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设计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设计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堂探究式的美术鉴赏课。

通过欣赏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不同作品的内容、造型、色彩及地域的特点,启发学生去探究、学习现实主义的美术;通过考察、查阅、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作品赏析,增强学生对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理解能力。

通过观察、欣赏对我国美术曾经产生重要影响的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一些经典作品。

分成“现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农民的歌者──米勒”“荒诞讽刺者──杜米埃”“承前启后的雕塑大师──罗丹”四部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初步掌握欣赏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及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增强对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关注。

难点:理解和掌握的各种具体欣赏方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学生需要查找和搜集课本所选作品和相关背景的学习资料,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一些经典作品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过不少收藏在卢浮宫的委拉斯贵支的 作品。
《画室》的全名叫《画家的工作室——一个现实的寓意,概括了我7年来艺 术生活的情况》。画家的立意在于展示自己从1848年以来的艺术创作生涯,并寄 寓一种意味深远的社会哲理。画家把7年来对生活和思想有影响的朋友和他曾经 画过的模特儿集中画在一个画面上。另外还集中了上流社会各个阶层的形象,表 现一个法国社会的缩影。
思想者——罗丹
思想者”的创作出自 于《地狱之门》, 1888年,《思想者》 第一次在哥本哈根展 出,名字叫做《诗 人》。1889年,这尊 以《思想者--诗人》 为名的石膏像,在莫 奈--罗丹巴黎连展中 展出。从此以后, 《思想者》成为唯一 的名字
杜米埃作品欣赏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
天空晴朗。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因为是逆风行使,所以帆没有张起来。
库尔贝《打石工》
历史背景
①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激化,鼓吹的“自由”“平 等”“博爱”未得到实现②科学发展和唯物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促使人们用客观的眼光观察世界、研究社会现实③艺术家对浪漫 主义强调主观情感、主观理想的抒发,忽视脱离社会现实表示不 满。
特点
1.对过去热衷表现的神话和历史题材不感兴趣,注重表现现
自命不凡,又热情奔放、慷慨大方,
从中学时代;就成为同龄朋友们心悦
诚服的领袖。1841年,他的父亲送他
到巴黎念大学,要他学习法律,但他
却立志做一名画家,在皇家美术学院
和贝桑松美术学院学习。当他23岁时
就已掌握了自己风格的主要因素。在
古代大师中,他最欣赏17世纪西班牙
画家委拉斯贵支的技巧,专心地临摹
库尔贝
画面中一对正在地里 劳动的农民夫妇,听 到了远处教堂传来的 钟声,他们便放下农 活,低头默默祷告。 画面上虽然看不清他 们面部的表情,但他 们对宗教的虔诚则是 人们能够感受得到的。 黄昏时的暖色调使这 一沉寂的场面,显得 更加动人。人们似乎 也听到了远处教堂传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现实主义绘画》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现实主义绘画》

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第一课时现实主义绘画教学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年级:普通高中一年级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①了解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②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③初步掌握欣赏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二、内容结构:本课时按照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成就,分成“现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画家——米勒”两部分,另有现实主义的重要特点的总结。

三、重点:了解并掌握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能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

四、难点:现实主义美术与浪漫主义美术的主要区别。

教具资料:课件导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的这句诗,大概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吧。

它以强烈的对比,反差出了一种令人震撼的社会现实。

这是东方诗人以诗歌的方式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重要一课就是“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看看美术家用怎样的方式揭露、批判社会的现实。

新授:教师:那么同学们会疑惑,以前出现的艺术流派都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为什么突然之间出现了现实主义美术了呢?或说现实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19世纪中期的欧洲历史吧!(老师提示:1、工人运动:如,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意大利弗洛伦莎工人起义,说明矛盾依然存在,甚至在加深。

2、科学方面: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电子信息技术,如贝尔发明电话,库克和惠斯通1837年发明电报等)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学生回答:①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端也随之日益显露和激化,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积极鼓吹的“自由、平等、博爱”并未得到实现。

这就促使人们不得不开始用冷静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现实。

②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唯物主义思想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广泛传播,也促使人们打破传统的观念和幻想,开始用比较客观的眼光观察世界,研究社会现实问题。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感受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2、初步掌握欣赏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3、理解产生现实主义美术的社会原因。

感受西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代表作和代表人物。

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教学难点】:掌握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方法,理解产生现实主义美术的社会原因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背投)二、授新课: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追求生活的真实,欣赏欧洲现实主义美术,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板书)法国葬礼片段《奥南的葬礼》结合片子,画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可能的回答:真实、依据现实生活创作的、画面大。

肯定学生:这张画的作者库尔贝主张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绘画的题材。

欣赏作品《打石工》从两位人物衣着打扮和他们打石、搬运石块的动态来看,你能看出些什么?学生可能的回答:刻画仔细真实、贫困、劳动的沉重现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从作者经历分析作品成因转承语(略)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画家们《干草车》(背投)(局部放大)突出真实的表现大自然的美——尤其注重对于自然界光、色的描绘。

巴比松画派(背投相关风景画)学生感受体会。

转承语(略)类比欣赏《拾穗》《晚钟》(背投)具体分析画面中主要的色彩体现了画面怎样的氛围?画面的构图(PPT演示)能体现画面怎样的意境?一动一静的人物姿态又向我们表达了农民生活的什么?(繁重、劳累、淳朴、善良)学生参与分析《费加罗报》的评价是:在这三个突出于天空前的拾穗者后面,有民众暴动的长矛与1793年的断头台。

为什么当时的资产阶级会对这样的画面有如此的恐惧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现实的生活并不是由资产阶级所鼓吹的所谓“自由、平等、博爱”,通过刻画下层劳动人民的艰辛而贫困的生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虚伪。

再次揭示现实主义美术的成因。

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鉴赏与情景再现:
莱尔米特《收割的报酬》(油画,215×272厘米,1882年作,法国蒂埃里堡市政大厅藏)
卢梭《枫丹白露森林的入口》 (油画,142×197.5厘米,1849年—1850年作, 巴黎卢浮宫藏)
卢梭 《橡树》油画 64×100厘米,1850年—1852年作,巴黎卢浮宫藏)
柯罗《茂特芳丹的回忆》(油画,65×89厘米,1864年作,巴黎卢浮宫藏)
堂堂正正地坐在画面正中间的 库尔贝,以此突出艺术家具有 独立的人格和思想
库尔贝绘画主要 表现的对象,农民 工人、猎人牧师等
裸体女子代表库尔贝 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 ---赤裸裸的真实
代表无邪的眼睛
库尔贝在巴黎生活经常 来往的人物,在思想上 支持库尔贝的人
库尔贝《画室》 (油画,361×598厘米,1855年作,巴黎卢浮宫藏)
五、课后拓展
发现和收集 身边劳动者的美 用你能利用的方式记录下来
六、课后预习
预习本课第二部分: 以罗丹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雕塑
本节课结束!
授课教师:李轶勐
原题目:《现实的寓意,在某个方面决定了我七年艺术生涯的画室的内部》
库尔贝《奥南的葬礼》油画,315×668厘米,1850年作,巴黎卢浮宫藏)
库尔贝《打石工》 (油画,约213×312厘米,1849年作,原藏于德累 斯顿绘画陈列馆,现已被火烧毁,今只留复制品)
二、农村风景和农民生活
让-弗朗索瓦-米勒
• 构图分析——微课视频《拾穗者构图的秘密》
米勒《拾穗者》 (油画,83.5×111厘米,1857年作,巴黎卢浮宫藏)
米勒《晚钟》 (油画,55.6×66厘米,1859年作,巴黎卢浮宫藏)
米勒《拾穗者》 (油画,83.5×111厘米,1857年作, 巴黎卢浮宫藏)

第六课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第六课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第六课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一、说教材教学改革应该是依据教材,而不能依赖教材;不能没有欣赏,而又不能只靠欣赏。

应当补充教材内容,完善鉴赏方式。

为此,我增加了对《孟特芳丹的回忆》的鉴赏,因为作者柯罗是巴比松画派的著名画家,他搭建了从欧洲现实主义风景画到印象主义风景画之间的桥梁。

而这张画又是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中最经典的作品,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风景画近中远景的处理方法和柯罗的作品鉴赏。

难点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因为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二、说学情学生在初中学习过透视规律,但是,对如何表现近中远景,怎样处理画面内容,还是一知半解,而风景画的精髓就在于此。

要想得到美的享受,一是鉴赏作品,二是感受大自然,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

所以,只有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去设计教学,才能有效的发展其个性,提升其学识,才能终身受益。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三维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打破了以往的一节课当中鉴赏多件作品的教学方式,变为一节课只鉴赏一件作品。

因为,一件作品中的美术信息,足够学生学习的了,这些足以代表艺术家的一切,同时,也映象了一个时代、一种潮流。

为此,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写生练习,使学生掌握近中远景的表现方法。

2、通过鉴赏柯罗的作品,让学生走近大师,提高审美能力,完善艺术情感。

3、比较学生的作业与柯罗的作品,巩固表现技能,拓宽学科知识。

四、说教法:由于柯罗是风景画家,其作品是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如果用单调的室内鉴赏方式,会导致学生认知浮浅,记忆不牢。

所以我安排了学生室外写生练习,但是,如果用传统的先鉴赏后练习的方法,别说是学生,就是老师也觉得没有新鲜感了,在加上先受到大师作品的影响,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我设计了先练习后鉴赏的方法。

学生室外写生,能展现自我,表现自我,从大自然中主动地去发现美,去表现美。

学生室内鉴赏,能相互协作,达到互补,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_课件1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_课件1

在这一作品中所表现的主题是:人类正在无
穷的痛苦和深渊中挣扎。
思想者——罗丹
思想者”的创作出自 于《地狱之门》, 1888年,《思想者》 第一次在哥本哈根展 出,名字叫做《诗 人》。1889年,这 尊以《思想者--诗人》 为名的石膏像,在莫 奈--罗丹巴黎连展中 展出。从此以后, 《思想者》成为唯一 的名字
法国画坛经历了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发展,浪漫主义逐渐 地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具有进 步思想的艺术家认为艺术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提出了“为生 活为民众而艺术”的口号,产生了现实主义艺术思潮。
现实主义:原指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也有学者称之 为“批判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美术以法国为中心,影响 遍及全欧洲,乃至世界。直至现在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他的 艺术存在。
现实主义美术有哪些 特征?
(1)这几幅画都描绘了 什么内容,有什么不同?
(2)这几件作品描绘的画面 是作者本人亲眼所见的吗?
(3)这些作品当中的人物是真 实存在的吗?
《画室》 法国 库尔贝(1819——1877)
《维纳斯的诞生》意大利 波提切利 (1445_1510)
《自由引导人民》法国 德拉克洛瓦(1798——1863)
地狱之门——罗丹

这一大型雕塑原是罗丹为巴黎装饰艺术
博物馆的大门所作的装饰雕塑。他从但丁的
《神曲》得到启发,以其中的《地狱篇》为
题材,创作了一副人间地狱的画面,故将其
命名为《地狱之门》。共塑造了200多个人
物,全表现成裸体。因为在罗丹看来,表现
人及其思想感情,左右力量的是人体。这是
西方西方传统美术中的一种艺术语言。罗丹
1855年,库尔贝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并创办了一种 定期性的刊物,命名为《现实主义》(也译作写实主

第六课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第六课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叙述, 用 PPT 展示三张图片, 引出课题: 《浪 漫主义绘画与现实主义绘画》 , 二、 、教师引领 教师:观看作品《梅杜萨之筏》20 秒后回答问 题:在这幅作品中你看到了哪些内容? 教师:画家在描绘内容的时候是怎样组合人物 与背景的? 教师展示两幅作品,让学生感受哪幅给你视觉 的冲击力强?哪幅作品让你产生更多的想像空 间? 教师:这幅作品中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注意? 教师总结:浪漫主义特点。 一课时 三、学生小练习 教师:根据刚才鉴赏《梅杜萨之筏》的方法, 从画面的内容、构图、情感到细节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去鉴赏现实主义美术作品《拾穗》 。 四、合作探究 欣赏感受,深入探究 : 分别出示作品《自由引导人民》 、 《打石工》 活动要求:1、各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时代背 景、内容、构图、情感、细节)2、各组定一位 中心发言人 3、小组互评(质疑) 。 教师归纳。 五、知识拓展 浪漫主义绘画 PK 现实主义 分组讨论、 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 深入探 究的多种方法, 形 成结论。 通过小练习、 合 作探究让学生 掌握鉴赏美术 作品的方法。 通过学生回答问 题, 让他们归纳出 鉴赏美术作品的 方法: 内容、 构图、 情感、细节等。 学生观看图片, 思 考问题。 用 PPT 演示图 片: 以学生感兴 趣的一些经典 作品导入, 选取 适合本课主题 的图片引入课 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堂探究式的美术鉴赏课。

通过欣赏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不同作品的内容、造型、色彩及地域的特点,启发学生去探究、学习现实主义的美术;通过考察、查阅、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作品赏析,增强学生对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理解能力。

通过观察、欣赏对我国美术曾经产生重要影响的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一些经典作品。

分成“现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 农民的歌者──米勒” “荒诞讽刺者──杜米埃”“承前启后的雕塑大师──罗丹”四部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初步掌握欣赏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及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增强对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关注。

难点:理解和掌握的各种具体欣赏方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学生需要查找和搜集课本所选作品和相关背景的学习资料,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一些经典作品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PPT课件。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