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如:《数数》一课中,设计色彩鲜艳的花朵,形象生动可爱的小动物等作为课件内容,以引起学生们的审美感,有时还用拟人化的手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在教学“比较”时,课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开心!”……这样,美丽的画面和学生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

欢悦的笑容已经在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同时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案例2]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是丰富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如:《时、分,24时记时》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现生活实际。如学习24时记时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多媒体,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教学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