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创新改变生活》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话题。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创新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发挥创新精神。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创新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创新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方法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来进一步启发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创新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挥创新精神的热情。

3.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创新的意义和价值2.如何在生活中发挥创新精神3.创新实践的方法和技巧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过程和效果。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创新实践,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和挑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创新案例和实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创新实践的活动和任务,让学生参与其中。

3.准备教学课件和辅助材料,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创新的短片,引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和思考。

短片可以展示一些创新的场景和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魅力。

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好的创新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具体内容和效果。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等形式,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创新案例进行分析。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创新点、创新的过程和效果,以及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巩固(5分钟)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让其他学生对这些结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创新改变生活 教学设计

创新改变生活 教学设计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一、学科核心素养:二、课标要求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对于本节课有如下要求:“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另外在课程目标中,也强调了对于学生“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三、教材分析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包括两个目题的内容:第一目“感受创新”,主要介绍了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创新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都可以创新,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第二目“创新引擎”,主要介绍了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改革开放攻坚克难关键期更需要改革创新,创新使人民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相对丰富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也经常会有很多创新之举,时常能够“感受创新”,但对创新不完整的认识,可能会让他们觉得不会搞发明创造就意味着自己没有创新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和生活圈的不断扩展,学生们已经具备了通过生活案例分析创新作用的能力,但是对于将创新驱动发展上升到战略层面,理解起来相对较难。

活动七:讨论探究1.呈现材料: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不仅影响着世界、推动中国走向富强,也改变了国内老百姓的生活。

2.呈现“一带一路发展蓝图”3.呈现材料商贸: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让海淘种类更多,价格更低廉;交通:国际航班的选择面更多,价格更优惠,而在不远的将来乘坐高铁去欧洲游玩、看球赛也不再是梦;旅游:签证便利化让人们可以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教育:留学变得更轻松,培训更趋国际化;文化:沿线各国的电影、歌舞剧给人们带来不同于好莱坞的感受。

讨论:改革与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它们有什么作用?结论: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课堂小结谈谈你的收获:说说本节课自己学到的印象最深刻的知识是什么,最大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请与大家分享。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2.1《创新改变生活》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不仅仅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贴近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创新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创新的内涵和作用理解不深,需要通过实例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创新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探讨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创新的含义,认识到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创新现象,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创新的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创新的概念和内涵。

2.创新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3.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现象和作用。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以便进行分析讲解。

2.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3.准备PPT,以便进行课件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创新现象,如智能手机、网上购物等,引导学生关注创新,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如高铁、支付宝等,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具体表现。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对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案例,从不同角度阐述创新的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教材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1创新改变生活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1创新改变生活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知道创新对个人、社会发展及国家的意义。

2.理解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培养创新习惯,提高创新能力。

3.感受创新带来的变化,逐步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观念,培养创新精神,立志做创新型人才。

教学重点:创新对个人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创新发展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科技发展。

教学难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科技发展。

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教学方法:采用“学、探、测”模式教学;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解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多媒体显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图片,表明创新让生活更美好,引入课题创新改变生活。

一、感受创新多媒体显示:各种小创意小发明图片,请学生们欣赏。

将废旧物品重新利用,不仅有助于环保,而且充满创新乐趣。

利用废旧轮胎养花、旧饮料瓶改造成墙壁装饰品。

这些创新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生活。

说一说:在生活中,你有过哪些利用废旧物品的创意?用旧衣物制作成抱枕、储物袋、购物袋等;用茶叶盒作笔筒;用旧塑料改造成花瓶、花盆;将吃海鲜剩下的贝壳加工成工艺品等。

说明生活处处有创新。

归纳生活处处有创新的表现及影响。

由鲁班发明锯的故事,说明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是创新。

由一滴智慧成富豪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故事,说明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也是创新。

多媒体显示图片:用废旧的花生壳,瓜子壳做成装饰画,用塑料瓶做成花瓶养花养草,用废旧光盘做成墙上的装饰品,用废旧书和报纸做成笔筒,卫生纸筒用作集线器等.说明创新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司马光砸缸,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获诺贝尔奖感言。

说明创新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

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归纳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探究与分享一:情境一:我能用新方法解这道数学题;情境二:我和同学走进社区,通过“微心愿墙”帮助居民实现小愿望;情境三:我给家人做了一道新菜,他们可开心啦!情境四:跟乐队的伙伴儿一起给老歌配新曲,挑战真大呀!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案)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案)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案)一. 教材分析《创新改变生活》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单元第一节课的主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创新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但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认识到创新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认识到创新对生活的影响。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材。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创新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创新产品,如智能手机、共享单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典型的创新案例,如淘宝、微信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的创新之处,以及创新对生活的影响。

最新《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2篇

最新《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2篇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努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观念;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立志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能力目标:通过感受创新,提高对创新的认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尽自己的力量推动创新发展。

知识目标:知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创新”展开学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激励人人皆可创新。

本框《创新改变生活》主要强调创新的作用及必要性,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生活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创造着人们的生活,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同时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为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努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创新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米家电已经成为我国国产一个优秀的家电品牌。

“小爱同学,请打开电视”,
“小爱同学,空调调到25度”当你拥有一个小爱同学和一套小米家电,并且它们都联网了,你就可以直接通过小爱同学操控它们了,而且是非常便捷的语音操控。

比如让扫地机器人扫地、让电视播放你想看的节目、开/关灯、烧水、煮饭等一系列操作。

想一想:“智慧生活”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科技创新已经悄然进入到我们每个家庭,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创新这个话题。

(二)讲授新课
1.感受创新
教学环节1:材料分析,创新理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改变生活》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创新现象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创新的内涵和作用认识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引导和讨论来进一步拓展思维。

此外,学生对于案例分析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2.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对生活的改变和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创新的概念和作用;2.创新如何改变生活;3.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创新的力量;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创新案例,制作PPT;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3.准备创新实践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创新案例,如手机支付、共享经济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创新?创新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案例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创新是如何产生的?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创新的概念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个创新实践任务,如设计一款实用的学习工具。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创新点,并动手制作。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让大家互相评价、学习。

2.1 创新改变生活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1 创新改变生活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2. 创新对生活的意义探究活动 2:问题探究多媒体呈现:变废为宝我有招每个家庭中都有一些使用之后的废旧物品,比如旧衣服、家用旧油壶、淘米洗菜的废水、洗衣服的废水等,我们可以将它们变废为宝,进行二次利用。

教师总结:生活处处有创新。

我们要有创新意识,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这样我们就能在创新中激发潜能、超越自我,让生命充满活力。

多媒体总结:创新对生活的意义(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思考问题:(1)对于家中的旧衣服、旧油壶等,你将如何进行二次利用?(2)你认为还有哪些生活废旧物品可以进行二次利用?(3)通过变废为宝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请与大家分享。

要求:认真观察图片并思考,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讨论探究。

通过活动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理解创新对生活的积极影响。

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④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⑤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延伸拓展,生活链接探究活动7:小小辩论会多媒体呈现:“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 Dartmouth 学会上提出的。

从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 AI。

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创新。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一说:
1、手机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
2、使用手机让我们生活有什么不同?
3、这得益于什么的功劳?
教师总结:科技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创新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
(一)创新来源于生活
1.图片展示:剥莲子的“锤莲籽套环”、多功能家用侍花器、环保扫把、简易乡村山泉来水管疏通器;雨天夜行不方便,在伞上装上LED灯,通过红外感应原理控制灯的照明;人工模拟雌黄脊竹蝗的声音,诱使雄蝗达到指定区域灭杀……让人印象深刻。

2.想一想: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哪里?
3.教师总结: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生活。

生活处处有创新。

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二)创新无处不在
1.活动探究一:寻找创新
2.思考:(1)说说你自己创新故事或发现的创新事物?
(2)创新给我们个人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3.教师讲述:(1)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2)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3)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人人都可以创新(学生例举老师补充)
(三)尝试创新
1.【思考】你发觉生活中还有哪些不便或困难需要解决,你有好的点子或创新么?
2.教师再次点题:创新无处不在,我们都是创新者。

3.辩论赛:分成小组围绕“创新只是满足个人兴趣,与大众的幸福生活有无关系”进行辩论。

4.教师归纳: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创新既满足了个人兴趣,也让大众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创新也为人类文明,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创新是引领发展动力。

目标导学二:创新引擎
(一)呼唤创新
1.阅读教材第17页“探究与分享”。

中国有哪些创新?学生例举,老师呈现。

2.思考:你如何理解“创新作为中华文明深厚的内蕴……将成为推动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
3.教师讲解:(1)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

蒸汽机的改良、电力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出现,推动时代的车轮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创新发展
(二)重视创新
1.小组互动:结合材料和视频分析:
(1)作为中国民族品牌的华为和中兴遇到了什么挑战?
(2)他们怎么应战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3)他们的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2.共同总结:(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实施创新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三)改革创新
1.阅读教材第18-19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

从深圳的发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师生共同总结:(1)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2)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中国正走在通往强国富民的创新路上。

4.阅读教材第19页“拓展空间”。

5.围绕以下辩题,在班级举行辩论会。

正方辩题: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总有一天会超越人类智能。

反方辩题:不管人工智能如何发展,都不可能超越人类智能。

提示:反方辩题是正确的。

6.作业布置:了解三次产业革命对人类的贡献。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创新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理解。

知道了创新无处不在,人人都可以创新,创新发展和改革创新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围绕创新展开,感受创新和创新引擎,重点是创新的重要意义。

对创新的感受容易接受,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容易理解,学习创新的重要性,最好要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典型例子,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圳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来学习。

本节课有两个辩论,要注意有所区别,不要用一样的方式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