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
在植物学领域,病理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其研究重点在于了解植物病害的成因、传播规律、控制方法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实践应用,我在学校组织的植物病理学实习活动中参加了相关的实践活动。
二、实习内容
1. 实验室探究
首先,我们在实验室中了解植物病理学中的常用实验方法,例如健康检测、病原体检测、抗性测定等。
在实验室中,我们学习到了从植物症状、病原体分离、病原发生、病原鉴定和病害的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方法,并学习到了如何在实验室中操作各种设备和工具,例如PCR机、解剖显微镜。
2. 田间考察
在田间考察中,我们实地了解和观察了各种不同类型植物病害的症状,例如草坪红火蚁病、拟青霉病等。
我们也学习到了植物病原体在大自然中的传播规律,例如病原体通过昆虫、土壤、风等途径传播。
3. 应用实践
在应用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一些常用的防治方法,例如感染不同病原体的固定模型、采用抗生素喷雾等方式进行实验研究和防治。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成功地诊断出不同植物病害的病原体种类,并成功地开展了许多病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实习总结
通过本次实习活动,我们全面了解了植物病理学领域的背景、发展历程和实践应用,加深了对植物病害的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的实验技巧和实践技术。
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会继续积极探索和研究,不断拓展植物病理学的应用领域,为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防治技术提升做出更多贡献。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报告一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及意义目的:正确区分并描述五大病原物引起植物病害症状特点;掌握常见植物病害鉴定的程序及基本操作技能和掌握植物病害田间调查的基本方法。
意义:教学实习是《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常见病害识别、诊断的有效途径。
通过教学实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种,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常见的植物病害症状,掌握植物病害的识别、调查实操方法和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病理学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展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植物病害调查、植物病害田间识别与标本采集、植物病害标本的鉴定和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主要为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的制作)。
三、实习方法植物病害鉴定方法:在校内进行实地调查,并把植物病害部位拍照记录下来,并摘取一些植物的病害部位随后进行镜检。
四、实习结果在实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植物病害知识:黄瓜霜霉病病原是甲霜霉属;白粉病后期叶发病的位置产生小黑点(闭囊壳),而霜霉菌后期没有这个特点,且白粉病的霉层位置在叶正面,霜霉病的霉层位置在叶背面。
玉米边黑穗病和玉米瘤黑粉病都是黑粉菌类,产生的病状都属于畸形,都是黑粉。
甘蔗赤腐病病原菌是炭疽菌属。
甘蔗病毒病也叫黄叶病,发病特征从中脉那里开始发病变黄。
水鬼蕉上有三种病,一种病毒病,两种真菌病害。
香蕉黑星病病原为大茎点霉属,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为平齐孺孢属。
水稻的两种细菌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角斑病,由黄单孢杆菌引起。
葡萄有霜霉病、黑痘病、炭疽病和褐斑病(大褐斑、小褐斑)分生孢子多隔(尾孢属),基部呈尾状,有多个横隔(束梗孢属)。
植物病害五种类型的病状:花叶、变色、畸形、坏死、腐烂。
本次实习参观了标本园和一个菜园两处地方的植物病害,观察并了解到了一些关于甘蔗、玉米、南瓜等植物病害的知识,他们的病害症状、发病部位、发病条件以及一些相关的防治措施。
【实习报告】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实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习,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这次植物病理学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让我对植物病理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一、实习目的植物病理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熟悉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物的形态特征以及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具体时间实习地点:具体地点三、实习内容(一)病害症状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多种植物病害的症状。
例如,小麦的锈病,叶片上出现了黄色、橙色的锈孢子堆;水稻的稻瘟病,在叶片上形成了褐色的病斑;果树的炭疽病,果实上出现了黑色的凹陷斑点等。
通过仔细观察病害的症状,我们能够初步判断病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二)病原物形态观察为了确定病害的病原物,我们进行了病原物的形态观察。
在实验室中,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了病原真菌的孢子、菌丝,病原细菌的形态,以及病毒的粒体等。
例如,在观察小麦锈病的病原物时,我们看到了锈菌的夏孢子和冬孢子,它们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为病害的准确诊断提供了依据。
(三)病害调查与统计我们还参与了病害的调查和统计工作。
在田间,我们按照一定的抽样方法,选取了不同的地块和植株,对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记录。
通过统计病害的发病率、病情指数等指标,我们能够了解病害的发生程度和分布规律,为病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四)病害防治措施在了解了病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情况后,我们学习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农业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物理防治如清除病株残体、高温消毒等;化学防治则是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农药的合理使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来抑制病原物的生长和繁殖,如使用芽孢杆菌防治土传病害等。
大学生植物学的实习报告

大学生植物学的实习报告大学生植物学的实习报告5篇植物学是个很大的学科,包括有生物科技,农学,园林,园艺等等,到了这毕业季,估计很多植物学专业的毕业生开始寻求相关专业工作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学生植物学的实习报告,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植物学的实习报告精选篇1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__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
这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__国家森林公园概况__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__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
小__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
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

篇一: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年级:2008级专业:植物保护微生物工程组别:第三小组姓名:戴泽翰学号:200830200508指导老师:李敏慧、刘琼光、周国辉、徐大高、杨媚、谢辉、何艺郡目录一、前言--------------------------------------------------------3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3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3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4 实验二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8 实验三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12 实验四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及形态观察------14 实验五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15 四、实习(验)结果与分析------------------------------18 五、收获与体会----------------------------------------------19 六、参考文献-------------------------------------------------20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戴泽翰 200830200508 08植保微生物1班一、前言植物病理学是主要研究引起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引子及其致病机制、病原物与寄主间相互关系和控制病害发生、减轻发病程度、减少病害所致损失的原理及具体措施的一个重要农业学科。
学习基本的植物病理学、流行学知识,掌握常见农业病害鉴别和病原物采集、分离等技能,是对作为高等农科院校植保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
为巩固和印证所学的植物病理知识,增强学生对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直观认识,我校资环学院为植保专业安排了植物病理学课的实习,以加强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实习目的与意义(一)巩固和印证所学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二)熟练掌握植物病理学实验操作技能(三)通过室内外观察,认识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形态特征 (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实习内容与方法(一)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 (二) 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三) 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四) 线虫病害标本的采集、分离与鉴定 (五) 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一、实验目的植物病害标本是植物病害及其分布的事务性记载,有了标本即可在室外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室内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病害诊断和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工作,没有合格的标本更无从谈起。
植物学实习报告8篇

《植物学实习报告》植物学实习报告(一):1、前言透过一年植物学的学习,我们学到并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但为了让理论联系实际,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和深化,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野外实习。
我们接触大自然,了解到了生物的多样性。
这次实习激发我们用心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1、1实习目的与好处:实习目的:(1)透过学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潜力。
(2)学会识别植物的途径,增强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
(3)初步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植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4)学会利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
(5)搞清亚热带气候的湛江植物、植被的分布类型和特点;实习好处:(1)透过实习能够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
(2)透过实习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透过实习能够接触大自然,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4)利用野外实习能够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激发学生用心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1、2实习时间:2008年5月20日至2008年5月25日;2008年6月29日至7月3日。
1.3实习地点与实习地自然概况:5月20日~5月25日:寸金公园,森林公园,校周边植物,校园内;6月29日~7月3日:南亚热带植物公园,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花卉公园;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渔港公园。
本次实习的地点主要为校内和湛江的周边地区。
湛江地处北回归线的南侧,为南亚热带和北热带的交界地区,是三面临海的半岛,气候资源优越。
年平均温度21℃以上,全年无霜,雨量充沛,植物资源较丰富,盛产热带、亚热带作物、农林牧业产品。
该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较为规范,管理比较完善,贴合本次实习的要求。
2、实习日程与实习资料:5月19日:植物学课程实习动员大会,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方法讲授。
关于病理实习心得5篇

关于病理实习心得5篇a;通过对各类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以及初步鉴定,使学生加深对各类病害的感性认识,了解各种病害的病状和病症类型,熟练的掌握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及保藏技术与方法,学会初步的病原物鉴定方法,为植物病害的综合治理奠定科学的基础。
下面就是带来的病理实习心得,希望能帮助大家!病理实习心得1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09植科二班第一组一、病害标本NO1.采集地点:郑州毛庄采集时间:6月22日10:20 标本描述:名称:番茄--晚疫病病原物:鞭毛菌疫霉属真菌 De Bary症状:颜色为褐色。
在番茄的叶部、茎部和果实上都发现有。
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向中部发展。
NO2.采集地点:郑州市森林公园采集时间:6月21日上午11:10标本描述:名称:石楠--叶枯病病原物:半知菌门,匍柄霉属Keissl)症状:叶片的边缘为黄色或黑色的斑点或斑块。
NO3.采集地点:郑州三区标本描述:名称:紫薇--白粉病病原物:南方钩丝壳菌,核菌纲,白粉菌目症状:在嫩叶梢上发生。
感病的叶片稍卷曲,上面有层白粉覆盖。
病斑圆形,上覆白粉,严重的为一片。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09植科二班第一组NO4.采集地点:郑州毛庄采集时间:6月22日上午10:30标本描述:名称:碧桃--穿孔病病原物:核果穿孔尾孢菌。
属丝孢纲,丛梗孢目症状:病株叶片上有红褐色的小斑。
病斑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NO5.采集地点:郑州毛庄采集时间:6月22日上午11:00标本描述:名称:辣椒--褐斑病病原物:辣椒尾孢,半知菌门症状:患病严重的,整个叶片变软,呈褐色,上面布满密密麻麻的黄色小点。
不太严重的,叶片上为近圆形的病斑,患病部位稍稍隆起。
NO6.采集地点:郑州森林公园标本描述:名称:南瓜--花叶病病原物:由南瓜花叶病毒引起的症状:叶子表面有黄色的斑点和深浅相同的斑驳的花纹。
叶片凹凸不平,茎部像是腐烂似的,顶叶出现收缩情况。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09植科二班第一组NO7.采集地点:郑州森林公园采集时间:6月21日13:00标本描述:名称:花生--病毒病病原物:由花生黄花叶病毒引起症状:叶子呈现黄色的花叶,病状严重时为黑色。
植物病理学实训报告

一、实习概况本次植物病理学实训是在XX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学实验室进行的,为期两周。
实习时间从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28日。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对植物病害的识别和防治能力。
二、实习内容(一)植物病害标本采集与制作1. 标本采集: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病害症状在田间采集植物病害标本。
标本采集时,注意选择典型症状的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确保标本的代表性。
2. 标本制作:将采集到的标本进行清洗、干燥、压制等处理,最后制成植物病害标本。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制作玻片标本,并掌握了一定的显微镜观察技能。
(二)植物病害诊断1. 症状观察:通过观察植物病害症状,了解病害的发生部位、症状类型、发病程度等,初步判断病害的种类。
2. 病原物鉴定:结合症状观察和病原物形态特征,对病原物进行初步鉴定。
在实验室条件下,我们学习了如何制作临时玻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结构。
3. 病害诊断:根据症状观察、病原物鉴定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病害进行诊断。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多种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如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等。
(三)植物病害防治1. 病害发生规律:了解不同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包括病害的侵染循环、发病条件等。
2. 防治方法:学习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不同防治方法的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
三、实习体会通过本次植物病理学实训,我收获颇丰,主要有以下几点:1. 加深了对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对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和诊断,我对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提高了植物病害诊断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症状观察、病原物鉴定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植物病害进行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在教师里永远也学到真正的土地植物原理,必须要走到田地中去,参加实习,才能在实习中得到植物成长的原理。
作为一名植物病理专业学生,在实验室的学习永远不能完全的了解植物,必须要走进田地,开始工作!
在为期四天的实习中,我感受到农民才是真正的农业专家。
书本上知识再正确,真正运用到现实中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这点为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深入基层、踏实苦干打下了良好基础。
我们必须要心中有农民,要对农民负责,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理论联系实际,将我们的所学知识真正的回馈给社会、回馈人民。
一、实习目的:
本次教学实习是《植物病理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教学实习,掌握几种重要作物病害症状的特点及病原物形态特征,了解病情调查、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病原的鉴定以及病害的田间诊断调查研究的常规方法,提高学生诊断和研究病害的能力。
二、实习地点:
1、山农大南校区实验田
2、徂徕山林场
三、实习时间:
20xx年5月30日――5月31日;6月6日――6月7日
四、实习内容:
(一)实验室里辨真伪
6月7日,大家在实验室里对采集的到植物病害材料进行了整理、分类。
对实习中不知道的病害材料进行了镜检。
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对于含水量少的标本,我们组采集随采随压制,保持了标本的原形;对于含水量多的标本,我们等到自然散失一些水分后,再进行了压制;同时,我们对有些标本进行了可适当加工,如标本的茎过粗或叶子过多,先剪掉一部分再压制,防止标本因受压不匀,或叶片重叠而变形。
有些全株性的标本,将标本折成适当形状后再压制。
在前期标本材料整理过程中,为避免压制的标本变形,并使植物组织中的水分易被标本纸吸收,标本夹好后,我们用绳子将标本夹捆紧,放到干燥通风处。
每天勤换标本纸,使标本尽快干燥,以保持原有色泽,并避免发霉变质。
干燥后的标本移动时我们始终十分小心,以防破碎。
对于茎秆、枝条等粗大标本,我们放在宿舍通风处进行了自然干燥。
标本经压制干燥后,我们进行了细致的选择整理,填写好标签,贴在标本袋上,然后按寄主或病原进行了分类存放。
进过我们组大家的努力,我们供鉴定出21种病害:小麦条锈病。
(二)、南校区实验田里收获多
高老师在实验室里为大家介绍了本次实习的安排和方法。
即以田间调查、集中采集为主,结合室内病害诊断鉴定,根据课堂讲授内容和田间病害发生具体情况,重点进行病情调查,学习采集、制作和初步鉴定植物病害标本的方法,了解当地植物常见病害种类、症状特征和发生情况,为识别植物病害,安全保存植物病害标本奠定基础。
随后,高老师和李老师带领我们去了山农大南校区实验田,了解了杨树皱叶病、苹果锈病、小麦叶锈、条锈、纹枯、丛矮等大田作物病害。
下午,按照计划,我们小组对大田作物病害的标本材料进行了补充采
集和压制整理。
在采集标本时,我们把标本夹、标本纸、锯子、剪刀、小刀、等工具准备好。
针对植物病害的特点,我们采取了一下采集方法:(1)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尽可能采集到不同时期、不同发病部位的标本。
(2)采集有病征的病害标本,以便进行病原物鉴定工作。
真菌病害的病原一般有无性、有性两个阶段,应尽量在不同的时期分别采集。
有些真菌的有性子实体常在地面的病残体上产生,也要注意采集。
(3)避免病原物混杂,采集时对病原物容易混杂、污染的标本,如锈病、黑粉病、白粉病等要分别用纸夹(包)好,以免观察病原物时发生差错。
(4)随采集随压制,或用湿布包好,防止变形、干燥卷缩,给标本制作造成困难。
(5)随采集随记载,记录的内容一般包括标本编号、寄主名称、病害名称、病害危害情况、采集地点、采集环境、采集日期、采集人等项目。
标本应挂有标签,标签上的编号与同一份标本在记录本上的编号必须相符,以便查对。
(6)每种标本采集的数量不能太少,一般叶斑病类标本应在50张以上。
(三)、徂徕山之行
5月31日,经过2个小时的车程,在经历了山路上校车爆胎的危险之后,我们到达了徂徕山林场,开始了对经济果树类植物病害的识别和标本采集。
在徂徕山林场。
我校校友、徂徕山林场主任为大家介绍了林场的发展以及相关植物病害的特点。
在这里,我们认识了板栗、核桃、山楂等相关病害。
大家热情高涨,发现了很多比较典型的病害材料。
得到了老师的称赞。
(四)、病害专项调查
高老师带领我们又来到山农大南校区植保、农学等学院的实验田,了解了烟草、紫叶李等植物的相关病害。
下午,我们组在山农大实验田对小麦进行了病害专项调查。
调查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田间现场调查麦类作物病害发生的种类,重点调查小麦赤霉病、小麦锈病和大麦条纹病,根据调查结果列出植物病害的病情指数及发病率。
在小麦病害重点调查过程中,我们小组专门对其病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了解到农大实验田里小麦病害的分布、发病率、发病程度等。
并用分级计数法进行了病害发病程度统计。
根据直接计数不能反映发病程度的差异,我们选择了分级以后再计算。
其分级标准,每一级都用百分率表示,很容易计算它的平均百分率。
分级计数法的级别,有的不是据百分率分级的,得到的结果是每一级中有多少个体。
针对这种情况,计算病情指数来表示发病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