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观后感
大国工匠观后感(15篇)

大国工匠观后感(15篇)大国工匠观后感1观看了央视新闻的《大国工匠》,令人深受教育,感人肺腑。
通过观看“大国工匠”们的超高技术和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感觉我的思想好像又重新回归到了正确的大上,大国工匠们虽然都是出生一般家庭,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出非凡的成绩。
我发现他们虽然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高凤林,是中国科技集团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机械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
作为焊接火箭“心脏”发动机的中国第一人,他焊接了40%的长征系列火箭的“心脏”;也是他将火箭发动机核心部件——泵前组件的产品合格率从20%提升到了92%,po解20多年未掣肘我国事业快速发展的难题。
此刻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不懈的,和他们奋斗的目标,我虽然是一名普通的选煤楼工,但我也要对我的工作做到认真负责,精益求精。
每传输一个都要认真的准确到位,决不能让每个岗位听错了而出现工作事故,保障安全的生产,而我也要确立自己的目标,我要做的就是去不断地进步,我也要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职业的完美,把我的本职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不断的去进步,以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来拓展人生的价值。
大国工匠观后感2《大国工匠》讲述的是八个工匠靠着他们自己的双手所缔造的神话。
他们早已经走到了职业技能的前端,但他们仍然努力地追寻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他们的专注和执着,缔造了一个个“中国制造”。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的公民,我们难道就没有工匠精神吗?还是说社会的浮躁,已经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大国工匠”的感人传奇故事和他们生动的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职业,脚踏实地,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能拓展人生价值观,寻得成功。
他们是一群成功的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靠上名牌高中和名牌大学,而是在于追求自己职业技能的完美,靠着他们自己的专注和努力,最后成为了国家级顶级技工,成为了一个他们职业领域里面不可缺少的领跑者!当前我们国家缺少这种工匠精神,需要用大量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大国工匠观后感(范文15篇)

大国工匠观后感(通用15篇)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国工匠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国工匠观后感1获得“伟大国家工匠”荣誉称号的十位工匠,以高超的技术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忠于职守。
无私,无私,常被人们誉为“德艺兼备”。
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反映了普通员工在普通岗位上取得的非凡成就,以及让人敬畏和感动的真实故事。
通常的叙述是岁月里无限追求的燃烧。
大国工匠纪录片展现了中国制造业领域代表人物追求完美和完善,以工艺为生命的“工匠精神”。
发扬光荣的劳动,宝贵的技能,创造了时代的伟大风尚,看《大国工匠》让我深受鼓舞、鼓舞和震撼,激发了大家的创业热情。
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学习自己的技能,脚踏实地,才是每个人的成功之路。
这些大国的工匠基本上都是在生产第一线奋斗的优秀工人。
他们的聪明、敬业和勤奋描述了一线工人的非凡工作。
他们为我们的时代和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让我们震惊和印象深刻。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他们的手艺,为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繁荣的幸福新邯郸而不懈努力!大国工匠观后感23月1号央视一套播出了20xx大国工匠颁奖典礼,我按时观看了整个过程。
看完之后满是欣喜和激动。
欣喜的是祖国的发展越来越好,尤其是航空航天、高铁等产业都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片。
十位工匠以及港珠澳大桥建设团队的事迹让我敬佩不已,因为他们都是来自施工生产一线和我们一样普通的生产者,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凡的业绩。
做为铁路建设的一份子,我特别关注了李万君的事迹,尤其是他面对动车组转向架焊接这一世界难题,用不服输的精神,历经上万次的实验,成功攻克了这一世界难题,“一枪三焊”法为“和谐号”动车组大规模生产扫清了障碍。
联想到我在工作中碰到不顺利的时候,常常“假装看不见绕道走”,李万君的直面困难勇于亮剑的精神最值得我学习。
《大国工匠》观后感(通用15篇)

《大国工匠》观后感(通用15篇)《大国工匠》观后感13月1日晚上8点,我收起前一日值班的疲惫,打起精神观看了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国工匠》栏目。
我敬佩这10位在自己国家不同行业领域干出卓越成绩的大国工匠们,我感动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出的每一步,付出的每一份艰辛和努力。
他们当中有为北斗导航等国家重点工程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天眼”射电望远镜装配人,有焊接火箭发动机和高铁的大师级人物、被誉为“世界带电作业第一人”的特高压带电检修工和我国第一代核燃料师,也有敦煌研究院文物修复保护专家,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和垄断的技术工人和扎根野外勘探一线和大漠油田的顶尖工匠。
他们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攻坚克难,有的几乎用一生都在为国家、为民族的事业和腾飞默默奉献着。
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祖国今日的自立自强,为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行业接班人。
从一名焊接绿皮火车厕所水箱、饮用水水箱的普通焊工成长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的李万军,他的父亲的一封家书成为了他以后在工作过程中不屈不挠、不断前进的动力。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记忆犹新“儿子,脏或累,活儿总得有人干,要让老百姓坐上世界上最好的高铁”。
我不禁想到自己,4月,我由白班岗位调至三班倒岗位值班至今,我从开始的业务“小白”逐渐成长为能胜任工作的铁路通信人。
虽然值班时常会很辛苦,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在一次次设备检修、故障(告警)处理和应急演练过程中不断磨练自己,积攒经验,坚信着自己所选择的铁路职业和一个合格铁路人应有的能力和责任。
《大国工匠》观后感220__年3月1日20点,黄大项目组织观看了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大国工匠20__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讲述了王进等10位不岗位的劳动者,靠着自己过硬的技术,灵巧的双手,过人的胆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追求着职业技能的完美,最终脱颖而出,为民谋福,贡献社会的故事。
获奖的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分别是:焊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技能专家高凤林;破解“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核心技术难题的焊工李万君;为“嫦娥探月”组配高精度射电望远镜的钳工夏立;特高压带电检修工王进;我国深部地质找矿钻探领跑者、高级工程师朱恒银;核燃料修复师乔素凯;年仅29岁的国防军工行业新一代技术工人陈行行;突破进口发动机生产线技术封锁的设备维修工王树军;实现石油工程技术重大革新的“油田土发明家”谭文波;用一生和时间赛跑、抢救国宝的86岁文物修复师李云鹤。
大国工匠观后感13篇

大国工匠观后感13篇大国工匠观后感1观看了央视新闻播出的《大国工匠》,令人深受教育,感人肺腑。
通过观看我国杰出的大国工匠的高超技术和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让人好像重新感到了思想正确回归的大路上。
大国工匠们出身一般家庭,却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在追求职业技能上,严格要求的是自己,追求的是技术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为我们在世界上,树立大国的中国制造和世界创新大国的名牌,带好了头和做出了杰出的榜样。
高凤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一点不漏的超高精度的密封,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他能将焊接技术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焊接时间仅有0.1秒的时间误差,他如此艺高胆大,非常人所想,只有刻苦钻研,用心练就方能结出如此硕果。
錾刻大师-孟剑锋,在北京APEC会议上送给外国领导人的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他的惊世杰作。
他錾刻的作品精美非凡。
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由于过于逼真,让人看后会情不自禁伸手触摸感受。
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也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能做到上百万次的錾刻敲击零失误,让人折服,让人惊叹,完美和卓越就是靠毅力和意志,专注和精湛技艺和锻造的。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顾秋亮,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被称为两丝第一人。
我国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超高精密度组装,不能没有顾秋亮。
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
他能通过摸、看、思,能判断机器的组装误差,几乎没有失误过,工到此精,惊心动魄。
胡双钱老师傅,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2022年,胡双钱要做百万个零件的飞机建造工程,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件,加上临时救急其任务难度广大,非一般人想象。
大国工匠观后感(精选23篇)

大国工匠观后感(精选23篇)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国工匠观后感(精选2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1在观看“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晚会的时候,第一个印象就是这些了不起的工匠们几乎都很陌生,这主要是他们都是在一线默默的奉献,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没有像那些戏子一样整天出来制造各种头条,但他们确实是新时期最伟大的人。
他们自各自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却无怨无悔,不知道在当今社会还有几人能做到,他们拿着普通人的工资,和那些动辄上亿的戏子们比起来,祖国和人民简直就是在虐待他们,可是谁听到过他们在媒体上发过恼骚,就这一点来说,全国人民都该向他们说一声“辛苦了,幸亏国家还有你们”。
第二个印象是这些“巨人”们都已经慢慢老了,不知道在他们之后谁可以担起这重任,国家真的离不开他们,难道你真的觉得戏子和房地产可以立国吗?很显然不可能,国家真的要强大就必须要有这样的巨人一代一代的传承,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稍不注意就会被别人落下,而祖先用生命和鲜血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所以国家有义务给这些工匠创造最好的条件,让这些尖端技术不断传承下去。
最后一点印象就是,中国虽然现在的整体经济号称世界第二,但是我们的制造业却还相当薄弱,比如简单的印刷机,目前基本被国外的海德堡、小森、曼罗兰、高宝等垄断,稍有实力的都是用进口的,哪怕用进口的二手货也比国产的强;被称为“工业之母”的机床更是长期被国外垄断,国产的水平与德国、日本等相差至少20年。
国家真正要强大就得把工业做大,而要把工业做大就离不开人才,像今晚这些站在舞台上接受万人膜拜的工匠更是不可或缺,希望国家加大投入,给这些工匠们创造条件,把国家建成世界最强。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2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将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这不是神话故事里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经验。
大国工匠观后感悟10篇

大国工匠观后感悟10篇大国工匠观后感。
栏目精选:“大国工匠观后感”,欢迎阅读。
考虑到你的需要,编辑特地编辑了“大国工匠观后感悟”,盼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感言是一种能打动人心发自内心的语言,当我们经受过某些撼动人心灵的事情时。
是时候写篇感言了,把自己目前的状态铭刻下来,感言可以非常好的反映了我们的一些心得体会。
大国工匠观后感悟(篇1)刚发布《大国工匠》观看时间时,有位同事回应极快“我只是一颗螺丝钉”。
对,《大国工匠》里就是由一颗颗螺丝钉铸造而成的。
《大国工匠》由大勇不惧、大术无极、大巧难破、大艺法古、大工传世、大技贵精、大道无疆、大任担当,从不同行业诠释了10位工匠用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极致化。
世界变化无常,科技日月新异,无时不在接受新的事物。
印象最深刻的是高凤林,他突破极限精度,将“龙的轨迹”划入太空;破坏20载难题,让中国繁星映亮苍穹。
焊花闪耀,岁月寒暑,为火箭铸“心”,为民族筑梦,他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讨论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高凤林。
高凤林参加过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焊接过的火箭发动机占我国火箭发动机总数的近四成。
攻克了长征五号的技术难题,为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当实施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
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细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汲取最前沿的技术,制造出新成果。
大国工匠观后感悟(篇2)谈起大国工匠,就想起这句话,就犹如从前,书信很长,马车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样。
工匠几乎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进去,对待作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
我没有亲眼见过他们做作品时的场景,只是在书里的只字片语中了解到大国工匠,他们身上全部的匠人精神。
现在我们提倡的匠人精神的本质是工匠精神,不也是对职业道德的遵守,追求卓越的制造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吗?印象最深的就是古文里有一篇《庖丁解牛》庖丁给梁惠王宰牛。
《大国工匠》观后感(15篇)

《⼤国⼯匠》观后感(15篇) 当观看完⼀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是时候静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国⼯匠》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匠》观后感1 《⼤国⼯匠》宣传⽚讲述了⾼凤林等⼋位不同岗位的劳动者,靠着⾃⼰过硬的技术,⽤灵巧的双⼿,创造了⼀个⼜⼀个的奇迹,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职业技能的完美,最终脱颖⽽出,为民谋福,贡献社会的故事。
⼤国⼯匠,匠⼼筑梦。
有的⼈能在⽜⽪纸⼀样薄的钢板上焊接⽽不出现⼀点漏点,有的⼈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分之⼀,⾼超的艺术创造着中国史上的⼀个个奇迹,但他们都有⼀个特点:对专业执着,甚⾄是痴迷。
⼤国⼯匠中各个岗位上的⾼级技⼯,⽣产的飞机、⽕箭、⾼铁、轮船是质量要求⼗分⾼的产品。
如果01%的质量问题。
飞机可能会坠落;⾼铁可能会脱轨;轮船可能会沉没。
这些100%的保证质量在他们的眼⾥已经习从为常。
成为⼩菜⼀碟的事情了;中国经济经过三⼗年的飞速发展。
经济总质量有显著提⾼,已跃居世界世界第⼆。
这些都离不开他们⽇⽇夜夜加班加点,当别⼈休息时,他们还在⼀线,当别⼈⼀家⼈团聚时,他们只能独⾃⼀⼈在⼀线奋⽃。
⾼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科研研究院⾸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级技师,从事⽕箭发动机焊接⼯作。
在承接国家“七五”攻关项⽬,东北哈汽轮机场⼤型机车换热器的⽣产中技术⼈员⼀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难关,⾼凤林凭借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摸索使压了⽣产单位⼀年多的两组18台产品顺利交付。
此刻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的⽬标,争做国家的栋梁,我不是制造业专业,⽽是艺术专业学⽣,我们需要不断的理解艺术的熏陶。
我是的专业是⼆胡,⼆胡的技巧确实很难掌握,每⼀天需要花很多时间来重复练习⼀⾸曲⼦,专业⽼师对我也⼗分的关⼼重视。
学习虽然是枯燥的,但苦中有乐,每当我学会了⼀⾸曲⼦便会⼗分的开⼼与⾃豪,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不⾜,很多的细节是需要装饰的。
大国工匠观后感10篇

大国工匠观后感10篇大国工匠观后感1观《大国工匠》,我们被工匠们的劳动精神、创造力、钻研精神深深折服。
一系列的故事使学生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技术的宝贵,增强了作为一名中职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宝剑锋从磨砺出。
我在收看该系列节目时,发现他们的文化不一样,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令人叹服。
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和磨练。
他们用奋斗在生产一线的一群杰出劳动者的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了一部劳动者之歌。
他们专注和坚守自我的岗位,他们传承和钻研职业的技能,他们是国宝级的顶尖技术工匠,他们是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他们用无可挑剔的技能书写人生的平凡和不平凡,他们用自我的双手,为时代为社会奉着人生,他们的技艺让人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他们是事业的脊梁。
“航空手艺人”胡双钱,工作30多年,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胡双钱凭着他对航空事业的热爱和对民机梦想的执着,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始终奋战在民机制造的第一线。
胡双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品质的极致追求,用他自我的话说:“加工出一流质量的飞机产品,是我一生的追求!期望自我能再干十年、二十年为中国多做一点贡献!”深海钳工管延安在工作时,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仪器。
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
仅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在海底的隧道对接,他曾说好:“装好了,也要拆,拆了再装、装了再拆、这是为了联系手感。
”因为执着、坚持、求学,所以他成为了一名大国工匠。
正是那些“大国工匠”的故事,生动实践证明了仅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渴望拓展人生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工匠》观后感
刚发布《大国工匠》观看时间时,有位同事回应极快“我只是一颗螺丝钉”。
对,《大国工匠》里就是由一颗颗螺丝钉铸造而成的。
《大国工匠》由大勇不惧、大术无极、大巧难破、大艺法古、大工传世、大技贵精、大道无疆、大任担当,从不同行业诠释了8个位工匠用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极致化。
他们以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术、敬业的品德和灵巧的双手,被冠以“爆破王”、“顾两丝”、“心脏焊接王”等。
他们的故事生动、感人。
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精准。
技能极致化,传承和钻研,专注和坚守。
确实不能小看这些老生常谈的匠人,真正够格的人并不多。
世界变化无常,科技日月新异,无时不在接受新的事物。
印象最深刻的是大道无疆里的马荣,她已经拥有了炉火纯青的手工雕刻技艺,但随时代的发展,计算机雕刻很快取代了传统手工雕刻,如果你不接受,不学习新工具,就会被行业给淘汰。
年龄大并没有让马荣停止学习的脚步,而且以不服输的心态,从零开始学习计算机雕刻,即使有了传统手工技艺的功底,由于计算机雕刻时和手工雕刻在感觉上存在着天壤之别,马荣从手拿鼠标不听使唤,到掌握计算机雕版规律,用了两年时间。
即使上了年纪,真心热爱一件事,才能让人无论在那个年纪,都能蓬勃生长。
经过苦练,数字化雕刻,也让马荣的匠艺魁丽,从传统手工雕刻的顶尖高手,也能使刀成圣同样可换笔夺魁。
“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
我觉得马荣她就是
一个结合体,最新的东西,最旧的东西,她都有。
工具的改变事实上是为雕刻师的创作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解放和激发。
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其不同之处仅在于,各自工作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及方式相异,许多事情能够做到优秀实属不易,不求做到顶尖。
尤其厨卫行业,必须符合国标,才能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打造厨具各项参数符合国家标准,甚至超出国家标准,不只是能买得出,还要做到求精益求精。
我们的4D 智弧灶热效率高达63%,比国家标准高26%,环保节能;同时燃气热水器燃烧噪音低至43.3dB,比国家标准低21.7dB;吸油烟机的关键部件保修期为10年,比使用年限,同行,基于国家标准都超出2年。
能够生产出超于国家标准的产品,全有懒于我们的生产技术人员,虽然他们与大国工匠里的匠人相离甚远。
所谓敬业,就是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你手里的每一件“小事”。
我们的财务人员,用一双慧眼,缜密的心思,对各项数据,记帐凭证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手续是否齐备,数字是否正确。
发票收据审核,甚至精辟到一个字多了一点,少了一撇,章印覆盖了半个字,都严格审核。
有他们的严谨,一丝不苟,才能保证企业的权益。
这世上高文凭的人多如牛毛,懂技术的人也车栽斗量,但能极致化的,已经是凤毛麟角。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老板、领导偏心,其实是自己能力不行。
如果你与大多数人相比,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那么为什么社会要给你超出平均水准的回报?
有些人技艺娴熟,但却见异思迁,不安于现状。
有些人循规蹈矩,但却技不如人,高不成,低不就的不上不下的尴尬处。
有些人热爱本职,但却固步自封,对新生事物和知识排斥。
有些人兢兢业业,但却避重就轻,出问题时搪塞责任,不认真负责,应付了事。
企业从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工艺技术,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觉得企业培养一个技术人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何况是由一个工人到工匠再到匠人精神。
企业都要求高效率工作,很少讲究慢工出细活,都以计件来顺利完成任务做酬劳,要求对各项安装操作速度较快,甚至让人没有时间思考操作中的改进。
日积月累,也只能形成“确保操作工序上不出问题,按时完成每一件产品”。
如今科技技术专业能力的方向大步前进,各个工种专业分工也越来越强,而且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个人的工作方式都不一样,有的人快,有的人慢。
各个工种对于专业能力的积累,应采取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方式就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如果对高级技术人员深重培养,在专业领域里做排头兵,可以将生产高级技术人员辅导普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持续不断的精益求精,由量变引发质变,让员工自身发展和成长在相互间进行改变,不应基于只满足图纸要求,满足客户需求,满足于现状,就进行更完美的改进,对改进更有信心。
观看《大国工匠》给我很大的启发,一件简单的事,做起来不难,可以日复一日,成为每天例行的公事,每天做,却不觉得厌倦、烦琐;每天做,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喜欢去做,经过岁月的打磨,生活的苛责慢慢变得纤毫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