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方案编制
油田开发方案编制

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引言:油田开发是指对油田进行勘探、开采和生产的整个过程。
编制一份完善的油田开发方案对于确保油田资源的有效开采和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油田开发计划、技术方案、安全环保措施等方面对油田开发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油田开发计划油田开发计划是油田开发方案的基础,它包括油田的开发工期、开发期间的投资、设备采购、人员配备等内容。
编制油田开发计划应充分考虑勘探、开采和生产的各个环节,并制定合理的时间节点和资源预算,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技术方案技术方案是油田开发方案的核心内容,它包括油田的开发方法、选井方案、采油工艺、注水方案等。
编制技术方案应充分考虑油田的地质条件和储量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和工艺流程,并考虑到油田的可持续开发和环境保护要求。
三、工程建设方案工程建设方案是油田开发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油井的建设、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等。
编制工程建设方案应根据油田地质和地质条件,确定合理的建井位置和井网布置,选用适当的设备和工艺流程,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人员的安全。
四、生产管理方案生产管理方案是油田开发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油井的调控、生产过程监测和管理方法等。
编制生产管理方案应根据油井的物理性质和开采工艺,确定合理的油井自动化调控系统和监测手段,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管理方法,并定期对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调整生产措施,提高油井的采油效率。
五、安全环保方案安全环保方案是油田开发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现场安全控制、环境保护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编制安全环保方案应从油井建设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安全风险和环境影响,制定详细的安全作业规范和环境监测方法,并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确保油田开发过程的安全可控和环境友好。
结论: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涉及到油田的开发计划、技术方案、工程建设方案、生产管理方案和安全环保方案等多个方面。
合理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对于科学开发油田资源、提高产能、保护环境和确保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油田开发方案编制

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是指根据油田勘探开发情况,制定出适合该油田开发的详细方案的过程。
方案编制应该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油田规模、资源储量、技术要求、环境保护等,确保油田的有效开发和管理,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确保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方案编制要考虑油藏地质条件。
根据油藏的类型、结构、富含程度及地质构造等要素,确定适合该油田的开采方式。
对于常规油藏,可以采用传统的直接注水、抽油和水驱等方法;对于非常规油藏,如页岩气、煤层气等,应考虑特殊的采取方法,如水平井、裂缝压裂等技术。
其次,方案编制要考虑油田的规模和资源储量。
通过详细的勘探工作,确定油田的规模和资源储量,进而确定开发的规模和方案。
考虑到油田的开发周期,应该在保证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同时,分阶段进行开采,以减少初期投资和风险。
同时,方案编制要考虑技术要求。
包括开发技术、设备选型、生产工艺等方面。
根据油田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开采技术和装备,同时进行工艺优化,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最后,方案编制要考虑环境保护。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应该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减少废水、废气、固废的排放,采取适当的回收和处理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减少生态破坏等。
在方案编制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其他因素,如经济因素、法律法规等。
要进行全面的成本效益分析,确保油田的经济可行性。
同时,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油田的合规开发。
综上所述,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多个方面。
要根据具体油田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出适合该油田开发的详细方案,以确保油田的有效开发和管理,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确保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模板

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模板——获奖作品第一章油田概述一、油田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1)说明油田的地理位置(包括盆地、构造单元)、行政归属、地理环境及油田区域范围油田,并附油田地理位置图。
(图1-1-1)2)简要说明油田所在地区的地貌类型、特点和平均海拔高度。
3)简要说明油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季节特点,列出当地气象资料。
参考表1-1-1。
4)河流与水源。
简要说明当地主要河流、湖泊类型、大中型水利设施及蓄水排灌情况、地下水深及水质矿化度。
5)简要说明油田所在地的岩石类型和下列不良的工程地质情况:湿陷性黄土、膨(冻)涨土等的级别,岩溶、流沙、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分布等。
6)说明国家或当地地方对环境保护与生态的要求。
气象资料表表1-1-1注:上表视资料收集情况而定二、交通运输、电力及通讯1)简要说明当地铁路、公路、水运、航运(或机场)等概况及它们到油田的距离。
2)简要说明当地供电网络及供电能力,目前在线负荷和剩余负荷。
3)当地地方通讯网、油网机构组织及设施、容量、规模及运行情况。
第二章当前油田开发准备工作概况第一节油田勘探简史说明油田勘探简史,其中包括:①.油田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工区范围、区域地质背景及油气富集规律;②.油田勘探开始的年份、经历的阶段、重大勘探部署;③.发现井产油的时间、油层以及试油工作制度、压力、日产量,并说明探明地质储量等。
第二节油田勘探程度及取得的资料一、地震工作量油田范围内所做过的二维、三维地震工作量、测网密度及做过的处理和结果。
简要说明物、化探工作量及其它地质勘探工作量。
二、钻井及钻井工程情况1)统计已钻探井、评价井、开发资料井的基本情况,并列出各井的基本数据,参考表2-2-1。
说明目前的井网密度,即井数/km2。
××油田完钻井基本数据表表2-2-1注:当井数较多时,可将该表作为附表。
2)说明已钻各井使用的钻机类型、钻头类型、各次开钻的钻具组合及它们的使用情况,评价地层岩石的可钻性等,同时说明已钻井井身结构、完井方式、各钻井参数及井斜情况等。
油田开发方案编制

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摘要: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是石油行业中的重要环节,旨在确定合理有效的开发策略和措施,以实现油田的高效开发和生产。
本文将介绍油田开发方案编制的目的、流程和关键步骤,以及一些常见的开发策略和措施。
1. 引言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油田开发效率、降低成本、保障油田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油田开发方案编制的目的、流程和关键步骤展开阐述,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开发策略和措施。
2. 目的油田开发方案编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合理有效的开发策略和措施,以实现油田的高效开发和生产。
具体目标包括:- 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实现最大的产油量;- 降低油田开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减少环境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确保油田开发和生产的安全。
3. 流程油田开发方案编制的一般流程包括勘探与评价、开发方案初步设计、方案论证与审定、方案执行和现场管理等五个阶段。
3.1 勘探与评价在油田开发方案编制之前,需要对目标油田进行勘探与评价。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质储量评价、油藏特征分析等内容,通过对油田的全面了解,为后续的开发方案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3.2 开发方案初步设计在勘探与评价阶段的基础上,制定油田的初步开发方案。
这一阶段需要综合考虑油田的地质特征、储量分布、开发成本等因素,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开发方案。
3.3 方案论证与审定初步设计的方案需要经过论证和审定,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论证的内容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评估,通过专业人员的集体研讨和评审,最终确定可行的开发方案。
3.4 方案执行方案执行是将论证审定的开发方案付诸实施,包括设备采购、施工建设、生产调试等环节。
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保证开发进程的顺利进行。
3.5 现场管理方案执行后,需要进行现场管理,对油田开发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及时调整方案,确保油田的安全、高效开发。
4. 关键步骤油田开发方案编制的关键步骤包括:4.1 确定开发目标和要求根据油田的地质特征和开发要求,明确开发目标和各项要求。
油气田开发方案

油气田开发方案油气田开发方案是在油气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油藏工程、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地面建设工程的充分研究后,使油气田投入长期和正式生产的一个总体部署和设计。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油气田地质、储量计算、开发原则、开发程序、开发层系、井网、开采方式、注采系统、钻井工程和完井方法、采油工艺技术、油气水的地面集输和处理、生产指标预测及经济分析、实施要求等。
在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开发阶段后,需要根据具体要求编制油田开发调整方案。
油气井的钻井技术地下油气资源通常都埋藏在地表以下几百、几千,甚至近万米深的各种岩层内。
为了勘探开发这些油气资源,必须从地面或海底建立一条条直达地下油气藏的密闭通道。
这种细长的密闭通道,有的与地面垂直,有的要定向弯曲伸向不能垂直钻达的油气藏,有的还要在油气藏内沿一定方向水平或弯曲延伸。
这就在地下的三维空间内,构成了直井、定向井、水平井井或多分支井等多种形态的油气井。
因此,钻井工程是勘探开发地下油气资源的基本手段,是扩大油气储量和提高油气田产量的重要环节。
它主要包括钻井、固井、完井和测井等多种工程技术,涉及地质学、岩石矿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力学、机械工程、系统工程和遥感测控等各种学科。
油气井钻井工程中主要包括主要关键技术有井眼控制技术、井壁失稳和井下压力控制技术、高效破岩和洗井技术、钻井污染和油气层保护技术等。
在油气井工程中,完钻井深在4500~6000米的井一般称为深井,完钻井深超过6000米的井称为超深井。
目前世界上已钻成多口超深井,前苏联已钻达的井深为12200米,阿根廷海上一口大位移井的水平位移达11000多米。
中国南海东部石油公司1997年在南海东部海域钻成一口完井深度达9238米、水平位移达8062米的高难度大位移井。
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沿岸砂坝 微相
滩地砂 微相
泥质岩 微相
岩石剖面结构特征
岩性组合及电性特征
旋回类型
层理
厚层、薄层粉—细砂岩与
直斜线、小斜、
灰绿色、杂色泥质岩组合。
河道砂与下伏岩性呈突变
正旋回
微细斜层理、微 细交错层理。
或冲刷接触,自然电位呈钟
性,微电极呈箱状。薄层砂 与泥质岩互层,电测曲线为 锯齿状。
正旋回 复合旋回
三角洲外前缘相采用等厚对比的原则;对于三角洲内前缘
相席状砂采用等厚对比、分流河道砂不等厚对比原则;对
于三角洲分流平原相采取不等厚对比的方法,将宋芳屯油
田葡萄花油层原9个小层芳9细6-94--分芳96-为108井小1层2对比个横剖沉面图 积单元。
芳96-94井
芳96-94—96-108井小层对比横剖面图
宋芳屯油田北部 地区包括宋芳屯试验 区、祝三试验区、芳 707、芳17、芳6、 芳507等6个区块。 总体构造形态为北西 高南东低,西南低东 南高,断层较发育。
宋芳屯北部
2、沉积微相划分与组合
主要是根据开发井资料对油层进行细分与 对比,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划分沉积微相(绘 制沉积微相图),并对各微相进行精细描述, 同时分析不同沉积相带储层的含油性及物性 差异。
gbt19492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dzt0217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syt5367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syt5615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syt6167油藏天然能量评价方法syt6193稠油注蒸汽开发可采储量标定方法syt6219油田开发水平分级3开发调整区块地质特征再认识3
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3、阐述油层岩石表面润湿性、孔隙结构、粘土矿物、胶 结状况、地层温度的变化情况。
油田开发基础及开发方案

油田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对地下水和地表 水造成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类 用水安全。
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
油田开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气 ,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油田开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噪声污染, 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环保措施与建议
01
02
03
04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厚度和构造等特征。构造则是指地层在地质历史中受到的地球表面运动
的影响,包括褶皱、断裂等现象。
02
岩石类型与性质
油田的岩石类型和性质对石油的储藏和开采具有重要影响。常见的岩石
类型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等,每种岩石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物理
和化学性质。
03Βιβλιοθήκη 矿产资源与储量油田中的石油储量是决定其开发价值的关键因素。除了石油,油田中还
技术原理
稠油热采技术通过向地下注入热蒸汽或热水等热介质,使得稠油的 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强,从而更容易地被开采出来。
技术应用
稠油热采技术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稠油油气田开发中,包括加拿 大、委内瑞拉等地的重油开发。
04
油田开发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政策
1 2 3
环境保护法
油田开发必须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确保开发过 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符合法律要求。
层系设计、产能建设方案等。
开发方案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油田 的长期稳定生产和效益最大化。
开发井网设计
01
开发井网是油田开发的基础设施,包括生产井、注入井、观察 井等。
02
开发井网的设计需要考虑地质条件、油藏特点、采油工艺等因
素。
常见的开发井网类型包括直井、水平井、分支井等。
油田开发基础与开发方案

第一章油田开发基础及开发方案 (2)第一节油田开发方案的主要内容及资料准备 (3)一、油田开发方案的主要内容 (3)二、油田开发方案所需资料 (4)第二节田地质模型的建立 (5)一、地层 (5)二、构造 (5)三、储集层(分类、成因及储集性质、孔隙结构特征、形成条件及分布特征)5四、隔层及夹层 (6)五、油藏 (6)六、储量 (7)第三节储层精细地质研究 (7)一、储层精细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7)二、储层精细研究的特点和内容 (9)三、地质知识库和随机建模技术(前面已经介绍) (11)四、储层精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11)五、储层非均质表征及定量建模 (12)六、储层预测内容及方法 (12)第四节整装储量油田合理开发程序 (13)一、开辟生产试验区 (14)二、分区钻开发资料井 (15)三、部署基础井网 (15)四、编制正式开发方案 (16)第五节断块油田合理开发程序 (18)一、断块油田的地质特点 (18)二、断块油田的主要类型 (18)三、断块油田的合理开发程序 (19)第六节油藏驱动方式及开采特征 (20)一、弹性驱动 (21)二、溶解气驱动 (21)三、水压驱动 (21)四、气压驱动 (22)五、重力驱动 (23)第七节多油层油田开发层系的划分与组合 (24)一、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 (24)二、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 (25)三、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中应研究的问题 (26)四、油田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实例 (28)第八节砂岩油田注水开发 (28)一、油田注水方式 (28)二、选择注水方式的原则 (30)三、影响注水方式选择的因素 (30)第九节井网密度 (31)一、井网密度、合理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 (32)二、确定井网密度时要考虑的几个关系 (32)三、确定合理井网密度的几种简单方法 (33)第十节油田开发技术指标计算方法 (35)一、开发技术指标计算的数值模拟方法 (35)二、开发技术指标计算可供选择的模型 (36)第十一节油田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及选择 (44)一、经济评价的任务、原则和步骤 (45)二、经济评价的依据 (46)三、经济评价指标 (47)四、最优方案的选择 (49)习题 (50)同学们好!我叫夏惠芬,是油气田开发教研室的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含油构造经过初探,发现工业油气流以后,紧接着就要进行详探并逐步投入开发。
所谓油田开发,就是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试验资料,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油田,按石油市场的需求,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以提高最终采收率为目的,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产,使油田按方案规划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进行生产,直至油田开发结束的全过程。
一个油田投入开发,会给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开发油田必须依据一定的方针来进行。
开发方针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油田今后生产的经济效益的好坏与技术上的成败。
正确的油田开发方针应根据国民经济对油田工业的要求和油田开发的长期经验总结制订出来。
开发方案的编制不能违背这些方针,否则就会给油田开发本身带来危害,而使国家资源蒙受损失。
油田开发必须依据一定的技术方针来进行,在制订油田开发技术方针时要考虑的因素为:①采油速度,即以什么样的速度将地下的原油采出==即年产油量占油藏可采储量的百分比;②油田地下能量的利用和补充;③采收率的大小;④稳产年限;⑤经济效果;⑥工艺技术。
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但有时又是相互矛盾的。
应该根据国内外油田开发的经验和国家的能源政策,制订出科学的油田开发方针,并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不断补充和完善。
一个油田在明确的开发技术方针指导下,要想进入正规的开发,必须编制好油田开发方案,即依据油田开发的基础知识,对油田的开发程序、开发方式、层系划分、注水方式、井网密度、布井方式及经济指标等各因素进行充分的论证、细致的分析对比,最后制订出符合实际、技术上先进、经济上优越的方案。
油田在明确的开发方针指导下,进入正规的开发过程,该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和开发试验等。
(2)开发设计和投产,其中包括油层研究和评价、全面部署开发并网、制订射孔方案和方案的实施。
(3)方案的调整和完善: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油田开发的中心环节。
必须切实地、完整地对各种可行的方案进行详细制订、评价和全面的对比,然后确定出符合实际、技术上先进、经济上优越的方案。
本章将围绕油田开发方案,着重论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非均质多油层整装储量油田和断块油田的合理开发程序;多油层油田开发层系的划分;油藏驱动方式及特征;砂岩油田的注水开发;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等问题。
第一节油田开发方案的主要内容及资料准备一、油田开发方案的主要内容在编制油田开发方案之前(准备工作),必须对物探(主要搞清地下构造)、钻井、录井、取心、测井、分析化验各项工作取得的成果,进行综合地质研究,编制各种地质图件,并根据所钻详探井、评价井、资料井及必要的试验区的井所录取的静态资料和试油试采的动态资料,研究开发区的静态地质特征及动态反应情况,从而编制出正式开发方案,以指导开发区全面进行开发。
在正式开发方案中必须对以下的油藏工程问题加以研究。
1)分层系开采的油藏要合理划分与组合开发层系;2)不同开发层系经济合理的井网密度;3)油藏的驱动方式及油井的采油方式;4)生产井的合理工作制度;5)需注水开发的油藏,还要确定不同层系的合理注水方式,注水井的合理工作制度及最佳注水时机;6)保持压力水平;7)合理采油速度,预测稳产年限及最终采收率;8)对断块油田,分开发单元研究其静、动态特征及各单元油藏工程技术对策;9)对低渗透油田,要研究裂缝方位与井网优化配置和采用水平井整体注水开发裂缝性低渗透油藏;10)对于稠油油田需研究热采问题;11)12)以上问题的研究完成之后,就要提出开发方案实施的要求和步骤、开发设计井位图和完编制油田开发方案需大量的静、动态资料,对开发区掌握情况越多,编制的开发方案越符合该区的实际状况,在编制一个区的油田开发方案时需要以下资料:1.通过地震资料分析,用钻井、取心、地球物理测井及试油等手段,要掌握开发区地层、构造、油层、储层、隔层与夹层、油藏类型、地质储量等静态特征方面的资料。
2.通过室内物理模拟研究,掌握岩石润湿性,油、水相对渗透率,水敏、速敏、酸敏,水驱油微观特征,常温、常压及高温、高压下流体的物性参数等方面的资料。
3.用测试资料回归可以得出不同油藏,不同区块或不同砂岩组的压力和深度、温度和深度关系曲线,从而判断油藏的压力系统和温度系统,并由油层中部深度求得原始地层压力及原始油藏温度的数值。
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及测井曲线解释资料,分析开发区域的初始油饱和度及其变化规律。
4.利用试油试采井,取得单井日产油量的数值,并掌握其产油量、压力、含水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采出(油、液)指数与生产压差随含水的变化和产出油的含硫、含蜡、密度及凝固点。
而对于要进行注水开发的油藏通过试注要掌握注入量随注入压力变化规律及5.射开程度对生产的影响,③油层厚度和渗透率比值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及采收率影响的⑶渗油藏总之,在开发方案设计之前,对油藏各方面的资料掌握得越全面越细致,做出的开发方案就会越符合实际,对某些一时弄不清楚开发方案设计时又必需的资料,则应开展室内试验和开避生产试验区。
油田开发的对象是油藏,为了从油藏中更好地采油,就必须对油藏本身的一些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掌握油田的地质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石油在地层中生成、运移,又保存在地层中,因此研究石油必须研究地层。
岩层定义:组成地壳的层状岩石地层的定义:指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形成时代,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
主要包括沉积岩、沉积变质岩、混合岩和部分岩浆岩。
研究地层时主要分析地层的接触关系、地层年代、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及地层岩性的描述。
例如通过对某油田2、3井区测井曲线解释,该区地层自上而下钻遇有新生界第四系、第三系;中生界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古生界石炭系和奥陶系。
接触关系为整合、假整合和不整合。
目的层三叠系钻厚286.5~415m,可分为上、中、下三个统,油层发育在三叠系中、上统。
中统和上统为三个自下而上岩性由粗到细的正旋回沉积,各旋回的细段岩性为灰色、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透镜体,是良好的隔层和盖层,油层均集中发育在各旋回的粗段,其岩性为浅灰、灰褐色砂砾岩和砂岩。
三叠系上旋回细段底部有3~8m的含铀泥岩,电性特殊,电阻曲线低值,自然伽二、构造构造的定义:组成地壳的各类岩石,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及其地质成因上的联系。
构造地质的任务,就是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在空间上分布的形态、成因和规律。
岩石具有塑性,受力后可以弯曲褶皱。
主要有:褶皱构造:指具有塑性的岩石,受力后弯曲褶皱的一种地质构造形态,常见的背斜、复背斜、向斜、复向斜。
断裂构造:指岩石受力发生断裂之后的构造型态。
岩性构造:指岩石物性的变化后的构造型态。
三、储集层分类、成因及储集性质、孔隙结构特征、形成条件及分布特征)我国油田储集层以碎屑岩为主(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及辽河油田),而灰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层较少(华北油田)。
1.碎屑岩,孔隙是储油空间和流动通道,单一的孔隙介质2.灰岩和碳酸盐岩,孔隙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是油流通道,一般为孔隙-裂缝双重介质。
含油的储集层即油层。
类型:①具有工业性开采价值;②通过开采技术的提高,可以转化为具有工业价值的油层;③根本就没有开采价值。
依据沉积的旋回性、标准层、油层物性、油水系统、流体性质、隔层条件及电性特征,可以对油层进行详细的对比和划分。
某油田三叠系油藏通过细分层对比,三个油组分为4个砂岩组10个小层,其结果见表1-1。
(page4)通过油层对比在油层组基础上分为砂岩组,然后在砂岩组基础上分为小层。
在对油层进行研究时,要阐明油层的沉积相、油层物性、分布面积、厚度、有效厚度以及组成油层岩石的岩性。
关于储层精细地质研究的特点、内容、技术、理论和方法详见四、隔层及夹层隔层及夹层对油气田开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层系划分,分采分注。
对隔层及夹层的研究主要论述其岩性、物性、厚度分布及性质,有关内容在此不详细阐述。
五、油藏油(气)藏的定义:指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油(气)聚集。
研究油藏的压力系统、流体性质、油水界面、油藏类型研究。
例如某油田2,3井区三叠系油藏纵向油水关系复杂,具有四套油水系统,各套油水系统无论控制条件,还是流体性质、油水界面深度都有较大的差异,构成了不同的油藏类型。
按圈闭成因和油水分布关系,该区可以划分为三种油藏类型:1)Ⅰ油层组为构造边水油藏。
构造控制油藏的形成,高部位为油,水分布在边缘。
LN2井试采Ⅰ油层组,短期内在其它地区Ⅰ油层组普遍产生压降,最大为2.25MPa,表明边水虽有一定能量,但边水不活跃,水体范围小。
2)Ⅱ油层组为岩性构造底水油藏。
油藏西部主要受岩性控制,东部受构造控制。
3)Ⅲ油层组为岩性构造底水油藏。
油藏受构造控制流体按重力分布,底水与Ⅱ油层组相比,底水能量和水体体积相对较大。
油藏分类:按圈闭成因,可以划分构造油气藏(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构造裂缝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古潜山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岩性尖灭、透镜体油气藏)等,按油水分布关系有边水油藏,构造底水油藏等。
六、储量在建地质模型时,必须对储量加以说明,确定计算储量的方法和储量参数,还要计算溶解气储量和可采储量。
第三节储层精细地质研究一、储层精细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为了使油田经济有效地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以搞清油田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目标所进行的储层定量化精细研究。
储层研究概况起来有三个大的方面,①即沉积体系的研究(包括沉积相,沉积与剥蚀的过程,沉积事件序列、沉积过程等)、②储层非均质性(包括各种断裂构造)、③成岩作用的研究,其核心是储层的非均质性。
对一个油藏而言储层非均质性大体可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油藏规模的沉积相及造成的层间非均层性;第二层次是油层规模的沉积微相及砂体切叠和相变关系;第三层次是砂体内韵律性、沉积结构构造等非均质性;第四、第五层次则是岩芯及孔隙规模的非均质性。
特点是由粗到细,由宏观到微观。
目前,国内外对盆地及油藏规模的储层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技术,第二至第五层次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也已做了大量定性到半定量的研究。
在我国,开发早期阶段的储层研究技术已日臻成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已形成了一套半定量到定量化的陆相储层沉积模式。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各个油田都开展了储层沉积微相的研究,②地震储层横向预测和模式识别技术已广泛用于早期评价阶段的储层研究,③总结了一套成岩模式,④发展了一套地质统计技术及三维地质模型软件,⑤探索了裂缝定量预测的方法,⑥已开始将国外热门的层序地层学方法用于陆相盆地的沉积体系和地层对比研究中,⑦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储层概念模型和静态模型建立的方法和技术。
然而到了开发中后期和三次采油阶段,这些研究已不能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所涉及的问题,是从较宏观的第一、二两个层次非均质所形成的剩余油逐渐进入到比较微观的第三至第五层次非均质所形成的剩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