是真正的“平等”吗? 如何理解佛教所宣扬的这种平等?
许给人们的只是虚幻的信佛得救的平等,实际起 了麻痹大众从事积极斗争的作用。
《亚非大河文明》3. 古 代印度
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
雅利为了安维人护在种统姓治制过度程,统中治,集逐团渐编产了生一一个种神话严:格诸的神在 分等割级原制始巨度人:普鲁沙时,其手、嘴、腿、脚分别化成了一
种种姓,你能分别把它们对号入座吗?
嘴
婆罗门
统治阶级
手
刹帝利
腿
吠舍
脚
被统治阶级
首陀罗
种姓制度
请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猜
猜他是那个等级?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
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为主 吠 舍
◆ 从事宗教事务
婆罗门
◆ 从事农、牧、渔、养猪业以及其他
职业。 ◆ 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阅读课文P8资料,完成思考题。 说说种姓制度会给印度带来什么影响?
首陀罗
刹帝利
佛教 产生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