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计划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内涵。
为了让一年级的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国学经典,我们制定了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阅读、背诵和讨论,培养孩子们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素养和语文能力。
以下是我们的诵读计划安排。
第一课:《弟子规》弟子规是一部讲述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国学经典。
我们将以《弟子规》作为第一课的学习内容。
在诵读过程中,我们将引导孩子们理解其中的道德准则,如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友善待人等。
通过背诵和讨论,孩子们将能够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品行表现。
第二课:《三字经》《三字经》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国学启蒙读物,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基础知识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课中,我们将引导孩子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背诵《三字经》中的内容,并进行口头表达。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们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文化常识和道德伦理的了解。
第三课:《论语》中的经典故事《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我们将选取其中的一些经典故事,如《学而篇》中的“温故而知新”和《子罕第十七》中的“不信则疑,诈则罔”等,进行阅读和分析。
通过讨论这些故事中的道理和智慧,孩子们将了解到优秀品德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思考能力。
第四课:古诗诵读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将选取一些简单易懂、富有美感的古诗,如《悯农》、《静夜思》等,进行诵读和理解。
通过欣赏和吟诵古诗,孩子们将感受到语言的美妙和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五课:古文阅读古文是中国古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古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对于孩子们的语文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我们将选取一些简单易读的古文进行阅读和分析,如《孟子·尽心上》等。
通过阅读和解析古文,孩子们将提高自己的语文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以上是我们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计划的安排。
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我们将帮助孩子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小学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文本,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3.培养学生对经典文本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
选取几篇适合小学一年级的经典诵读文本,如《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祖国》等。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堂:
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进入教室,教室里摆放着各种书籍。
老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你们喜欢读书还是听故事呢?”学生回答。
然后老师拿出一本著名的儿童经典读物《世上只有妈妈好》,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这本书,学生回答。
2.导入新课:
老师读给学生听《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儿歌,读完后让学生感受一下这首儿歌传递的情感。
一年级诵读教案

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接触经典诵读,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通过诵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片段2. 《弟子规》片段3. 《百家姓》片段4. 《千字文》片段5. 古代诗词精选片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诵读经典片段,理解其中的寓意。
2. 难点:经典语句的解读,文化内涵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法:教师对经典片段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经典中的优秀品质。
五、教学安排1. 每节课安排1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其余时间用于解读和讨论。
2. 每个片段学习时间为2-3节课,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
3. 每个学期进行一次经典诵读比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能力的评价:诵读流利、发音准确、语调优美。
2. 学生理解能力的评价:能够正确解读经典片段,理解其中的寓意。
3. 学生品德修养的评价: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经典中的优秀品质。
七、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
2. 辅助教材:古代诗词精选、传统文化故事汇编。
3. 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仪、白板等。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诵读《三字经》片段,了解其背景和作者。
2. 第二周:解读《三字经》片段,讨论其中的优秀品质。
3. 第三周:诵读《弟子规》片段,了解其重要性。
4. 第四周:解读《弟子规》片段,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5. 第五周:诵读《百家姓》片段,了解中国姓氏文化。
九、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3. 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更好地进行教学。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经典诵读活动,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
(完整word版)一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有1个教学班,学生大部分为认识字,而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他们的提高阅读水平。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诵读内容:1、《三字经》2、优秀古诗文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
“同学们,跟我念。
”让学生多听多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
想方法多听多念。
2、多媒体网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声、光等刺激,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
3、活动学习法。
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
如集体演唱《咏鹅》,配乐背诵,边诵经边跳皮筋等。
五、具体措施:1、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三字经》和优秀古诗文的背诵。
2、把《三字经》的相关内容应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友爱,礼貌待人,提高修养。
3、注重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班级学习园地等要体现国学经典的内容,使学生在书香校园的氛围中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汲取精神营养,健康快乐成长。
4、把国学经典教育与学校日常德育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父母养育之恩,教师教诲之义,以及如何立身处世,修身治学!5、教育学生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遵守礼仪的好学生。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活动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们一年级开展关于《三字经》的诵读活动,希望通过这项读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礼仪素养,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使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汲取智慧,德智并行,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一)总体目标。
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通过家校结合方式组织学生诵读经典诗文、诗歌。
让他们在黄金记忆时期,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获得文化的熏陶和修养,使学生们健康、快乐、和谐的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学生扩大了识字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发展学生独立阅读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共享阅读资源和成果。
三、诵读内容第一学期:《三字经》第二学期:《三字经》古诗15首。
必背:《咏鹅》、《春晓》、《登鹳雀楼》、《静夜思》、《悯农1》、《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四、活动安排和具体措施1.每天利用早读课、经典诵读课、中午预备之前、下午大课间、上下午放学时、晚上睡觉前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亲子共吟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2.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每天早晨布置当天背诵任务,利用一天时间背诵完成,第二天早晨抽查。
每周一下午经典诵读课检查一周诵读情况。
3.定期开展诵读比赛活动,并予以奖励,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
通过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热情。
利用诵读课的一部分时间,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2024年第二学期一年级经典诵读计划

2024年第二学期一年级经典诵读计划一、前言经典诵读是一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价值观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方式。
通过诵读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妙之处,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本学期,我们将为一年级学生设计一套丰富多样的经典诵读计划,旨在帮助他们建立语言基础,增强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念。
二、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3.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4.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计划内容1. 选取经典诗歌朗读诗歌是一种美好的语言艺术形式,在婉约优美的词句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我们将选取一些经典的儿童诗歌,如《咏鹅》、《捕鱼儿》等,鼓励学生进行诵读,并根据诗歌内容进行相关的讨论与解读。
2. 经典童话故事朗读经典的童话故事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也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将选取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如《小红帽》、《白雪公主》等,组织学生进行诵读,并开展相关的阅读讨论和创作活动。
3. 经典寓言故事朗读寓言是一种以动物为主要角色进行故事叙述的文学形式,在生动有趣的故事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哲理和道德教育。
我们将选取一些经典的寓言故事,如《小狐狸找朋友》、《乌鸦喝水》等,鼓励学生进行诵读,并引导他们通过阅读理解和解读寓言故事中的道德价值观。
4. 经典散文朗读散文是一种以散文体裁进行叙述的文学形式,其语言简短明确,内容丰富多样。
我们将选取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经典散文,如《童年的小邮差》、《小兔子的奇遇》等,鼓励学生进行诵读,并引导他们根据散文内容进行相关的思考和讨论。
四、课外拓展活动除了课堂上的经典诵读活动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课外的拓展活动,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和文化素养,如图书馆参观、读书分享会、作文比赛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促进他们对阅读的热爱。
一年级经典诵读计划_共3篇.doc

一年级经典诵读计划_共3篇一年级经典诵读计划一:一年级经典诵读活动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复兴中华民族。
增强民族内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群体价值、协调社会秩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康成人。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育。
三、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除了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外,还有学校编制的部分经典诗词《三字经》、《古诗》、《弟子规》等。
四、课程开设的教学时间:每周开设1节课;其他利用学校课前准备、早读等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巩固。
五、课程开设的教学原则: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
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背诵,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3、不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恒。
4、不要死板,要注重兴趣。
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不拘泥形式,教无定法。
人人可以是老师,处处可以为教室。
6、不孤立地教学,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六、经典诗文教学方法:1、诵读法。
其法只有一句话:“同学们,跟我念。
”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
想方法多听多念。
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
2、活动学习法。
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
如集体演唱《弟子规》,配乐背诵,边诵经边跳皮筋等。
一年级经典诵读计划二:一年级经典诵读计划特色项目:经典诵读主讲教师:於斌静沈美娟李雪君郑露教学材料:材料一:《三字经》教材二:浙江文艺出版社《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4. 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孝道、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言、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2.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4. 《千字文》选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5. 《论语》选段:学而、为政、八佾舞、里仁、公冶长、雍也。
三、教学方法1. 教师示范法:教师先进行诵读示范,引导学生跟读。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3. 互动教学法: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共同探讨经典中的智慧。
4. 比赛激励法:组织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示范:教师诵读选段,引导学生跟读。
3.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选段,理解经典内容。
4.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5. 互动教学: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共同探讨经典中的智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能力:评估学生的诵读水平,关注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
2. 学生理解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阅读习惯: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态度、专注程度等,评价学生的阅读习惯。
4. 学生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选择适合一年级下学期的经典诵读教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
2. 音频资源:收集经典诵读的音频资源,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3. 图片卡片:制作图片卡片,帮助学生形象记忆经典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
教学计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上卷及古诗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其法只有一句话:“同学们,跟我念。
”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
想方法多听多念。
背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方法,背诵可以定心养性,培养学生的专注神情。
有时让学生用手指着书上的内容默读、默背,背不出来再看书,自己找难点,反复默背,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集体背、同座位对背、接龙背、拍着手背、比赛抽背、见缝插针地背……背诵要动嘴,纠正了发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要用耳朵听,提高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开发了左右脑的潜能。
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
最重要而特别要注意的教学观念是:只须多念熟背,不须着意讲解。
期待儿童多读即自会多解,或十年二十年之后再了解不迟(苏东坡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经的孩子绝不会变坏;最好的语文教育——读经;读经后的学生语文能力大增,阅读课文速度加快,课文理解力增强。
2、多媒体网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声、光等刺激,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
3、活动学习法。
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
如集体演唱《笠翁对韵》,配乐背诵,边诵经边跳皮筋等。
五、教学评价
1、每周评价:评价的时间是星期一早上。
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颗星。
该生即指定为一周的诵读班长。
每天由值周班长领诵。
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
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拿着书,补念约二十或三十遍即可,补念二三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颗星。
2、每学期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
考核内容为诵读优秀诗文(随机抽取两首)或片段。
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六.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三月:春雨(唐杜甫)春日(宋朱熹)
早春(唐韩愈)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四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江南春(唐杜牧)泊船瓜州(宋王安石)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五月:乡村四月(宋翁卷)题临安邸(宋林升)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所见(清袁枚)
六月:四时田园杂兴(一)范成大夏日绝句(宋李清照)小池(宋杨万里) 题西林壁(宋苏轼)
茅箭区大川学校李前华
二0一五年三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