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屑描述

合集下载

岩屑描述

岩屑描述
① 粘土结构:粘土含量>97%,用牙咬或手捻,无砂感。 用小刀切后,切面光滑,常为贝克状或鳞片状。
② 含砂质粘土结构(砂含量为10%~25%)及砂质粘土结 构(砂质含量为25%~50%);用牙咬或手捻,有明显的颗 粒感。用小刀切后,切面粗糙。
两组完全
正长石 短柱状、板 白色、肉 玻璃 半透明 6

红色
一组完全、 一组中等
绿泥石 片状、细鳞 片状
绿
玻璃、 不透明 2~2.5 一组极完全
珍珠
白云母 黑云母
片状、鳞片 状
片状、鳞片 状
白或无 玻璃 黑或粽黑 玻璃
透明
2.5~3 一组极完全
透明-半 2~3 透明
精品课件
一组极完全
断口 密度 其他
0.1~0.2 好- 次圆-
5

质、 交错层理、 泥质、灰质等 波很
长石砂岩
肉红色、灰 色、灰白色
长石含量 >25%,石英含 量<75%,岩块 含量<25%
0.25~0. 5
差- 棱角-
圆状 好
基底、 孔隙式
硅质、铁质、 斜层理、交 泥质、灰质、 错层理 云质等
玻璃
透明-半 3 透明
三组完 全
白云石 粒状、 灰白、 玻璃
块状
浅黄
半透 明—不 透明
3.5~4
三组完 全
断口 密度 其他
2.6~2.8 2.8~2.9
与冷盐 酸反应 产生强 烈气泡
与冷盐 酸反应 起泡微 弱
精品课件
2、常见碎屑岩的鉴别 根据碎屑颗粒的颜色、粒度、胶结物的成分、颗粒 的分选性、磨圆度、层理等情况进行分类,常见的 碎屑岩特征见下表:
岩屑描述

塔里木岩屑(岩心)描述范例

塔里木岩屑(岩心)描述范例

第一部分岩屑描述实例一、泥岩类描述顺序:颜色主次、质地、硬度、造浆程度、含有物。

泥岩:主要为灰褐色,见少量红褐色。

微含粉砂质,含灰质弱~中等(碳酸钙含量9~14%,碳酸镁钙含量0~2%);性软,吸水性强,可塑性好,微造浆。

岩屑呈团块状(注:因特殊情况造成岩屑失真的不要求描述岩屑形状)。

粉砂质泥岩:灰褐色,见少量褐色。

粉砂质分布较均,含灰质弱(碳酸钙含量7~8%);性软,吸水性强,可塑性中等。

岩屑呈团块状。

灰质泥岩:灰色。

碳酸钙含量26%,灰质分布较均;性较硬,吸水性、可塑性中等。

岩屑呈碎块状。

碳质泥岩:深灰色。

碳质含量较重,分布不均匀,偶见煤屑(较大岩屑可见宽0.5~1.0mm 煤线零星分布);性较硬,不染手,点火不燃。

吸水性、可塑性差。

岩屑呈片状。

凝灰质泥岩:灰黑色。

凝灰质分布不均。

性硬、脆,断口粗糙,吸水性、可塑性差。

岩屑呈片状。

硅质泥岩:绿灰色。

微含灰质(碳酸钙含量3%),表面光滑平整,硅质分布均匀;性坚硬,断口平坦,吸水性、可塑性差。

岩屑呈小片状(注:断口平坦、边缘锋利是含硅质的重要特征之一)。

盐质泥岩:褐色。

由于本段使用欠饱和盐水钻井液,盐被溶解,岩屑量较少且局部见盐垢,根据氯根、钻时及电导率的变化综合判断为盐质;含灰质(碳酸钙含量8~21%)不均,局部富集,微含云质(碳酸镁钙含量1~2%)。

性硬,吸水性、可塑性差。

岩屑呈碎块状。

膏质泥岩:浅褐色为主,少量红褐色。

微含灰质(碳酸钙含量3~4%),膏质分布较均匀(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澄清液与氯化钡作用生成浓度较高的白色絮状沉淀物);性较软,吸水性与可塑性中等,一般不易造浆。

岩屑呈团块状。

二、煤层描述顺序:颜色,质地,光泽,染手程度,含有物,可燃性煤:黑色。

煤质较纯,具非金属光泽。

性较硬、脆。

染手,点火可燃,有烟。

岩屑呈碎块状(注:碳化程度高的煤一般具非金属光泽)。

煤层(岩心):黑色为主,局部灰黑色及褐黑色。

煤质较差,含泥质较重;性脆、易碎,呈层状,层厚一般为3~10cm;点火不燃,冒黑烟,有SO2刺鼻味;可见较多碳化程度低的植物碎片。

岩屑描述

岩屑描述

岩屑描述是地层岩性实物反映的第一手资料,是分层综述等工作的前期准备。

岩屑描述的准确性是我们保质保量完成每一口井录井任务的“基石”。

一、要准确捞取岩屑:(1)好钻具,丈量方入,确保井深准确无误;(2)按规定的时间距实测迟到时间,并随时进行迟到时间校正;(3)按迟到时间捞取岩屑,保证岩屑的连续性及代表性;(4)钻时过高时多次捞取累积成样,并及时清理捞砂盆。

二、剔除(非层位)的假岩屑:非层位岩屑掉块色调模糊,棱角不明显,个体较大,目数量少,岩屑中百分含量明显减少时说明地层已换。

特别是胶质疏松的砂岩PDC钻头下易成散粒或碎末状,沉在岩屑盘底。

三、岩屑描述前仔细研究区域地质资料,熟悉邻井地层剖面及油气显示情况。

步骤是:先大段推开,剔除泥皮,掉块等假岩屑,目估各种岩屑百分比。

参考钻时,循大套观察,分包定名,上下对比,细心描述的原则。

具体情况摊开一、二十包岩屑,粗略观察颜色、岩性、含油性的变化,并进行初步分岩性段。

然后逐包仔细观察,找出新成份,目估百分比,根据新成份的出现和百分含量的增减,结合本地层区构造特征进行逐包定名并记录在册。

当所摊开的岩屑全部描完后,应留下最后下包岩屑,以便与再摊开的岩屑进行对比观察,其余对号装袋入入标签备存。

最后一种情况是岩电不符,需要进行岩屑复查:一是与电性特征相符的岩性在岩屑中数量很少,描述时未注意而漏描了。

二是描述有误,定名有误。

三是经过反复查找,仍未找到与电性相符的岩性。

对前两点可采用复查时找到的岩性,进行补充描述,后一种需仔细分析电测资料、邻井资料,并与上下邻层电性特征比较,采用与邻层相似或一致的岩性进行解释。

也有经过多次复查证实原描述是正确,而电测曲经特征未能反映出来,在证物确凿时仍采用所描述内容。

描述过程中现场药品及工具要充分发挥作用,如盐酸区分胶、结物成份、四氯化碳和系列对比定性含油荧光等等。

(邢允杰) 0.0pt">最后一种情况是岩电不符,需要进行岩屑复查:一是与电性特征相符的岩性在岩屑中数量很少,描述时未注意而漏描了。

岩屑描述——精选推荐

岩屑描述——精选推荐

岩屑描述岩屑描述内容全记录砂岩类:砂砾岩:砾⽯成分以⽯英为主,少量⽕成岩碎屑,砾径⼀般2~3mm,最⼤4mm。

砂为粉~细砂岩,成分为⽯英、长⽯。

分选差,次棱⾓~次圆状,泥质胶结,较疏松,与盐酸不反应。

荧光⼲、滴照⽆显⽰,系列对⽐2级。

细砾岩:砾⽯成分以⽯英为主,少量⽕成岩碎屑,砾径⼀般3~4mm,最⼤8mm。

分选差,次棱⾓~次圆状,泥质胶结,松散,与盐酸不反应。

荧光⼲、滴照⽆显⽰,系列对⽐1级。

杂⾊泥质砂砾岩:颜⾊以紫红⾊为主,⽩⾊、绿⾊次之,砾⽯成分以⽯英为主,⽕成岩碎屑少量,砾径⼀般2~3mm,最⼤5mm。

砂为粉~粗砂岩,成分为⽯英、长⽯。

分选差,次棱⾓~次圆状,泥质胶结,较疏松,与盐酸不反应。

荧光⼲、滴照⽆显⽰,系列对⽐1级。

灰⾊灰质粉砂岩: 灰质胶结,致密,与盐酸反应强。

荧光⼲、滴照⽆显⽰,系列对⽐3级。

灰⾊含砾砂岩:砂为粉~细砂岩,成分为以⽯英为主,长⽯次之。

砾⽯成分以⽯英为主,⽕成岩碎屑少量,砾径⼀般1~3mm。

分选差,次棱⾓~次圆状,泥质胶结,较疏松,与盐酸不反应。

荧光⼲、滴照⽆显⽰,系列对⽐3级。

灰⾊油斑⽩云质砂岩:砂为粉~细砂,成分以⽯英为主,长⽯次之。

分选中等,次圆状,⽩云质胶结,较致密,与冷盐酸不反应,与热盐酸反应强。

含油岩屑占同类岩屑15%,含油不均匀,不饱满,呈斑块状分布,油质中等偏轻,呈棕褐⾊,油脂感中等,油味淡,不污⼿,滴⽔渗~缓渗呈半珠状。

荧光直照亮黄⾊,滴照淡黄⾊⽚状扩散。

浅灰⾊油迹灰质砂岩:砂为细砂,成分以⽯英为主,长⽯次之。

分选中等,次圆状,灰质胶结致密,与盐酸反应强。

含油岩屑占同类岩屑<5%,含油不均匀,不饱满,呈星点状分布,油质中等偏轻,呈棕褐⾊,油脂感中等,油味淡,不污⼿,滴⽔渗。

荧光直照亮黄⾊,滴照淡黄⾊放射状扩散,系列对⽐10级。

灰⾊油斑细砂岩:成分以⽯英为主,长⽯次之。

分选中等,次圆状,灰泥质胶结较致密,与盐酸反应弱。

含油岩屑占同类岩屑20%,含油不均匀,不饱满,呈斑块~条带状分布,油质中等偏轻,呈棕褐⾊,油脂感中等,油味较浓,污⼿,滴⽔缓渗呈半珠状。

岩屑鉴定及描述方法

岩屑鉴定及描述方法

岩屑鉴定及描述方法1、碎屑岩的描述方法岩屑鉴定要有专人负责,现场鉴定除用肉眼观察外,须使用放大镜、双目镜、各种试齐及简易鉴定方法。

鉴定过程中应剔去泥皮、掉块等假屑,目估各种岩屑百分含量变化,遵循逐包鉴定,上下对比,大套观察,分层描述的原则。

岩性描述的内容包括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含油气性、化石、含有物、孔洞裂隙(缝)发育情况、次生变化等。

要求定名准确,条理清楚,文字简练。

颜色描述观察描述颜色时,要以干燥、新鲜面为准,要求采用“复合色”的描述方法(主要颜色在前,次要颜色在后)。

不用实物类比描述方法,如砖红色、猪肝色等。

要注意局部变化情况,如均不均匀,色斑及条带的分布规律等。

碎屑岩粒度分级及定名粒级划分标准(见表1)砂岩结构定名方法a.优势粒级定名法:岩石中某个粒级的含量>50%,其它种粒级含量均<20%,则以>50%的那种粒级命名。

b.主、次粒级定名法:岩石中两种粒级的含量均<50%,又都≥35%,则分主次联合命名,次要粒级(量少者)放在前面,主要粒级(量多者)放在后面。

c.不等粒砂岩的命名:岩石中有三种粒级相近,每个粒级含量都<50%,但都>20%,任何两种粒级的含量之和又<70%时,则称为不等粒砂岩。

d.砂、泥岩过渡型岩石分类定名(见表2)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及命名粒度分类a.砾石含量≥50%者称砾岩;b.砾石含量在30-50%之间者称砂砾岩;c.砾石含量占10-30%为砾质砂(泥)岩;d.砾石含量≤10%为含砾砂(泥)岩圆度分类:砾石:圆状、次圆状砾石≥50%;角砾岩:次棱角状、棱角状砾石含量超过砾石总量的50%成分分类:a.单成分砾(角砾)岩:成分单一,某成分砾石占75%以上,叫××砾(角砾)岩b.复成分砾(角砾)岩:砾石成分复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岩石成分组成,亦统称砾(角砾)岩碎屑岩成分命名现场鉴定除用肉眼观察外,须使用放大镜、双目镜、各种试齐及简易鉴定方法,对能够识别的矿物成分,岩石碎屑成分及指相矿物(如海绿石、菱铁矿、黄铁矿等)进行描述,并目估重要矿物的百分含量。

岩心岩屑描述内容和方法

岩心岩屑描述内容和方法

岩心岩屑描述内容和方法一、岩心岩屑描述的内容:1.颗粒物质的组成:岩心岩屑描述主要关注岩石中的颗粒物质,根据颗粒物质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如石英颗粒、长石颗粒、角砾岩屑等。

2.岩石中的胶结物质:除了颗粒物质,岩心岩屑描述还需要描述岩石中的胶结物质,包括胶结物的类型、含量和特征等。

3.粒度分析:除了对颗粒物质进行描述外,岩心岩屑描述还包括对岩石颗粒物质的粒度进行分析,如粒度分布曲线、平均粒径等。

二、岩心岩屑描述的方法:1.直接观察法:将岩心岩屑直接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通过对颗粒物质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

2.显微照相法:使用显微照相仪对岩心岩屑进行照相,可以用于记录和分析岩心岩屑的形态和颜色,并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分析。

3.粒度分析仪法:使用粒度分析仪对岩心岩屑进行粒度分析,通过测量颗粒物质的大小和分布,可以得到岩石颗粒物质的粒度特征。

4.电子显微镜法:使用电子显微镜对岩心岩屑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到更高分辨率的图像,进一步研究岩石中颗粒物质的细节结构和成分。

三、岩心岩屑描述的步骤:1.岩心岩屑的收集和处理:将岩心样品进行细分处理,取出岩心中的颗粒物质,并进行初步的清洗和干燥处理。

2.直接观察:将岩心岩屑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描述颗粒物质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3.粒度分析:使用粒度分析仪对岩心岩屑进行粒度分析,得到岩石颗粒物质的粒度特征,并绘制粒度分布曲线。

4.光学显微照相:对岩心岩屑进行显微照相,记录和分析岩石中颗粒物质的形态和颜色。

5.电子显微镜分析:对选取的岩心岩屑样品进行电子显微镜分析,获取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并研究颗粒物质的细节结构和成分。

岩心岩屑描述是地质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为岩石成因、岩石变质和变形过程等提供重要的信息。

通过对岩心岩屑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揭示岩石形成的环境条件、岩石演化过程以及岩石变形的历史,对于地质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华北录井岩屑描述范例

华北录井岩屑描述范例
7.井段:4185.00-4194.00m,视厚:9.00m。 棕色膏质细粒长石砂岩。 膏质细粒长石砂岩:棕色。膏质含量25-35%,分布不匀,呈团块状分布。成份石英 50%,长石40%,岩屑10%;具细粒结构:细粒60%,中粒20%,粗粒20%;次棱角状;分 选中等;泥质、少量灰质胶结,疏松。 油气显示层(1):2009年1月28日8:44钻开;钻时5↘1min/m;气测全烃0.207↗ 0.467%,对比系数2.56,组份(%):C1:0.1462↗0.3165,C2:0.0678↗0.1666,C3:0.00 78,电导率15.0-15.3ms/cm。岩屑荧光试验无显示;槽面无显示;泥浆密度:1.21g/cm3, 粘度45s,无变化。 现场解释:气测异常层。 102. 井段:6368.00-6395.00m,视厚:27.00m。 浅灰色油迹含沥青质细粒岩屑石英砂岩。 含沥青质细粒岩屑石英砂岩:浅灰色。碎屑成份为石英85%,岩屑10%,长石5%。沥青质 含量约5%,充填于砂岩颗粒孔隙内。具细粒结构:中粒20%,细粒60%,粉粒15%;次圆状; 分选中等;泥胶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层(6):2009年3月28日12:53钻开,钻时17↘16↘11min/m,气测全烃0.062↗ 0.674%,对比系数10.87,组份(%):C1:0.0027↗0.2536,C2:0.0033↗0.1778,C3:0.0 096↗0.1367,iC4: 0↗0.0061,nC4: 0↗0.0256,iC5: 0.0038↗0.0129,nC5: 0.0073 ↗0.0211,电导率15.9↘15.7ms/cm。岩屑略具油味,荧光干照暗黄色(滴照亮黄色), 含油岩屑占本层岩屑5-10%,氯仿浸泡液棕色,荧光下乳白色,系列对比10级;槽面无 显示;钻井液密度1.32g/cm3,粘度49s无变化。气测三角图版解释:非产层;比值图版 解释:非产层;3H图版解释:氧化油;对数图版解释:氧化油。 含油级别:油迹。

石油钻井 岩屑描述记录

石油钻井 岩屑描述记录

二连盆地东北部南凹槽二1-1132井
岩屑描述记录
岩屑描述记录
第1页
岩屑描述记录
第2页
岩屑描述记录
第3页
岩屑描述记录
第4页
岩屑描述记录
第5页
岩屑描述记录
第6页
岩屑描述记录
第7页
岩屑描述记录
第8页
岩屑描述记录
第9页
岩屑描述记录
第10页
岩屑描述记录
第11页
岩屑描述记录
第12页
岩屑描述记录
第13页
岩屑描述记录
第14页
岩屑描述记录
第15页
岩屑描述记录
第16页
岩屑描述记录
第17页
岩屑描述记录
第18页
岩屑描述记录
第19页
岩屑描述记录
第20页
岩屑描述记录
第2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分选:分为好、中等、差三级。 好: 一种粒度含量大于75% 中等: 一种粒度含量大于50%而小于75% 差: 各种粒度含量都小于50% (6)、砂岩的胶结程度:分为松散、疏松、较疏 松、较致密、致密五级。 松散 岩石胶结物极少,岩屑松散呈颗粒状 疏松 用手可捻成砂粒,难见胶结物,岩屑呈粒状 较疏松 用手能抠下,少见胶结物,岩屑呈团块状 较致密 用手抠不下,胶结物明显,岩屑呈块状 致密 捶击不易打下,胶结物很明显,岩屑呈棱角 明显的片状
5、洗样:(1)洗样工具的选择,视岩屑的具体情况选择,以 不破坏、漏掉真样为原则。(2)洗样的步骤:先闻(油气 味)后洗并注意观察有无油气显示(油花、气泡、油迹); 标记深度、层位后立即进行荧光照射,若见到油气显示要做 好详细记录。(3)洗样的标准:洗出的岩屑要能见岩石的 本色,无泥团、泥饼;清洗疏松砂岩、软泥岩、煤屑时注意 保护岩屑;假岩屑(掉块)多的情况下多捞,清洗时去伪存 真。 6、晒(烘)、装样: (1)条件允许时,岩屑以自然晾干为主,并避免阳光直接爆晒。 条件不许可时,可使用烘箱。烘烤时加温要适当(控制在 90~llO°C为宜,含油显示层岩屑控制在80°C以下),严防 爆烤,以免岩屑碎裂变质。含油气岩屑、油页岩及要选送生 油分析的岩屑严禁烘烤。 (2)烘样时不要过多搅动,以免岩屑粘合在一起。 (3)晾烘样时要注明井深,严防混乱、丢失或掺合。 (4)晾烘干的样品,随同岩屑标签(用绘图墨水填写)装入袋内。
(7)、泥岩的硬度:分为软、较软、 较硬、硬四级。 软 用手可捻成碎末,水湿成泥 较软 用手捻成粉末,岩屑呈块状 较硬 手捻后无粉末,可抠动,岩屑呈 片状或长条状 硬 用手抠不动,岩屑呈片状或长条状
2、岩屑描述的方法:大段摊开,宏观观察; 远看颜色,近查岩性;干湿结合,挑选岩性; 分层定名,按层描述。 大段摊开,宏观观察目的是大致找出颜 色和岩性界限。岩屑中颜色比较混杂,远看 视线开阔,易于区分颜色界限,这样划分出 来的层,都是明显或较厚的层。然后再系统 地逐包仔细观察岩屑的连续变化,找出新成 分,目估百分含量的变化情况。薄层或疏松 层,岩屑含量较少,这就需要逐包细查。
二、影响岩屑质量的因素
1、岩屑录井中为了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一定要做 到“四不打钻”原则,即:小排量不打钻(钻井液上 返速度不得小于0.7m/s);钻井液性能不合要求不打 钻;震动筛不正常工作不打钻;停电时不打钻。 2、管理好钻具:一口井的岩屑是按规定的深度间 距捞取,如果钻具丈量不准确或钻具计算有误,井 深不准确而捞取的岩屑不具代表性,没有分析价值。 3、正确使用迟到时问 (1)迟到时间以实测为主。井深小于1000m的非目




一、基本概念
1、岩屑的定义: 在钻井作业中地下的岩石被钻头破碎后,随钻井液被带到 地面,这些岩石碎块称为岩屑。 2、岩屑录井: 在钻井过程中,地质人员按照一定取样间距和相应的迟到时 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称为岩 屑录井。 3、岩屑录井的作用: 通过岩屑录井可以系统掌握井下地层层序、岩性,初步了解 地层含油、气、水情况。 4、岩屑录井的优点: 成本低、简便易行;了解地下情况及时和资料系统性强等优 点。
(2)、含油气描述:层位、井段、厚度、 定名、油味、含油岩屑占岩屑混样的百分比、 含油岩屑占真样的百分比、含油掺装、荧光 观察(颜色、产状、含量)、荧光试验(滴 照、系列对比)。 (3)、泥岩:描述定名、颜色、含砂、 含钙、含碳情况,硬度,性质(脆性、可塑 性、吸水性)。 (4)、特殊岩层的描述:煤层:碳化程 度、密度、光泽、解理发育程碎中硬地 层岩屑颗粒大小的理论值是0.5—2mm,实际 中70%假岩屑粒径大于2mm,真岩屑粒径小 于2mm,岩屑烤干后用2—3mm筛孔的筛子 除去大于2mm假样,使“去粗取精,去伪存 真”得到落实,真样含量可由20-25%提高到 60-70%,可以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的提高 真样含量用过筛分选后的岩屑便于我们更好 的描述(见图3)。第二项目部大部分录井 队在现场和完井定套管时给项目组带样采用 此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粒级的划分如下: 0.01mm 以下为泥级 0.01-0.1mm 粉砂级 0.1-0.25mm 细砂级 0.25-0.5mm 中砂级 0.5-1.0mm 粗砂级 1.0-10mm 细砾级
(4)、圆度:按形态分为四级。 棱角状 半棱角状 次圆状 圆状 或椭圆球状 碎屑棱角明显 碎屑部分棱角明显 碎屑部分磨圆良好 碎屑磨圆良好, 碎屑磨圆良好,呈球状
(2)、钻具结构:钻井大提速为了保 证井眼轨迹控制起下钻的次数,采用多 扶钻具组合,其井眼的环形空间小,对 岩屑研磨严重,特别是水平井、大位移 定向井、井眼不规则的井研磨更加严重, 导致岩屑细小,多呈粉末状,并随钻井 液流入沉沙池,振动筛前捞取的真样少。
(3)、钻井液性能:陇东地区全井段使用PDC钻头采用两种 不同体系的钻井液,大部分队未使用富县组—长7中部聚合物 低固相钻井液。二开至进入主要目底层前50-100米,既环河 组—长7中部井段使用聚合物无固相钻井液,相对密度1.011.02,漏斗粘度30-35s,失水全失,井壁稳定性能差,井壁坍 塌严重,掉块多,岩屑极为混杂。当钻遇泥岩地层真样含量少, 且岩屑粒径小,泥岩地层钻头破碎后在上返过程中损失量大。 泥岩性硬、脆、具吸水性,PDC钻头破碎后的岩屑经高温钻井 液的强烈冲刷、复合钻具的摩擦及井壁碰撞,岩屑易造成再次 破碎,呈粉末状的泥岩岩屑穿过筛孔随钻井液流失,震动筛前 保留少量呈块状岩屑,粒径小于1mm左右,而那些大于1mm的 泥岩岩屑多为假岩屑;当钻遇砂岩地层时:长2以上储层砂体 胶结较疏松,岩屑粒径多呈分散状的矿物颗粒。长7中部—完 钻转换为分散型钻井液,相对密度1.04-1.08,漏斗粘度40-50s, 失水5-8ml,岩屑掉块逐渐减少,真样也逐渐增多。
7、钻井工艺对岩屑质量的影响因素:
(1)、PDC钻头:PDC钻头与普通三牙轮钻头的 结构不同,其破碎地层的机理不同,钻井参数不同, 决定了两种钻头破碎地层岩屑颗粒大小不同。PDC 钻头依靠五排不对称的楔型金刚石复合片牙齿对岩 石切削破碎,钻头的切削齿实际上就是许多小刮刀, 其工作原理与刮刀钻头相同,所切削的岩屑比普通 三牙轮钻头细小。
的层段可以采用理论计算值;井深大于1000m的非目的层段 每间隔lOOm实测一点。目的层段每间隔50m实测一点。用 玻璃纸或塑料片代表钻井液,用涂漆瓷块代表岩屑。由地质、 气测人员合作进行测定。另外,注意用钻时明显的特殊岩层 (如煤层、灰岩等)的钻达与井口出现该层岩屑的时间差,校 正迟到时间。 (2)泵排量有明显的变化(如单、双泵的倒换,缸套的变换, 凡尔数的增减),应按换算后的迟到时间捞样。公式如下: 1)变泵时间早于钻到时间时: 新迟到时问=原迟到时间×变泵前排量/变泵后排量 新捞样时间=钻达时间+新迟到时间 2)变泵的时间晚于钻达取样深度的时间,早于捞样的时间: 新捞样时间=变泵时间+变泵前排量/变泵后排量×(变泵前捞 样时间-变泵时间) 3)接单根停泵时,对已钻达取样深度而未捞样的应推迟一个 停泵时间捞样: 新的捞样时间=原捞样时间+停泵时间
8、采取的措施: (1)、多点取样法:进入主要目的层段油 层前,当振动筛前的岩屑特别混杂、真样比 例很低时,一方面要求工程处理钻井液性能, 另一方面采取多点取样法,既在泥浆槽(便 沟)的不同位置和振动筛前分别多点取样, 提高岩屑真样的比例,其优点对判断有无显 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缺点受时间及现场客 观条件的限制,一人值班来不急,井段不易 过长。
4、捞样 (1)捞样按设计间距连续进行,若遇起钻而未到捞样时间时,当钻 进超过取样间距的30%,应在起钻前捞样,与下钻后第一个捞样 点的岩屑按比例合并。 (2)定点捞样以保证岩屑的真实性,正常情况下在震动筛前用砂样 盆连续接取。当岩屑过多时应垂直切取堆积岩屑的四分之一或二 分之一。岩屑数量少时捞净为止,并立即找出原因设法改进。当 钻遇疏松地层、可溶盐岩层应在架空槽内设档板定点捞取。每捞 完一包岩屑后,应立即清理,净化取样处。下钻后按迟到时间清 理取样位置。 (3)现场捞样数量每包不少于500g。重点探井(参数井、区域探井) 目的层应采取双包样。一包保存,另一包供现场鉴定和挑选分析 化验样品。 (4)钻井取心井段正常进行岩屑录井工作。如起钻前未能取到样, 当取心收获率低于80%时,扩眼补取。 (5)目的层的捞样间距一般采用l包/lm,重点探井发现良好油、气 层及特殊岩性层段,可加密捞样,间距可控制在0.5m,并分包保 存。
图3(1)过筛前
图3(2)过筛后
三、描

1、碎屑岩的几项标准 (1)、定名:砂岩定名包括颜色、粒度、含油气性 及岩性;泥岩定名包括颜色和岩性。 (2)、颜色:以干燥新鲜面直观颜色为准定名,以 颜色形容颜色,以深浅表示色调,将主要色放在后面, 次要色放在前面的描述方法。(对照标准色谱) (3)、粒度:一种粒度含量大于50%,以该粒度定 主名;一种粒度含量为25-50%,定副名,称“状” 或“质”。例如:泥质粉砂岩,砾状粗砂岩等;一种 粒度含量为10-25%,称“含”。如含砾粗砂岩等。
3、岩屑描述的内容:岩屑描述的内容主要包括岩 性类别、名称、颜色、成分、结构、构造、胶结情 况、含油气特征、化石碎片及含有物等,着重岩石 定名和含油气情况的描述,岩屑含油显示在捞样、 洗样时就应注意观察,对目的层段每包岩屑均进行 荧光(注意区分矿物发光)湿照、滴照并进行荧光 系列对比。发现岩屑含油后,就应描述含油气情况, 估计含油岩屑的百分含量及含油产状,按岩屑含油 级别的划分标准确定出含油级别。 (1)、砂岩:描述层位、井段、厚度、岩性定 名、矿物及岩屑成分,含泥、含钙情况,粒度、圆 度、分选、胶结物成分,胶结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