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废气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硫化氢有害气体的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

硫化氢有害气体的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

硫化氢有害气体的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一、硫化氢的理化特性二、硫化氢的毒害特点三、立足预防,严格监控四、应急施救,以人为本硫化氢危害的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硫化氢和溶于水和乙醇,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导起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硫化氢是许多工业生产中的副产物。

目前,有70多种职业有机会接触硫化氢,这些职业包括采矿、石油开采与提炼、皮革制造、橡胶合成、煤气制取、人造纤维、造纸、染料、印染、制糖、食品加工等。

此外,有机物腐败场地也有硫化氢产生,因此,清理垃圾、阴沟、粪池、菜窖时,也会接触硫化氢。

一、硫化氢的理化特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分子式H2S,为无色、有"臭皮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分子量34.08,熔点:-82.9℃,沸点:-61.8℃,相对密度(空气 1):1.19,饱和蒸汽压:2026.5kpa(25.5℃),临界温度:100.4℃,临界压力:9.01Mpa,爆炸下限:4.3%,爆炸上限:45.5%,引燃温度:260℃,最小点火能:0.077mj,最大爆炸压力:0.49Mpa,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

硫化氢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迅速引着回燃。

另外,它易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类和石油溶剂以及原油中。

二、硫化氢的毒害特点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吸入,而且经人体的黏膜吸收比皮肤吸收造成的中毒来的更快。

硫化氢对黏膜的局部刺激作用是由接触湿润黏膜后分解形成的硫化钠以及本身的酸性所引起。

由于人的中枢神经对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损害的就是人的中枢神经。

人若吸入硫化氢70-150毫克/立方米1-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流泪、眼痛、畏光、视物模糊和流涕、咳嗽、咽喉灼热,吸入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变得麻木;若吸入300-650毫克/立方米,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

硫化氢废气的处理.doc

硫化氢废气的处理.doc

硫化氢废气处理1.引言随着人类的环境保护的逐渐增强,人类越来越关心周围生存环境的质量。

工业排放的废气中所含的H2S气体,不仅能够引起管道和催化剂的中毒、致使工艺条件恶化、设备的腐蚀,而且会造成相当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危害人类生存。

因此,必须对排放的 H2S气体进行治理。

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日益引起全球重视的大气污染公害,它是典型的恶臭类气体,具有污染范围很广、影响很大的特点。

而硫磺在能源、化工、医药、农业等方面都是很宝贵的化工行业的原料。

因此,合理利用硫化氢,使硫化氢气体变废为宝,在现实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硫化氢废气处理的方法近年来,关于处理H2S 气体技术研究越来越活跃。

根据去除硫化氢的方法的不同特点,可把净化方法分为:吸收法:物理溶剂吸收法、化学溶剂吸收法;分解法:热分解法、微波技术分解;吸附法:可再生的吸附剂法、不可再生的吸附剂吸附法;氧化法:干法氧化法、湿法氧化法;生物法等。

按照硫化氢去除方法和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吸收法和吸附法。

吸收法又可以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硫化氢的处理方法常规的处理硫化氢的方法的方法有吸收法和吸附法。

2.1.1 吸收法吸收法包括: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法。

物理吸收:物理吸收法通常情况下是采用有机溶剂作为硫化氢的吸收剂,有机溶剂有两大优点:(1)可以有选择性地吸收硫化氢;(2)加压吸收后只需降压即可解吸。

物理吸收法流程简单,通常情况下只需吸收塔,在常压闪蒸罐和循环泵,不需外加蒸汽和外加其他来源的热源。

物理吸收大的溶剂必须具备的特点:(1)的溶解度要比在水中溶解度高数倍,而对烃类、氢气溶解度比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低;该溶剂的蒸汽压需要尽量的低,以免其溶剂的蒸发而造成溶剂的损失;(2)该溶剂须具有很低的粘度和吸湿性;该溶剂对金属基本不发生腐蚀;溶剂的价格应当是相对较低的。

目前提出的有机溶剂物理吸收 H2S的工艺有很多,也逐步走向成熟,有很多工艺已有工业化装置在运行,应用的吸收剂有磷酸三定酷(埃斯塔索尔法)、N-甲基-2- 砒咯烷酮(普里索尔法)、碳酸丙烯酷(福洛尔法)、甲醇(勒克梯索尔法)等。

硫化废气收集治理方案

硫化废气收集治理方案

硫化废气收集治理方案1. 引言硫化废气是一种由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污染物。

这些废气含有硫化物,如硫化氢(H2S)和二氧化硫(SO2),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减少硫化废气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收集和治理方案。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可行的硫化废气收集治理方案,以帮助减少硫化废气的排放,并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2. 硫化废气收集方案硫化废气收集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排放的硫化废气收集起来,以防止其进入大气环境,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利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硫化废气收集技术:2.1. 尾气收集罩尾气收集罩是一种常见的硫化废气收集设备。

它通常由耐腐蚀材料制成,可以将硫化废气从工业生产设备或烟囱口处直接收集起来。

尾气收集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成不同形式,如圆顶罩、水平罩等。

2.2. 排气管道排气管道是将尾气从收集罩中排出的主要通道。

合理设计的排气管道可以保证硫化废气顺利排出,同时尽量减少硫化废气的泄漏。

2.3. 吸附装置吸附装置是一种常用的硫化废气处理设备。

它通常使用吸附剂来吸附尾气中的硫化物,有效降低硫化废气中硫化物的浓度。

常见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分子筛等。

2.4. 燃烧装置燃烧装置是一种常用的硫化废气处理技术。

通过将硫化废气引入燃烧装置中进行燃烧,可以将硫化废气中的硫化物氧化为无害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硫和水。

燃烧装置需要具备合适的温度和氧气供应条件才能保证燃烧效果。

2.5. 脱硫装置脱硫装置是一种用于去除硫化废气中硫化物的设备。

常见的脱硫方法包括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

干法脱硫通过使用氧化剂将硫化物氧化为二氧化硫,而湿法脱硫通过使用吸收剂将硫化物溶解在溶液中。

3. 硫化废气治理方案硫化废气收集只是治理硫化废气的第一步,还需要进一步对收集的硫化废气进行处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硫化废气治理方案:3.1. 脱硫处理脱硫是硫化废气治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使用脱硫装置将收集的硫化废气中的硫化物去除,可以有效地降低硫化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硫化氢现场处置方案

硫化氢现场处置方案

硫化氢现场处置方案
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严重的危害。

因此,现场处置硫化氢泄漏或泄露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针对硫化氢现场处置的一些方案和措施:
1. 紧急处理措施:
立即通知相关人员撤离泄漏区域,确保人员安全。

确保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已经穿戴好。

封锁泄漏源,防止进一步泄漏。

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物,防止皮肤和眼睛受到伤害。

2. 泄漏处置措施:
如果泄漏量较小,可以使用适当的吸收剂(如活性炭)进行吸收。

如果泄漏量较大,需要立即通知应急服务部门,并进行大范
围疏散和封锁。

3. 个人防护:
在处理硫化氢泄漏时,必须佩戴适当的呼吸器、防护服、护
目镜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接触和吸入有害气体。

4. 废弃物处理:
处理吸收后的废弃物需要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妥善处理,以防
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5.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硫化氢泄漏的风险评估,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如定期检查设备、加强员工培训等。

总的来说,处理硫化氢泄漏需要紧急响应和严格遵守安全操作
规程。

同时,对于硫化氢的处理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见于石油、天然气、污水处理等工业过程中。

它具有高度的毒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化氢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硫化氢的危害1. 健康危害:硫化氢对人体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严重的损害作用。

吸入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眼痛、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

在高浓度下,硫化氢可导致窒息和昏迷,甚至致死。

2. 环境危害:硫化氢的释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它可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对植物、动物和水生生物造成毒害。

此外,硫化氢还参与大气污染反应,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大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二、硫化氢的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控制硫化氢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工程控制措施:通过工程手段来减少硫化氢的产生和释放。

例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密闭系统、有效的通风设备和排气系统来控制硫化氢的浓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吸附剂和催化剂来净化废气中的硫化氢。

2. 个体防护措施:对于那些可能暴露在硫化氢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必须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

这包括呼吸防护设备(如防毒面具或呼吸器)、防护服、防护手套、安全鞋等。

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的方法。

3. 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是预防硫化氢危害的关键。

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充分的培训,了解硫化氢的危害性、安全操作程序和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

此外,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并确保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4. 紧急响应措施:在发生硫化氢泄漏或事故时,必须迅速采取紧急响应措施。

这包括立即撤离受影响区域,并向相关人员发出警报。

紧急响应团队应及时到达现场,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泄漏、修复设备,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援。

5. 定期监测:对可能存在硫化氢泄漏的工作区域进行定期监测是必要的。

硫化氢、氯苯、正己烷废气处理工艺流程

硫化氢、氯苯、正己烷废气处理工艺流程

硫化氢、氯苯、正己烷废气处理工艺流程硫化氢、氯苯和正己烷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废气。

针对这些有害废气的处理需要采用适当的工艺流程。

下面将分别介绍硫化氢、氯苯和正己烷废气的处理工艺流程。

1.硫化氢废气处理工艺流程:硫化氢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常常从化工厂、污水处理厂和其他工厂的污水处理系统中产生。

硫化氢的处理工艺流程可以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两个步骤。

物理吸收:将硫化氢废气通过喷淋塔或填料塔,利用水或其他溶液进行吸收。

硫化氢气体会与溶液中可溶于硫化氢的成分发生物理吸附和溶解作用,使硫化氢浓度减少。

溶解后的硫化氢可以通过再生设备进行处理。

化学吸收:在物理吸收的基础上,可以加入氧化剂或氧化性催化剂进一步氧化硫化氢,将其转化为硫酸盐等无害物质。

常用的氧化剂包括过氧化氢、高浓度硝酸等。

化学吸收可以提高硫化氢去除效果。

2.氯苯废气处理工艺流程:氯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但它同时也是一种有害废气。

氯苯废气处理的工艺流程可以采用催化燃烧和吸附等步骤。

催化燃烧:将氯苯废气通入催化燃烧装置,通过高温条件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氯苯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的优点。

催化燃烧通常需要加热设备和催化剂。

吸附:氯苯废气可以通过吸附剂进行处理。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分子筛等。

氯苯质被吸附在吸附剂上,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吸附剂吸附后可以通过热解、蒸汽再生等方法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

3.正己烷废气处理工艺流程:正己烷是一种常见的挥发性有机溶剂,其废气处理工艺流程可以包括净化和回收两个步骤。

净化:正己烷废气可以通过活性炭吸附、催化氧化等方式进行净化。

活性炭吸附可以去除废气中的正己烷成分,净化效果较好。

催化氧化则是利用催化剂将正己烷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达到净化的目的。

回收:正己烷废气中正己烷的回收可以通过冷凝和液体吸收等方式进行。

冷凝通过降低废气温度,使正己烷从气态转化为液态,再进行回收。

液体吸收则是利用溶剂对正己烷进行吸收,再通过蒸馏、浓缩等方法进行回收。

硫化氢废气的处理

硫化氢废气的处理

硫化氢废气处理1.引言随着人类的环境保护的逐渐增强,人类越来越关心周围生存环境的质量。

工业排放的废气中所含的H2S气体,不仅能够引起管道和催化剂的中毒、致使工艺条件恶化、设备的腐蚀,而且会造成相当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危害人类生存。

因此,必须对排放的H2S气体进行治理。

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日益引起全球重视的大气污染公害,它是典型的恶臭类气体,具有污染范围很广、影响很大的特点。

而硫磺在能源、化工、医药、农业等方面都是很宝贵的化工行业的原料。

因此,合理利用硫化氢,使硫化氢气体变废为宝,在现实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硫化氢废气处理的方法S气体技术研究越来越活跃。

根据去除硫化氢的方法的近年来,关于处理H2不同特点,可把净化方法分为:吸收法:物理溶剂吸收法、化学溶剂吸收法;分解法:热分解法、微波技术分解;吸附法:可再生的吸附剂法、不可再生的吸附剂吸附法;氧化法:干法氧化法、湿法氧化法;生物法等。

按照硫化氢去除方法和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吸收法和吸附法。

吸收法又可以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2.1硫化氢的处理方法常规的处理硫化氢的方法的方法有吸收法和吸附法。

2.1.1吸收法吸收法包括: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法。

物理吸收:物理吸收法通常情况下是采用有机溶剂作为硫化氢的吸收剂,有机溶剂有两大优点:(1)可以有选择性地吸收硫化氢;(2)加压吸收后只需降压即可解吸。

物理吸收法流程简单,通常情况下只需吸收塔,在常压闪蒸罐和循环泵,不需外加蒸汽和外加其他来源的热源。

物理吸收大的溶剂必须具备的特点:(1)的溶解度要比在水中溶解度高数倍,而对烃类、氢气溶解度比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低;该溶剂的蒸汽压需要尽量的低,以免其溶剂的蒸发而造成溶剂的损失;(2)该溶剂须具有很低的粘度和吸湿性;该溶剂对金属基本不发生腐蚀;溶剂的价格应当是相对较低的。

目前提出的有机溶剂物理吸收H2S的工艺有很多,也逐步走向成熟,有很多工艺已有工业化装置在运行,应用的吸收剂有磷酸三定酷(埃斯塔索尔法)、N-甲基-2-砒咯烷酮(普里索尔法)、碳酸丙烯酷(福洛尔法)、甲醇(勒克梯索尔法)等。

硫化氢处理方法

硫化氢处理方法

硫化氢处理方法
一、干法脱硫废气处理
干法脱硫废气处理是一种利用碱性脱硫剂,如氢氧化钙、氧化镁等,对硫化氢废气进行脱硫的方法。

在处理过程中,碱性脱硫剂与废气中的硫化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盐等物质,从而达到脱硫目的。

干法脱硫废气处理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运行稳定等优点,但脱硫效率相对较低,需要消耗大量的碱性脱硫剂。

二、氧化铁废气处理法
氧化铁废气处理法是一种利用氧化铁对硫化氢废气进行吸附和氧化的方法。

在处理过程中,氧化铁与废气中的硫化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铁等物质,从而达到脱硫目的。

氧化铁废气处理法具有脱硫效率高、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但需要消耗大量的氧化铁。

三、氧化锌废气处理
氧化锌废气处理是一种利用氧化锌对硫化氢废气进行吸附和氧化的方法。

在处理过程中,氧化锌与废气中的硫化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锌等物质,从而达到脱硫目的。

氧化锌废气处理具有脱硫效率高、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但需要消耗大量的氧化锌。

同时,氧化锌的再生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以上是三种常见的硫化氢处理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
适的处理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脱硫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派力迪
硫化氢废气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硫化氢
化学品名称:硫化氢(H2S)
化学品描述:
硫化氢是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毒性气体。

当空气中硫化氢的体积分数过0.1%时,就能引起头疼晕眩等中毒症状,故制备或使用硫化氢是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化学式H2S。

式量34.08。

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密度1.539克/升3。

熔点-85.5℃,沸点-60.7℃。

有毒、恶臭的无色气体。

当空气中含有0.1%H2S时,就会引起人们头疼、晕眩。

当吸入大量H2S时,会造成昏迷,甚至死亡。

与H2S接触多,能引起慢性中毒,使感觉变坏,头疼、消瘦等。

工业生产上,要求空气中H2S的含量不得超过0.01毫克/升。

H2S微溶于水,其水溶液叫氢硫酸。

化学性质不稳定,点火时能在空气中燃烧,具有还原性。

能使银、铜制品表面发黑。

与许多金属离子作用,可生成不溶于水或酸的硫化物沉淀。

它和许多非金属作用生成游离硫。

用途:H2S可用来分离和鉴定金属离子、精制盐酸和硫酸(除去重金属离子),以及制备元素硫等。

它是一种好的还原剂。

制法:可由硫蒸气和氢直接化合而成;也可由金属硫化物同酸作用来制取。

硫化氢是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无色气体.低浓度接触仅有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全身作用较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硫化氢具有"臭鸡蛋"气味,但极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很快引起嗅觉疲劳而不觉其味.采矿,冶炼,甜菜制糖,制造二硫化碳,有机磷农药,以及皮革,硫化染料,颜料,动物胶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有机物腐败场所如沼泽地,阴沟,化粪池,污物沉淀池等处作业时均可有大量硫化氢逸出,作业工人中毒并不罕见.另外,硫化氢对眼和呼吸道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硫化氢吸收后主要影响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缺氧轻者主要是刺激症状,表现为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或伴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可有干啰音,脱离接触后短期内可恢复;中度中毒者粘膜刺激症状加重,出现咳嗽,胸闷,视物模糊,眼结膜
水肿及角膜溃疡;有明显头痛,头晕等症状,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肺部闻及干性或湿性锣音.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强或有片状阴影;重度中毒出现昏迷,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吸入极高浓度(1000mg/m'以上)时,可出现"闪电型死亡".严重中毒可留有神经,精神后遗症.
硫化氢能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2.6体积的硫化氢
在较高温度时,硫化氢分解成氢气和硫H2S==H2+S
硫化氢是一种可燃气体,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硫化氢能完全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SO2.如果氧气不足,硫化氢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水和单质硫.
2H2S+3O2==2H2O+2SO2(条件为点燃)
2H2S+O2==2H2O+2S(条件为点燃)
在硫化氢中,硫处于最低化合价,是-2价,它能失去电子得到单质硫或高价硫的化合物.上述两个反应中,硫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硫化氢具有还原性.
硫化氢的水溶液叫做氢硫酸,是一种弱酸,具有酸的通性.当氢硫酸受热时,硫化氢会从溶液里溢出.
在实验室里,通常用硫化亚铁跟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
FeS+2HCl==FeCl2+H2S↑
FeS+H2SO4==FeSO4+H2S↑
品名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CAS:7783-06-4
理化性质
为无色气体。

具有臭蛋味。

分子式H2-S。

分子量34.08。

相对密度 1.19。

熔点-82.9℃。

沸点-61.8℃。

易溶于水,亦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

可燃上限为45.5%,下限为4.3%。

燃点292℃。

侵入途径
硫化氢经粘膜吸收快,皮肤吸收甚慢。

毒理学简介
人吸入LCLo:600ppm/30M,800ppm/5M。

人(男性)吸入LCLo:5700ug/kg。

大鼠吸入LC50:444ppm。

小鼠吸入LC50:634ppm/1H。

属中等毒。

硫化氢主要经呼吸道吸收,进入体内一部分很快氧化为无毒的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等经尿排
出;一部分游离的硫化氢则经肺排出。

无体内蓄积作用。

人吸入70~150mg/m3/1~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

吸入300mg/m3/1小时,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

吸入760mg/m3/15~60分钟,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

吸入1000mg/m3/数秒钟,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硫化氢对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系由接触湿润粘膜后分解形成的硫化钠以及本身的酸性所引起。

对机体的全身作用为硫化氢与机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及这类酶中的二硫键(-S-S-)作用后,影响细胞色素氧化过程,阻断细胞内呼吸,导致全身性缺氧,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损害。

但硫化氢作用于血红蛋白,产生硫化血红蛋白而引起化学窒息,仍认为是主要的发病机理。

急性中毒早期,实验观察脑组织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即受到抑制,谷胱甘肽含量增高,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未见变化。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起病快。

可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煳、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咽干、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恶心、意识模糊,部分患者可有心脏损害。

重症者可出现脑水肿或肺水肿。

胸部X线检查可见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的表现。

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骤停,继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处理
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气温低时注意保暖,密切观察呼吸和意识状态。

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同时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

立即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时合理的采用对症、支持等综合疗法。

中、重度中毒有条件时可应用高压氧治疗。

注意防治脑水肿和肺水肿参见&1391200<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脑病的治疗>#和&1391200<急性刺#&1391200激性气体中毒性肺水肿的治疗>#。

标准
车间空气卫生标准:中国MAC10mg/m^3;美国ACGIH TLV-TWA14mg/m3(10ppm), STEL21mg/m3(15ppm)职业病诊断国家标准: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789-88
危规:GB2.1类21006。

原铁规:剧毒气体,31009。

UN NO.1053。

IMDGCODE2078页, 2.3类。

副危险3类及6.1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