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

合集下载

苏教数学四年下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及反思(共四篇)

苏教数学四年下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及反思(共四篇)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乘法,初步了解了乘数和积的关系。

本课学习生活中积的变化规律,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进一步掌握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探索、分析的能力,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很困难,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中,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益。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2.理解积的变化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和归纳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直接求出积。

难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师:前面我们认识了亿以上的数,下面老师写了两个十二位数,给大家几秒钟的时间,看你能很快的记住哪个数。

学生记数。

师:记住了哪个?(第一个)为什么这么多人记住了第一个数?(因为第一个数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数学中有很多有规律的情况,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是积的变化规律。

看到题目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有什么规律?·学积的变化干什么?·积的变化规律和谁有关系?·怎么就知道这个规律了?师:同学们想知道的真多!相信大家通过自己的研究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记数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新课的教学做准备】板块二、探究新知师:请同学们自己按要求算一算,填写表格。

(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4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师:比较填出的结果,跟同学讨论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怎样变化?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积的变化规律》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总结,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与乘数的关系,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对于乘法的运算规则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通过具体例子来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总结,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积的变化规律。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例子,方便学生观察和理解。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买水果,让学生观察价格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具体的例子,如2×3=6,3×4=12等,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变化规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等。

苏教版数学四下《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包括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两个因数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扩大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积缩小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缩小倍数的乘积。

这些规律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分数、小数乘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积的变化规律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因数扩大或缩小0倍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总结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总结规律。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

2.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发现商品打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实际支付的金额。

通过实例引入积的变化规律的话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当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时,积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总结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运用刚总结的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积的变化规律-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积的变化规律-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积的变化规律-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积的变化规律2. 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积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出示例题,让学生观察积的变化。

(2)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3)师生共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3.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汇报解题过程,教师点评。

4. 应用拓展(1)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汇报解题思路,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3. 学生能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导入”和“巩固练习”环节。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新课导入1. 观察积的变化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学例子来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变化。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两组乘法算式,如:- 第一组:\(2 \times 3 = 6\), \(4 \times 3 = 12\), \(6 \times 3 = 18\)- 第二组:\(2 \times 4 = 8\), \(2 \times 6 = 12\), \(2 \times 8 = 16\)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两组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数学中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乘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对乘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他们可能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好奇心较强,对探索新知识有较高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并归纳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自己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教师制作课件,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

2.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关学具,如小卡片、计算器等。

3.教学场地:确保教学场地整洁、舒适,有利于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如2×3=6,让学生观察积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系列案例,如3×4=12,4×5=20,5×6=30等,让学生观察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当两个因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扩大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积的变化规律》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积的变化规律》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积的变化规律》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积的变化规律》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并掌握两个数相乘(都不为0)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于探究规律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抽象的积的变化规律,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并掌握两个数相乘(都不为0)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例如,展示2乘以3等于6,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2变成4,积会变成多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积会变成12。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的图片或者数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巩固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可以设置一些选择题或者填空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选择或者填写正确的答案。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设置一些需要计算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规律,计算出正确的答案。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学生自己设计问题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规律,设计出正确的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究在乘法运算中,因数的变化对积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对乘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由于不理解积的变化规律,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本节课通过探究积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的变化规律。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积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5.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积的变化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运算,但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分析、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积的变化规律,掌握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2.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解答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问题:“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小丽又有3个苹果,他们三人的苹果总数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通过这个问题引出积的变化规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实例,如:1×2=2,2×3=6,3×4=12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组实例中积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增加或减少时,积也会相应地增加或减少。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些实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如:4×5=20,5×6=30等,观察并解释积的变化规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
1.先说说一个乘数是怎样变化的,再直接填出积。 乘数 5 5 5 5× 5 5×20 乘数 4 4× 3 4×10 4 4 积 20 60 600 100 400
巩固练习
2.根据每组第1题的积,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
24×3=72
7×15=105
24×30=720
24×300= 7200
7×150=1050
7×1500= 10500
巩固练习
2.根据每组第1题的积,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
16×5=80
16×20= 320
16×35= 560
巩固练习
3.
巩固练习
4 .
巩固练习
5.
巩固练习
6.
120
600
6000 12000 24000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结束
60×10 60×4 60×5
你有什么发现?
新知探究
4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 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新知探究
4
乘数 15 15 1× 3 4×20 4 4
积 60 180 1200 600 300
积的变化 —— 60×3
60×20 60×10 60×5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积的变化规律
复习导入
算一算。 3×5= 15 30×5=150 3×50=150 30×50= 1500 2× 2= 4 20×2=40 2×20=40 20×20= 400
新知探究
4
算一算,填一填。
乘数 乘数 20 3 20 3× 2 20 3×10 20×4 3 20×5 3 积 60 120 600 240 300 积的变化 —— 6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