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化学基础B复习全解

合集下载

《工程化学基础B》题集

《工程化学基础B》题集

《工程化学基础B》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B. 反应速率常数只与反应本身和温度有关C.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D.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2.在标准状况下,下列哪种气体的密度最大?A. 氢气B. 氧气C. 氮气D. 二氧化碳3.下列哪种溶液呈酸性?A. NaClB. NaOHC. HClD. NaHCO₃4.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氧化剂在反应中被氧化B. 还原剂在反应中被还原C. 氧化剂具有还原性D.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5.下列哪种化学键既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又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A. 离子键B. 极性共价键C. 非极性共价键D. 氢键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只与反应本身和__________有关。

2.在原电池中,电子从__________极流出,经过外电路流向__________极。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酸溶液中,pH值越小,说明该酸的__________越强。

4.配合物中,中心原子或离子与配体通过__________键结合。

5.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是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共12分)1.请解释什么是“同分异构体”。

2.请简述“勒夏特列原理”。

3.请解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和“还原”的含义。

四、解答题(每题6分,共18分)1.写出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2.简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并以NaCl为例进行说明。

3.阐述共价键和离子键的主要区别,并各举一个例子。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1.已知25℃时,某弱酸的电离常数为1.0×10⁻⁵,求该弱酸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

2.将0.1mol/L的NaOH溶液与0.1mol/L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值。

工程化学基础(童志平主编)复习要点及习题解答PPT文档80页

工程化学基础(童志平主编)复习要点及习题解答PPT文档80页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工程化学基础(童志平主编)复习要点及 习题解答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工程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分析

《工程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分析

《⼯程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分析《⼯程化学基础》习题答案(仅供参考)第⼀章习题参考答案1. P H=123.941kPa; P o2=61.9705kPa2. ⑴ P H2=60.021kPa; P o2=14.985kPa; P N2=5.994kPa⑵ P 总=81 kPa(3) X H2=0.741 ; X O2=0.185 ; X N2=0.0745. (1) F N2=75kPa; P o=75kPa(2)F N2=37.5062kPa;P o2=112.4938kPa(3)P总=243.0632kPa6. ( 1)硫蒸⽓的摩尔质量:65.2230(2)硫蒸⽓的化学式为:S2第⼆章习题参考答案1. 是⾮题:⑴(-);⑵(-);⑶(-) ;⑷(-);⑸(-); (6)(+ ) 。

2. 选择题:⑴(c);⑵(d) ;⑶(a);⑷(c) ;⑸(d) o3. (1) △ U=150kJ; (2) △ U=-250kJ; (3) △ U=450kJ; (4) △ U=975kJ。

4. (1)W=-3.10kJ; (2) △U=37.53kJ o5. (1)9.75kJ;⑵ 0kJ; (3)8.11kJ; (4)0kJ o6. 可获得肌⾁活动的能量为17.86kJ7. △ rHmp298.15K)=-16.73kJ.mol-110. (1)-1366.8kJ.mol-1; (2)-429.82 kJ.mol-1.11. (1)-153.89 kJ.mol-1; (2)-82.89 kJ.mol-1第三章参考习题答案1. 是⾮题(1)(-);⑵(-);⑶(+);⑷(-);⑸(-);⑹(-) o2. 选择题:(1) (c);⑵(b) ;(3)(b);⑷(c) o3. 填空题:(1) △ rHm B —增⼤;△ rSm B —增⼤;△ rGm B —基本不变;K 0 —减⼩;v(正)—增⼤,v(逆)—增⼤多⼀些。

工程化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化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第语文五•选章修\第中国二小说节欣练赏•(习配人题教版)◆
1. (1) B D (2) C 2. Ks=2.29*10-13 3. AgI沉淀生成,可能后有AgCl沉淀
[Ag] =8.52*10-11 无沉淀产生 4. [OH-] =3.98*10-10 pH=5.3 5. NH4Cl>H2O>NH3.H2O 6. c> b> a> d 7. [Ag]=7*10-6 [py]=0.8 [Ag(py)2]+=0.1
◆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人教版)◆
工程化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仅供参考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第语一文•章选修练\中习国小题说欣赏•(配人教版)◆
1. (1) × (2) × (3) √ (4) √
2. (1) C D (2) C (3) B D
3. 反应进度 ξ mol
4. 2 相 1相 AgCl沉淀 2相 分层 3相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第语文四•选章修\第中国二小说节欣练赏•(习配人题教版)◆
6. (1) <0 (2) >0 (3) <0 (4) <0 7. △rGm =△rGm θ=91.38 kJ/mol T>980.58K
T=980.58K 8. T=2128.9K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第语文四•选章修\第中国二小说节欣练赏•(习配人题教版)◆
1. (1) × (2) √ (3) × (4) × (5) × (6) √ 2. (1) H2O(s) <H2O(l) <H2O(g)

化学工程基础复习提纲

化学工程基础复习提纲

化学工程基础复习提纲第1章绪论 ● 三传一反 ● 单元操作 ● 能量衡算● 单位制和单位换算第4章 传热● 传热机理、传热方式● 热传导:傅里叶定律、平壁热传导、圆筒壁热传导傅里叶定律:平壁热传导:(单层) (多层)圆筒壁热传导:(单层)(多层)● 对流传热:牛顿冷却定律、理解利用传热膜系数的经验公式计算方法t dQ dAn λ∂=-∂()21t t A Q -=δλ11111n n n ii i i t t t tQ R b A ++=--==∑∑12211221ln 1)(2ln )(2r r t t l r r t t l Q λπλπ-=-=∑=+-=-=-=-=3111343323221211ln 1)4(2ln 1)4(2ln 1)3(2ln 1)2(2i i i ir r t t L r r t t L r r t t L r r t t L Q λπλπλπλπn t A Q q ∂∂-==λd d 有效膜δt()w Q A T T α=-()w Q A t t α=-传热计算:能量衡算、总传热速率方程、总传热系数能量衡算:单位时间热流体放出的热量=冷流体吸收的热量总传热速率方程:(1)(2)基于换热器管外表面积Ao 的总传热系数:(3) L d A o o π=t tAt 1T 2 T 1 t 2tAt 1T 2 T 1逆流并流2m t KA Q ∆=第5章 传质基础● 单相中的传质:了解分子扩散(费克定律)、对流扩散 ● 两相间的传质:双模模型气膜传质速率方程:液膜传质速率方程:第6章 吸收● 气液相平衡关系:亨利定律及其应用● 总吸收速率方程: 气相总吸收速率方程:液相总吸收速率方程:总传质系数和膜传质系数的关系:Ex p e=mx y e =mXY e =)()()(eA A Y A eA A y A eA A G A Y Y K N y y K N p p K N -=-=-=)()()(A eA X A A eA x A A eA L A X X K N x x K N c c K N -=-=-=(),N =A G A A i k p p -)()()(,,,A i A X A A i A x A A i A L A X X k N x x k N C C k N -=-=-=)()(,,i A A Y A i A A y A Y Y k N y y k N -=-=自然界中传递过程的普遍关系:=过程的推动力过程传递速率过程的阻力。

大一工程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图

大一工程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图

大一工程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图工程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大一工科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

它涵盖了很多的知识点,包括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等。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门学科,我总结了一份大一工程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图,希望对大家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一、物理化学1. 热力学-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过程- 熵、焓、自由能等基本概念- 热力学循环-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2.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条件- 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计算- 酸碱平衡等3. 电化学- 电解质- 电极反应- 电解电池- Faraday定律- 电解水等二、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 结构与性质- 烃类、醇类、醛酮类、羧酸类等的命名与性质- 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与性质 -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与机理2. 有机合成- 重要有机反应- 化学反应机理- 手性化合物- 有机合成策略等三、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 周期规律- 元素分类- 化学键与价态- 元素的重要性质与应用2. 无机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 配位键理论- 硅酸盐与无机酸碱等四、实验室技能1. 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常见安全知识- 实验室常见事故与处理方法2. 实验操作- 基本实验仪器与操作- 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 常见实验技巧与注意事项以上只是大一工程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图的一部分内容,每个知识点都涉及了很多细节和专业名词。

通过学习和熟悉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建立起工程化学的基础框架,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学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我们还可以通过做一些相关的实验来加深理解和应用。

实验室技能的掌握对于我们未来的工作和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大一工程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图是帮助我们系统、全面地掌握工程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复习,我们可以提高对工程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都能够善用这一工具,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工程化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ppt课件

工程化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ppt课件

5f
6s
是否存在
×

×



主量子数
×
2
×
3
5
6
角量子数
×
0
×
1
3
0
轨道(个数)
×
1
×
3
7
1
最多可容纳电子数 ×
2
×
6
14
2
7
1. 22Ti: 3d24s2 (2)
22Ti4+ : 3s23p6 (0)
24Cr: 3d54s1 (6)
24Cr3+ : 3s23p63d3 (3)
28Ni: 3d84s2 (2)
28Ni2+ : 3s23p63d8 (2)
29Cu: 3d104s1 (1)
29Cu2+ : 3s23p63d9 (1)
2. (1) 24Cr: 1s22s22p63s23p23d54s1
(2) 3d54s1
(3) 3s23p63d3
3. 11Na: Z’=2.2 14Si: Z’=4.15 17Cl: Z’=6.1 4. Ca >Ti >Mn > Ga >Fe >Co >Br
c(CO)=0.067mol/L
14
1. (1) × (2) √ (3) × (4) √ 2. (1) c (2) a 3. Fe3+>Cu2+ >Fe2+ 4. Cl2>KMnO4>K2Cr2O7 5. (1) K θ=3.05 (2) c=0.075 6. (-) Pt / Fe3+, Fe2+ ∥ Ag+/ Ag (+)
17

工程化学基础B讲课课件简单版

工程化学基础B讲课课件简单版
B
Δn(B) = B
ΔrHm -ΔrUm = ( Bg ) RT
B
qV/ = qV,m
qp/ = qp,m
qp - qV = ( Bg ) RT
B
注:△rHm为摩尔反应焓变 重要结论:判断一个化学反应的qp与qV大小,首先看方程式中 有无气体产生或消耗,然后比较方程式两边气体计量数总和的 大小。
21

1.2.4 功 w a、定义: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的其他形 式传递的能量。 b、特点:1) 功不属于状态函数; 2) 功分为体积功和非体积功。体积功:在一定 外压下,由于系统的体积发生变化而与环境交 换的功。例:等压p下:w = -pΔV=-p(V2-V1) 3) 功的数值有正、负之分:正值表示系统得 功;负值表示系统失功或系统对外做功(以系 统为研究对象) 4) 单位:焦耳(J)
19

1.2.2 热力学能U(内能) a、定义:系统内部各种形式能量的总和,包括分子 动能、势能及电子运动的能量等等。 b、特点:1) 热力学能属于状态函数,具有状态函数 的特征(①状态一定,其值一定;②殊途同归,值变相 等;③周而复始,值变为零) 2) U的数值只与温度、质量有关;


3) 无法也没有必要确定热力学能的绝对值,只涉及其 变化量Δ U。

27
2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 2.2 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和化学平衡 2.3 化学反应速率
28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
2.2.1 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
a、自发反应:在给定条件下,不需要外力作用 下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例:不靠外力帮助,下面哪些过程可自动发生? A. 石头从山顶向下滚到山脚。 B. 石头从山脚向上滚到山顶。 C. 高温物体将热传递给低温物体。 D. 低温物体将热传递给高温物体。 结论:凡是自发反应均是使系统向能量降低的 方向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共轭酸) pH pK a lg c(共轭碱)
溶液中的化学
缓冲溶液的选择 缓冲溶液
HCO2H/NaOH
CH3CO2HCH3CO2Na NaH2PO4-Na2HPO4 NH3· H2O -NH4Cl
共轭酸碱对
HCO2H-HCO2– HAc - Ac –
H2PO4 – HPO42– NH4+ - NH3
或写成: Δr Gm = Δr Hm – TΔr Sm
称为吉布斯等温方程 在标准状态时,由指定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的纯物质 时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叫做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 函数: f Gm,常用单位为 kJ. mol-1 。
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以 r Gm表示,对应于一般反 应式,计算公式为: r Gm (298.15 K) = B f Gm,(B, 298.15 K)
溶液中的化学
弱酸及其共轭碱或弱碱及其共轭酸所组成的溶液具 有一个重要性质,该溶液的 pH值在一定范围内不因 稀释或外加少量酸或碱而发生显著变化,即对外加 的酸和碱具有缓冲能力,这种溶液称作缓冲溶液。
以HAc和NaAc的混合溶液为例: NaAc == Na++ AcHAc(aq) = H+(aq) + Ac-(aq) 系统中大量HAc、Acˉ存在,使H+相对较少。当溶液中加入少量 强酸时,H+与Acˉ结合生成HAc,使H+的浓度保持基本不变。 若往系统中加入少量强碱,则H+与OH-结合生成H2O,使HAc解 离平衡右移, HAc的浓度减少,而H+的浓度仍保持基本不变。
gG(s) + dD(g),
( pD / p ) d r Gm (T ) r Gm (T ) RT ln b (cB / c )
化学反应原理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rGm(T) = 0,则热力学等温方程式可写成
eq rGm (T ) r Gm (T ) RT ln ( pB / p )vB 0 B
nE 当T=298.15K时: lg K 0.05917 V
电化学
三、电极电势
电极电势。用符号:(氧化态/还原态)表示。 原电池两电极的值大小(高低)不同,其差值
即为电池的电动势E。
组成原电池的每个电极都有一个电势,称为
E= φ(正极)- φ(负极)
电化学
国际上统一(人为)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φ 为零
B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的标准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
(1) 对应于反应通式,计算公式为: r Gm(298.15K)= g f Gm(G,s, 298.15K) + d f Gm (D,g, 298.15K) - a f Gm (A,l, 298.15K) - b f Gm (B,aq, 298.15K)
a(氧化态)+ne-
b(还原态)
a
RT [c(氧化态) /c ] ln b nF [c(还原态) /c ]
T=298.15K时:
0.05917 V [c(氧化态)/ c ] lg n [c(还原态)/ c ]b
a
电化学
五、电极电势的应用
氧化剂和还原剂相对强弱的比较 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的衡量
nE 可由公式: lg K 求得 0.05917 V
溶液中的化学
一、酸碱的概念
酸碱电离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
共轭酸碱概念

质子
+

(质子接受体)
(质子给予体)
溶液中的化学
二、酸碱离子平衡与pH值的计算
一元弱酸和一元弱碱 HAc(aq) == H+(aq) + Acˉ(aq)
{c(H ) / c } {c(Ac ) / c } K a (HAc) c(HAc) / c
对于一元弱酸 对于一元弱碱:
c(H ) ca K a c c
c(OH ) K b c c
溶液的酸度(H+离子浓度)常用pH值表示, pH = –lgc(H+/c ), 溶液的碱度(OHˉ离子浓度)可用pOH表示。
从热力学的化学反应等温式中,可得到下式:
RT [c(产物) / c ]b EE ln nF [c(反应物) / c ]a
上式称为电动势的能斯特(W.Nernst)方程
电化学
已知K 与rGm的关系如下:
r Gm RT ln K
而 ΔrGm = -nFE
nFE 可得: ln K RT
化学反应原理
五、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的反 应进度来定义反应速率υ
对于化学反应
0 vB B
B
1 d υ V dt
υ 的 SI单位:mol· dm-3 · s-1
化学反应原理
质量作用定律:对于元反应(即一步完成的反应)反 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对于通式: A + bB
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电池反应: Cu2++Zn→Zn2++Cu
正极反应:
负极反应: 电势: 电极名:
Cu2+ +2eZn - 2e-
Cu 还原反应
Zn2+
氧化反应
Zn—低, Cu—高 Zn—负, Cu—正
电化学
二、原电池热力学
ΔrGm=w'max= -QE = -nFE ΔrGm= -nFE 或 ΔrGm = -nFE
热化学
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反应热有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之分
摩尔反应热指当反应进度为1 mol时系统放出或吸 收的热量。
热化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
封闭系统,不做非体积功时,若系统从环境吸 收热q,从环境得功w,则系统内能的增加ΔU (U2 – U1)为:ΔU = q + w
体积功(W)与非体积功(W’)
熵是状态函数,具有加和性
化学反应原理
比较物质的标准熵值大小的一些规律:
(1) 对于同一种物质: Sg > Sl > Ss (2) 同一物质在相同的聚集状态时,其熵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 S高温>S低温 (3) 对于不同种物质: S复杂分子 > S简单分子
(4) 对于混合物和纯净物: S混合物 > S纯物质 对于物理或化学变化而论,几乎没有例外,一个导致气体 分子数增加的过程或反应总伴随着熵值增大。即: S > 0;如果气体分子数减少,S < 0。
pKa
3.75 4.75
7.21 9.25
缓冲范围
2.75-4.75 3.75-5.75
等外压过程中,体积功w= – p 外(V2 – V1) = – pΔV
热化学
焓 (H= U+ PV)
是状态函数,但不能知道它的绝对数值。 ΔH = H2 – H1 在数值上,等压热效应等于焓变,等容热效应等 于热力学能变。
热化学
热力学标准态
气体物质的标准态:标准压力p 下表现出理想 气体性质的纯气体状态 溶液中溶质B的标准态是:标准压力p 下,质量 摩尔浓度为b (1.0mol.kg-1),并表现出无限稀溶液 中溶质的状态; 本书采用近似c =1.0 mol.dm-3) 液体或固体的标准态是:标准压力p 下的纯液 体或纯固体。
gG + dD
若为元反应,则反应速率方程为
υ = k{c(A)}a . {c(B)}b
k 称为速率常数 各反应物浓度项指数之和(n = a + b )称为反应级数
化学反应原理
Ea / RT k Ae 阿仑尼乌斯方程:
若以对数关系表示
Ea 1 1 Ea T2 T1 k2 ln ( ) ( ) k1 R T2 T1 R T1 T2
(H /H2 ) 0V

利用标准氢电极,在298.15K时标准状态(活 度a=1,压力p=100kPa)下测得一系列氧化还 原电对的电极电势为标准电极电势。
φ 代数值与电极反应中化学计量数的选配无关
φ 代数值与半反应的方向无关。
电化学
四、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
对于任意给定的电极,电极反应通式为
应当指出,虽然物质的标准熵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只要温 度升高没有引起物质聚集状态的改变时,则可忽略温度的影响, 近似认为反应的熵变基本不随温度而变。即
r Sm ( T ) ≈ r Sm ( 298.15 K )
化学反应原理
二、吉布斯函数变
对于等温过程: G = H – TS ΔG = ΔH – TΔS
rGm (T ) RT ln K
r Gm (T ) RT
ln K
化学反应原理
四、化学平衡移动
因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反应从原来的平衡状态转变到新的平衡 状态的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吕•查德里(A. L. Le Chatelier) 原理: 假如改变平衡系统的条件之一,如浓度、压力或温度,平衡 就向能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
溶液中的化学
三、缓冲溶液和pH值控制
同离子效应
在弱酸的溶液中加入该酸的共轭碱,或在弱碱的溶液中 加入该碱的共轭酸,使得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度大大下降 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如HAc的水溶液中,
HAc(aq) = H+(aq) + Ac-(aq)
加入NaAc,由于NaAc = Na++Acˉ
使得HAc解离平衡向左移动,HAc的解离度降低。
化学反应原理
熵是状态函数,反应或过程的熵变 r S,只跟始态和终态有关, 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 rSm (或简写为 Sө) ,其计算及注意点与 r Hm 的相似,分别为: r S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