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昆明的雨

16昆明的雨
16昆明的雨

16*昆明的雨

1.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会阅读和鉴赏抒情散文。

2.了解汪曾祺的昆明情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4.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体验,学会通过细微的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汪曾祺是一位诗意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充满诗意。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昆明的雨》,感受这份诗意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辟邪

..(bìxié)鲜腴.(yú)篱.笆(lí)逛.(guàng)

晕倒

..(yūn dǎo)深褐.(hè)吆.唤(yāo)缅.甸(miǎn)

黄焖.鸡(mèn)绿釉.(y?u)密匝.匝(zā)苔痕.(hén)

2.解释下面的词语。

骨朵儿:指还没有开放的花朵。

饱涨:很饱满。

鲜腴:新鲜肥美。

晕倒:昏迷倒下。

吆唤:大声喊叫,呼唤。

密匝匝:严实稠密的样子。

3.作者链接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4.背景链接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汪曾祺先生的昆明情结,至今都是非常感人或是具有深刻影响的,它已成为昆明文化的一项具有深厚意义的地域文化。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事、物?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零散”的内容连缀成篇的?

【交流点拨】文中的景:一切都是在雨季中。文中的事:一切都是在雨季,比如逛菜市场、房东送缅桂花、去莲花池边上的小酒馆。文中的物:仙人掌、各类菌子(牛肝菌、青头

菌、鸡土从、干巴菌、鸡油菌)、果子杨梅、缅桂花、酒店院子里的木香花和雨中檐下的鸡。围绕着“雨”连在了一起。

2.这篇文章借昆明的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文章开篇点题,围绕“雨”,突出“想念”二字。先写昆明的“雨季”,从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到在昆明“有了具体感受”,再到对昆明雨季的赞美: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再写“雨季的果子”和“雨季的花”,给人一种柔软的感觉。最后写由雨而生的淡淡的乡愁,以及“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醉人境界。这一切都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怀念之情。

四、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季

昆明的雨雨季的果子、花想念、怀念

雨季的乡愁

五、拓展延伸

课下搜集阅读《情迷昆明雨——汪曾祺先生的昆明情结》,进一步体会汪老对昆明的怀念之情。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含蓄、空灵、优美、淡远,这是雨中的昆明,这是汪曾祺心底的昆明。雨中赏花的往事,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绵绵细雨中的青灯古巷、静寂而忧郁的石板路、飘荡着乌云的暗暗的天空......更感受到了作者无限的思乡情愫。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深层探究

1.文章题为“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交流点拨】所画的倒挂而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同时这样的开头还能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昆明的雨季有怎样的特点?

【交流点拨】昆明的雨季是相当长的,但并不使人厌烦。因为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所以并不使人气闷。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3.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交流点拨】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4.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

【交流点拨】“并不使人厌烦”“并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使人动情的”“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我想念昆明的雨”。

(二)语言赏析

分析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交流点拨】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杨梅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交流点拨】“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喜爱、赞叹之情。

3.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交流点拨】写出房东送给“我”的缅桂花让“我”心有感动,表现出房东的热情善良,表达出作者对缅桂花的喜爱,对昆明人和昆明雨季的怀念和感动。

(三)写法探究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章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交流点拨】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三、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季:明亮的、丰满、动情的

卖杨梅的女孩:娇娇的乡愁:淡淡的

杨梅:黑红黑红的、不酸

四、拓展延伸

作者在文中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

昆明的雨 赏析阅读

昆明的雨赏析阅读 ( 1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 2 )“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 3 )我想念昆明的雨。 ( 4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 雨季” ,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 5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 6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 7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 8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土从,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土从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土从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昆明的雨练习 新人教版

16* 昆明的雨 1.给加点字注音,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yú)。 (2)密匝匝.(zā)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3)苗族女孩子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yāo吆喝一声。 (4)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mù暮年投莲花池而死。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 新鲜肥美。 (2)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 ....,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3)菌中之王是鸡,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 比较,比得上。 (4)密匝匝 ...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非常浓密的样子。 3.请从所给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调和饱和饱满)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2)她大概(大概大约大体)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 (3)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恪守(保守坚守恪守)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准则。 4.按要求修改下列语段。 【A】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会,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昆明市为山原地貌,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B】年平均气温16.5℃左右,年均降雨量1__450毫米,无霜期278天,气候宜人。 昆明市是灵秀而迷人的,它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天然成趣。【C】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泊之一,沿湖两岸风光绮丽。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别是有高原湖泊滇池在调节着温度与湿度,使得这里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鲜花常开。 (1)【A】处画线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2)【B】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应删掉“左右”。 (3)【C】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应删掉“之一”。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三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义连贯。 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我们收获了许多甜蜜的回忆。甜蜜的回忆如花,芬芳四溢,令人迷醉。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青春的田野上;它如莲花,绽放在六月碧绿的荷塘里;它如桂花,绽放在八月金黄的稻田边;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 6.学习了本课后,大家都向往云南的风景,你班开展了以“魅力云南”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课文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

昆明的雨-学案

《昆明的雨》学案 〖课前预学〗 一、积累有关雨的诗词。(至少5句,注明出处) (1)(2) (3)(4) (5) 二、预习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注音、解释) (1)乍()(2)辟邪() (3)鲜腴()(4)篱笆() (5)格调()(6)吆喝() (7)暮年()(8)情味() (9)苔痕()(10)密匝匝() (11)连绵不断() (12)张目结舌() 三、将你对作者的了解写在下面:本文是整个初中教材中第一篇汪曾祺的文章,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作者资料,了解相关信息(如:写作背景、写作风格、语言特色等)。(可列表格,也可用思维导图) 四、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制作思维导图展示你自学课文的收获。(如:对标题的理解、文章内容、课文结构、文章主旨、情感等) 五、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疑问?请写下来和小组的成员一起研讨。 〖课中研学〗 一、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一) 找出文章中你认为“最有味道”的句子圈点批注,并通过朗读加以品味。(温馨提示:阅读的关键在于细微之处的发现,可以从一个词、一句话、一种语调……甚至是一个标点,来咀嚼文字里的美好滋味。)展示要求:(1)小组内选出一人或多人合作朗读相关的语句。 (2)小组内选出一名发言人分享讨论结果。

(3)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或质疑。 【我是朗读者】我们组选择的语句是: (一人或多人合作朗读句子)【共品读书味】我们组认为这句话“最有味道”的地方在于: (小组发言人分享讨论结果)小结: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 二、小组合作任务单(二) 【读者提问】汪老先生:《昆明的雨》读来的确很有味道,情感又深沉。但这般的有味与深沉却仅通过一些微小的载体如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是否不太合适?选择那些大一些、更有名的景、物或事不是更好吗? 我们组的回复是: 三、读写结合:笔下绘乡雨 作者在第11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同学们,你是否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呢?请拿起笔用富有情味的语言,用热爱生活的态度写一写深圳的雨吧!(选材:花,果,建筑等等)80字左右。 〖课后练测〗 课下阅读汪曾祺的散文《翠湖心影》、《葡萄月令》、《我的家乡》、《胡同文化》、《故乡的食物》,进一步体会其风格。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全文,找出文中叙写的雨季中的景、事、物、人,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以及从“凡人小事”发现美的独特眼光。 3.体会作者对昆明真切的想念,理解作者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练习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16 昆明的雨 1.考考你的记忆 作者“想念昆明的雨”,实际上是想念昆明雨季的哪些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说说你的理解 (1)本文标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提示:从铺垫、兴趣等角度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末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提示: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的感悟 《昆明的雨》能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折射出了一位老人如火的情怀。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与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练练你的表达 汪曾祺的语言风格是文字简洁洗练,内容隽永多味,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仙人掌、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木香花。 2.(1)①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物产;②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雨引起的乡愁,雨中令人陶醉的美景,幽静、恬淡的氛围。 (3)内容: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结构:照应第二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完整。 仙人掌、青头菌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彰显了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同步训练

16 昆明的雨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牛肝菌.(jūn)避邪.(xié) 鲜腴.(yú) B.篱笆.(ba) 扎.(zā) 洞颓.唐(tuí) C.扳.(bān)尖缅.(miǎn)甸绿釉.(yòu) D.炽.(chì)红卜卦.(guà) 乍.(zhà)一看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碗碟沉甸甸姗姗来迟冥思遐想 B.吆唤密匝匝一反既往豁然贯通 C.鲜腴颤巍巍更胜一筹狂妄自大 D.娴熟文绉绉重峦叠障混为一谈 3.下列各句对标点符号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引号表强调) B.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破折号表解释说明) C.卖杨梅的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破折号表声音的延长) D.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引号表讽刺和否定)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这东西这么好吃?!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 ....,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 ....了。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 ....,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5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 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D.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完成6、7题。 6.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 ..比牛肝菌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昆明的雨》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写昆明的雨及雨中特有的事物、人物、情景等,表达作者对昆明的生活的喜爱和怀念,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这篇文章中平凡之物,平常之景,在他的笔下都充满美感和诗意,学生欠缺的正是对我们身边生活的体察感悟能力。另一方面,这篇文章取材广泛,景物、滋味、人情、氛围都能撷来入文,但又能紧扣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怀念这根情感的线索,很好的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所有这些都使得这篇文章很值得品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体验,学会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雨声,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同学们,虽然这几天都是阴雨绵绵,但我估摸着,你们也没有认真聆听雨的声音,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去聆听吧。

雨,是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王摩诘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苏东坡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陆放翁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刘梦得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杜子美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不同作家笔下的雨,寄托着不同的情思,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汪曾祺去感受《昆明的雨》。 二、明确目标 目标明确是我们学习的前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 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体验,学会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些目标? 三、知人论世 声音就是战斗力,你们的声音让我感知到你们的战斗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汪曾祺吧。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注意,红色部分的,如果你的课下注释没有,就一定要及时做好笔记。 四、擂主争霸 下面就要进入到我们每一节新课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了,欢迎大家来

16昆明的雨练习题及答案

《昆明的雨》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达标 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及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鲜腴 (yú) 密匝匝(zā)八卦篱笆 B. 绿釉(yóu) 乍一看 (zhà) 幕年吆唤 C. 炽红(chì) 择净 (zé) 苔痕避邪 D. 缅甸( diàn) 花骨朵 (gū) 碟子黄闷鸡 2.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 (鲜腴鲜活)。a (2)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 (柔软柔和)了。 (3)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 (旺盛旺季)。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6年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其中的“智能机器人”板块,涵盖服务机器人、制造机器人、运动机器人等许多大量内容。 B.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 C.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D. 近年来,许多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既让学生锻炼了身体,又让校园充满了活力。 4.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约莫离敌人住的村庄有三、四里远的光景,我们在一座小坟园里停下了。 B. “喂,你撒谎,”我小声叫道,“我听见你的心跳啦!” C. 队长和善地告诉他说:“现在打仗不同往年一样。现在——边是咱们中国军队,一边是日本鬼子。你懂吗!‘差半车麦秸’?” D. “给小狗子做尿布了。”他仿佛毫不在意地答道。 a ◆课后能力提升 5.回答下列问题。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2)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①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②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3)第3段和第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4)《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始何“以小见大”的。

17 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昆明的雨》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是汪曾祺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昆明的雨》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爱”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2)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5、课时安排: 2课时 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情境导入: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3、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店喝酒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测试题:16昆明的雨语文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测试题:16昆明的雨语 文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避邪.(____)鲜腴.(____)晕.(____)倒 炽.(____)红吆.(____)唤缅.(____)甸 二、其他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_____) (2)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 ....,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_____) (3)菌中之王是鸡,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_____) (4)密匝匝 ...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_____)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句中横线处。 (1)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___ (调和饱和饱满)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2)她____ (大概大约大体)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 (3)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___ (保守坚守恪守)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准则。 三、选择题 4.下面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到2016年4月,应用于移动通信芯片的国产自主卫星导航IP核数量近1800万左右。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C.“实践十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在轨运行和回收,将极大提高我国微重力科学及空间生命科学研究。 D.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今天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四、语言表达 5.仿照画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四单元16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张芦 一、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积累鲜腴、方比、密匝匝等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 圈点批注文中表现昆明雨季美的语句,通过品味简洁平淡的语言,发现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昆明雨季的美。 3. 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昆明生活深沉而热烈的喜爱、思念之情。 重难点: 1. 圈点批注文中表现昆明雨季美的语句,通过品味简洁平淡的语言,发现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昆明雨季的美。(重点) 2. 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昆明生活深沉而热烈的喜爱、思念之情。(难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雨季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把这段文字读一读。 它的雨季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它的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这个地方是(昆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 (二)预习检测 1.字音字形(请生上去标注拼音,请生批注,请生强调字形,教师补充) 2.作家作品(请生填空,并结合注释补充) (三)自读课文——走近文本 1.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围绕“昆明的雨”,作者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和事? 3.你从本文中,读出了昆明雨季怎样的美?请找出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做好批注。 读书方法指导:圈点批注 自读课文后,生展示交流 (四)合作探究——走进文本 1.文章开篇为何要描绘给宁坤的画?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展示交流,教师引导 老师将汪曾祺笔下的昆明雨季写进了一首小诗中,让我们一起在这首小诗中体会汪曾祺那份深沉的情感! (齐)我想念昆明的雨 (男)我想念 雨中倒挂着能开花的仙人掌 (男)我想念 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各种菌子 (女)我想念 那空气中娇娇的吆喝声 (女)我想念 带着雨珠、暖暖的缅桂花 (齐)我想念雨中与友小酌的闲适、恬静…… (五)拓展延伸——走出文本 作者在文中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80字左右。 (生写后,展示交流)

《昆明的雨》练习题

16 昆明的雨 课时训练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牛肝菌.(jūn)避邪.(xié) 鲜腴.(yú) B.篱笆.(ba) 扎.(zā) 洞颓.唐(tuí) C.扳.(bān)尖缅.(miǎn)甸绿釉.(yòu) D.炽.(chì)红卜卦.(guà) 乍.(zhà)一看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碗碟沉甸甸姗姗来迟冥思遐想 B.吆唤密匝匝一反既往豁然贯通 C.鲜腴颤巍巍更胜一筹狂妄自大 D.娴熟文绉绉重峦叠障混为一谈 3.下列各句对标点符号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引号表强调) B.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破折号表解释说明) C.卖杨梅的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破折号表声音的延长) D.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引号表讽刺和否定)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这东西这么好吃?!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 ....,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 .. 无存 ..了。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 ....,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5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 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平淡自然朴素美吟诗作赋古典美课文同步讲解新人教版20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平淡自然朴素美吟诗作赋古典美 ————《昆明的雨》语言赏析 汪曾祺的散文结构没有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他的散文《昆明的雨》。 (1)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这句话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粗俗却不失真,幽默、诙谐的语言,形象地写出了干巴菌的颜色和外形。 (2)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语言自然,不加雕饰,“滴溜儿圆”有意思,有趣,这样的短句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文章语言的口语化,活泼俏皮,极具人情味。 (3)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不加任何雕琢,只是稍作改动,就把作者的疑问、惊喜、感叹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4)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如果没有作者的仔细观察,也不会有这样让人读来有趣的画面。质朴无华、贴近生活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美好的乡村画卷。 (5)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 简短的语言,平常的叙述,不仅写出了昆明杨梅的颜色和形状,而且“火炭梅”的称号让人不禁掩卷偷笑。 (6)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这些句子的语言十分典雅,引用了诗句:“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前半句出自杜甫的《春望》,后半句出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诗句中的两个字:“深”“长”表现出昆明的雨水充沛,植被茂盛。作者把看似不联系的句子放在一起,仍让读者感到自然、典雅、别致、文白相衬。 (7)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结尾的这首诗是作者为怀念40年前雨中喝酒情景而作,用诗句寄托情思,这份闲情雅致,只有文学修养丰厚的人才能表达得出。而作者自己写下的这首诗又提升了整篇文章语言的古典美。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昆明的雨导学案拓展阅读

16《昆明的雨》导学案 汪曾祺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所写的昆明的“雨”的特点,把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思,了解作者汪曾祺散文的写作特点。 二、预习要求: 1、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默读课文一遍,把不会读或不懂意思的字词圈出来,并查字典解决。 3、第二遍默读课文,把有疑问或感触深的好词好句划出来,并在旁边做批注。附录:字词检测 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xiān yú() 2、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bìxié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 3、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líbā() 4、不时yāo hé一声:“卖杨梅——”。( ) 5、mìzāzā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二、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新鲜,肥美() 2、情调,意味() 3、非常浓密的样子() 4、大声喊叫,呼唤( ) 5、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6、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7、没有可以相比的。() 三、初步感知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昆明的雨》描写了哪些景物以及事件?写出了昆明的雨的哪些特点? 景物: 昆明的雨 事件: 昆明的雨的特点:。 2、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1)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 。(2)这东西这么好吃?! 。

(3)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4)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6)文中最后一段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你读出了作者的那天哪些情味? 。 3、文如其人,透过文本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汪曾祺? 4、透过文本,你感受到了汪曾祺散文语言的哪些特点?请举例说一说。 。 5、学习完《昆明的雨》你的收获或感受是什么? 四、课外阅读(17分) 翠湖心影 汪曾祺 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有什么办法呢,因为它非常贴切。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翠湖每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因此,昆明人——包括外来的游子,对翠湖充满感激。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练习

、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A .金色的秋季,麦子全成熟了,密匝匝.的穗子垂到了地面。 B .连绵不断的雨下了一场又一场,此时的昆明,潮湿.阴冷。 C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反映百姓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体现人文主义 的情味 D .一声巨响之后,在场的每个人都一副毛骨悚然.的样子,弄不清楚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 3.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中考试之后,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关联词语使用 不当,“由于”改为“因为”) B. 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应该给年轻人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探索,让他们判断, 让他 们寻找,让他们思考。(逻辑关系混乱,正确的次序是:思考,判断,探索,寻找。) C. 我们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把“认为”改为“证明”;或把“结 果”去掉,改为“我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 。) D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轻言放弃,只要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定 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可将 “聪明”改为“ “灵 巧” 。) 4.文学常识填空。 (1 )汪曾祺, 1920 年 3 月5 日生于江苏 省 高邮市,中国当代 。 代表作 品 有 等。 (2)本课中的诗句“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分别出自 __________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和 ____________ ■勺《 _______________ >o 5.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即使我们只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阅读理解 《昆明的雨》练习 乍( )鲜腴( ) 篱笆( ) 扳尖( ) 绿釉( ) 青头菌( )辟邪( 饱涨( )苔痕( )密匝匝(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八卦() ) ) 缅桂(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昆明的雨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6昆明的雨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昆明的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汪曾祺的一首小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20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当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 一、预习自测 1.识音记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注意加“□”字的写法) 鲜腴.( ) 篱笆 ..( ) ( ) 缅.桂花( ) 绿釉.( ) 密匝.匝( ) 黄焖.鸡( ) 扳.尖( ) 炽.红( ) 2.词语积累(解释词语意思) (1)鲜腴: (2)孟夏: (3)方比: (4)扳尖: (5)密匝匝: 3.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的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等。 4.背景链接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10期的《滇池》。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节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 二、合作探究 1.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写出部分大意。 2.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还写了什么? 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下你对昆明的雨的感觉。 三、精讲答疑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画的画呢? 2.课文第2段和第11段,作者都只写了一句话“我想念昆明的雨”,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昆明的雨给了作者太多美好的回忆,作者只是想念雨吗?还有什么景、事或人呢? 4.文章结尾再次说“我想念昆明的雨”,有什么作用? 5.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作者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四、反馈拓展 作者在第10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80个字左右。 【学习反思】 【作业】

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教案 汪曾祺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文章景、事、物的赏析,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以及写景抒情散文“情感含蓄地隐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的写作特点。 2.感受作者营造的氛围之美。 3.体会作者借“昆明的雨”所表达的丰富而深厚的情感。 预习准备:(1)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感受语言之美。每个人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读出感情来。(2)让学生查阅汪曾祺相关资料,推荐学生阅《读汪曾祺,西南联大的“坏学生”》等资料,并查阅西南联大的相关资料。(3)第三圈点勾画批注感受文章之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在第一课时,我们对汪曾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知道他对昆明有着深厚的感情。展示ppt: 背景资料: 汪曾祺与昆明 1939年到1946年,汪曾祺(当时他19-26岁)在昆明先后待了七年:五年在西南联大读书,两年在中学教书。除家乡高邮和北京外,这是他一生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这七年是他一生中最美妙的七年,又年轻,又无牵挂。除了读书,就是游荡。在昆明,他至少恋爱两次,有一次因为失恋,睡在床上不吃不喝两天。当然,也有过一个时期,他穷困潦倒,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但精神上,却是极其自由的。 昆明的岁月,深深地印在了汪曾祺的心中。昆明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数十年后,他仍念念不忘。(摘自《汪曾祺,西南联大的“坏学生”》) 二、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文章景、事、物的赏析,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以及写景抒情散文“情感含蓄地隐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的写作特点。 2.感受作者营造的氛围之美。 3.体会作者借“昆明的雨”所表达的丰富而深厚的情感。 三、独立思考及小组内讨论交流。 同学们,在第一课时,我们对文章进行了充分的朗读,并且提出了很多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经过梳理,我们归纳整理如下: 思考探究题: 1.文章中最能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哪一句? 2.作者选取了哪些景、事、物来表现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怀念? (重点)3.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怀念之情是如何通过景、事、物表现出来的? (重点)4.重点品读10段,思考:“四十年后,我忘不了那天的情味”一句中,“情味”一词有着怎样的丰富内涵?由此感受文章的氛围之美。 下面请大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时间为十分钟。 四、全班讨论交流(十分钟) 五、(1-3题)总结:同学们能够紧扣文章的字词句去赏析,可见我们真正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同学们表现很棒!同学们,作者笔下的事、景、物似乎很杂乱,左拉右扯,但都始终紧紧围绕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怀念”这一情感线索展开,这充分体现了散文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16* 昆明的雨 01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xiān yú)。 (2)密匝匝.(zā)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3)苗族女孩子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yāo he)一声。 (4)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mù nián)投莲花池而死。 2.请从所给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调和饱和饱满)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2)她大概(大概大约大体)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 (3)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恪守(保守坚守恪守)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准则。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 A.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B.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C.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 D.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 (解析:B项逗号应该在引号之外。) 4.下面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到2016年4月,应用于移动通信芯片的国产自主卫星导航IP核数量近1 800万左右。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C.“实践十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在轨运行和回收,将极大提高我国微重力科学及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水平。 D.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安全常识等方式,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解析:A项语意重复,可删去“左右”;B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D项缺主语,可删去“通过”。) 5.仿照画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 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我们收获了许多甜蜜的回忆。甜蜜的回忆如花,芬芳四溢,令人迷醉。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青春的田野上;它如莲花,绽放在六月碧绿的荷塘里;它如桂花,绽放在八月金黄的稻田边;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 6.学习了本课后,大家都很向往云南的风景,所以你班开展了以“魅力云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云南拟写一则公益广告,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示例】彩云之南,天上人间。 (2)云南以优美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深受各地游客的青睐。请你选择一处景点,查阅相关资料,写一段导游词。 【示例】游客们,欢迎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公里,旧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