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况研究调查

合集下载

现况研究的实施主要有哪些步骤

现况研究的实施主要有哪些步骤

现况研究的实施主要有哪些步骤引言现况研究是指对某个特定范围内的现状、情况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进行现况研究,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目标对象的现状,为后续的决策制定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现况研究的主要步骤。

步骤一:定义研究目的和范围现况研究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在这一步中,需要明确需要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并界定研究的范围。

通过明确目的和范围,可以确保后续的研究工作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步骤二:收集相关资料在明确研究目的和范围之后,需要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

这包括查阅已有的文献、报告、调查数据等,以获取关于目标对象的各种信息。

收集到的资料可以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研究提供支持和依据。

步骤三:制定研究方案在收集了足够的相关资料之后,需要制定一个具体的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应该包括研究的方法、样本的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步骤等。

制定一个清晰有效的研究方案可以确保后续的研究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步骤四:采集数据根据制定的研究方案,需要进行数据的采集工作。

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进行。

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所采集到的数据能够真实反映目标对象的现状。

步骤五:数据分析和解释采集到数据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包括统计分析、质性分析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获取目标对象的各种指标和特征,进一步了解目标对象的现状和问题。

步骤六:总结和报告在完成数据分析之后,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报告。

总结和报告应该明确地描述目标对象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报告可以用于向决策者、相关人员和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步骤七:反馈和改进完成研究报告之后,需要进行研究的反馈和改进工作。

通过与决策者、相关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可以了解他们对研究结果和建议的看法,并对研究过程和方法进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现况研究的定义

现况研究的定义

现况研究的定义
现况研究是一种调查研究方法,旨在了解某个现状或情况,包括对现有数据、信息、经验和问题的分析和评估。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某个问题或现象的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

现况研究通常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营销学等。

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解决各种具体问题,例如某个社会群体的福祉、某个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某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等。

在进行现况研究时,研究者通常需要采取多种方法,例如调查、采访、观察、分析和评估数据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了解不同方面的现状,例如人口统计数据、社会文化背景、市场需求、治疗效果等。

现况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某个现状或情况,为后续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景,为解决问题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建议。

现况调查的结果常用什么指标

现况调查的结果常用什么指标

现况调查的结果常用什么指标一、引言现况调查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旨在了解某一领域、某一问题的现状。

在进行现况调查时,需要明确使用哪些指标来描述和测量研究对象的现状。

本文将就现况调查中常用的指标进行详细介绍,并说明其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二、定量指标1. 数量指标数量指标是对现况进行直接测量的指标,其值可以用具体的数字表示。

常用的数量指标包括人数、数量、金额等。

例如,在了解一个城市的人口结构时,可以使用人口数量和各个年龄段的占比等指标来描述现状。

数量指标的优点是直观、具体,容易理解和比较。

但它们不能提供更深入的信息,无法解释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只能提供表面的数据。

2. 比率指标比率指标是用具体数值比例来表示的指标,常用于描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比率指标常见的包括百分比、比例、千分比等。

例如,在调查一家公司的性别比例时,可以使用男女员工人数的比例来描述现况。

比率指标的优点是能够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趋势,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现状。

然而,比率指标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时候比率指标可能被样本选择所影响,从而导致结果的偏颇。

三、定性指标1. 等级指标等级指标是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评估,得出不同等级来描述现状。

一般来说,等级指标由专家进行评估,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序。

例如,在评估一个城市的治安情况时,可以使用安全等级作为指标来描述现况。

等级指标的优点是能够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提供不同等级之间的比较。

但是,等级指标的主观性较强,不同专家的评估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影响结果的客观性。

2. 描述性指标描述性指标是用于描述某个属性、特征或状态的指标,常用于定性分析中。

描述性指标可以是文字、句子、描述等形式。

例如,在研究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时,可以使用文字描述来表达现况。

描述性指标的优点是能够提供详细的、具体的信息,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研究对象的现状。

然而,描述性指标的主观性较强,容易受到研究者的个人偏见和主观判断的影响。

第三章现况调查教案

第三章现况调查教案

第三章现况调查教案第⼆章现况调查(Cross-sectional Study)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利⽤已有的资料或专门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描述疾病或健康有关状态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群中的分布状态(即三间分布),为进⼀步查明疾病的病因提供线索。

可以说,对任何因果关系的确定,⽆不始于描述性研究。

当对某病的情况了解不多时,往往是从描述性研究开始,通过对疾病或健康状态分布特征的描述及其发⽣、发展、变化规律的描述,从⽽获得有关的研究假设的启发,为进⼀步开展分析性研究提供病因线索。

现况调查是描述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任何⼀个事物研究的起点。

现况调查能揭⽰⼈群健康问题的当前状态,在流⾏病学⽅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除现况调查外,描述性研究还包括筛检、⽣态学研究等⽅法。

【案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龄化、疾病谱的改变,慢性⾮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民⽣命健康的公共卫⽣问题。

为了解某⼤学主校区社区居民慢性⾮传染性疾病状况,进⾏更有效的预防和医疗服务,2005~2006 年,对社区居民进⾏了健康调查。

其调查结果如下:1.基本情况某⼤学社区⼈⼝33 609 ⼈,其中男性17053⼈,⼥性16 556⼈,男⼥性别⽐为1∶1.1030;其中0~1岁婴⼉154⼈,占0.51 %;0 ~7岁⼉童1 445⼈,占4.9 %;育龄妇⼥7 058 ⼈,占21 %,60岁以上⽼年⼈⼝7 932⼈,占23.6 %,⼈⼝出⽣率4.26 %,年死亡率3.1 % 。

2.社区主要慢性⾮传染性疾病及构成⾼⾎压发病率居慢性⾮传染性疾病⾸位,糖尿病有上升趋势,仅次于冠⼼病;恶性肿瘤发病率仍较⾼,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患病率呈下降趋势。

60岁以上⽼年居民患⾼⾎压、冠⼼病、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和COPD 分别占同龄⼈⼝的91.8 %,85.3%,80.5 %,76.1 %,60.0%和88.9% 。

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的概念及目的(流行病学)

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的概念及目的(流行病学)

⼀、现况调查的概念
现况研究是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即调查这个特定群体中的个体是否患病和是否具有某些变量或特征等情况,从⽽探索具有不同特征的暴露情况与疾病或健康的关系。

现况调查因所收集的有关疾病或健康状态的资料都是调查当时的情况⽽得名。

之所以⼜称为横断⾯研究或横断⾯调查,是因为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是在某⼀时点或⼀个较短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上反映了这⼀时点疾病的分布以及⼈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好似时间上的⼀个横断⾯。

⼆、现况调查的⽬的
1.了解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地区及⼈群中的分布。

例如调查⾎吸⾍病、疟疾、丝⾍病等寄⽣⾍病的分布以掌握疫情。

也可以通过调查弄清疾病流⾏的全貌。

例如1988年上海市甲型肝炎流⾏时所开展的现况调查。

2.了解⼈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态之间的联系,以逐步建⽴病因假设。

例如探索⼄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与⾎脂⽔平以及肝硬化或肝癌的关系。

3.考核防治措施的效果。

在采取某项防治措施后,重复进⾏现况调查,根据患病率等指标的⽐较,评价措施的效果。

4.了解⼈群的健康⽔平,寻找卫⽣防疫和保健的⼯作重点。

例如⼉童发育、⼉童营养状况调查有助于开展⼉童保健⼯作。

5.为疾病监测和其他流⾏病学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现况研究

现况研究
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Study)
第一节 概 述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 是根据专门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或已有的各 种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 人群特征分组,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 布特点,为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 础资料。
常见的描述性研究类型包括:
4、抽样调查样本量的估计 (1)决定因素:
预期现患率 调查单位间的变异程度 精确度() 把握度(1- )
(2)样本量计算公式 计数资料计算公式:
当d=0.1P时: N=400 × Q/P 当d=0.15P时:N=178 × Q/P 其中 d:允许误差,P:预期患病率,
Q=1-P
计量资料计算公式:
调查表分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为一般性项目部分,即人口学资料, 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 职业、民族、工作单位、现住址等。 ➢ 第二部分为调查研究项目,包括所研究的疾病 指标和相关因素变量。 ➢ 第三部分为调查者部分(他评调查表中有此部 分),列出“调查者”和“调查日期”。
(三)设计原则 1.力求项目少而精 2.用词简洁且通俗易懂 3.问题要有针对性 4.尽量选择能用客观指标描述的问题 5.避免诱导性和强制性提问 6.敏感问题一般放在调查表的最后 7.问题的答案应当设计完全,不要遗漏可能
(二)目的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时间、地区和人群 的分布。 2、描述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 间的联系,以逐步建立病因假设,寻找病因 及流行因素线索。 3、进行疾病监测,为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提供 参考信息。
4、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为卫生保健工作的 计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5、达到早期发现病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的第二级预防的目的。 6、确定各项生理指标和正常参考值范围。

简述现况调查的特点

简述现况调查的特点

简述现况调查的特点
1)现况调查是通过对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疾病或健康状况和有关因素的分布状况的资料收集、描述,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又称为横断面调查。

2)特点:
①一般在设计阶段不设对照。

开始时,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对象,然后调查研究对象在某一特定时间点上的暴露和疾病的状态,而不是根据暴露状态和疾病状态先进行分组,然后再收集研究对象的资料。

②现况研究的特定时间。

关注某一特定时点或某一特定时期内某一群体中暴露于疾病的状况或联系。

并不强调必须是某年某月的某一特定时间,对于群体中的所有个体,时点所指的具体时间可能不同。

③现况研究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

仅为建立因果联系提供线索,是分析性研究的基础,而不能据此作为推断。

④对研究对象固有的暴露因素可以做出推断。

如性别、民族、血型等因素,疾病发生之前就存在,且不会因是否患病而发生改变。

⑤现况研究用现在的暴露来替代或估计过去情况的条件。

在结果解释的时候,常常用研究对象目前的暴露或特征来替代或估计过去的暴露状况,以便对研究结果做出专业上更有意义的推论。

⑥现况研究定期重复进行可获得发病率资料。

两次现况研究的现患率之差,除以两次现况研究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是该时期的发病率。

现况研究

现况研究

Company Log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用此法抽 样时,可抽到的不是个体 ,而是由个体所组成的 集体(群体)。优点是便于组织,节约人力、物力, 多用于大规模调查。缺点是抽样误差较大,分析工 作量也较大。 5.(两级)多级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又称多阶段抽样。这是大型调查时 常用的一种抽样方法。
Company Logo
问题
•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什么?预期分析指标有哪些? • 根据你所确定的调查目的,本次调查应采用普查还
是抽样调查?如果采用抽样调查,如何抽样? • 根据所选抽样方法,确定本次调查的样本大小。 • 本次调查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影响调查质量的因素? 应如何控制和评价调查资料的质量? • 制定一份现况研究设计。
Company Logo
(2)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bias)系 统误差又称偏倚。不是由随机抽样所引起的,而是 由某些不能准确定量的但较为恒定的因素所致。它 可使调查结果偏离总体的真值。 可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受试者 2)来自观察者 3)来自仪器 4)来自外环境的非实验因素
Company Logo
• 误差
有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和系统误差 (systematic error) (1)随机误差:即抽样误差,从同一总体中随机抽 取含量相等的若干样本,算得的样本指标往往不一 定相等。这种因抽样产生的样本指标(统计量)与 总体指标(参数)存在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各 种方法的抽样误差由大到小依次为:整群抽样、单 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Company Logo
问题3 以整群为例,计算样本大小。已知P=9.5%,Q=1P=9.5%= 90.5% 当允许误差为0.1P时 N=400×Q/P=3811(人) 当允许误差为0.2P或0.15P时要更小 在进行整群抽样时约需加大上述样本的1/2,故总样 本数为3811+3811/2=5717(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性肺结 核(例)
涂阳肺结核 (例)
菌阳肺结核 (例)
城乡分布
城市 城镇 农村
地区
项目地区 非项目地区 328 429 110 143 150 180
9
研究实例
时间趋势
标准化处理后 2000年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 300/10万、97/10万和124/10万 1990年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
523/10万、134/10万和177/10万
涂阳患病率2000年比1990年下降27.6%,年递降率 为3.2%
10
研究实例
五、调查结论
我国结核病的流行虽然呈缓慢下降趋势,但 患病率依然较高 结核病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 长患病率不断提高 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结核病疫情较为严重
11
全国设257个调查点 抽样比例为1︰3200 每个调查的群体人数保持在1500人左右
折算后全国抽样人数约为38万人左右,
约每480万人口中调查1500人
3
研究实例
实际调查平均每个调查点实Fra bibliotek人数为1420人
抽样人口为418456人
应检人口为375599人 实检人口为365097人 受检人口占应检人口的97.2%,占抽 样人口的87.3%
7
空间分布
将我国分成东、中、西部三类地区,各地区的肺结 核疫情有明显差异 农村是结核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 项目地区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 率明显 低于其他非项目地区
8
表3-1 结核病流行的空间分布
因素 地理位置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245 436 451 211 319 393 93 148 137 68 101 116 120 178 199 117 129 169
结果 流行状况
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 367/10万 菌阳患病率 160/10万 涂阳患病率 122/10万 估算全国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51万, 菌阳肺结核196万, 涂阳肺结核150万。 结论 我国人群结核患病率依然很高
6
人群分布
35岁年龄组的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的男女 性别无差异 其余年龄组的各类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 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不断增高趋势,55岁后 更为明显,至75岁达到最高
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一、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
目的
获得全国结核病的患病率及相关的基础资料。
类型
普查和抽样调查都可以采用,但结核病属较常 见病种,抽样调查是最优的选择。
1
研究实例
二、确定研究对象、样本量和抽样方法
研究对象
全国的居民
样本量
约38万人
抽样方法
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
2
具体方案
4
研究实例
三、确定研究内容和资料的收集方法
收集方法
实验室检测 问卷调查
调查、检测项目
肺结核的患病率 涂阳患病率和菌阳患病率 野生株的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结核病及肺结核的死亡专率 结核病防治措施及肺结核患者社会经济情况
5
四、资料整理与分析 主要对结核病现患流行情况及其人群、空间和
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