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物多样性.doc
2第二章 生物多样性的危机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的危机环境破坏最严重的一面就是导致物种的灭绝。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黑胸虫森莺(Vermivora bachmanii)成为第一个灭绝的新热带迁徙莺类,它最后一次被发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
与黑胸虫森莺同一画面的是富兰克林树(Frankliniaalatamaha),虽然仍能在植物园和种植园中看到,但在野外已经灭绝了。
灭绝+ 野外灭绝第一节灭绝速率及其原因1、物种的灭绝(P9)从灭绝种数规模分:常规灭绝、集群灭绝从灭绝物种状态分:全球灭绝、地区灭绝、生态灭绝常规灭绝各个时期不断发生的灭绝,通常以一定的规模经常发生,表现为各分类群中部分物种的替代,即新种的产生和旧种的消失。
原因——物种自身、生存斗争、地理隔离集群灭绝P41生命史上多次(重复)发生的大范围、高速率的物种灭绝事件,即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一些高级分类单元所属的大部分或全部物种消失,从而导致地球生物圈多样性的显著降低。
全球灭绝包括灭绝和野外灭绝两种情况。
灭绝:当一个物种不再有活着的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时,如黑眼纹虫森莺。
野外灭绝:一个物种仅有个体在圈养或者其它人类控制的条件下生存。
如富兰克林树。
地区灭绝一个物种在其曾经生活过的某个地方再也没有被发现,但在世界其他地方仍有发现。
如美洲埋葬虫(American burying)曾经分布于北美洲从东部到中部的广大地区,现在除了彼此远远隔离的三个地区外,在其它地区均灭绝了。
生态灭绝一个物种虽然存在,但是其数量已经减少到其对同一群落中其它物种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如华南虎。
2、人类导致的灭绝IUCN认为:人类活动是主要威胁因素。
近代的灭绝事件中,99%以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有科学家估计,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
但是因为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倍到1000倍。
美国杜克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认为,如果物种以这样的速度减少下去,到2050年,目前的1/4到1/2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
生物多样性

第二章遗传多样性一、基本概念:A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B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的总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
二、遗传多样性的起源突变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基因突变:替换、移码突变基因重组群体遗传结构碱基替换转换:嘌呤与嘌呤,嘧啶与嘧啶(多见)颠换:嘌呤与嘧啶(少见)群体遗传结构哈迪-温伯格Hardy-Weinberg定律由Hardy 和Weinberg于1908年分别提出。
在一个无限大的可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如果没有任何形式的突变、自然选择、迁移、遗传漂变的干扰,则群体中各基因型的频率可以一代一代维持不变。
第一部分是前提:无穷大,随机交配,没有突变、没有迁移和自然选择;第二部分:是结论: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逐代不变改变基因频率的因素:突变(mutation)基因频率的比率取决于突变频率的比率。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 指基因频率在小群体中的随机增减现象。
迁移(migration)迁移引起的基因频率改变取决于新迁入的个体数以及新迁入的群体与原群体之间基因频率的差异。
自然选择:选择系数(selective coefficient),用s表示,是指在一定环境下,某基因型在群体中不利于生存的程度;致死或不育的基因型,s=1不随机交配:三、遗传多样性的多层次表现与检测DNA→mRNA→蛋白质(酶)→细胞(组织)→器官(个体)1、表现形式:形态学(表型性状)水平—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单基因性状,多基因决定的数量性状。
细胞学(染色体)水平—染色体数目、组型。
生理生化(蛋白质多态性)水平—同工酶、蛋白质多态性等。
分子水平— DNA多态性、线粒体DNA序列、核糖体RNA。
2、检测原理:由于大部分分子水平的变异会通过上述的遗传中心法则影响到转译后的各个层次上或水平上,因此遗传多样性可以从分子、蛋白质、细胞、器官以及形态学水平上反映出来,并由此得到检测。
生物多样性第二章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在50年代,四川省森林覆盖率达30%,发 生泥石流的县有16个; • 到80年代,森林覆盖率降到13%,发生泥 石流的县达到100多个。 • 1998年中国长江洪水的泛滥造成了巨大的 经济和社会损失,与上游大规模伐木密切 相关。
2.3 气候调节价值
• 植物群落在调节区域、地区以及全球气候 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在局部区域层次上,树木提供荫蔽,蒸发 水分,从而能在热天降低气温。 • 这种冷却作用减少了风扇和空调的需求, 增加了人们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 树木作为风障,在冷天可以减少建筑物的 热量损失。
• 江河入海口是植物和藻类的高产区,这些 植物和藻类是商业捕捞的鱼类和贝类食物 链的起点。
• 据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测定: • 海南岛热带森林每年每公顷固定CO2 1.4吨; • 天然更新林每年每公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定CO2 7.2吨,相 当于22个成人每年呼出的CO2总量。 • 当植被大面积被破坏,植物吸收CO2总量 将减少,进而导致CO2浓度升高,最终可 能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 在云南南部橡胶种植区,人工林替代了天 然林,20年来 • 年温差增加了1-1.5 ℃,冬季温度降低, 夏季温度升高; • 年降雨量减少了100-200 mm,雾日减少 了20-30天; • 大风日增加了6-8天; • 雷暴天气增加了10-60天(陈灵芝, 1990)。
• 中国林科院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研究表 明,植造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10年后 • 短波辐射吸收率提高10-20%; • 降低大气蒸发量30-40%; • 风速降低28-37%; • 大气浑浊度降低35%; • 经济效益由每年每公顷4.35元上升到 1359.3元。
• 在地区层次上,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循环 到大气中,再以雨的形式返回地面,维持 了降雨平衡,避免极端干燥气候的产生。 • 世界上一些地区的植被丧失,可能导致了 年均降雨量的地区性减少,如亚马逊河流 域和西部非洲。
第六单元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1.生物多样性指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
2.补充: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的价值、间接的价值和潜在的价值。
3. 越丰富,生态系统的结构就越,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就越。
4.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
5.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的多样性。
6.基因的多样性可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宝贵遗传资源。
例如,我国科学家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
7.常见的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有、、、、、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8.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影响所在的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合作探究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它们是A. 基因多样性、染色体多样性、细胞多样性B. 细胞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C.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 细胞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不能表示生物多样性的是()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C、生物数量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品种,这是利用了()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C、基因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4.三峡大坝修建后,人们将坝区的很多物种迁出了原地,这是为了保护()A、生态系统多样性B、生物种类多样性C、环境多样性D、生物数量多样性5.下列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B、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C、我国特有的和古老的生物种类很丰富D、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不会受到威胁6.在我国居世界第一的生物种类是( )A、鱼类B、哺乳类C、裸子植物D、种子植物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B、当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时,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也会发生锐减C、当基因的多样性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到生态系统多样性D、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
生物的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
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
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
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
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三、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四、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五、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六、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1)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的影响七、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八、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2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1.下列能说明生物基因多样性的是()A.生物的家族中有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等B.鸡有很多品种C.生物界中约70%以上是动物D.种类繁多的生物要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2.下列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物种总数居世界第三位B.我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物种最多的国家C.朱鹮、白鳍豚、银杉、水杉等是我国十分古老的物种D.珙桐享有植物界的“活化石”之称3.下列有关基因库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种生物的全部基因构成基因库B.基因库越丰富,生物物种的特征越多C.每种生物都是一个基因库D.一只狗的全部基因是一个基因库4.下列是对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引起后果的预测,其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有些生物物种会迅速灭绝B.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的丧失C.加速生物基因多样性的丧失D.使生态系统更加多样化5.下列叙述能体现基因多样性的是()A.中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B.福建分布有森林、高山草原、河流、湖泊等C.梅花山有珍稀植物40余种D.连城种植的地瓜品种有10余种6.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从我国引进野生大豆与本地品种杂交,培育出一批抗萎黄病的优良品种,这是利用了()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生物形态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基因的多样性7.下列各种生态系统,哪种类型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弱?()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8.在我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下列条件不直接相关的是()A.有广袤的陆地B.有辽阔的海洋C.人口众多D.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9.下列对于基因的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基因的多样性实质上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C.基因的多样性与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无关D.多种生物的基因组成一个基因库1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鸡有很多品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B.当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时,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也会发生锐减C.当基因的多样性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11.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4、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什么来控制的()
A细胞B神经C染色体D基因
5、在世界上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的国家或地区是()
A巴西B哥伦比亚C中国D印度
6、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指()
A、染色体的多样性B、DNA的多样性C、基因的多样性D、细胞的多样性
八、检查学案
九、教学反思
⑷生物圈中有许多种类的_________,每种生物都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而个体之间的基因组成是有_________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生物种类相联系。当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__________。
七、跟踪训练(3分)
2.我国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的故乡。
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的多样性、_________的多样性、__________的多样性。
学习目标二:基因的多样性
4.每一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____________,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_____________的多样性。
欧洲的航海者的日记显示,在15世纪以前,毛里求斯岛上的渡渡鸟随处可见。后来欧洲殖民者到达了毛里求斯岛,他们疯狂地捕猎肉味细嫩鲜美的渡渡鸟,加之殖民者带来的猪、狗、鼠等,渡渡鸟灭绝了。渡渡鸟灭绝后数年,毛里求斯岛上的卡尔瓦利亚树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这种树的果皮坚厚,种子很难萌发。渡渡鸟最喜欢吃卡尔瓦利亚树的果实,果实经过渡渡鸟的消化道后,果皮变薄导
在生物多样性的三方面内涵中,基因的多样性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建议你先从课文中提到的具体实例入手,让自己先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再和老师一起归纳出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三方面内涵的关系也是一个难点,你要多听听老师讲的具体事例,以加深理解。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1)资料中提及的动物,在分类上属于脊椎动物中的 __哺__乳____类动物。
(2)图中大多数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是____变__差____。
(3)“伞护效应”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___建__立__自__然__保__护__区__(_或__就__地__保__护__)______。
(4)你认为中学生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合理即可) ? _开__展__生__物__多__样__性__保__护__方__面__的__宣__传__和__教__育______________。
6 [2021·杭州期中]对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保护珍稀的动植物资源 B.保护代表不同地带的生态系统 C.有利于研究珍稀动物的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生物学特征 D.有利于开发旅游项目和旅游资源
7 保护环境藏羚羊身材矫健,奔跑如飞,被称为“高原精 灵”。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物种,但是曾经由于盗猎行 为非常严重,导致藏羚羊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除此之 外,人类活动对藏羚羊迁徙和活动的干扰,以及对藏 羚羊栖息地的侵占,使得藏羚羊濒临灭绝。为了保护 藏羚羊和其他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动物,我国成立了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2 [2022·绍兴期中]图中鸟儿“举家迁徙”的无奈之举告诉 人们,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D ) A.宣传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B.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 C.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D.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3 [2022·宁波期中]2021年10月1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15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开幕,主题是“生态文明:共
12 [2022·丽水期末]《中国自然观察2016》评估了近15年 间1 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如图所示。大熊猫是 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小 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等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 象称为“伞护效应”。状 况变差的濒危物种受到 最主要的威胁来自生存 环境的改变和丧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主要内容1.前言Introduction2.生物多样性及其起源与研究层次?3.世界生物多样性现状?4.中国的生物多样性?5.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6.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7.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描述自然界中生命形式多样性程度的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生态系统)。
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1) 遗传多样性1 何谓遗传多样性?蕴藏在地球上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个体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的总和(McNeely 等,1990);种内可种间表现在分子、细胞、个体三个水平的遗传变异度(施立明,1990);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群体间或同一群体内的遗传变异(世界资源研究所(WRI),1992);请思考:你更倾向于以上三个定义中哪一个,理由是什么?2 遗传多样性的具体内涵指生物种内的遗传变异;指种内可遗传的变异;表现形式是多层次的,可以表现在外部形态上、生理代谢上;3 遗传多样性的起源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3.1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变异整倍性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以染色体组为单位而增减;非整倍性变异:细胞核内染色体是染色体组的完整倍数,而是在二倍体染色体数目的基础上增减;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3.2基因突变:利用基因突变过程中碱基对变化的实例进行讲解。
3.3基因重组:讲解方式同上。
一般重组:同源DNA分子之间的重组;位点专一重组:发生在顺序极少同源的DNA分子间;异常重组:顺序不同源的DNA分子间。
4 遗传多样性的检测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最初是从形态学开始的。
本世纪60年代,酶电泳技术以及循异性组织化学染色法应用于群体遗传和进化研究,使科学家们从分子水平来客观地提示遗传多样性成为可能,并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Hubby等,1996;Ayala等,1984)进入80年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更为直接的检测遗传多样性的方法,即直接测定遗传物质本身——DNA序列的变异(Hillis 等,1990;Avise,1994)。
5 遗传多样性的科研价值及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生物进化的历史和适应潜力;有助于推动保护生物学研究;有助于生物资源的保存和利用;6 遗传多样性的科研价值与意义——以箭竹种子保存为例背景简介:2003年,片口自然保护区海拔2700米以上的团竹与缺苞箭竹开花枯死,严重影响到大熊猫的食物需求。
问题:开花后箭竹枯死的生物学意义?如果开花后第二年气候恶劣,如何避免箭竹种子因不能按时发育而出现种群灭绝?设想1:通过遗传学方法解析箭竹开花的机制,从而有针对性地避免箭竹开花(1、周期假说;2、气候假说……)设想2:利用现有转基因技术,改善箭竹的遗传特性;设想3:将部分箭竹种子保存于种子库,从而保存其遗传基因,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进行播种。
思考与问答什么是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有哪起源?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有哪些?研究遗传多样性的意义何在?(2)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表现形式,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的多样性化及其变化,包括一定区域内生物的(1)状况(如受威胁和特有性等)、(2)形成、(3)演化、(4)分布格局及其(5)维持机制等。
区域物种多样性(Regional diversity)、生态物种多样性(Ecological diversity)。
在阐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时,最常用的指标是区域物种多样性。
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测量有以下三个指标①物种总数,即特定区域内所拥有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②物种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③特有种比例,指在一定区域内某个特定类群特有种占该地区物种总数的比例。
全球物种多样性概况物种数目:全世界大约有1300万至1400万个物种,但科学描述过的仅有约175万种。
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全球特有物种最丰富的10个国家物种多样性在全球的分布格局时间格局纬度格局海拔格局物种多样性的时间格局物种多样性的纬度梯度格局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物种多样性空间格局形成的原因气候:适宜的气候允许较多的物种生存;气候变率:稳定的气候为物种分化创造了条件;生境异质性:物理因子或生物因子的复杂性孕育了较多的生态位;历史因素:进化时间越短,形成新物种越多;能量:物种丰富性由每个物种所分配到的能量所决定;竞争:竞争有利于减小生态位宽度;竞争排斥减小物种数目;干扰:中等干扰减缓了竞争排斥;捕食:捕食减缓了竞争排斥。
我国的物种多样性现状我国特有物种现状思考与问答什么是物种多样性,它包括几个层次?物种多样性在全球的分布格局如何?这些分布格局受哪些因素的影响?(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是生命系统中重要的组织层次,是自然界的基本单位。
生态系统的分类1、按系统与外部环境联系程度分:隔离系统(isolated system)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开放系统(opened system)2、按人类影响程度分: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分类(续)3、按能量来源分太阳能供能的自然生态系统;有自然辅加能量的太阳供能系统;具有人类辅加能量的太阳供能系统;燃料供能的城市工业系统;4、按生境性质分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5、全球陆地主要10个生物群系分布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的分类森林生态系统248类灌丛生态系统126类(包括灌草丛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55类荒漠生态系统52类草甸生态系统77类沼泽生态系统37类(包括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变化物理环境的长期变化:冰期的发生与消退、土壤发育或被侵蚀等;自然选择引起的机体遗传结构的变化:一定区域内有机体的类型和数量等的变化及伴随发生的物理小环境的某种特征的变化。
生态系统多样性概念: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要点:生境;生物群落;生态过程;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综合性是从基因水平到景观乃至生物圈的不同水平研究的综合;不同类群或不同学科研究的综合;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测度多样性指数(Index of diversity):最先由Williams在研究昆虫物种多样性提出;Simpson1949年提出了集中性的概率度量方法;Margalef:Shannon和Wiener的信息测度;McIn-tosh 应用多维空间中的欧氏距离来测度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检测1.α多样性指数:测度群落内的物种多样性;2.β多样性指数:测度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沿环境梯度变化的替代速率;3.λ多样性指数:是一定区域内总的物种多样性的度量。
4.α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指数:优点:简单易行;不足:不能全面反映群落的多样性水平;影响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因素:历史因素、潜在定居者的、距离定居者来源地的远近、群落面积的大小和群落内种间的相互作用等。
α多样性Simpson Index:又称为优势度指数,是对多样性的反面即集中性的度量。
Shannon-Wiener Index的适用条件:1.保证了种数一定的总体在各种间数量分布均匀时多样性最高;2.两个物种个体数量分布均匀的总体,物种数目越多,多样性越高;3.多样性具有可加性。
β多样性Conception:为沿着环境梯度的变化物种替代的程度(Whittaker,1972)。
即不同群落或栽环境梯度上不同点之间的共有种越少,β多样性水平越高。
Application:指示生境被物种分隔的程度;有利于用来比较不同地段的生境多样性;1.Whittaker Index (βw)2.Cody Index (βc)3.Routledge Index (βR、βI 、βE)4.Wilson & Shmida Index (βT)这6个指数是目前用于测度β多样性的常见指数,它们的具体应用为选修内容。
(4)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监测内容及方法:对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及主要生态过程等通过样地法进行监测;利用GIS与遥感手段等技术对一定区域内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面积及其分布格局进行监测。
生境破碎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片段生境的能量平衡明显不同于全部被茂密的植被覆盖的景观;景观破碎的另一个明显作用是片段生境受风的影响加大;景观破碎影响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影响物种种迁入率与灭绝率。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于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假说:1.冗余种假说(Redundancy species hypothesis);2.铆钉假说(Rivet hypothesis);3.特异反应假说(Idiosyncratic response hypothesis);4.零假说(Null hypothesis)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Critical area):植被保存较好、生物种类丰富且特有程度较高的地区称为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Critical area)(陈灵芝,1993)。
关键地区的特点:1.具有世界意义的物种丰富;2.特有物种多;3.遗传资源丰富或者濒危物种较多;4.关键地区确定原则5.丰富性:生物多样性丰富;6.特殊性:包括有多种特有物种的生态系统比由众多广布种组成的生态系统更为重要;7.受威胁的程度:受威胁严重的地区应具有较高优先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濒危物种比易危物种、易危物种比稀有物种、稀有物种比数量下降但未列入IUCN名录的物种具有更高的优先度;8.价值: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Hotspot area)特有物种丰富且受威胁程度高的区域称为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衡量标准:1.较高的物种特有性;2.严重受威胁的区域;例:我省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分析:大熊猫是我省特有物种;对大熊猫的威胁严重.关键物种(Keystone species)或关键种组(Keystone group):指在维持生态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它们的存在与否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那些物种或物种的组合。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之间的关系:遗传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或者说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
物种多样性是是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因此,生态系统多样性离不开物种的多样性,也离不开不同物种所具有的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