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赏析与评价
唐诗《行路难》赏析

唐诗《行路难》赏析唐诗《行路难》赏析1作品简介《行路难·其二》由李白创作,《行路难》是乐府旧题。
很多诗人均用过此题,其中最著名的是李白的《行路难》之一。
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作品原文行路难·其二作者: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作品注释1、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
2、弹剑: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不如意。
3、贾生: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时大臣反对。
4、拥篲: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邹衍。
5、归去来:指隐居。
作品翻译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是不合我心意的。
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
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彗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
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作品讲解“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这个开头与第一首不同。
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
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
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
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
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
李白《行路难·其一》及赏析

【导语】李⽩的诗富于⾃我表现的主观抒*彩⼗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种排⼭倒海、⼀泻千⾥的⽓势。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喻、拟⼈等⼿法综合运⽤,从⽽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的意境,这就是李⽩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的诗具有“笔落惊风⾬,诗成泣⿁神”的艺术魅⼒,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
下⾯是为⼤家带来的李⽩《⾏路难·其⼀》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路难·其⼀唐代:李⽩⾦樽清酒⽃⼗千,⽟盘珍羞直万钱。
(羞通:馐;直通:值)停杯投箸不能⾷,拔剑四顾⼼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雪满⼭。
(雪满⼭⼀作:雪暗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梦⽇边。
(碧⼀作:坐)⾏路难!⾏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杯⾥装的名酒,每⽃要价⼗千;⽟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川;要登太⾏,莽莽的风雪早已封⼭。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再起;⼜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边。
世上⾏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天,能乘长风破万⾥浪;⾼⾼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注释⾏路难:选⾃《李⽩集校注》,乐府旧题。
⾦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千:⼀⽃值⼗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
⽟盘:精美的⾷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物。
直:通“值”,价值。
投箸:丢下筷⼦。
箸(zhù):筷⼦。
不能⾷:咽不下。
茫然:⽆所适从。
太⾏:太⾏⼭。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梦⽇边:这两句暗⽤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乘船从⽇⽉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这两句表⽰诗⼈⾃⼰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碧:⼀作“坐”。
忽复:忽然⼜。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在何处?岐:⼀作“歧”,岔路。
《行路难》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行路难》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工作计划、合同协议、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行路难》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行路难》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行路难》赏析

李白《行路难》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年(公元774年)李白被权贵排挤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于是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他饯行。
而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馐,却只能“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
才学识见如李白,曾经在宫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却因为小人进馋而“赐金放还”从此险山恶水,天各一方。
未来的生活中,闲来垂钓,宛如昔日垂钓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而历史上又有的这样一个典故: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起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又有了对未来的新的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前路多艰,虽然未来还会有机会,但是万般的艰难险阻、矛盾,都闪现在诗人的脑海中。
最后,出于诗人本身积极入世的愿望和毅力、决心,他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属短篇。
但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它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赏析二:《行路难》是《乐府》集杂曲,本为汉代歌谣,内容倍言世路难及离别伤悲之意。
《行路难》共三首,比较集中表现了李白的悲愤与苦闷,表现了他的追求与幻灭,代表了他浪漫主义的特点。
《行路难》其一可以代表李白诗歌的中心主题。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诗人入长安而不断遭到权贵排挤谗谄的时候。
诗中虽因理想不得实现而悲愤万端,但仍未失去进取的信心,全诗的思路紧紧围绕主观和客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迅速展开,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李白《行路难·其一》原文及赏析

李白《行路难·其一》原文及赏析此诗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白《行路难·其一》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通:馐;直通:值)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雪满山一作:雪暗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碧一作: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注释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太行:太行山。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李白嗜酒,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却放下杯筷,无心进餐。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李白《行路难》赏析三则

李白《行路难》赏析李白《行路难》赏析三则《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李白《行路难》赏析三则,欢迎阅读。
《行路难》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一:这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年(公元774年)李白被权贵排挤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于是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他饯行。
而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馐,却只能“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
才学识见如李白,曾经在宫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却因为小人进馋而“赐金放还”从此险山恶水,天各一方。
未来的生活中,闲来垂钓,宛如昔日垂钓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而历史上又有的这样一个典故: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起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又有了对未来的新的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前路多艰,虽然未来还会有机会,但是万般的艰难险阻、矛盾,都闪现在诗人的脑海中。
最后,出于诗人本身积极入世的愿望和毅力、决心,他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属短篇。
但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它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赏析二:《行路难》是《乐府》集杂曲,本为汉代歌谣,内容倍言世路难及离别伤悲之意。
《行路难》共三首,比较集中表现了李白的悲愤与苦闷,表现了他的追求与幻灭,代表了他浪漫主义的特点。
《行路难》其一可以代表李白的中心主题。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诗人入长安而不断遭到权贵排挤谗谄的时候。
行路难诗歌赏析

行路难诗歌赏析行路难诗篇赏析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岔道,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意思: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宝贵值万钱。
心中抑郁,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姜尚垂钓溪,闲待重整旗鼓;又像伊尹做梦,他搭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困难,多么困难;岔道纷杂,现在又身在何处?信任披荆斩棘的机遇总会到来,届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赏析:该诗“行路难”比方世风艰险,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受困难时,发生的不行按捺的激愤面孔;但他并未因此而抛弃远大的政治志趣,仍盼着总有一天会发挥自己的志趣,体现了他对人生出路达观豪宕的气魄,充溢了活跃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自己面临斟满美酒的金樽盒玉盘里摆满的真美好菜却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一片茫然的神态。
接着,诗人用富于比兴含义的“冰塞川”、“雪满山”来标志自己任途受阻的困难境况,展现心里推让;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堵塞;想登上太行,却被满山的白雪阻挠。
这两句也解说了前面“心茫然”的原由,点名标题中世路多艰的原意。
诗人引证吕尚、伊尹的故事正是标明自己对出路依然抱有期望,对朝廷尚存梦想,并未彻底损失决计。
但是,已往的阅历和眼前的境况又使他堕入怅惘,不得不一再慨叹行路困难,岔道这么多,往后不知将置身何处?“行路难、行路难!多岔道,今安在?”这节奏短暂的感叹与提问,真实地展现了诗人的苦闷与徘徊。
但李白毕竟是一位性情豪宕、洒脱的人,所以诗的最终两句,又再一次挣脱精力的纠缠,从苦闷的徘徊中振作起来。
行路难诗篇赏析2古典诗词赏析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解读李白诗词《行路难》读后感赏析

解读李白诗词《行路难》读后感赏析解读李白诗词《行路难》读后感赏析(通用14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解读李白诗词《行路难》读后感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读李白诗词《行路难》读后感赏析 1李白的诗句很多都很人一种愤世嫉俗的感觉,在感叹命运不公的同时,也会吐槽其他人的成功。
一个人当时的处境和年龄有关。
如果说20出头的年轻人似乎会更倾向于自我实现的目标,如果这个人像是李白这样在年轻的时候还有很多资源的话,自我实现的目标似乎就更容易像李白一样成为一生的追求。
而一个步入中年的人,或者在年轻的时候经历了坎坷的人就更容易追求人生的幸福总量。
比如王维,就是这种人的代表。
但是即便是王维心中依然有着对理想的向往,只不过行动的时候更符合现实的要求,也只有在诗中能够排解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假如人生只有三条路可选,一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二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三是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你愿意选择哪个?我觉得可以综合的利用这些生活方式,人应该有远大的目标,但是在完成大目标的路上也可以确保自己的小确幸。
比方说熊逸提到的健身养生的问题,活得长是一个大目标,所以锻炼身体就变得很重要,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锻炼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我觉得可以通过转变思路让健身变得没那么辛苦,而且可以变成一件很快乐的事,比方说看到自己外观改变的满足感,健身中定下一系列的小目标,通过完成小目标来完成自己的小确幸。
这样结合起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鱼与熊掌兼得的效果。
我觉得生活中的很多看似辛苦的问题也可以用类似的思路转换的方式变得有乐趣,而且发现自己的可能性也是这些转换思路的重要方式。
虽然不是所有事都能这么考虑,但能转变一些思路也就能让自己走的更远、更快乐。
作者:半支烟解读李白诗词《行路难》读后感赏析 2李白的诗,多是含有浪漫主义的诗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路难》鉴赏与评价
在介绍诗歌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李白诗的风格,方便我们理解这首诗歌。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在青年时期游历了大半个唐朝,因此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风雄奇豪放。
是盛唐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行路难》是一首乐府旧题诗。
李白在天宝元年(742)奉诏赴长安,本以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机会到了,但实际上,李白却做了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
李白感到十分失望,在加上权臣贵戚的妒忌与馋毁,终于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上书请还离开长安。
《行路难》就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所作。
《行路难》共有三首,这里我们只取其一。
全诗如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们知道诗歌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在这种仕途起落的时刻,当然要写一首诗抒发下自己的感情。
如果是杜甫面对这种情况肯定会写一首忧郁的诗,表达自己的失落之情。
但是,李白不同。
《行路难》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一方面,长安两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据、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反复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移及历史上一些贤人最终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相信自己终会有乘风破浪之时,显示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
全诗交织着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与希望的复杂心情,充满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一种昂扬奋进之志。
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通过诗歌,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在这种令人悲伤地时刻,李白依旧充满了乐观之情。
我想这正是我们喜欢李白的原因,尤其是后几句更是成为了我们表达志向的代表句。
从语言形式上来看这首诗可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四句)描写诗人失意心情的表现。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
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第二层(第五句至第八句)描写诗人在仕途上的困境。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李白本是个积极处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象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诋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第三层(第九句至结尾)抒发世路艰难的感慨,表达实现抱负的信念。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政路众多,如今我在哪里呢?筵席上瞻
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筵席上表现自己的气馁。
他那种积极入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诗人用这个典故比喻自己一定有能够施展才能那一天,用“济枪海”比喻自己的抱负得到实现,表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之所以让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因为这首诗节奏鲜明。
就这首诗来看,它是一首乐府诗,基本上是由七字句构成,构成二二二一或者二二一二的节奏。
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音节间歇是一致的,节奏是均等的。
就诗歌的整体结构来说,也表现出鲜明的节奏感。
从“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到“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都是采用了七字句,总体的节奏相对平缓,道出了失意之后的痛苦之情。
接着运用了短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每句由三个字而构成,运用重复歌唱的形式,中间采用逗号停顿,自然而有力,表现出一种急切的节奏。
在以七言诗句为主的诗歌中突然出现这短短的三字句,使整个诗歌在节奏上发生突变,形成结构上的起伏跌宕。
这样,更好地表现出诗人感情的跳跃,这样,痛快淋漓地表现出心中的忧愤与苦闷,也表现出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接着,却又是七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节奏又缓和下来,好像是在迷茫中找到了出路,感受
到了希望,“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跃然纸上。
所以,心绪平静了,节奏又缓和下来。
整个诗歌就是以诗人情感“平-起-平”的变化为内在线索的,把一个茫然无路但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歌在艺术上也很有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运用象征。
象征是在诗歌运用较多的一种艺术手法。
象征手法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不是直接的表达,而是借助对某种事物的描绘进行暗示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运用象征手法,不但增强诗歌的内涵,而且使诗歌更富感染性,更耐人寻味,提高诗歌的审美效果。
比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句中的“冰塞川”、“雪满山”象征自己的仕途艰险、受阻,表明了理想难以实现的现状。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以生活中的崎岖之路象征诗人仕途的艰险。
这样,不但把仕途的艰险形象化,提高了抒情达意的效果,而且扩大了诗歌的审美意境,给读者以审美想象。
其次,运用典故。
典也就是典故、故事。
在诗文中用典就是引用古代的故事或者过去的旧事,或者运用有来历的词语等来说明当前的事情,这不但有助于丰富诗作的思想感情,而且有助于增强诗歌的表现了,提高诗歌的审美意蕴。
在李白《行路难》中就采用了用典的手法。
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了吕尚和伊尹的故事,表明了自己对前途充满信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中“乘风破浪”是借了宗悫迷志的典故。
这个典故是讲,南朝·宋时,宗悫年少,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是什么?宗悫回答说: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李白用此典故,毫无因袭痕迹,似如己出,自然把自己的宏伟抱负表现出来。
最后,格式上运用了欲扬先抑,卒章显志的手法。
将全诗自然地链接起来,李白为了表达出自己乐观的心态,在开头用抑郁的心情做铺垫,给读者一个强大的反差,能让读者更好的体会到李白乐观的心态,更是让这种心态深入人心,影响着后人。
卒章显志的手法更是将其主要目的留到全诗的最后,使主旨深入人心。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这是李白的志向,但现实与理想总爱纠缠在一起,总爱和世人开玩笑,这让作者纠结,困惑,迷惘,甚至是失望。
但李白就是李白,他笑傲地站了起来,并抒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作为追梦者的我们难道不有所触动么?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李白诗歌中,浪漫主义的美,不仅傲然于盛唐,同样傲然于今天,乃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