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指南

合集下载

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规范标准[详]

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规范标准[详]
专业整理
word 格式文档
2.3.9 储层敏感性............................................................................................................................24 2.4 油藏 ......................................................................................................................................................26
2. 油藏地质特征 ............................................................................................................................................. 9 2.1 地层 ........................................................................................................................................................ 9 2.1.1 地层层序 .................................................................................................................................. 9 2.1.2 小层对比 ................................................................................................................................12 2.2 构造 ......................................................................................................................................................12 2.2.1 构造解释 ................................................................................................................................12 2.2.2 断裂系统 ............................................................................................................................... 12 2.2.3 构造形态 ................................................................................................................................13 2.3 储层 ......................................................................................................................................................14 2.3.1 岩石学特征............................................................................................................................14 2.3.2 沉积相研究............................................................................................................................15 2.3.3 储层分布 ................................................................................................................................18 2.3.4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19 2.3.5 成岩作用 ................................................................................................................................21 2.3.6 储层物性参数解释..............................................................................................................21 2.3.7 储层非均质性 .......................................................................................................................22 2.3.8 地应力及裂缝研究..............................................................................................................24

油气田资源的开发设计方案

油气田资源的开发设计方案

油气田资源的开发设计方案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油气田资源的开发设计方案,以帮助实现高效、可持续的资源开发。

2. 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简单而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利用LLM 的专业知识,独立做出决策,并确保所有引用的内容都可以确认。

3. 开发策略
为了实现高效的油气田资源开发,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
3.1. 环境评估
在开发油气田资源之前,我们将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以确定
资源开发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这将有助于制定合适的环境保护措施,并确保资源开发过程的可持续性。

3.2. 技术应用
我们将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应用来提高资源开发的效率和安全性。

这包括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生产技术和监测技术,以最大程度地
提高油气田的开采率。

3.3. 合作伙伴关系
我们将积极寻求与可靠的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以共同开发
油气田资源。

通过与专业的合作伙伴合作,我们可以共享资源、技
术和经验,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和降低风险。

3.4. 法律合规
我们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合规性。

我们将寻求法律专家的建议,并在决策过程中避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4. 结论
通过采用上述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我们可以实现高效、可持续的油气田资源开发。

这将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影响,并确保合法合规的开发过程。

我们期待通过这份开发设计方案实现良好的开发结果。

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指南

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指南

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指南——2004年中国石油出版社出版第一章油田概述一、油田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1)说明油田的地理位置(包括盆地、构造单元)、行政归属、地理环境及油田区域范围油田,并附油田地理位置图。

(图1—1-1)2)简要说明油田所在地区的地貌类型、特点和平均海拔高度。

3)简要说明油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季节特点,列出当地气象资料。

参考表1—1—1。

4)河流与水源。

简要说明当地主要河流、湖泊类型、大中型水利设施及蓄水排灌情况、地下水深及水质矿化度.5)简要说明油田所在地的岩石类型和下列不良的工程地质情况:湿陷性黄土、膨(冻)涨土等的级别,岩溶、流沙、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分布等。

6)说明国家或当地地方对环境保护与生态的要求。

气象资料表表1—1—1注:上表视资料收集情况而定二、交通运输、电力及通讯1)简要说明当地铁路、公路、水运、航运(或机场)等概况及它们到油田的距离。

2)简要说明当地供电网络及供电能力,目前在线负荷和剩余负荷。

3)当地地方通讯网、油网机构组织及设施、容量、规模及运行情况。

第二章当前油田开发准备工作概况第一节油田勘探简史说明油田勘探简史,其中包括:①。

油田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工区范围、区域地质背景及油气富集规律;②.油田勘探开始的年份、经历的阶段、重大勘探部署;③。

发现井产油的时间、油层以及试油工作制度、压力、日产量,并说明探明地质储量等。

第二节油田勘探程度及取得的资料一、地震工作量油田范围内所做过的二维、三维地震工作量、测网密度及做过的处理和结果。

简要说明物、化探工作量及其它地质勘探工作量.二、钻井及钻井工程情况1)统计已钻探井、评价井、开发资料井的基本情况,并列出各井的基本数据,参考表2—2-1。

说明目前的井网密度,即井数/km2。

××油田完钻井基本数据表表2—2—1注:当井数较多时,可将该表作为附表。

2)说明已钻各井使用的钻机类型、钻头类型、各次开钻的钻具组合及它们的使用情况,评价地层岩石的可钻性等,同时说明已钻井井身结构、完井方式、各钻井参数及井斜情况等。

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方法简介

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方法简介

2.油藏开发方案的基本内容
包括: 油藏工程设计 钻采工程设计 地面工程设计 经济评价
(1)油藏工程设计
1) 油藏描述和建立地质模型 • 主要内容:构造、储集层、储集空间、流体渗流物理特性、压力和温度 系统、驱动能量与驱动类型。 • 目标:通过油藏描述建立符合油藏实际的准确的地质模型,以此作为油 藏工程设计的基础。 2) 评价或核算地质储量,计算可采储量 • 包括:使用的计算方法、参数的确定、划分的储量级别及计算结果。
(4)经济评价
主要包括勘探开发投资、油气成本及单位能耗、 生产建设投资评价,开发方案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对比 及选择等,并进行各项经济指标的汇总。
3.油田开发方案优选
在油藏工程、钻采工程及地面工程等专业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经 过综合技术经济分析和全系统优化,最终确定油藏开发方案,并提出 实施要点。 油藏开发方案追求的目标是经济效益好,采收率高。为此,方案 优化的原则应当是: ① 争取收回建设投资后,留有尽可能多的可采储量; ② 可以利用或部分利用天然能量开采的油藏(或区块),要利用天然能 量,尽早回收投资; ③ 对一个油区要考虑一定的稳产期、高产期; ④ 单个油藏及有接替储量的区块,稳产期长短不作为方案选择的标准; ⑤ 具备高速开采条件的油藏,应根据油藏条件、市场状况确定开采速度; ⑥ 开发初期利用天然能量开采的油藏,初期不建注水工程; ⑦ 不建或少建备用机组及设施(可预留扩建位置)。
(2)钻采工程设计
在油藏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油藏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编制钻采 工程设计。主要包括: ① 选择钻井类型;直井、定向井、水平井或丛式井等。 ② 根据储集层评价和岩心分析资料,选择油层以上及油层井段的钻井 液体系,保证在上部地层安全钻进的同时保护油层。 ③ 根据开采方式、油井产量(包括开发后期采液量)、注水要求、采 油工艺及增产措施等要求选定套管尺寸及强度,然后确定套管程序、 井身结构及注水泥工艺。 ④ 选择完井方式 根据油藏类型、储集层岩性及原油性质,确定套管射孔、割缝衬 管、砾石充填或裸眼完井等方式。

【油藏工程】1.05油田开发方案报告编写

【油藏工程】1.05油田开发方案报告编写

三、油藏工程设计
开发设计原则、层系划分与组合、开发方式(驱动方式)的选择、井网和井距及开 采速度的确定、油田开发指标预测及经济评价。
1、油田开发设计原则
少投入、多产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并根据当时、当地的政策、法律和油 田的地质条件,制定储量动用、投产次序、合理采油速度等开发技术政策,保持 较长时间的高产、稳产。
(4)划分沉积相带,描述沉积类型、砂体形态、砂体分布状况 等。
(5)分层组描述储集层埋藏深度、储层总厚度、砂岩净厚度及 有效厚度、单层层数、分布状况、单层砂岩厚度及有效 厚度。
2、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
(1)有效孔隙度、渗透率、原始含油饱和度、压缩系数、 导热系数。
(2)非均质性描述,包括层间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 层内非均质性。
济、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热力开采。
2、油田开发指标预测及经济评价
设计多种生产方式的对比方案,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各方案开采10年以上开发 指标。
计算各方案的经济指标,分析经济效益敏感因素。 综合评价各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筛选出最佳方案。
四、钻井、采油、地面建设工程设计
钻井工程:合理的井身结构,钻井液、完井液,射孔方案。 采油工程:采油工艺生产方式,配套的工艺技术。 地面建设工程:油、气、水计量精度,并对注入剂质量提出具体指标。
2、开发简历:开发阶段描述,分天然能量,低、中、高、 特高含水阶段。每个阶段的生产指标,以及采取的相 应的主要对策。
3、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平面、层间、层内的矛盾、井 网适用性、水淹状况、剩余油分布特征。
4、主要采取的措施:根据问题提出措施,具体的实施内容。
5、支持基础:实施前的准备,过程的检测,实施安排。
五、油田开发方案实施要求

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模板

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模板

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模板——获奖作品第一章油田概述一、油田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1)说明油田的地理位置(包括盆地、构造单元)、行政归属、地理环境及油田区域范围油田,并附油田地理位置图。

(图1-1-1)2)简要说明油田所在地区的地貌类型、特点和平均海拔高度。

3)简要说明油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季节特点,列出当地气象资料。

参考表1-1-1。

4)河流与水源。

简要说明当地主要河流、湖泊类型、大中型水利设施及蓄水排灌情况、地下水深及水质矿化度。

5)简要说明油田所在地的岩石类型和下列不良的工程地质情况:湿陷性黄土、膨(冻)涨土等的级别,岩溶、流沙、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分布等。

6)说明国家或当地地方对环境保护与生态的要求。

气象资料表表1-1-1注:上表视资料收集情况而定二、交通运输、电力及通讯1)简要说明当地铁路、公路、水运、航运(或机场)等概况及它们到油田的距离。

2)简要说明当地供电网络及供电能力,目前在线负荷和剩余负荷。

3)当地地方通讯网、油网机构组织及设施、容量、规模及运行情况。

第二章当前油田开发准备工作概况第一节油田勘探简史说明油田勘探简史,其中包括:①.油田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工区范围、区域地质背景及油气富集规律;②.油田勘探开始的年份、经历的阶段、重大勘探部署;③.发现井产油的时间、油层以及试油工作制度、压力、日产量,并说明探明地质储量等。

第二节油田勘探程度及取得的资料一、地震工作量油田范围内所做过的二维、三维地震工作量、测网密度及做过的处理和结果。

简要说明物、化探工作量及其它地质勘探工作量。

二、钻井及钻井工程情况1)统计已钻探井、评价井、开发资料井的基本情况,并列出各井的基本数据,参考表2-2-1。

说明目前的井网密度,即井数/km2。

××油田完钻井基本数据表表2-2-1注:当井数较多时,可将该表作为附表。

2)说明已钻各井使用的钻机类型、钻头类型、各次开钻的钻具组合及它们的使用情况,评价地层岩石的可钻性等,同时说明已钻井井身结构、完井方式、各钻井参数及井斜情况等。

油田中长远开发规划编制的内容及方法

油田中长远开发规划编制的内容及方法

二、储量信息数据
2、信息来源
•新增探明储量报告 •可采储量标定报告
•未开发储量评价报告
•分油田年度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动用数据公报 •动用储量、可采储量公报 •分年储量管理年报(13张开储表) •.........................
二、储量信息数据
3、油田储量管理数据库—DJ(共有11个表,288项数据)
(主要数据项:孔隙度范围、渗透率范围、砂体形态等)
油藏流体性质 (DAB04)- 42个数据项
(主要数据项:原始含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地面 原油黏度等)
一、油藏地质参数信息数据
3、主要用途 一是宏观把握油田地质与开发基本特征; 二是为划分油藏类型提供依据; 三是反映油田开发的主要对策及技术难度; 四是为开发潜力评价提供参数依据。
一、油藏地质参数信息数据
2、信息来源
油气藏基本数据(DAB01)-54个数据项
(主要数据项:圈闭类型、驱动类型、油气藏类型等)
构造要素数据 (DAB02)- 51个数据项 DA-静态数据
42张表,1157个数据项
(主要数据项:构造类型、闭合高度、闭合面积等)
储层要素数据 (DAB03)- 90个数据项
它通过对五年规划前两年跟踪分析,根据出现 的新情况、新问题,得到的新认识,对后三年规划 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新形势、新目标的要求。 在五年阶段规划的基础上,每年要根据油田开 发现状和对油田生产需求,编制油田年度计划。
中长远规划
滚动调整规划
年度计划


油气田中长远开发规划编制工作流程图
前期准备
规划编制 规划初审
二、储量信息数据
1、主要信息内容
包括探明储量、控制储量、动用储量、可采储量等。

油田开发组织设计方案

油田开发组织设计方案

油田开发组织设计方案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油田开发组织的设计方案,以确保开发过程的高效和顺利进行。

本设计方案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组织结构、沟通渠道、决策流程和资源管理。

组织结构为了有效管理油田开发项目,建议采用以下组织结构:1. 高层管理团队:由项目经理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项目的整体策划和决策。

2. 功能部门:包括工程部、采购部、财务部等,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3. 项目团队:由各个职能部门的成员组成,负责具体工作的执行和协调。

沟通渠道为了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信息流动,建议采用以下沟通渠道:1. 定期会议:高层管理团队和项目团队应定期召开会议,以分享项目进展和解决问题。

2. 项目报告:每周或每月,由项目经理向高层管理团队提交项目报告,包括工作进展、风险评估和资源需求等。

3. 内部通讯:通过内部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方式,进行日常沟通和信息分享。

决策流程为了确保决策的及时性和合理性,建议采用以下决策流程:1. 问题识别:任何成员发现问题时,应立即向项目经理报告。

2. 问题评估:项目经理会评估问题的影响程度和紧急性,并决定是否需要高层管理团队的介入。

3. 决策层审批:对于重大决策,高层管理团队将就相关事项进行讨论和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资源管理为了充分利用和管理项目资源,建议采用以下方法:1. 资源规划:项目经理应根据项目需求和资源情况进行合理的资源规划,并确保资源的及时调配。

2. 资源监控:项目团队应定期监控和评估资源使用情况,及时调整资源分配以适应项目的变化。

3. 资源优化:项目经理应不断寻求优化资源利用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总结本设计方案为油田开发组织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包括组织结构、沟通渠道、决策流程和资源管理等。

通过良好的组织设计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将能够确保油田开发项目的高效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指南——2004年中国石油出版社出版第一章油田概述一、油田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1)说明油田的地理位置(包括盆地、构造单元)、行政归属、地理环境及油田区域范围油田,并附油田地理位置图。

(图1-1-1)2)简要说明油田所在地区的地貌类型、特点和平均海拔高度。

3)简要说明油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季节特点,列出当地气象资料。

参考表1-1-1。

4)河流与水源。

简要说明当地主要河流、湖泊类型、大中型水利设施及蓄水排灌情况、地下水深及水质矿化度。

5)简要说明油田所在地的岩石类型和下列不良的工程地质情况:湿陷性黄土、膨(冻)涨土等的级别,岩溶、流沙、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分布等。

6)说明国家或当地地方对环境保护与生态的要求。

气象资料表表1-1-1注:上表视资料收集情况而定二、交通运输、电力及通讯1)简要说明当地铁路、公路、水运、航运(或机场)等概况及它们到油田的距离。

2)简要说明当地供电网络及供电能力,目前在线负荷和剩余负荷。

3)当地地方通讯网、油网机构组织及设施、容量、规模及运行情况。

第二章当前油田开发准备工作概况第一节油田勘探简史说明油田勘探简史,其中包括:①.油田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工区范围、区域地质背景及油气富集规律;②.油田勘探开始的年份、经历的阶段、重大勘探部署;③.发现井产油的时间、油层以及试油工作制度、压力、日产量,并说明探明地质储量等。

第二节油田勘探程度及取得的资料一、地震工作量油田范围内所做过的二维、三维地震工作量、测网密度及做过的处理和结果。

简要说明物、化探工作量及其它地质勘探工作量。

二、钻井及钻井工程情况1)统计已钻探井、评价井、开发资料井的基本情况,并列出各井的基本数据,参考表2-2-1。

说明目前的井网密度,即井数/km2。

××油田完钻井基本数据表表2-2-1注:当井数较多时,可将该表作为附表。

v1.0 可编辑可修改2)说明已钻各井使用的钻机类型、钻头类型、各次开钻的钻具组合及它们的使用情况,评价地层岩石的可钻性等,同时说明已钻井井身结构、完井方式、各钻井参数及井斜情况等。

3)说明已钻各井使用的钻井液类型、分层段钻井液配方、主要性能、处理和维护方法。

4)说明已钻各井的钻井和完井过程中的复杂情况及处理,如喷、塌、漏、卡等情况。

5)说明已钻各井的钻井技术经济指标、钻井成本及单项费用(或定额)。

三、取心、测井、分析化验、试油、试采等资料1)统计取心资料:包括取心井数、累计取心筒数、总进尺(m)、总心长(m)、平均收获率、含油岩心长(参见表2-2-2)。

油田钻井取心统计表表2-2-2项目井号层位筒次进尺(m)心长(m)收获率(%)储集层岩心长(m)含油岩心长(m)注:当井数较多时,可将该表作为附表。

2)测井说明已有探井、评价井、开发资料井所采用的测井系列。

列出其相应的测井内容,对应用的测井系列作出评价。

说明各种录井资料,如气测录井、岩屑录井及录井综合图。

3)分析化验按井分层统计地质实验分析化验项目及其样品数(参见表2-2-3),按不同层位统计开发实验分析项目及其样品数(参见表2-2-4)。

4)测试、试油及试采统计中途测试、完井测试、试油、试气、系统试井及井数、井次、层次,其中单试层数、合试层数、产油层数、油水同层数、水层层数;试采井数、试采层位,试采时间等。

统计结果列于表2-2-5。

××油田分层岩芯分析地质化验项目统计表表2-2-3注:当井数较多时,可将该表作为附表,该表可统计总的结果。

××油田开发试验项目统计表表2-2-4速敏水敏盐敏碱敏相渗油水油气气水驱替试验长岩芯水驱气驱流体试验油气水总计注:当井数较多时,可将该表作为附表,该表仅汇成总表。

5)采油工艺实验统计已做的采油工艺技术实验项目,如酸化、压裂、液氮助排、气举、防砂、防腐、防蜡等实验。

油田测试、试油工作量统计表表2-2-5油井序号层位厚度/层数日期方式结论[注]:方式是指包括DST、FMT、RFT、常规试油、系统试井、试采等方式。

四、开发准备阶段录取资料工作的评价说明开发准备阶段录取资料是否可以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是否还需要补取必要的资料及第三章油藏工程设计第一节构造及断裂特征一、地震资料品质评价一、构造描述构造类型、形态、倾角、闭合高度、闭合面积、构造被断层复杂化程度,构造对油藏的圈闭作用等,参见表3-1-1。

油藏构造要素表表3-1-1层位高点闭合幅度(m)闭合等高线海拔(m)长轴(km)短轴(km)长短轴之比构造圈闭面积(km2) 埋深(m)海拔(m)根据油田具体情况附油田分层组或主力层组顶面构造图(图3-1-1),比例为1:10000或1:25000,图中标明含油和含气外缘与内缘、构造断裂、所有钻开油藏的井、各级储量界限。

报告附缩小的构造图。

分级描述断层性质、条数、分布状态、密封程度,断层与圈闭的配合关系以及断层对流体分布、流体流动的作用,并附相关数据表,参见表3-1-2。

报告附主要断层的地震剖面。

油藏断层要素表(表3-1-2)断层编号发育层位断层分级断层性质断层走向断层倾向断层倾角断距( m )延伸长度( km )落实程度钻遇井号三、现今地应力和裂缝(裂缝发育油藏)1、现今地应力说明地应力测试方法,对现今地应力状况进行描述,确定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方向和大小,可能的话附地应力分布纲要及玫瑰图。

2、裂缝描述利用岩心观察和测井方法描述裂缝性质、产状及其空间分布、密度(间距)、开度、裂缝中的填充矿物及填充程度、含油产状、裂缝与岩性的关系等。

分析裂缝组系、级次及形成序次。

要严格区分天然裂缝与人工诱导缝。

利用铸体薄片、荧光薄片等确定微裂缝的分布及其面孔率。

可附岩心观察的裂缝描述记录表(见表3-1-3)。

××油藏裂缝描述记录表表3-1-3井号项目××井××井××井层位岩芯数顶深芯长岩性岩芯特征面描述性质要素倾向倾角裂缝描述裂缝顶深相对倾向倾角投影长中心距开度基块基块几何形态裂缝面性质其它孔隙类型注:当井数较多时,可将该表作为附表,该表仅汇成总表。

第二节地层一、地层层序描述油田范围全套地层的地质时代、岩石组合、厚度变化、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沉积旋回性及标准层等,对于影响钻井及地面流程建设的特殊地层、岩层如异常高压层、膏盐层等要加以特别描述,附油田钻遇地层简表,参见表3-2-1。

油田钻遇地层简表表3-2-1地层层位厚度( m ) 岩性简述接触关系地震反射层及标准层界系统组群符号二、油层划分以岩心资料为基础,以测井曲线形态为依据,充分考虑层间接触关系,结合沉积相在垂向上的演变层序,在区域地层层序划分和含油气层系划分的基础上,将含油气层段划分为不同稳定分布范围的旋回性沉积层段。

在此基础上结合隔层条件,压力系统,油气水系统划分油层层组直到小层。

1)描述标志层及辅助标志层岩性及电性特征,建立不同方向的油气层对比标准剖面。

2)对比油气层组并描述油层组厚度在平面上的变化规律,对比砂岩组并对砂体分布、油层分布进行描述和评价。

报告附地层划分小层对比表(参见表3-2-2)和油田地层对比剖面图、油田油层段小层对比剖面图。

(要求附比例尺)油田小层划分对比结果表表3-2-2层组砂岩组小层××井××井××井井段m 层厚m 井段m 层厚m 井段m 层厚m3)确定隔层岩性、物性条件,分别描述层组之间隔层及砂组内小层之间的隔层厚度分布,小层之间若上下连通无隔层的井,在相应的层位应给予标明,附油田层组间隔层厚度统计表(见表3-2-3)。

油田油层组间隔层厚度统计表表3-2-3隔层-间-间-间-间-间井号各井平均第三节储层一、储层岩性1、储层岩石组成及成岩作用分层描述储层岩石的矿物组成、杂基、胶结物及其含量,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粘土矿物分析等描述储层所经历的成岩作用及所处成岩阶段,分层详细描述随埋深增加颗粒接触关系,粘土矿物、胶结物、含量变化及对孔隙度的影响。

见表3-3-2—表3-3-6。

油田储层岩石矿物分析表表3-3-2层位统计井数样品数石英 ( % ) 长石 ( % ) 岩屑 ( % ) 备注油田胶结物平均含量表表3-3-3层位样品数杂基胶结物 ( % )泥质含量( % )样品数方解石高岭石硬石膏黄铁矿菱铁石绿泥石方佛石水云母油田砂岩颗粒磨圆度统计表表3-3-4层位样品数及频率棱—次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次棱角状次棱角—次圆状样品数频率 ( % )油田粒度结构参数统计表表3-3-5层位样品数粒度中值 ( mm ) 平均粒度 ( mm ) 标准偏差偏度尖度油田储油层段粘土矿物含量表表3-3-6层位泥岩 ( % ) 砂岩 ( % )K S I C I/S K S I C I/S 注:K—高岭石,S—蒙脱石,I—伊利石,C—绿泥石,I/S—伊蒙混层。

二、沉积相1、岩石相根据岩心观察归纳岩石相类型,描述不同岩石相颜色、沉积结构、沉积构造、生物构造等,对各自沉积条件作出初步判别。

岩石相的划分尽可能与储层质量相统一(表3-3-1)。

油田不同沉积相带分析表表3-3-1层位相亚相微相剖面厚度m砂岩厚度m占砂岩总厚度 ( % )砾岩砾状砂岩含砾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2、沉积背景及沉积物源结合区域岩相古地理背景,通过古生物及岩矿标志反演古气候特征及变化、沉积岩地化参数反映沉积时的氧化还原条件,通过岩石相、岩石轻、重矿物成分等在平面上的变化反映物源方向。

3、沉积相分析根据沉积背景、沉积物源、岩石相、地震相组合描述,综合分析划分沉积微相,建立油田沉积相剖面及沉积模式,报告附岩相柱状图(3-2-1)和岩相沉积模式图(3-2-2)。

并分油组作出平面微相展布图。

(3-2-3)三、储层厚度分布三、油层物性1、油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根据取心井的岩心分析资料,对储层分层进行统计孔隙度及渗透率,并根据岩电实验数据及水分析资料,建立测井解释模型,分层计算储层孔隙度及渗透率、含油饱和度。

并附分层物性参数表,见表3-3-7。

油田分层物性参数表表3-3-7层孔隙度 ( % ) 渗透率 ( 10-3m2 ) 含油饱和度 ( % )位岩心分析测井解释选值岩心分析测井解释选值岩心分析统计法测井解释选值块数孔隙度井层数孔隙度块数渗透率井层数渗透率块数含油饱和度含油饱和度井层数含油饱和度报告应附各种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关系交绘图,如孔隙度与声波时差关系图、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图、含油饱和度与孔隙结构关系图等。

2、覆压条件下孔隙度、渗透率的变化按岩心室内实验求取岩石压缩系数或按经验公式计算覆压条件下孔隙度、渗透率的变化,并附相应的关系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