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心岩屑现场描述内容和方法(培训教材修改稿)
塔里木岩屑(岩心)描述范例

第一部分岩屑描述实例一、泥岩类描述顺序:颜色主次、质地、硬度、造浆程度、含有物。
泥岩:主要为灰褐色,见少量红褐色。
微含粉砂质,含灰质弱~中等(碳酸钙含量9~14%,碳酸镁钙含量0~2%);性软,吸水性强,可塑性好,微造浆。
岩屑呈团块状(注:因特殊情况造成岩屑失真的不要求描述岩屑形状)。
粉砂质泥岩:灰褐色,见少量褐色。
粉砂质分布较均,含灰质弱(碳酸钙含量7~8%);性软,吸水性强,可塑性中等。
岩屑呈团块状。
灰质泥岩:灰色。
碳酸钙含量26%,灰质分布较均;性较硬,吸水性、可塑性中等。
岩屑呈碎块状。
碳质泥岩:深灰色。
碳质含量较重,分布不均匀,偶见煤屑(较大岩屑可见宽0.5~1.0mm 煤线零星分布);性较硬,不染手,点火不燃。
吸水性、可塑性差。
岩屑呈片状。
凝灰质泥岩:灰黑色。
凝灰质分布不均。
性硬、脆,断口粗糙,吸水性、可塑性差。
岩屑呈片状。
硅质泥岩:绿灰色。
微含灰质(碳酸钙含量3%),表面光滑平整,硅质分布均匀;性坚硬,断口平坦,吸水性、可塑性差。
岩屑呈小片状(注:断口平坦、边缘锋利是含硅质的重要特征之一)。
盐质泥岩:褐色。
由于本段使用欠饱和盐水钻井液,盐被溶解,岩屑量较少且局部见盐垢,根据氯根、钻时及电导率的变化综合判断为盐质;含灰质(碳酸钙含量8~21%)不均,局部富集,微含云质(碳酸镁钙含量1~2%)。
性硬,吸水性、可塑性差。
岩屑呈碎块状。
膏质泥岩:浅褐色为主,少量红褐色。
微含灰质(碳酸钙含量3~4%),膏质分布较均匀(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澄清液与氯化钡作用生成浓度较高的白色絮状沉淀物);性较软,吸水性与可塑性中等,一般不易造浆。
岩屑呈团块状。
二、煤层描述顺序:颜色,质地,光泽,染手程度,含有物,可燃性煤:黑色。
煤质较纯,具非金属光泽。
性较硬、脆。
染手,点火可燃,有烟。
岩屑呈碎块状(注:碳化程度高的煤一般具非金属光泽)。
煤层(岩心):黑色为主,局部灰黑色及褐黑色。
煤质较差,含泥质较重;性脆、易碎,呈层状,层厚一般为3~10cm;点火不燃,冒黑烟,有SO2刺鼻味;可见较多碳化程度低的植物碎片。
岩心、岩屑描述总稿(整改)

岩心、岩屑录井编写人:杨柳孝2005.10.27第一章岩心录井第一节概述在钻井过程中利用取心工具,将地下岩石取上来,进行整理、描述、分析,获取地层的各项参数、恢复原始地层剖面的过程叫岩心录井。
一、岩心是最直观的第一性地层资料,通过岩心的描述和分析可以解决以下各种问题1.了解岩性、岩相特征,判断沉积环境,划分沉积体系;2.研究生物化石、划分和确定地层时代;3.发现油、气、水,了解油气水的性质;4.了解生油层,分析生油潜力;5.研究储油层,分析储层的物性(有效厚度及孔、渗、饱),为储量计算提供基础资料;6.研究储层的四性关系(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为测井资料的解释提供物理模型;7.研究标准层、地层倾角、接触关系、断裂活动等,为地震解释提供物理模型;8.获取储层含油、含水饱和度的动态参数,了解开发过程中油层水洗情况,为油区井网调整提供基础资料;9.了解地层物化特性,为钻井过程中钻井液配制、钻头使用及油层压裂、酸化等工程施工提供基础资料。
二、岩心资料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但由于钻进进尺慢、成本昂贵(每米成本一万元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大量采用,只是针对特定需要在某些关键井、关键井段取心,再把这些分散的岩心资料综合起来,解决全区的地质认识问题。
以下是不同钻探阶段的一般取心要求:1.预探阶段:地质井、参数井、预探井取心其主要任务是了解地层、构造和发现油气显示。
所以仅在钻井过程中见油气显示取心或需要证实地质界面、构造现象时取心。
为节约取心成本,该阶段多采用原钻井液、普通直径取心。
2.详探阶段:通常在主力油层及情况复杂的含油气井段取心。
往往布十字剖面,以详细了解油层的岩性、构造位置及油气水纵、横向变化及分布特征。
通常将取心任务集中到少数几口井,在每口井上选择最佳井段,以较少的投资获得探区地层、构造、含油气显示的系统资料。
为了获取准确的原始含油、水饱和度资料,为制定开发方案做准备,通常在个别井进行油基泥浆取心、密闭取心或压力密闭取心。
录井工作中岩屑描述基本方法

录井工作中岩屑描述基本方法∙浏览:129∙|∙更新:2013-12-31 19:59麻烦各位,如果对您有所帮助,麻烦您点击下面的有用按钮一、岩屑描述方法:1、描述前准备工作:描述前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点:(1)备有《岩屑描述记录薄》1本(2)备有红、蓝铅笔和书写钢笔各一支(3)备有1x10倍或1x30倍放大镜1个(4)备有盛浓度为5%-10%的盐酸试剂滴瓶(5)备有弹性镊子一个(6)地质值班房内荧光灯完好可用,供电,便于复查含油岩屑2、真、假岩屑的鉴别方法:2.1真岩屑的基本特征:(1)颜色多为新鲜色调。
(2)直径大小一般在3-5mm之间,部分2-3mm。
(3)形状多呈刺状、棱角状、片状。
(4)在相应井段中为新成分出现的。
(5)岩屑百分比含量由少增多呈规律性变化的。
(6)含油岩屑的产状、荧光颜色、级别与上部显示层有明显区别。
(7)砂岩粒度、矿物成分、分选、磨圆等结构特征有明显区别。
(8)钻时上有明显特征,气测异常明显变化。
2.2假岩屑的特征:(1)方而大的岩屑块,可见垂直断面。
为井跨塌受张力而掉落的上部地层。
(2)色调模糊且外形呈圆形的较大岩屑块,多为上部井段已出现过的滞后岩屑。
(3)岩屑颜色与新钻入地层组段的颜色特征明显不同,为岩性滞后余屑。
3、岩屑描述方法:3.1岩屑描述主要内容和突出重点(1)岩屑描述的主要内容对泥质岩类主要是岩石定名,颜色特征,层理,结构化石含有物特征及成岩程度等方面的描述。
(2)砂质岩类的描述除进行准确的岩石定名以外,还应按照岩心描述的,有关要求,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岩屑的粒度,层理结构,矿物成分,分选,磨圆程度和胶结的疏松或致密程度一同进行描述。
(3)岩屑描述的突出重点是岩石定名和含油气情况,岩石定名和含油气情况描述准确。
3.2岩屑描述的方法和步骤(1)大段摊开,纵向观察。
在岩屑描述之前先将数包岩屑(10-15包)在描述台上大段摆开,稍离远些进行粗看,大致找出颜色和岩性的变化界线。
岩心岩屑描述内容和方法

岩心岩屑描述内容和方法一、岩心岩屑描述的内容:1.颗粒物质的组成:岩心岩屑描述主要关注岩石中的颗粒物质,根据颗粒物质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如石英颗粒、长石颗粒、角砾岩屑等。
2.岩石中的胶结物质:除了颗粒物质,岩心岩屑描述还需要描述岩石中的胶结物质,包括胶结物的类型、含量和特征等。
3.粒度分析:除了对颗粒物质进行描述外,岩心岩屑描述还包括对岩石颗粒物质的粒度进行分析,如粒度分布曲线、平均粒径等。
二、岩心岩屑描述的方法:1.直接观察法:将岩心岩屑直接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通过对颗粒物质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
2.显微照相法:使用显微照相仪对岩心岩屑进行照相,可以用于记录和分析岩心岩屑的形态和颜色,并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分析。
3.粒度分析仪法:使用粒度分析仪对岩心岩屑进行粒度分析,通过测量颗粒物质的大小和分布,可以得到岩石颗粒物质的粒度特征。
4.电子显微镜法:使用电子显微镜对岩心岩屑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到更高分辨率的图像,进一步研究岩石中颗粒物质的细节结构和成分。
三、岩心岩屑描述的步骤:1.岩心岩屑的收集和处理:将岩心样品进行细分处理,取出岩心中的颗粒物质,并进行初步的清洗和干燥处理。
2.直接观察:将岩心岩屑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描述颗粒物质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3.粒度分析:使用粒度分析仪对岩心岩屑进行粒度分析,得到岩石颗粒物质的粒度特征,并绘制粒度分布曲线。
4.光学显微照相:对岩心岩屑进行显微照相,记录和分析岩石中颗粒物质的形态和颜色。
5.电子显微镜分析:对选取的岩心岩屑样品进行电子显微镜分析,获取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并研究颗粒物质的细节结构和成分。
岩心岩屑描述是地质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为岩石成因、岩石变质和变形过程等提供重要的信息。
通过对岩心岩屑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揭示岩石形成的环境条件、岩石演化过程以及岩石变形的历史,对于地质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岩屑描述讲课

岩屑、岩芯描述其主要意义是建立本井所在部位的地层岩性剖面和油气水显示层剖面,并且为油气田开采及油气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各类参数,因为通过岩屑、岩芯描述可以初步了解本井乃至本区块地层岩性、油气水显示层特征、生储盖组合关系及岩相古地理沉积相特征,故做好岩屑、岩芯描述其重要性就是不言而喻了。
岩屑签定要有专人负责,现场签定除肉眼观察外,必须用放大镜、双目镜、各种及简易签定方法。
签定过程中应剔去泥皮、掉块等假屑,目估各种岩屑百分含量变化,遵循签定上下对比,大套观察,分层描述的原则。
岩性描述的内容包括颜色、矿物成份、结构、构造、含油气性、化石、含有孔洞裂隙(缝)发育情况、次生变化等。
要求定名准确,条例清楚,文字简练。
1、碎屑岩描述方法1.1颜色描述观察描述颜色时,要以干燥、新鲜面为准,要求采用“复合色"的描述方法(主要颜色在后,次要颜色在)。
不用实物类比描述方法,如砖红色、猪肝色等。
要注意局部变化情况,如均不均匀,色斑及条带的分布规律。
1.2.1砂岩结构定名方法a、优势粒级定名方法:岩石中某个粒级的含量>50%,其他粒级含量<20%,则以>50%的那种粒级命名。
b、主、次粒级命名法:岩石中2中粒级的含量均<50%,但又都大于>35%,则分主次联合命名,次要粒级(量少者)放在前面,主要粒级(量多者)放置后。
c、不等砂粒岩的命名:岩石中有3种粒级相近,每个粒级含量都<50%,但都〉20%,任何2种粒级的含量之和又<70%时,则称为不等砂粒岩。
1.2.2砾岩和角砾岩1.23.1粒度分类a、砾石含量>50%者称砾岩;b、砾石含量在30—50%之间者称砂砾岩;c、砾石含量占10—30%为砾质砂(泥)岩;d、砾石含<10%为含砾砂(泥)岩。
1.2.3.2圆度分类:砾石:圆状、次圆状砾石>50%;角砾岩:次棱角状、棱角状砾石含量超过砾石含量的50%。
1.2.3.3成份分类:a、单成分砾(角砾)岩:成份单一,某成份砾石占75%以上,叫xx砾(角砾)岩b、复成分砾(角砾)岩:岩石成份复杂,由2种或2种以上岩石成份组成,亦统称砾(角砾)岩1.3.1成份分类a、按杂基信号分类。
岩芯、岩屑描述模式

岩屑、岩芯描述要领岩屑、岩芯描述其主要意义是建立本井所在部位的地层岩性剖面和油气水显示层剖面,并且为油气田开采及油气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各类参数,因此通过岩屑、岩芯描述可以初步了解本井乃至本区块地层岩性、油气水显示层特征、生储盖组合关系及岩相古地理沉积相特征,故岩屑、岩芯描述的好差衡量标准也就显而已见了。
本文就岩屑、岩芯描述要点依据规范进行探讨,仅供广大描述者参考,谬误之处,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1.岩屑描述1.1砂质岩(1)细粒岩屑长石砂岩:浅灰色。
成份石英60%、长石25%、岩屑15%。
具细粒结构:其中细砂75%,粉砂20,中砂5%。
次棱角状,分选中等。
胶结物泥质为主,灰质次之,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2)泥质粉砂岩:浅灰色,色因含泥质不均略显深浅不匀。
泥质30%,粉砂70%。
成份石英为主、长石次之, 岩屑少量。
具泥质粉砂结构:粉砂90%,细砂10%。
普含泥质,局部富集,且呈条带状、团块状分布。
次棱角状,分选好。
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3)含砾中粒岩屑石英砂岩:浅灰色。
砾石8%,砂质92%。
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砾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1-3 mm,最大可达9 mm。
砂岩成份石英80%、长石5%、岩屑15%。
具含砾中砂岩结构:其中中砂52%,细砂40%,砾石8%。
砾石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中等。
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4)砾质中粒长石岩屑砂岩:浅灰色。
砾石30%,砂质70%。
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砾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2-4 mm,最大可达10 mm。
砂岩成份石英60%、长石15%、岩屑25%。
具砾质中砂岩结构:其中砾石30%,中砂30%,粗砂25%,细砂15%,。
砾石为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差。
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5)砂砾岩:杂色,灰色为主,灰绿、棕色次之。
砾石40%,砂质60%。
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砾为主,少量变质岩砾,泥岩砾。
粒径一般2-4 mm,最大可达10 mm。
岩屑描述

岩屑、岩芯描述要领岩屑、岩芯描述其主要意义是建立本井所在部位的地层岩性剖面和油气水显示层剖面,并且为油气田开采及油气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各类参数,因为通过岩屑、岩芯描述可以初步了解本井乃至本区块地层岩性、油气水显示层特征、生储盖组合关系及岩相古地理沉积相特征,故岩屑、岩芯描述的好差衡量标准也就显而易见了。
本文就岩屑、岩芯描述要点依据规范进行探讨,仅供广大描述者参考,谬误之处,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1、岩屑描述1.1 砂质岩(1)细粒岩屑长石砂岩:浅灰色。
成分石英60%、长石25%、岩屑15%。
具细粒结构:其中细砂75%,粉砂20%,中砂5%。
次棱角状,分选中等。
胶结物泥质为主,灰质次之,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2)泥质粉砂岩:浅灰色,色因含泥质不均略显深浅不均。
泥质30%,粉砂70%。
成份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岩屑少量。
具泥质粉砂结构:粉砂90%,细砂10%。
普含泥,局部富集,且成条带状、团块状分布。
次棱角状,分选好。
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3)含砾中粒岩屑石英砂岩:浅灰色。
砾石8%,砂质92%。
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砺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1—3mm,最大可达9mm。
砂岩成份石英80%、长石5%、岩屑15%。
具含砾中砂岩结构:其中中砂52%,细砂40%,砾石8%。
砾石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中等。
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4)砾质中粒长石岩屑砂岩:浅灰色。
砾石30%,砂质70%。
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砾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2-4mm,最大可达10mm。
砂岩成份石英65%、长石15%、岩屑20%。
具砂粒结构:其中砾石40%,砂质60%。
砾石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差。
泥质胶结,疏松。
油气显示:无1.2 泥质岩(1)泥岩:深灰色,色深且均。
性硬、脆,平坦状断口。
局部可见少量植物茎化石,滴酸不起泡。
(2)粉砂质泥岩:浅灰色,色因含粉砂不均略显浅不均。
粉砂30%,泥质70%。
普含粉砂,局部富集,且成条带状、团块状分布。
岩屑、岩芯描述

岩屑、岩芯描述其主要意义是建立本井所在部位的地层岩性剖面和油气水显示层剖面,并且为油气田开采及油气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各类参数,因为通过岩屑、岩芯描述可以初步了解本井乃至本区块地层岩性、油气水显示层特征、生储盖组合关系及岩相古地理沉积相特征,故岩屑、岩芯描述的好差衡量标准也就显而易见了。
本文就岩屑、岩芯描述要点依据规范进行探讨,仅供广大描述者参考,谬误之处,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1、岩屑描述1.1 砂质岩(1)细粒岩屑长石砂岩:浅灰色。
成分石英60%、长石25%、岩屑15%。
具细粒结构:其中细砂75%,粉砂20%,中砂5%。
次棱角状,分选中等。
胶结物泥质为主,灰质次之,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2)泥质粉砂岩:浅灰色,色因含泥质不均略显深浅不均。
泥质30%,粉砂70%。
成份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岩屑少量。
具泥质粉砂结构:粉砂90%,细砂10%。
普含泥,局部富集,且成条带状、团块状分布。
次棱角状,分选好。
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3)含砾中粒岩屑石英砂岩:浅灰色。
砾石8%,砂质92%。
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砺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1—3mm,最大可达9mm。
砂岩成份石英80%、长石5%、岩屑15%。
具含砾中砂岩结构:其中中砂52%,细砂40%,砾石8%。
砾石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中等。
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4)砾质中粒长石岩屑砂岩:浅灰色。
砾石30%,砂质70%。
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砾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2—4mm,最大可达10mm。
砂岩成份石英65%、长石15%、岩屑20%。
具砂粒结构:其中砾石40%,砂质60%。
砾石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差。
泥质胶结,疏松。
油气显示:无1.2 泥质岩(1)泥岩:深灰色,色深且均。
性硬、脆,平坦状断口。
局部可见少量植物茎化石,滴酸不起泡。
(2)粉砂质泥岩:浅灰色,色因含粉砂不均略显浅不均。
粉砂30%,泥质70%。
普含粉砂,局部富集,且成条带状、团块状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完全解理
沿解理面分裂较困难,解理面延伸不远
橄榄石
无解理
极少或很难沿解理方向分裂,标本上只能看到稀疏缝,可能是解理缝或裂纹
石英、黄铁矿
3、断口
矿物受外力打击时,裂成凹凸不平的破裂面,称为断口。常见的断口形状见表1-4。
表1-4矿物断口分类表
断口
特征
常见矿物
贝壳状断口
呈椭圆形光滑曲面,并具同心圆纹,与贝壳相似
3、矿物的集合体形态
矿物呈单体出现的比较少,常见的是聚集形成的各种集合体。同种矿物的许多个体聚集在一起的群体叫做矿物的集合体。
矿物的集合体形态主要有:粒状集合体、晶簇、结核体和乳状体。
三、矿物的物理性质
矿物的物理性质取决于矿物本身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同时还受形成时的外界环境的影响。
(一)矿物的光学性质
1、颜色
矿物的颜色是指矿物对自然光吸收或选择性吸收的结果,所呈现的颜色为反射光波、透射光波或它们的混合色。即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吸收可见光后产生的补色。
根据矿物颜色的成因分:
自色:由矿物内在因素所决定的颜色,在矿物中稳定出现。
他色:矿物中的机械混入物也可使矿物呈色,如石英混入杂质而被染成紫色、黄色等。
假色:完全由物理因素造成的而与本质无关。如解理发育的白云母呈现彩虹色晕。
2、条痕
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用矿物刻划白瓷板即可获得条痕色。矿物本身的颜色常常会变化,对于一种矿物来说,其条痕颜色相当稳定。如赤铁矿有的呈黑色,有的呈褐色,但其条痕总是呈红色。
3、光泽
矿物表面发光的能力称光泽,下面是矿物光泽分类(见表1-1)。
表1-1矿物光泽分类表
光泽
特征
常见矿物
金属光泽
反射能力极强,象金属磨光面上所呈现的光泽
2、解理
结晶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结晶面方向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裂成的光滑平面称为解理面。解理分四级: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不完全解理和无解理(见表1-3)。
表1-3矿物解理分级表
解理级别
外力作用后的解理特征
常见矿物
极完全解理
极易沿解理面分裂,解理面平整光滑
云母、伊利石
完全解理
易沿解理面分裂,解理面较平滑
表1-2矿物硬度分级表
级别
硬度
硬度特征
常见矿物
备注
一级
<2.5
指甲能刻动
高岭石、伊利石
指甲硬度为2.5,铜针硬度为3,大头针硬度为3.5,小刀硬度为5.5,玻璃硬度为6。
二级
2.5~3
指甲不能刻动,铜针能刻动
白云母、方解石
三级
3~5.5
铜针不能刻动,小刀能刻动
白云石、硬石膏
四级
>5.5
小刀不能刻动
石英、长石、橄榄石
四、矿物的分类
按照晶体化学分类的方法将矿物分为五大类:
第一大类:自然元素矿物,如自然金、自然硫、金刚石、石墨等;
第二大类:硫化物矿物,如黄铁矿、黄铜矿、铅锌矿等;
第三大类: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矿物,如石英、磁铁矿、刚玉等;
第四大类:含氧盐矿物,如碳酸盐的方解石、白云石,硫酸盐的石膏、重晶石,硅酸盐的长石、云母、角闪石等;
白云母
土状光泽
光泽暗淡,象土块表面所呈现的光泽
高岭石、蒙脱石
4、透明度
透明度是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它取决于矿物对光的吸收率和厚度。矿物的透明度可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二)矿物的力学性质
矿物的力学性质是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各种物理性质。包括解理、裂理(裂口)、断口、硬度、延展性、弹性和脆性等,其中解理、硬度和断口对矿物的鉴定最有意义。
岩心岩屑描述内容和方法
华北石油局录井公司
2006年12月
第一章
第一节
一、矿物的概念
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也就是说矿物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二、矿物的形态
自然界的矿物,各有其独特的形态。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同一矿物,所处地质环境不同也常常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1、矿物的单体形态
黄铁矿
半金属光泽
反射能力强,象未经抛光的金属表面所呈现的光泽
褐铁矿
玻璃光泽
反射能力较弱,象平板玻璃表面所呈现的光泽
长石、方解石
油脂光泽
反射能力弱,类似于油脂表面所呈现的光泽
石英、伊利石
蜡状光泽
反射能力弱,象石蜡表面所呈现的光泽
石髓
丝绢光泽
反射能力弱,类似于一束丝所呈现的光泽
蛇纹石、绿泥石
珍珠光泽
类似于蚌壳内壁所呈现的柔和而多彩的光泽
对矿物单体的形态除按单形和聚形描述外,还应考察矿物单体的结晶习性和晶面特征。矿物的单体形态有柱状、针状、纤维状、板状、片状、鳞片状、等轴状、粒状等。
1)结晶习性
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一定成分的同种矿物总是有它自己的习惯形态。矿物晶体的这种性质就叫做该矿物的结晶习性。
一向延长的:晶体沿一个方向特别发育,包括柱状、针状等。
第五大类:卤化物矿物,如石盐、萤石等。
五、常见矿物的鉴定方法
矿物肉眼鉴定主要是根据其物理性质进行,所以要逐一观察测试矿物标本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条痕、形状、硬度、解理等;然后对照各种矿物的特征进行鉴定。如果仍无法鉴定,可借助化学试剂确定。常见的矿物鉴定特征见表1-5。
表1-5常见矿物鉴定特征
1、硬度
矿物抗机械作用力的能力称为硬度。测定矿物的硬度有多种多样,而矿物学中运用最广泛的是摩氏硬度,即利用矿物与标准硬度矿物间的相互刻划确定硬度。
以下十种为摩氏硬度标准矿物: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一些代用品来测定矿物的硬度(见表1-2)。
石英、非晶质矿物
锯齿状断口
呈状
石棉
参差状断口
呈参差不平的形状,大多数矿物具此断口
磷灰石
平坦状断口
断口平坦
高岭石
4、矿物的相对密度
指纯净的、均匀的单矿物在空气中的质量与同体积的水在4℃时的质量之比。
矿物分析中常把相对密度小于2.86的矿物称为轻矿物,大于2.86的矿物称为重矿物。重要的造岩矿物多为轻矿物,如石英、长石、方解石等。
二向延展的:晶体沿两个方向特别发育,包括板状、片状等。
三向等长的:晶体沿三个方向大致相等地发育,呈等轴状或粒状。
2)晶面特征
实际矿物晶体的晶面,都不是理想的平面,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花纹,即晶面花纹。晶面花纹对不同的矿物来说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它可作为矿物的鉴定标志。
2、矿物的连生体形态
天然矿物的晶体,除以单体存在外,常常彼此规则地连生在一起,形成各种所谓的连生体。按连生体中各个体间的方位关系,可分为双晶及平行连生等规则的连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