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昆明的雨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
1997年5月16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汪曾祺在昆明西南联大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
的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良 师益友以及他的爱人,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对于有着强烈故 乡情节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雨昆 明 的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再读课文,体会情味
作者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 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XXX、恬然的生活,你能体会出作者什么 样的生活态度?
再读课文,体会情味
“人生如梦,我投入的确是真情。世 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汪曾祺
发掘生活中的美和诗意
如果要你为故乡做一幅画,要 求画出你故乡的特点,你会画 什么?题写什么?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2)令作者想念的雨有什么特点?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饱满的,使人动情的。
(3)为什么说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饱满的,使人动情的?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明亮的: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
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 是连续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 气压不低,人很舒坦。
这些句子长短句结合,简洁明了,口语色彩浓烈,质朴 自然,平淡有味,娓娓道来,如话家常,雅俗共赏,增添了语 言的艺术魅力,韵味无穷。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我想念昆明的雨”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位置,为什 么这么安排呢?
出现了两次,分别在第三自然段和第十一自然段,在文章的开头 和结尾。内容上突出强调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至深,在结构 上做到了前后呼应。
知人论世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 《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 《汪曾祺小品》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

品美
滋味美
“牛肝菌色如牛肝 ,滑,嫩,鲜,香,很好吃。”
运用逗号断句,每一处的停顿都是在为我们留有品味的 空间,读时就好像牛肝菌入口滑溜溜的,像抚摸到出生婴儿 的肌肤一样,嚼一下,软软的,此时菌子的鲜味散发出来刺 激着味蕾,顺着喉道进入我们的胃,暖暖的。
品美
滋味美
“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像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 黑红的……一点也不酸……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为什么在这样战火纷飞的时期,在衣不裹腹的时期,在 人生遭遇困厄的时期,汪老却能看到、欣赏到这样的美景、 美食、美人呢?
为文的朴素自然而不矫糅做作 为人豁达乐观而不怨天尤人 处世能发现平凡生活中的动人情趣 能用诗意的眼光来染亮生活的底色
寻美
莲花池外少行人, 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 木香花湿雨沉沉。

品美
外貌美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 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 声:‘卖杨梅—— ’,声音娇娇的。”
在这样的灰色的雨季中,突然有“小花帽”“绣了花的鞋”这些 温暖的颜色的映入眼帘,让冷色的雨画面亮丽了起来,“娇娇的”声 音闯入,让无声的静态画面,因叫卖声多了一份灵动,一下让整个画 面鲜活了起来,灵动的起来。
课堂小结
在这样几经坎坷的人生中,他依旧能发现生活的美,这不是热爱 生活、平淡从容的心态吗?他若没有一颗乐观超然的心,又怎能发现 琐碎生活下的美的滋味?这就是汪曾祺,把情感融化在真真切切的生 活里,把智慧寄寓在平平淡淡的叙述中,写得自然而和谐,活得从容 而轻松……
通过对杨梅外形的描绘,不仅体现了昆明杨梅的独特。 “好像”作者虽然不太确定,但在作者心中昆明的杨梅是独 一无二的,表达了对昆明独特的喜爱。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

作业:
1.用正楷抄写课后“读读写写”的字词并注音。 2.结合课后阅读提示,阅读相关作品,体会作者
散文的特殊韵味,完成200字左右的赏析小文。 推举题目:《我眼中的汪曾祺》
《闲适淡然文字中的情味》 《汪曾祺笔下的故乡》
同学们,再见!
➢昆明的雨季,有美味的食物:随处可见的菌子,又大又甜 的火炭梅。
➢昆明的雨季,有美丽的人儿:富有民族特色的苗族女孩子, 卖花的房东母女。
➢昆明的雨季,有美好的趣事:房东给各房客送缅桂花,莲花 池旁酒店里与友人小酌。
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生活的爱好与怀念。
汪曾祺上大学前后在昆明生活了7年,这于 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这里,他不仅接 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 并且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对于汪曾祺而言, 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活动:精读3—10段,细细品析字、词、句, 体会作者蕴含的深情。
示例:(干巴菌)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 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赏析: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干巴菌的颜色外形和质 感,极言其样子的丑陋,表达了初见它时的不喜欢。
赏析语言,体悟作者情怀—走进汪曾祺
活动:精读3—10段,细细品析字、词、句, 体会作者蕴含的深情。
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生活的爱好与怀念。
散文——形散神聚
形散:题材广泛,可以叙述事件、描写人景、 发表议论;写法多样,结构自由。
神聚:中心集中,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 重视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写人 记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要表达的是 情感体验,而广泛自由地取材都是为了更好 地表达主题。
赏析语言,体悟作者情怀—走进汪曾祺
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 的美、人的诗意告知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 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17《昆明的雨》课件(20页ppt)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17《昆明的雨》课件(20页ppt)

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 色,体会作者情感。 3.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在平淡的生活 中发现情趣。
走近作者
作者 汪曾祺 生卒年 1920—1997 籍贯 江苏高邮
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
评价
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
——
昆 明 的 雨 汪
曾 祺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8年版)。略有改动。汪曾祺曾在昆明 生活了7年,这是他一生中一个重要时期。他在昆 明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的师长和朋 友,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对于作者来说,昆明无 异于他的第二故乡。《昆明的雨》是作者一系列回 忆昆明往事的散文中的一篇,文章自然流畅,优美 淡远。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17《昆明的雨》课 件(20 页ppt)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17《昆明的雨》课 件(20 页ppt)
她大概是怕房客们 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 家送去一些。有时,送 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 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 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 心软软的,不是怀人, 不是思乡。
花香人美,昆明人的热情 善良,熨平了一个游子的 人生褶皱......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昆明的菌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 怎样的情感?
种类多
数量多
味道鲜美
色泽诱人
牛肝菌、青头 菌、鸡枞菌、 干巴菌、鸡油 菌等
“家家饭馆卖” “连西南联大食 堂的桌子上都可 以有一碗”,鸡 枞菌随处可见
牛肝菌滑嫩鲜香; 青头菌炒熟了也还 鸡枞菌味道鲜浓, 是浅绿色的,格调 无可方比;干巴菌 高;鸡油菌颜色浅 “入口便会使你张 黄,做菜时配色用 目结舌”

(部编五四制)17《昆明的雨》课件

(部编五四制)17《昆明的雨》课件

二、文本分析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先生1984年的作品,那时他已经64岁了。文中记录的在 昆明的生活,则是汪曾祺先生1939年考人西南联大后的一段岁月。先生直到 1946年才离开昆明,转至上海。昆明的七年生活,是先生最美好的日子。他在 大学里办杂志,发表诗歌、小说;他毕业后教书育人,还结识了志同道合的爱 人可以说,昆明的生活于先生而言,是他坎坷一生中的峥嵘岁月,值得铭记。 几十年后,再回首往事,一切皆有别样的休味。因此,学习本文,不仅要把握 作者抓住昆明的特点“雨”所描述的景、人、事、物,更要体会这些内容背后 特殊的情感态度,作者借助写景状物,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将自己对昆明深 邃的情感充满在字里行间,情感抒发得自然而深厚,浓烈又含蓄。
▲活动设计二:我为“汪曾祺发声”
文章首尾部分反复写到“我想念昆明的雨”,你能模仿作者的心境读一读吗?
1.环绕文章首尾部分反复写到“我想念昆明的雨”一句,试着结合 “阅读助手”,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活动设计二:我为“汪曾祺发声”
文章首尾部分反复写到“我想念昆明的雨”,你能模仿作者的心境读一读吗?
▲活动设计二:我为“汪曾祺发声”
文章首尾部分反复写到“我想念昆明的雨”,你能模仿作者的心境读一读吗?
1.环绕文章首尾部分反复写到“我想念昆明的雨”一句,试着结合 “阅读助手”,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3)副词“极”,是非常、特别的意思,在这里是对昆明 雨季的植物、食物特点的突显,也表达了作者的爱好和 赞美之情:作者多用“……的”来做修饰,甚至直接使用 “的”字短语表现景物的特点——这不仅使景物的描写更 加形象具体,也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每一次修饰的 停顿,都是作者情绪的再次蓄积,也是情感浓烈的表现; 作者多用转折复句,雨季长而不烦,鸡枞珍而不贵,木 香多而不俗,这些都在强调昆明雨季所生发的出人意料 的惊喜之情,进而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生活的挚爱。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共29张PPT)
学习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
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
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 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 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 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 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 深入钻研。
读文章,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2):引子,引出“我想念 昆明的雨”的话题。 第二部分(3——5):写昆明的雨和雨季, 并总写雨季中景物的特点。 第三部分(9——10):写“我”在雨季中 的生活经历,引发乡愁和诗情。 第四部分(11):点题,总结与照应上文。
题目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 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从结构上看,这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 面介绍,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 抒写。
第12段从内容上看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 的雨”的想念之情;从结构上看,照应前方第3段 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谢谢聆听Βιβλιοθήκη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 读高中。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 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 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 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 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 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 顾问。
2.词语释义
避邪:用符咒等避免邪祟。 鲜腴: 新鲜肥美。 吆喝: 大声喊叫,呼唤。 暮年: 晚年。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细碎:(1)琐碎;细小。(2)细行;细节。 方比:比较,比得上。 饱涨: 饱满。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17《昆明的雨》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17《昆明的雨》课件
• 细节描写。通过这两句描写,我们好像看到了到 怪在家家门上的肥大的仙人掌,泛着绿意和湿气, 彰显着昆明的地域风情。
2“云南把这种花叫作缅桂花……不是怀 人,不是思乡。”
• 作者陶醉于雨中缅桂花的明亮、饱满和 浓郁的馨香,感慨房东大娘惜花又送花的 纯朴人品,虽然“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但心软软的”。
“我想念昆明的雨”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 内容上,点明了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了作者对昆明 雨季的深切怀念之情;结构上,独句成段,既承接 上文的画面介绍,又引起下文对“我想念昆明的雨” 的缘由的抒写。
分析句子
1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 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 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主旨
• 这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以昆明的雨为触发点, 写了昆明的雨特有的现象与物产,突出了昆 明多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 切怀念,彰显了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无限 热爱。
再见
答:画上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正是昆 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物产,突出昆明的特点。·
01 第二大段
第4、5段写出了昆明的雨季有怎样的特点?
• ①雨季长,但并不使人厌烦,也不使人气闷; ②雨季是明亮的、饱满的,使人动情的;③ 雨季是浓绿的。
第七段中插入这个笑话有什么作用?
• 从内容上,说明名贵的鸡枞在昆明随处可见; 从语言风格上,体现了作者的散文语言平淡、 自然的特点。
第七段写“昆明菌子极多”,作者主要写了哪几 种菌子?这些菌子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 主要写了五种菌子: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 巴菌、鸡油菌。
• 牛肝菌最多,最便宜,色如牛肝,入口滑、嫩、 鲜、香,很好吃;青头菌略贵,XXX也比牛肝菌高; 菌中之王鸡枞味道鲜浓,比较名贵,但不是贵的惊 人,倒也是随处可见;干巴菌颜色深褐带绿,中吃 不中看;鸡油菌中看不中吃,只能做菜时配色用, 没甚味道。作画:引出昆明的雨 Nhomakorabea昆明的雨

第17课《昆明的雨》(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7课《昆明的雨》(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昆明


雨 曾

授课人:初中语文组
学习目标
1.了解昆明雨季丰满的特点。(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 雨的思念之情(难点)
听读课文,找出文中 最能表现昆明雨季特点的 一个句子。
昆明的雨季有什么特点?
(用文中的话回答)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 的,使人动情的。
方法指导
圈点批注
走出雨季,走进校园
鸟鸣自有清新韵,书读行云流水篇。 求知直须勤学近,永争名校榜单前。
课后拓展
或许你现在年龄还小,理解不了那份逝 去的怅惘,那份往事只能回味的思念,那 就请你从现在开始好好记录,积累,享受 你的生活,当你老去的时候,翻开记忆, 你也是一个丰富,快乐,有故事的人。
三探“丰满”
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 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 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 思乡。
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 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 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 信心、信念。
——汪曾祺
四探“丰满”
朗读第十自然段 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 ........ 我想念昆明的雨
••••

重要的,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 重要语句(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

—? 有疑问或需要品读领会的语句
//
段落层次的划分
走进一个丰满的雨季
丰满,形容人的体态好看,也有“充 足”“丰富”的意思。
阅读1-5自然段,作者说昆明雨季“丰 满”,表现在哪里?
初探“丰满”
二探“丰满”
牛肝菌
鸡油菌 鸡
杨梅
三探“丰满”
讨论:阅读8,9自然段,圈点勾画 描写苗族小女孩,房东的句子,并 从外貌、语言、动作等角度进行分 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的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昆明的雨》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是汪曾祺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昆明的雨》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该单元是以“爱”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2)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5、课时安排:
2课时
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情境导入: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3、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

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店喝酒
的事。

上述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
4、“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针对教师对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点。

5、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对昆明雨的特点的理解和感悟作者蕴含字里行间的情感。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来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

教育家卢梭认为:“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

”鉴于此,我采用图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

三、说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4、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六月的雨》)听完之后提问:
说起昆明大家有什么影响呢?(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名人汪曾祺眼中的《昆明的雨》
二、指导生字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青头菌.()鲜腴.()篱笆
..()鸡()黄焖.鸡()扳.尖()炽.红()缅.桂()
绿釉.()密匝.匝()
2、解释词义。

鲜腴:
孟夏:
方比:
扳尖:
密匝匝:
三、整体感知
听课文配乐朗诵,请学生留意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第一印象,说一下自己觉得文章哪里写得好,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四、研读课文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3、请用几个词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
..比牛肝菌高。

(2)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
会使你张目结舌
....:这东西这么好吃?!
5、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多是文字简洁精练却内容隽永多味,请分析下面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
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
..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6、交流探讨
(1)题目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2)课文第3段和第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五、板书
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的特点
长不气闷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浓绿
人文民风、人情、生活
动乱年代少有的宁静与恬淡想念喜爱赞美
六、布置作业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高尔基《海燕》节选)
提问8:同样写雨,大屏幕上的与课文中的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明确:氛围不同,雨中景不同……
提问9:如果用“豪放”与“婉约”来形容雨的话,《昆明的雨》应该属于哪一种?作者是怎样表现出这样的效果的?
明确:婉约。

作者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具有一种平淡自然之美。

提示:平淡的生活中并非没有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写作素材的眼睛,也不一定轰轰烈烈的事情才具有价值,有时平平淡淡才是真,也更能打动别人的心。

小练笔:仿照这种写法,也写一写给自己留下美好记忆的某个雨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