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心描述
塔里木岩屑(岩心)描述范例

第一部分岩屑描述实例一、泥岩类描述顺序:颜色主次、质地、硬度、造浆程度、含有物。
泥岩:主要为灰褐色,见少量红褐色。
微含粉砂质,含灰质弱~中等(碳酸钙含量9~14%,碳酸镁钙含量0~2%);性软,吸水性强,可塑性好,微造浆。
岩屑呈团块状(注:因特殊情况造成岩屑失真的不要求描述岩屑形状)。
粉砂质泥岩:灰褐色,见少量褐色。
粉砂质分布较均,含灰质弱(碳酸钙含量7~8%);性软,吸水性强,可塑性中等。
岩屑呈团块状。
灰质泥岩:灰色。
碳酸钙含量26%,灰质分布较均;性较硬,吸水性、可塑性中等。
岩屑呈碎块状。
碳质泥岩:深灰色。
碳质含量较重,分布不均匀,偶见煤屑(较大岩屑可见宽0.5~1.0mm 煤线零星分布);性较硬,不染手,点火不燃。
吸水性、可塑性差。
岩屑呈片状。
凝灰质泥岩:灰黑色。
凝灰质分布不均。
性硬、脆,断口粗糙,吸水性、可塑性差。
岩屑呈片状。
硅质泥岩:绿灰色。
微含灰质(碳酸钙含量3%),表面光滑平整,硅质分布均匀;性坚硬,断口平坦,吸水性、可塑性差。
岩屑呈小片状(注:断口平坦、边缘锋利是含硅质的重要特征之一)。
盐质泥岩:褐色。
由于本段使用欠饱和盐水钻井液,盐被溶解,岩屑量较少且局部见盐垢,根据氯根、钻时及电导率的变化综合判断为盐质;含灰质(碳酸钙含量8~21%)不均,局部富集,微含云质(碳酸镁钙含量1~2%)。
性硬,吸水性、可塑性差。
岩屑呈碎块状。
膏质泥岩:浅褐色为主,少量红褐色。
微含灰质(碳酸钙含量3~4%),膏质分布较均匀(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澄清液与氯化钡作用生成浓度较高的白色絮状沉淀物);性较软,吸水性与可塑性中等,一般不易造浆。
岩屑呈团块状。
二、煤层描述顺序:颜色,质地,光泽,染手程度,含有物,可燃性煤:黑色。
煤质较纯,具非金属光泽。
性较硬、脆。
染手,点火可燃,有烟。
岩屑呈碎块状(注:碳化程度高的煤一般具非金属光泽)。
煤层(岩心):黑色为主,局部灰黑色及褐黑色。
煤质较差,含泥质较重;性脆、易碎,呈层状,层厚一般为3~10cm;点火不燃,冒黑烟,有SO2刺鼻味;可见较多碳化程度低的植物碎片。
岩心描述原则

1.2 岩心描述分段原则
凡长度大于5cm的不同岩性均需分段描述
岩石颜色、含油产状、层理结构和含有物有变化的均需分段
厚度小于5cm的含油、气岩心和特殊岩性,如化石、标志层等要分段描述
1.3 岩心描述原则
重点对含油岩心进行描述,除定名外,还要本着含油、气、水特征与沉积特
征并重的原则
对泥质岩类,一般只定名,对结构、构造及特殊含有物也要适当描述
2.1 岩心描述的内容
对于陆相碎屑岩沉积的砂质岩与泥岩相互沉积的地层,岩心常规描述主要内容有:
岩石类型
含油产状
颜色
层理结构构造
接触关系
化石及其它含有物
滴酸反应程度等内容
岩心编号
岩心编号用带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
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
如:某孔中第5回次,有5块编号的岩心,其中第3块编号为。
岩心观察与描述

岩心观察与描述
《岩心观察与描述:一场独特的探索之旅》
嘿呀,你们知道吗,我最近干了一件超级有趣的事儿,就是去观察岩心啦!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
记得那天,我跟着一群地质专家来到了那个满是岩石的地方。
哇塞,一进去就感觉进入了一个石头的世界。
然后他们就拿出了那些岩心,我一看,哎呀妈呀,这就是岩心啊,长得奇奇怪怪的。
我拿起一块岩心,就开始仔细端详起来。
你还别说,这岩心上面的纹路啊,就跟一幅幅画似的。
有的地方凸起来,有的地方凹下去,感觉就像是大自然这个超级画家在上面随意挥洒的杰作。
我就在那想啊,这些纹路到底是咋形成的呢?是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沉淀,多少风雨的洗礼啊。
我凑近了去看,还能看到一些小小的颗粒,嘿,这可真有意思。
我就像个好奇宝宝似的,不停地这儿摸摸,那儿看看。
旁边的专家看着我那好奇的样子,还笑着给我讲解了好多关于岩心的知识呢。
然后我又看到了一块岩心,上面居然有一条像小蛇一样的痕迹,我当时就乐了,这也太神奇了吧。
我就琢磨着,这是不是远古时候有个小虫子或者小动物在上面爬过留下的呀。
哎呀呀,越想越觉得有趣。
就这么观察着,描述着,我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岩石世界,在那里探寻着无数的秘密。
到最后要走的时候,我还真有点舍不得呢,还想再好好研究研究这些奇妙的岩心。
总之啊,这次的岩心观察与描述之旅,真的是让我特别难忘,让我对这些平时不怎么注意的石头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受。
原来岩心的世界这么丰富多彩呀!嘿嘿!。
简述岩心观察描述的主要内容

简述岩心观察描述的主要内容
岩心观察是指对地下岩石进行实地观察和分析的过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岩石类型和组成:岩心观察可以确定岩石的类型,如火成岩、沉积岩或变质岩,并进一步确定其具体的岩石组成,如矿物成分、晶粒大小和排列等。
2. 岩石结构:岩心观察还可以描述岩石的结构特征,如层理、节理、褶皱和岩层倾向等。
这些结构特征可以揭示地层的层序关系,以及岩石的历史变形过程。
3. 岩石纹理:岩心观察可以描述岩石的纹理特征,如晶体形状、岩石的变质程度和变质产物的分布等。
这些纹理特征可以提供关于岩石形成和变质过程的重要信息。
4. 岩石孔隙和孔隙度:岩心观察可以测量岩石的孔隙度,即岩石中孔隙的占空率。
通过观察岩心中的孔隙类型和大小,可以评估岩石的多孔性和渗透性,进而对岩石中的水、石油或天然气储集条件进行评估。
5. 岩性识别和地层划分:通过岩心观察,可以辨识不同岩石的特征,从而划分地层。
通过对不同地层的岩心进行比较和对比,可以建立地层时代和空间分布的模型。
岩心观察是地质勘探和工程设计中重要的技术方法,能够为岩
石岩层的性质、产状、构造以及岩石中的各种矿产资源等方面提供丰富的信息。
岩心岩屑描述

岩屑、岩芯描述其主要意义是建立本井所在部位的地层岩性剖面和油气水显示层剖面,并且为油气田开采及油气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各类参数,因为通过岩屑、岩芯描述可以初步了解本井乃至本区块地层岩性、油气水显示层特征、生储盖组合关系及岩相古地理沉积相特征,故岩屑、岩芯描述的好差衡量标准也就显而易见了。
本文就岩屑、岩芯描述要点依据规范进行探讨,仅供广大描述者参考,谬误之处,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1、岩屑描述1.1 砂质岩(1)细粒岩屑长石砂岩:浅灰色。
成分石英60%、长石25%、岩屑15%。
具细粒结构:其中细砂75%,粉砂20%,中砂5%。
次棱角状,分选中等。
胶结物泥质为主,灰质次之,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2)泥质粉砂岩:浅灰色,色因含泥质不均略显深浅不均。
泥质30%,粉砂70%。
成份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岩屑少量。
具泥质粉砂结构:粉砂90%,细砂10%。
普含泥,局部富集,且成条带状、团块状分布。
次棱角状,分选好。
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3)含砾中粒岩屑石英砂岩:浅灰色。
砾石8%,砂质92%。
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砺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1—3mm,最大可达9mm。
砂岩成份石英80%、长石5%、岩屑15%。
具含砾中砂岩结构:其中中砂52%,细砂40%,砾石8%。
砾石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中等。
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4)砾质中粒长石岩屑砂岩:浅灰色。
砾石30%,砂质70%。
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砾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2-4mm,最大可达10mm。
砂岩成份石英65%、长石15%、岩屑20%。
具砂粒结构:其中砾石40%,砂质60%。
砾石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差。
泥质胶结,疏松。
油气显示:无1.2 泥质岩(1)泥岩:深灰色,色深且均。
性硬、脆,平坦状断口。
局部可见少量植物茎化石,滴酸不起泡。
(2)粉砂质泥岩:浅灰色,色因含粉砂不均略显浅不均。
粉砂30%,泥质70%。
普含粉砂,局部富集,且成条带状、团块状分布。
nb∕t 10400-2020 页岩气井岩心描述技术要求

nb∕t 10400-2020 页岩气井岩心描述技术要求
页岩气井岩心描述技术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岩心样品的采集:采样应在钻井完井后尽可能快地进行,以确保岩心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采样时,要使用专门的岩心采集工具,并根据采样点的深度和位置进行采样。
2. 岩心样品的处理:岩心样品在采集后,应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处理。
处理包括对岩心样品进行室内干燥、称重、测量长度和直径等步骤,以获取准确的岩心物性参数。
3. 岩心描述:岩心描述是对岩心样品的外观、结构、岩性等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记录。
描述包括颜色、质地、组分、结构、裂缝等方面的内容,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和命名。
4. 岩心测井数据的结合分析:将岩心描述结果与测井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岩石类型、储集层性质、孔隙度、渗透率、页岩有机质含量等关键参数。
可以使用地质图像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岩石物性仪等设备进行有机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等测量。
5. 岩心样品的保存:岩心样品在处理完后,应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保存,避免样品损坏和污染,以备后续的进一步分析研究。
以上为一般的页岩气井岩心描述技术要求,具体要求可能还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具体工程需求有关。
钻井岩心描述内容和方法

对于凝析气藏的岩心,因含少量凝析油,岩心多呈 棕灰、浅灰棕色等,岩心久放后颜色变化不大。
钻井岩心描述内容和方法
2.成分
成分的描述方法、内容分为颗粒和填隙物(胶结物、 杂基)
8.若岩心断面有磨损时,在长度栏中用“ ”符 号表示,在符号上面标出距顶位置。如1.68m表示 在距顶1.68m处岩心有磨损。
钻井岩心描述内容和方法
2.岩心描述的顺序
一般有两种顺序,即由下至上和由上至下,前 者指从最后一盒最后一块开始,向上进行描述, 为由老到新的描述顺序;后者正好相反,从第一 块开始,向下进行描述,为由新到老的描述顺序。 一般采用由上至下的顺序进行描述。
(3)通过对岩心的观察、分析可以发现油、气层, 并对岩心的含油、气、水产状进行观察描述。
(4)研究生油层特征及生油各项指标。
(5)搞清油层分布,合理划分油层组、砂岩组和 小层。
钻井岩心描述内容和方法
(6)研究储集层的储油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 度),建立储集层物性参数图版,确定和划分有效厚度 和隔层标准,为储量计算和油田开发方案设计提供可 靠资料。
钻井岩心描述内容和方法
二、岩心的基本知识
▪ 岩心收获率 ▪ 岩心编号 ▪ 岩心长度记号 ▪ 盒装岩心的排列
钻井岩心描述内容和方法
1.岩心收获率
岩心收获率=(本次实取岩心长度/本次取心进尺) ×100%
岩心收获率在理想情况下,应为100%,但取心过程 常受到岩心的岩性、地质条件(如裂缝发育情况)、钻 井过程中的磨损等因素的影响,岩心收获率会出现小于 100%或大于100%的情况。
岩石物理常见岩心及描述(上)

1、【岩心】:鄂尔多斯盆地 马家沟组(3095.46m~3095.59m) 2、【钻进工艺】:常规钻井 3、【岩心讲解】:褐灰色灰质云岩。成份中白云石约占70%,方解石约占25%, 泥质约占5%,泥晶-细粉晶结构,瓷状断口,岩性致密,滴5%盐酸反应中等,灰 质分布不均匀,呈条带状分布,水平层理发育,见方解石脉,顺层分布,无孔 洞,裂缝不发育,浸水试验组(2997.01m~2997.11m) 2、【钻进工艺】:常规钻井 3、【岩心讲解】:褐灰色含气泥晶灰岩。成份中方解石约占95~97%,泥质约占 3~5%,泥晶结构为主,少量细粉晶结构,贝壳状断口,滴5%盐酸反应剧烈,厚 层块状构造,不显层理,与下伏地层呈突变接触,偶见腕足类生物化石,本块 岩心柱面见一条锯齿状缝合线,充填泥质,见一条垂直裂缝,缝宽1mm,未充 填。浸水试验见串珠状气泡,冒气面积5%,泡径0.5-1mm,持续时间10分钟, 密闭试验无雾。现场综合解释为含气层。
1、【岩心】:大港油田 2、【钻进工艺】:常规钻井 3、【岩心讲解】: 绿灰色-深灰色含钙质泥岩,发育水平纹层理和不规则层理,泥质 半深湖
1、【岩心】:大港油田 2、【钻进工艺】:常规钻井 3、【岩心讲解】:浅灰褐色颗石灰岩与泥岩的纹层状互层,纹层由泥质与颗石构成, 油泥质半深湖;
1、【岩心】:大港油田古近纪 3128.78m 2、【钻进工艺】:常规钻井 3、【岩心讲解】:叠瓦构造块状砾岩,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
1、【岩心】:鄂尔多斯盆地 山西组(2970.61m~2970.72m) 2、【钻进工艺】:常规钻井 3、【岩心讲解】:灰色含气含砾粗砂岩。矿物成份中石英约占80%,岩屑及其 它矿物约占20%,颗粒呈次棱角状,分选中等,泥质胶结,岩性较致密,岩性均 一,块状构造,砾石以石英砾为主,少量变质岩块,砾石大小1×1~1×3mm, 分布无序,岩心直照滴照无荧光,浸水试验见断珠状气泡,冒气面积1~2%,泡 径0.5mm,持续时间5分钟,密闭试验无雾,岩心干燥。现场综合解释为含气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筒次:1,分段编号:1,岩芯描述:色均,性硬,质不纯,吸水、造浆性差。
分段编号:2,岩芯描述:泥质含量较重,泥质胶结,疏松。
,分段编号:3-6,岩芯描述:色均,性硬,质不纯,粉砂分布较均,吸水、造浆性差。
分段编号:7-8,岩芯描述:(浅灰色泥质砾状不等粒砂岩)砾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砾径最大4×3mm,一般2×1-1×1mm,次圆状;砂质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分选差,次圆状,泥质含量较多,分布较均。
分段编号:9-11,岩芯描述:色均,性硬,质不纯,粉砂分布不均,吸水、造浆性差。
筒次:1,分段编号:1-4,岩芯描述:粉砂分布均,成岩性中等。
分段编号:5-6,岩芯描述:见零星白云母碎片,泥质胶结,疏松。
油味较淡,不染手,滴水缓渗,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强度中等,含油呈条带状,溶剂浸泡溶液浅黄色,荧光乳白色,系列对比10级。
分段编号:7,岩芯描述:含泥质重,分布较均匀,见零星白云母碎片,泥质胶结,疏松。
油味较淡,不染手,滴水缓渗,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强度中等,含油呈条带状,溶剂浸泡溶液浅黄色,荧光乳白色,系列对比10级。
分段编号:8-23,岩芯描述:砂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见少量白云母片及暗色矿物,次圆状-次棱角状,砾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砾径最大4×5mm,最小1×1mm,一般2×3mm,含泥不均匀,泥质胶结,疏松。
距顶3.56m及4.00m。
分别见0.02m、0.03m炭质条带。
油味较浓,微染手,滴水半珠状,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强度较强,含油呈条带状,溶剂浸泡溶液黄色,荧光黄白色,系列对比11级。
筒次:2,分段编号:1-2,岩芯描述:粉砂分布不均,呈团块状,成岩性较差,局部含油斑,薄砂条。
油味较淡,不染手,滴水缓渗,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含油呈斑块状,溶剂浸泡溶液浅黄色,系列对比10级,溶液荧光乳白色。
分段编号:11-17,岩芯描述:砂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见少量白云母碎片,次圆状-次棱角状,砾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见少量白云母碎片,次圆状-次棱角状,砾径最大3×4mm,最小1×1mm,一般2-3mm,泥质胶结,疏松,含泥不均,呈条带状分布。
油味浓,染手,滴水珠状,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均匀,强,含油较全面,溶剂浸泡溶液褐黄色,荧光灰白,系列对比14级。
分段编号:18,岩芯描述:泥质含量重,见零星白云母碎片,泥质胶结,疏松。
油味较淡,不染手,滴水缓渗,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强度中等,含油呈斑块状,溶剂浸泡溶液浅黄色,荧光乳白色,系列对比10级。
分段编号:19,岩芯描述:粉砂分布不均,呈团块状,成岩性差,底部见油斑粉砂薄层。
油味较淡,不染手,滴水缓渗,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强度中等,含油呈斑块状,溶剂浸泡溶液黄色,荧光黄白色,系列对比10级。
分段编号:20-21,岩芯描述:泥质含量重,见零星白云母碎片,泥质胶结,疏松。
油味较淡,不染手,滴水缓渗,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强度中等,含油呈斑块状,溶剂浸泡溶液浅黄色,荧光乳白色,系列对比10级。
分段编号:22-25.1,岩芯描述:砂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见少量白云母碎片,次圆状-次棱角状,砾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见少量白云母碎片,次圆状-次棱角状,砾径最大3×4mm,最小1×1,一般2-3mm,泥质胶结,疏松。
油味浓,染手,滴水珠状,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强含油较全面,溶剂浸泡溶液褐黄色,荧光灰白色,系列对比14级。
分段编号:25.2,岩芯描述:(绿灰色泥质含砾细砂岩)砂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见少量白云母碎片,次圆状-次棱角状,砾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见少量白云母碎片,次圆状-次棱角状,砾径最大3×4mm,最小1×1mm,一般2-3mm,泥质含量重,泥质胶结,疏松。
分段编号:26,岩芯描述:砂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见少量白云母碎片,次圆状-次棱角状,砾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见少量白云母碎片,次圆状-次棱角状,砾径最大3×4mm,最小1×1,一般2-3mm,泥质胶结,疏松。
油味浓,染手,滴水珠状,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强含油较全面,溶剂浸泡溶液褐黄色,荧光灰白色,系列对比14级。
分段编号:27,岩芯描述:色较均,岩屑呈块状,性较硬,断口不规则,吸水性较差。
分段编号:3-4,岩芯描述:泥质含量重,见零星白云母碎片,泥质胶结,疏松。
油味较淡,不染手,滴水缓渗,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含油呈斑块状,溶剂浸泡溶液,浅黄色,系列对比10级,溶液荧光乳白色。
分段编号:5-6,岩芯描述: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见少量白云母碎片,次圆状-次棱角状,泥质分布均匀,泥质胶结,疏松。
油味较淡,不染手,滴水缓渗,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含油呈斑块状-条带状,溶剂浸泡溶液浅黄色,荧光乳白色,系列对比10级。
分段编号:7-10,岩芯描述:砂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见少量白云母碎片,次圆状-次棱角状,砾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见少量白云母碎片,次圆状-次棱角状,砾径最大3×4mm,最小1×1mm,一般2-3mm,泥质胶结,疏松,含泥不均,呈条带状分布。
油味较浓,微染手,滴水半珠状,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均匀,较强,含油呈条带状,溶剂浸泡溶液黄色,荧光黄白色,系列对比11级。
筒次:3,分段编号:1-2,岩芯描述:色均,质纯,性硬,脆,成岩性好,裂缝发育较差,局部裂缝处见荧光显示。
无油味,不染手,滴水渗,直照深黄色荧光,星点状,发光弱,溶剂浸泡溶液无色,荧光蓝白色,系列对比7级。
分段编号:12-22,岩芯描述:色均,质纯,性硬,脆,含灰质与Hcl++。
裂缝发育较差,局部裂缝处见荧光显示。
无油味,不染手,滴水渗,直照深黄色荧光,星点状,发光弱,溶剂浸泡溶液无色,荧光蓝白色,系列对比7级。
分段编号:3-7,岩芯描述:色均,质纯,性硬,脆,易破碎,成岩性好,裂缝发育差,局部裂缝处见荧光显示。
无油味,不染手,滴水渗,直照深黄色荧光,星点状,发光弱,溶剂浸泡溶液无色,荧光蓝白色,系列对比7级。
分段编号:8-11,岩芯描述:色均,质纯,性硬,脆,成岩性好,裂缝发育较差,局部裂缝处见荧光显示。
含灰质与Hcl++。
无油味,不染手,滴水渗,直照深黄色荧光,星点状,发光弱,溶剂浸泡溶液无色,荧光蓝白色,系列对比7级。
筒次:4,分段编号:1-2,岩芯描述:色均,质纯,性硬,成岩性好。
分段编号:15-20,岩芯描述:色均,质纯,性硬脆,成岩性好,局部裂隙,发育但较差,裂隙处见荧光显示。
无油味,不染手,滴水渗,直照深黄色荧光星点状,发光弱,溶剂浸泡溶液无色,荧光蓝白色,系列对比7级。
分段编号:21-22,岩芯描述:色均,质纯,性脆,成岩性好,局部裂隙发育但较差,裂隙处见荧光显示。
无油味,不染手,滴水渗,直照深黄色荧光星点状,发光弱,溶剂浸泡溶液无色,荧光蓝白色,系列对比7级。
分段编号:23-25,岩芯描述:色均,质纯,性硬,成岩性好,裂缝发育较差,裂缝处见荧光显示,含灰质与Hcl++。
无油味,不染手,滴水渗,直照深黄色荧光星点状,发光弱,溶剂浸泡溶液无色,荧光蓝白色,系列对比7级。
分段编号:26,岩芯描述:色均,质纯,性硬,成岩性好,裂缝发育较差,裂缝处见荧光显示,含灰质与Hcl++。
无油味,不染手,滴水渗,直照深黄色荧光星点状,发光弱,溶剂浸泡溶液无色,荧光蓝白色,系列对比7级。
分段编号:27-32,岩芯描述:色均,质纯,性硬脆,成岩性好,局部裂隙,发育但较差,裂隙处见荧光显示。
无油味,不染手,滴水渗,直照深黄色荧光星点状,发光弱,溶剂浸泡溶液无色,荧光蓝白色,系列对比7级。
分段编号:3,岩芯描述:成分为火山碎屑物,局部见少量石英,长石,凝灰结构,块状构造,裂缝发育较差,部分充填物为方解石。
油味较淡,不染手,滴水缓渗,直照浅黄色荧光,斑点状,含油,溶剂浸泡溶液浅黄色,荧光乳白色,系列对比10级。
分段编号:33-35,岩芯描述:色均,质纯,性硬脆,成岩性好,局部裂隙,发育但较差,裂隙处见荧光显示。
无油味,不染手,滴水渗,直照深黄色荧光星点状,发光弱,溶剂浸泡溶液无色,荧光蓝白色,系列对比7级。
分段编号:4-6,岩芯描述:色均,质纯,性硬,成岩性好。
分段编号:7,岩芯描述:成分为火山碎屑物,局部见少量石英,长石,凝灰结构,块状构造,裂缝发育较差,部分充填物为方解石。
油味较淡,不染手,滴水缓渗,直照浅黄色荧光,斑点状,含油,溶剂浸泡溶液浅黄色,荧光乳白色,系列对比10级。
分段编号:8-14,岩芯描述:色均,质纯,性硬,成岩性好,裂缝发育较差,含灰质,与Hcl++裂缝处见荧光显示。
无油味,不染手,滴水渗,直照深黄色荧光星点状,发光弱,溶剂浸泡溶液无色,荧光蓝白色,系列对比7级。
筒次:5,分段编号:1-2,岩芯描述:角砾成分主要为灰岩岩块次为岩浆岩块,砾径最大12×15mm,最小2×3mm,一般7-8mm,棱角-次棱角状,泥-灰质胶结,较致密与Hcl++,距顶0-35cm分别见1×70mm及6×80mm 裂缝处充填方解石脉,与Hcl+++。
分段编号:10,岩芯描述:角砾成分主要为灰岩岩块次为岩浆岩块,砾径最大12×15mm,最小2×3mm,一般7-8mm,棱角-次棱角状,泥-灰质胶结,较致密与Hcl++。
且局部风化严重。
分段编号:11-12,岩芯描述:角砾成分主要为灰岩岩块次为岩浆岩块,砾径最大12×15mm,最小2×3mm,一般7-8mm,棱角-次棱角状,泥-灰质胶结,较致密与Hcl++。
裂缝较发育,距顶2.74m及2.83m 处见3mm×8mm及4mm×7mm裂缝,方解石充填与Hcl+++。
分段编号:3-8,岩芯描述:角砾成分主要为灰岩岩块次为岩浆岩块,砾径最大12×15mm,最小2×3mm,一般7-8mm,棱角-次棱角状,泥-灰质胶结,较致密与Hcl++。
且局部风化严重。
分段编号:9,岩芯描述:角砾成分主要为灰岩岩块次为岩浆岩块,砾径最大12×15mm,最小2×3mm,一般7-8mm,棱角-次棱角状,泥-灰质胶结,较致密与Hcl++。
筒次:1,分段编号:1-4,岩芯描述:质不纯,上部含砂量较重,中部较纯易碎。
分段编号:16-20,岩芯描述:质纯,性脆,断口不齐,下部微含砂质。
分段编号:21-34,岩芯描述:(灰白色细-粉砂岩)含泥质条带,自上而下由粗变细,局部含植物化石,炭化作用较强,分布杂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